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創造思維 人類思想所揭示出的奧秘
《如何創造思維》講述2045年,人工智慧將超越人類智能,儲存在雲端的「仿生大腦新回皮質」與人類的大答腦新皮質將實現「對接」,世界將開啟一個新的文明時代,「奇點」到來!那個時候,我們是誰?我們是什麼?人還能稱之為人嗎?庫茲韋爾把「奇點」當做一個絕佳的「隱喻」:當智能機器的能力跨越這一臨界點之後,人類的知識單元、鏈接數目、思考能力,將旋即步入令人眩暈的加速噴發狀態——一切傳統的和習以為常的認識、理念、常識,將統統不復存在,所欲的智能裝置、新的人機復合體將進入「蘇醒」狀態。庫茲韋爾通過對人類思維本質的全新思考,大膽地預言了人工智慧的未來。他堅信人類一定會製造出可與人腦相媲美的「仿生大腦新皮質」。它們甚至比人腦更具可塑性,並可放置在雲端,與遙遠的人類生物大腦遠程相連。
Ⅱ 如何創造思維 人類思想所揭示出的奧秘pdf
看書要看好書 膚淺而缺乏內涵的書讓人迷惑而無所得。《人工智慧的未來》這本書是2006年出版的,好吧,2006——2014,這在其它科學和工業領域不算什麼,但是在電子信息領域是舊世界和新世界的概念,很多認識都已被顛覆。再說作者:傑夫·霍金斯——商人發明家(一直在忙於資金困境、公司並購以及知識產權方面的事情),科學研究偏向於商業應用(弱人工智慧),在人工智慧領域並不具有開創性和權威性,書名起得好銷售不用愁。內容就像是太陽系旅遊手冊,跟什麼也沒說一樣。 一本好書要有明確的思想,確鑿的事實依據和帶有預見性的結論。《如何創造思維——人類思想所揭示出的奧秘》是一部2013年出版的人工智慧力作,作者:雷·庫茲韋爾(參見網路,不是一般人兒),闡述了人工智慧領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及對認知科學和智能的最新認識,最重要的是他揭示出了人工智慧發展的方向和未來(2045年)藍圖,正像庫茲韋爾說的:自然進化出大腦是為了預測未來。而這本書所敘述的就是本領域實實在在的認識成果,以及基於嚴謹邏輯的願景分析。 筆者認為這本書應該成為胸懷人工智慧理想的研究人員必看的一本書,也應該是最先看的一本書,看書要看對書。這部書是基於多門學科的思想性著作,閱讀它需要具備相應的科學素養,書中會直接出現諸如生物學、神經科學以及電子計算機科學等方面的專有名詞,而不會考慮你是否理解它的含義,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遇見什麼就去了解什麼,哪有生物本科生+腦外科研究生+程序員那樣的復合人才准備好去進軍人工智慧領域。這本書是在2005年出版的《奇點臨近》基礎上出版的,有質的變化,看完這本之後就不用看《奇點臨近》了。 看完了《如何創造思維——人類思想所揭示出的奧秘》,必看的就是《人工智慧——一種現代方法》了,麻省理工的經典基礎教材,看思想。之後需要看《人工智慧高級技術導論》。這是任務主線。至於《模式識別》、《機器學習》、「蟻群演算法」、「遺傳演算法」等等,自學者之前就可以看,或者穿插著了解。對Lisp的理解不能太淺顯,也不用太高深。 意識來源於復雜物理系統的「涌現特性」(emergent property),「感受性」(qualia)是其突出特徵。——雷·庫茲韋爾 《如何創造思維——人類思想所揭示出的奧秘》封面 《人工智慧——一種現代方法(第二版)》封面 《人工智慧高級技術導論》封面 《如何創造思維——人類思想所揭示出的奧秘》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第1版(2014年1月1日) 平裝: 300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213058646 商品尺寸: 22.8 x 17 x 2.2 cm 商品重量: 481 g 目錄: 各方贊譽 推薦序 解放思想 段永朝.跨界思想家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 前言 揭開人腦思維的奧秘 第1章 自然界的思想實驗 歷史上出現過很多著名的思想實驗,特別是關於自然界的思想實驗,愛因斯坦的「駕乘光束」實驗就是其一。研究大腦,也可以採用同樣的辦法。通過簡單的思想實驗,我們就能很好地理解人類智慧是怎麼一回事兒。 思想實驗1:大峽谷和大洞穴的形成 思想實驗2:駕乘光束 大腦新皮質的統一模式 第2章 思考的思想實驗 大腦和計算機都能存儲和處理信息,但是,大腦和計算機之間的相似性可不只是看上去那麼簡單。大腦的記憶是層級結構和連貫有序的。記憶奇妙地出現在你的腦海里,一定是某些事物觸發了它們。 思考,人腦不同於計算機 記憶是連貫有序的 聯想因觸發而生 記憶的結構是層級的 第3章 大腦新皮質模型 大腦新皮質分 6層,共包含 300億個神經元,它們又組成了 3億個模式識別器。這些模式識別器按層級關系組織,它們是思想的語言和思維模式識別理論的基礎。只有具備自聯想能力和特徵恆常性能力,大腦新皮質才能識別模式。思維模式分兩種:無目標思維和導向式思維,做夢就是無目標思維實例。 分層模式 模式結構 流向大腦新皮質模式識別器的數據本質 自聯想和恆常性 學習 思想的語言 夢的語言 模型的根源 第4章 人類的大腦新皮質 盡管進化帶來的改變並不總是朝著更高的智力水平前進,但是,智力仍是一個重要的進化分支。大腦新皮質的分層學習能力如此重要,以至於它在進化過程中體積越來越大,並最終成為大腦的主體。大腦運轉時,並不以神經元為基礎,而是神經元集合。 智力,一個重要的進化分支 新皮質的分層學習能力 積木式神經元集合 視覺皮質與通用演算法 第5章 舊腦 雖然大腦新皮質已成為大腦的主體,但我們的舊腦並未消失,仍在幫助我們尋求滿足和躲避危險。丘腦的突出作用是與新皮質持續聯絡,海馬體存儲最新記憶,而小腦則負責人體動作的協調。 感覺傳導路 丘腦 海馬體 小腦 快樂與恐懼 第6章 卓越的能力 人類的卓越能力,主要歸功於大腦腦島中的紡錘體細胞。大腦新皮質某些區域的優化,使其更善於處理聯合模式,這就是天分的由來。跨領域合作和非生物大腦新皮質的雲端存儲,將讓我們更富有創造力。從進化觀點看,愛情的存在就緣於大腦新皮質的需求。 天分 創造力 愛情 第7章 仿生數碼新皮質 我們現在已能模擬包含 160萬個視覺神經元的人腦視覺新皮質,模擬完整人類大腦的目標,預計 2023年就可實現。「矢量量化」方法既能高效利用計算機資源,又能保留重要的語言識別特徵。「隱馬爾可夫模型」讓語音識別系統能同時完成識別和學習兩項任務。 腦模擬 神經中國絡 矢量量化 用隱馬爾可夫模型解讀你的思維 進化(遺傳)演算法 列表處理語言LISP 分層儲存系統 人工智慧的前沿:登上能力層級頂端 創造思維的策略 第8章 計算機思維的4大基礎 盡管人腦的思維模式極為精巧,我們仍可通過軟體對人腦進行模擬。要想做到這一點,計算機必須要具備准確的溝通、記憶和計算能力,具有計算的通用性和馮 ·諾依曼結構,並且能夠按大腦核心演算法進行創造性思維。 基礎1:准確的溝通、記憶和計算能力 基礎2:計算的通用性 基礎3:馮·諾依曼結構 基礎4:按大腦核心演算法進行創造性思考 第9章 思維的思想實驗3 意識來源於復雜物理系統的「涌現特性」(emergent property),「感受性」(qualia)是其突出特徵。成功模擬人腦的計算機也是有意識的。思維就是有意識大腦所進行的活動。非生物學意義上的「人」將於 2029年出現。將非生物系統引入人腦,不會改變我們的身份,但卻產生了另外一個「我」。把我們的大部分思想儲存在雲端,人類就能實現「永生」。 誰是有意識的 你必須有信仰 我們能夠意識到什麼呢 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自由 意志身份 第10章 有關思維的庫茲韋爾定律 信息技術的發展,都遵循著庫茲韋爾定律,與思維相關的技術也不例外。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生物醫學已成為一項信息技術,並呈指數型發展。在互聯中國上,每秒比特的傳遞量每 16個月就翻一番。磁共振成像技術,也以指數級速度穩定發展,目前的空間解析度已接近100微米。 生物醫學 信息傳輸 大腦研究 第11章 反對的聲音 庫茲韋爾定律及其在人類智能提高方面的應用,也招致了不少批評。保羅 · 艾倫對「指數發展」說完全持否定態度。羅傑斯 ·彭羅斯認為,計算機無法像人腦那樣進行量子計算。約翰 · 賽爾說,計算機即便能夠通過圖靈測試,它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 「奇點遙遠」論 「量子計算能力缺失」論 「無意識」論 後記 擁抱「奇點」 注釋 譯者後記
Ⅲ 如何鍛煉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呢
一、鍛煉邏輯思維的基本方法:運用「PREP+A」的邏輯產出模式。
P(Point,觀點/論點),R(Reason,原因/理由/根據),E(Example,實例/例證),P(Point),A(Action,行動)。
首先,簡潔明了的表明自己的觀點/論點/主張(P),也就是你在說什麼、你想要表達什麼。其次,說出支持你結論的「依據」(R),也就是回答 你憑什麼這樣認為,是基於哪種事實和解釋?其三,用實際的例證,如資料、數據、個人例子等(E)來提高你結論或觀點的說服力。其四,重復結論(P),確保自己想傳達的信息,已確實傳遞。其五、行動(A),行動就是你希望對方怎麼做(根據實際需要,這一步有時可以省略)。
簡單來講,這個模式就是先從結論說起,再說明得出結論的理由及根據,然後舉出具體事例佐證,最後再強調一次結論 。
二、邏輯思維的自我訓練方法:自我提問練習、寫作練習。
1、自我提問練習。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看到、聽到或讀到一些:重要信息或者讓你有觸動的信息時,都可以通過一些刻意的自我提問來鍛煉自己的思維。比如讀到一個觀點時,就可以這樣問自己:作者為什麼會從這個角度切入?作者是如何形成這個結論?這個結論有什麼缺點?如果我來寫如何可以更好?
2、寫作練習。寫作是一種自我思考的整理,花時間架構出一篇讓別人能讀懂的文章,其實就是訓練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和組織能力。因為寫作是一個設定主題,然後尋找答案的過程,你先要定義對的問題,然後決定切入問題的角度,再分析各種角度的優缺點,形成自己的結論。完成這整個過程,寫完一篇文章,就等於進行了一遍邏輯思考的練習。
三、鍛煉邏輯思維的根本方法:不斷輸入知識。
思維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是見識少、知識積累量不夠、視野太窄。無論是思考,還是思維,都依賴於你的各種基礎知識,沒有底層知識,你的思考大多隻能篇浮以表面。
知識的來源,包括讀書、閱歷、以及與人的交流等等。而讀書是增長知識最簡單、最廣泛、最系統的方法。我自己也是比較喜歡讀書的,在閱讀積累方面,我比較推薦快速閱讀的,合理運用快速閱讀法對提高輸入知識的效率是很有幫助的(快速閱讀的學習可以參考我學習過的「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我自己在閱讀、學習之後,會藉助寫作的方式來整理思維,強化理解,讓各種知識融會貫通,逐步升級自己的思維。
Ⅳ 誰有《語音與語言處理:自然語言處理、計算語言學和語音識別導論》電子檔可以分享一下,謝謝
看書要看好書
膚淺而缺乏內涵的書讓人迷惑而無所得。《人工智慧的未來》這本書是2006年出版的,好吧,2006——2014,這在其它科學和工業領域不算什麼,但是在電子信息領域是舊世界和新世界的概念,很多認識都已被顛覆。再說作者:傑夫·霍金斯——商人發明家(一直在忙於資金困境、公司並購以及知識產權方面的事情),科學研究偏向於商業應用(弱人工智慧),在人工智慧領域並不具有開創性和權威性,書名起得好銷售不用愁。內容就像是太陽系旅遊手冊,跟什麼也沒說一樣。
一本好書要有明確的思想,確鑿的事實依據和帶有預見性的結論。《如何創造思維——人類思想所揭示出的奧秘》是一部2013年出版的人工智慧力作,作者:雷·庫茲韋爾(參見網路,不是一般人兒),闡述了人工智慧領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及對認知科學和智能的最新認識,最重要的是他揭示出了人工智慧發展的方向和未來(2045年)藍圖,正像庫茲韋爾說的:自然進化出大腦是為了預測未來。而這本書所敘述的就是本領域實實在在的認識成果,以及基於嚴謹邏輯的願景分析。
筆者認為這本書應該成為胸懷人工智慧理想的研究人員必看的一本書,也應該是最先看的一本書,看書要看對書。這部書是基於多門學科的思想性著作,閱讀它需要具備相應的科學素養,書中會直接出現諸如生物學、神經科學以及電子計算機科學等方面的專有名詞,而不會考慮你是否理解它的含義,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遇見什麼就去了解什麼,哪有生物本科生+腦外科研究生+程序員那樣的復合人才准備好去進軍人工智慧領域。這本書是在2005年出版的《奇點臨近》基礎上出版的,有質的變化,看完這本之後就不用看《奇點臨近》了。
看完了《如何創造思維——人類思想所揭示出的奧秘》,必看的就是《人工智慧——一種現代方法》了,麻省理工的經典基礎教材,看思想。之後需要看《人工智慧高級技術導論》。這是任務主線。至於《模式識別》、《機器學習》、「蟻群演算法」、「遺傳演算法」等等,自學者之前就可以看,或者穿插著了解。對Lisp的理解不能太淺顯,也不用太高深。
意識來源於復雜物理系統的「涌現特性」(emergent property),「感受性」(qualia)是其突出特徵。——雷·庫茲韋爾
《人工智慧高級技術導論》封面
《如何創造思維——人類思想所揭示出的奧秘》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第1版(2014年1月1日)
平裝: 300頁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213058646 商品尺寸: 22.8 x 17 x 2.2 cm 商品重量: 481 g
目錄:
各方贊譽
推薦序 解放思想
段永朝.跨界思想家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
前言 揭開人腦思維的奧秘
第1章 自然界的思想實驗
歷史上出現過很多著名的思想實驗,特別是關於自然界的思想實驗,愛因斯坦的「駕乘光束」實驗就是其一。研究大腦,也可以採用同樣的辦法。通過簡單的思想實驗,我們就能很好地理解人類智慧是怎麼一回事兒。
思想實驗1:大峽谷和大洞穴的形成
思想實驗2:駕乘光束
大腦新皮質的統一模式
第2章 思考的思想實驗
大腦和計算機都能存儲和處理信息,但是,大腦和計算機之間的相似性可不只是看上去那麼簡單。大腦的記憶是層級結構和連貫有序的。記憶奇妙地出現在你的腦海里,一定是某些事物觸發了它們。
思考,人腦不同於計算機
記憶是連貫有序的
聯想因觸發而生
記憶的結構是層級的
第3章 大腦新皮質模型
大腦新皮質分 6層,共包含 300億個神經元,它們又組成了 3億個模式識別器。這些模式識別器按層級關系組織,它們是思想的語言和思維模式識別理論的基礎。只有具備自聯想能力和特徵恆常性能力,大腦新皮質才能識別模式。思維模式分兩種:無目標思維和導向式思維,做夢就是無目標思維實例。
分層模式
模式結構
流向大腦新皮質模式識別器的數據本質
自聯想和恆常性
學習
思想的語言
夢的語言
模型的根源
第4章 人類的大腦新皮質
盡管進化帶來的改變並不總是朝著更高的智力水平前進,但是,智力仍是一個重要的進化分支。大腦新皮質的分層學習能力如此重要,以至於它在進化過程中體積越來越大,並最終成為大腦的主體。大腦運轉時,並不以神經元為基礎,而是神經元集合。
智力,一個重要的進化分支
新皮質的分層學習能力
積木式神經元集合
視覺皮質與通用演算法
第5章 舊腦
雖然大腦新皮質已成為大腦的主體,但我們的舊腦並未消失,仍在幫助我們尋求滿足和躲避危險。丘腦的突出作用是與新皮質持續聯絡,海馬體存儲最新記憶,而小腦則負責人體動作的協調。
感覺傳導路
丘腦
海馬體
小腦
快樂與恐懼
第6章 卓越的能力
人類的卓越能力,主要歸功於大腦腦島中的紡錘體細胞。大腦新皮質某些區域的優化,使其更善於處理聯合模式,這就是天分的由來。跨領域合作和非生物大腦新皮質的雲端存儲,將讓我們更富有創造力。從進化觀點看,愛情的存在就緣於大腦新皮質的需求。
天分
創造力
愛情
第7章 仿生數碼新皮質
我們現在已能模擬包含 160萬個視覺神經元的人腦視覺新皮質,模擬完整人類大腦的目標,預計 2023年就可實現。「矢量量化」方法既能高效利用計算機資源,又能保留重要的語言識別特徵。「隱馬爾可夫模型」讓語音識別系統能同時完成識別和學習兩項任務。
腦模擬
神經網路
矢量量化
用隱馬爾可夫模型解讀你的思維
進化(遺傳)演算法
列表處理語言LISP
分層儲存系統
人工智慧的前沿:登上能力層級頂端
創造思維的策略
第8章 計算機思維的4大基礎
盡管人腦的思維模式極為精巧,我們仍可通過軟體對人腦進行模擬。要想做到這一點,計算機必須要具備准確的溝通、記憶和計算能力,具有計算的通用性和馮 ·諾依曼結構,並且能夠按大腦核心演算法進行創造性思維。
基礎1:准確的溝通、記憶和計算能力
基礎2:計算的通用性
基礎3:馮·諾依曼結構
基礎4:按大腦核心演算法進行創造性思考
第9章 思維的思想實驗3
意識來源於復雜物理系統的「涌現特性」(emergent property),「感受性」(qualia)是其突出特徵。成功模擬人腦的計算機也是有意識的。思維就是有意識大腦所進行的活動。非生物學意義上的「人」將於 2029年出現。將非生物系統引入人腦,不會改變我們的身份,但卻產生了另外一個「我」。把我們的大部分思想儲存在雲端,人類就能實現「永生」。
誰是有意識的
你必須有信仰
我們能夠意識到什麼呢
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自由
意志身份
第10章 有關思維的庫茲韋爾定律
信息技術的發展,都遵循著庫茲韋爾定律,與思維相關的技術也不例外。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生物醫學已成為一項信息技術,並呈指數型發展。在互聯網上,每秒比特的傳遞量每 16個月就翻一番。磁共振成像技術,也以指數級速度穩定發展,目前的空間解析度已接近100微米。
生物醫學
信息傳輸
大腦研究
第11章 反對的聲音
庫茲韋爾定律及其在人類智能提高方面的應用,也招致了不少批評。保羅 · 艾倫對「指數發展」說完全持否定態度。羅傑斯 ·彭羅斯認為,計算機無法像人腦那樣進行量子計算。約翰 · 賽爾說,計算機即便能夠通過圖靈測試,它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
「奇點遙遠」論
「量子計算能力缺失」論
「無意識」論
後記 擁抱「奇點」
注釋
譯者後記
Ⅳ 如何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應以發散性思維為先導。中國有句古話叫「敢想敢做。」可見,「想」也就是思維,於人於事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要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必須以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為先導。
創造性思維應以學生創新精神為宗旨。首先要鼓勵學生多疑多問。有些學生愛提鑽牛角類的問題,甚至是課文以外的怪問題。對這類現象教師應聯系實際,做好合理的答復,不要訓斥、應付、搪塞或輕易否定。因為,學生的思考大都來源於生活,學起源於思,思源於疑。古往今來,多少實例都可以證明科學發明與創造正是從有疑問而問開始的。因此,教師上課時要盡量提出有針對性的疑難問題,啟發學生去思考和探討。例如:在講自然第九冊《熱空氣》時,我先讓同學們把課文看一遍,並沒有給大家說出本課的結論,只是問道:「人們做的天燈為什麼能上天?這是運用了什麼原理?」這時,大家都沉默了,大約兩分鍾過後,同學們開始發言了。有的說,可能是火把燈送上去的,有的說可能是風把燈吹上去的,……總之,說法不一。這時,我就鼓勵大家結合課文內容冷靜思考。過了一會兒,有不少同學都紛紛發言,大部分同學的答案是「運用熱空氣輕,會上升」的原理製作的。我對大家的回答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鼓勵大家去做一做,同學們都非常高興地接受了。這件事對我的感觸很深,只有啟發學生多思,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作為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創造思考的條件,提供思考的機會,千萬不能扼殺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其次,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敢於想像,想像並不是幻想,而是依據客觀實事,藉助科學的力量去實現某種願望或達到某種目的。
再次,還應鼓勵學生開放合作,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可見,群眾的智慧是無法抵擋的。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更多的討論和分析的機會,使他們在知識上相互補充,在學習方法上相互借鑒,從而更有效地發揮他們的潛能。
Ⅵ 看了《人工智慧的未來》感覺如何人家都說讀書作用大,我怎麼讀完無感呢求教讀書好方法!
看書要看好書
膚淺而缺乏內涵的書讓人迷惑而無所得。《人工智慧的未來》這本書是2006年出版的,好吧,2006——2014,這在其它科學和工業領域不算什麼,但是在電子信息領域是舊世界和新世界的概念,很多認識都已被顛覆。再說作者:傑夫·霍金斯——商人發明家(一直在忙於資金困境、公司並購以及知識產權方面的事情),科學研究偏向於商業應用(弱人工智慧),在人工智慧領域並不具有開創性和權威性,書名起得好銷售不用愁。內容就像是太陽系旅遊手冊,跟什麼也沒說一樣。
一本好書要有明確的思想,確鑿的事實依據和帶有預見性的結論。《如何創造思維——人類思想所揭示出的奧秘》是一部2013年出版的人工智慧力作,作者:雷·庫茲韋爾(參見網路,不是一般人兒),闡述了人工智慧領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及對認知科學和智能的最新認識,最重要的是他揭示出了人工智慧發展的方向和未來(2045年)藍圖,正像庫茲韋爾說的:自然進化出大腦是為了預測未來。而這本書所敘述的就是本領域實實在在的認識成果,以及基於嚴謹邏輯的願景分析。
筆者認為這本書應該成為胸懷人工智慧理想的研究人員必看的一本書,也應該是最先看的一本書,看書要看對書。這部書是基於多門學科的思想性著作,閱讀它需要具備相應的科學素養,書中會直接出現諸如生物學、神經科學以及電子計算機科學等方面的專有名詞,而不會考慮你是否理解它的含義,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遇見什麼就去了解什麼,哪有生物本科生+腦外科研究生+程序員那樣的復合人才准備好去進軍人工智慧領域。這本書是在2005年出版的《奇點臨近》基礎上出版的,有質的變化,看完這本之後就不用看《奇點臨近》了。
看完了《如何創造思維——人類思想所揭示出的奧秘》,必看的就是《人工智慧——一種現代方法》了,麻省理工的經典基礎教材,看思想。之後需要看《人工智慧高級技術導論》。這是任務主線。至於《模式識別》、《機器學習》、「蟻群演算法」、「遺傳演算法」等等,自學者之前就可以看,或者穿插著了解。對Lisp的理解不能太淺顯,也不用太高深。
意識來源於復雜物理系統的「涌現特性」(emergent property),「感受性」(qualia)是其突出特徵。——雷·庫茲韋爾
《人工智慧高級技術導論》封面
《如何創造思維——人類思想所揭示出的奧秘》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第1版(2014年1月1日)
平裝: 300頁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213058646 商品尺寸: 22.8 x 17 x 2.2 cm 商品重量: 481 g
目錄:
各方贊譽
推薦序 解放思想
段永朝.跨界思想家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
前言 揭開人腦思維的奧秘
第1章 自然界的思想實驗
歷史上出現過很多著名的思想實驗,特別是關於自然界的思想實驗,愛因斯坦的「駕乘光束」實驗就是其一。研究大腦,也可以採用同樣的辦法。通過簡單的思想實驗,我們就能很好地理解人類智慧是怎麼一回事兒。
思想實驗1:大峽谷和大洞穴的形成
思想實驗2:駕乘光束
大腦新皮質的統一模式
第2章 思考的思想實驗
大腦和計算機都能存儲和處理信息,但是,大腦和計算機之間的相似性可不只是看上去那麼簡單。大腦的記憶是層級結構和連貫有序的。記憶奇妙地出現在你的腦海里,一定是某些事物觸發了它們。
思考,人腦不同於計算機
記憶是連貫有序的
聯想因觸發而生
記憶的結構是層級的
第3章 大腦新皮質模型
大腦新皮質分 6層,共包含 300億個神經元,它們又組成了 3億個模式識別器。這些模式識別器按層級關系組織,它們是思想的語言和思維模式識別理論的基礎。只有具備自聯想能力和特徵恆常性能力,大腦新皮質才能識別模式。思維模式分兩種:無目標思維和導向式思維,做夢就是無目標思維實例。
分層模式
模式結構
流向大腦新皮質模式識別器的數據本質
自聯想和恆常性
學習
思想的語言
夢的語言
模型的根源
第4章 人類的大腦新皮質
盡管進化帶來的改變並不總是朝著更高的智力水平前進,但是,智力仍是一個重要的進化分支。大腦新皮質的分層學習能力如此重要,以至於它在進化過程中體積越來越大,並最終成為大腦的主體。大腦運轉時,並不以神經元為基礎,而是神經元集合。
智力,一個重要的進化分支
新皮質的分層學習能力
積木式神經元集合
視覺皮質與通用演算法
第5章 舊腦
雖然大腦新皮質已成為大腦的主體,但我們的舊腦並未消失,仍在幫助我們尋求滿足和躲避危險。丘腦的突出作用是與新皮質持續聯絡,海馬體存儲最新記憶,而小腦則負責人體動作的協調。
感覺傳導路
丘腦
海馬體
小腦
快樂與恐懼
第6章 卓越的能力
人類的卓越能力,主要歸功於大腦腦島中的紡錘體細胞。大腦新皮質某些區域的優化,使其更善於處理聯合模式,這就是天分的由來。跨領域合作和非生物大腦新皮質的雲端存儲,將讓我們更富有創造力。從進化觀點看,愛情的存在就緣於大腦新皮質的需求。
天分
創造力
愛情
第7章 仿生數碼新皮質
我們現在已能模擬包含 160萬個視覺神經元的人腦視覺新皮質,模擬完整人類大腦的目標,預計 2023年就可實現。「矢量量化」方法既能高效利用計算機資源,又能保留重要的語言識別特徵。「隱馬爾可夫模型」讓語音識別系統能同時完成識別和學習兩項任務。
腦模擬
神經網路
矢量量化
用隱馬爾可夫模型解讀你的思維
進化(遺傳)演算法
列表處理語言LISP
分層儲存系統
人工智慧的前沿:登上能力層級頂端
創造思維的策略
第8章 計算機思維的4大基礎
盡管人腦的思維模式極為精巧,我們仍可通過軟體對人腦進行模擬。要想做到這一點,計算機必須要具備准確的溝通、記憶和計算能力,具有計算的通用性和馮 ·諾依曼結構,並且能夠按大腦核心演算法進行創造性思維。
基礎1:准確的溝通、記憶和計算能力
基礎2:計算的通用性
基礎3:馮·諾依曼結構
基礎4:按大腦核心演算法進行創造性思考
第9章 思維的思想實驗3
意識來源於復雜物理系統的「涌現特性」(emergent property),「感受性」(qualia)是其突出特徵。成功模擬人腦的計算機也是有意識的。思維就是有意識大腦所進行的活動。非生物學意義上的「人」將於 2029年出現。將非生物系統引入人腦,不會改變我們的身份,但卻產生了另外一個「我」。把我們的大部分思想儲存在雲端,人類就能實現「永生」。
誰是有意識的
你必須有信仰
我們能夠意識到什麼呢
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自由
意志身份
第10章 有關思維的庫茲韋爾定律
信息技術的發展,都遵循著庫茲韋爾定律,與思維相關的技術也不例外。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生物醫學已成為一項信息技術,並呈指數型發展。在互聯網上,每秒比特的傳遞量每 16個月就翻一番。磁共振成像技術,也以指數級速度穩定發展,目前的空間解析度已接近100微米。
生物醫學
信息傳輸
大腦研究
第11章 反對的聲音
庫茲韋爾定律及其在人類智能提高方面的應用,也招致了不少批評。保羅 · 艾倫對「指數發展」說完全持否定態度。羅傑斯 ·彭羅斯認為,計算機無法像人腦那樣進行量子計算。約翰 · 賽爾說,計算機即便能夠通過圖靈測試,它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
「奇點遙遠」論
「量子計算能力缺失」論
「無意識」論
後記 擁抱「奇點」
注釋
譯者後記
Ⅶ 如何創造思維 人類思想所揭示出的奧秘 庫茲韋爾 著,盛楊燕
編輯推薦
《如何創造思維》作者雷庫茲韋爾是21世紀最具洞察力的思想家和未來學家、「庫茲韋爾定律」創立者,美國發明家名人堂獲獎者、美國國家技術獎獲得者、奇點大學校長、谷歌公司工程總監雷庫茲韋爾最新力作。 這是一部洞悉未來思維模式的顛覆之作。庫茲韋爾對於大腦和人工智慧的理解,將對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地球上的各行各異,以及我們有關未來的設想產生巨大的影響。庫茲韋爾通過一系列推理告訴我們,我們有能力創造超越人類智能的非生物智能。
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段永超,跨界物理學家李淼,中國當代最知名的科幻作家、暢銷書《三體》作者劉慈欣聯袂推薦。湛廬文化出品。
內容推薦
《如何創造思維》講述2045年,人工智慧將超越人類智能,儲存在雲端的「仿生大腦新皮質」與人類的大腦新皮質將實現「對接」,世界將開啟一個新的文明時代,「奇點」到來!那個時候,我們是誰?我們是什麼?人還能稱之為人嗎?庫茲韋爾把「奇點」當做一個絕佳的「隱喻」:當智能機器的能力跨越這一臨界點之後,人類的知識單元、鏈接數目、思考能力,將旋即步入令人眩暈的加速噴發狀態一切傳統的和習以為常的認識、理念、常識,將統統不復存在,所欲的智能裝置、新的人機復合體將進入「蘇醒」狀態。
庫茲韋爾通過對人類思維本質的全新思考,大膽地預言了人工智慧的未來。他堅信人類一定會製造出可與人腦相媲美的「仿生大腦新皮質」。它們甚至比人腦更具可塑性,並可放置在雲端,與遙遠的人類生物大腦遠程相連。
作者簡介
(美國)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21世紀最偉大的預言家,奇點大學校長,谷歌公司工程總監。天才發明家,被譽為「愛迪生的合法繼承人」,獲得了美國國家技術獎、獎金高達50萬美元的Lemelson-MIT發明獎等眾多獎項,並入選美國發明家名人堂。創立了「庫茲韋爾定律」,指出「技術力量正以指數規律快速發展」。同時預測:2027年電腦將在智能上超過人腦,2045年「奇點」出現「嚴格生物學意義上的」人類將不復存在。
Ⅷ 如何產生想法 揭示人類思考的秘密
《如何創造思維》作者雷庫茲韋爾是21世紀最具洞察力的思想家和未來學家、「庫茲韋爾定律」創立者,美國發明家名人堂獲獎者、美國國家技術獎獲得者、奇點大學校長、谷歌公司工程總監雷庫茲韋爾最新力作。 這是一部洞悉未來思維模式的顛覆之作。庫茲韋爾對於大腦和人工智慧的理解,將對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地球上的各行各異,以及我們有關未來的設想產生巨大的影響。庫茲韋爾通過一系列推理告訴我們,我們有能力創造超越人類智能的非生物智能。
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段永超,跨界物理學家李淼,中國當代最知名的科幻作家、暢銷書《三體》作者劉慈欣聯袂推薦。湛廬文化出品。
內容推薦
《如何創造思維》講述2045年,人工智慧將超越人類智能,儲存在雲端的「仿生大腦新皮質」與人類的大腦新皮質將實現「對接」,世界將開啟一個新的文明時代,「奇點」到來!那個時候,我們是誰?我們是什麼?人還能稱之為人嗎?庫茲韋爾把「奇點」當做一個絕佳的「隱喻」:當智能機器的能力跨越這一臨界點之後,人類的知識單元、鏈接數目、思考能力,將旋即步入令人眩暈的加速噴發狀態一切傳統的和習以為常的認識、理念、常識,將統統不復存在,所欲的智能裝置、新的人機復合體將進入「蘇醒」狀態。
庫茲韋爾通過對人類思維本質的全新思考,大膽地預言了人工智慧的未來。他堅信人類一定會製造出可與人腦相媲美的「仿生大腦新皮質」。它們甚至比人腦更具可塑性,並可放置在雲端,與遙遠的人類生物大腦遠程相連。
作者簡介
(美國)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21世紀最偉大的預言家,奇點大學校長,谷歌公司工程總監。天才發明家,被譽為「愛迪生的合法繼承人」,獲得了美國國家技術獎、獎金高達50萬美元的Lemelson-MIT發明獎等眾多獎項,並入選美國發明家名人堂。創立了「庫茲韋爾定律」,指出「技術力量正以指數規律快速發展」。同時預測:2027年電腦將在智能上超過人腦,2045年「奇點」出現「嚴格生物學意義上的」人類將不復存在。
Ⅸ 如何創造思維
各方贊譽
推薦序 解放思想
段永朝.跨界思想家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
前言 揭開人腦思維的奧秘
第1章 自然界的思想實驗
歷史上出現過很多著名的思想實驗,特別是關於自然界的思想實驗,愛因斯坦的「駕乘光束」實驗就是其一。研究大腦,也可以採用同樣的辦法。通過簡單的思想實驗,我們就能很好地理解人類智慧是怎麼一回事兒。
思想實驗1:大峽谷和大洞穴的形成
思想實驗2:駕乘光束
大腦新皮質的統一模式
第2章 思考的思想實驗
大腦和計算機都能存儲和處理信息,但是,大腦和計算機之間的相似性可不只是看上去那麼簡單。大腦的記憶是層級結構和連貫有序的。記憶奇妙地出現在你的腦海里,一定是某些事物觸發了它們。
思考,人腦不同於計算機
記憶是連貫有序的
聯想因觸發而生
記憶的結構是層級的
第3章 大腦新皮質模型
大腦新皮質分 6層,共包含 300億個神經元,它們又組成了 3億個模式識別器。這些模式識別器按層級關系組織,它們是思想的語言和思維模式識別理論的基礎。只有具備自聯想能力和特徵恆常性能力,大腦新皮質才能識別模式。思維模式分兩種:無目標思維和導向式思維,做夢就是無目標思維實例。
分層模式
模式結構
流向大腦新皮質模式識別器的數據本質
自聯想和恆常性
學習
思想的語言
夢的語言
模型的根源
第4章 人類的大腦新皮質
盡管進化帶來的改變並不總是朝著更高的智力水平前進,但是,智力仍是一個重要的進化分支。大腦新皮質的分層學習能力如此重要,以至於它在進化過程中體積越來越大,並最終成為大腦的主體。大腦運轉時,並不以神經元為基礎,而是神經元集合。
智力,一個重要的進化分支
新皮質的分層學習能力
積木式神經元集合
視覺皮質與通用演算法
第5章 舊腦
雖然大腦新皮質已成為大腦的主體,但我們的舊腦並未消失,仍在幫助我們尋求滿足和躲避危險。丘腦的突出作用是與新皮質持續聯絡,海馬體存儲最新記憶,而小腦則負責人體動作的協調。
感覺傳導路
丘腦
海馬體
小腦
快樂與恐懼
第6章 卓越的能力
人類的卓越能力,主要歸功於大腦腦島中的紡錘體細胞。大腦新皮質某些區域的優化,使其更善於處理聯合模式,這就是天分的由來。跨領域合作和非生物大腦新皮質的雲端存儲,將讓我們更富有創造力。從進化觀點看,愛情的存在就緣於大腦新皮質的需求。
天分
創造力
愛情
第7章 仿生數碼新皮質
我們現在已能模擬包含 160萬個視覺神經元的人腦視覺新皮質,模擬完整人類大腦的目標,預計 2023年就可實現。「矢量量化」方法既能高效利用計算機資源,又能保留重要的語言識別特徵。「隱馬爾可夫模型」讓語音識別系統能同時完成識別和學習兩項任務。
腦模擬
神經網路
矢量量化
用隱馬爾可夫模型解讀你的思維
進化(遺傳)演算法
列表處理語言LISP
分層儲存系統
人工智慧的前沿:登上能力層級頂端
創造思維的策略
第8章 計算機思維的4大基礎
盡管人腦的思維模式極為精巧,我們仍可通過軟體對人腦進行模擬。要想做到這一點,計算機必須要具備准確的溝通、記憶和計算能力,具有計算的通用性和馮 ·諾依曼結構,並且能夠按大腦核心演算法進行創造性思維。
基礎1:准確的溝通、記憶和計算能力
基礎2:計算的通用性
基礎3:馮·諾依曼結構
基礎4:按大腦核心演算法進行創造性思考
第9章 思維的思想實驗3
意識來源於復雜物理系統的「涌現特性」(emergent property),「感受性」(qualia)是其突出特徵。成功模擬人腦的計算機也是有意識的。思維就是有意識大腦所進行的活動。非生物學意義上的「人」將於 2029年出現。將非生物系統引入人腦,不會改變我們的身份,但卻產生了另外一個「我」。把我們的大部分思想儲存在雲端,人類就能實現「永生」。
誰是有意識的
你必須有信仰
我們能夠意識到什麼呢
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自由
意志身份
第10章 有關思維的庫茲韋爾定律
信息技術的發展,都遵循著庫茲韋爾定律,與思維相關的技術也不例外。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生物醫學已成為一項信息技術,並呈指數型發展。在互聯網上,每秒比特的傳遞量每 16個月就翻一番。磁共振成像技術,也以指數級速度穩定發展,目前的空間解析度已接近 100微米。
生物醫學
信息傳輸
大腦研究
第11章 反對的聲音
庫茲韋爾定律及其在人類智能提高方面的應用,也招致了不少批評。保羅 · 艾倫對「指數發展」說完全持否定態度。羅傑斯 · 彭羅斯認為,計算機無法像人腦那樣進行量子計算。約翰 · 賽爾說,計算機即便能夠通過圖靈測試,它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
「奇點遙遠」論
「量子計算能力缺失」論
「無意識」論
後記 擁抱「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