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能說說中國製造與中國創造
中國製造就是在中國生產出來的,也可以說是中國加工的,沒有多大的利潤的空間。中國創造那就是中國自己研發的,有知識產權的。
❷ 中國創造和中國自造有何不同
你想說的是不是製造啊。
其實眾所周知的,中國就是世界工廠,我們現在打出的標語也就是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我們只負責最基本,最人力,最原始的那部分組裝或者拆卸的這類東西。如上所述的,其實都是沒有技術含量的磨具般的製作。大多數的廠家不是模仿別人的產品打著自己類似於別人的標志,就是按別人生產要求生產產品。可見原創的分量簡直輕如鴻毛,但是,中國大部分企業貌似都很享受這種「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的生存模式,很少有動動腦子,或者捨得花點資金投入研發。而「中國創造」就是這種靠著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聰明智慧,用心調查市場,潛心研究開發新型產品的這種心態。不,不山寨,不急功近利,創造自己的特色產品,標上自己的品牌,慢慢去培養自己的品牌影響力。
❸ 中國製造 和 中國創造
製造是一種來簡單的機械的泰自羅制的管理下的產品生產,只要有機器有原料有人力,就能製造;創造是高層次的突破,是在公司良好的激勵和保健環境下所激發出來的有創意並且有市場的產品和服務,比較符合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❹ 中國軍火武器製造企業有哪些
1、哈爾濱第一機械製造集團有限公司。
經營范圍:武器彈葯研發、製造及售後服務;專用設備、交通運輸設備研發、製造及售後服務;礦產品、建材、化工產品、機械設備、五金交電及電子產品的批發和進出口;機電設備安裝,裝卸搬運,房屋租賃;企業管理咨詢。
2、中國兵器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617廠)。
經營范圍:許可經營項目:氮氣製品、氬氣製品、二氧化碳製品生產、銷售(以上三項憑資質證經營);一般經營項目:坦克裝甲車輛及輪式裝甲車輛設計、研發、製造、銷售及售後服務;機械製造,汽車和專用汽車整車及零配件設計、研發、製造。
3、中國北方工業公司。
主要北方工業面向市場,不斷開發高新技術防務產品,在精確打擊、兩棲突擊、遠程壓制、防空反導、信息夜視、高效毀傷、反恐防暴、輕武器等方面,顯示了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的雄厚實力,並以一流的產品和服務贏得了各國用戶的信賴。
4、中國兵工物資集團有限公司。
公司主要經營范圍包括:汽油、煤油、柴油批發(兵工系統內);經營危險化學品;批發定型包裝食品、副食品;金屬材料、重油、機電產品、成套設備、建築材料、化工產品(危險化學品除外)、汽車的銷售;進出口業務;與上述業務相關的技術咨詢、信息服務。
5、北方特種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經營范圍:火工品、熱電池、航空拋放彈的研究、生產、銷售;民爆物品、爆破工程、礦山工程、土石方工程、鋰電池、電池材料、成組電池及工程應用、汽車安全系統的項目投資和管理(投資僅限公司自有資產)。
❺ 中國製造業500強都有哪些企業
中國工業經濟研究院攜手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世界製造商協會、全球製造評論中文版聯合推出2010年(第六屆)「中國製造企業500強」,以下是前10名。
1.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2.寶鋼集團有限公司
3.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4.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5.河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6.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
7.東風汽車公司
8.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9.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10.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❻ 中國有哪些創新型公司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中國南車集團公司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回限公答司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海爾集團公司
上海振華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沈陽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寶鋼集團有限公司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❼ 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有什麼不同
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在於中國製造是在中國境內生產的。中國不一定有自主的產權。而中國創造是中國自己發明創造出來,中國有核心的知識產權。而且這種產品外國還不一定能有。所以我們要提升中國創造和中國智造。發揮中國人的智慧。創造出領先世界的產品。
❽ 中國大型製造企業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國際製造業出現了雙重轉移新趨勢:一方面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其所需要的研究型產業,轉移的技術路徑從壟斷技術向技術研發轉變;另一方面,在國際化趨勢下,發展中國家的公司在較早階段就開始了國際擴張,將失去低成本競爭優勢的製造業轉移到其它國家。在這一雙重轉移過程中,國際產業轉移領域也由製造業向服務業轉變,服務業投資逐漸成為國際產業轉移的熱點。 在承接國際產業雙重轉移新趨勢的過程中,「中國製造」正逐步失去低成本競爭優勢。首先,低端產品的有限生存空間不能夠維持低成本競爭優勢:由於很多低端產品是靠價格戰在國際市場上進行低成本競爭,企業的利潤非常有限,這使得中國製造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其次,「民工荒」引發工資水平上漲,導致中國製造業失去低成本競爭優勢;再次,消費需求不足制約了中國製造業低成本優勢的發揮: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等原因導致的農村消費需求不足,使得消費品結構失衡,阻礙了消費需求的增長,製造業的國內市場無法擴張,低成本競爭優勢無法發揮。 盡管「中國製造」的低成本優勢愈來愈弱,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的增長還要依賴製造業的發展,還需要有低成本優勢的製造業在國際市場上進行競爭。因此,我國製造業需要尋找低成本競爭優勢新的突破點。從國內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在低端產品領域經過殘酷價格戰存活下來的企業,一般都選擇向高端領域進行突破,往設計、研發、品牌等高附加值領域迅速擴張。從國際產業發展趨勢來看,國際製造業正不斷將研發活動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國內外產業發展的這種趨勢,無疑為我國優化升級製造業產業鏈提供了一個突破點:通過承接國際製造業的研發產業,變「中國製造」為「中國創造」。 我國企業加入國際製造業研發產業鏈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跨國公司直接在我國建立研發機構;二是我國政府或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承接國內外研發業務;三是其他國家在我國創立研發機構,承接國內外研發項目。 跨國公司把研發活動搬到發展中國家,目的之一是降低研發成本,而我國擁有廉價的研發成本,自然會成為跨國公司降低研發成本的理想地,因此我國企業可以順理成章地承接國際製造業研發轉移的新趨勢,成為世界製造業研發的新基地。 廉價研發成本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國擁有豐富的研究機構和廉價的研發人員。據統計,中國目前擁有縣以上研究機構5700多家,這些研發機構多數從事技術推廣,擁有創新能力的不足1/5,且大部分研發人員尚未發揮出應有的功效,這為跨國公司以較低工資成本在我國招募研發人員提供了機會與可能。 廉價研發成本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二,是用本土人員研發適合本土市場產品的隱性知識的成本較低。有研究表明,隱性知識已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最終來源:科學家40%的知識是通過非正式交流獲得的;工程師通過非正式渠道獲取的知識達60%以上;80%的工程師通過相互交談來解決項目中的有關問題。本土研發人員擁有開發適合本土市場所需產品的隱性知識,利用本土人員進行研發,獲取這種隱性知識的成本相對較低。 廉價研發成本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三,是「中國創造」可通過大規模定製的方式佔領中高端市場,以盡量低的價格提供更新、更好、更具個性的中高端產品,在中高端市場呈現規模經濟,從而進一步創造低研發成本競爭優勢。 在承接國際產業雙重轉移新趨勢的過程中,要提升我國製造業競爭力,需要考慮產業轉移和產業轉出兩個方面,戰略重點應定位於產業雙向轉移:一方面需要優化升級我國製造業的產業鏈,由中國製造升級到中國創造;另一方面,需要將我國失去低成本競爭優勢的產業轉移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去,逐漸轉移處於產業鏈低端的製造業。 自主創新是承接國際製造業雙重轉移新趨勢、提升我國製造業競爭力的必由之路。自主創新實際上是用研發方式降低成本、優化升級製造業產業鏈,在我國,提升製造業競爭力,用研發方式降低成本的杠桿效應非常大。自主創新有很多方式,如整合創新、流程創新、技術顛覆性創新等,在承接國外製造業雙重轉移新趨勢的過程中,只有選擇適合本土企業的自主創新方式,才能提升我國製造業的競爭力。 外向型國際化是承接國際製造業雙重轉移新趨勢、提升我國製造業競爭力的必經階段。筆者認為,製造業企業國際化可分為四個階段:國內階段、內向型國際化階段、外向型國際化階段及與國外合作階段。我國引進的外資絕大部分都流向了製造業,因此製造業內向型國際化階段的發展已趨向成熟,而外向型國際化還處於起步階段,下一步必須走外向型國際化發展之路。企業規模並非外向型國際化的障礙,中小製造業企業也可克服規模過小的困難,發現一些獨特的方式進行外向型國際化經營。大多數中小企業在國際化的初級階段是採取貿易和出口代理等方式,然後才考慮對外直接投資。但外向型國際化沒有固定模式,中小企業也可通過與跨國公司合作的方式跳越初級階段,直接對外進行投資,將失去低勞動成本競爭優勢的製造業轉移出去。筆者認為,企業國際化經營主要依賴於企業家的能力和努力,只有不斷創新符合國際市場的管理和經營模式,中國企業才能更好地走出去。
❾ 體現"中國製造,中國創造" 的品牌
愛國者品牌
讓我們來透過華旗資訊的企業文化來悟悟這個道理吧!
華旗資訊企業文化
1、六贏理念
堅持以「六贏」理念為准則,確保「大眾、代理、員工、公司、供方、社會」六方共同獲得合理利益的滿足和發展的機會,使公司能夠堅實、穩定的發展。
2、國際象棋文化
兵:執著追求,實現理想
車:勇往直前,縱橫馳騁
王:深入實際,優化管理
象:內政外交,信息互聯
馬:與日俱進,鼓勵創新
後:重視女性,統合綜效
炮:跨越發展,事半功倍
顯然,華旗早已非常清楚,自身的存在首先是一個「社會的存在」,而華旗的產品要滿足的,不僅僅是華旗自身的利益,是「大眾、代理、員工、公司、供方、社會」六方共同的利益,唯其如此,華旗才能獲得真正堅實、穩定的發展,這是何等遠大的認識!
而最有趣的是華旗的國際象棋文化。華旗從國際象棋中提煉出一整套管理理論,並深入滲透到公司的各個方面。他們在國際象棋中加了兩個「炮」,使它變成有中國特色的「愛國者象棋」。每一年,華旗都會投入很多精力經營國際象棋文化。據說在華旗,每個員工都必須學會愛國者象棋,並且要熟知每個棋子所代表的含義,比如「兵」:執著追求,實現理想。在愛國者象棋中,兵走到底能生變成任何棋子,包括威力最大的「後」。在華旗,有清潔工成為高層領導的先例,想想看,這對每個華旗員工來說是多大的激勵?
❿ 中國的製造業上市公司有哪些
1、中國西電
輸配電和控制設備及相關電器機械和器材、機械電子一體化產品、電子通信設備、普通機械的研究、設計、製造、銷售及相關技術研究、服務;
經營本公司自產產品的出口業務和本公司所需機械設備、零配件、原輔材料的進口業務,國內外電網、電站成套工程的總承包和分包,及其他進出口貿易;商務服務和科技交流業務;房屋及設備的租賃。
2、中國一重
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一重」)前身為第一重型機器廠,始建於1954年,是中央管理的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53戶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之一。
重型機械及成套設備、金屬製品的設計、製造、安裝、修理;金屬冶煉及加工;金屬材料的銷售;工業氣體製造及銷售;冶金工程設計;技術咨詢服務;承包境外成套工程及境內國際招標工程;進出口業務。
3、二重重裝
二重重裝,是二重集團(德陽)重型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簡稱。是世界聞名的裝備製造企業和中國最大、最重要的清潔能源裝備材料製造基地之一。
建廠51年來,作為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大技術裝備龍頭企業,二重重裝在為中國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提供重大技術裝備的神聖事業中,在中國裝備製造業振興壯大的歷史進程中發揮著「旗艦」的骨幹引領作用,顯示了共和國行業領軍企業的卓越風采。
4、中國船舶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於1999年06月29日成立,是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門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中央直屬特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由中央直接管理。
船舶、海洋工程以及海洋運輸、海洋開發、海洋保護裝備的研發、設計、製造、修理、租賃、管理業務。大型工程裝備、動力裝備、機電設備、信息與控制產品的研發、設計、製造、修理、租賃、管理業務。
5、西飛國際
西安飛機國際航空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西飛國際),是由中國大型航空工業企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採取獨家發起、公開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制企業。
西飛國際A股股票(股票代碼000768)於1997年6月26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中國航空製造業首家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