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聲樂演唱的藝術再創造

聲樂演唱的藝術再創造

發布時間:2021-07-14 08:55:19

『壹』 聲樂演唱中常見的演唱形式有 (6個)

聲樂的演唱形式有如下幾種:

獨唱:一個人單獨演唱歌曲,稱為"獨唱"。人聲分類中的任何聲部都可以擔任獨唱。演唱時一般用鋼琴或小樂隊伴奏,有時還可加入人聲伴唱。 獨唱要求演唱者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和較好的歌唱技巧,獨唱者是音樂作品的解釋者和表現者,他(她)直接運用"聲"和"情"對音樂作品進行藝術的再創造

(2)齊唱:很多人一起演唱單聲部的歌曲,稱為"齊唱"。齊唱的人數多少不限,可以是男女混聲齊唱,也可以是男聲齊唱或女聲齊唱。齊唱時,可以用樂器伴奏,也可以不用樂器伴奏。 齊唱要求歌聲整齊、統一、宏亮。齊唱歌曲大都富於戰斗性和號召力,是群眾歌詠活動中的主要形式。

(3)合唱:將許多人分成幾個聲部,同時演唱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曲調的歌曲,稱為"合唱"。常見的合唱形式有:混聲二部合唱(由男女聲混合組成),混聲四部合唱(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個聲部組成),同聲合唱(分男聲、女聲、童聲的二部、三部合唱)等形式。合唱一般用鋼琴或樂隊伴奏,但也有不用樂器伴奏的,稱為"無伴奏合唱"。 合唱有著豐富的表現力,講究整體音響的諧和與協調,要求各聲部的音色相應統一,音量相應平衡,各聲部的出現有層次。另外,對各聲部的音準、節奏、力度、速度都有嚴格的要求。

(4)領唱:在齊唱或合唱中,由一個人單獨演唱一個樂段或一些樂句的,稱為"領唱"。 領唱部分一般與齊唱或合唱部分構成呼應,形成對比。

(5)對唱:兩個人或兩組人作對答式的演唱,稱為"對唱"。對唱有男女聲對唱,男聲對唱,女聲對唱等形式。 對唱大多是單聲部歌曲,氣氛熱烈而歡快。

(6)重唱:多聲部的歌曲每聲部只有一人(或二人)演唱的,稱為"重唱"。重唱有男女聲二重唱,男聲或女聲重唱(包括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形式。 重唱和對唱的主要區別,就在於重唱是以多聲部(兩個聲部或兩個聲部以上)的形式出現。但是有的歌曲往往將對唱和重唱結合在一起。如黃河大合唱中的《河邊對口曲》,先是甲、乙兩兩男聲對唱,然後將甲、乙兩個曲調疊置起來,組成重唱。

(7)輪唱:將許多人分成兩個或三個、四個聲部,各聲部相隔一定的拍數,先後演唱同一曲調,稱為"輪唱"。 輪唱時,各聲部形成此起彼落、相互呼應的熱烈氣氛。這種手法叫做"卡農",是復調音樂的一種。

(8)小組唱:一個小組的人同時來演唱一首單聲部的歌曲,稱為"小組唱"。小組唱實際上是齊唱的一種形式,只不過人數較少而已。 如果演唱的是多聲部歌曲,則稱為"小合唱"。

(9)表演唱:演唱歌曲時,邊唱邊做動作,這種有動作表演的演唱,稱為"表演唱"。表演唱在演唱方面往往採取對唱或小組唱形式。

(10)大聯唱:圍繞一個特定的專題,選擇內容有關的歌曲,並採用詩朗誦或樂曲聯奏等方法,將各歌曲連貫起來進行演唱,稱為"大聯唱"大聯唱不一定局限於齊唱,可能還包括獨唱、合唱、輪唱等多種聲樂演唱形式。 中西樂器知識 骨哨、編鍾、古琴。

『貳』 向1、聲樂藝術的魅力在於演唱者把抽象的作品以什麼和什麼相結合的方式轉化成什麼的音樂形式

聲樂藝術的魅力在於演唱者抽象作作品。

『叄』 聲樂藝術的基本特點

歌唱是聽覺藝術,它的藝術感染力最終要靠演唱來體現,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元號變成聲音的過程,是一個藝術再創造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度創作」。一首好的、甚至經典的歌曲的詩詞和音樂終歸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必須通過歌唱者把它唱活才能使聽眾充分感受。因此,作為一名歌唱者應該從各個方面來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藝術素質,腳踏實地地進行艱苦的藝術再創造活動。
當你拿到一首歌曲時,在歌唱的二度創作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藝術環節:
一、 內涵的理解
所謂內涵,主要是指作品的內在含義即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內涵,是演唱的基礎。拿到一首歌曲,先不要急於唱譜,而應該將歌詞反復朗誦幾遍,以便從中了解主人公所處的時代背景、特定環境和思想感情。一首歌曲或長或短,都凝聚著作曲家的強烈感情,作曲家的深情厚意蘊藏在每個音符之中,歌唱者需要認真地去發掘和領會。對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時的表達則越純真,越完美。一個演員或歌唱者文學修養的深線,會直接影響他對作品內涵的理解。不少學唱的人,往往單純從聲樂技巧來談歌唱表現,因此平時的接觸面比較窄,不看小說不看畫,不讀詩文不聽音樂,甚至於連報紙也不常看,視野不開闊,知識不豐富,這樣的學唱是唱不出感情來的。要知道對作品內涵有無深刻的理解,結果是大不一樣的,因為只有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才可能做到真情的表達。
二、 意境的想像
意境的想像,就是要盡量去啟發音樂的想像力,演唱者應根據歌曲的內容和音樂形象,在自己的頭腦中化為一幅幅活動畫面,把自己化為作家、詩人,也變成作品的主人公。換句話說,就是要象戲劇演員進入角色一樣去身臨其境。如果你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緒和意境設想得很具體,那麼你在表達時就會很真實和生動。想像和意境會很快幫助你確立起正確的音樂形象或者說歌曲的主人公的形象來,歌曲的主人公形象完整、統一了,歌曲的主題思想也就明確了,這樣就會達到情真意切。當然歌唱者解釋音樂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種生活的積累,記憶的積累,情感的積累,這種積累越多,越豐富,「靈感」也越活躍,越豐富。因此作為歌者,應隨時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傾聽各種生活的畫面和聲音,去感受生活,從而增強我們對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像能力,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內涵。
三、 聲音的運用
我們在演唱一首作品時,運用什麼樣的聲音才能符合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情感,這是值得研究和設計的問題。作為歌者有了美妙的聲音外,能駕馭各種聲音和音色變化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比如面對一首進行曲時要選用雄壯的聲音,面對一首圓舞曲時應是明亮、華麗、輕巧的聲音,面對一首搖籃曲時則需要用柔和甜蜜的聲音等等。這里對聲音也要有一個想像的過程,如對一首抒情輕柔的曲子時,可以把聲音設想為「輕柔的紗巾在微風中飄灑」「樹葉輕輕落在地上」這樣的聲音控制上;又如唱一首柔美而又輕巧的歌曲時,又可把聲音比喻為「透明的露珠」、「春夜的雨滴」等等。總之,我們要擅於調動人聲的聲音「庫」中最恰當的聲音,唱出歌曲內容所需要的聽覺效果,貼切地表現作品。
四、 風格的掌握
作品的風格或者說音樂的風格掌握得好與壞,演唱的效果是大不一樣的。我們常常聽一些獨唱音樂會的演出,有的人聲音相當漂亮,發聲技巧也很高超,但整台音樂會從中國民歌唱到歐洲的古典藝術歌曲,聽起來聲音上也好,力度上也好,韻味上也好,總是一個樣,一個味,讓人聽了過耳即忘,缺少心靈的共鳴和藝術的回味,更有甚者太缺少藝術修養和文化修養,把各種風格的歌曲混淆在一起,使之南腔北調,南轅北轍,與原作差距甚遠。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歌唱者沒有很好地在歌唱前對作品的時代風格、民族風格、地區風格、個人風格等進行細致的分析和了解,沒有能恰如其分地用自己的歌唱技巧來表達作品的風格。因此歌唱者要准確地表現作品的內涵還必須事先研究作品的風格(也就是演唱風格)。當然與其它姐妹藝術相比,音樂的風格具有更多的抽象性。音樂是無形的時間藝術,而繪畫、雕塑、建築等都是有形的空間藝術,因而他們的風格往往比音樂更容易一目瞭然。一個歌唱者文學修養的深淺,會直接影響他對作品的理解和風格的把握,因為風格的形成,主要就是建立在最深刻的認識基礎上的。成熟的歌唱家是能把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和作品的風格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能把音樂的全部涵義,讓聽眾「一耳瞭然」的。
五、 韻味的體現
演唱的二度創作是一個復雜的勞動過程,它對演唱者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好的演唱者不僅能准確地領會和傳達歌曲的藝術意境,同時還能通過自己的再創造,挖掘歌曲里某些潛在的、甚至作曲家沒有料想到的東西。一首作品,作曲家無法提供韻味,它必須由演唱者自己去體會和創造。好的歌者並不滿足於曲譜中所記下的音而必定會在音外的腔上下工夫(腔也就是韻味),並用得恰到好處。在你唱熟了一首新歌後,根據語言的特點、感情的需要,就會自然而然地在音調的旋律音上增加一些其它的音,使之成為裝飾音、顫音、滑音、倚音等,唱起來就會更加動人和自然,就更有味道和美感,這就是韻味給作品帶來的新的生命力。
六、 藝術的處理
有了對歌曲的真情實感後,就應該對歌曲處理有一個全面的總體設想,這里包括整個歌曲的速度、力度、音量、音色、伴奏等等問題。當然這些設想不是盲目的或是隨心所欲的,歌曲的結構、曲體、調式旋律的起伏發展,直到節奏、和聲等給演唱者以藝術表現的總啟示,它們可以指引歌者內在情緒的走向,找到全曲的高潮及歌曲的層次。在演唱中特別要把握好藝術的對比性,如一首歌的敘述性和歌唱性的區別,一首歌曲中強弱、輕重的變化,其中最關鍵的是要找到歌曲的高點(高潮處)和低點。一般來說要突出高點,一定要把低點放低,一定要有鋪墊的過程,否則一個勁兒地強或一個勁兒地弱是達不到藝術效果的。處理歌曲時,畫龍點睛的部分往往是一些重點句、字。重點的詞句要在咬字吐字上、感情上予以強調,要一句一字地,甚至在一個經過音上深下功夫,反復練唱,認真尋味,找到最適宜的表現手法。也就是說演唱者必須按照自己的總體設計反復演唱攻克難關,直到自己的處理化為真情的體現。
七、 忘我的演唱
唱歌要感動聽眾,首先要使自己處於興奮而又激動的歌唱狀態。「真真假假」是藝術表現的特定手法。「假」是為了表現「藝術的真」,「假」,是表現「真」的藝術技巧。真入假出而不失為真,才能發揮藝術的真實性和表現的真實性的統一,才能發揮藝術感染的強大作用。因此我們在演唱時一定要把握好這兩者的關系,恰到好處地來表現藝術。在平常中,我們發現還有一些人在演唱時精神高度緊張,前怕狼後怕虎,滿腦子私心雜念,這樣的歌唱狀態是絕對唱不好歌的,更不用說感動觀眾了。因此我們講的「忘我的演唱」就是要演唱者丟掉一切來自思想上的或者聲音上的包袱,消除一切緊張因素,以既充滿激情而又放鬆自如的狀態進入演唱,要知道,只有情感得到了解放,才能得到自然而舒暢的聲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達。歌唱藝術應該是「有聲又有樂」。
八、 技術與藝術
技與藝,即聲與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連的兩個部分。發聲、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達構成歌唱的整體,二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聲是以人身的整體作為樂器從事歌唱的,絕非只靠嗓子、氣息或共鳴就能單獨完成的,歌唱是全身心都參與的一種表演藝術,不僅全部身體都要參加,而且包括你的靈魂。歌唱應成為諸種因素融匯於一個整體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藝術,就是說,只有聲情並茂,技藝結合,才能使歌唱達到感人的境界,產生沁人肺腑的藝術成果。聲與情是辯證的統一,相輔相成。不論是專業歌唱者還是業余愛好者,在平時的訓練中,要加強整體歌唱的意識,使歌唱發聲與情感表達同時進行,使聲、字、情成為一體,養成用心靈歌唱的習慣。

『肆』 誰能幫我的一篇關於「聲樂作品的藝術處理」方面的論文,謝謝了!

歌唱是聽覺藝術,它的藝術感染力最終要靠演唱來體現,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元號變成聲音的過程,是一個藝術再創造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度創作」。一首好的、甚至經典的歌曲的詩詞和音樂終歸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必須通過歌唱者把它唱活才能使聽眾充分感受。因此,作為一名歌唱者應該從各個方面來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藝術素質,腳踏實地地進行艱苦的藝術再創造活動。
當你拿到一首歌曲時,在歌唱的二度創作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藝術環節:
一、 內涵的理解
所謂內涵,主要是指作品的內在含義即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內涵,是演唱的基礎。拿到一首歌曲,先不要急於唱譜,而應該將歌詞反復朗誦幾遍,以便從中了解主人公所處的時代背景、特定環境和思想感情。一首歌曲或長或短,都凝聚著作曲家的強烈感情,作曲家的深情厚意蘊藏在每個音符之中,歌唱者需要認真地去發掘和領會。對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時的表達則越純真,越完美。一個演員或歌唱者文學修養的深線,會直接影響他對作品內涵的理解。不少學唱的人,往往單純從聲樂技巧來談歌唱表現,因此平時的接觸面比較窄,不看小說不看畫,不讀詩文不聽音樂,甚至於連報紙也不常看,視野不開闊,知識不豐富,這樣的學唱是唱不出感情來的。要知道對作品內涵有無深刻的理解,結果是大不一樣的,因為只有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才可能做到真情的表達。
二、 意境的想像
意境的想像,就是要盡量去啟發音樂的想像力,演唱者應根據歌曲的內容和音樂形象,在自己的頭腦中化為一幅幅活動畫面,把自己化為作家、詩人,也變成作品的主人公。換句話說,就是要象戲劇演員進入角色一樣去身臨其境。如果你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緒和意境設想得很具體,那麼你在表達時就會很真實和生動。想像和意境會很快幫助你確立起正確的音樂形象或者說歌曲的主人公的形象來,歌曲的主人公形象完整、統一了,歌曲的主題思想也就明確了,這樣就會達到情真意切。當然歌唱者解釋音樂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種生活的積累,記憶的積累,情感的積累,這種積累越多,越豐富,「靈感」也越活躍,越豐富。因此作為歌者,應隨時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傾聽各種生活的畫面和聲音,去感受生活,從而增強我們對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像能力,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內涵。
三、 聲音的運用
我們在演唱一首作品時,運用什麼樣的聲音才能符合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情感,這是值得研究和設計的問題。作為歌者有了美妙的聲音外,能駕馭各種聲音和音色變化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比如面對一首進行曲時要選用雄壯的聲音,面對一首圓舞曲時應是明亮、華麗、輕巧的聲音,面對一首搖籃曲時則需要用柔和甜蜜的聲音等等。這里對聲音也要有一個想像的過程,如對一首抒情輕柔的曲子時,可以把聲音設想為「輕柔的紗巾在微風中飄灑」「樹葉輕輕落在地上」這樣的聲音控制上;又如唱一首柔美而又輕巧的歌曲時,又可把聲音比喻為「透明的露珠」、「春夜的雨滴」等等。總之,我們要擅於調動人聲的聲音「庫」中最恰當的聲音,唱出歌曲內容所需要的聽覺效果,貼切地表現作品。
四、 風格的掌握
作品的風格或者說音樂的風格掌握得好與壞,演唱的效果是大不一樣的。我們常常聽一些獨唱音樂會的演出,有的人聲音相當漂亮,發聲技巧也很高超,但整台音樂會從中國民歌唱到歐洲的古典藝術歌曲,聽起來聲音上也好,力度上也好,韻味上也好,總是一個樣,一個味,讓人聽了過耳即忘,缺少心靈的共鳴和藝術的回味,更有甚者太缺少藝術修養和文化修養,把各種風格的歌曲混淆在一起,使之南腔北調,南轅北轍,與原作差距甚遠。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歌唱者沒有很好地在歌唱前對作品的時代風格、民族風格、地區風格、個人風格等進行細致的分析和了解,沒有能恰如其分地用自己的歌唱技巧來表達作品的風格。因此歌唱者要准確地表現作品的內涵還必須事先研究作品的風格(也就是演唱風格)。當然與其它姐妹藝術相比,音樂的風格具有更多的抽象性。音樂是無形的時間藝術,而繪畫、雕塑、建築等都是有形的空間藝術,因而他們的風格往往比音樂更容易一目瞭然。一個歌唱者文學修養的深淺,會直接影響他對作品的理解和風格的把握,因為風格的形成,主要就是建立在最深刻的認識基礎上的。成熟的歌唱家是能把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和作品的風格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能把音樂的全部涵義,讓聽眾「一耳瞭然」的。
五、 韻味的體現
演唱的二度創作是一個復雜的勞動過程,它對演唱者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好的演唱者不僅能准確地領會和傳達歌曲的藝術意境,同時還能通過自己的再創造,挖掘歌曲里某些潛在的、甚至作曲家沒有料想到的東西。一首作品,作曲家無法提供韻味,它必須由演唱者自己去體會和創造。好的歌者並不滿足於曲譜中所記下的音而必定會在音外的腔上下工夫(腔也就是韻味),並用得恰到好處。在你唱熟了一首新歌後,根據語言的特點、感情的需要,就會自然而然地在音調的旋律音上增加一些其它的音,使之成為裝飾音、顫音、滑音、倚音等,唱起來就會更加動人和自然,就更有味道和美感,這就是韻味給作品帶來的新的生命力。
六、 藝術的處理
有了對歌曲的真情實感後,就應該對歌曲處理有一個全面的總體設想,這里包括整個歌曲的速度、力度、音量、音色、伴奏等等問題。當然這些設想不是盲目的或是隨心所欲的,歌曲的結構、曲體、調式旋律的起伏發展,直到節奏、和聲等給演唱者以藝術表現的總啟示,它們可以指引歌者內在情緒的走向,找到全曲的高潮及歌曲的層次。在演唱中特別要把握好藝術的對比性,如一首歌的敘述性和歌唱性的區別,一首歌曲中強弱、輕重的變化,其中最關鍵的是要找到歌曲的高點(高潮處)和低點。一般來說要突出高點,一定要把低點放低,一定要有鋪墊的過程,否則一個勁兒地強或一個勁兒地弱是達不到藝術效果的。處理歌曲時,畫龍點睛的部分往往是一些重點句、字。重點的詞句要在咬字吐字上、感情上予以強調,要一句一字地,甚至在一個經過音上深下功夫,反復練唱,認真尋味,找到最適宜的表現手法。也就是說演唱者必須按照自己的總體設計反復演唱攻克難關,直到自己的處理化為真情的體現。
七、 忘我的演唱
唱歌要感動聽眾,首先要使自己處於興奮而又激動的歌唱狀態。「真真假假」是藝術表現的特定手法。「假」是為了表現「藝術的真」,「假」,是表現「真」的藝術技巧。真入假出而不失為真,才能發揮藝術的真實性和表現的真實性的統一,才能發揮藝術感染的強大作用。因此我們在演唱時一定要把握好這兩者的關系,恰到好處地來表現藝術。在平常中,我們發現還有一些人在演唱時精神高度緊張,前怕狼後怕虎,滿腦子私心雜念,這樣的歌唱狀態是絕對唱不好歌的,更不用說感動觀眾了。因此我們講的「忘我的演唱」就是要演唱者丟掉一切來自思想上的或者聲音上的包袱,消除一切緊張因素,以既充滿激情而又放鬆自如的狀態進入演唱,要知道,只有情感得到了解放,才能得到自然而舒暢的聲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達。歌唱藝術應該是「有聲又有樂」。
八、 技術與藝術
技與藝,即聲與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連的兩個部分。發聲、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達構成歌唱的整體,二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聲是以人身的整體作為樂器從事歌唱的,絕非只靠嗓子、氣息或共鳴就能單獨完成的,歌唱是全身心都參與的一種表演藝術,不僅全部身體都要參加,而且包括你的靈魂。歌唱應成為諸種因素融匯於一個整體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藝術,就是說,只有聲情並茂,技藝結合,才能使歌唱達到感人的境界,產生沁人肺腑的藝術成果。聲與情是辯證的統一,相輔相成。不論是專業歌唱者還是業余愛好者,在平時的訓練中,要加強整體歌唱的意識,使歌唱發聲與情感表達同時進行,使聲、字、情成為一體,養成用心靈歌唱的習慣。

『伍』 聲樂演唱有哪幾種形式

聲樂的演唱形式有如下幾種:

獨唱:一個人單獨演唱歌曲,稱為"獨唱"。人聲分類中的任何聲部都可以擔任獨唱。演唱時一般用鋼琴或小樂隊伴奏,有時還可加入人聲伴唱。 獨唱要求演唱者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和較好的歌唱技巧,獨唱者是音樂作品的解釋者和表現者,他(她)直接運用"聲"和"情"對音樂作品進行藝術的再創造。

(2)齊唱:很多人一起演唱單聲部的歌曲,稱為"齊唱"。齊唱的人數多少不限,可以是男女混聲齊唱,也可以是男聲齊唱或女聲齊唱。齊唱時,可以用樂器伴奏,也可以不用樂器伴奏。 齊唱要求歌聲整齊、統一、宏亮。齊唱歌曲大都富於戰斗性和號召力,是群眾歌詠活動中的主要形式。

(3)合唱:將許多人分成幾個聲部,同時演唱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曲調的歌曲,稱為"合唱"。常見的合唱形式有:混聲二部合唱(由男女聲混合組成),混聲四部合唱(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個聲部組成),同聲合唱(分男聲、女聲、童聲的二部、三部合唱)等形式。合唱一般用鋼琴或樂隊伴奏,但也有不用樂器伴奏的,稱為"無伴奏合唱"。 合唱有著豐富的表現力,講究整體音響的諧和與協調,要求各聲部的音色相應統一,音量相應平衡,各聲部的出現有層次。另外,對各聲部的音準、節奏、力度、速度都有嚴格的要求。

(4)領唱:在齊唱或合唱中,由一個人單獨演唱一個樂段或一些樂句的,稱為"領唱"。 領唱部分一般與齊唱或合唱部分構成呼應,形成對比。

(5)對唱:兩個人或兩組人作對答式的演唱,稱為"對唱"。對唱有男女聲對唱,男聲對唱,女聲對唱等形式。 對唱大多是單聲部歌曲,氣氛熱烈而歡快。

(6)重唱:多聲部的歌曲每聲部只有一人(或二人)演唱的,稱為"重唱"。重唱有男女聲二重唱,男聲或女聲重唱(包括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形式。 重唱和對唱的主要區別,就在於重唱是以多聲部(兩個聲部或兩個聲部以上)的形式出現。但是有的歌曲往往將對唱和重唱結合在一起。如黃河大合唱中的《河邊對口曲》,先是甲、乙兩兩男聲對唱,然後將甲、乙兩個曲調疊置起來,組成重唱。

(7)輪唱:將許多人分成兩個或三個、四個聲部,各聲部相隔一定的拍數,先後演唱同一曲調,稱為"輪唱"。 輪唱時,各聲部形成此起彼落、相互呼應的熱烈氣氛。這種手法叫做"卡農",是復調音樂的一種。

(8)小組唱:一個小組的人同時來演唱一首單聲部的歌曲,稱為"小組唱"。小組唱實際上是齊唱的一種形式,只不過人數較少而已。 如果演唱的是多聲部歌曲,則稱為"小合唱"。

(9)表演唱:演唱歌曲時,邊唱邊做動作,這種有動作表演的演唱,稱為"表演唱"。表演唱在演唱方面往往採取對唱或小組唱形式。

(10)大聯唱:圍繞一個特定的專題,選擇內容有關的歌曲,並採用詩朗誦或樂曲聯奏等方法,將各歌曲連貫起來進行演唱,稱為"大聯唱"大聯唱不一定局限於齊唱,可能還包括獨唱、合唱、輪唱等多種聲樂演唱形式。 中西樂器知識 骨哨、編鍾、古琴。

『陸』 淺談歌曲藝術的演唱風格及藝術處理

歌唱的藝術處理演唱風格

歌唱是聽覺藝術,它的藝術感染力最終要靠演唱來體現,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元號變成聲音的過程,是一個藝術再創造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度創作」。一首好的、甚至經典的歌曲的詩詞和音樂終歸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必須通過歌唱者把它唱活才能使聽眾充分感受。因此,作為一名歌唱者應該從各個方面來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藝術素質,腳踏實地地進行艱苦的藝術再創造活動。
當你拿到一首歌曲時,在歌唱的二度創作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藝術環節:

一、 內涵的理解
所謂內涵,主要是指作品的內在含義即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內涵,是演唱的基礎。拿到一首歌曲,先不要急於唱譜,而應該將歌詞反復朗誦幾遍,以便從中了解主人公所處的時代背景、特定環境和思想感情。一首歌曲或長或短,都凝聚著作曲家的強烈感情,作曲家的深情厚意蘊藏在每個音符之中,歌唱者需要認真地去發掘和領會。對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時的表達則越純真,越完美。一個演員或歌唱者文學修養的深線,會直接影響他對作品內涵的理解。不少學唱的人,往往單純從聲樂技巧來談歌唱表現,因此平時的接觸面比較窄,不看小說不看畫,不讀詩文不聽音樂,甚至於連報紙也不常看,視野不開闊,知識不豐富,這樣的學唱是唱不出感情來的。要知道對作品內涵有無深刻的理解,結果是大不一樣的,因為只有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才可能做到真情的表達。

二、 意境的想像
意境的想像,就是要盡量去啟發音樂的想像力,演唱者應根據歌曲的內容和音樂形象,在自己的頭腦中化為一幅幅活動畫面,把自己化為作家、詩人,也變成作品的主人公。換句話說,就是要象戲劇演員進入角色一樣去身臨其境。如果你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緒和意境設想得很具體,那麼你在表達時就會很真實和生動。想像和意境會很快幫助你確立起正確的音樂形象或者說歌曲的主人公的形象來,歌曲的主人公形象完整、統一了,歌曲的主題思想也就明確了,這樣就會達到情真意切。當然歌唱者解釋音樂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種生活的積累,記憶的積累,情感的積累,這種積累越多,越豐富,「靈感」也越活躍,越豐富。因此作為歌者,應隨時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傾聽各種生活的畫面和聲音,去感受生活,從而增強我們對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像能力,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內涵。

三、 聲音的運用
我們在演唱一首作品時,運用什麼樣的聲音才能符合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情感,這是值得研究和設計的問題。作為歌者有了美妙的聲音外,能駕馭各種聲音和音色變化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比如面對一首進行曲時要選用雄壯的聲音,面對一首圓舞曲時應是明亮、華麗、輕巧的聲音,面對一首搖籃曲時則需要用柔和甜蜜的聲音等等。這里對聲音也要有一個想像的過程,如對一首抒情輕柔的曲子時,可以把聲音設想為「輕柔的紗巾在微風中飄灑」「樹葉輕輕落在地上」這樣的聲音控制上;又如唱一首柔美而又輕巧的歌曲時,又可把聲音比喻為「透明的露珠」、「春夜的雨滴」等等。總之,我們要擅於調動人聲的聲音「庫」中最恰當的聲音,唱出歌曲內容所需要的聽覺效果,貼切地表現作品。

四、 風格的掌握
作品的風格或者說音樂的風格掌握得好與壞,演唱的效果是大不一樣的。我們常常聽一些獨唱音樂會的演出,有的人聲音相當漂亮,發聲技巧也很高超,但整台音樂會從中國民歌唱到歐洲的古典藝術歌曲,聽起來聲音上也好,力度上也好,韻味上也好,總是一個樣,一個味,讓人聽了過耳即忘,缺少心靈的共鳴和藝術的回味,更有甚者太缺少藝術修養和文化修養,把各種風格的歌曲混淆在一起,使之南腔北調,南轅北轍,與原作差距甚遠。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歌唱者沒有很好地在歌唱前對作品的時代風格、民族風格、地區風格、個人風格等進行細致的分析和了解,沒有能恰如其分地用自己的歌唱技巧來表達作品的風格。因此歌唱者要准確地表現作品的內涵還必須事先研究作品的風格(也就是演唱風格)。當然與其它姐妹藝術相比,音樂的風格具有更多的抽象性。音樂是無形的時間藝術,而繪畫、雕塑、建築等都是有形的空間藝術,因而他們的風格往往比音樂更容易一目瞭然。一個歌唱者文學修養的深淺,會直接影響他對作品的理解和風格的把握,因為風格的形成,主要就是建立在最深刻的認識基礎上的。成熟的歌唱家是能把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和作品的風格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能把音樂的全部涵義,讓聽眾「一耳瞭然」的。

五、 韻味的體現
演唱的二度創作是一個復雜的勞動過程,它對演唱者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好的演唱者不僅能准確地領會和傳達歌曲的藝術意境,同時還能通過自己的再創造,挖掘歌曲里某些潛在的、甚至作曲家沒有料想到的東西。一首作品,作曲家無法提供韻味,它必須由演唱者自己去體會和創造。好的歌者並不滿足於曲譜中所記下的音而必定會在音外的腔上下工夫(腔也就是韻味),並用得恰到好處。在你唱熟了一首新歌後,根據語言的特點、感情的需要,就會自然而然地在音調的旋律音上增加一些其它的音,使之成為裝飾音、顫音、滑音、倚音等,唱起來就會更加動人和自然,就更有味道和美感,這就是韻味給作品帶來的新的生命力。

六、 藝術的處理
有了對歌曲的真情實感後,就應該對歌曲處理有一個全面的總體設想,這里包括整個歌曲的速度、力度、音量、音色、伴奏等等問題。當然這些設想不是盲目的或是隨心所欲的,歌曲的結構、曲體、調式旋律的起伏發展,直到節奏、和聲等給演唱者以藝術表現的總啟示,它們可以指引歌者內在情緒的走向,找到全曲的高潮及歌曲的層次。在演唱中特別要把握好藝術的對比性,如一首歌的敘述性和歌唱性的區別,一首歌曲中強弱、輕重的變化,其中最關鍵的是要找到歌曲的高點(高潮處)和低點。一般來說要突出高點,一定要把低點放低,一定要有鋪墊的過程,否則一個勁兒地強或一個勁兒地弱是達不到藝術效果的。處理歌曲時,畫龍點睛的部分往往是一些重點句、字。重點的詞句要在咬字吐字上、感情上予以強調,要一句一字地,甚至在一個經過音上深下功夫,反復練唱,認真尋味,找到最適宜的表現手法。也就是說演唱者必須按照自己的總體設計反復演唱攻克難關,直到自己的處理化為真情的體現。

七、 忘我的演唱
唱歌要感動聽眾,首先要使自己處於興奮而又激動的歌唱狀態。「真真假假」是藝術表現的特定手法。「假」是為了表現「藝術的真」,「假」,是表現「真」的藝術技巧。真入假出而不失為真,才能發揮藝術的真實性和表現的真實性的統一,才能發揮藝術感染的強大作用。因此我們在演唱時一定要把握好這兩者的關系,恰到好處地來表現藝術。在平常中,我們發現還有一些人在演唱時精神高度緊張,前怕狼後怕虎,滿腦子私心雜念,這樣的歌唱狀態是絕對唱不好歌的,更不用說感動觀眾了。因此我們講的「忘我的演唱」就是要演唱者丟掉一切來自思想上的或者聲音上的包袱,消除一切緊張因素,以既充滿激情而又放鬆自如的狀態進入演唱,要知道,只有情感得到了解放,才能得到自然而舒暢的聲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情表達。歌唱藝術應該是「有聲又有樂」。

八、 技術與藝術
技與藝,即聲與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連的兩個部分。發聲、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達構成歌唱的整體,二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聲是以人身的整體作為樂器從事歌唱的,絕非只靠嗓子、氣息或共鳴就能單獨完成的,歌唱是全身心都參與的一種表演藝術,不僅全部身體都要參加,而且包括你的靈魂。歌唱應成為諸種因素融匯於一個整體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藝術,就是說,只有聲情並茂,技藝結合,才能使歌唱達到感人的境界,產生沁人肺腑的藝術成果。聲與情是辯證的統一,相輔相成。不論是專業歌唱者還是業余愛好者,在平時的訓練中,要加強整體歌唱的意識,使歌唱發聲與情感表達同時進行,使聲、字、情成為一體,養成用心靈歌唱的習慣。

試析歌曲《祖國慈祥的母親》的藝術處理和演唱風格
【摘要】:這首歌曲用凝練的筆觸、濃郁的感情抒發了中華兒女對祖國母親的感激之情和無限忠誠。
全曲由兩個樂段加曲尾襯腔構成,第一樂段由四樂句構成,以一字一音的詞曲結合為主,曲調流暢地在中低音區進行,似誦似唱地敘說對祖國的深切摯愛。第二樂段開始處音調大跳到全曲高潮,然後曲調逐漸下降,表達了人們對祖國母親的贊美頌揚,曲尾的襯腔,更進一步表達了人們對祖國母親的無比深情。
【關鍵詞】 :情感,動機,文學語言,二度創作。
歌曲《祖國慈祥的母親》是一首中國藝術歌曲,所謂藝術作品就有其特有的特點,大家在了解了特點以後就會對藝術歌曲的演唱有更進一步深刻的理解了。
首先,藝術歌曲選用的歌詞是至關重要的,講究思想深遠,感情細致,意蘊內涵,要作到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詞是情感的果實,也是智慧的語言。
沒有詞人自己的真實情感,就不可能像草木發芽那樣自然地引起人們的共鳴,善於寫感覺的,也就會慢慢轉移到抽象,詞本身是一種形象,要做到情景交融,在寫「實」的同時,還要寫好「虛」,否則詞意平淡不可取。
歌詞的寫法不僅需要富有詩意,還要適合於譜寫音樂,符合音樂邏輯。
其次,藝術歌曲的旋律的寫作應著力於提示歌詞的感情,曲中有詞,詞中有曲,音樂與歌詞要融合,無論是抒情性或敘事性的旋律,都要有深刻的體驗和對音樂歷史背景的理解,藝術歌曲的旋律要求是很嚴格的。
作曲家要應用高超的作曲技法,把每一首歌詞以最好的「讀法」寫出來,缺乏直接感觀的詞是不能為作曲家提供想像的空間的,優美動人的歌唱旋律是作曲家對歌詞最完美的體現與升華。
最後,藝術歌曲的伴奏也很有講究,通常用鋼琴伴奏,鋼琴伴奏無論簡單還是復雜,都必須寫的十分講究,因為它的作用絕對不僅屬於一種伴奏形式,這必須與歌唱部分一樣要做出符合藝術內容的表現。
鋼琴伴奏承擔著展示環境和空間,刻畫補充內在形象,與演唱者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與歌唱形成二重奏的有機結合,這也是藝術歌曲的獨特之處。
此曲是一首聲樂學生練習的必唱曲目,適合中級程度男女生練習演唱,是由張鴻喜作詞、陸在易作曲,一般高音聲部演唱G調,中音聲部演唱F調。
陸在易( 1943—— )作曲家。浙江餘姚人。 1953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先後學習鋼琴、作曲。1962年升入該院作曲系,1967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73年調至上海京劇院,曾參與《盤石灣》十餘部京劇的音樂創作。1981年入上海樂團專事作曲,1985年任該團團長,1988年任藝術指導,並被選為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兼《上海歌聲》主編。主要作品有《藍天、太陽與追求——為女聲合唱與樂隊而作》、《中國,我可愛的母親——為大型合唱隊與樂隊而作》、合唱曲《雨後彩虹》、管弦樂《睡蓮》、《南國抒懷》、《夜林酣舞》及藝術歌曲《祖國,慈祥的母親》、《橋》、《彩雲與鮮花》等。它的作品旋律清新、流暢,富有新意,和聲新穎,配器精緻。
這首歌曲用凝練的筆觸、濃郁的感情抒發了中華兒女對祖國母親的感激之情和無限忠誠。
第一,縱觀全曲是一個兩段體的聲樂曲目,外加一個總結性,裊裊的結尾,從大方向看兩段體的聲樂曲目的演唱風格總體上要突出前半部分的敘述性,和後半部分的歌頌性,第一大段與第二段在一般的兩段體曲目中的感情對比都是較強烈的,在處理一般的兩段體藝術歌曲中都要注意第一段的回憶性與第二段的現實性的對比,此曲也不例外,但此曲的藝術性較平和,故而兩段歌詞均無太明鮮的對比交待,這樣就在演唱此曲的細膩程度上帶來一些困難。但仔細推敲還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大家演唱時做不到的地方。
1、全曲的感情要求中速、深情的。但這也不是一層不變的,在具體演唱時仍需活唱活用,只不過總體感覺控制在這個方向即可。
從前奏看是一個「f」的標記,是強處理,所以平時大家在合作時由其是伴奏者一開始就將感情放在一個歌者可准備的高度才是准確的感情表達,但不要太強,如果伴奏者一開始就將情緒建立在高度激動中的話,那麼在歌曲高潮的處理時就顯得生硬,平和了一些,與前奏無對比感。所以在伴奏者彈前奏時要幫助歌者控制感情的渲泄。總的說來還是不要過強,只是一般強即可。
前奏的總體旋律感是一個感情的回落階段,漸近慢退,逐步弱收回,這樣才能使歌者的情緒回落到一個符合開始演唱時的正常敘述性的心態:

開始的高音「a」與前奏結束時的低音「a」,一個八度反差,回到原速。將高潮的旋律用做整首歌的前奏是比較常見的,但也有它的弊端,就是容易將感情爆發的太猛太快,而真正到了歌曲的高潮時又會顯得力不從心了。
2、前奏完畢進入第一段的演唱,從前奏的結束音到起唱音的第一個字完成了一個五度的跳進,在旋律特點上平和自然,使歌者不易跑感覺,一個五度的跳進將唱者自然引入深情敘述性的感情基調,故而起唱時不易硬起而最好用緩起,而不是弱起。
①第一段的演唱部分為三個階段,需要思考掌握前兩句歌詞:「誰不愛自己的母親,用那滾燙的赤子心靈,誰不愛自己的母親,用那滾燙的赤子心靈」。兩句歌詞內容相同而旋律的不同造就了第一部分前兩句在唱法感情處理上的不相同。
②從前兩句歌詞與旋律配合上看:前一句較敘述性的表現,旋律體現在級進的感情上,交待向上的感情基礎:

帶動了這種感情基調。逐步的上升慢慢帶動歌者的情緒。
③進入第二句歌詞:同樣的歌詞放在了不同的旋律當中就有了不同的感覺。此句則有感情回落,深深在內心詠嘆穩定的感覺:

此句的旋律性為回落下降感,但在感情上沒有渲泄更沒有放棄,更多的是一種深沉,責任。將思緒沉澱下來而為高潮出現做准備,以為形成敘述性與歌頌性的明鮮對比而設下伏筆。
3、高潮的推進。
①這是一個級進的感情准備過程,在進入高潮時有一個明鮮的推進旋律發展小間奏,採用了音的疊加(或者有時大部分伴奏採用正反向八度推進的效果更佳)。在這個小間奏彈奏的同時歌者在貯備感情,等待那一觸即發的激動:

②進入歌曲高潮的演唱時需注意的是在小間奏推進過程中歌者的感情要隨著旋律的級進性的特點在內心貯備感情,這一點很重要,千萬不要使自己的情感在這時跑掉,一氣呵成,不然的話很難唱好此曲的高潮,此句需要足夠的氣息和稍高的頭腔位置,在唱本曲高潮時要採用以情帶聲的感覺,那麼就不會顯得高潮部分處理的過於生硬或突然了。
此句力度標記為強處理,不要拼盡全力的去一味的求強,要在穩中求強,才能將高潮部分演釋的有刃有餘。
③從旋律上看感情爆發完以後,歌曲的情感有回落的動機:

旋律高低跌宕,逐漸回到現實,進入到第一部分的第三階段,而高潮部分則是全曲的歌眼,全曲的爆發點,也是全曲技術性,感情性的一個總體現,短短的旋律,少少的幾個字包含了對前面的總結,也更引出了後面第三階段旋律主題的繼續發展。
4、第三階段的演唱:力度標記為mf中強,此句感情回落。
①仍然保留在歌曲高潮完畢的余溫之中,比第一階段強,但比高潮部分弱,直到第三階段第二句完畢進入全曲的間奏為止。
②在此句的演唱上速度稍微加快,要有延續歌曲高潮感情的語氣,將第三階段與高潮連接起來,將總體感情回落的自然平和,不要有突然的感覺,後半句慢慢回落到第一階段的感情基調:

將漸弱的符號唱出,一直回落到敘述性語氣。回到開始的感情基調。處理上要漸弱漸慢,與間奏形成一個二度再創作的感情對比。為下一大段的出現埋下伏筆。
③在第一部分演釋完畢之後感情回升,進入間奏部分,間奏的伴奏音型與歌曲高潮出現的重疊音型相同,上升的旋律又重新引出歌曲的前奏(與高潮部分相同),伴奏者在第一部分演奏完畢之後,要幫助歌者重新喚回開始基礎性的感情基調,在第二部分的演唱上與第一部分形成對比。
第二,進入第二部分,這一部分歌頌性較第一部分更強些,在細節處理上與第一部分相似,旋律與歌詞的結合仍然符合前面所講的方式,只是在唱完第一部分之後經過一個感情回落起伏,但總體內在情感仍然沒有斷,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總體處理上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歌詞的不相同。第二部分感情更顯深刻,在第一部分基礎上又多了幾分理智,多幾份思考,將內心的感情更加貼近與祖國母親的距離,顯的更大氣,更開闊,故而處理上要略帶一些歌頌性和理性感觀的深刻。
1、第二部分較第一部分稍顯深刻和理性:對比看。(第二段歌詞:誰不愛自己的母親,用那閃光的美妙青春。親愛的祖國,慈祥的母親,藍天大海歡騰著歡騰著忠誠。是我們對您的忠誠。)
①心靈:一個感觀性詞語,一直伴隨著思想活動。
青春:一個階段性狀態詞語,是可以通過時間去實現的。
②長江黃河:從祖國范圍內部的熱愛。
藍天大海:上升到整個世界,整個心態局面的博大之愛。
③對您的深情:一個感觀性詞語,將心理狀態交待了。
對您的忠誠:一個准備性詞語,隨時為祖國待守。
從歌詞的幾個大方面就可以看出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的內在聯系和具體區別,我們就可以准確把握第二部分在演唱時與第一部分感情基調的區別了。
2、整首歌演唱完畢之後仍有餘音裊裊之感,在結束部分作者用開口音「啦」在第一部分最開始的旋律動機上進行了二度再創作。
⒊「二度創作」:
①必須准確地掌握詞表達的內涵,分清歌曲表達的內容和類型,這樣才容易把演唱時的心態位置確定了。
有時在一首歌曲之中,演唱者需要同時擔當幾個不同的人物,如果事先沒有注意,就會造成表演時的混亂。
藝術歌曲的詞多為優秀的詩篇,認真研究歌詞內涵的同時,對歌詞語言的體裁,文學價值,所包含的情感內容等必須作出具體的分析,抓住不同的語言特點,才能在必要時突出重點,使每一首歌的藝術特點都有鮮明的區別,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要反復朗讀歌詞,體會語言中的文學內涵,可以幫助歌者把握藝術歌曲發揮的重點,從朗讀歌詞的過程進一步向歌曲旋律過渡,這樣才能使終保持歌詞的文學連貫性,才能使終讓唱者有同一個感情主線。
選擇恰當的音色,這也是藝術歌曲二度創作表達內容的要求,音色變化是區別不同類型藝術歌曲內容的重要手法之一,為適應歌曲表達的需要,演唱者應隨時調整自己的音色。
音色的選擇與確定常常是歌者自身的審美觀點的反映,作詞人與作曲家實際已經把他們的文學觀點在樂譜中表達出來。「二度創作」中歌者能否准確地傳達這個觀點,一方面依賴歌者自身的藝術修養,另一方面就是音色的選擇,也會影響作品整個理解能力的深度的。
藝術歌曲在創作技法上各有不同,對歌者應當抓住的重點要求就有差異。歌者在選唱藝術歌曲時,自身的發聲演唱技巧和語言能力應達到一定的水平,否則就談不上演唱時所需要的一切。
②歌曲結束的起音仍然是一個五度的跳進,由「a」 ——「e」之間的音階跳進給我們形成了一個與本曲開頭的呼應之感。但同樣的五度跳進在結尾處卻做了旋律的二度再創作。既有無限深情,更有徐徐回憶,結尾部分採用了全曲開始部分的動機材料,在旋律上做了逐步下行的音階處理感,使全曲慢收慢結束,陷入無限回憶的感情當中,而給聽者也留下了想像與對比的空間:

③最後的閉口音「嗚」在聲樂技巧上是一個較難掌握的母音,而且在唱本曲時「嗚」是有漸弱漸慢處理的,做過哼鳴練習的同學也許會將結尾的技巧處理的更人性化一點,不會將結尾處理的生硬不自然。最後的回落是一個總結性的回答,將一開始的感情疑問在結尾處進行了有問有答,完滿的結束了全曲,將無限回憶留給聽者,也使歌者自己陷入深深的感情表達不完整,不完滿感。唱完仍在歌曲中,意猶未盡。
第三,演唱此曲時在技術性上也要注意很多問題,首先它是一首中國藝術歌曲,除有它本身特定的內在情緒外,那麼,完整的表達性還需要從各個層面去實現。
⒈此曲有自己特定的韻律,歸韻方面,轍韻方面有它自己的特點,而作者當時的訓練目的和培養目標也是在歌中需要體現的。
⒉在每一句起音的字到本句結束時的韻母均停留在「e」母音上,閉口音的練習在本曲第一段前兩句詞中得到了體現,要想將此曲唱出感情演出味道就必須在這種歸韻的嚴謹度上強調歌者,韻律對了穩了,聽者才能以一個良好平和安靜的心態去聽。這方面要通過加強演唱者普通話的練習來實現。
⒊注意閉口音與開口音的協調配合,使開閉口音轉換的自然,圓潤,「字正腔圓」。先正字才能圓腔,在轉換過程中位置,音高,音色等方面都是要求高度統一的,稍有變化就會影響整曲的情感交待和表現力的淋漓盡致的程度。
由其體現在高潮歌眼處的難度:
「親愛的祖國」此句「親愛」兩字為一個技術性的體現。對於演唱唱者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開口音的大量出現也是本曲一個直觀的特點,此曲也意在練習開口音的狀態,位置,將平時聲樂練習時的意象放在具體歌中加倍鞏固。
⒋弱處理母音的練習也是本曲的一個考察點,弱處理的應用,在體現具體作品中時均有特殊意義,本曲也不例外,弱唱的完美處理均可加深此曲的內在情感的表現程度。
⒌歌曲咬字上的要求:在歌唱的語言上要求是很嚴格的,在平時普通話較標準的基礎上進入到歌唱語言是一個過渡性的練習。
歌唱語言在說話的基礎狀態上更誇張,咬字更開闊一點,在打開程度上,咬字音調上均要突出「滿」字。一定要將歌唱語言交待完整。唱完一個字再准備下一個字的演唱狀態,而不要將歌詞交待的含糊不清,使聽者不清楚歌詞的語言,從而影響整部作品的總體處理。
第一句「誰不愛自己的母親」,在提煉語言韻母時要交待的特別清楚:ei與u的轉換,交待ei的完整性與引出 u母音的非突發性之間的處理。u與ei的轉換,u與e的轉換,u與ai的轉換等等。
將這些母音連起來:ei到u到ai到zi到e到u到in完成一系列的母音轉換就需要平時對各個母音的練習狀態有一個系統的認識過程。這就需要在平時的發聲練習中積累了。
完成一個母音轉換,當下一個母音轉換沒有轉換好時不要將注意力放在完成不好的母音上,而要將注意力放在前一個母音或經過的母音上,這樣總體的韻律和咬字才可能形成一個較完整的聽覺統一。才能將歌曲感情與演唱狀態達到完整的統一。
總之,當一首藝術歌曲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這部作品,怎樣在會唱、學會的基礎上去做到完整的表達,這些是需要我們從歌曲的各個不同層面,各個不同角度去體驗,去提煉,直到將作品了解到一個更深的層面,這樣才能將作品唱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程度。以上均為自己談的幾點認識,如有寶貴建議或不妥之處望給予批評指正,不勝感激。

『柒』 什麼是聲樂藝術概念解釋

聲樂藝術是人聲音調在音樂中發展的直接領域,屬直覺藝術。它是通過人體自身(發聲體)發出的聲音所形成的音調與語言結合的藝術。

與器樂藝術相比較它又有著明顯的造型性。它憑借著語言的描繪,可以更直接地、具體地表達人們的細微感情。由於它的表現手段是人聲音調,因此它又受到人聲音域、音量、音色的局限,還不能表達人的全部感情,還需要藉助於人聲音調之外的音樂手段給予補充和發揮。

聲樂藝術的審美活動包括作品的創作(詩詞、曲調)、歌唱表演(發聲、語言)的再創造以及欣賞。

(7)聲樂演唱的藝術再創造擴展閱讀

唱法

所謂「唱法」,實際上就是一種特有的演唱模式,這種模式直接影響著演唱的外在表現風格。就美聲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這三種唱法而言,因為唱法模式不同,故而風格也會有所不同。

具體地說,三種唱法之所以在風格表現上有較大的差異,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三種唱法在歌唱發聲的原理運用上的不同所致。

美聲唱法注重發聲的技巧性和規范性,強調聲音的共鳴和掩蓋,在生理上要求喉頭向下使喉嚨充分打開,追求具有強烈穿透力的「面罩集中點」以獲得高質量的聲音效果。

民族唱法則注重歌唱發聲的自然性,強調行腔與咬字的有機結合,主張「字」正才能「腔」圓的基本觀點,追求「字清」而「韻正」的傳統格式。

而流行唱法則更多的是注重「感覺」,強調樂感和摹仿在歌唱中的重要性,追求聲音的個性與特色,以及「口語化」式的演唱風格。由此可見,三種唱法從演唱模式到風格表現上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

『捌』 如何培養聲樂演唱藝術中的思維

引言
在聲樂演唱中,演唱者的思維方式、思維能力和思維態度都直接影響著演唱效果。聲樂演唱作為一個比較復雜的大腦思維過程,需要演唱者有一定的思維潛能,才能將演唱深入到受眾的內心,打動受眾。要提高聲樂演唱的水平,必須對聲樂演唱者進行系統的思維培養,開闊演唱者的思路,增強演唱者的演唱能力,將演唱達到最好的水平。
一、聲樂演唱藝術中的思維概述
1.聲樂演唱藝術中運用的思維類型
在聲樂演唱中運用到的思維類型有動作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審美思維、創新思維等。動作思維是由大腦指揮動作,需要演唱者用具體的行為動作去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比如演唱者的表情動作、舞台手勢等都需要提前有一個構思,在演唱過程中才能邊想邊做。形象思維需要演唱者有豐富的想像力,能夠將形象生動地的表達出來的思維活動,演唱者通過形象思維,塑造與之融合的形象,生動形象地表達出歌詞的理解、情感的表現。邏輯思維是演唱者按照一定的邏輯規律,理性判斷、認識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通過邏輯思維,演唱者能夠從根本上認識演唱中出現的問題,掌握相關知識,並不斷總結自己演唱經驗,使自己的演唱更加有條理。審美思維是演唱者將自身的審美情感通過演唱表達給受眾,將情感與歌聲交織在一起,用心靈歌唱,感動自己,引起共鳴。創新思維是演唱者不斷總結演唱經驗,創造出新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活動。創新思維是高級的思維形式,要求演唱者有一定的藝術天賦,能夠將藝術進行再創造。
2.思維在聲樂演唱藝術中的表現作用
一場好的演唱最主要的演唱者能夠通過自身的演唱能力帶動觀眾,演唱者融入到演唱情境中,生動形象將藝術形象進行塑造和表達。思維能夠幫助演唱者置身音樂當中,製造作品形象和恰到好處的肢體表演,將觀眾引入作品中,被作品打動,欣賞聲樂的同時也感受到藝術的熏陶,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思維也能夠在現演唱者的生活體驗,方便歌詞語言的理解。對歌詞語言的理解離不開演唱者自身的生活感悟,演唱者在思維意識的指導下,對日常生活感受在頭腦里進行分類,當歌詞喚醒演唱者自身生活體驗,便會刺激演唱者的內心,演唱時便會將情感流入到歌詞語言內容中去。同時思維也能引發演唱者的思辨意識,正確處理作品情感。
3.思維在聲樂演唱舞台實踐中的作用
人的思維往往能夠指導人的行為方式,在聲樂演唱舞台上,演唱者自身的思維不僅能夠緩解演唱者緊張恐懼的心理,也能穩定演唱者的情緒。在舞台上,演唱者難免會出現各種小狀況,如果演唱者不能掌握好自己的情緒,保持好狀態,將影響演唱的效果。思維決定行為動作,在舞台上表演的每一個動作都依賴於思維的調控。由此可見,演唱者的思維在聲樂演唱舞台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聲樂演唱藝術中思維的培養
1.做好充足的思維前奏
對於任何一個學習目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人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都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學習有了動力,思維的啟動就越大。在對演唱者培養時要從演唱者的興趣點著手,喚起演唱者的學習慾望,從而使演唱者思維擴展開,學習的效果更加明顯。由於聲樂學習是復雜的,在培養中要培養演唱者善於觀察、勤於探索的能力,才能使他們養成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引發並強化思維活動展開。同時學習者要樹立正確的思維態度,提高較強的領悟能力。
2.培養學習者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
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是思維培養的關鍵環節,也是個人思維能力成熟的表現。正確的思維方法包括形象比喻法、類比聯想法、逆向思維法以及正誤甄別法。形象比喻法便於演唱者展開思路、形象理解事物原理,是較為活躍的思維方法。類比聯想法是建立在其他學習對象感知基礎上引起相同類型事物,幫助學習者理解新事物,轉換知識從而深入學習知識,是將知識遷移的思維方法。逆向思維法是利用逆向思維幫助學習,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正誤甄別法是判斷對象之間的動作是否正確的邏輯方法,在培養過程中對於演唱者自身不能察覺的錯誤動作,用正確的動作加以示範,讓演唱者去對照、識別,從而改正錯誤動作。
3.用扎實的知識基礎進行培養
知識基礎是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者擁有扎實的基礎能夠提升學習的思維能力。教育者要加強演唱者專業知識的學習,掌握音樂的基本要素,才能方便演唱者對演唱作品進行合理的處理和再次創作。隨著演唱者不斷的知識積累和深入,演唱者的知識結構也會得到優化和調整,演唱者的思維才能更加開闊、細致。
三、結語
綜上所述,聲樂演唱藝術是一門陶冶情操,用歌聲交流情感的藝術形式。聲情並茂的歌唱表演需要演唱者較強的思維能力,思維控制著演唱者對動作的處理、情感的表達以及聲音的控制,對表演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演唱者要加強思維培養,形成具體的思維方式,依靠思維提升演唱水平,使聲樂演唱不斷進步,實現音樂道路上的抱負。

『玖』 聲樂的演唱方式有有十個,考試題目。有哪位知道不~~~

聲樂的演唱形式有如下幾種:

獨唱:一個人單獨演唱歌曲,稱為"獨唱"。人聲分類中的任何聲部都可以擔任獨唱。演唱時一般用鋼琴或小樂隊伴奏,有時還可加入人聲伴唱。 獨唱要求演唱者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和較好的歌唱技巧,獨唱者是音樂作品的解釋者和表現者,他(她)直接運用"聲"和"情"對音樂作品進行藝術的再創造。
(2)齊唱:很多人一起演唱單聲部的歌曲,稱為"齊唱"。齊唱的人數多少不限,可以是男女混聲齊唱,也可以是男聲齊唱或女聲齊唱。齊唱時,可以用樂器伴奏,也可以不用樂器伴奏。 齊唱要求歌聲整齊、統一、宏亮。齊唱歌曲大都富於戰斗性和號召力,是群眾歌詠活動中的主要形式。
(3)合唱:將許多人分成幾個聲部,同時演唱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曲調的歌曲,稱為"合唱"。常見的合唱形式有:混聲二部合唱(由男女聲混合組成),混聲四部合唱(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個聲部組成),同聲合唱(分男聲、女聲、童聲的二部、三部合唱)等形式。合唱一般用鋼琴或樂隊伴奏,但也有不用樂器伴奏的,稱為"無伴奏合唱"。 合唱有著豐富的表現力,講究整體音響的諧和與協調,要求各聲部的音色相應統一,音量相應平衡,各聲部的出現有層次。另外,對各聲部的音準、節奏、力度、速度都有嚴格的要求。
(4)領唱:在齊唱或合唱中,由一個人單獨演唱一個樂段或一些樂句的,稱為"領唱"。 領唱部分一般與齊唱或合唱部分構成呼應,形成對比。
(5)對唱:兩個人或兩組人作對答式的演唱,稱為"對唱"。對唱有男女聲對唱,男聲對唱,女聲對唱等形式。 對唱大多是單聲部歌曲,氣氛熱烈而歡快。
(6)重唱:多聲部的歌曲每聲部只有一人(或二人)演唱的,稱為"重唱"。重唱有男女聲二重唱,男聲或女聲重唱(包括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形式。 重唱和對唱的主要區別,就在於重唱是以多聲部(兩個聲部或兩個聲部以上)的形式出現。但是有的歌曲往往將對唱和重唱結合在一起。如黃河大合唱中的《河邊對口曲》,先是甲、乙兩兩男聲對唱,然後將甲、乙兩個曲調疊置起來,組成重唱。
(7)輪唱:將許多人分成兩個或三個、四個聲部,各聲部相隔一定的拍數,先後演唱同一曲調,稱為"輪唱"。 輪唱時,各聲部形成此起彼落、相互呼應的熱烈氣氛。這種手法叫做"卡農",是復調音樂的一種。
(8)小組唱:一個小組的人同時來演唱一首單聲部的歌曲,稱為"小組唱"。小組唱實際上是齊唱的一種形式,只不過人數較少而已。 如果演唱的是多聲部歌曲,則稱為"小合唱"。
(9)表演唱:演唱歌曲時,邊唱邊做動作,這種有動作表演的演唱,稱為"表演唱"。表演唱在演唱方面往往採取對唱或小組唱形式。
(10)大聯唱:圍繞一個特定的專題,選擇內容有關的歌曲,並採用詩朗誦或樂曲聯奏等方法,將各歌曲連貫起來進行演唱,稱為"大聯唱"大聯唱不一定局限於齊唱,可能還包括獨唱、合唱、輪唱等多種聲樂演唱形式。 中西樂器知識 骨哨、編鍾、古琴。

『拾』 聲樂的演唱形式有哪些 標准答案是6個!

聲樂的演唱形式有獨唱、齊唱、合唱、對唱、重唱、輪唱六種。

1、獨唱

一個人單獨演唱歌曲,稱為"獨唱"。人聲分類中的任何聲部都可以擔任獨唱。演唱時一般用鋼琴或小樂隊伴奏,有時還可加入人聲伴唱。

2、齊唱

很多人一起演唱單聲部的歌曲,稱為"齊唱"。齊唱的人數多少不限,可以是男女混聲齊唱,也可以是男聲齊唱或女聲齊唱。

3、合唱

將許多人分成幾個聲部,同時演唱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曲調的歌曲,稱為"合唱"。常見的合唱形式有:混聲二部合唱(由男女聲混合組成),混聲四部合唱(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個聲部組成),同聲合唱(分男聲、女聲、童聲的二部、三部合唱)等形式。

4、對唱

兩個人或兩人作對答式的演唱,稱為"對唱"。對唱有男女聲對唱,男聲對唱,女聲對唱等形式。 對唱大多是單聲部歌曲,氣氛熱烈而歡快。

5、重唱

多聲部的歌曲每聲部只有一人(或二人)演唱的,稱為"重唱"。重唱有男女聲二重唱,男聲或女聲重唱(包括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形式。

6、輪唱

將許多人分成兩個或三個、四個聲部,各聲部相隔一定的拍數,先後演唱同一曲調,稱為"輪唱"。 輪唱時,各聲部形成此起彼落、相互呼應的熱烈氣氛。這種手法叫做"卡農",是復調音樂的一種。

(10)聲樂演唱的藝術再創造擴展閱讀:

聲樂的唱法

1、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產生於17世紀初葉的義大利,以音質圓潤飽滿,音色華麗流暢而著稱。在長達幾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美聲唱法因為有大批專家學者的精心研究,其歌唱理論與訓練方法在三種唱法中,是最完整和系統化的。

美聲唱法在演唱方法上又分豎唱法和橫唱法兩種。所謂「豎」唱法是因為歌唱時嘴巴上下拉開,形成長條型或橢圓狀的O型; 喉嚨以上下打開為主,會厭軟骨充分「豎」起,聲音給人有「豎」或垂直的感覺。

所謂「橫」唱法則是歌唱時嘴巴左右拉開,露上齒亦像在笑;喉嚨前後打開,不強調會厭充分「豎」起,而突出聲帶的張力——阻力為發音主體。由於聲帶的位置呈前後向,因而聲音則有「橫」的感覺。

在歌唱實踐中是選擇「豎」唱法還是選擇「橫」唱法,主要是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生理條件及歌唱愛好者心目中所嚮往的聲音模式而定。總而言之,不論選擇哪種唱法,只要運用得法,都可能達到歌唱表演的最佳境界。

2、民族唱法

中國民族民間唱法是我國傳統民族唱法的一個總稱,它是以演唱民歌為主要目的的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一種演唱模式。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就漢民族而言,由於各地區在風土人情,生活習慣,以及思想感情的表達形式上的差異,其表現民歌內在含意的重要手段一唱法及其風格也是不相同的。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應該說還是來自於不同的民族種類與不同的民歌風格的影響。

我國的民歌種類繁多、歷史悠久。在幾千年的發展與變化之中,逐漸形成了屬於各民族自己的多品種的民歌形式,這其中以漢族北方的山歌和南方的小調最有影響力和最有穿越時空界限之能力,並作為中國民歌的主要形式而不斷地向前發展。

北方的山歌具有粗獷質朴、直爽豪放的特點,如青海的《花兒》、陝北的《信天游》以及內蒙的《爬山調》等,給人以一種身居山間曠野之中,領略高原牧場自然美景的爽朗舒暢之感。

而南方則以江蘇的小調為最有特色,如歌曲《茉莉花》、《無錫景》、《姑蘇風光》等,曲調細膩委婉、膾炙人口、柔和而又流暢,給人以鴛鴦戲水、鳥語花香,小河潺潺流水之美感。

這兩種不同形式的民歌風格,代表了中國民族唱法的基本表現風格,但在唱法的技能技巧方面,民族唱法還強調「字正腔圓」,注重發聲的自然性和聲音靠前、在行腔咬字中唇與齒的有力配合,以獲得「字清」而「韻正」的最佳效果等特點。

3、流行唱法

流行唱法是「流行歌曲唱法」的簡稱,又稱通俗唱法。「流行歌曲」這個概念是不準確的,准確的概念應為商品歌曲,即以贏利為主要目的創作的歌曲。它的市場性是主要的,藝術性是次要的。因而流行唱法准確的概念應為「商品歌曲唱法」。

流行唱法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易唱、通俗方便。雖然在國內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其影響力已超過了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正所謂:極易上口,人人歌之。

流行唱法是一種具有較強即興性的唱法,由感而發,隨口可唱。在技能技巧的運用上不同於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那樣規范,而著重強調其「感覺」。一個歌手是否能夠發展成為歌星,不是要看他是否具備一副優質的嗓子,而是要看他是否具有較強的樂感和摹仿力。

由於流行唱法具有追求個性與特色的特點,在唱法分類上有「氣聲」唱法、「沙啞式」唱法和「喊式」唱法等幾種。「氣聲」唱法的特點主要是喉部鬆弛,基本保持吸氣的狀態,發聲時聲帶不需要閉緊而留有較大的空隙,以使其漏氣,聲音空和暗,因而也可稱其為「漏氣式」唱法。

「沙啞式」唱法的特點是喉器上提,氣息集中沖擊鬆弛的聲帶且著力於喉部,使之出現氣泡聲,故有沙啞感。

所謂「喊式」唱法,主要是運用大本嗓去歌唱,並且刻意使聲音橫向發展。由於用力較大,聲音既白而又尖硬,故有「喊」的感覺。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聲樂

網路—演唱形式

閱讀全文

與聲樂演唱的藝術再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