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不是「創造社」成員的是
魯迅 1921年1月4日,周作人、鄭振鐸、沈雁冰、郭紹虞、朱希祖、瞿世瑛、蔣百里、孫伏園、內耿濟之、容王統照、葉紹鈞、許地山等十二人在北京成立以"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為宗旨的文學研究會。作為響應,1921年6月上旬,留學日本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於日本東京成立創造社。
B. 如何評價魯迅與創造社之間的論戰
論戰抄本身沒什麼意思,倒襲是論戰之外的其他有意思。
魯迅說不存在革命文學,只存在革命家文學,革命是拋頭顱撒熱血的事,哪兒有空來搞文學,等到革命家們成了功,所謂革命文學者,要麼是書生的痴想,要麼馬屁精的阿諛奉承,「等到陶淵明寫悠然見南山」的時候,也許已經有了些許醉意了,何況他也未必拿鋤頭。
魯迅後來又說,文藝和政治總是說不到一起去的,文藝家總是敏感,大眾還在忍耐的時候,文藝家已經起來大鬧了,這自然為政治家所不許,所以無非是迫害,流放,甚至殺頭,等到大眾終於覺悟,起來革命時,才發現文藝家所說的不錯,將文藝家尊為先賢,但等到革命完成,革命者成了政治家,則不多時文藝家又不滿了,又出來說話,這反倒是革命者~~也就是現在的政治家們所不滿的,於是照樣的殺頭,流放,迫害。事後看來,魯迅每一個地方都說中了。
C. 下列屬於創造社的成員的是( )
下列屬於創造社的成員的是(①④ )
① 郭沫若
② 冰心
③ 茅盾
④ 郁達夫
⑤ 魯迅
中國現代文學團體。1921年6月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上海發起成立。
D. 太陽社和創造社
創造社——它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初期成立的文學社團,是中國現代文學團體。1921年7月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
太陽社—— 太陽社是現代文學團體。1927年秋成立於上海。發起人為蔣光慈、錢杏□(阿英)、孟超、楊□人等
(1)文化立場之差異:
前期的創造社反對封建文化、復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張自我表現和個性解放,強調文學應該忠實於自己「內心的要求」,是其文藝思想的核心命題,表現出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的傾向。郭沫若的詩集《女神》,郁達夫的小說《沉淪》及郭沫若的譯作《少年維特之煩惱》(歌德),是該社最有影響的作品。
後期創造社與太陽社一起大力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要求文學適應革命形勢的需要,面向工農大眾,作家要獲得無產階級意識;對五四以後的文學和魯迅等作家,卻作為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意識代表進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關於「革命文學」的論爭。
太陽社的主要成員大都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從實際斗爭中轉移到上海從事文化活動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他們有相似的斗爭經歷和共同的思想基礎,在文學主張與創作上,也有某些共同的傾向:積極提倡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反映工農大眾的生活與斗爭。
如蔣光慈的《短褲黨》等所謂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
所以,所謂的「差異」主要是創造社前期提倡的「浪漫主義與唯美主義」文學主張。
到大革命後,兩者都由於受到當時中國共產黨內左傾思潮的影響,對五四以後的文學和魯迅等作家,作為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意識代表進行偏激的批判。打起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大旗,走上「唯我獨革,唯我獨左」的道路。
(2)產生原因:
創造社是由留日的知識分子在1921年就建立的。當時在「五四」精神的鼓舞下,反對封建主義,追求「個性解放」符合了中國知識分子精神需求。——
所以創造社在當時能同茅盾的「文學研究會」,魯迅的「語絲社」等一起並肩戰斗。
太陽社是激進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1927年成立的文學社團。由於共產黨的失敗,他們從實際斗爭中轉移到上海從事文化活動,他們有相似的斗爭經歷和共同的思想基礎,在文學主張與創作上,也有某些共同的傾向:積極提倡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反映工農大眾的生活與斗爭。——
所以「他們又難免在激情中夾雜著偏激的情緒」。
後期,創造社主要成員大部分傾向革命或從事革命實際工作。隨後,表現出「轉換方向」的態勢,(郭沫若出走日本,田漢等回到書齋)。
然後有新從日本回國的李初梨、馮乃超、彭康、朱鏡我等思想激進的年輕一代參加,遂發展而為後期創造社。
這樣後期創造社同太陽社有了同一的「馬列主義理論基礎」,有了「無產階級文學」的實踐(這都來自蘇聯),為了「掌握無產階級的話語權」,兩者在對「封建餘孽」魯迅進行惡劣的「批判」的階級路線上,聯合起來了。
(3)太陽社於1929年底自動宣告解散,1930年春全部成員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創造社於1929年為國民黨政府封閉,部份成員加入「左聯」。
E. 魯迅的那個社會是什麼社會.
魯迅本來不是共產黨徒,也不是同路人,而且最初頗為反對當時的左傾分子,因此與創造社的一班人齟齬。他原是一個典型的舊式公務員,在北洋軍閥政府中的教育部當一名僉事,在北洋軍閥政府多次人事遞換的潮流中沒有被淘汰,一來因為職位低,二來因為從不強出頭,頂多是寫一點小說資料的文章,或從日文間接翻譯一點歐洲作品。參加新青年雜志寫一點雜感或短篇小說之後,才漸為人所注意,終於捲入當時北京學界的風潮,而被章行嚴排斥出教育部。此後即廁身於學界,在北京,在廈門,在廣州,所至與人沖突,沒有一個地方能使他久於其位,最後停留在上海,鬻文為生,以至於死。
魯迅一生坎坷,到處「碰壁」,所以很自然的有一股怨恨之氣,橫亘胸中,一吐為快。怨恨的對象是誰呢?禮教,制度,傳統,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對象。他是紹興人,也許先天的有一點「刀筆吏」的素質,為文極尖酸刻薄之能事,他的國文的根底在當時一般白話文學作家裡當然是出類拔萃的,所以他的作品(尤其是所謂雜感)在當時的確是難能可貴。他的文字,簡練而刻毒,作為零星的諷刺來看,是有其價值的。他的主要作品,即是他的一本又一本的雜感集。但是要作為一個文學家,單有一腹牢騷,一腔怨氣是不夠的,他必須要有一套積極的思,對人對事都要有一套積極的看法,縱然不必即構成什麼體系,至少也要有一個正面的主張。魯迅不足以語此。他有的只是一個消極的態度,勉強歸納起來,即是一個「不滿於現狀」的態度。這個態度並不算錯。北洋軍閥執政若干年,誰又能對現狀滿意?問題是在,光是不滿意又當如何?我們的國家民族,政治文化,真是百孔千瘡,怎麼辦呢?慢慢的尋求一點一滴的改良,不失為一個辦法。魯迅如果不贊成這個辦法,也可以,如果以為這辦法是消極的妥協的沒出息的,也可以但是你總得提出一個辦法,不能單是謾罵,謾罵腐敗的對象,謾罵別人的改良的主張,謾罵一切,而自己不提出正面的主張。而魯迅的最嚴重的短處,即在於是。
另附魯迅的生活背景..
魯迅的家族是浙江紹興會稽縣的一個周氏大家族,魯迅的祖父周福清是清朝的官員,周家在周福清時代很好,魯迅的父親周伯宜是周福清的大兒子,讀書至秀才,但考試總是不中。當時清朝的官場作弊成風,周福清疏通官場,讓周伯宜去作弊,不料被告發,周伯宜在考場被拘留。其時周福清在上海,聽說兒子被抓就迅速回到紹興,主動向回稽縣衙自首。為了疏通關節,魯迅的母親變賣資產,向官府層層送禮,幾經波折,周福清才由死刑變為「監候斬」,也就是說,周福清的命可以暫時保住,但每年行刑的時候他仍有被處嶄的危險。於是家裡人為保全他的性命,每年都要用大量的錢財去送禮,去賄賂官員。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六七年,周家遂由小康轉入了困頓。就在周家元氣大傷之際,魯迅的父親又卧病不起。這個時候,魯迅只有十三四歲,他每天都要奔走於葯鋪與當鋪之間。花了無數的錢,父親的病仍未醫好,周伯宜於一八九六年十月離開了人世。家道的衰敗使魯迅認識到了世態炎涼,他決定「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魯迅的母親魯瑞看到魯迅去意已決,就為兒子籌集了八元川資,送魯迅進了江南水師學堂,其時魯迅剛好十八歲。
F. 8. 下面的作者屬於「創造社」的是() A. 魯迅 B. 郁達夫 C. 梁實秋
是郁達夫.
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
G. 魯迅、殷夫、郁達夫、柔石哪個屬於創造社
創造社是「五四」復新文制化運動初期成立的文學社團,是中國現代文學團體。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
。。。。。。。。。。。所以類······················
H. 魯迅沒有參與哪個社團組織
【創造社】它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初期成立的文學社團,是中國現代文學團體。1921年7月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前期的創造社反對封建文化、復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張自我表現和個性解放,強調文學應該忠實於自己「內心的要求」,是其文藝思想的核心命題,表現出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的傾向。郭沫若的詩集《女神》,郁達夫的小說《沉淪》及郭沫若的譯作《少年維特之煩惱》(歌德),是該社最有影響的作品。以其獨特的文學主張和鋒芒畢露的文學活動,成為五四以後新文學一支生力軍,特別在文學青年中激起強烈共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創造社主要成員大部分傾向革命或從事革命實際工作。隨後,表現出「轉換方向」的態勢,並有新從日本回國的李初梨、馮乃超、彭康、朱鏡我等思想激進的年輕一代參加,遂發展而為後期創造社。後期創造社與太陽社一起大力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1928年初,郭沫若的《英雄樹》、成仿吾的《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馮乃超的《藝術與社會生活》、李初梨的《怎樣地建設革命文學》等文章,要求文學適應革命形勢的需要,面向工農大眾,作家要獲得無產階級意識;對五四以後的文學和魯迅等作家,卻作為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意識代表進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關於「革命文學」的論爭。1929年2月,創造社為國民黨政府封閉。
I. 魯迅自創的文學社團
差不多沒有,魯迅會幫朋友創刊創社,但不大會自己弄個老闆來做,他還是喜歡從事寫作之類的本業。
魯迅前期寫很多文章捧新青年,語絲等刊物,後期主要做左翼作家聯盟的主將。其實這是個地下黨領導的作家組織,有專門的黨的書記和組織管著運作大計,但他們把魯迅推在前頭,做表面上的掌門人,而把他們自己隱藏在幕後,並且因為是否國共合作鬧過矛盾:魯迅對國民黨的厭惡,比那些共產黨員還要轉不過彎來,他看慣了辛亥革命後的種種妥協行為,對這種握手言和有著天然的高度警惕。
J. 下列屬於創造社的成員的是( ) ① 郭沫若 ② 冰心 ③ 茅盾 ④ 郁達夫 ⑤ 魯迅
下列屬於創造社的成員的是(①④ )
① 郭沫若
② 冰心
③ 茅盾
④ 郁達夫內
⑤ 魯迅
中國現代容文學團體.1921年6月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上海發起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