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
清華分沒以前那麼高了,就是怕流失人才,130最右的話,480分穩上
⑵ 墨明棋妙成員的學歷
墨明棋妙成員學歷如下:
1、河圖——吉首大學
2、HITA——中國傳媒大學
3、安九——清華大學
4、鎖心玉——清華大學
5、奇然——上海戲劇學院
6、恨醉——中國傳媒大學
7、徒有琴——中央音樂學院
8、檀燒——香港中文大學
9、清水秋香——復旦大學
10、周曉航——北京大學
11、五色石南葉——復旦大學
12、銀臨——南京大學
13、玄觴——陝西師范大學
14、董貞——中國傳媒大學
15、雲の泣——武漢大學
16、桂震宇(米子)——中央音樂學院
17、少司命——浙江大學
18、braska——北京電影學院
19、東籬——湖南大學
20、晃兒——清華大學
21、丟子——香港中文大學
22、沒有羊先生——香港大學
23、只有影子——台灣國立政治大學
24、小曲兒——中國礦業大學
25、小W——武漢大學
26、夢嵐——北京大學
27、司夏-西國の海妖——復旦大學
28、Finale——中國傳媒大學
29、Winky詩——牡丹江師范學院
30、商連——南京大學
31、琉輝——清華大學
32、赫赫kazuki——四川大學
33、小義學長——黑龍江大學
34、騰雲駕霧琉璃仙——湖北師范學院
35、灰原窮——武漢音樂學院
36、橙翼——浙江大學
37、葉洛洛——福建師范大學
38、熙影CRITTY——湖南農業大學
39、鴉青——雲南師范大學
40、Mr魚——廣西大學
41、Tureleon——中國傳媒大學
42、瀟兒——武漢音樂學院
43、無名小卒——天津中醫葯大學
44、Tomy-ms——天津商業大學
45、林斜陽——香港理工大學
46、續薪小墨——寧夏大學
47、月十一——貴州大學
48、魅子——中央音樂學院
49、bear——武漢音樂學院
墨明棋妙成員所處職位:
製作人:Ediq、丟子、茶少、河圖
監制:千草仙、Tony_MS、千年破曉
作曲&編曲:丟子、河圖、千草仙、Tony_MS、黑石、茶少、小寒、千年破曉、十年磨一劍、無名小卒、徒有琴、魅子
樂器演奏:乍雨初晴、猛虎薔薇、老趙、EZ-Ven、周小航、彈棉花的GG、米子
作詞:Ediq、焰31、胡桃夾子、Finale、恨醉、荀夜羽、鏡繁花、騰雲駕霧琉璃仙、檀燒
演唱:緋村柯北、貓飯、Zhucool、Crazyman、HITA、喵☆醬、不純君、流月Ryutsuki、清弄、Aki阿傑、橙翼、小愛的媽、流浪的蛙蛙、灰老闆、小夫、Rock空調君、琉輝liuki
後期:Allen、旅行
圖文設計:進步、參商、幻樂、祈風、秘密棲息、Ayaco、為了獅子頭
企宣行政:千堆雪、盛世凡塵、宓妃的侍女、春水無觴、聚仙旗、冬瓜、九、不動影、納蘭夜
其他:仙界飛龍、陪人聽海、源正康、千夜琉璃、淺意如斯、鐵兒、Eili、迷迭、巫灧灧、火火、水七公子、夕顏、榆雨毓、 等 。
團隊介紹:
墨明棋妙原創音樂團隊成立於2007年1月6日,由網路音樂人EDIQ和丟子發起,通過網路聚集了一群在曲、詞、唱、奏、混音、MV製作、美工等方面各有所長的人才。詞曲唱奏各展所長,音樂作品風格多元,以「古風」見長。
團隊倡導「流行相對論」「萬有引力向古風」的創作思想,將傳統民樂與流行元素相結合,並融合古體與現代詩詞的文字精華,打造富有現代氣息又不失古韻的系列音樂作品。
墨明棋妙整個團隊被網友們昵稱為「墨村」。墨村絕大部分成員的專業、工作都與藝術無關,是對音樂的愛將他們匯聚在一起,引領他們在不斷感悟和嘗試中持續創作。
墨村歌曲《我們的墨明棋妙》中提到:「邀您呼吸唐宋的風」、「醉卧角徵宮商」,這兩句歌詞恰到好處地表明了墨村的作品特色,那就是無處不在的古風元素。
類似墨明棋妙的古風音樂團隊:
鸞鳳鳴
鸞鳳鳴原創音樂團隊成立於2009年05月08日,團隊風格主打原創古風、中國風,其風格包羅萬象。其音樂風格別具一格,具有獨立的創新意識,別開生面,打開了一條不同於別人的發展之路。
代表作品:亂世情緣、千樽雪、光明之子、陌前塵、書戲、江影沉浮、杯歡、秦淮八艷、望月台等。
成員介紹:
團長:嘉熹(奶爸)
曲部:擎天Sir、刺青、痴音、安瑞冬、恆曌、Tureleon(超哥)、祁哲西、瀟兒、墨雅、只有影子、鄧大片(D2.)、玉面大叔、TetraCalyx、HBY、一君、舜禹、袁雨桐
詞部:火火、古堂、蘇子暖(小L)、江心諾、小魚蘿莉(Pavane)、蘇陌如、瑤兮、知月傾城、琉璃夭、雲楚音、易者連消醉清酒
女歌手:清莞、夢璟SAYA(夢璟紗夜)、粉寶寶、澄碧、Kasa YAYA、墨雅、許多葵(公主小葵)、只有影子、安陌、TetraCalyx、齊欒、漆柚、陳在野
男歌手:刺青、驕陽、東籬(麗麗、董曉麗、東小籬)、CcccEs(貳嬸、2嬸)、小魂、玉璇璣(氷雲)、裂天、吾恩(5N)、玉面大叔、慕斯の小乖、戲玹
後期組:嘉熹(奶爸)、Tureleon(超哥)、科小夢、織布君、dolphin昊(小昊)、嘉嘉不愛喝中葯、陳秋潔、大攻不攻owo(紙君)、ye-sama、刺蝟
樂器組:雲東陽(巴烏/琵琶/葫蘆絲)、紫竹(巴烏/笙/二胡)、伊鈴(鋼琴/竹笛)、嬰寧(古琴)、辰小弦(二胡)、妖弦(古箏)、樂源(竹笛)、嗣音(古箏)、光光(琵琶)
視頻組:聆音、尉遲嘉馨、點點、安陽奚、赫舍里慕雪(L.xue)、稚青
美術:Momo、錦兒、小蠢、小荷、離毓、奶茶、蘇小毛、icemoon、三葛格、長夜(Conignt)、橙子水、阿姒、吉三歲、阿漾(Arvink_)、春春、歌倚酒、檀書(白露是見)
策劃/後勤:小魚蘿莉、伊鈴、小狐狸、筱白、星承、銀月、胭脂、墨玖、雲楚音、魅靈、雲端、十九
神隱的鸞小嘰們:東籬、落珩、李敏、天の水、梁凡、K少、紫姩、剪煙、梧桐、小剛
平沙落雁
平紗落雁是一個原創音樂團隊,成立於2007年5月23日。最初由「wind天平」和「紗朵」創建。團隊風格以中國風、古風及校園清新等多種風格共同組成。
團隊名稱取借於古曲名「平沙落雁」,因其包涵最初創建者「wind天平」以及「紗朵」兩人名中各一字,又因雁落平沙之大氣婉約而得名。
成員介紹:
管理:奶媽月、紗朵
團務:小滴、尹夕照、繞梁、煙索
曲部:灰色(灰灰)、紗朵、包子狸、唯然、寒淵、芭蕉、李斯小特、簡吟、卡其漠、宇恆、提琴boy
詞部:紗朵、千葉君少、素錦汐寒、原晞、貳哲、景她、紫雲紗、YOSHI、YUAN
後期:奶媽月、暴風雪、小吳太太
海報:陌舞、茶壺LEN、sumaki(阿零)、聯袂、琅華令君
視頻:林奴兒、閻小愛、白砂、明日天涯的KOKI
畫師:綠川汐、希彤
男歌手:wind天平、小曲兒、skysidee(天邊)、寶玉桑、子驍、Kavenn、魏瀟逸(小逸)、卡修Rui、倫桑
女歌手:紗朵、灰色(灰灰)、MAO&微笑(貓貓)、不不、包子狸、Ski晨曦、螭羽毛、東邪、阡陌、小明
流觴曲水
流觴曲水原創音樂團隊正式成立於2009年10月10日,由霂榳、莫君傾、泊煙、小新貓貓、靈空雨、離朱、韶歌、通微、絲齊共同發起。團隊致力於做自己的原創音樂,不拘風格,最愛古風。團隊是成員最有愛的家,關愛著每個成員的音樂、學習、工作、生活。
團隊成員:
統籌/監制:莫君傾、樂軒、霂榳、韶歌
聲部:重小煙(部長)
女歌手:破音、鎖心玉、憶落櫻、碧水憐熙 、刃ASURA、北極
男歌手:毒葯、花散、紫幻如風、不語、舉世皆濁
詞部:絲齊(部長)
離朱、蕭逸、靈空雨、息十二、碧青心、凌夙妖、說好的鰻魚飯
曲部:樂軒(部長)
作曲/編曲:王子堯、清揚亘、花月滿樓、Kin清澄、宏宇、吳良友
後期:Tigertig、冒失、南玉
美工:通微(部長)
泊煙、琅琊、墨白、色家仙仙、筠溪、寧為故人
⑶ 父親病重母親癱瘓,他卻744分考進清華,他是怎樣支撐起自己的人生的
蘇軾曾經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人生的道路從不是一方坦途,路上荊棘遍布,每個人都曾經咬緊牙關前行。眾生皆苦,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河北滄州有這樣一個男孩,他出身貧苦,卻並不願意做井底之蛙,懷抱著心中更大的舞台,進入清華大學。
他與癱瘓的母親相依為命,依靠撿廢品維持殘破不堪的人生。
對於這個名叫龐眾望的男孩來說,生活太苦,但744分的高考成績太耀眼,不曾是丑小鴨,他依舊是心中有曠野的白天鵝。
生活的五指山
1999年,龐眾望出生在河北一個破敗的家庭,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屬於他的西天取經之路開始了。
生於一個窮人家,龐眾望並不覺得這是一種缺點,恰恰相反,這樣的生活賦予了他鋼鐵般的意志,新的開始,這是生活給他的回饋。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倘若乾坤已定呢?那便扭轉乾坤。
逆天改命,每個人的心嚮往之。生活實苦,但請你足夠堅強;生活實苦,但幸好你足夠堅強。
⑷ 清華大學教授指出身份證上的四個語文問題,你留意到了嗎
身份證可以說是我們最重要的文件,無論是工作,做事,還是支付門票等,你需要使用身份證。身份證是我們國家公民的驗證,它是一個國家分布,它是一份重要的文件,肯定會審查身份證的設計。因此,沒有人懷疑身份證上的任何錯誤。但清華大學王文漢教授指出,我們的身份證有四種明顯的錯誤。如果普通人指出我們身份證上存在錯誤,可能會被視為一個笑話。王文漢教授並不普通,不僅是清華大學教授,或教育部教育部的高級教育家。國家副總督,中小學學齡前教師頒獎秘書長。當然,這樣的專家就不會啟發河流,他在講座中指出了ID卡上的四種語言:
例如,如果是長期有效的,根據常規方式,它應該是從「一定的一天的一天」到「死亡」。如果你寫這個,顯然是不可能的。如果人們每天看到這樣的身份證,那麼會有什麼樣的情緒。所以生長期沒有大問題,每個人都可以理解意義。
⑸ 當年他高考數學成績僅有15分,卻被清華校長破格錄取,後來怎樣
高考是現在一個人才選拔制度,成績優異者則進入好的大學繼續學習深造,對於高考生來說,拼一分高一分,一分成就終生,因為高考制度是殘忍的,雖然有話說「每一發發奮努力的背後,必有加倍的賞賜一分之差可能就於自己所追求的高校有千里之遙,所以,每年高考總是有人得意有人失意,也需要有一顆樂觀的心。清華是我國著名的高校,是許多學子的夢想,進清華是必須有高分或者有比常人優秀的特長,可是你見過高考數學成績只有二十分,但是卻被清華破格錄取的人嗎?
勤思則得,善問則裕,廣泛交流,深入切磋,緊張而有序,效率是關鍵,這是對現在高考生的寄語,我們都是普通人,沒有像錢鍾書一樣的文學滿分機會,但是我們可以努力讓我們不偏科,每科均衡發展,這樣才有機會上自己心目中的大學。信心來源於實力,實力來自勤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是沒有道理。
⑹ 清華大學的師資力量有多強
本人在清華攻讀碩士,對於師資力量深有體會,在科研的道路上,簡直扎心...自己悶版頭權苦幹一學期,也比不過導師一句話,一個建議管用。
在清華的教授,都是各大領域的專家,他們不但學習研究上有所成就,甚至有些還對行業有所貢獻,對世界有所改變,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⑺ 清華大學的創始人是誰他是怎樣創辦清華大學的
是亞洲有名的大學之一,創辦至今已經有了百年的歷史,在悠長的歷史沉澱中,清華大學創造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子,在祖國成長的道路上奉獻出自己的努力,創辦的清華大學的人就是這些人的恩人。那麼,本期一起去了解一下清華大學是誰創辦的。
⑻ 百度的創建者是誰,什麼來頭
這個人,名叫李彥宏,典型的「海歸」,1999年從矽谷回國創業。這個公司叫網路,一家做搜索引擎的典型網路技術型公司,「網路」兩個字取自辛棄疾的「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李彥宏是網路公司總裁。
--------------------------------------------------------------------------------------------------
http://www.lndz.com/index/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55
國內搜索引擎介紹---網路
網路公司(Bai.com,Inc) 於1999年底成立於美國矽谷。2000年1月,網路公司在中國成立了她的全資子公司網路網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隨後於同年10月成立了深圳分公司,2001年6月又在上海成立了上海辦事處。
網路是國內最大的商業化全文搜索引擎,占國內80%的市場份額。其功能完備,搜索精度高,除資料庫的規模及部分特殊搜索功能外,其他方面可與當前的搜索引擎業界領軍人物Google相媲美,在中文搜索支持方面有些地方甚至超過了Google,是目前國內技術水平最高的搜索引擎。為包括搜狐、雅虎中國、Tom.com、21CN、廣州視窗等搜索引擎,以及中央電視台、外經貿部等機構提供後台數據搜索支持。
網路目前主要提供中文(簡/繁體)網頁搜索服務。如無限定,默認以關鍵詞精確匹配方式搜索。支持「-」號、「.」號、「|」號及「link:」等特殊搜索命令。此外還提供關鍵詞分類搜索,即將常用關鍵詞進行組合分類,方便用戶直接查找有關資料(網路現已去掉了關鍵詞分類搜索)。在搜索結果頁面,網路還設置了關聯搜索功能,方便訪問者查詢與輸入關鍵詞有關的其他方面的信息。提供「網路快照」查詢。其他搜索功能包括新聞搜索、網站網址鏈接、MP3搜索、圖片搜索、Flash搜索等。
2001年9月,網路推出了類似Overture的「競價排名服務」,市場反應強烈。目前已有Lycos中國、263、 Tom .com、 21CN、163.net、上海熱線、廣州視窗、福建在線、等門戶網站加入了網路競價排名陣營。 網路登陸入:http://www..com/pfi/index.html
網路歷史
這個人,名叫李彥宏,典型的「海歸」,1999年從矽谷回國創業。這個公司叫網路,一家做搜索引擎的典型網路技術型公司,「網路」兩個字取自辛棄疾的「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李彥宏是網路公司總裁。
■李彥宏不平凡—— 他在著名搜索引擎google、infoseek、yahoo在網路世界如日中天的時候,逆風飛揚,回到中國來搞中國人自己的搜索引擎; 他和IT界頭號人物比爾·蓋茨、邁克·戴爾一樣,放棄了唾手可及的「洋博士」學位,輟學經商,一舉成功; 他在2000年6月互聯網的寒冬里,不但一舉拿下新浪、搜狐、網易、TOM的技術委託大單,而且第二次融資1000萬美金成功。 他回國不到2年,僅憑一個不到百人的公司家底,奪得「2002中國十大IT風雲人物」的桂冠。 他創建的網路引擎,三年成名,在中國已經堪與google比肩,在某些指標方面甚至超過google,被國際網路界譽為奇跡。網路的日訪問量,現在已經躋身中國網站「四強」。
■Google情未了! 2003年6月4日下午4:30,網路總裁李彥宏和市場總監畢勝在苦等一個結果。從創建網路到融資1000萬美元,從賣技術給新浪挖到第一桶金,到搞自己的獨立搜索網站,從8個人的草台班創業到100人的「閃電計劃」,李彥宏等的就是一個結果——是網路好還是Google好? 自從2000年Google推出中文版後,「上帝」像暖風般吹醉了中國人,對「上帝」贊不絕口的,首先就是那些記者和編輯,像劉韌、方興東這樣的「名記」,幾乎逢人便要說「今天你GoGo了沒有?」據說後來方興東突然不用Google了,原因是,他突然發現,他大名鼎鼎的「方興東」三個字居然在Google上搜不出結果。 李彥宏要用網路與Google比,「聰明人」一看就覺得是拿雞蛋與石頭比。可李彥宏不這樣看,他認為網路成「金」了。自2002年年底「閃電計劃」結束後,他就要求公司的人「絕對不要再用Google,網路已經不比Google差!」遇見道上的朋友,李彥宏不好「赤化」別人,就由市場總監畢勝「代嘮」:「網路已經不比Google差!」據說被他們「赤化」的朋友,沒有一個認為上當受騙,比較中肯的評價認為,「在中文領域,網路和Google一樣好用了!」。 由中國電腦教育報舉辦的「Google Vs Bai——兩大搜索引擎對決搜索之巔」萬人公測,在2003年6月4日下午16�30結束,共計持續一周時間。在參加評測的10�015名普通用戶中,約55%的人選擇了「Bai比Goolge好」,10%的人選擇了「Bai、Goolge差不多」,35%的人選擇了「Google比Bai好」。 有「謠言」說,這次「萬人公測」有網路幕後公關的影子;有「觀察家」疑神疑鬼。6月5日的《京華時報》報道:萬人公開評測,網路超越Google;同一天,發行量很大的《北京青年報》載文說:網路成為中文第一搜索門戶,網路殺進中文網站「四強」,緊跟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之後。 記者們喜歡筆下生花是常有的事,坊間總有人「公正」地懷疑某事件的「幕後」,本不奇怪。三年苦練,網路今日能夠被媒體拿來與Google說事,本來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李彥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1998年4月,他與Infoseek技術總監威廉·張一起去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參加國際互連網大會,與會的就有Google的兩位年輕的創始人。那次會議的來賓有二分之一與搜索引擎有關,李彥宏當時正在Infoseek做技術主管,大家對他好奇心很重,要求與他交流技術的人士一個又一個。於是,他們臨時搞了個小型聚會,也就在會議的留言板上把自己的姓名和聚會地點留下,就來了100多人,那個時候,完全就像「西部淘金」。兩位創始人向他提出了很多技術問題,他也毫無保留地貢獻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沒想到,就這么三四年,這兩個傢伙的Google像引擎殺手一樣,相繼把Infoseek、Yahoo砍於馬下。李彥宏在矽谷的時候就憋著一股勁,別的國家你摧城掠地也罷,在中國,我李彥宏是要與你血戰到底的。 李彥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2002年春節後,李彥宏開始隱約感覺到中文搜索引擎的市場已經開始成熟,而更叫他開始擔心的是Google在中國網民中的口碑越來越好。一種壓力開始令李彥宏不安——一方面是網路占據著中國市場80%的份額,另外一方面Google已經在國際上成為最主流的搜索引擎。網路如何抵禦Google對中國本土的進攻?這些問題無時不在刺激著他的每一根神經。 李彥宏感覺到與Google的決戰就在眼前。 網路必須在技術上超越Google。 2002年三月,以雷鳴為首的技術突擊隊成立,李彥宏給這次秘密技術行動命名為「閃電計劃」。
■《網路傳奇》之二——網路「閃電」 1999年聖誕節那天,當所有東方的、西方的窮人和富人在家祈禱上帝的時候,李彥宏卻穿雲破霧要回中國去,很顯然,這一天,飛機上的李彥宏比地球上的大多數人離上帝更近。 8年前,他去美國的時候,也是聖誕節。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故意,李彥宏事業中最關鍵的兩天,都和上帝在一起。 而這一回,他要回國乾的搜索引擎業務,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被西方網民稱為「上帝」的Google。 他決計要成為挑戰「上帝」的人。 網路公司真正開張是2000年3月份,除了財務、出納、行政外全是技術人員,李彥宏和徐勇兼做Sales,專職的技術人員有5人,其他都是來兼職的北大、清華的學生。不是不想多招幾個技術人員,李彥宏感嘆,國內真正懂搜索引擎技術的人才太少,只好一邊干,一邊培養。 李彥宏的新公司選在北大資源樓。這個地方緊鄰北大,和中關村隔四環相望,非常適合技術創業。他這套選址的技術是從矽谷學來的,矽谷的很多IT創業公司就環繞斯坦福大學辦公,老師和學生兼職起來方便。早期的矽谷創業公司,誇張點說,「是踩在特曼教授和他學生的肩膀上發展起來的!」。 北大資源樓剛好餘下兩間房,420在樓道的轉角,面積大些,適合技術人員集中辦公;406正好在樓道的中間,不到20平方米,李彥宏就把財務、行政安排在裡面。李彥宏自己的辦公室設在420靠窗處,從窗口斜望去,他當年在北大讀書時住的43號樓一覽無余,每到晚上,43號樓的燈光總能勾起他對大學生活的無限回憶。 北大資源樓被一片綠樹環抱,樓下的那棵老槐樹少說也有30年樹齡了,那個夏天,知了在這棵樹上炸開了窩,整個晚上不停地鳴叫,像在開一次沒完沒了的研討會。420房整夜亮著燈,有人困了,躺在椅子上就睡;有人實在扛不住睡意,就去廁所洗把臉,回到電腦前接著干;「煙民」們抵抗黑夜的辦法明顯更多,端一把椅子,在廁所旁的過道里吞雲吐霧,聽知了唱夜歌。網路就在這么一個校園民謠似的環境中誕生了,並且用2年的時間一舉拿下了80%的中文搜索引擎市場,2002年初,公司搬到了更加寬敞的海泰大廈。 2002年3月,北京。正是春寒料峭的日子。春節剛過,企業里彌漫著過年的餘波—— 「畢勝,今年回唐山老家過年了嗎?」「Robin�李彥宏的英文名怎麼樣,矽谷的春節熱鬧嗎?」 李彥宏是在美國過的年,看看老婆和孩子,10天不到,他就匆匆回國了。美國人的「聖誕」節早就過了,Google這個時候正在加緊他的華語市場擴張。他想起自己1999年聖誕節回國,決計在本土與「上帝」交戰,兩年多來,網路在中國與Google的交手中,功力仍顯不夠。Google在2000年9月推出中文版後,中國至少有500萬網民開始用Google。 網路的新年突然緊張起來,按照李彥宏的意見,以雷鳴為首的「閃電計劃」成員必須在9個月內「讓網路引擎在技術上全面與Google抗衡,部分指標還要領先Google......」 雷鳴是北京大學計算機系2000屆碩士畢業生,在學校里就小有名氣,按照李彥宏的話說,雷鳴的確是個搜索引擎方面的天才。 雷鳴的「閃電小組」很快行動起來。李彥宏給他們另外還下達了具體指標,要求「閃電計劃」完成後,網路的日訪問頁面(Pageview)要比原來多10倍,日下載資料庫內容比Google多30%,頁面反應速度與Google一樣快,內容更新頻率全面超過Google。 那年夏天,天熱得出奇。 「閃電小組「的成員們除了在技術上有了巨大的革新,還有了新發明,他們買了一部遙控玩具汽車,把需要交換的磁碟和文檔放在玩具車上,誰需要什麼,就由車運過去,倒省了不少腿腳功夫。還有人買了滑板車,站在滑板上去財務室報賬。「閃電小組」忙中取樂,一團熱火。 2002年8月,李彥宏對「閃電計劃」的進展仍然感覺不滿意,決定自己親自兼任組長,帶領小組成員作研發。由於他在搜索引擎方面的技術積累已經很深,加之對當時世界的前沿技術非常了解,他的加盟,確實使「閃電計劃」的進展比原來大幅提高,到2002年12月,老樓下的那棵老槐樹掉下了最後一片葉子,新樓里的「閃電計劃」也終於大功告成,一段忙碌的攻堅歲月塵埃落定。 李彥宏的「閃電計劃」一共15人參與,有人戲稱是「野戰排」,當初有小組成員憂心忡忡,人家Google是800人,一個加強營的兵力,「我們打得過嗎?」李彥宏4月份還在廣安門醫院住院,他給大家打氣說:「我們是在自己的國家『打仗』,你們每個人平時不都對Google不服氣嗎?這回真刀真槍干起來了,誰怕誰?」 「閃電計劃」的結果是輝煌的,在網路,有人悄悄地刪掉了Google的鏈接,理直氣壯地用自己的網路。畢勝率領網路的市場隊伍,白天拜見客戶,晚上拜見媒體,開始了推廣方面的「閃電計劃」。他們要讓每一個中國網民明白,中國人自己的搜索引擎,不比Google差。 「閃電計劃」勝利結束後,公司沒有召開「慶功會」。李彥宏帶著大家去郊外玩了兩次,算是對大家的犒賞。 網路前面的路還很長,比起矽谷的同行來,李彥宏只是對中國的路更熟一些。
■矽谷狂想曲 在世界IT史上,矽谷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矽谷其實不是谷,從地域上看,矽谷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是舊金山市和聖何塞市之間一塊30英里長、10英里寬的狹長地帶。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脈,面對舊金山灣的一片海洋,為山海所環繞,這里並不是一個真正的谷,只是在人們想像中是一個「谷」,一個高科技之谷。 1997年夏天,李彥宏離開工作了三年半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從新澤西州踏上去矽谷的第二次創業之路。 矽谷是李彥宏心中的夢。那裡有HP、SUN、網景、Yahoo�、Oracle,那裡有Internet和VC�投資商,那裡有斯坦福大學和加州伯克利分校。那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寸陽光,都是那麼讓他嚮往。 威廉·張站在Infoseek大樓的門前迎接他。這位Infoseek的CTO來自台灣,哈佛博士頭銜,從工程師干到CTO,也算身經百戰的「江湖高人」。他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與李彥宏邂逅相遇,談技術,談大陸,談台灣,談中華文化,談互聯網,談搜索引擎……人逢知己。威廉·張極力慫恿李彥宏,到矽谷Infoseek共謀發展。 李彥宏原來供職的那家金融信息公司,實際是道瓊斯屬下的一家專門分析財經數據的專業咨詢公司。李彥宏的頭銜是「高級顧問」,平日里接觸最多的就是財經新聞,《華爾街日報》幾乎是每天的必修課,Yahoo�的楊致遠,網景的安德森這些互聯網追捧出來的神話英雄,幾乎天天占據華爾街日報的重頭版面,李彥宏心裡隱隱有了一股沖動——到矽谷去。 李彥宏一直想「做大家需要的東西」,加盟Infoseek使他興奮不已。看著每天有幾百萬人在使用自己設計的東西,他心裡有說不出的滿足感。 李彥宏的住所離網景公司很近。網景當時是華爾街的「紅人」,開發了一個稱作「領航者」的瀏覽器軟體,連微軟都懼怕三分,股民追,媒體捧,是大家心目中的「富翁速成機器」。 李彥宏晚飯後常去網景公司附近散步,看著一棟棟辦公樓拔地而起,塵土飛揚的工地幾個月就變成了漂亮的網景工業園區,讓他一次次地感嘆新經濟的魔力。矽谷的中國工程師很多,李彥宏經常去參加大家的聚會,大家聚在一起,哪家公司上市了,股票價格一路飆升啦;誰誰又通過options(股權)賺了錢,別墅買到山上去了啦。 每一次談話都是一次躁動。 李彥宏很喜歡Infoseek的開發環境,大家相互之間比較尊重,氛圍輕松。對這位來自中國的工程師的技術功底,幾乎沒有人懷疑。有人這樣評價李彥宏在Infoseek的貢獻——威廉·張創造了第一代Infoseek,羅賓·李(彥宏的英文名)創造了第二代Infoseek。 李彥宏加入Infoseek的那陣子,這個公司既輝煌也痛苦。跟大多數互聯網公司一樣,外面看起來像一團火、一尊神,內部人覺得是一塊冰、一個坑。投資商給每家公司的壓力——市場佔有率要大,現金流要健康,盈利能力要強——還真應了那句古話「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Infoseek和excite打得最厲害,Infoseek的前任總裁約翰遜曾想通過緊縮開支來拖垮對手,結果excite沒拖跨,自己反而被「拖垮」了。接替約翰遜的是36歲的哈瑞·馬超。 馬超果然不辱使命。到了1997年年底,Infoseek第四季度的收入達到125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5%,虧損為每股0.15美元,比華爾街預計的每股要少虧0.05美元。這是Infoseek上市以來最風光的一個季度。 1998年4月,李彥宏與威廉·張一起參加了布里斯班世界互聯網大會。在這次會議上,他認識了Google的兩位年輕的創始人。李彥宏的印象中,這兩個傢伙也就20多歲,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這個月還發生了另外一件大事:迪斯尼宣布購買Infoseek 40%股份。迪斯尼的加盟,使華爾街興奮無比,而對Infoseek的技術人員來講,卻是一段從天堂通往地獄的長路。迪斯尼的作風是典型的「排排坐」,員工的升遷主要看資歷,這對習慣了矽谷自由之風的年輕人來講,就像關閉了一扇面向大海或者草原的窗景。李彥宏感覺到自己在Infoseek的美好時光已經不多了,雖然這時候他已經擁有50多萬美金的Infoseek股權。 1999年10月,中國政府邀請了一批海外留學生回國參加「國慶典禮」,李彥宏有幸在受邀之列。這次中國之行,從根本上堅定了他回國創業的決心。此前的1998年夏天,李彥宏曾經應清華大學邀請,在清華作了一次技術講座,搜狐的一幫員工也去聽他講課,課後這些搜狐員工鼓勵他:「你有這么好的技術,還不回國自己創業?我們搜狐買你的技術!」。 從「國慶典禮」返回美國的李彥宏已經無心再在Infoseek繼續幹下去,他想起了好朋友徐勇。徐勇是李彥宏剛剛從東部闖盪到矽谷的時候認識的,當時徐勇在一家制葯公司做銷售。後來,徐勇和一幫矽谷的中國人攢著拍攝的紀錄片《走進矽谷》,在北京電視台和內地其他電視台還播出過。11月的某一天,徐勇邀請李彥宏到斯坦福大學參加《走進矽谷》一片的首映式,李彥宏約好第二天與徐勇談回國創業的大事。
■《網路傳奇》之四——在美國淘金的日子 《走進矽谷》首映式的第二天下午,徐勇應約來到李彥宏的家裡談「大事」。李彥宏拿出一份「保密協議」,徐勇有些驚訝,但馬上轉為鎮定——李彥宏在矽谷兩年半,已習慣美國人的談話作風了。 徐勇在「保密協議」上簽了字。李彥宏說,「我們回國干一家互聯網公司吧。」 △融資 徐勇也是北大的高材生,當然,這時候他在美國的身份是生物學博士後。 兩人一邊吃飯,一邊商量著各自在未來公司里的股份比例、職責分工、發展規劃等等。對於這兩個身處矽谷的「夢想家」來說,創業的躁動,對前景的嚮往,就像突然噴發的火山,一時之間,讓他們激動不已。 矽谷11月的早晨,秋陽如春。經過一夜暢談,兩人美麗的新公司計劃已然「萬事俱備,只欠投資」。 他們的融資目標100萬美金。矽谷有的是投資家,據說一片樹葉落下,總會砸住三個VC(風險投資商)。然而這一次風向變了,VC們的口味不再是門戶,而是電子商務,其中商業模式B2B最受青睞。 沒想到在這種情況下,竟然有三家VC願意給他們這家技術公司投資。這些公司看重他們新公司的三個概念:中國,技術,團隊。徐勇找理由把一家不太中意的VC婉拒了,另外兩家,用他的話說,「熱情得實在無法拒絕」。這些VC當然不是錢多得沒處花,那天簽字前,有個VC借故偷偷到房間外打電話問Infoseek的威廉·張,「這個羅賓·李真的很厲害嗎?」。羅賓是李彥宏的英文名。威廉·張告訴他,「羅賓在引擎技術方面,在全世界可以排前三」。兩家VC更放了心,有人甚至想獨投,徐勇和李彥宏覺得還是兩家一齊投資更好,一家60萬美金。 簽訂投資協議後,徐勇先回到了中國,李彥宏在矽谷多呆了一段時間,看看老朋友,陪陪妻子馬東敏。沒有妻子的幫助,他那本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矽谷商戰》不可能完成,也沒有今天的回國創業。 1999年聖誕節,李彥宏登上了飛往祖國的飛機。這是他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抉擇。 8年前的這一天,他離開北大、離開家鄉陽泉去美國「鍍金」的一幕一幕,猶在眼前。 △留學 李彥宏在北大讀的是圖書情報專業(先為北大信管系),自己卻喜歡計算機,和北大眾多出國留學的同學一樣,他廣種薄收,一次向美國十多所大學遞了申請,最後被紐約布法羅大學錄取。 布法羅風景秀麗,李彥宏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正是白雪皚皚,冰封大地。這所大學的計算機系在全美排名在前20名之內。本來李彥宏是奔著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分校去的,但那幾年,美國的IT太火,中國的計算機教育在這些學校眼裡,基本上還是「嬰兒」,根本不招中國大陸留學生。布法羅本來也不準備招大陸留學生的,只因為學校聘了兩位來自中國大陸的教授,在教授們的要求下,學校破例招了他們幾個中國大陸學生。 靠近尼亞加拉瀑布的布法羅大學,受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影響,一年中有6個月都下著雪。初來乍到,李彥宏白天上課,晚上補習英語,編寫程序,經常在學校忙到凌晨2:00。李彥宏的勤奮,其實也是眾多中國留學生初到美國的真實寫照——補習,上課,打工。 李彥宏實在忍受不了布法諾夜晚冰徹的寒冷,十二分心痛地從留學盤纏中拿出1000美金,購買了一輛豐田二手車。校園里的停車場一到凌晨2:00就要清場,這是李彥宏在學校能呆的最晚時間。雪很深,冰很厚,每一次啟動車子,沒有10分鍾的預熱和打掃時間,汽車是根本開不動的。 李彥宏在布法羅讀書期間搬了三次家,第一次與一對中國夫婦合租,合不來,因為夫婦倆經常在每月的電話費上做假,比如,本市通話是不收月租費的,這對夫婦以為他不知道,非要讓他平攤月租費。第二次的環境不錯,但房東家養的那隻貓,竟然讓他過敏。第三次與一個來自香港的留學生合租,雙方合得來,離學校近,很滿意。這一段時間,他的口語和專業英語都有很大長進,不像當初,很多專業課都聽不大懂。他在美國的留學生活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留學生們常常稱其為「磨合期」。 過了「磨合期」的留學生們總會有些躁動。比如,在校外兼職打工啦,參加組織校友會、同鄉聯誼會啦,總之「不閑著」。 1993年4月,李彥宏產生了出去「闖一闖」的念頭。5-8月是學校的暑假,呆在學校里也沒有什麼意思,他決定去「打工」。 李彥宏在網上看了不少招工廣告,覺得合適的,就發一份簡歷過去,又一次「廣種薄收」之後,又一次驚喜的「幸運」——一家叫Matsushita的公司願意接受他去做實習工作。 △改變 去Matsushita的實習,改變了李彥宏的一生。 李彥宏要去一家公司實習的消息很快在中國留學生中傳開了——這家公司給李彥宏開出了每小時25美金的實習報酬,同等條件下,這家公司給的待遇之高,在留學生中幾乎聞所未聞。有趣的是,當他那位香港同屋問他「去的到底是哪家公司?」時,他不好意思地回答說「一家叫Matsushita的、名字怪怪的小公司」。這位同屋聽後大驚,「這還是小公司,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松下呀」。原來,Matsushita是日本松下的日文直譯。怪不得這么拗口。1993年5月,李彥宏在位於普林斯頓的松下信息技術研究所正式實習。這是他人生第一次走上崗位,靠自己掙錢吃飯的開端。普林斯頓是一個寧靜美麗的小城,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曾經養育了愛因斯坦等大科學家,同時,這里也是工業界、尤其是IT界的研究基地。 松下的工作環境非常舒適,一進門就能看見大廳里的室內花園。工作之餘,李彥宏經常坐在花園里看報紙,《華爾街日報》是他最喜歡看的報紙。 李彥宏從事的是OCR(光學字元識別)領域的研究。實習期間,他提出一種提高識別效率的演算法,受到松下高度重視,以至於當他必須結束暑期實習回到學校的時候,松下竟然打破常規,繼續聘用他在學校里兼職,並鼓勵他把這一研究成果寫出來發表。李彥宏後來在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這個研究成果的時候,得到國際OCR學術領域一位「泰山北斗」的賞識,在他的推薦下,這一成果順利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模式識別與機器智能》上。 攻讀博士期間能寫出這樣具有國際水平的論文,導師認定他的博士文憑已經只是時間問題。而且,如果不出特別意外,松下一定會在他博士畢業後高薪聘請他。李彥宏的美國之路彷彿一片坦途。
■《網路傳奇》之五陽泉小子 1994年暑假前,李彥宏突然接到華爾街一家小公司的聘書,邀請他去做帶「工程師」性質的「高級顧問」工作。李彥宏有些猶豫,自己在學術領域已經有了「開門紅」,接下來將順理成章是「博士—教授—權威」的金光大道,而這個理想,是他從家鄉陽泉走出來時就抱定的理想。 做工程師還是做科學家,李彥宏再次面臨人生的抉擇。 △抉擇 李彥宏在美國留學的時候,正是柯林頓和戈爾鼓吹信息高速公路的時候,以互聯網技術為先導,美國經濟牛氣世界,大批公司上市圈錢,各公司人才流動異常活躍。 留美學生中這個時候流行一股風氣,只要有工作,讀博士的學生,大都拿了碩士文憑就走人。李彥宏很想拿到博士文憑再去工作,但這家公司的人對他非常熱情,老闆對他的研究非常欣賞,而且兩人在學術上談得非常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李彥宏最後決定放棄博士學業,到這家公司作「高級顧問」。 李彥宏的科學家夢想就這樣破了。 人生的重要抉擇有很多,每一次選擇都是人生的轉折。每一次都想深思熟慮,每一次都是身不由己。 從山西陽泉到北京大學,從北京大學到紐約布法諾大學,從華爾街到矽谷,李彥宏每一步走得彷彿都那麼自然,而每一步彷彿又那麼艱難。
△童年 李彥宏和他們那一代出生的人一樣,沒上過幼兒園,啟蒙教育也基本上是他的兩個姐姐教的。李彥宏五姊妹,三個姐姐,一個妹妹。李彥宏家門前有個小院子,支一塊小黑板,那是他三姐經常給他們這幫小孩子上課的地方。那時候李彥宏最喜歡學的是數學。 李彥宏8歲的時候,被送到「陽泉一小」上小學。兩個月後,李彥宏隨著家庭的搬遷轉學到晉東化工廠子弟校。在那裡,老師們覺得這是重點小學校的孩子,沒多久讓他當了副班長。當時的李彥宏對老師的態度是:哪個老師表揚他,他就乖乖聽誰的;誰要是批評了他幾句,李彥宏就會在課堂上調皮搗蛋。 大多數小學老師都認為李彥宏不是一塊學習的料,李彥宏也不覺得自己是塊特殊材料。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李彥宏給班上一位女同學遞條子,表達「愛慕之情」,被這個女生告到了班主任處,班主任通知了李彥宏的父母,老師和家長都來開「批鬥會」,搞得他很沒面子,也算一場「桃色風波」。 李彥宏第一次知道什麼叫壓力還是在初中三年級的時候,因為李彥宏一心想上大學,所以他想到陽泉一中讀高中。那所中學80%的高中生可以考上大學,是山西有名的「高考大戶」。 幾乎沒有人認為子弟校的李彥宏可以考上陽泉一中,兩個姐姐更是為他擔心。李彥宏倒不這樣認為,他曾經回憶這段人生最初的抉擇時說,「我小時候有很強的不服輸心理,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td>
⑼ 北大和清華是誰創立的!
北大是光緒帝創立。
清華是清政府創立。
1898年7月3日,光緒帝批准了由梁啟超代為起草的《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正式創辦京師大學堂;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校,旋即冠「國立」。北京大學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校名「清華」源於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
(9)張創造清華大學擴展閱讀:
清華創立背景:
光緒三十年至三十一年間(1904-1905),美國政府因「所收庚子賠款原屬過多」,決定退還部分,徐世昌主張用此款開發東北,袁世凱主張用於實業,而時任清政府外務部右侍郎的梁敦彥則力主開辦學堂。梁敦彥的主張恰好與美國政府計劃一致。
1908年,梁敦彥代表清政府與美國簽約,中國自1909年起每年選派100名留學生赴美學習,直至1940年。根據中美協議,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學務處」,梁敦彥還推薦同為第一批留美幼童的唐國安主持赴美留學事宜 。
1909年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學務處,負責直接選派學生游美,同時著手籌設游美肄業館。唐國安參與「庚款留美」的具體組織工作,擔任外交部、學部所共屬的「游美學務處」會辦,進而成為清華學堂副監督、監督,清華學校第一任校長。
⑽ 清華大學 請詳細說明
[編輯本段]清華之最
——選擇清華的十二個理由: ———————————————— 清芬挺秀,華夏增輝。 水木清華,一生的家 ———————————————— 第一、清華是最具精神魅力的中國最高學府 梁啟超先生曾在清華做題為《君子》的演講,他引用《周易》里的話來勉勵清華學子要做君子,要樹立「完整人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先生所言,影響深遠,「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後來即成為清華永遠的校訓。 清華以紫荊和丁香為自己的校花,校旗亦為紫白兩色組成,以紫色為主。紫色由紅、藍兩色混合而成,紅色是火焰,是中國的國色,藍色是海水,是西土的象徵,紅藍相融亦蘊含著中西文化的會通,亦是清華的歷史與文化的特徵。 清華園大禮堂的草坪前日晷上在風雨中挺立數十載,上面刻著清華的校風:「行勝於言」。「行勝於言」不是不言,而是言必求實,以行證言。 在清華二校門北邊小山下,有一塊被清華校友稱為「清華第一碑」的「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這是當年的國學研究院師生為了紀念王國維而立的,碑銘上陳寅恪撰寫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恰是一代代清華學人精神的寫照。 淡泊風骨、質朴坦誠,同仁一視,泱泱大風,清華人用自己的人生去闡述清華的精神。 第二、清華是中國綜合實力最頂尖的大學 一部清華史,就是一部中國民族的自強史,就是一部愛國奉獻的歷史。清華,自它誕生起,就擔負起民族的興旺,中國的崛起的重大責任和使命,九十餘年來,清華為中國培養出了眾多的學術大師、興業之士、治國之才,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為國家和民族奠造了寶貴的人文傳統。 始建於1911年的清華,在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和現代大學教育的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奠定了「學術自由」和「教授治校」的制度架構。在歷史長河的每個階段,清華都以其卓越的人才培養和學術貢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並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在第二輪(2006-2009)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清華整體水平排名第一的學科數繼續保持全國高校首位。在新一輪(2007)國家重點學科評定中,清華大學獲得22個新設立的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這一數字也居全國首位;同時在二級學科中,清華大學還獲得15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加上一級重點學科所涵蓋的二級學科,總共擁有了115個二級重點學科。截止到2007年,累計榮獲教學名師獎人數(國家級10人、北京市28人)、精品課程數(國家級61門、北京市70門)和優秀博士論文總數(73篇,佔全國授獎總數的1/12)都繼續保持全國高校榜首。 第三、清華擁有中國最一流的人文與社會學科 清華從建立初期就是中國的人文重鎮,清華90多年的歷史中,既有「老文科」,也有「新文科」。歷史上,從蜚聲中外的清華國學研究院開始,清華園里大師雲集,賢人輩出。清華學人以「古今融會、中西貫通」為指導思想,創造了一個影響整個時代的「清華學派」。 水木清華,人文日新。今日清華,正在恢復成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界的脊樑,也是中國文科從復興到走向世界所依靠的重要力量。點數清華文科,涵蓋文、史、哲、法、經濟、管理、藝術等學科門類,匯聚了國內一大批知名學者和青年才俊,並以令人矚目的發展速度躋身國內文科前列,多個學科躋身國內頂尖,且與國際教育培養模式相接軌。 第四、清華擁有中國最好的自然科學與工程學科 清華在理工科方面是國內高校當之無愧的第一。多年來,清華以其自身的獨特優勢,在國家科技創新體制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教育部的權威統計資料顯示,清華大學本部共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4個,國家工程中心5個,在國內高校中均位列第1位。在國家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建設的5個國家實驗室中,清華以其在信息科技的雄厚實力,獨力承擔「清華信息科技國家實驗室」的建設。多年以來,清華在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索引)發表的重要科技論文均位居全國高校首位,專利授予數連續十多年位居全國高校首位;學校在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均具有很強的優勢。 近年來,清華科研經費一直全國高校之首,2008年為35.91億。為學校的學科建議和科研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在現代科技發展向著交叉、融合的方向發展的背景下,清華利用其綜合性的學科優勢,構建了信息學科群、建築學科群、能源學科群、環境學科群、航空航天學科群、材料學科群、理學學科群、生命科學與醫學學科群等大的學科平台。這些學科群中存在著大量有待探索和求證的領域,並在整個科技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中占據主導位置。這為有志於求知探索科學真理、成為科技改變社會的實踐者的理工科考生提供了最廣泛的選擇。 第五、清華擁有中國最好的生命科學與醫學學科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學科有著悠久的歷史,眾多學術大師曾芸集在這里辛勤開拓,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知名的生物學家。在中國科學院歷屆生物學部委員中,有30多位曾在清華生物系學習或工作過。清華大學於 2001 年建立了醫學院,首任院長由我國著名醫學科學家、兩院院士吳階平教授擔任。為加強和促進生命科學與醫學的發展及其與其它工程學科間的交叉合作,清華大學於 2004 年成立了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以利於大跨度的學科交叉和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為創建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培養醫學精英人才,2006年清華大學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緊密合作,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旨在打造邁向國際一流水準的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納入清華大學的普通招生計劃。2009年清華大學在理學院生物系的基礎上成立了生命科學學院,以嶄新的姿態全力迎接生命科學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是國內聲譽最好、影響力最大、實力最強的醫學院,在我國醫學教育體系中獨樹一幟,通過強強合作,清華大學雄厚的基礎學科綜合優勢和優良的學術氛圍,與協和在醫學領域中強大的科學研究和臨床醫學實力,將得到充分的發揮。一部協和發展史,被稱為半部中國醫學發展史,協和最早開啟了我國八年制高等醫學教育和高等護理學教育的先河,在我國醫學教育領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獨特的社會影響力。協和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優良的辦學傳統和豐富的辦學經驗,在教學上以高標准、嚴要求著稱,以培養具有真才實學、學風嚴謹、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醫教研復合型人才而聞名。八十餘年來,協和以培養研究生為重點,以培養八年制醫學博士為特色,創造和凝聚了現代科學思想,培養了一大批享譽國內外的著名臨床醫學家、醫學科學家、醫學教育家、護理學家和醫政管理家,可謂人才濟濟,碩果累累,對我國醫學教育和醫學科學事業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協和擁有聞名國內外的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醫療服務體系,附屬醫院技術力量雄厚,學術水平。協和還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其中1人為兩院院士),為國內醫學學科最雄厚的師資力量。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是我國培養醫學博士的搖籃,也是優秀學子施展才華的嚮往之地,是廣大有志於投身醫學事業的莘莘學子的第一選擇。 第六、清華擁有中國最出色的經濟與管理學科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清華經管)的使命是「躋身世界一流經管學院之列,造就未來中國乃至世界范圍的商業領袖,貢獻學術新知,以推動民族經濟的偉大復興」。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數量經濟學為國家重點學科。目前有15個具有國際影響和國內領先的研究中心,其中有兩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並擁有國內唯一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現代管理與創新研究基地。在教育部學位中心舉辦的一級學科評估中,清華「工商管理」一級學科在全國高校中名列第1。清華經濟管理學科還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力,是最早獲得AACSB和EQUIS兩大全球管理教育頂級認證的中國內地商學院,被世界著名的《財富》雜志稱為「中國最好的商學院」。「高端定位、國際化、師資強大」是清華經管學科的重要特色。 清華經濟管理學科擁有超豪華的顧問委員會陣容,由前院長朱鎔基建立的這一顧問委員會,匯集了國內外最知名的企業家、政府管理者和國外著名商學院的院長,為學院的國際化指引方向,因此,清華的經濟管理學院不僅是國際定位,而且是國際的高層次定位,在國內的高校中是首屈一指的。除了具有世界頂尖豪華陣容的「顧問委員會」和真正實際給學生授課的「海外特聘教授」之外,在培養方案上也與國際接軌,是國內教育培養理念最先進的。清華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來講: 清華的文科 —「歷史悠久」, 清華的理科 —「再創輝煌」, 清華的工科 —「遙遙領先」, 清華的未來 —「無可限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清華擁有中國最雄厚的師資力量,「大師之園」 清華老校長梅貽琦有一句名言:「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乃有大師之謂也。」經過多年努力,清華已經形成了一支國際化、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清華現任全職教授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8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4人,兩院院士總數72人,位居全國高校第1位。此外,清華延聘的講席教授中有兩院院士5人,雙聘教授中有兩院院士26人,兼職教授中有兩院院士57人,各類在任教師中兩院院士總人數達153人,在國內高校中遙遙領先。 863計劃、973計劃、攀登計劃是我國科技發展的三個重要科研計劃。目前清華現任教授中有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含聘任首席科學家後調入清華的)28人,國家863計劃各領域首席科學家7人,國家攀登計劃首席科學家3人。 多年來,清華大學的教師以其學術上的卓越成就,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聲譽,他們中有50多位當選為西方發達國家和國際學術權威機構院士,其中有美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工程院院士11人,俄羅斯國家院士11人,法蘭西學院院士2人,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奧地利科學院院士、烏克蘭科學院院士、瑞士技術科學院院士和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共9人,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13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7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3人、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2人、國際高校科學院院士2人,以及國際科學院院士和國際能源科學院院士各1人,在全國高校中以較大優勢領先。 第八、清華擁有中國最好的育人環境,「學在清華」 清華,有著國內最好的教育培養和人才學習成長的環境。在國內的高校中,「學在清華」的贊譽廣泛流傳。「名師上講堂」,知名教授活躍在教學一線,是清華人才培養的重要傳統。截止到2007年,累計榮獲教學名師獎人數(國家級10人、北京市28人)、精品課程數(國家級61門、北京市70門)。在已經進行的4屆高校青年教師獎評選中,清華共有18位教師當選,是入選人數最多的高校。 在教學上,清華大學廣泛吸收世界著名大學的經驗,為學生提供國際化的教育。清華多個院系均實現了人才培養與國際接軌,在多門課程上採用英語教學或雙語教學,使用國外原版教材,與世界名校共同組織課程、聯合培養等重要措施,都旨在為學生提供國際化的視野。 清華為每一位學生提供了全面而具有個性化的教育。每學期,清華大學為全校本科生開設了近兩千門課程,幾乎涉及到所有的學科領域。這兩千多門課程,除個別專業很強的課程以外,都是面向全校學生開放的。同學們可以在培養計劃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和興趣,各取所需。這一在國內領先的選課制度,打破了國內傳統的各院系之間層層封閉、學生選課自由度小的問題,真正實現了綜合性大學的魅力。 高水平的藝術教育和體育教育是清華的重要特色。藝術教育幫助人去體驗自然和生活的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清華擁有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學生藝術團(800名成員中大部分都是普通高考錄取的學生),這里更有全國綜合性大學最豐富的藝術課程,涵藝術史論、美學、賞析、藝術表演與藝術創作等,年均選修學生達7000人以上。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是清華大學在歷史時期提出,並一直延續下來的口號和傳統,而強健的體魄、良好的鍛煉習慣,是清華給學生相伴一生的重要財富。目前清華開設有全國綜合性大學中最豐富的體育課程,年均選修學生超過25000人次,其中定向越野、射擊、跳水、藝術體操等都是深受同學歡迎的特色課程。在體育運動中,清華人的許多優秀品質,比如合作中的競爭精神,朝氣蓬勃的體魄和工作動力,都蘊育在其中了。 第九、清華擁有中國最優秀的生源,「半國英才聚清華」 大學,就是一群天才聚在一起慢慢成長的地方。 一直以來,各省理科前10名70%以上選擇進入清華深造,從1999到2006年8年間錄取的各省狀元分別為38、39、39、28、28、33、32、31人,總計268人(全國75%的理科狀元進了清華)。隨著清華文科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優秀的文科考生把清華作為第一報考志向,清華各省市的文科錄取分數線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在文科招生的絕大多數省份分數線均是第一或者第二。歷年國家理科實驗班學生,國際數、理、化、生和信息等國際競賽獎牌得主也多進入清華大學學習。在課程上、在實驗室、在宿舍,在校園的走廊、草地、樹下,到處都可以看到清華學子的身影。大學,就是一群天才聚在一起慢慢成長的地方。在無數學子、家長和老師眼中,清華就是「優秀」的代名詞,進入了清華,就是選擇了人生的高起點,選擇了成為清華人的畢生榮譽,也選擇了成為清華人所意味著的畢生責任。 剛剛結束的2009年高考招生中,清華大學的文理科生源質量繼續保持優勢。除西藏以外的全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理科前10名考生中,有210餘人被清華錄取,占前10名總數的70%,其中包括絕大多數省份的理科第一名。如江蘇理科前10名(共14人)中的11人,內蒙、河北、天津、遼寧等省理科前10名中的9名,吉林、甘肅、廣西、山東、四川、湖南、海南等省的理科前10名中的8名均被清華大學錄取。清華大學約八成省份的理科最低錄取分數線居全國高校之首。 值得一提的是,清華大學的文科招生在去年的基礎上又取得了新的進步。清華大學今年300餘人的文科招生規模共錄取了50餘名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文科前10名,其中包括超過三分之一省份的文科第一名。如吉林省前10名中的5名,江西、山東前10名中的4名,浙江、江蘇、四川、湖南前10名中的3名,其他省份也均有1-2名前10名被清華大學錄取。清華大學約七成省份的文科最低錄取分數線位居全國高校之首。 第十、清華學子擁有中國最好的畢業前景,「水木清華,春風化雨,教我育我,終生難忘」 清華大學學生擁有良好的畢業前景。清華「通識教育」與「專業訓練」並重的培養特點,使清華的畢業生深受社會各界歡迎。對用人單位連續幾年的跟蹤調查結果表明,清華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數理基礎、計算機能力、外語能力、自學能力、實踐動力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充分肯定。在招聘過程中,用人單位往往看重清華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潛質,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目前清華本科畢業生約有70%選擇在國內國外名校中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其中大部分是免試推薦),其餘的選擇高質量就業或者自主創業。 清華的本科生培養越來越被世界一流大學所廣泛認可。據美國《高教年鑒》報道,2006年清華成為全球在美國院校獲得各類博士學位數量最高的本科生母校。 近年來,就業引導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在保持每年旺盛的社會需要和畢業生充分就業的基礎上,畢業生到國家重點企事業單位就業的比例高,2009年接近八成;2009年的赴西部、東北地區就業的畢業生人數為389人。主動申請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工作的畢業生數量逐年遞增。2008年和2009年,向西藏輸送了共9名大學生村官,2009年,為重慶輸送了37名基層選調生。一批又一批清華畢業生積極響應國家和學校的號召,到基層、到西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錄取清華畢業生的用人單位不僅數量多,而且層次高。名列世界500強的中石油、中石化、國家電網、惠普、微軟、IBM、殼牌、通用電氣、等企業,聯想、華為等國內高科技企業,匯豐銀行、摩根斯坦利、高盛、工商銀行等國內外金融單位,以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廣州報業集團為代表的全國各大主流媒體,包括清華大學、中科院在內的重點院校和科研院所,清華畢業生都活躍在其中。清華學生的就業能力和畢業生薪水被權威機構評為國內第一。 清華的學習生活的主旋律不是自由和安逸,而是奮斗和挑戰。因而清華的生活也決不是學生一生的頂峰,而是莘莘學子起跑,加速,奔向更高遠人生目標的關鍵一程。朱鎔基學長以「水木清華,春風化雨,教我育我,終生難忘」來表達自己的母校的感情。許多清華校友在取得事業的成功後,回味清華時光時,都衷心的感謝在清華得到的高質量的教育。清華是莘莘學子騰飛的起點、精神的家園。 第十一、清華培養出了中國最優秀的人才群體,「學術大師、興業之士,治國之才」 清華的聲譽,是與清華校友對社會發展做出的傑出貢獻分不開的。在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勛章獲得者中,有14位是清華校友。在清華近百年的歷史中,59位清華學子當選為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600多位校友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20名校友當選美國國家院士。約有1/3的中國科學院院士,1/4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清華校友,400多名畢業生就任國內院校校長、黨委書記,以上數據在國內均位列全國高校第一位。另外,在中國近現代以來的學術史上,清華是享有盛譽的人文社科重鎮,滋養了一代代思想先驅、文學巨匠、史學大家、經濟學者和法學巨擘,他們開創並發揚了清華的人文傳統,為清華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 在清華的天空中,有著太多我們引以為豪的學術大師、興業之士和治國之才。 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清華先後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學術大師,他們中的代表人物如趙元任、李濟、陳岱孫、聞一多、曹禺、梁實秋、李健吾、夏鼐、楊絳、金岳霖、潘光旦、費孝通、徐仲舒、高亨、王力、姜亮夫、謝國楨、季羨林、吳晗、錢鍾書、張蔭麟、何炳棣、楊聯升、李學勤、許國璋、王鐵崖、英若誠、端木蕻良、胡喬木、喬冠華、於光遠等。 在自然科學方面,清華培養的人才同樣是濟濟多士,他們中有竺可楨、高士其、姜立夫、段學復、張子高、楊石先、葉企孫、周培源、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朱光亞、梁思成、楊廷寶、錢偉長、吳仲華、周光召、林宗棠、熊慶來、華羅庚、吳有訓以及楊振寧、李政道、林家翹等等。 第十二、清華園是中國求學成才的最理想之地,「貴族氣質,王者之風」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庄嚴,巍然中央」,清華大學主體校園面積近六千畝,其中林木俊秀,芳草依依,道路寬闊,氣勢磅礴。 這里曾經是清代皇家園林圓明園的一部分,皇家建築的尊貴氣度,西洋建築的詩情畫意,蘇式建築的雄偉莊重,現代建築的簡潔典雅,融會在清華的校園中。 山水花木襯托著各式建築是風景秀麗的清華園的特色,形成了優美安靜宜人的育人環境。清華目前已建成了環保生態型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大學,是全國所有學校中唯一一所兩度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的高校。綠化覆蓋率超過50%,園內樹木近20萬株。目前清華的植物種類和數量眾多,是北京最重要的「綠肺」之一。工字廳、水木清華、大禮堂、圖書館、近春園、理學院、主樓前、北院等新老景觀,處處宜人。 清華,在她成長的早年,是國運衰敗中的一個希望,一個夢想! 清華,在她輝煌的今天,是莘莘學子希望與夢想的搖籃! 在清華的天空上,有太多讓我們引以為豪的學術大師、興業之士和治國之才。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閃耀的星群,將中華大地映照的熠熠生輝。從1909年深秋越洋留美的47位少年,到如今的10萬學子,清華是一部動人的長篇故事,清華是一首寫不完的長詩。 水木清華,鍾靈毓秀。清華園,讓人魂牽夢繞的地方。清澈蜿蜒的萬泉河,貴族氣息的工字廳,潔白神聖的二校門,高雅華貴的大禮堂,繁茂如茵的大草坪,古樸精緻的清華學堂,寧靜清靈的荷塘月色,讓多少學子為之終生無悔。「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勤奮而又睿智的清華學子,在這里,度過他們一生中最美麗的金色年華。清華的荷塘月色—————————————— 一個名字, 讓你憧憬, 讓你遐想, 讓你過目不忘, 這就是會讓你一生驕傲的 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