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幼兒園紙的發明活動反思

幼兒園紙的發明活動反思

發布時間:2021-07-14 07:13:48

Ⅰ 幼兒園 紙是怎麼造出來的 教案

教學目標: 探究:能說出造紙的主要原料和紙的主要成分,造紙廠的造紙過程和方法,用廢紙製造再生紙的作用。 知識: 1、會用廢紙製造再生紙,並能說出造紙過程。 2、能說出節約用紙的意義,知道今後應該怎樣節約用紙。 情感:能積極主動地與人合作製造再生紙。 教學重點:知道造紙的主要原料和紙的主要成分。 教學難點:了解造紙廠的造紙過程和方法,會用廢紙製造再生紙。 教具准備:紙、家用攪拌器、廢紙、紗布、過網等。 教學方法:實驗觀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紙是我們學習和生活的親密夥伴,你知道是用什麼原料製造的,是怎樣紙造出來的嗎? 2、教師介紹造紙的主要原料和主要成分。 二、介紹造紙廠的造紙過程。 1、你想知道我們用的紙是怎樣製造出來的嗎?下面就請到造紙廠去參觀考察。了解造紙過程。 2、讓學生敘述造紙廠的主要過程。 三、動手製造「再生紙」 1、我們已經知道造紙需要大量的木材,消耗大量的樹木,樹木對人類生存起什麼作用?為了減少造紙對樹木的破壞,還可以用什麼原料來造紙?(農作物、廢紙作原料生產再生紙。) 2、用廢紙作原料生產再生紙有什麼好處?結合造紙廠的造紙過程,想一想,生產再生紙需要哪些步驟和方法? 3、根據學生回答,總結出造紙步驟後,以小組為單位動手製造再生紙。 教師指導: (1)泡入水中的紙一定要撕成很小的碎片或用餐巾紙、衛生紙等易泡軟的紙; (2)泡軟的紙一定要攪拌成均勻的紙漿; (3)紙漿一定要在過網上倒均勻; (4)一定要把水分吸干後在取出製造好的紙。 四、認識節約用紙的重要性 1、通過動手造一張在生紙,你有什麼感受? 2、我們應該怎樣節約用紙? 3、關於造紙和用紙,你還知道哪些情況? 4、課後調查。

Ⅱ 幼兒園科學活動「紙的秘密」教學反思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成人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為此,我們將科學教育與幼兒的生活融為一體。比如,利用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紙,設計和組織了一個科學活動「紙的秘密」。 一、案例描述 (一)游戲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出示餐巾紙,請幼兒做成紙繩,玩拉大鋸的游戲。通過游戲引發幼兒的認知沖突:同一張餐巾紙做成的紙繩,為什麼有的比較結實,有的卻容易被拉斷?引出探索話題「餐巾紙里的秘密」。 (二)積極探索,幼兒自主尋找答案 幼兒都急於知道答案,但我並沒有直接告訴他們,而是問道:「你們撕紙的方式是一樣的嗎?」幼兒相互考察了自己和同伴的紙繩,發現有人撕的是紙的長邊,而有人撕的是紙的短邊(餐巾紙是長方形的)。我追問:「撕長邊和撕短邊有什麼不一樣?」這一問題誘發了幼兒的思考。通過探索性的操作後,幼兒認為:餐巾紙里藏著的秘密就是紙的纖維走向。我們順著纖維走向撕,就會把紙撕成長條,逆著纖維走向撕,就會撕成小塊。如果順著紙的纖維做成一根紙繩.那紙繩的力量就會很大。 (三)豐富材料,幫助幼兒多方面感知 為了幫助幼兒感知紙的纖維走向,我又提供了皺紋紙和報紙,請幼兒來找一找這些紙的纖維走向。 (四)創設情境,深化幼兒的認知 為幫助幼兒驗證沿著纖維走向做的紙繩是結實的、有力量的,我創設了情境:請幼兒幫忙,把很重但是沒有提手繩的手提袋送到資料室。幼兒用沿著纖維走向做的紙繩去拎袋子,結果成功了!幼兒看到自己做的很細、很小的一根紙繩,能夠拎起那麼重的東西,感到既高興又神奇,同時還深化了對紙中纖維走向的認知。 (五)適時總結,活動拓展 孩子送完資料之後,我適時總結:原來紙里的纖維走向這么神奇啊!小朋友一定要記住,順著纖維走向做出來的紙繩很有力量,以後如果爸爸媽媽需要繩子而沒有找到,我們就可以用紙來做成繩子。最後,我提出問題:還有什麼東西裡面也有纖維呢?請幼兒回家找一找,找到了放在科學區中一起來探索。 二、案例分析 1.抓住契機,生成幼兒感興趣的科學活動。一次,兩名幼兒同時取一張餐巾紙,結果紙被撕成了兩半,幼兒紛紛議論:「餐巾紙真不結實。」我緊緊抓住這一契機,設計和組織了這個科學活動,幼兒始終興趣濃厚,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學習效果也較好。由此,我感悟到:教師應時刻做有心人,善於觀察、勤於思考、樂於實踐,將幼兒生活中的科學教育因素挖掘出來,讓科學教育回歸生活。 2.聯系生活揭示科學知識的意義。要做到科學教育與幼兒的生活相結合,不僅是學習課題來自生活,還應該引導幼兒能運用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這個活動中,幼兒利用自己學到的紙纖維走向的知識,做成有力量的紙繩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確實體會到了科學知識可以為生活服務。這樣做,可以拉近幼兒與科學的距離,使幼兒對科學產生一種親切感。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Ⅲ 幼兒園小班藝術十二生肖折紙反思

人生需要反思,人生必須反思.反思昨天是為了明天;反思失敗是為了成功.很難想像,沒有反思的人生是多麼可怕. 反思是一種品質,使我們清醒.不斷的反思,我們會拒絕重復性錯誤.反思,讓我們走在時代的前列,不會錯過即將到來的機遇. 沒有反思就沒有新的發現.在痛苦中反思,我們不再孤獨;在奮進中反思,我們不會偏遠目標;在安逸中反思,我們不會沉淪;在失敗中反思,我們不會氣餒;在成功後反思,我們不會停頓. 反思是一個伴隨著我們人生腳步前進的長期過程.一次反思就是對我們靈魂和行動的剖析和檢閱.不斷的反思是對我們自身陋習和人性中痼疾的不斷拋棄.及時地反思,會使我們的人生及時地受益.垂暮之年的反思,可以對後來者教化啟迪. 生命的價值在於追求和超越.如果沒有反思,超越無疑只是空談.因為沒有認真總結自己的過去,自然無從評價自己的得失.反思是一種審視,更是一種調節.低沉的時候,不要悲觀,你會看到光明;昂揚的時候,不要狂妄,你會認識到自己還有不足.把握合適的尺度,調整合理的心態,你才會左右逢緣,審時度勢,不斷前進. 學會反思自己,你就會認識社會和所處的環境,就不會盲目崇拜他人,隨波逐流.學會反思,你才會牢牢抓住人生的方向盤,把握自己前進的方向,不落俗套,展現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特長. 反思宇宙萬物,可以獲得哲思,反思悠久歷史,可以加速前進,而反思我們自己,則可以擺脫昏庸和無聊,超越現實和自我,不斷前進.

Ⅳ 幼兒園托班手工課好玩的紙教學反思怎麼寫

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後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寫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寫學生創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寫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Ⅳ 幼兒園大班社會紙的演變教案

只能找到了篇類似的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國的造紙術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造紙術的國家,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激發幼兒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2、通過觀察、實驗,讓幼兒知道紙的特性及用途,教育幼兒節約用紙。 3、通過設計、布置教室,發展...幼兒動手能力,加深對紙的認識。 活動准備: 1、收集一些紙製品,布置在教室里。 2、帶幼兒參觀造紙廠,看看現代造紙的基本流程。 3、蔡倫畫像、龜殼、竹簡、布、各種紙、剪刀、漿糊等;三用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實驗,了解紙的特性及用途。 1、觀察紙 製品,讓幼兒邊看邊議。 2、提問: ①剛才小朋友看到這些玩具、書本、畫、紙盒等,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紙有哪些特點? (小結:紙很輕,易吸水,易損壞,易燃燒;紙可以折疊、揉皺、簛碎,因此使用紙製品時要仔細) ②紙有什麼用?你用過哪些紙? (小結:紙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有蠟光紙、皺紋紙、圖畫紙、宣紙、書寫紙等等。紙的用處很大,寫字、畫畫、包裝等需要紙,我們學習、生活和工作都離不開經紙) ③紙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有紙的呢?(讓幼兒議論一會兒後老師告訴小朋友) 二、比較談話,了解紙的一些簡單演變過程。 師:現在我們有了紙,在紙上寫字,用紙印刷書本,可是很久以前,還沒有發明紙的時候,古代人把字寫哪裡呢? (讓幼兒議一議,然後逐出龜殼、竹簡、布) 1、介紹龜殼。我們的祖先為了記事,就把字刻在動物的骨頭或者外殼上。但是。這樣方便嗎?為什麼? (讓幼兒用手摸摸龜殼,知道骨頭和龜殼很硬,要用刀刻,不方便) 2、介紹竹簡。後來古代的人想辦法,把字寫在竹片上,然後用繩子把竹片一片片連接起來,變成一本書。(出示一本書,讓幼兒用手掂一掂竹簡和書,讓幼兒比一比)哪種書好?好在哪裡? 3、介紹布。後來古代人又動腦筋,把字寫在布上。布與甲骨、竹簡比較,哪種好?好在哪裡?布跟紙比,哪種更好?為什麼?比較龜殼、竹簡、布當書寫品的優缺點,讓幼兒知道中國古代人勤勞聰明,想出的辦法一個比一個好。 三、介紹蔡倫及造紙術。 (出示蔡倫畫像)蔡倫是古代的一位科學家,他就是紙的發明者。教師通過故事的形式向幼兒介紹蔡倫發明造紙術的經過。重點介紹蔡倫如何動腦筋,想辦法,克服重重困難,終於發明了紙的艱辛地過程。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中國就有了紙。當時外國人還不知道怎樣造紙,他們還只能在羊皮、樹葉上寫字。後來,我們中國的造紙技術傳到朝鮮、越南。日本等許多國家。所以,中國是最早發明造紙術的國家。過去,我們是用手工造紙,現在用機器造紙,科學家又不斷創造發明,造紙的技術越來越先進,還造出了各種各樣的紙。(教師出示一些不同品種的紙,讓幼兒說出其稱) 四、小小設計師。 1、討論:聽了蔡倫造紙的故事,你有什麼想法?假如你是科學家,你准備發明什麼樣的紙?(啟發幼從用途、特點上去思考) 2、自製紙製品供給幼兒各種各樣的紙及其它輔助材料,請小朋友或剪或折,或畫、剪結合,製作一件紙製品。要求幼兒開動腦筋,做得和別人一樣。最後把做好的作品布置在活動室里,互相觀賞。 活動結束: 請幼兒回家後搜集各種紙、紙盒、年歷等,與父母一起設計製作紙製品,放在家裡或送幼兒供人觀賞。(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Ⅵ 幼兒園中班語言小小發明家教學反思

結合改變方法之一就是改變,我們這個世界不完美,值得改變的東西很多,我們要改變這個世界難不難?有一瓶礦泉水,要改變它的重量,怎麼辦?喝一口,就改變了重量,切菜的刀要讓它可以方便懸掛,怎麼辦?開個洞也辦到了,當然也可以做個栓三類。創新改變創造法,我們強調改變物品的長度、大小、結構、重量、形狀、內容、材料、原理、成分、使用方法,使用場所或其他內容。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紙的發明活動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