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古代神話中是誰創造了人類她 是怎麼創造的
女媧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創造了人,創造了人類社專會.又替人類建立了屬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
㈡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天庭是誰創建的建立過程/
對中國古代神話體系的分析
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豐富多彩,其中的各路神仙更是讓人眼花繚亂,到底神仙之間有何聯系,佛道兩教有何淵源,下面我們就來講講中國古代神話體系的結構和其中的主要人物:
在混沌初開之時,天地之間的靈氣匯聚在一起,出現了第一個具有靈性的原神——創始元靈。創始元靈可謂是天地間的第一個神,他為了造化萬物,於是在天地間尋找了四個具有慧根的生靈收為徒弟,傳授他們元神靈氣,讓他們教導眾生,創造世間萬象,開創嶄新的世界。
這四個徒弟分別是:
老大鴻鈞,修「玄清氣」,即為鴻鈞老祖
老二混鯤,修「玄靈氣」,即為混鯤祖師
老三女媧,修「玄空氣」,即為女媧娘娘
老四陸壓,修「玄明氣」,即為陸壓道君
四人合之則為「清靈空明」。他們成為繼創始元靈之後開創天地的先祖,是後來眾仙佛的祖師。
其中鴻鈞老祖又收了三個徒弟,傳授他們「玄清氣」,並且讓他們廣收門徒,普渡眾生,造福世間。這三人就是後來佛道兩教諸仙的祖師,被後世尊稱為「三清」。分別是:
大弟子道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修出「太玄清氣」境界,府邸在兜蟀宮,創立出一個教派——道教。
二弟子盤古,又稱元始天尊,修出「玉玄清氣」的境界,府邸在玉虛宮,創立出一個教派——闡教。
三弟子通天,又稱通天教主,或靈寶天尊,修出「上玄清氣」的境界,府邸在碧游宮,創立出一個教派——截教。
這里順便再說一下,所謂的「三清四御」中的「四御」是指「四極大帝」:
北方北極紫微大帝
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南極仙翁
西方太極天皇大帝
東方東極青華大帝——東華帝君
而在「三清」之中,以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的弟子最多。
元始天尊的弟子無數,其中以「玉虛十二門人」修為最高,分別是:
廣成子
赤精子
太乙真人——哪吒的師傅
文殊廣法天尊
普賢真人
慈航道人
黃龍真人
道行天尊
清虛道德真君
懼留孫
玉鼎真人——二郎神的師傅
雲中子
元始天尊的其它弟子中,以姜子牙最為世人所知,是他冊封了天界諸神,但是他最後並未成仙。
另外還有幾人與元始天尊亦徒亦友,如鎮元子、燃燈道人、接引道人、准提道人。他們並不是元始天尊的正式弟子,但他們常在玉虛宮聽元始天尊講混元道果,且都有所心得。
鎮元子後來成為地仙之祖,即鎮元大仙。
燃燈道人從混元道果中領悟了「六神通」心法,後來開創了西天佛界,成為萬佛之祖——燃燈古佛。
接引道人後來隨燃燈去了佛界,後經幾世修行成為了佛界的領袖——如來佛祖。
准提道人也隨燃燈去了佛界,成為了菩提祖師,他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師傅。
燃燈、接引、准提可謂是佛界的開山祖師。
元始天尊的闡教弟子和通天教主的截教弟子在姜子牙封神之後一直有矛盾,後來兩派不歡而散,兩教中有一部分加入了道教,一部分去了佛界,還有一部分變成了妖魔。
其中元始天尊門下「玉虛十二門人」中的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去了佛界,他們就是後來佛界的護法大聖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而其它幾位則留在了天界道教。
文殊廣法天尊——文殊菩薩,坐騎為獅
普賢真人——普賢菩薩,坐騎為象
慈航道人——觀音菩薩,坐騎為吼
通天教主門下的金翅大鵬雕、孔雀大明王、梨山老母等去了佛界;凌宵四將、雷火瘟斗四部、九耀星君、四海龍王、二十八星宿及普天星相等都留在了天界道教;而牛魔王等則成了妖魔。
從此闡教和截教便不復存在,只有道佛兩教。
㈢ 中國古代神話主要人物
古神表
上古神話諸神:
混沌天神–較正式的說法,盤古為開天闢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傳說中,混沌早於盤古而生。
盤古氏-又稱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創世神:
天吳、畢方、據比、豎亥、燭陰
上古四方天帝與輔神:
太陽神炎帝與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萬二千里的地方
少昊與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萬二千里的地方
顓頊與海神禺強(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萬二千里的地方
青帝伏羲與九河神女華胥氏及屬神句芒治理天東一萬二千里的地方
黃帝時代的諸神:陸吾、英招、離珠、金甲神
蚩尤、風伯雨師、赤松子、力牧、神皇、風後、應龍、魃、誇父、大力神誇娥氏、大庭氏、五龍氏
炎帝,又稱為神農氏
炎帝的女兒:
女娃(後化身精衛鳥)
瑤姬,在《獅駝國》中又名婉華仙子。
顓頊的後代:
四子:虐鬼、魍魎、送窮鬼、檮杌
後代:老童、太子長琴、黎、重、彭祖(孫)
帝俊:
帝俊之妻:
羲和,生十位太陽神
常羲,生十二位月亮神
娥皇,生少昊
帝俊之子:
少昊,母為皇娥,長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帝俊臣屬:羿
鯀 妻女喜。
堯 又名:放勛,妻女皇;
舜 姓姚,名重華,妻娥皇,女英;
禹 父鯀,妻女嬌,又名塗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重要神仙表
盤古氏-又稱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皇:
指天地人三皇,分別是伏羲、神農與女媧。
五帝:
通常指黃帝、顓頊、帝俊、堯、舜
三清:
元始天尊
靈寶天尊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遊記里也稱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
(輔佐:國神)
(玉皇妻:王母娘娘,又稱為西王母)
北方北極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為元始天王九子
東方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極天皇大帝(手下:八大元帥,五極戰神(天空戰神,大地戰神,人中戰神,北極戰神和南極戰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極觀音
東方崇恩聖帝
三島十洲仙翁東華大帝君(即東王公,名「金蟬氏」,號木公)
北方北極玄靈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黃極黃角大仙
中央天宮仙位表
千里眼 | 順風耳 | 金童 | 玉女 | 雷公 | 電母(金光聖母)| 風伯 | 雨師 | 游奕靈官 | 翊聖真君 | 大力鬼王 | 七仙女 | 太白金星 | 赤腳大仙 | 廣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 玉兔 | 玉蟾 | 吳剛 | 天蓬元帥 | 天佑元帥 | 九天玄女 | 十二金釵 | 九曜星 | 日游神 | 夜遊神 | 太陰星君 | 太陽星君 | 武德星君 | 佑聖真君 | 托塔天王李靖 | 金吒 | 木吒(行者惠岸)| 三壇海會大神哪吒 | 巨靈神 | 月老 | 左輔右弼 | 二郎神楊戩 | 太乙雷聲應化天尊王善王靈官 | 薩真人 | 紫陽真人(張伯端) | 文昌帝君 | 天聾 | 地啞
三官大帝:
天官 | 地官 | 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長天王 | 持國天王 | 多聞天王 | 廣目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 | 值月神黃承乙 | 值日神周登 | 值時神劉洪
四大天師:
張道陵 、許遜(字敬之,號許旌陽)、 邱弘濟 、葛洪
四方神:
青龍孟章神君 | 白虎監兵神君 | 朱雀陵光神君 | 玄武執明神君
四瀆龍神:
黃河 | 長江 | 淮河 | 濟水河神
五感生帝:
青帝靈威仰 | 白帝白招拒 | 赤帝赤飈怒 | 黑帝汁光計 | 黃帝含樞紐
馬趙溫關四大元帥:
馬元帥 又名馬天君,又稱華光天王、華光大帝
趙元帥 即武財神趙公明,又名趙玄壇
溫元帥 溫瓊,東岳大帝部將
關元帥 關羽
五方謁諦:
金光揭諦 | 銀頭揭諦 | 波羅揭諦 | 波羅僧揭諦 | 摩訶揭諦
五炁真君:
東方歲星木德真君 | 南方熒惑火德真君 |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 中央鎮星土德真君
五嶽:
東岳泰山天齊仁聖大帝 | 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 | 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 | 北嶽恆山安天玄聖大帝 | 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
(五嶽帝君:東岳帝君,名金虹氏,東華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為東華帝君的四個兒子。)
及碧霞元君
五斗星君:
東斗星君 | 西斗星君 | 中斗星君 | 南斗星君 | 北斗星君
六丁六甲:
六丁:陰神玉女 | 丁卯神司馬卿 | 丁已神崔巨卿 | 丁未神石叔通 | 丁酉神臧文公 | 丁亥神張文通 | 丁丑神趙子玉
六甲:陽神玉男 | 甲子神王文卿 | 甲戌神展子江 | 甲申神扈文長 | 甲午神衛玉卿 | 甲辰神孟非卿 | 甲寅神明文章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宮: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宮:司祿星君
第三天梁宮:延壽星君
第四天同宮:益算星君
第五天樞宮:度厄星君
第六天機宮: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獅駝國》中的北天七皇)
北斗第一陽明貪狼星君
北斗第二陰精巨門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祿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貞星君
北斗第六北極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關破軍星君
(《獅駝國》中的北斗七星君為北斗星君的另一個稱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合起來又稱為「斗魁」或「璇",後三星組成斗柄,稱「杓」)
八仙:
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張果老
增長天王手下八將:
龐劉荀畢、鄧辛張陶,
其全名為龐煜、劉俊、荀雷吉、畢宗遠;鄧伯溫、辛漢臣、張元伯、陶元信(四目)
九曜星:
金星 | 木星 | 水星 | 火星 | 土星 | 羅睺(蝕星) | 計都星 | 紫炁星 | 月孛星
十二元辰: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十八星宿:
角木蛟、亢金龍、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斗木獬、牛金牛、氐土貉、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獝、
奎木狼、婁金狗、胃土彘、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
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三十六天將:
蔣光 | 鍾英 | 金游 | 殷郊 | 龐煜 | 劉吉 | 關羽 | 馬勝 | 溫瓊 | 王善 | 康應 | 朱彥 | 呂魁 | 方角 | 耿通 | 鄧伯溫 | 辛漢臣 | 張元伯 | 陶元信 | 荀雷吉 | 畢宗遠 | 趙公明 | 吳明遠 | 李青天 | 梅天順 | 熊光顯 | 石遠信 | 孔雷結 | 陳元遠 | 林大華 | 周青遠 | 紀雷剛 | 崔志旭 | 江飛捷 | 賀天祥 | 高克
地上天仙表
姜子牙(亦為東華帝君,估計是木公的接班人)
蓬萊三仙:
福祿壽三星
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說是西漢楊成,又一說中是唐陽城
財神趙公明
壽星南極仙翁,女壽星:麻姑
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師、玄武元帥。
龜蛇二將(又名太玄水精黑靈尊神、太玄火精赤靈尊神)
小張太子與五大神龍
黎山老母、鎮元子
龍王:
東海龍王敖廣 | 南海龍王敖欽 | 西海龍王敖閏 | 北海龍王敖順 | 井海王
神霄派諸神
紫微北極大帝:
玉清真王(南極長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
神霄八帝(多為道教虛構),玉清真王與神霄八帝合起來又稱為神霄九宸大帝
東極青華大帝、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黃帝)、九天雷祖大帝等。
(太乙天帝、六天洞淵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韓真君、采訪真君)
九司三省與北極四聖:
九司:
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謝、天雷上相、玉樞使相、斗樞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三省:
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
北極四聖:
天蓬元帥(豬八戒)手下天罡大聖、九天殺童大將(北斗第八星,又稱天殺大神)、雷使者等。
天佑(猷)元帥
翊聖元帥
玄武元帥真武大帝
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
中國上古的主要大神們,諸如伏羲、女媧、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等等.
其餘古代神話人物
夔(kui):傳說中國東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體和頭象牛,但是沒有角,而且只有一條腿,渾身青黑色。據說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鳴般的叫聲,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會引起暴風。
禺疆:「禺疆」為傳說中的海神、風神和瘟神,也作「禺強」、「禺京」,是黃帝之孫。海神禺疆統治北海,身體象魚,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雙頭龍;風神禺疆據說字「玄冥」,是顓頊的大臣,形象為人面鳥身、兩耳各懸一條青蛇,腳踏兩條青蛇,支配北方。據說禺疆的風能夠傳播瘟疫,如果遇上它颳起的西北風,將會受傷,所以西北風也被古人稱為「厲風」。
猰貐(yayu):又稱為「窫窳」(yayu)。傳說猰貐曾是天神,被名為「危」的神殺死,後來被復活,但是變成了食人的怪獸。
禍斗:「禍斗」原本是指傳說中居住在中國南部的少數民族,但是它被形容為外形象犬的妖獸,吞吃犬糞、並且噴出火焰。 九頭鳥:原名「鬼車」,長有十個脖子、九個頭, 窮奇:「窮奇」是中國傳說中抑善揚惡的惡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蝟的毛皮、長有翅膀,窮奇的叫聲象狗,靠吃人為生。據說窮奇經常飛到打架的現場,將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惡行,窮奇會捕捉野獸送給他,並且鼓勵他多做壞事。古人也把那種不重心意、遠君子近小人的人稱為窮奇。但是,窮奇也有為益的一面。在一種稱為「大儺」的驅鬼儀式中,有十二種吞食惡鬼的猛獸,稱為十二神或十二獸,窮奇就是其中之一。
共工:共工是古代傳說中神農氏的後代、屬於炎帝一族,身為水神,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體。在黃帝的繼承人顓頊治世的時代反叛,被顓頊擊敗,共工怒而頭撞不周山(傳說中支撐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東南傾斜。之後共工仍不斷地作亂(代表洪水的爆發),最後被禹殺死(指治水成功)。
虛耗:虛耗是給人招來禍害的惡鬼。傳說虛耗身穿紅色的袍服、長有牛鼻子,一隻腳穿鞋著地、另一隻腳掛在腰間,腰裡還插有一把鐵扇子。
五通神:中國傳說中的五個淫魔,據說在南方作祟,曾經有「北狐南五通」的說法,五通神經常到人家中找尋美貌女子。其實,五通神也被稱為五顯神,是泰山之神的五個兒子
渾沌: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渾沌是《封神演義》中鴻鈞道人的原型。
鑿齒:傳說中居住在中國南部沼澤地帶的怪獸或巨人。鑿齒長有象鑿子一樣的長牙,這對長牙穿透他的下巴穿出,他手中持有盾和矛。
三足鳥:中國古代的太陽精靈、也被看作太陽運行的使者。中國古代傳說太陽中居住著三足鳥,人們敬仰太陽,三足鳥也被作為祥瑞的象徵來崇拜。
西王母和桃果:古代傳說中的西王母長有豹尾、虎牙,面目可憎、披頭散發,她掌管災害和刑罰,也令人類死於非命。也有說法稱西王母就是指昆侖山。西王母的果園中種植有「生命之樹」,每3000年便長出代表長生不老的桃果。 嫦娥:後羿的妻子,擁有傳說中「不死的神餚」掌管生命的魔法。 白澤:號稱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通過去,曉未來。不過能說人言,曾應黃帝所求作鬼神圖鑒(內有萬一千五百二十種
化蛇: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英招:人面馬身,有虎紋,生鳥翼,聲音如榴。號稱是替天帝看花園的神,但看起來充其量不過是只神獸而已。《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玄蜂:其實就是巨蜂,腹大如壺,蜇人,有毒,能殺人。《楚辭(招魂)》有載。
青牛:出名主要是作為老子的坐騎。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嵩高記》、《錄異傳》有載。
呲鐵:形狀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鐵為食。排泄物利如剛,可作兵器。《神異經(中荒經)》有載。
山臊:山神,人臉猴身,一足,能說人話,而且會變化,特別喜歡吃蝦蟹。《神異經(西荒經)》、《國語(魯語下)》、《訴異記》有載。
火鼠:又名火光獸。生活在火山中(非現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燒的森林),重百斤(體形應甚大),毛長接近一米,細如絲,見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製成「火烷布」(如果臟了用火一燒就可變干凈)。《神異經(南荒經)》、《十洲記》有載。
商羊:一足鳥,招大雨。《說苑(辨物)》有載。
訛獸:別名誕。人面兔身,能說人言。喜歡騙人,言多不真。其肉鮮美,但吃了後也無法說真話了。《神異經(西南荒經)》有載。
民鳥(此為一字):嘴為赤色,身為翠色。可御火。《山海經(西山經)》有載。
欽原:鳥,形狀象蜂,和鴛鴦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種巨蜂)。蜇獸獸死,蜇樹樹枯。《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鉤蛇:蛇,身長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時於水中用尾巴鉤岸上動物食之。《水經注(若水)》有載。
遠飛雞: 又名翻明雞、目羽雞。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還。《洞冥記》有載。
腓腓:有點象狸,白色的尾巴。養之可以解憂愁。《山海經(中山經)》有載。
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長尾,能發巨聲。行走時銜著尾巴,休息時盤著尾巴。《山海經(北山經)》有載。
混沌: 長毛四足,如犬,有腹無五臟。抵觸善人,憑依惡人。《神異經(西荒經)》有載。
應聲蟲:居於人腹。宿主每發聲,腹中便有小聲效之,且會越來越大。以雷丸可治。《續墨客揮犀》、《隋唐嘉話》有載。
慶忌:又名要離。澤精,人形,大概十幾公分高。黃衣黃帽,乘黃色小車,日馳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報信(亦有捉魚之說)。歷史上也有人名(吳王僚子,猛將)、塔名為此 並封:類豬,黑色,前後皆有頭。述盪則是左右有頭。《山海經(海外西經)(大荒西經)》、《周書(王會)》有載。:
夫諸: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山海經(中次三經)》有載。
當康: 有牙的小豬狀,因叫聲而得名。可以預見豐年。《山海經(東次四經)》有載。
山蜘蛛: 巨蛛,大如車輪,其絲可止血。《南部新書》有載。
鳴蛇: 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見則大旱。《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南海蝴蝶: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須足,仍有八十斤,極其鮮美。《嶺南異物志》有載。
幽(安鳥): 類似有條紋的小猴子,經常發笑,看見人則躺倒,因叫聲得名。《山海經(北山經)》有載。
狸力:豬狀獸,腳後有突起,聲音就像狗叫。應該是有操土之能。《山海經(南次二經)》有載。
馬交:類馬,白身黑尾,頭有一角,利齒,四足為爪,發音如鼓聲。以虎豹為食。一說可御兵。《山海經(海外北經)(西次四經)》、《管子(小問)》、《周書(王會)》有載。
孰胡: 馬身鳥翼,人面蛇尾(與英招類似)。喜歡載人。《山海經(西次四經)》有載。
媼:似羊非羊,似豬非豬。在地下食死人腦,能人言。用柏枝插其頭方可殺之。《搜神記》、《晉太康地誌》有載。
患:身長數丈,類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腳於土中,雖在動卻不移開。唯灌酒能消。因為其為憂傷之氣所聚,酒能忘憂,所以可消。《搜神記》有載。
鬼車:別名九頭鳥。色赤,似鴨,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愛入人家爍人魂氣。亦有說法稱九首曾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凶咎。 九嬰:水火之怪,為羿所殺。《淮南子(本經訓)》有載。
飛廉:鹿身,頭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說其為風伯。但我覺得應該是操縱風力大氣的神獸更合理。《楚辭(離騷)》有載。
飛誕鳥:鳥,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膠,用其灑在樹上粘取飛禽食用,亦有時用其噴射,百發百中。《廣博物志》有載。
九尾蛇:巨蛇,體有鱗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鐵碰撞之聲。尾端有小孔,會噴射,如槍彈,中者非死即殘。《續子不語》有載。
奚鼠:巨鼠,居於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為禦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聲可以傳千里,它的毛發可以召集鼠類。《神異經》有載。
傲因:類人,穿著破爛衣服,手為利爪。襲擊單身旅人,喜食人腦。舌頭暴長,有時伸出盤在地上休息,用燒燙的大石擲之,可殺。
吼: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余。獅虎畏之,蓋吼溺著體即腐。《偃曝餘談》有載
一角獸:傳說中的神獸名。麒麟類,為瑞祥之物,天下一統則至。
人面鴞:傳說中怪鳥名。其形如鴞而人面,雉身犬尾,其現尾旱災之兆。其說始見於秦。
人馬:傳說中異魚名,狀似魚而具人之手足耳目鼻。其說始見於晉。一作「馬人」。
人蛇:傳說中異蛇名。狀似蛇耳具人手足,食人,能直立行走。
九耳犬:傳說中的獵犬。有九耳,其耳動則主人獵有所獲。
九尾狐:省稱「九尾」,亦稱「九尾禽」。傳說中的異獸。居青丘之山,食人。
九尾蛇:傳說中異蛇名。形體巨大,有九尾。
九尾龜:傳說中的神龜。徑尺余,有九尾。
九嬰:傳說中怪獸名。能噴水吐火,堯時出,作害人間,被羿射殺於北狄凶水之中。其說始見於漢。
三足烏:
1. 亦稱「踆烏」、「陽烏」。神話傳說中神鳥名。居於日中,有三足。其說始見於漢 2. 神話傳說中駕馭日車的神鳥名。為日中三足烏之演化 3. 傳說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鳥。有三,即青鳥。《河圖括地圖》:「昆侖在若水中,非乘龍不能至。有三足神鳥,為西王母取食。」
4. 省稱「三足」,亦稱「三趾」。傳說中祥瑞之鳥。國有道則現。其說始見於漢 三足鱉:亦稱「三足能(nai,音同「奈」)」。傳說中的異鱉,三足。其說始見於先秦。又傳人食之則體化而亡。
三角獸:傳說中瑞祥之獸名。頭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則此物至。帝王儀衛有繪其像之旗。
大風:傳說中一種凶惡得鷙鳥。堯時為害於民,被羿射殺於青丘之澤。因其大,振翼則起風,故又說為風伯。其說始見於漢。
山hui(右為「反犬」,左為「軍」,音同「灰」): 亦稱「hui子」。傳說中怪獸名。狀如犬而人面,見人則笑,其行如風。其現為大風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膏:傳說中怪獸名。其狀如豬,好罵人。其說始見於先秦。
王母使者:省稱「王母」。傳說中鳥名。為西王母所使,在齊郡函山守護葯函。其說始見於唐。
王餘魚:亦稱「吳餘膾」、「吳王膾餘」、「膾殘」。傳說中魚名。其形如常魚身之一面。
天狗:傳說中神獸名。可禁凶害。其說始見於秦。
天狐:傳說中有通天之術的仙狐。
天鹿:一說「天祿」。傳說中奇異之獸名。其形似鹿而一角。為祥瑞之物。漢代有石雕像。
天雞:傳說中的神雞。居東南桃都山大桃樹上,又傳居東海岱輿山扶桑樹上,率天下之雞報曉。漢代陶器已有其像。
夫諸:傳說中異獸名。狀如白鹿而有四角。其現為水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元仙:傳說中異獸名。形似鹿而五、六頭。
木客鳥:傳說中鳥名。狀如鵲。俗雲木客所化。其說始見於漢。
五足獸:傳說中異獸名。狀如獅,有五足,為解形民之手所化。其說始見於晉。
日及:傳說中異牛名。生於西域大月氏國,其肉割掉而復生。其說始見於晉。
毛龍:傳說中龍之一種。大禹治水,曾乘之。其說始見於晉。
王母使者:省稱「王母」。傳說中鳥名。為西王母所使,在齊郡函山守護葯函。其說始見於唐。
化蛇:傳說中異蛇名。人面、豺身、鳥翼。其現為大水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丹魚:傳說中的神魚。出入又赤光環繞。以其血塗腳可步行水上。其說始見於北魏,後又傳為祥瑞之物。
丹雀:傳說中的神鳥。神農曾得其所銜九穗禾。
丹蝦:傳說中的巨蝦。身長十丈,須長八尺。其說始見於漢。
文文:傳說中異獸名。狀如蜂,尾分叉,反舌,好呼。其說始見於先秦。
。」
六足獸:傳說中祥瑞之獸名。生六足。其說始見於南北朝時期。
火光獸:亦稱「火鼠」。 比肩獸:傳說中祥瑞之獸名。
巴蛇:傳說中的巨蛇。吞象,三年出其骨。其說始於先秦。
玉雞:
世樂:傳說中鳥名。為祥瑞之無,王者有道則出。
石雞:傳說中的神雞。居東方扶桑山上,引天下之雞報曉。
冉遺魚:亦作「髯遺魚」。傳說中異魚名。魚身而蛇首,六足。食之可禁凶,其說始見於先秦。
白澤:傳說中神獸名。能人言,知萬物之精。為祥瑞之物。黃帝巡狩東至海,此獸出,言天下鬼神之事。其說始見於晉。
犰狳:傳說中異獸名。其現為蝗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玄魚:傳說中的神魚。為鯀所化。其說始見於晉。
耳鼠:傳說中異獸名。如鼠,兔頭,能以尾飛。其說始見於先秦。
吉光:傳說中異獸名。出於西域。毛皮製裘,不懼水火。
老蹇: 傳說中惡龍名。常為害,被蜀守李冰所降。
地狼:亦稱「賈(gu)」。傳說中居於地中的狗。其說始見於先秦。
朱厭:傳說中異獸名。其現為戰爭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朱獳:傳說中怪獸名。如狐有魚翼。其出現為國家發生使人畏懼之事的徵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按李東陽的清單,龍的九子是:
1. 傳說中的神雞。居東方扶桑山上,率天下之雞報曉。其說始見於漢 2. 傳說中的神雞。又傳為祥瑞之雞,王者至孝則至。其說始見於南北朝時期
赤鱬(ru音「如」):傳說中異魚名。人面,音如鴛鴦,食之可以療病。其說始見於先秦。
卻火雀:傳說中異鳥名。其狀如燕,能滅火。其說始見於唐。
卻塵犀:亦稱「辟塵犀」。傳說中海獸名。狀如犀牛,其角可以避卻塵埃。
何羅魚:傳說中異魚名。一首而十身。其說始見於先秦。
希有:傳說中異鳥名。形體巨大。其說始見於漢。
含利:傳說中異獸名。能吐金。此稱始見於漢。
角端:傳說中祥瑞之獸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萬八千里,通曉四方語言。其說始見於漢。
角龍:傳說中的有角之龍,為龍之年過五百者。其說始見於南北朝時。
犼:本北方食人之獸,狀如犬,傳為海中神獸,狀如馬而有鱗,口中噴火,騭猛異常,食龍腦。其說多見於宋以後。
沉石明雞:傳說中的瑞鳥。狀如燕,生於地下,天下太平則出。其說始見於晉。
冶鳥:傳說中的鳥名。生南方山林中。狀如鳩,能變化人形。其說始見於晉。
長右: 傳說中怪獸名。狀如猴而四耳。其現為水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還有 刑天、牛頭、馬面、判官、狐仙、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等。
㈣ 古代神話是誰創造的
中國古代神話人物
古神表
上古神話諸神:
混沌天神–較正式的說法,盤古為開天闢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傳說中,混沌早於盤古而生。
盤古氏-又稱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創世神:
天吳、畢方、據比、豎亥、燭陰
上古四方天帝與輔神:
太陽神炎帝與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萬二千里的地方
少昊與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萬二千里的地方
顓頊與海神禺強(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萬二千里的地方
青帝伏羲與九河神女華胥氏及屬神句芒治理天東一萬二千里的地方
黃帝時代的諸神:陸吾、英招、離珠、金甲神(此神應是其它神的一種化身說,根據他我虛擬了獅駝國中的金甲雷神)
蚩尤、風伯雨師、赤松子、力牧、神皇、風後、應龍、魃、誇父、大力神誇娥氏、大庭氏、五龍氏
炎帝,又稱為神農氏
炎帝的女兒:
女娃(後化身精衛鳥)
瑤姬,在《獅駝國》中又名婉華仙子。
還有一個小女兒,其名不可考,(拙著《獅駝國》中為炎天聖母)
顓頊的後代:
四子:虐鬼、魍魎、送窮鬼、檮杌
後代:老童、太子長琴、黎、重、彭祖(孫)
帝俊:
帝俊之妻:
羲和,生十位太陽神
常羲,生十二位月亮神
娥皇,生少昊
帝俊之子:
少昊,母為皇娥,長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帝俊臣屬:羿
鯀 妻女喜。
堯 又名:放勛,妻女皇;
舜 姓姚,名重華,妻娥皇,女英;
禹 父鯀,妻女嬌,又名塗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重要神仙表
盤古氏-又稱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皇:
指天地人三皇,分別是伏羲、神農與女媧。
五帝:
通常指黃帝、顓頊、帝俊、堯、舜
三清:
元始天尊
靈寶天尊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遊記里也稱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
(輔佐:國神)
(玉皇妻:王母娘娘,又稱為西王母)
北方北極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為元始天王九子
東方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極天皇大帝(手下:八大元帥,五極戰神(天空戰神,大地戰神,人中戰神,北極戰神和南極戰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極觀音
東方崇恩聖帝
三島十洲仙翁東華大帝君(即東王公,名「金蟬氏」,號木公)
北方北極玄靈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黃極黃角大仙
中央天宮仙位表
千里眼 | 順風耳 | 金童 | 玉女 | 雷公 | 電母(金光聖母)| 風伯 | 雨師 | 游奕靈官 | 翊聖真君 | 大力鬼王 | 七仙女 | 太白金星 | 赤腳大仙 | 廣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 玉兔 | 玉蟾 | 吳剛 | 天蓬元帥 | 天佑元帥 | 九天玄女 | 十二金釵 | 九曜星 | 日游神 | 夜遊神 | 太陰星君 | 太陽星君 | 武德星君 | 佑聖真君 | 托塔天王李靖 | 金吒 | 木吒(行者惠岸)| 三壇海會大神哪吒 | 巨靈神 | 月老 | 左輔右弼 | 二郎神楊戩 | 太乙雷聲應化天尊王善王靈官 | 薩真人 | 紫陽真人(張伯端) | 文昌帝君 | 天聾 | 地啞
三官大帝:
天官 | 地官 | 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長天王 | 持國天王 | 多聞天王 | 廣目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 | 值月神黃承乙 | 值日神周登 | 值時神劉洪
四大天師:
張道陵 、許遜(字敬之,號許旌陽)、 邱弘濟 、葛洪
四方神:
青龍孟章神君 | 白虎監兵神君 | 朱雀陵光神君 | 玄武執明神君
四瀆龍神:
黃河 | 長江 | 淮河 | 濟水河神
五感生帝:
青帝靈威仰 | 白帝白招拒 | 赤帝赤飈怒 | 黑帝汁光計 | 黃帝含樞紐
馬趙溫關四大元帥:
馬元帥 又名馬天君,又稱華光天王、華光大帝
趙元帥 即武財神趙公明,又名趙玄壇
溫元帥 溫瓊,東岳大帝部將
關元帥 關羽
五方謁諦:
金光揭諦 | 銀頭揭諦 | 波羅揭諦 | 波羅僧揭諦 | 摩訶揭諦
五炁真君:
東方歲星木德真君 | 南方熒惑火德真君 |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 中央鎮星土德真君
五嶽:
東岳泰山天齊仁聖大帝 | 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 | 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 | 北嶽恆山安天玄聖大帝 | 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
㈤ 中國古代神話人物中發明火的是
中國神話中抄的火不是發明的。神仙應該不會是發明火。
中國神話中火的來源:
混沌時期、盤古開天闢地,斧子辟砍在混沌上摩擦出火花,後來成為人類火種源頭,也是神話中的神火,三味真火!
盤古斧在混沌上濺起的火花就是後來神仙經常用的三味真火,在這火花中孕育出了一個生命,就是祝融,這就是火的來源。
至於誰發明火,我想我們在讀書時應該都學過,很久以前,人類還是原始人時,火種來源主要是閃電點燃的火,需要一直保存不滅,後來才發明的轉木取火!謝謝
㈥ 中國神話故事中的人物都是以什麼為原形的
神話人物,顧名思義,是遠古人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像的故事中的人物。多可為神仙等等。有正邪之分,或掌管天上的事物。有法力等等。不同國家有不同的信仰,創造出來的神話人物也就不同。如,希臘神話人物宙斯、阿波羅;中國古代神話人物西王母、嫦娥、四星等等。
《山海經》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它主要記述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最有代表性的神話寓言故事有,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鯀禹治水等。
這不是迷信,是古代為了讓人們珍惜當時的生活,鼓勵人們要勤勞,勇敢,對一些好人的神化,和對壞的事物的醜化,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閻王:佛教傳入中國後,佛教中的一些神被民間信仰加以改造後吸收和採納;另一方面,佛教本身為了發展也主動本土化,以適應新的社會環境。於是在佛教中原本只有一位的閻王,逐漸演變成為具有漢化色彩的「十殿閻羅」。「十殿閻羅」的信仰形成的具體時間沒有確切的證據,根據人們估計約在宋朝時期。這時,閻王已經成為「十殿閻羅」里的第五殿閻羅,而且被認為是由北宋時的大臣包拯擔任。
㈦ 中國古代神話人物中最厲害的是誰
中國古代神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最早的是「帝」或稱「上帝」,有時候也叫「天帝」,在山海經中這就是神中的老大,從對春秋時期的記載中也可以看出他是最大的,比如《史記》《尚書》等中都能夠看出蛛絲馬跡。但這個「帝」在創世上並不是最大的,創世神是女媧,女媧可以認為比」帝「大,也可以認為一樣,還可以認為小,因為這不是一個系統的,沒法比。後來隨著父系的強盛,到了東漢時期,給她找了個丈夫就是伏羲,這時候伏羲氏人文上的老大,但是伏羲是人物,屬於神人,在地位上不如」帝「,女媧的地位被拉下來的。
隨著佛教的傳入以及與越人的融合,在東漢出來了一個新的大神就是盤古,但盤古是創世神,他在的時候他就是老大,他死了才有了其他的神,在他死後是」帝「最大,不過這時候一般稱其為」上帝「或者」天帝「了。隨著道教逐漸發展,大概在唐宋時期道教神話已經徹底取代了中國原本的神話,到了宋朝,道教神話中的最高神是玉皇大帝(之前被稱為昊天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