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貿易創造名詞解釋

貿易創造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2021-07-14 04:11:42

A. 貿易的創造和轉移

選A
當A.B 國組成自由貿易區,成員國之間取消了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使生產轉向區內最有效率的供應者(B),產生更多利益。(貿易創造)這樣A國不再自己生產產品X,而從B國進口,因為A國內生產要10刀,進口僅需8刀。對A來說,A國在該項產品的消費支出減少,資本用於其他商品消費,擴大社會需求,貿易量增加,社會福利水平提高。

B. 什麼是貿易創造與貿易轉移

貿易創造是指在關稅同盟內部取消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後,國內生產成版本高的商品權被成員國中生產成本低的商品所取代,來自成員國的低價進口商品替代了昂貴的國內生產的商品,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被創造出來。
貿易轉移是一個年輕的概念,最早出現的貿易轉移是由加拿大經濟學家瓦伊納在19世紀50年代初提出的,全稱是「貿易創造與貿易轉移理論」。指一國產品遭到另一國的貿易保障措施後轉而大量向其他國家出口。

C. [33] 什麼是貿易創造效應和貿易轉移效應

所謂貿易創造,是指由於國際經濟一體化組織成員國之間相互取消了關稅和內與關稅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容施,造成了他們相互之間貿易規模的擴大和福利水平的提高。我們假設,有三個國家,即甲國、乙國和丙國,在甲國和乙國組成關稅同盟之前,甲國從賣價較低的丙國進口商品A,而不從乙國進口。現在甲國和乙國組建了關稅同盟,由於乙國的A商品再出口到甲國去不向甲國繳進口關稅,而丙國沒有加入關稅同盟,要繳關稅,所以,乙國A 商品在甲國市場上的賣價就要低於丙國,因而甲、乙兩個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規模擴大了。與此同時,甲國的居民享受了較低價格進口商品的利益或曰「福利」。貿易轉移(Trade Diversion),是指形成關稅同盟之後,由於取消了同盟成員國之間的關稅但保留了對非同盟成員的關稅,從而發生了同盟成員的低效率(高成本)生產取代非同盟成員的高效率(低成本)生產,即在差別待遇的影響下,某一同盟成員把原來向非成員國的低成本進口轉向同盟成員國的高成本進口,以及由此而產生的進口成本增加的損失。 說的簡單點就是中國人長說的有錢大家賺么~求採納

D. 什麼是貿易創造型 和 貿易替代型

貿易創抄造與貿易轉移理論襲(Theory of Trade Creation and Trade Diversion)貿易創造與貿易轉移理論是由加拿大經濟學家瓦伊納於50年代初提出的,它至今仍是分析自由貿易區.

E. 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有何關系

定義
貿易創造(trade creation)是指在關稅同盟內部取消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後,國內生產成本高的商品被成員國中生產成本低的商品所取代,來自成員國的低價進口商品替代了昂貴的國內生產的商品,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被創造出來。
當關稅同盟中一個國家的一些國內產品被來自同盟國的另一國家的較低生產成本的進口產品替代時,就產生了貿易創造。[2]
傳統觀點
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認為自由貿易可以使世界經濟福利最大化,而關稅同盟至少在夥伴國之間可取消關稅壁壘,在區域內實行自由貿易,使世界經濟福利增加。因此,建立關稅同盟對經濟發展有利。但是,瓦伊認為,關稅同盟不一定意味著向自由貿易過渡,因為它在夥伴國之間實行自由貿易,而對外部世界實行保護貿易。這種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相結合的格局會產生兩種效果:「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
關稅同盟內部實行自由貿易,使國內成本高的產品為夥伴國成本低的產品所替代,原來由本國生產,現在從夥伴國進口,由此新貿易被「創造」出來了。本國可以把原來生產高成本產品的資源轉向生產成本低的產品,從而得益。同時,關稅同盟對外實行統一關稅,對第三國的歧視導致從外部進口減少,轉為從夥伴國進口,使貿易方向發生轉變,產生「貿易轉移」。由於原來從外部世界進口成本低的產品改為從夥伴國進口成本較高的產品,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F. 貿易創造的介紹

貿易創造是指產品從生產成本較高的國內生產轉向較低成本的關稅同盟中貿易對象國生產,本國從貿易對象國進口的一種過程和現象。

G. 貿易創造的定義

貿易創造(抄trade creation)是指在關稅襲同盟內部取消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後,國內生產成本高的商品被成員國中生產成本低的商品所取代,來自成員國的低價進口商品替代了昂貴的國內生產的商品,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被創造出來。
當關稅同盟中一個國家的一些國內產品被來自同盟國的另一國家的較低生產成本的進口產品替代時,就產生了貿易創造。

H. 簡述貿易轉移和貿易創造

貿易轉移是指一國產品遭到另一國的貿易保障措施後轉而大量向其他國家出口。

貿易內創造是指在關容稅同盟內部取消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後,國內生產成本高的商品被成員國中生產成本低的商品所取代,來自成員國的低價進口商品替代了昂貴的國內生產的商品,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被創造出來。


(8)貿易創造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轉移問題

1、發展中國家區域經濟一體化效果為何不如發達國家顯著?

一談到區域經濟合作,人們會立即聯想到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尤其是歐盟在各方面均遙遙領先,雖幾經挫折,但每到關鍵時刻,都山重水復,柳暗花明。其實,區域經濟合作組織自50年代以來已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尤以拉美和非洲為甚。

但與前三者相比,它們似乎都「默默無聞」。原因何在?周建平教授在《區域性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比較》一書中將之歸結為四點:

(1)成員國之間相互依賴不深,缺乏互補性。

(2)發展中國家政治制度不成熟,政局動盪;

(3)發展中國家一體化組織貪大求全;

(4)沒有強有力的相互投資和共同基金由富國向貧國轉移。但實際上,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理論也可對之部分地加以解釋。

閱讀全文

與貿易創造名詞解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