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的創造性和審查程度要嚴格些,建議申請實用專利,對現有產品做一些小改進就可以了,授權很容易。
自己不熟悉申請流程,把你的想法和設計告訴專利代理機構來完成申請。
費用支出是必要的。
2. 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應注重哪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營造有利於學生創新的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有利於學生創新的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
1、充分相信學生的創新潛能與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設置懸念,不斷激發和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神秘感、追求感、探索感、創造感。例如:在教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徵這一節時,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學生順利掌握,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是本節的教學難點,因為能被3整除的數沒有明顯的規律性,不易被發現,而且很容易產生負遷移。所以,在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我先要求學生試除黑板上大小不等的數,找出能被3整除的數。當學生試除感到困難時,我對學生說:「老師不用計算就能知道哪些數能被3整除,而且能馬上說出他能否被3整除。」「真的嗎?」學生好奇心馬上來了。一個個爭著起來說:「48」。能。「78」能。「1934」不能。「2313」能……學生說有速度越來越快,數也越來越大,一邊說一邊在下面演算,結果驗證老師的答案完全正確。老師怎麼能這么快做出判斷呢?——這就為學生設置了懸念,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他們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奧秘。這時,老師要滿足學生流露出來的探索慾望,藉助學生探索熱情,把握這個有利時機,揭示學習目標: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於是,整節課,便在學生的自學、觀察、探討中有聲有色地進行著,學生的思維潛能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和拓展。
2、熱情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
小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我們一定要及時鼓勵,絕不能漠然視之,吝嗇褒獎。對學生發表的不同見解,採用的簡捷演算法,提出的新穎思路,教師要以欣賞者的角色,用滿腔的熱情,贊揚的語氣,採用不同的形式予以鼓勵。當某位同學提出創造性的解法時,就以他的姓氏命名為「×氏解法」;當某位學生的創造性解法不夠完善時,教師下課後和他一起探討;當學生的創造性解法明顯不對時,教師首先肯定他的創新意識。這樣,通過鼓勵,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維系創新的熱情。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大膽探索、勇於創新的催化劑。心理不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旺盛,敢想、敢說、敢問,樂於發表意見,勇於大膽創新。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任何發現,認真對待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即使是看起來十分幼稚可笑的問題,也絕不能求全責備,更不能指責挖苦。不能抑制、抹殺他們的發現,而應盡量找出其閃光點,並給予肯定,小心呵護學生的創新萌芽。
二、提供有利於學生創新的機會。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而課堂教學又是實施素質的主渠道。因此,教師應緊緊圍繞課堂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時,行為的動機是自願的,行為的過程是自由的,行為的結果是獨創的。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給學生提供創造的機會,使課堂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陣地。
2、讓學生大膽質疑,討論爭辯。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則誘發探索,從而發現真理。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沒有問題就沒有緊張的思維活動,更談不上創造性思維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適時組織學生討論爭辯,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
3、讓學生共享他人的創造成果。
欣賞別人的創造成果,可以刺激學生產生新的設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共享」他人的創造成果,激發學生創造熱情。
三、不斷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應用獨創的新穎的方法解決問題,它是一切發明和創造所必需的。我們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充分發揮教材中的思維因素,強化思維訓練,不斷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注重發散性思維的訓練。
發散性思維反映了創造性思維的「盡快聯想,多作假設和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的特點,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形式。我們應徹底改變那種對每道題都事先人為的確定一個「標准答案」的做法,代之以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思想,選擇自己喜歡的解法。這樣,不僅可以糾正學生惟書惟上的觀念,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重視非邏輯思維的訓練。
3、注意直覺思維的訓練。
3. 跪求創造學課上的表演,一個人,要求是:小時候讓你印象最深刻又略帶創造的事,最好搞笑點的
你們還有創造學課啊…………
恩 這個不知道行不行啊 希望對你有幫助哈、
故事一~:
記得小時侯,我家院子里種著一棵和我出生時一起種的桔樹,我經常拿小刀在樹幹上刻了個記號,天天去測量自己是否長高.看著一條條橫線,我真盼望快快長高.有一天,我忽然發現自己比那記號矮了。天啊!難道我倒著長了?我心裡害怕極了,連忙跑去問媽媽:"媽媽,為什麼別的小夥伴都長高了,我怎麼變矮了?"媽媽忙放下身邊的活,把我放在椅子上問:"為什麼這么說啊!"我忙跳下椅子,拉住媽媽的手,把她拉到院子里指著說:"我天天用小刀在樹上刻我的身高,可是我今天來刻卻在以前刻的橫線下面了."我邊說邊在樹上指出那兩條橫線.媽媽聽了我的話,又看了看樹,沉默了兩分鍾後就莫名其妙的大笑起來,笑得都直不起腰來,眼淚都出來,拍了拍傻獃獃看著她的我的頭說:"傻瓜,不是你矮了,是樹高了,以後可別做這種傻事嘍。」我恍然大悟,原來不是我矮了,而是樹高了.之後我又高高興興去找小雞玩耍,真不知道自己又會對小雞干出什麼傻事.......
哈哈!有趣吧!我的童年就是這樣,傻事趣事一籮筐.像給雪娃娃洗澡,剃眉毛……也正是那麼多趣事,傻事組成那七彩的童年,歡樂的童年,令人留戀的童年。雖然這段金色時光正慢慢離我遠去,我已不那麼傻,我相信童年趣事一定會成為我人生中最美的回憶.
小山雞
2 小時候跟姐姐度假(只有姥爺姥姥帶,去姥爺家。),姐姐建議熬一次夜,我同意。到了晚上,我倆使勁折騰終於姥姥睡不著出去了(那時我們當然不會考慮她去了哪,只要沒人就行了)我們怕睡著了就互相聊天,講笑話,不一會就口乾舌燥了,於是起床看夜景,(真的很美啊,星空下不時有火車經過),但老看也沒意思,就看我帶的課外書(雖然你可能覺得我太羅嗦,但我還是要說一下:那是我們還小,才二年級,不會帶什麼MP3,MP4之類的東西)看了幾遍也沒什麼意思,我們有點不耐煩了,姐姐讓我看看幾點了,可偏偏房間里沒鍾,手錶也沒有(⊙﹏⊙)汗~好背啊,只能去客廳看看,又怕被發現了,只好輕手輕腳地走進去,還沒等我們看見鍾,就看見沙發上躺著一個人(我們太小了,如果大一點可能會想到姥姥出去了,老爺在睡覺也不好進去,就到沙發上睡)但是我們就蒙了,過了好一會,我想僵持也不是辦法,鼓起勇氣問了一句:「喂,你是誰啊?!」見他不回答,我又說:「你怎麼在這啊?!!!??」突然,那人說了一句:「睡不睡啊?」是姥姥,我們拔腿跑回屋,趴在床上,大笑不止,過了一會,姥爺來了,大罵我們,我也覺得困了,就把他的罵當成催眠曲,他一邊罵,我就一邊睡,還沒等他罵完,我就睡著了……第二天,姐姐對我說:「昨天我熬了一宿,困死了,還有你昨天真是膽大啊,要是嚴厲的姥爺睡在那,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想如果在飯桌上說這件事,肯定噴飯!!!
你若果覺得不好笑,那是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怪不得我了!
3還有一次,也是睡覺時的事(我咋睡覺時凈出糗呢),還是我和姐姐,(和表姐好容易出醜哦~)不過那是五年級了。白天睡太多,晚上睡不著,商量寫點寒假作業吧,就在床上,開燈,一人拿一本課外書,爸媽來了就把作業塞進被子,假裝看書。我同意。不一會,我們沉不住氣了(畢竟寫作業不好玩,還要費腦力)姐姐提出演練一遍。我同意(對姐姐我可是很支持哦~)。1,2,3,開始!!!隨著一聲令下,姐姐迅速把作業塞進去,書拿出來,隨便翻到一頁,看起來(很老練哦,經常干吧~⊙﹏⊙汗)我可不幸運,第一次干,頓時手忙腳亂,連忙把一本書塞進去,筆卻「蹦」了出來,姐姐看見筆,頭也不抬地說「你的筆,小心點。」說完就抬了一下頭………………頓時狂笑不止,我大是不解:「姐,我第一次,筆掉出來也不用這樣吧!」姐姐笑的說不出話來,用手指了指被子上面,笑得更狂了……我看了一眼,哈哈哈………………你猜怎麼找,我慌亂中把課外書塞進了被子,作業留在了上面!!!!!!
4. 從心理學的角度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創設有利於創造性產生的環境。
1、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
2、給學生回留有充分選擇答的餘地。
3、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
二、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1、保護好奇心。
2、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
3、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4、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
三、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
1、發散思維訓練。
2、推測與假設訓練。
3、自我設計訓練。
4、頭腦風暴訓練。
5. 創造學對哪些課程影響最大 如何影響
首先,創作者對工業方面的課程還是有很大的方便的
6. 創造學結課論文
創新要有什麼樣的條件?——關於培養創新人才的一些想法
我把學會表達和交流看得很重,認為這也是最基本的「基礎」。因為現代社會無論做成一件什麼事,都要與人合作,與人共事,就要組織。這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使大家明白,並同心協力一起去做。北大總結過一位優秀博士生的經驗,他畢業後一年多就被中科院研究所聘為正研究員,不久又被國外大學聘為教授,是很出色的。他在學習中不但求知如渴,而且善於學習,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善於請教人、與人打交道,動員了很多人為完成自己的任務出力。這是很聰明的。這里,一要有好態度,真誠虛心,不怕丟面子;二要有交流技能。很多中國學生這方面表現比較差,我們的知識分子也好不了多少。在學校里組織交叉學科項目是很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同學科、行業的人不願交流,不善交流,「語言」不通,互相看不起。我這里所說的「語言」,是指「行語」。比方學物理的叫光的「偏振」,學地質的叫「偏光」,學物理的就會看不起學地質的,說是「概念不清」。對學者,這是最大的「帽子」,其實是語言不通。不同專業的人思維方法、治學方法和看問題的角度都不盡相同,這也可說是文化不同。要做好跨學科合作,就要大家學會「跨文化交流」。這種跨文化交流有利於打破人的思維定勢,促進創新。
21世紀是國際化的世紀,要走出國門,進行國際交流,沒有外語能力不行。現在大家都很重視外語了。我覺得,學外語還是取得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手段。語言是思想的載體。只會一種語言,就只能用一種方法思考。用不同語言思維,腦子里的活動區也不同。北大有一位老院士,去世前腦子患病,用漢語不會說話了,卻還能用英語表達意思。可見漢語和英語在腦子里是兩個不同區域操作的。用雙語教學出來的孩子比較聰明,其道理可能就在這里。前一段時間聽說美國學生不想學外語,有的學校也不重視外語,認為用英語就可走遍天下。我就想,美國人大概就要衰落了,因為他博採各種文明的優勢要丟失了。但是,美國人還是很聰明的。最近,美國高教協會對美國大學生提出要求,強調要掌握英語和第二種語言,要學會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對外來文化的了解。看來美國非常重視這種優勢。
我還把數學和計算機工具看成是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手段。數學不僅是處理數量關系的科學,而且是使任何學科和思維精密化的重要手段。馬克思說過:「一種科學只有成功地應用數學時,才算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21世紀數學將會滲透到各種學科。而計算機更是信息化時代的必要工具,不會計算機等於文盲。
以上是說創新的基本基礎。這些基礎不打好,談不上創新。
其次,要學會創新的思維方法。思維方法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方面。現在有很多「創造學」、「創新學」方面的書籍,在討論創新思維問題;還有許多生理心理研究,在探索腦功能開發問題。這些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都會有幫助,是十分必要的。開設一些這類課程對學生進行有關思維教育也是有用的。但我總覺得,培養正確思維最主要還是靠思維的實踐。知道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思維、求異思維等等名詞,讓學生有些思維科學意識,自覺地運用這類思維方式去思維當然很好。而根本的還是要從各學科科學家是如何成功地在具體探索科學規律的實例中來啟發學生進行科學的思維,並且以解決各學科的實際問題來訓練學生正確的科學思維。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會正確思維也是「學習」的一個主要內容。
第三,要學會選擇。人生道路上關鍵時刻的選擇合適與否對一個人的事業成就至關重要。要是當年居里夫人去從事理論研究,楊振寧去搞實驗,大概他們不會有後來這樣的偉大成就。做科研,選題恰當就是成功的一半。選擇並非易事,起碼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優勢及弱點有清醒的認識;「知彼」就是對被選擇的對象有明白的了解,還要對社會、國家發展的走勢有大致的認識。選擇適當就能發展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而這是創新的一個重要條件。為此,學校要提供給學生廣泛選擇的自由和條件。「學分制」就是為學生創造多種多次選擇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充分發展個性,發揮聰明才智。「多次」是因為「學會選擇」有個過程,允許失誤。在學校里失誤還可補救,到社會上,一次失誤就無法挽回了,學校是選擇的實習場所。學校還要提供導師給以輔導和幫助。幫助學生選擇是個性化學習的重要一環,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很有影響。
第四,要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我國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一直只提「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提「提出問題的能力」。我曾經挖苦地說,這是「仆從教育」而不是「主人數育」。主人提出問題,仆從去解決就是了。科學創新首先就要能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提問題是不容易的:一要提中要害,切中關鍵,這個問題一解決,一大批問題就迎刃而解,從而推動科學的大步前進;二要提得恰當、及時,已經准備了必要的條件,到了可以解決的時候。屈原在「天問」中提出了一百多個自然和社會問題,卻根本不能去解決,就不能算科學,只是詩人浪漫的想像。所以,學校要創造讓學生敢於和善於提出問題的環境。我們這輩人在精力最旺盛的時候,是處在「勇於接受任務,拚命完成任務」的環境中,卻自己從來不提出任務。對於一個科學工作者,這是致命的。我自己就深感這種缺陷。擺在當代中國青年面前的是要發揚首創精神,就不能光聽別人安排了。
7.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行知俱樂部的課程怎麼樣
要培養和發展兒童的創造力,家長或老師應該注意這樣幾個方面:
1.為兒童創設一個易感應的環境。易感應的環境是指兒童在其中可以輕易地受到各種潛移默化的熏
陶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機會接受刺激,也有多種形式的機會進行探索和嘗試。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家長應該為孩子准備形式多樣的材料,這些材料不必是昂貴的。現在的許多家長不知處於何種心理,喜歡給孩子買許多高檔的東西(包括高檔玩具和學慣用具),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家長對孩子的愛。其實,這樣做不見得對孩子的發展有多少好處,也不見得有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事實上,一些舊雜志、書籍、舊物、舊鍾表、舊電器和舊傢具等東西可能更有利於孩子創造力的施展和發揮。家長也還要注意為自己的孩子提供必要的活動空間。為孩子提供一個能進行自由閱讀和探索的空間。還要注意經常給孩子提供表現的機會,使孩子的勞動成果有展示的機會。兒童的各種想法和行為應該常能得到家長積極反應。來自家長的鼓勵、支持和贊賞,或者來自家長的有益的建議和幫助,對於兒童積極從事創造性的活動都是必不可少的。對於一個學校來說,應該創設一個比較寬松和活躍的氣氛,在這樣的寬松環境中,老師隨時准備回答來自兒童的各種提問,兒童有各種機會進行創作活動,強調知識的接受的同時也注意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考試成績不是評價學習效果的惟一標准等。
2.鼓勵兒童獨立從事操作活動。盡量要讓兒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取得一定的結果,使孩子體驗到獨立完成某一活動很重要的,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是什麼事也做不好的,更不用說創造發明了。事情不在大小,也不在做得好壞,這樣讓孩子去做,就能逐步培養兒童的責任心。責任心是兒童走向成熟和創造性定向的基本成分。研究發現,隨著兒童能力的增強,他們的創造性能力也越來活躍並更具有自發性。
為了鼓勵和培養兒童進行獨立操作的能力,家長或老師可以為孩子們建立一體「成果登記薄」,把兒童自己在一定時間里完成的事情全部記錄下來。記錄時不要過分考慮孩子做得是否很好,也就是說不要太強調質量。即使是一些做得不太好的甚至是做糟了的事情,也應該記錄下來,但不要作什麼批評。這份記錄將成為兒童從事創造性嘗試的完全記錄。它不僅可以幫助家長和老師檢查和識別兒童創造性活動的活躍時期和創造性活動進行的條件,而且也可以使家長和老師更好地了解孩子並幫助他們更好地發揮其創造力。
3.重視對孩子在感情上的支持。我們強調培養孩子要投入感情。這里所說的感情投入不是指是不是愛孩子。可以說沒有不愛孩子的家長,也沒有不愛學生的老師。作為家長和老師要想把孩子培養成具有高創造性的人才,應該有這樣的意識,那就是能夠不惜「浪費」寶貴的時間用於看起來可能毫無意義或所謂的「小玩鬧」上。孩子有時候有一些很好的想法,有時這些想法常常出乎我們成人的意料,因此,對於兒童的一些想法或做法,不能因為一時不合自己的想法就加以否定或反對。父母或家長應該多花些時間在思考兒童的想法上,盡可能地去發現兒童的想法或做法中的獨特和巧妙之處。對於兒童的任何一種獨特、巧妙的設想都應該表示積極的關注和評價。當家長的不要總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不要總希望孩子聽自己的話,而對孩子的話不屑一顧。應該讓孩子有發表意見的機會,應該靜下心來仔細地傾聽孩子的想法,並對其富有創造性的想法加以積極的評論,表示對兒童創作結果感興趣,對此加以贊揚或發表自己的建議,也要經常留意孩子在日常行為中表現出的獨到之處。
為使自己能得到及時的反饋,教育者需要為自己准備一個記錄本,隨時記錄自己傾聽兒童表達自己想法的情況或記錄和孩子們一起活動或參與孩子們的創造性活動的情況,並記錄自己當時對孩子敘說的反應,如表示贊成、反對或提出什麼建議等。傾聽記錄的不斷增加,一方面表明你對孩子的成長確實很關心,另一方面也為你不斷地積累關於孩子成長的第一手資料。
4.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該預料到並允許孩子出現退步。要鼓勵孩子勇於承認錯誤而不是隱瞞錯誤。當然更要讓孩子從錯誤或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生活並不總是風平浪靜的,人生的道路也不是平坦順利的。一定要提醒兒童,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或者是學習都會有挫折和失敗,如果可能應該讓孩子有挫折和失敗的體驗。孩子應該認識到這樣的事實,那就是失敗和挫折是常有的事。有了這樣的思想准備,當遇到挫折或出現失敗時不會因為焦慮過度或承受不了心理壓力而變得一厥不振。
作為教育者,要充分理解孩子,就像希望別人能理解我們自己一樣,應該允許兒童做「百日夢」,允許孩子出現「魂不守舍」的現象。實際上,當你發現孩子在做「白日夢」時,或者正在「發呆」時,他們可能正在積極地發揮著豐富的想像力,他們可能正在思考著什麼重要的問題。美國心理學家阿維諾曾經說過,教育者一定要能夠接受和警覺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高原期現象,也就是所謂的停頓現象。在此期間,孩子有時看上去很疲勞,或者會出現多種的抱怨,或表現出經常性的厭煩。要知道,這是很自然的。家長或老師沒有必要為此焦慮,更不應該看到孩子沒有進步而責怪孩子。事實上,我們不能期望一個孩子的一切行為總是合乎邏輯或合乎要求的,更不能期望他的一切行為總是合乎富有創造性的。要發展孩子的創造潛力,並不意味著不允許孩子有不足之處,也應該允許孩子存在錯誤或缺點。教育者不應該對兒童的缺點或錯誤表示反感,而要經常與孩子討論這些缺點和錯誤,要設法使孩子認識到其中的道理,再讓他們有糾正錯誤或克服缺點的機會。
8. 怎樣才算是創造性的學習呢請淺談幾點,謝謝。
所謂創造性學習就是打破教條式的授課方式 讓學生自我發現 把動手能力和思考結回合在一起 而老師只答是在旁邊去激發他的創意激發他的靈感 真理是要靠自己去探索才能印象深刻 所謂學習 沒有習如何談學 ...
學習,一般是指經驗的獲得及行為變化的過程。人類的學習是獲取經驗、知識、文化的手段,知識的繼承和文化的傳承要依靠學習;而學習的重要內容乃是人類文化創造的結果。學習活動能否增加創造性的意義,學習過程能否增加除舊布新的成分,學習者能否有創造性的動機,學習者能否通過學習獲得創造性的人格,進而加快發展為創造性人才等等,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一個嶄新的課題。
9. 根據文意,列出幾條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可行性建議。
一)創設有利於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 1.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 2.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餘地 3.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 (二)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1.保護好奇心 2.解除個體對回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 3.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4.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 5.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 (三)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 1.發散思維訓練 2.推測假設訓練 3.自我設計訓練 4.頭腦風暴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