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在學習中創造的寓意

在學習中創造的寓意

發布時間:2021-07-14 15:31:48

A. 數學師范類的學生上創造學的意義和目的

數學史在數學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價值,是數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數學能力和實施數學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是對數學教育來說十分有意義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並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能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還可以通過數學史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還能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品質,培養良好的科學精神。在數學史教育中我們可以通過在教材中穿插相關的數學故事,來發揮激勵和榜樣作用,可以揭示數學發展的曲折歷程,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可以在教學中追憶數學家的成敗歷程,吸取有益的教訓,還可以考察歷史上的數學思想方法,強化數學素質教育。

數學史是數學概念、方法、思想的起源與發展的歷史,也是數學家們刻苦勤奮、鍥而不舍地追求真理,以生命和熱情譜寫的壯麗詩篇。因此,在數學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適時、適度、適量地運用一些數學史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思維,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因此融數學史於數學教育之中是數學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1. 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 在開始學習一部分新的數學內容時,學生往往會問,為什麼要學習這些內容,它是如何產生的,教師如果能夠積極引導這種好奇心,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重要意義。

  3. 而且教師常常教育學生要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努力刻苦學習等。這當然是必要的,但忽視了學習數學樂趣的引導,學生就會單純地把學習變成任務來完成。因而他們會覺得壓力很大,使得他們對學習產生了厭煩情緒,甚至是逆反心理。一般地,學生認為數學是比較枯燥單調的,不像物理、化學那樣直觀,又不像歷史、地理那樣生動有趣。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適當地穿插數學史的知識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題內容,適當插入一些簡短的歷史知識就可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一堂課,一個定理,乃至一句話都可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終生的愛,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喚起他們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數學家韋爾斯(A.wiles)十年磨一劍攻克費爾馬大定理,就是因為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4. 「王梓坤院士曾指出:數學教師的職責之一就在於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這等於給了他們長久鑽研數學的動力。優秀的數學教師之所以在學生心中永誌不忘,就是由於他點燃了學生心靈中熱愛數學的熊熊火焰。」

  5. 課堂上介紹數學家的趣聞軼事、數學概念的起源、古今數學方法的簡單對比等等,都能起到激發興趣的作用。數學故事也是新課引入時的絕佳材料。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念高中時,學識淵博的數學教師沈元經常在講課時穿插介紹數學史知識。尤其是介紹哥德巴赫(Goldbach)猜想。由此在少年陳景潤心中激起了波瀾,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當時就立下了學好數學、奪取哥德巴赫猜想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的崇高理想。

  6. 數學史還可以作為一種學習資源,數學史中有大量的問題、疑難和謬誤,這些東西在內容上相當有價值,並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樂於投入。因此,聯系數學史所涉及的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解題興趣,而且能夠對那些刻意設計出的、有明顯人為痕跡的習題作一個補充,從而豐富課程內容。「例如根據『九章算術』第四章,球體積是其外切柱面的9/16。劉徽在他的評述中指出,這種論斷是錯的。同時,他借用5世紀末祖沖之與其兒子祖更的一種獨特的方法推導出正確的計算公式。在此,可以要求學生對正確與不正確的公式進行對比,並推測9/16這個結論是如何得出的。由此,可引出對西方一個出現於1635年的叫作『Cavalier定律』的討論。」

  7. 諸如此類的問題,對學生不僅是一種挑戰,而且也能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所具有的發展性。

  8. 2.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9. 古人說「讀史可以明智」,「智」的意思是啟迪,開發智力。數學是人類理性文明高度發展的結晶,體現出巨大的創造力。在數學教學中,講歷史能增進數學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這已為所有數學教師所認同和重視。但運用數學史對學生進行創新精神培養,卻未被清晰地意識到或引起足夠的重視。數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一代一代的數學家不囿於既定的、根深蒂固的觀點,提出詰難,運用創造性思維掙脫舊框框的束縛,產生一次次的飛躍。當「萬物皆數」成為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信條時,希帕薩斯卻敢於提出正方形邊長與對角線長的比的不可公度性,無情地捅破了畢氏學派的神秘面紗;當「地心說」正倍受世人推崇時,伽俐略、哥白尼卻堅持「日心說」而遭教會迫害;數學史上三次危機的產生與解決,無不體現了一代一代數學家敢於運用創造性思維掙脫舊框框的束縛,為追求真理而不斷探索的精神。數學前進的每一步都可以挖掘為創新教育的極好教材。數學史中包含大量的創造性思維形成和發展的案例且內容與數學教材密切聯系。所以只要教師認真設計,穿插在教學中,不僅使教材內容更加生動,而且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好方法。因為通過教師對鮮活過程的敘述與分析,學生從中領悟到抽象的創造性思維形成並不斷向前推進的過程是怎樣的情形,創造性思維的過程是怎樣進行的。當然也可以以課外講座的形式,充分挖掘數學史中具有典型意義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歷程進行分析,把數學史變成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教材之一。

  10. 3. 數學史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

  11.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學應當反映數學的發展歷史和以後的發展趨勢;數學對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以及數學的社會需求;社會發展對數學自身的促進作用;數學科學的思想體系在人類文明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應用價值和人文價值。無疑,數學史的介紹和學習在此擔當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一般來說,學生對數學在自然科學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而對數學在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作用認識相對不足,數學史可在這方面提供大量事例。「例如,美國總統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藉助數學的公理化模式以使人們對宣言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深信不疑:我們深信這些道理是不證自明的,不僅所有的直角都相等,而且,所有人生來平等。如果任何一屆不服從這些先決條件,那麼人民就有權更換或廢除它,英國國王喬治的沒有滿足上述條件,因此,我們宣布,這些聯合起來的殖民地是,而且按正當權利應該是,自由的和獨立的國家。因此,美國的獨立革命被普遍認為是自然和理性戰勝了謬誤。」

  12. 數學史上這方面的事例很多,如數理語言學、數理戰術學、數理經濟學的建立等等,都反映了數學科學的人文價值,通過這些數學史的介紹,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數學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作用,樹立正確的數學觀,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和人文價值。

  13. 4. 數學史教育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

  14. 隨著社會信息化和高科技發展的步伐日益加快,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與此相應,教育也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新的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綜合文化素質的水準。這就要求文理滲透,多學科交叉與兼容,數學史教育正好能夠起到很好的橋梁作用。首先,數學史是一門涉及許多數學分支而本質上又是一門歷史科學的綜合學科,它以數學概念的產生和數學理論的形成發展為主線,涵蓋了自然科學、人類思想、社會歷史、天文歷法、地理經濟、哲學政治、文學藝術、宗教習俗乃至法律和軍事等方方面面。「如談及人類對地球形狀和大小的認識,就必然要涉及到亞里士多德的論證和空間觀念的第一次大進步以及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is)的定量測算。」

  15. 再者,數學史能把數學教育的求真跟人文教育的求美有機地結合起來,大幅度地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例如,我國魏晉時代劉徽為求球體積設想的牟合方蓋,南宋數學家楊輝撰續古摘奇演算法將三階縱橫圖逐階擴廣到十階的縱橫圖式等顯示出我國古典數學的外層次的形態美。」

  16. 數學的發展,與哲學的關系也非常密切。古今中外,許多數學家也是大哲學家,如古希臘數學家柏拉圖,現代數學家羅素等都是通曉數學與哲學的大家。而且數學史中有很多東西都具有很強的哲學思想,通過數學史的學習,能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哲理教育。

  17. 5.通過對各國數學史的介紹,有利於學生樹立科學品質,培養良好的科學精神

  18. 奉獻、懷疑、創新、求實、對美的追求等等,這些都是科學精神。但不能把這些當成教條,我們必須得通過具體的事實、生動的材料,讓學生體會什麼是科學精神,怎樣培養科學精神。而數學史在這方面可以發揮很好的作用。特別是科學家和數學家的故事,例如牛頓、歐拉、伽羅瓦、高斯、魏斯特拉斯、華羅庚、陳省身、陳景潤等,他們的事跡都是開展科學精神教育很好的典型的素材。對數學史在這方面的教育功能,比較易於取得共識和付諸實施,這里不多贅述。

  19. 中國古代數學成就的介紹,則可以激勵學生的愛國精神。以往常提的例子是祖沖之的圓周率,這當然是遠遠不夠的。上面講到的中國古代數學家計算球體積的方法,與阿基米德的方法相比較就毫不遜色,東西文化相映成趣。當然我們弘揚中華民族的科學成就,同時也要反對故步自封和夜郎自大。民族沙文和民族虛無是兩個極端。畢竟是各國數學的不同發展才促成了數學卓越的現狀,數學文化是不同文化貢獻的匯合,所以數學史教學不應局限於中國數學史。

B. 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意義

1.推動學生學得主動。創造性學習要求學生改變過去完全被動的學習局面,要求學生去探索、去發現,解放思想,逐步開創一個自覺、主動學習的新局面。

2.推動教師教得有效。創造性學習要求教師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要積極地為學生組織創造性學習情境,要指導學生進行創造,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教和學在目標、過程、興趣上的一致,從而使教師的教更符合學生學習心理特點,在指導學習的創造性上更加有效。

3.推動學校成為進步學校。創造性學習要求學校成為助長學生創造、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陣地,成為培養創造型人才的場所。這種學校的校風肯定是民主、和諧、科學、創新的,這正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群眾的希望。

C. 學習對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學習對於人生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有句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如果你可以堅持的做到這一件事情的話,可能會對你的未來有一個很透徹的看法,因為如果你真的一直在堅持學習的話,你的思想就是先進的思想,就可能會更多的會被得到認可。

D. 復習在學習中,有哪些意義

復習的意義,對學生來說,系統地學習,發展思維能力是極其重要的。同時,也是教師彌補教學不足、提高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環節。真正把復習課做好不容易。如果不精心安排,精心設計,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比如,按順序復習、重復舊課,會浪費時間,讓學生感到枯燥;再比如,無論中小學,學生都會多做題,做不到的不會認真講解,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降低學習的興趣;還有一個沒有整理就學了的清單,讓學生覺得一大塊知識沒有頭緒。這樣去復習課,不會有好結果,得不償失。

計劃制定後,如果是期末復習,就向學生公布計劃。一方面可以起到復習和動員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徵求學生的意見,使計劃更加完善。讓學生了解這次復習的重要性、內容和過程,調動他們積極配合老師,讓復習取得最佳效果。

E. 學生學習中的創造性是啥意思

所謂創造性思維,是指帶有創見的思維。通過這一思維,不僅能揭露客觀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系,而且在此基礎上能產生出新穎、獨特的東西。更具體地說。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善於獨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舊,能主動探索、積極創新的思維因素。創造思維就是創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獨特性、求異性、批判性等思維特徵,思考問題的突破常規和新穎獨特市創造思維的具體表現。它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獨創性――思維不受傳統習慣和先例的禁錮,超出常規。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定義、定理、公式、法則、解題思路、解題方法、解題策略等提出自己的觀點、想法,提出科學的懷疑、合情合理的「挑剔」。
2、求異性――思維標新立異,「異想天開」,出奇制勝。在學習過程中,對一些知識領域中長期以來形成的思想、方法,不信奉,特別是在解題上不滿足於一種求解方法,謀求一題多解。
3、聯想性――面臨某一種情境時,思維可立即向縱深方向發展;覺察某一現象後,思維立即設想它的反面。這實質上是一種由此及彼、由表及裡、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思維的連貫性和發散性。
4、靈活性――思維突破「定向」、「系統」、「規范」、「模式」的束縛。在學習過程中,不拘泥於書本所學的、老師所教的,遇到具體問題靈活多變,活學活用活化。

F. 學習有什麼意義

我們在詢問一件事有何意義這個時候,大約都是基於自身,也就是在問它到底有什麼用。所以學習好有什麼用呢?學習——作為一個全體人民都需要參與項目,你在這個事件中獲得了優勝,這當然對你今後一生都產生深遠影響。而關於「為什麼學習」,這自然是因為學習很重要。在學習過程必然收獲很多知識,這些知識終究會轉化為你內在一個能量。掌握越來越多知識,會幫助你更好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下去,並且從精神和物質方面回饋給你。學習成績優異實質上會使你越發智慧。學習如此重要,如何能不學習!

若能給你帶來幫助,請採納或點贊,謝謝

G. 創新學習的含義是什麼

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徵的一種概念化過程。起源於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第一,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論創新。創新在經濟,商業,技術,社會學以及建築學這些領域的研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口語上,經常用「創新」一詞表示改革的結果 。既然改革被視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促進創新的因素也被視為至關重要。
創新從哲學上說是人的實踐行為,是人類對於發現的再創造,是對於物質世界的矛盾再創造。人類通過物質世界的再創造,製造新的矛盾關系,形成新的物質形態。
創意是創新的特定形態,意識的新發展是人對於自我的創新。發現與創新構成人類對於物質世界的解放,既為人類自我創造及發展的核心發展的矛盾關系。代表兩個不同的創造性行為。只有對於發現的否定性再創造才是人類產生及發展的基本點。實踐才是創新的根本所在。創新的無限性在於物質世界的無限性。

H. 管理學中創新從廣義上來講的含義

創新的哲學內涵創新從哲學上說是人的實踐行為,是人類對於發現的再創造,是對於物質世界的矛盾再創造。人類通過物質世界的再創造,製造新的矛盾關系,形成新的物質形態。 創意是創新的特定形態,意識的新發展是人對於自我的創新。發現與創新構成人類對於物質世界的解放,既為人類自我創造及發展的核心發展的矛盾關系。代表兩個不同的創造性行為。只有對於發現的否定性再創造才是人類產生及發展的基本點。實踐才是創新的根本所在。創新的無限性在於物質世界的無限性。 創新的哲學要點 1.物質的發展。物質形態對於我們來說是具體矛盾。我們認識的宇宙與哲學的宇宙在哲學上代表了實踐的范疇與實踐的矛盾世界兩個不同的涵義。創新就是創造對於實踐范疇的新事物。任何有限的存在都是可以無限再創造的。 2.矛盾的是創新的核心。矛盾是物質的本質與形式的統一。物質的具體存在者與存在本身都是矛盾的。任何以人的自我內在矛盾創造的新事物都是創新。 3.人是自我創新的結果。人以創新創造出人對於自然的否定性發展。此是人超越自然達成自覺自我的基本路徑。人的內在自覺與外在自發構成規律在物質的總體上形成對立的內在必然與外在必然的差異。創新就是人的自覺自發! 4.創新是人自我發展的基本路徑。創新與積累行為構成一個矛盾發展過程。創新是對於重復、簡單的勞動方式的否定,是對於人類實踐范疇的超越。新的創造方式創造新的自我! 5.認識論上看創新是自我意識的發展。自我意識的發展是自我存在的矛盾面,其發展必然推動自我的行為的發展,推動自我生命的發展。 從認識的角度來說,就是更有廣度、更有深度地觀察和思考這個世界;從實踐的角度說,就是能將這種認識作為一種日常習慣貫穿於生活、工作與學習的每一個細節中,所以創新是無限的。 從辯證法的角度說,它包括肯定和否定兩個方面,從而也就包括肯定之否定與否定之肯定。前者是從認同到批判的暫時過程,而後者是一種自我批判的永恆階段。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就是一種「懷疑」,是永無止境的。創新管理指的是創新的決策與實施,包括戰略創新、模式創新、流程創新、標准創新、觀念創新、風氣創新、結構創新、制度創新十個方面的創新。

I. 學習的意義是什麼

一、學習是個體生存的必要手段 動物和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學習。學習是動物和人與環境保持平衡、維持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條件,也是適應環境的手段。 動物要在後天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種群延續,首先要依靠先天遺傳的種群本能行為,但這種先天本能只能適應相對固定或變化較小而緩慢的外界環境。 動物和人為了生存下去,還必須通過學習獲得個體經驗。這種後天習得行為經驗可適應相對迅速的變化,與先天本能相比,其意義顯然要重要得多。譬如,一隻小羊羔通過不斷地向羊媽媽學習,知道了哪裡可以尋找到豐富的食物,知道了怎樣躲避狼的追捕。如果小羊不學習,就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外界環境,也就無法生存下去。 然而,學習對個體生活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程度,在各種動物之間的差異很大。越高等的動物,生活的方式越復雜,本能行為的作用也越小,學習的重要性就越大。在低等動物中,習得的行為很少,獲得的速度也很慢,學習對其生活可以說不起什麼作用。例如原生動物剛出生不久,其一生中的大部分動作就已出現了,後天所需要的反應也已大都具備。它們學習的能力很低,保持經驗的時間也很短,因而學習的結果對它們生活的作用是很小的。 人是最高等的動物,生活方式極為復雜,固定不變的本能行為最少。人類行為的絕大部分是後天習得的,學習的能力以及學習在人類個體生活中的作用也就必然是最大的。人類嬰兒與初生的動物相比,相對來說,獨立能力低,天生的適應能力也低。可以說,離開父母的養育,嬰兒是無法生存下去的。但是人類卻有動物不可比擬的學習能力,可以迅速而廣泛地通過學習適應環境。如,種植穀物,獲取糧食,靠的是學習;戰勝毒蛇猛獸等天敵,對付可怕的瘟疫,以免於被消滅,靠的也是學習。總起來看,人和自然界的其它動物如獅子、老虎甚至麻雀相比,很多方面都處於劣勢,人能夠成為萬物之靈,靠的是學習。國外有句名言,叫做「不學習就滅亡」。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發表著名的研究報告,題為《學會生存》,就把學習同生存直接聯系在一起,可見學習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二、學習可以促進人的成熟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生理和心理會逐漸成熟。但成熟並不是完全脫離環境和學習影響的純自然過程。學習對成熟的影響作用,首先得到了動物心理研究的支持。 近二三十年以來,許多心理學家的實驗研究發現,動物,尤其是初生動物的環境豐富程度,可以影響動物感官的發育和成熟,也會影響大腦的重量、結構和化學成分,從而影響智慧的發展。 克雷奇(D.Krech,1966)將幼鼠分成三組:對第一組給予豐富刺激,使它們的反應越來越復雜;讓第二組在籠中過著通常的生活;第三組與環境刺激完全隔離。80天之後對三組幼鼠進行解剖比較分析。結果發現,在大腦皮層的重量和密度方面,第一組最優,第三組最差;在與神經沖動的傳遞密切相關的乙醯膽鹼酯酶方面,三個組也呈現重大差異,第一組含量最豐富,第二組次之,第三組含量最少。 羅森茨韋格(M.R.Rosenzweig,1972)也發現,接受豐富多變的環境刺激和適當學習訓練的一組幼鼠與另一組在環境單調貧乏而又缺乏學習訓練的幼鼠相比,在4-10周中,前者大腦皮層的重量與厚度增加,神經膠質細胞數量增多,神經突觸增大或增多,乙醯膽鹼酯酶含量更豐富且活動提高,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的比率也有所改善。 關於人類學習對成熟的促進影響,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J Piaget.1969)認為,必須通過技能的練習來促進兒童的成熟。他還說:「兒童年齡漸長,自然及社會環境影響的重要性將隨之增加。」 懷特關於對初生嬰兒眼手協調的動作訓練的實驗研究說明了學習和訓練對成熟的促進作用。懷特發現,經過訓練的嬰兒,平均在3.5月時便能舉手抓取到面前的物體,其眼手協調的程度相當於未經訓練的5個月的嬰兒的水平。這就說明了學習、訓練對成熟的促進作用,學習促進了潛能的表現和能力的提高。 有的學者研究表明,在嬰兒出生後的四五年裡,除了營養條件外,缺乏適當的學習訓練或教育不當,也會給腦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有人研究聾啞人死後的大腦皮層,發現控制視聽器官的部位趨於萎縮;對先天盲人復明後進行測驗,發現他們眼運動不規則,難以集中注意於一點,不能精確地區分圓形和正方形。印度狼孩卡瑪拉回到人類社會時雖然大約已七八歲了,但智力水平僅相當於6個月的嬰兒;她死時大約16歲,可能只相當於三四歲幼兒的智力水平。 所有這些研究與事實說明,早期的學習、訓練以及相應的文化環境,對人的感覺器官和大腦等機體功能的發展是有著一定影響的。 據此,對兒童的幫助,要以其成熟程度為依據,又絕不能等待成熟。應該在合適的「生長點」上將恰當的學習內容、合理的訓練方法和教育方式結合運用,促進其生理和心理的成熟。 三、學習可以提高人的素質 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文化修養。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大量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特別是精神文化,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方面的成果尤其需要我們通過學習去獲得,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缺乏一定文化素養的人不能算做真正健全的人,現代社會的新型人才必須是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人。 學習可以優化人的心理素質。一個現代社會的新型人才,應該具備諸多方面的良好心理素質,如高尚的品德,超凡的氣質,敬業的精神,目標專一的性格,以及堅忍不拔的意志,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學習來達到。正如薩克雷所言:「讀書能夠開導靈魂,提高和強化人格,激發人們的美好志向,讀書能夠增長才智和陶冶心靈。」 四、學習是文明延續和發展的橋梁和紐帶 美國著名民族學家,原始社會歷史學家摩爾根認為,人類社會的歷史可概括為三個時代,即蒙昧時代,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在蒙昧時代,人類世代相沿地生活在熱帶或亞熱帶的森林中,以野生果實、植物根莖為食,還有少部分棲居在樹上。隨著地殼的變化,氣候的改變,人類不得不從樹上移居地面,學會了食用魚類、使用火、打制石器、使用弓箭、磨製石器等生存的本領,世代相襲。到了野蠻時代,人類又學會了制陶術、動物的馴養繁殖和植物的種植。這一時代的後期,還學會了鐵礦的冶煉,並發明了文字,從而使人類歷史過渡到文明時代。 由此看來,人類文明的延續和發展,就如同一場規模宏大而曠日持久的接力賽:前代人通過勞動和生活獲得維持生存和發展的經驗,不斷總結,不斷積累,不斷提高,形成知識和技能,傳給後人;後輩人在學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豐富和提高,以適應時代與環境的變遷。如此代代傳遞,便形成了一部人類文明延續發展的歷史。 顯而易見,野蠻時代的人類如果不世代相襲地向先輩學習使用火,就只能像自己的祖先一樣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文明時代的人類如果不世代相襲地向先輩學習畜牧業和農業,也只能像自己的遠祖一樣靠現成的天然產物為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人類文明在一定意義上存在加速發展的趨勢,所以學習活動對人類社會的作用更加明顯。 十八世紀的技術革命以蒸汽機的出現為標志。那時,格里沃斯、紐可門、瓦特等革新能手,通過學習,掌握物理學、機械學等知識,設計、製造、試驗,最終發明了蒸汽機。十九世紀的技術革命是以電力為標志。而這一新生產力的創造是無數人學習、創造的結晶。德國赫茲發現電生磁,法拉第發現磁生電,建立電磁感應定律,麥克斯韋又建立電磁理論、麥克斯韋方程,西門子發明發電機,德普勒研製出高壓輸電技術,等等,從而促使人類進入電力時代。本世紀以電子計算機、原子能、空間技術為標志的新技術革命,又一次證明學習的巨大促進力。在這個信息時代,我們只要考慮一下這個事實:以極便宜的價格買到性能優良的個人電腦,自由地在網上漫遊,不出門而立知天下事。就不能不驚詫於科學技術給現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不能不心悅誠服地承認學習對我們人類的文明與進步的重要作用。

閱讀全文

與在學習中創造的寓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