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發明專利申辦手續是怎樣的
發明專利申辦手續是怎樣的?受理申請人面交、或者銀行、郵局匯寄的專利費用。專利費用繳款日依據專利法、專利法實施細則及有關規定確定。發明專利申辦手續發明專利申辦手續是怎樣的?1、面交專利費用的,面交當日作為繳費日,繳費人應按規定認真填寫繳費清單為記帳憑證。2、通過銀行匯款的,以匯出日作為繳費日,以銀行匯款單及匯款清單為記帳憑證。銀行匯款單中缺少必要繳費信息(專利申請號及費用種類),以收到正確繳費信息日為繳費日。3、通過郵局匯款的,以匯出日作為繳費日,以郵局匯款單復印件為記帳憑證。郵局匯款單中缺少必要繳費信息(專利申請號及費用種類),直接辦理退款,退款後不再保留原匯款日。4、收到當事人繳款後,使用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提供的計算機收費系統記帳,並列印收據一式四聯,第一聯和第三聯寄送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收費處,第二聯面交或寄交繳費人,第四聯與記帳憑證合訂一處。辦理程序:1、申請人按繳費清單內容填寫繳費信息。2、代辦處按繳款人提供繳費信息,收取費用列印收據。3、由繳款人核對列印出的繳費收據及款項。4、代辦處於次日將繳費收據的第一聯和第三聯寄送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收費處,同時將繳費信息電傳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收費處。發明專利申辦手續是怎樣的?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❷ 誰發明了銀行
英語「銀行」一詞源於拉丁語「長板凳」。中世紀中期的歐洲,國家之間以及城鄉之間日益頻繁的商品交換過定期集市進行。當時的歐洲貨幣種類繁多,幣質低劣,偽幣橫行,於是,就出現了專門鑒定、估量、兌換貨幣為業的錢窗,稱為兌換人。異地買賣攜帶大宗錢幣非常不方便,且不安全。於是商人就把自己要帶的巨額貨幣交給兌換人,由兌換人開出憑據,商人在經商地以憑據兌取他所需的當地貨幣,這種憑據就是最早的匯票。
有時,需要現款的商人還可以向兌換人借款,由借款人出具期票給兌換人,按期票規定的日期歸還,並付給利息。這樣,信貸業務開始發展起來。
開始時兌換人坐在一條長板凳上辦公的,不久,長板凳就成了兌換人的代替名詞。兌換不通過經營匯兌和借貸業務獲得高額利潤,銀行就起源於銀錢兌換業,兌換人久而久之就變成了銀行家。我國最早的商辦銀行是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四月二十六日清朝大官僚盛宣懷(1844—1916年)提議並創辦「中國通商銀行」,對外稱「中華帝國銀行」。我國最早的官辦銀行是「大清戶部銀行」建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
❸ 銀行卡是誰發明的
銀行卡於1915年起源於美國。
最早發行信用卡的機構並不是銀行,而是一些百貨商店、飲食業、娛樂業和汽油公司。美國的一些商店、飲食店為招徠顧客,推銷商品,擴大營業額,有選擇地在一定范圍內發給顧客一種類似金屬徽章的信用籌碼,後來演變成為用塑料製成的卡片,作為客戶購貨消費的憑證,開展了憑信用籌碼在本商號或公司或汽油站購貨的賒銷服務業務,顧客可以在這些發行籌碼的商店及其分號賒購商品,約期付款。這就是信用卡的雛形。
據說有一天,美國商人弗蘭克·麥克納馬拉在紐約一家飯店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後發現他的錢包忘記帶在身邊,因而深感難堪,不得不打電話叫妻子帶現金來飯店結賬。於是麥克納馬拉產生了創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1950年春,麥克納馬拉與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資一萬美元,在紐約創立了「大來俱樂部」(Diners Club),即大來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大來俱樂部為會員們提供一種能夠證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會員憑卡片可以記賬消費。這種無須銀行辦理的信用卡的性質仍屬於商業信用卡。
中國銀行卡產業20年的發展歷程,大體可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5年至90年代初期,為起步階段。
第二階段:90年代初期至1996年初,為各行大中城市分行獨立發展銀行卡業務階段。這一階段,金卡工程啟動。
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2001年底,為我國銀行卡逐步實現聯網通用階段。
第四階段:2001年至今,為我國銀行卡聯網通用深入發展階段。
❹ 中國第一台自動提款機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的
1987年第一台ATM在珠海投入使用。
1963年,Luther George Simjian發明了自動取款機。但公認的自動取款機發明人是英國的謝潑德·巴倫。謝潑德1925年出生在蘇格蘭的羅斯郡,畢業於愛丁堡大學。
2019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通知,ATM機轉賬可實時到賬,無需等24小時。
(4)homs系統是哪家銀行發明的擴展閱讀:
一、設備種類
ATM機根據安裝位置可分為戶外ATM機、戶內ATM機及獨立ATM機三種。
戶內:根據ATM機的使用方式,戶內的ATM機又可分為大堂式和穿牆式兩種。
戶外:根據安全性能要求,戶外的ATM機有半封閉式和全封閉式ATM防護亭,全封閉式按外觀形狀可再分為方形和圓形,方形通稱為戶外ATM防護亭,圓形通稱為ATM防護艙。
二、、應用工具
1、國際
(1)VISA
威士卡(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又譯為維薩、維信,是一個信用卡品牌,由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的Visa國際組織(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負責經營和管理。
VISA國際組織是一個由全球2萬1千多家金融機構會員所組成的非股份、非盈利性國際銀行卡組織。VISA卡於1976年開始發行,它的前身是由美洲銀行所發行的Bank Americard。
(2)萬事達
萬事達國際組織於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創立了一種國際通行的信用卡體系,隨即風行世界。1966年,組成了一個銀行卡協會(Interbank Cand Association)的組織,1969年銀行卡協會購下了Master Charge的專利權,統一了各發卡行的信用卡名稱和式樣設計。
2、國內
銀聯
銀聯就是如果您的銀行卡的右下角有一個銀聯的標志,那麼您的這張卡就是銀聯卡。一般國內各大銀行辦理的銀行卡絕大多數儲蓄卡都是銀聯卡,這種卡可以在國內任何有銀聯標志的ATM機上取出現金,最後還要注意的是,建議你盡量在本地本行取款.因為在別的銀行都要加收手續費。
❺ 月供是哪個銀行家發明的
月供是分期付款的一種具體操作方式。房地產的分期付款,一般認為是霍英東發明的。
❻ 世界上第一張銀行卡是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
世界上第一張信用卡於1915年起源於美國。最早發行信用卡的機構並不是銀行,而是一些百貨商店、飲食業、娛樂業和汽油公司。
1950年,美國商人弗蘭克·麥克納馬拉與其商業夥伴在紐約創立了「大來俱樂部」(Diners Club),即大來信用卡公司的前身,並發行了世紀上第一張以塑料製成的信用卡—大來卡。1952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富蘭克林國民銀行作為金融機構首先進入發行信用卡的領域,由此揭開了銀行發行信用卡的序幕。1959年,美國的美州銀行在加利福尼亞州發行了美州銀行卡。此後,許多銀行加入了發卡銀行的行列。
❼ 為什麼中央銀行是世界偉大的三大發明之一
第一,中央銀行不是與生俱來的。既然是「發明」,那就表明是以前沒有的,不然就該用「發現」一詞了。中央銀行的歷史說明了這點。現在公認的現代中央銀行制度,是起源於英國,即英格蘭銀行。它誕生於1694年,距英國「光榮革命」僅六年。因此,人類中央銀行制度的出現,是人類歷史、特別是金融交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個歷史范疇。
第二,中央銀行改變了人們生活。眾所周知,火、輪子的發明,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火不僅使人們可以吃上熟食,還給人們帶來光明與溫暖。而輪子的發明,則極大帶動了運輸業的發展,縮小了人類活動的時空距離,促進了人類的大融合。羅傑斯把中央銀行制度與這二者相提並論,意在說明中央銀行對人們生活、特別是金融生活的改變。有了中央銀行,一國的貨幣政策才有了權威性和計劃性,商業銀行才有了最終貸款人的支持,國家的金融政令也才能得到更好的貫徹執行。
第三,中央銀行啟迪著人類未來。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這是我們大家都熟知的一句話。而處於這核心中的核心,就是中央銀行。它是一國金融體系最核心的關鍵。回顧人類歷史,現代中央銀行制度走過了300多年的風風雨雨;回首我國金融,人民銀行真正履行央行職能也已經25個年頭了,這其中又有多少悲歡離合!中央銀行制度的演變告訴人們,人類的中央銀行制度沒有數學模型可言,沒有完美統一的「通項公式」,中央銀行制度的改革與變遷,必須尊重本國國情,依靠本國國情,服務本國國情,否則就會遭到歷史的懲罰。這就是我們總結國際、國內兩個方面中央銀行制度演變得出的基本結論。
❽ 花旗銀行是誰創立的
貌似花旗銀行的前身是紐約城市銀行 他是政府行為 老大是政府 ~~ 看看這個能幫到你嘛~! 花旗銀行總部坐落於美國紐約派克大道399號的花旗銀行,是華盛頓街最古老的商業銀行之一。1812年7月16日,華盛頓政府的第一人財政總監(Commissioner of the U.S. Treasury )塞繆爾.奧斯古德(Samuel Osgood)上校與紐約的一些商人合夥創辦了紐約城市銀行(City bank of New York)——今日花旗集團的前身。當時,該銀行還是一家在紐約州注冊的銀行。在創建之初,紐約城市銀行主要從事一些與拉丁美洲貿易有關的金融業務。1865年7月17日,按照美國國民銀行法,紐約城市銀行取得了國民銀行的營業執照,更名為紐約國民城市銀行(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此後,紐約國民城市銀行迅速發展成為全美最大的銀行之一。 20世紀初,紐約國民銀行開始積極發展海外業務,1902年,該行在倫敦開設了它的第一家國外分行,到1915年持有萬國寶通銀行之前,紐約國民城市銀行已在拉美、遠東及歐洲建立了37家分支機構(Muro,1984,p.47)。萬國寶通銀行成立於1901年,當時主要是為了發展對中國及菲律賓的貿易,次年它在上海成立了美國在華的第一家銀行分行,不久又相繼在遠東其他地區設立海外分行32家。通過兼並萬國寶通銀行,紐約城市銀行的海外分支網路擴大了近一倍。到1939年,花旗銀行(1927年以後,紐約城市國民銀行的中文行名改為花旗銀行)在海外的分支機構已達到100家。 20世紀20年代花旗銀行開始開拓零售銀行業務。1921年成立了第一家專對個人服務的分行,1928年成為首家提供個人貸款的商業銀行,70年代花旗銀行的零售銀行業務又獲得了新的發展,它成為美國VISA卡與萬事達卡的最主要發行者之一。1977年,花旗銀行率先大規模將ATM機引入銀行系統,目前,花旗銀行已是美國最大的信用卡發行者。為把零售金融業務推向全球化同時擴展分銷渠道,花旗集團於2000年11月收購Associates First Capital設於15個國家的共2,600家分行,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零售金融企業。 1929年和1930年,花旗銀行先後收購了農民信貸與信託公司和紐約美國國民協會銀行,在此基礎上成立了花旗農民信託公司,1959年花旗農民信託公司改名為第一花旗信託公司(First National City Trust Co.),兩年後合並於第一花旗銀行,成為其信託部的一個組成部分。 1955年3月,花旗銀行兼並了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同時更名為第一花旗銀行(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合並後的第一花旗銀行成為僅次於美洲銀行和大通曼哈頓銀行的美國第三大銀行,1962年第一花旗銀行更名為第一國民城市銀行(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1961年第一花旗銀行率先推出了大額可轉換定期存單(CD)業務,該業務使花旗銀行能夠與政府債券競爭資金,花旗銀行取得了新進展。同時,花旗銀行進一步國際化,到1982年底,花旗銀行已在94個國家擁有1490餘個分支機構,海外機構的資產和收益占花旗銀行全部資產和收益的60%。 1967年花旗銀行組建了控股公司——第一花旗公司(First National Corporation),1971年第一花旗公司改組為多銀行持股公司,1974年3月28日更名為花旗公司(Citicorp),花旗銀行也同時更名為Citibank,N.A.。花旗銀行是花旗公司的核心附屬機構,資產在70年代中期占整個控股公司資產的95%以上,以後有所下降,在80年代改比例在85%左右,目前約佔60%左右。花旗銀行的董事長、總裁也同時是花旗公司的董事長和總裁。 20世紀80年花旗公司先後兼並了Diner』s Club、加州忠誠儲蓄銀行(Fidelity Savings)、芝加哥第一聯邦銀行(First federal of Chicago)、邁阿密比斯肯聯邦銀行(Biscayne Federal)、華盛頓特區的國民永久儲蓄銀行(National Permanent Savings)。同時,其跨國業務業有了進一步進展,海外分支機構擴展到了芬蘭、紐西蘭等國。 20世紀80年代末,花旗銀行由於在海外及商業房地產方面的不良貸款而陷入了困境。1990年至1992年3年內,信貸損失准備達到100多億美元,1991年稅後利潤虧損9.14億美元。不過,經過里德領導的三年復興計劃(1992-1994),花旗銀行迅速調整了資本結構、恢復了資本實力。1995年,花旗銀行凈收入達到創紀錄的35億美元,資本總額也上升到了277億美元。花旗銀行的一級資本上升到了192.4億美元,占總資產的11.9%。 1998年4月6日,花旗公司宣布和旅行者集團合並。旅行者集團原是一家生命與財產保險公司,後來它通過收購一家美國投資銀行—史密斯?邦尼(Smith Barney)公司,把業務范圍擴大到了投資銀行、商業信貸、融資服務等領域。1997年,該公司又以90億美元兼並了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所羅門兄弟公司,新組建的所羅門?史密斯?邦尼(Salomon Smith Barney)公司一躍成為美國第二大投資銀行。旅行者集團目前的業務范圍主要有:生命與財產保險、投資銀行、商業信貸、私人理財、資產管理等。花旗銀行與旅行者集團的合並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一起企業兼並案,合並後組成的新公司成為「花旗集團」,其商標為旅行者集團的紅雨傘,合並後花旗集團的總資產達到7000億美元,凈收入為500億美元,營業收入為750億美元。通過與旅行者集團的合並,花旗集團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全能金融集團公司之一,由1997年《財富》雜志世界500強排名第58位一躍升至1998年的第16位。 1999年,花旗集團與日本第三大證券行日興證券於日本共組合營企業-日興所羅門美邦。該合營企業自成立以來各項排名均突飛猛進,2000年更於股票及相關交易界別中榮登榜首。在2001年上半年,日興所羅門美邦於日本市場安排股份配售交易所佔的市場份額為55%,超過所有競爭對手的總和。2000年4月,集團的投資銀行旗艦所羅門美邦成功收購寶源投資,建立了一家一流的泛歐洲投資銀行,令花旗集團於歐洲市場的地位更上一層樓。為把零售金融業務推向全球化同時擴展分銷渠道,花旗集團於2000年11月收購Associates First Capital設於15個國家共2,600家分行,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零售金融企業。2001年,為壯大其在墨西哥以至其它拉丁美洲國家的地位及業務表現,花旗集團以逾120億美元收購墨西哥第二大金融機構Banamex。 歷經近兩個世紀的潛心開拓,花旗集團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務機構,資產達1兆美元,於全球雇有二十七萬名雇員,為逾一百多個國家約二億消費者、企業、政府及機構提供品種繁多的金融產品及服務,包括消費者銀行和信貸、企業和投資銀行、保險、證券經紀及資產管理服務。以紅色雨傘為標志的花旗集團旗下的主要品牌包括:花旗銀行、旅行家集團、所羅門美邦、CitiFinancial及Primerica金融服務公司。集團2000年的核心收入達140億美元,2001年收入達146億美元,為全球盈利最高及財政最穩健的公司之一,其股本總值達880億美元(2001年),一般股本回報率為20%。雄厚的資本促使集團能運籌帷幄,順利過渡逆境並於不同的經濟環境中大展鴻圖。在2001年、2002年《商業周刊》評選的全球1000家公司排名中,花旗集團皆名列第5位,在全球金融界中排名第一。 花旗銀行(Citibank)是花旗集團(Citigroup)(NYSE:C) 屬下的一家零售銀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紐約城市銀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經過近兩個世紀的發展、並購,已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也是一間在全球近五十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的國際大銀行,總部位於紐約市公園大道399號。1998年10月花旗銀行的母公司及控股公司「花旗公司」(Citicorp)與「旅行家集團」(Travelers Group)合並組成花旗集團,此後花旗銀行繼續保持為花旗集團「紅雨傘」旗下的強勢品牌。根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資料,2005年3月31日,花旗集團控股的12家美國花旗銀行的國內存款總額為204,351,066千美元,資產總額為935,236,982千美元(逾九千億美元);這些數字並不包括花旗銀行的海外機構。 花旗銀行是在中國開辦業務的第一家美國銀行。1902年5月15日,花旗銀行的前身之一「國際銀行公司」(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oration)在上海開設分行,這也是花旗銀行在亞洲的第一家機構。同年,國際銀行公司於7月1日在新加坡與馬尼拉,於10月8日在橫濱,於12月8日在香港分別開設另外四家機構。1964年8月3日,花旗銀行在台北開設分行。花旗銀行在澳門的業務則開始於1983年5月27日。1995年,在離開45年後,花旗銀行重新在中國大陸常規辦理業務,已在北京、 廣州、上海、深圳、天津、成都開設了分行。 在中國大陸和台灣,Citibank均譯作「花旗銀行」,在香港與紐約的華人社區則使用「萬國寶通銀行」(可能源自International Banking的名字);2001年年底,香港使用的中文名改為與大陸及台灣相通的「花旗銀行」。 大事記 1812年6月16日,後來發展成花旗銀行的「紐約城市銀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由紐約州政府特許設立,許可資本(authorized capital)200萬美元,給付資本(paidin capital)80萬美元。同年9月14日,城市銀行在紐約市正式開業,為紐約商人服務。 1865年,加入新成立的美國國家銀行體系(U.S. national banking system),並更名為「紐約國家城市銀行」(The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 1894年,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 1897年,在美國的主要銀行中,首家設立外國業務部,並開始外幣交易業務。 1902年,業務拓展到亞洲、歐洲、印度。並在上海、馬尼拉等地設立辦事處。 1904年,開創旅行支票(traveler's checks)業務。銀行總部移至華爾街55號,並一直使用到1961年。 1913年,是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首要參股人。 1914年11月10日,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設立分行,成為首家在外國設立分行的美國國家銀行。 1915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設立辦事處。成為美國有最大海外機構網的國際銀行。 1918年,收購一家美國的海外銀行「國際銀行」(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oration)。 1919年,成為美國第一家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銀行。 1921年,在美國的主要銀行中,首家採用復利法給儲蓄帳戶(savings account)計息。 1928年,在美洲的主要銀行中,首家給存款人提供無質押個人貸款(unsecured personal loans)。 192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商業銀行。並購「農民貸款信託公司」(Farmers' Loan and Trust Company),並將之更名為「城市銀行農民信託公司」(City Bank Farmers Trust Company)。 1936年,在紐約市的銀行中,首家開辦不需要最低余額的支票帳戶(checking account)業務 1939年,在美國以外共有分布於23個國家的100間辦事機構,成為最大的國際性銀行。 1945年,在一系列戰爭貸款及勝利貸款活動中,售出了56億美元的美國國庫券(U.S. Treasury securities)。 1955年,更名為「紐約第一國家城市銀行」(The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 1961年,發明negotiable定期存款(negotiable certificate of deposit)。成立「第一國家城市海外投資公司」(First National City Overseas Investment Corporation)作為海外分支及從屬機構的控股公司(holding company)。位於公園大道399號的新總部大樓建成。 1962年,在銀行150周年慶之際,更名為較短的「第一國家城市銀行」(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1964年,進軍租賃業務。 1965年,進軍信用卡業務。 1966年,在倫敦市場開辦Dollar Certificates of Deposit,是自1888年來,倫敦市場的首家negotiable instrument。 1967年,開辦花旗銀行的第一張信用卡「第一國家城市簽賬服務」(First National City Charge Service),俗稱「囊闊所有卡」(the "Everything" card)。 1968年,一家銀行控股公司「第一國家城市股份公司」(First National City Corporation,後更名為Citicorp)成為第一國家城市銀行的母公司。 1969年,「囊闊所有卡」改製成為「主人簽賬」(Master Charge,後更名為萬事達卡,MasterCard)。 1974年,第一國家城市股份公司更名為花旗公司(Citicorp),以方便其國際業務。 1976年,第一國家城市銀行變成「花旗銀行國家協會」(Citibank, N.A.)(N.A.表示National Association)。 1977年,花旗銀行開建花旗卡銀行中心(Citicard Banking Center),利用花旗卡與自動櫃員機(ATM)進行服務。24小時的自動櫃員機不再僅是供緊急提現之用,而成為正常業務的一部分。 1979年,成為全球的首要外幣交易代理。 1981年,收購「大來信用證」(Diners Club)。 1982年至1984年間,在加利福尼亞、佛羅里達、依利諾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收購儲蓄(Savings)與貸款業務,使花旗集團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控股公司。 1984年,花旗銀行倫敦分行成為錢伯斯清算公司(CHAPS Clearing Company)的創始成員機構之一。錢伯斯清算公司是僅次於美國Fedwire的全球第二大實時大體結算系統(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system)。 1985年,在紐約開辦「直接連入」(Direct Access�0�3)服務,通過個人電腦跟花旗銀行連結。 1986年,在紐約與香港首次使用觸屏式自動櫃員機(touch-screen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 1989年,成為抵押信用卡(securitized credit card receivable)的首要發行人。在紐約長島市科特廣場(Court Square)的一座新摩天大樓建成。 1992年,花旗銀行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花旗集團的分支機構遍布90多個國家。 1993年,成為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及簽帳卡的發行人與服務提供人。將1980年代收購的各家存款銀行合並,並以「花旗銀行聯邦儲蓄銀行」(Citibank, FSB)之名統一運作。 1994年,開設俄國第一家外國獨資商業銀行。 1995年,在闊別45年後,在中國大陸開設第一傢具備全面業務的(fullservic)分行,並在越南與南非開設分行。 1996年,擁有亞洲最多的信用卡。台灣是美國以外第一個信用卡數量超過100萬張的國家/地區。 1998年10月8日,花旗公司(Citicorp)與旅行家集團(Travelers Group)雙方的所有屬下合並成為花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Citigroup Inc.)。花旗銀行繼續保持為花旗集團旗下的強勢品牌。 2005年7月1日,花旗銀行香港分行轉移至在當地注冊成立的花旗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2007年4月1日,花旗銀行中國內地分行轉移至在當地注冊成立的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7年4月9日,花旗銀行宣布合並台灣的華僑銀行,並以花旗銀行為存續銀行,華僑銀行為消滅銀行。
❾ 高速公路ETC收費系統是什麼人發明的
ETC是一套組合系統,最早是在美國應用的。 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 不停車收費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路橋收費方式。通過安裝在車輛擋風玻璃上的車載電子標簽與在收費站 ETC 車道上的微波天線之間的微波專用短程通訊,利用計算機聯網技術與銀行進行後台結算處理,從而達到車輛通過路橋收費站不需停車而能交納路橋費的目的。截至2018年10月,中國絕大多數省份ETC使用率難過半,有的省份不足三成。
中文名
❿ 銀行是哪個國家的人發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銀行是義大利的威尼斯銀行。 1580年,威尼斯銀行成立,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銀行,隨後義大利的其他城市以及德國、荷蘭的一些城市也先後成立了銀行。 世界上最早的銀行是義大利於1580年在威尼斯成立的。 中國的銀行肇始於1897年。第一家銀行是 李鴻章辦洋務運動的得力助手、鐵路總監盛宣懷創辦的商辦銀行--中國通商銀行,資金500萬兩,股東為封建官僚、買辦及錢庄的資本家。它被允許發行銀元和銀兩兩種鈔票,最高面額為一百元(兩)。這種銀行券,一面為中文,一面為英文。中文一面印有"中國通商銀行鈔票永遠通用"、"認票不認人"字樣;英文的一面則有聘請的英籍經理美倫德的簽字。 1848年,英國東方銀行(又稱麗如銀行)上海分行成立,是為上海最早、也是中國的第一家外資銀行。而最大的外商銀行則是英商匯豐銀行,其原名是"香港上海銀行"。初創階段,由英、美、法、德、丹麥等銀行家及商人合資經營,英商控制業務。到1915年,其他外商全部退出,成為英商獨辦。 銀行是一種通過吸存、放貸、匯兌、儲蓄等業務,並承擔信用中介的機構。資本主義社會中,銀行主要是從存貸利息間的差額,獲取利潤。以匯豐銀行為例,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起,每年純利在一百萬銀元以上。而最高年份1930年,利潤增至二千多萬銀元。1874年至1890年間,清政府共借外債26筆,匯豐銀行一家就獨佔17筆;當時中國的16條鐵路中,匯豐銀行就控制了9條,可見其當時在資本運作中的壟斷地位。 當今世界,銀行資本以與工業資本融合為金融資本,其作用更是愈顯巨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