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絲綢發明地

絲綢發明地

發布時間:2021-07-14 08:29:29

① 絲綢之路的發源地在哪

長安
絲綢之路」,是古代連接亞歐的東、西方商貿通道的總稱。絲綢之路有數條干線和支線,有草原絲綢之路、綠洲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和西南絲綢之路。通常所說的絲綢之路,是指綠洲絲綢之路。位於絲綢之路要沖的西域,是歷史上世界民族大遷徙的十字路口,是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之地。中原文化、古羅馬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亞文化和印度文化都曾通過絲綢之路在這里粉墨登場。
古代絲綢之路起點是中國的長安,長安是漢朝和唐朝的國都,當時各地絲綢和其它商品集中在長安以後,再由各國商人組成商隊,浩浩盪盪爬上陝甘高原,越過烏鞘嶺,經過甘肅武威,穿過河西走廊,到達當時的中西交通要道敦煌。另外青海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再往西便是新疆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絲綢之路經河西走廊到達新疆後分為三路:
北道,是經伊吾(今哈密)、北庭(今吉木薩爾)、到烏魯木齊,然後經過石河子、阿里麻里(今霍城)、伊犁抵達黑海沿岸;
中道,是經吐魯番、焉耆、輪台、庫車、溫宿、喀什,翻越帕米爾高原抵達地中海;
南道,是經陽光、若羌、且末、於田、莎車,過阿姆河抵達伊斯坦布爾。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唐代,泉州刺桐港就是我國四大外貿港口之一,在宋元時期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泉州素有「海濱鄒魯」之譽,人文薈萃,文化昌盛,中西文化長期在這里交流匯聚,造就了燦若繁星的文化名人,留存了以南戲、南音、南少林為代表的輝耀古今的文化遺產和大量世人罕見的中外歷史文化瑰寶。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開元寺、老君岩、清凈寺、伊斯蘭教聖墓、草庵等中世紀世界幾大宗教的寺院;有洛陽橋、安平橋、崇武古城等傳統建築精品,又有九日山摩崖祈風石刻等見證著宋元時期泉州與外國商人友好交往的遺址,還有民族英雄鄭成功墓、著名的民間信仰宗廟天後宮、德化屈斗宮古窯址等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3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多處。到處彌漫著濃厚的鄉土文化氣息,梨園戲、木偶戲、高甲戲、打城戲古樸幽雅,中世紀宮廷音樂「活化石」南音,被海外遊子視為最親切的鄉音。德化瓷器、惠安石雕、鯉城木偶頭、安溪烏龍茶、永春老醋等土特名產,聞名遐邇,是饋贈親朋摯友的上乘禮品,遠銷海內外。

② 絲綢是誰發明

嫘祖是絲綢的發明者。因為蠶絲是製作絲綢的主要原料,養蠶的目的也是為了編制絲綢。專
嫘祖,一作「累祖」。屬傳為西陵氏之女,是傳說中的北方部落首領黃帝軒轅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器,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為妻,生高陽,繼承天下,這就五帝中的「顓頊帝」。 《史記》提到黃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妻,她發明了養蠶,為「嫘祖始蠶」。
蠶絲是自然界中最輕最柔最細的天然纖維,撤消外力後可輕松恢復原狀,內胎不結餅,永遠不會發悶,不縮攏,均勻柔和,可永久免翻使用。蠶絲不但可以做成服裝、化妝品、保健品,而且還可以用家紡產品上。

③ 絲綢最早的來源

關於絲綢的起源,我國古代史籍中流傳著不少神話傳說;而對蠶一生的生理變化的觀察,使先民們產生了與生死天地等發生的聯想。古代有關的傳說和神話很多,其中有兩個傳說流傳最廣、影響最大:一是伏羲氏化蠶桑為綿帛;二是西陵氏之女,黃帝的元妃嫘〔lei雷〕祖,始教民育蠶治絲,以供衣服。這兩種說法年深日久,幾乎已成信史,常常被各種書籍和人們加以引用。我們知道傳說是伴隨著歷史而存在的,過去人們往往把一些偉大的發明,歸功到某個聖人或賢哲身上,作為對他們的偉大和賢能的贊頌,中國的蠶絲生產起源很早,對人民生活影響極大,把它的創造發明權推溯到中華民族神話中的祖先伏羲氏和黃帝元妃螺祖身上,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用現代的眼光來看,這些動人的傳說當然是沒有充分科學依據的。因為織作一匹美麗的絲綢,必須要經過育蠶繅絲、織造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這樣眾多的工藝,決不會也不可能是一個人在較短時期之內創造出來的,尤其是在遠古時期生產力非常落後的情況下,它肯定是經歷過極其漫長的歲月,融會了不同時期人的發明創造,並且在各個環節上都取得了突破,才形成的偉大發明。
考古:
考古發現證實了古代傳說中的合理因素,至少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我國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已出現了絲綢的曙光。
1、半個繭殼新石器時代
2、錢三漾絹片新石器時代
浙江湖州錢三漾出土距今4750年,為長江流域出土最早、最完整的絲織品。
3、河南滎陽青台村出土的羅織物新石器時代
距今5630年,是黃河流域發現最早的絲織品。
4、原始織機部件新石器時代
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原始織機的使用,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紡織技術上的重要成就之一。

④ 絲綢是怎麼發明的

湖州絲綢歷史悠久,距今已有4700多年歷史。1958年,在湖州南郊的錢山漾出土了一批絲線、絲內帶和沒有容碳化的絹片。經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測定,確定絲線、絲帶、絹的年代為距今47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早期,這是世界上發現並已確定的最早的絲綢織物成品。它的發現使湖州絲綢的歷史前推4700年,成為世界絲綢最老的壽星。它的發現同時也推翻了中西陵氏之女黃帝元妃嫘祖(約公元前2550年)發明養蠶的神話傳說。現這些絹片已成為浙江絲綢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湖州至今還保存著與絲綢遺址有關的「織里」等地名。

⑤ 絲綢之路發源地在哪兒

絲綢之路的起點是西安,古代稱長安。
傳統的絲綢之路,起自中國古代都城長安,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數千年來,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學術考察者沿著絲綢之路四處活動。

⑥ 絲綢之路的發源地是在哪裡

絲綢之路的發源地是西安。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貿易通道,形成於於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幹道。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東漢時為洛陽),經河西走廊到敦煌。從敦煌起分為南北兩路:南路從敦煌經樓蘭、於闐、莎車,穿越蔥嶺今帕米爾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達條支、大秦;北路從敦煌到交河、龜茲、疏勒,穿越蔥嶺到大宛,往西經安息到達大秦。 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後,即被廣泛接受。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⑦ 絲綢是誰發明的

按照古史的說法,絲綢是黃帝的正妃嫘祖發明的。從考古資料上來看,1926年,山西夏縣西陰村發現過一個「半割」的蠶繭,屬於仰韶文化遺存。蠶絲不易保存,所以目前最早的實物標本是1959年出土於浙江吳興錢山漾的絲帶、絲線和一塊絲質的絹片,距今大約4700年左右。商代青銅禮器下葬時經常包裹著絲綢,出土時帶有絲綢痕跡,周原西周古墓發現過工藝精美的玉蠶。

從新疆、南西伯利亞、克里米亞半島考古發現來看,絲綢大概是在戰國中期開始沖出國門、走向世界的,走的還是歐亞之間的草原之路,游牧於黑海、裏海、鹹海一帶的斯基泰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無疑是歐亞草原之路的開拓者。此時,貨真價實的「絲綢之路」已經存在,只不過處在自發的、民間的、無組織的狀態,一直沒有繁榮和暢通,常常因為一些民族和國家的戰爭和糾紛而時斷時續、飄忽不定,也缺乏食宿與安全保障。當歐亞大陸上出現幅員遼闊的統一帝國,絲綢之路才有可能向正規化、常態化發展。

⑧ 絲綢的出產地有哪些

出產的就中國一個,浙江,江蘇,四川,山東,廣西這些都是產區

其中四川南充市-----「中國綢都」,浙江省湖州市以「絲綢之府」聞名

其他國家雖然也有,但不發達,且一般都是亞洲國家

畢竟,中國絲綢歷史已5500年了 是絲綢的發源地

⑨ 絲綢之路發源地

絲綢之路」,是古代連接亞歐的東、西方商貿通道的總稱。絲綢之路有數條干線和支線,有草原絲綢之路、綠洲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和西南絲綢之路。通常所說的絲綢之路,是指綠洲絲綢之路。位於絲綢之路要沖的西域,是歷史上世界民族大遷徙的十字路口,是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之地。中原文化、古羅馬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亞文化和印度文化都曾通過絲綢之路在這里粉墨登場。

古代絲綢之路起點是中國的長安,長安是漢朝和唐朝的國都,當時各地絲綢和其它商品集中在長安以後,再由各國商人組成商隊,浩浩盪盪爬上陝甘高原,越過烏鞘嶺,經過甘肅武威,穿過河西走廊,到達當時的中西交通要道敦煌。另外青海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再往西便是新疆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絲綢之路經河西走廊到達新疆後分為三路:

北道,是經伊吾(今哈密)、北庭(今吉木薩爾)、到烏魯木齊,然後經過石河子、阿里麻里(今霍城)、伊犁抵達黑海沿岸;

中道,是經吐魯番、焉耆、輪台、庫車、溫宿、喀什,翻越帕米爾高原抵達地中海;

南道,是經陽光、若羌、且末、於田、莎車,過阿姆河抵達伊斯坦布爾。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唐代,泉州刺桐港就是我國四大外貿港口之一,在宋元時期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泉州素有「海濱鄒魯」之譽,人文薈萃,文化昌盛,中西文化長期在這里交流匯聚,造就了燦若繁星的文化名人,留存了以南戲、南音、南少林為代表的輝耀古今的文化遺產和大量世人罕見的中外歷史文化瑰寶。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開元寺、老君岩、清凈寺、伊斯蘭教聖墓、草庵等中世紀世界幾大宗教的寺院;有洛陽橋、安平橋、崇武古城等傳統建築精品,又有九日山摩崖祈風石刻等見證著宋元時期泉州與外國商人友好交往的遺址,還有民族英雄鄭成功墓、著名的民間信仰宗廟天後宮、德化屈斗宮古窯址等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3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多處。到處彌漫著濃厚的鄉土文化氣息,梨園戲、木偶戲、高甲戲、打城戲古樸幽雅,中世紀宮廷音樂「活化石」南音,被海外遊子視為最親切的鄉音。德化瓷器、惠安石雕、鯉城木偶頭、安溪烏龍茶、永春老醋等土特名產,聞名遐邇,是饋贈親朋摯友的上乘禮品,遠銷海內外。

⑩ 絲綢是誰發明的

關於絲綢中國有一個悠遠的傳說:遠古時代,黃帝打敗了蚩尤,"蠶神"親自將她吐的絲奉專獻出來以屬示敬意。黃帝命人將絲織成了絹,以絹縫衣,穿著異常舒服。黃帝之妻西陵氏嫘祖便去尋找能吐絲的蠶種,採桑飼蠶。後世民間崇奉嫘祖為養蠶的蠶神,黃帝為織絲的機神。採桑養蠶與制絲織綢,便成了中國古代社會幾千年的基本勞作手段。

閱讀全文

與絲綢發明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