⑴ 香蕉球是指什麼是誰發明的第一次這么說的人是誰
什麼是香蕉球
假使你是個足球迷的話,一定見過這種精彩的場面:近對方球門發直接任意球時,守方球員五、六個人排成一字"人牆",企圖擋住攻進球門的路線,而攻方的主罰球員卻不慌不忙,慢慢走上前去,把球放正位置,然後起腳一記猛射,只見球繞過"人牆",眼看要偏離球門飛出界外,卻又轉過彎來直撲球門,守門員剛要起步撲球,卻為時已晚,球早已應聲入網了。
這就是頗為神奇的香蕉球。因為球運動的路線是弧形的,像香蕉形狀,因此以"香蕉球"得名。
巴西著名球星「白貝利」濟科發明了香蕉球的踢法
⑵ 香蕉是誰發現的
香蕉是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大帝佔領印度時發現的!
⑶ 香蕉球是誰發明的
巴西著名球星「白貝利」濟科發明了香蕉球的踢法
⑷ 蛋撻是什麼人發明的
最早的葡式蛋撻來自英抄國人Andrew Stow,他在葡萄牙吃到里斯本附近城市Belem的傳統點心Pasteis de Nata後,決定在傳統食譜上加進自己的創意,於是1989年在澳門路環島開設安德魯餅店,用豬油、麵粉、水和蛋,以及英國式的糕點做法,創作出廣受歡迎的葡式蛋撻。
葡撻雖然是安德魯所創,然而揚名卻是拜安德魯和妻子的婚變所賜。1996年,安德魯和妻子瑪嘉烈婚姻破裂。瑪嘉烈離開安德魯另起爐灶,把原先屬於自己名下的店子改名「瑪嘉烈」,又落戶香港和台灣,不經意地捲起了一陣葡撻旋風。
(4)誰發明大香蕉擴展閱讀:
茶餐廳的蛋撻都比較大,一個蛋撻便可以成為一個下午茶餐。我國香港特區的不少酒樓的點心中也包括蛋撻仔(小型蛋撻)。Laura Mason在《Traditional Foods of Britain》提出,早在中世紀,英國人已利用奶品、糖、蛋及不同香料,製作類似蛋撻的食品。有指蛋撻亦是中國17世紀的滿漢全席中第六宴席的其中一道菜式。
⑸ 泡泡果是誰發明的
泡泡軍人
三萼泡泡果小喬木或大灌木,株高9米,冠幅6米。葉片碩大,秋季葉片為黃色,色彩艷麗。果實帶有香蕉味,可食。生長習性:三萼泡泡果喜松軟、肥沃的土壤,喜溫暖濕潤氣候。適應潮濕地帶,耐陰。
中文學名
三萼泡泡果
拉丁學名
Asimina triloba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科
番荔枝科
快速
導航
生長環境分布范圍主要價值繁殖方法
形態特徵
三萼泡泡果小喬木或大灌木,株高9米,冠幅6米。葉片碩大,秋季葉片為黃色,色彩艷麗。果實帶有香蕉味,可食。
生長環境
三萼泡泡果喜松軟、肥沃的土壤,喜溫暖濕潤氣候。適應潮濕地帶,耐陰。
分布范圍
三萼泡泡果原產美國東部地區。我國可在北至新疆中部,內蒙古和遼寧南部,南至湖南、江西、四川北部區域內生長。
三萼泡泡果
主要價值
三萼泡泡果適宜群植,可種植於公園、廣場綠地內。
繁殖方法
三萼泡泡果播種繁殖。種植在松軟、肥沃的土壤上。可修剪成圓錐形。每年生長20~30厘米。
⑹ 香蕉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香蕉是戰國時期傳入中國的。
我國南部是香蕉原產地之一,有二千年以上的栽培歷史,早在戰國時期《莊子》(公元前369年後)和屈原(公元前343~277年)的《九歌》已載有香蕉作紡織用。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破南越建扶荔宮,以植所得奇花異木,有甘蕉二本(一作十二本)。可知在公元前一百多年,廣東己有香蕉栽培。
中國漢代就栽培香蕉,那時稱為「甘蕉」。據說,漢武帝起扶荔宮時,收集天下奇花異木時,其中就有香蕉。
晉人稽含記述香蕉說:「剩其子上皮,色黃白,味似葡萄,甜而脆,亦療肌。」宋代陸佃所著《埤雅》雲:「蕉不落葉,一葉舒則一葉蕉,故謂之蕉。」
公元三世紀時,亞歷山大遠征印度發現香蕉,此後才傳向世界各地。據埃及考古學家在出土文物中發現,遠在四千年前的埃及陶器上就畫有香蕉的圖案,非洲栽培香蕉的歷史比中國還早。
據說希臘人在四千多年前就開始食用香蕉。古印度和波斯民間認為,金色的香蕉果實乃是「上蒼賜予人類的保健佳果」。傳說,佛教始祖釋迦牟尼由於吃了香蕉而獲得了智慧,因而被譽為「智慧之果」。
(6)誰發明大香蕉擴展閱讀:
香蕉現今分部:
香蕉分布在東、西、南半球南北緯度30°以內的熱帶、亞熱帶地區。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國家有130個,以中美洲產量最多。
其次是亞洲。中國香蕉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台灣、雲南和海南,貴州、四川、重慶也有少量栽培。
中國產地香蕉主要品種:
1、天寶香蕉
所在產區: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上市時間:9月,產品特點:品牌響亮,產於天寶鎮,有700多年栽培歷史,果肉營養豐富,皮薄、味香、汁甜、肉軟、果心小為特色。
主要品種為天寶高蕉和天寶矮蕉。果實近圓柱形稍彎、果個高蕉適中(矮蕉較小)、果形高蕉順滑彎曲度較小(矮蕉較大)、果實熟後果皮黃色、皮薄。
果肉黃白色,肉質軟滑細膩、無纖維芯、清甜爽口、香味濃郁。當果皮略有小斑點(炭疽病斑)時,皮最薄、風味最佳。
2、麻涌香蕉
所在產區:廣東省東莞市麻涌鎮,上市時間:5月,產品特點:歷史悠久。麻涌香蕉不僅產量大,且極具特色。麻涌香蕉肉美嫩滑,風味獨特,「梅花點香蕉」更是馳名中外,為蕉中名品。
麻涌香蕉果梳整齊端正,果指無傷斑,皮色呈黃色或金黃色,有光澤,果指長度不低於20cm,單果重不低於120g,輕搖不脫柄;果肉細滑、口感清甜、香味濃郁,可食部分大於60%。
3、茂名高腳遁地蕾香蕉
所在產區:廣東省茂名市,上市時間:6月,產品特點:品種優良。高腳遁地蕾香蕉是喜樹種,需要充足光照,使之成熟快,而且對水分要求充足,才能生長良好,果實大,發育整齊。
茂名市的平均雨量分布均勻,土壤結構良好,疏鬆透氣,形成了茂名高腳遁地蕾香蕉最適宜的生產區域。高腳遁地蕾香蕉果質柔軟,清甜而芳香,果肉黃白色,營養價值高。
⑺ 維生素是誰發明的
艾克曼和西米爾來·馮克發現源了維生素。維生素的發現是19世紀的偉大發現之一。
1897年,艾克曼在爪哇發現只吃精磨的白米即可患腳氣病,未經碾磨的糙米能治療這種病。並發現可治腳氣病的物質能用水或酒精提取,當時稱這種物質為「水溶性B「。
1906年證明食物中含有除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和水以外的「輔助因素」,其量很小,但為動物生長所必需。
1911年卡西米爾·馮克鑒定出在糙米中能對抗腳氣病的物質是胺類,性質和在食品中的分布類似,且多數為輔酶。
維生素分布:
維生素A:動物肝臟、蛋類、乳製品、胡蘿卜、南瓜、香蕉、橘子和一些綠葉蔬菜中。
維生素B1:葵花籽、花生、大豆、豬肉、谷類、野生食用菌黃滑松茸中。
維生素B2:肉類、谷類、蔬菜和堅果中。
維生素B12:豬牛羊肉、魚、禽、貝殼類、蛋類中。
維生素C:檸檬、橘子、蘋果、酸棗、草莓、辣椒、土豆、菠菜中。
維生素D:魚肝油、雞蛋、人造黃油、牛奶、金槍魚中。
維生素E:穀物胚胎、植物油、綠葉。
維生素K:綠葉蔬菜中。
⑻ 香是誰發明的
根據歷史記載,香是最早由西域諸國向中原王朝獻貢才傳入中土。在早期大都作為消除疾病之用,以香禮佛的記載最早是從漢武帝開始。從此以後,「香」在傳統文化之中便有了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含義,也表現出敬天法祖的精神。
【拼音:xiāng】立香是一種木材粉末和一些添加的香料、葯劑、粘合劑做成的用於燃燒的物品。香的形狀有棒狀、圓盤狀等形狀。香是通過燃燒來發揮作用的,稱為焚香。香在燃燒時能夠釋放出香氣和葯劑,還有縷縷的青煙。焚香主要用於宗教儀式,如在佛教和道教的寺廟或於天主教的一些祭典中,在神像前燃香有祈禱意味。香通常在香爐中燃燒,燃燒的灰燼稱為香灰。除了可使用在宗教功課以外,有的特種香還可以驅蚊,燃香會導致污染懸浮微粒等污染物數目大增,危害與二手煙類似,除非有強力通風,否則會傷害身體。
作用
1禮佛祭祖
在禮佛和祭拜祖先時,人們都拈一柱香,借著繚繞的煙霧,傳達心中的那份敬意與追思。
2香熏治療
香能清心,養性.檀香香熏有助放鬆精神,減壓以及辟邪鎮氣;茉莉熏香則有助提高呼吸道機能,幫助入睡,解決失眠問題;丁香香熏則有助驅蚊滅蟲,凈化空氣及治療香港腳等功效。
3清新空氣
舫昌名香燃燒衛生,時間准確,香灰不易飛散,是現代家庭清新室內空氣,殺菌除異味的理想選擇。
4驅趕蚊蟲
香木等諸多類型的舫昌名香 ,可置於香爐燃燒,也可置於香袋,有熏衣防蟲的效果。
分類
佛門禮佛敬香,歷史悠遠。香的種類不勝枚舉,經論上也有記載。
《瑜珈師地論》卷三中說:香「或立五種,謂根香、莖香、葉香、花香、果香也。」在《法華經》第六中僅花香就列舉出:須曼那花香、闍提花香、茉莉花香、瞻萄花香、波羅蜜花香、青蓮花香、白蓮花香、旃檀香、多摩羅跋香、多伽羅香、曼陀羅香、摩訶曼陽羅花香、曼殊沙花香、摩河曼殊沙花香等十四種之多。
《蘇悉地羯羅經》把香分為:
1、五種堅香:沉水香、白檀香、紫檀香、沙羅香、天木香。
2、七種膠香:乾陀羅婆香、薩閣羅婆香、安悉香、蘇合香、熏陸香、設落翅香和室利吠瑟吒迦香。
按香的原料分類:
丹檀香,又稱為檀香,有白檀香、赤檀香兩種;
沉水香,又稱為沉香,由生產於印度、南洋等香木的樹脂而製成 ;
丁子香,即丁香 ;
鬱金香,鬱金即番紅花的花汗所壓制而成 ;
龍腦香,樟腦的一種,由生產於南洋的香木製成;
以上稱為五香,密教做壇時,將五香與五寶、五穀一同埋入地中。除此之外,還有熏陸香(又稱為乳香,似松脂)、伽羅、真盤(又稱為真那盤,是含暗褐色的樹脂,或者指黑沉香)、安息香(由生產於南洋的香木的樹皮脂汗凝固後所製成,或是將樹脂磨成粉狀)等。
按香的形狀分類:
棒香、線香、盤香、丸香、塗香、熏香等。
按香的製作分類:
末香、線香、瓣香、盤香等多種。
末香就是香木的粉末,因為香末可以點燃熏臭,也可以加入油料,塗抹人身袒露之處,用來防止蟲咬。
線香是條狀的香枝,是將各種香末混雜在一起,然後再加上粘糊製造而成。線香又稱為仙香、長壽香,因為線香的煙柱很長久,所以稱為仙香;線香的製作十分纖長,所以稱為長壽香。有時,將線香在干硬之前彎「福、祿、壽」等字形的「福壽香」,可以在喜事慶典的場合中使用。
瓣香是香檀木的碎塊,因為把檀木劈成了片片段段的小瓣,所以稱為瓣香。又因為上等檀木是香中的極品,所以瓣香又稱為大香。所以一些法師在拈香說法時,都說「此一瓣香」。
盤香是將特長的線香,在干硬以前,彎成重疊的環狀形的香環。
⑼ 是誰發明了香腸
夏日最輕松自在的下酒小菜,莫過於香腸。在澳洲,各地區都有獨特而地道的香腸,其地位一如乳酪與美酒,從早餐三明治到晚餐的香腸砂鍋,從小酒館里的香腸拼盤,到餐廳里的德國酸菜香腸、鐵扒羊腸佐義式小米,澳洲人比中國人更懂得品味香腸,把香腸料理發揮得淋漓盡致。
香腸的起源,原來是勤奮務實的農民在殺豬宰羊之後,將剩餘的肉塊、肉末再利用,灌製成香腸,因此歐式香腸多半都混合數種肉類。
澳式香腸重現原味,純粹的豬肉香腸分量十足,只添加極小比例的香料,完全不加糖,嘗起來的味道微酸、偏咸,但較諸法國香腸、義大利香腸,德國香腸的口味算是最溫和的。例如柔軟的小牛肉腸(Veal Sausage),用高湯燜熟後,與酸菜一塊燴煮,搭配馬鈴薯,便是德國家常菜。當然各式啤酒香腸(Bier schinken)也是德國香腸的代表。
法國香腸一如其料理,擅於使用各種香料,例如煙熏茴香腸、百里香豬肉香腸、開心果香腸等。法式香腸也很注意口感,例如里昂香腸是以腿肉、肩絞肉混合小塊肥肉製成,亞爾(Arles)地區的三味香腸是以驢肉、牛肉、豬肉混合而成,愈嚼愈香。此外,阿爾斯薩的史特拉斯堡香腸、杜爾的風干香腸,以及里昂的玫瑰腸也都是法式香腸中的佼佼者。
義大利香腸的特色在於豬肉中油脂的比例偏高,調味濃重,煎烤時香味四溢,而且不易煎焦。聞名全球的義式臘腸(Salami)可以說是義大利香腸的代表,多用於披薩、通心粉料理中,另外西餐中常用的Pepproni,則是混合豬肉及牛肉,以及紅辣椒重加調味。
匈牙利香腸最有名的是傳統的驢肉腸,以及辣椒辛香肉腸。瑞士香腸雖然不算多,但是因為其乳製品發達,瑞士起司香腸獨樹一格。奧地利維也納香腸素有「雞尾酒香腸」(Cocktail Sausage)之稱,它最有名的迷你香腸,約一口大小,常用於派對中的冷盤。
有硬有軟吃法不同
香腸的滋味萬千,有的香腸口感綿密如肉醬,可以塗在麵包上食用。有的香腸咬起來卻是絲絲入扣,仍可感受到肉塊、纖維與肉汁。有的香腸風幹得硬綳綳地,但愈嚼愈有味。香腸里的肉類、香料、腸衣、製作方式都牽動著香腸的風味。
澳式香腸約可區分為兩類,一是口感綿密細致的香腸,類似美式熱狗。作法是將豬肉打碎、過篩、再灌入腸衣,蒸煮後真空包裝,或裝在罐頭或玻璃瓶內保存。熟香腸的烹飪變化較多,除了夾三明治、伴色拉,燜煮燴煎皆宜。
至於質地較硬的香腸多半是在腸衣內灌入生肉,再用特殊的木材熏制、風干而成,因此組織較粗,口感嚼勁十足,口味偏重,不習慣的人可能覺得較咸。澳式熏香腸與台式香腸、廣東臘腸的作法雷同,且多用於冷盤。
香腸外層的腸衣,以前多用天然的豬腸、羊腸,但後來為了衛生與加工的便利,多改為人工腸衣,但是有的法國香腸特別以白色網油包裹肉餡,經過烹調,香味一點也藏不住。
薄薄的腸衣在煎烤時,一不小心就會爆開。在熟煎香腸時,不妨在香腸上戮幾個小孔,同時格外注意火候,用小火慢慢煎熟,以便讓香腸里的肉餡仍然維持著豐美的肉汁,不至於過熟干澀。
有別於吃烤香腸總少不了辛辣的大蒜,法國人嚼香腸,盤中一定會附上洋蔥、酸黃瓜、漬蘿卜和黑橄欖。德國人則認定芥末、酸菜與香腸是絕妙組合,最好再配上一杯啤酒!
香腸的起源,原來是勤奮務實的農民在殺豬宰羊之後,將剩餘的肉塊、肉末再利用,灌製成香腸,因此歐式香腸多半都混合數種肉類。
澳式香腸重現原味,純粹的豬肉香腸分量十足,只添加極小比例的香料,完全不加糖,嘗起來的味道微酸、偏咸,但較諸法國香腸、義大利香腸,德國香腸的口味算是最溫和的。例如柔軟的小牛肉腸(Veal Sausage),用高湯燜熟後,與酸菜一塊燴煮,搭配馬鈴薯,便是德國家常菜。當然各式啤酒香腸(Bier schinken)也是德國香腸的代表。
法國香腸一如其料理,擅於使用各種香料,例如煙熏茴香腸、百里香豬肉香腸、開心果香腸等。法式香腸也很注意口感,例如里昂香腸是以腿肉、肩絞肉混合小塊肥肉製成,亞爾(Arles)地區的三味香腸是以驢肉、牛肉、豬肉混合而成,愈嚼愈香。此外,阿爾斯薩的史特拉斯堡香腸、杜爾的風干香腸,以及里昂的玫瑰腸也都是法式香腸中的佼佼者。
義大利香腸的特色在於豬肉中油脂的比例偏高,調味濃重,煎烤時香味四溢,而且不易煎焦。聞名全球的義式臘腸(Salami)可以說是義大利香腸的代表,多用於披薩、通心粉料理中,另外西餐中常用的Pepproni,則是混合豬肉及牛肉,以及紅辣椒重加調味。匈牙利香腸最有名的是傳統的驢肉腸,以及辣椒辛香肉腸。瑞士香腸雖然不算多,但是因為其乳製品發達,瑞士起司香腸獨樹一格。奧地利維也納香腸素有「雞尾酒香腸」(Cocktail Sausage)之稱,它最有名的迷你香腸,約一口大小,常用於派對中的冷盤。
⑽ 香蕉起源於哪裡
香蕉是芭蕉科多年生大型草本果樹,起源於亞洲的東南部及大洋洲,從印度、印度支那半島、中國南部、東南亞到新幾內亞島還可以發現原始的野生香蕉。現在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栽培香蕉都是野生香蕉種——尖苞蕉(或稱阿加蕉;和長梗蕉自然雜交或自然突變再經人工選擇演變而成。香蕉也是所有果樹種類中進化得最好的水果,天然無籽,味道香甜、酸甜,不需要很高的栽培技術也能開花結實,穩產、高產,既能果腹充飢,也能助消化、養生,是富人和窮人均非常喜歡的一種廉價優質水果。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有125個國家和地區種植香蕉。香蕉是世界第一大宗水果,2008年種植面積達1020.8282萬公頃,產量達12504.9265萬噸。香蕉也是第一大宗國際貿易水果,2007年貿易量達1766.6518萬噸。香蕉是中國第五大宗水果、最大宗的熱帶水果,2008年種植面積達31.1106萬公頃,產量達804.2702萬噸。香蕉是中國最良性增長的水果,從1979年到2009年連年增長,經濟效益也比較穩定,香蕉產業是水果產業中持續發展得比較好的產業,直接帶動就業人口達200多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