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職務發明條例草案

職務發明條例草案

發布時間:2021-07-14 14:02:50

⑴ 大學老師為啥有錢

首當其沖當然是工資。

根據報告顯示, 985院校的老師人均年薪達81215元,高職院校人均年薪為49698元。就上面的數據看來,如果只靠工資的話,高校老師的收入實際上也不算什麼。

那麼是有其它一些「額外收入」啰?

其實這部分收入也並不是大家想不到的,一些大學教授作為其研究領域的技術權威、學術權威,是有諸如技術評審費、專業書籍出版的稿酬之類的收入的。當然,根據領域及專業度不同,這方面的收入也略有不同。

普通民眾真正想不到的高校老師高收入來源,其實在這個地方——

國家近幾年在大力鼓勵創新創業、並且十分注重創新成果的有效轉化,所以相繼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助力實現產學研結合及其成果的轉化。

很多做科研的大學老師不僅在學校任教,還可能同時是某企業的老總,又或者在某些企業從事研發工作。

他們自己在校外利用企業的資源研發前沿的技術,將成果又帶回大學進行教學。在為企業帶來高額的利潤同時,又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帶動了技術的進步,他們獲得較高的收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比如,當年武漢大學的教授張廷壁研發了卟啉鐵工業化生產的工藝後,以技術入股獲得了紅桃K集團10%的股份,在十多年前就實現了個人資產過億!

另外,國家有一些科研項目的研究經費也是非常高的,一些高新科技項目如晶元開發,或者物理類做量子或材料的研究經費也通常是幾十上百萬。

有能力的老師完全可以申請科研項目進行研發、再把研究成果運用到實際生產中進行轉化。那麼,作為實際的研發人自然是可以共享其收益的。

另外對於一些工科學院的老師,還有一個方面也非常賺錢——那就是我們常見常見的科研成果之一:專利!

基本上在科研過程中,研發出的新技術,都會作為專利去申請。獲權之後,將其實施、轉讓或者許可也能獲取高額的利潤。

如今年三月,復旦大學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用於腫瘤免疫治療的IDO抑制劑許可給美國HUYA(滬亞)公司。根據協議,滬亞將採用里程碑付款方式支付累計約6500萬美金。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共同發布《關於加強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若干意見》中,也明確提出這部分收益應該全部留歸學校所有。

而作為直接研發人員的高校老師,從中獲得獎勵也是理所當然的。比如,2015年4月向全社會徵集意見的《職務發明條例草案》裡面,就提出了將專利收益至少5%作為研發人員的獎勵的條款。

部分地方政府也頒布了相應的獎勵措施。如:2016年7月6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的《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全面創新改革驅動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就規定:「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的收益,按不低於70%的比例劃歸成果完成人及其團隊所有,……」

如今,大家已經接受了歌星、影星高收入和企業高管年薪百萬的事實,卻不能接受高校教師也可以有高收入,這件事情確實值得思考。

我們一直在講中國是製造大國,政府也一直致力於將我國的經濟從傳統低技術勞動密集型轉型為高技術高附加值型經濟。但如果不尊重科技創新的基礎——人才,這個目標又怎麼能實現呢?

大家一直都在說中國留不住人才,中國人沒有創新。而高校老師的收入提高,恰恰是社會需要人才的表現。如果連高校老師收入高這個事實都不能接受,那又何必抱怨中國沒有創新呢?

⑵ 約定優於法定,具體指什麼

具體如下:

考慮到單位與發明人之間的關系首先是民事關系,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公平等民法基本原則。同時,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發明對於單位經濟效益的貢獻差別非常大,很難作出統一規定;

為了建立更加和諧的勞動關系,草案在權利歸屬和獎勵報酬方面規定了約定優先的原則,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當事人依法達成的協議對權利歸屬和獎勵報酬有約定的,首先適用其約定。

同時,為了防止單位變相剝奪或者限制發明人的權利,草案對約定優先原則進行了
一定限制,規定:

任何取消發明人依據條例享有的權利或者對前述權利的享有和行使附加不合理條件的約定和規定無效。

在條例草案徵求意見過程中,一些單位建議在總則中寫入約定優先原則,明確單位與發明人可以就發明的權屬劃分、發明報告、署名權和獎勵報酬等所有事項進行約定。

我們經討論認為,單位相對於發明人總體上處於優勢地位,如果法律允許職務發明的所有事項都可以約定,則可能導致單位通過約定剝奪發明人的基本權利,最終使發明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

條例草案在權屬劃分、發明報告和獎勵報酬等可以適用約定的條款中都已明確了約定優先,其餘發明人的署名權、獲得獎勵報酬的權利、知情權等基本權利是不能通過約定取消或者限制的。因此,我們沒有採納這一建議。

(2)職務發明條例草案擴展閱讀

案例:

在審理原告某銀行與被告張某、李某、湯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中,原告某銀行訴稱:被告張某與李某系夫妻關系;

2013年3月25日,被告張某向原告某銀行申請抵押貸款400萬元,2013年4月10日,被告張某與原告簽訂借款合同,李某作為張某的丈夫在合同尾頁的借款人配偶欄進行了簽字確認,表明其同意張某的該筆借款並同意承擔連帶責任。

被告湯某與原告簽訂了一份抵押合同,約定被告湯某以其自有房產為被告張某在銀行處的貸款設立抵押擔保,並辦理了抵押登記。貸款到期後,被告李某沒有按約還款,現原告某銀行起訴要求:

1、被告張某、李某向原告償還止於2014年8月19日尚欠的借款本金400萬元,利息32998.17元及止於清償之日的利息及罰息。

2、請求人民法院判決確認原告對被告湯某的抵押房地產享有優先受償權;

3、判令被告承擔本案的全部訴訟費用。

在本案中李某應該按照借款合同的約定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理由如下:

民法屬於私法,意思自治原則作為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現代私法制度的重要基石,意思自治原則又稱私法自治原則,是民法主體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按照自己的意志從事民事活動,創設自己的權利義務。

在本案,張某與某銀行簽訂的借款合同中,張某對該筆借款進行了簽字確認並同意承擔連帶責任。該約定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應屬合法有效。

雖然該筆借款發生在張某與李某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按照約定優先於法定的原則,被告李某應該按照約定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所以本案的400萬元借款不應判令由其夫妻二人共同償還。

閱讀全文

與職務發明條例草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