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說抽象勞動創造價值,具體勞動保存或轉移價值
咱們分兩個方面來理解一下:
具體勞動是你具體的行為,你在做什麼,比方說,我是種地的,我的具體勞動就是種地,沒錯吧?
抽象勞動是什麼?是把n多行業的具體勞動歸納起來,統稱為一個詞:干(莫想歪少年),至於干什麼,每個人所做的事情是不相同的,但都在付出努力,這叫抽象勞動。
——手動割——
理解了這個,我們回看一下你問的問題:具體勞動保存或轉移價值?
這就好比方說,我是個裁縫,我做的這個具體的活,是要把布變成衣服,在這個過程裡面,我需要用到的東西是:布、線、針等。當隨著布和線一點點消耗,衣服做好了。
說白了,布跟線用光了,價值就沒有了,但它們本身價值去哪了呢,去衣服裡面了,對吧,所以在縫衣服(具體勞動)中,布和線「轉移」了自身的價值去了衣服里(准確的來說是布和線的交換價值轉移成了衣服的使用價值,當然不理解也沒有關系)。
價值轉移好了之後呢,這個衣服不管你放10年,20年,100年,你之後都可以拿出來穿(只要它使用壽命沒有到),而不是說這個衣服我上身穿一次它就憑空消失(你說游戲里的附魔裝備我也沒辦法),所以勞動過程讓生產資料發生了價值轉移到產品,同時保存了價值。
——手動割——
接下來咱們講講抽象勞動創造價值(這里的價值應該定義為使用價值):
不管你干什麼,只要是幹活,就會有結果,而這個結果沒有你的勞動行為,也不會從無到有的,結果是你用你自己本身勞動創造出來的,不是憑空產生的。
所以說,我們在消耗自身勞動力的使用價值的過程中,把「自身勞動力的使用價值」這個東西,加在了結果(產品)上,一塊布,一根針,幾根線,經過我們的勞動,變成了一件可以穿的衣服。如果沒有勞動,那永遠只是一塊布,一根針和幾根線而已了。
而一件衣服比一塊布,一根針,幾根線有用多了,這個額外的使用價值是從哪裡來的呢,是靠勞動創造出來的。各行各業,方方面面都一樣,只要合理利用生產資料,通過勞動行為,而生產出對人有用的產品,這裡面的所有勞動,都是會創造價值的。
——手動割——
理論有點繞,我盡我所能給你講簡單些,希望可以幫到你。
㈡ 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它反映了人和社會之間的關系
這個判斷不正確。具體勞動形成商品的使用價值,這句話是對的。但是,它反映的是人與專自然的關系,並非人屬與社會的關系。
商品是勞動產品,生產商品的勞動可以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任何一種勞動,一方面是特殊的具體勞動,形成商品的使用價值,它所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勞動的自然屬性;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實體,它所反映的是商品生產者的社會關系,是勞動的社會屬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㈢ 「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和「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源泉「這兩句話要怎麼理解
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這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就是抽象勞動,凝結在商品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長,商品價值量越大.
勞動力商品,即工人的勞動能力,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對於資本而言,滿足其獲得利潤的需要.就是工人打工,付出勞動,創造價值.
(3)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擴展閱讀:
價值的本質是數量性存在,價值就是數量值。價值是自然與人類現象之中普遍存在的數量性事物、存在者、事實。凡是在出現價值一詞的語句陳述中,「數量值」和「價值」兩個詞可以直接互相替換表達數量性存在的意義,而不會產生任何語言的歧義和歪曲。
這就在語言詞彙含義上證明價值的本質,它們是同一的語義含義。價值作為數量性存在哲學范疇,具有最高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價值的「關系說」是一種偽哲學,價值的關系說邏輯錯誤在於把價值的本質都歸於關系,那麼也就是說所有的價值都一定是關系,但是這能被證偽:無關系也是完全具有價值的,比如說你與戰爭沒有關系,對你的個人安全是具有極大的價值。
你與毒品沒有關系,那麼對你的身體健康就是具有巨大的價值,諸如此類無關系價值存在於人身上可以說是無限的:毒葯、環境污染霧霾、地震、洪水、核輻射。。。等等,這些對人體有害因素,你與之沒有任何關系,本身這就是價值。
實際上,從關系角度來說,具有兩種與關系有關的價值,那就是有關系價值和無關系價值,它們各自有各自的特點。所以說價值的關系論被證偽,是一種偽哲學論。
㈣ 誰能給我解釋一下「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到底是啥意思
因為具體勞動是直接生產商品的不同性質和不同形式的勞動,是直接作用於實體內的勞動,是可以容觀察的勞動,它把勞動資料的使用價值轉移到新產生的商品中;而抽象勞動是指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抽象勞動沒有質的差別,只有量的差別。抽象勞動是價值的源泉,但抽象勞動不等於價值,抽象勞動只有凝結到商品中才能形成價值。
(4)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擴展閱讀:
在政治經濟學中,價值被定義為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腦和體力的消耗(抽象勞動)。
馬克思在繼承古典政治經濟學勞動創造價值理論的同時,確立了勞動二元性理論。第一次確定了什麼樣的勞動形成價值
根據勞動的二重性: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形成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實體,抽象勞動是商品的唯一價值來源。在資本主義生產中,勞動成為一種商品,勞動本身的價值當然是由抽象勞動創造的。
㈤ 誰能給我解釋一下「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到底是啥意思
具體勞動是指具體的勞動行為,實用價值是指商品能夠作為某種用途來使用,抽象勞動是指做專事的屬行為特點或者說是腦力勞動,商品的價值是指貨幣價值或附加價值.
在這里是在對比兩種不同的創造能力所獲得的結果,旨在告訴我們什麼樣的勞動才是大創造.
㈥ 商品的使用價值是由抽象勞動形成的
A 此題考查對使用價值、價值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使用價值和價值對立統一關系的理解。①②③④均正確。
㈦ 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它反映了人和社會之間的關系 這個判斷題是錯的,為什麼錯誤
這個判斷不正確.具體勞動形成商品的使用價值,這句話是對的.但是,它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並非人與社會的關系.
商品是勞動產品,生產商品的勞動可以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任何一種勞動,一方面是特殊的具體勞動,形成商品的使用價值,它所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勞動的自然屬性;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實體,它所反映的是商品生產者的社會關系,是勞動的社會屬性.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㈧ 高一政治,老師講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這個懂。然後又說體力勞動創造使用價值,
價值有多種解釋,我想你在此問的應該是商品的價值問題吧。所以我只給你說一下商品的價值釋義。
商品價值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體力、腦力)。
根據馬克思關於剩餘價值的相關理論來看這句話也就可以說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共同創造價值。
再轉過來看看你自己提問,我們可以發現你最開始說「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然後又說「體力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我想問的是這兩句話本身就是一個意思,為啥前面一句你懂,後面一句就不懂了?
最後,我估計你沒有搞清楚價值與使用價值的關系。使用價值是物之所以有用的屬性,也就是一個東東沒有任何用處,它就沒有使用價值。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有使用價值,但是有使用價值的東東不一定有價值,不是說這個東東裡面沒有凝結無差別的人類勞動,而是說這些東東雖然有使用價值,但是沒有用來交換,它的價值就無法被表現出來,也就說它沒價值。我們所說的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所以商品時具有價值的但是你自己的什麼東西就沒價值,因為沒有用來交換。要注意的是我前面所說的「價值」都是說的商品的價值,不能和人的價值等概念中的「價值」混淆了
好了,最後祝你能看懂我給你的解釋,看不懂也不要緊,多學習一段時間你就會慢慢建立起概念體系,到時候你會自然而然的明白我所說的這些的。
祝你學習進步,獨立思考。
㈨ 為什麼抽象勞動創造的是商品的價值而不是使用價值
價值是商品社會特有的概念。生產產品要付出人類的勞動。但這種勞動不是以個人勞動為單位計量,而是以社會平均勞動來計量的。所以商品交換時要以這種社會平均的抽象勞動來計量。
價值就是個計量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