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關旋轉和平移的數學家,趣味小故事,歷史故事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自己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錶,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發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發的事兒來。他一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發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回答者: 熱心網友 | 2011-2-7 12:59 | 檢舉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蘇聯的聯盟一號宇宙飛船在返回大氣層時,突然發生了惡性事故——減速降落傘無法打開。蘇聯中央領導研究後決定:向全國實況轉播這次事故。當電視台的播音員用沉重的語調宣布,宇宙飛船在兩小時後將墜毀,觀眾將目睹宇航員弗拉迪米·科馬洛夫殉難的消息後,舉國上下頓時被震撼了,人們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電視上,觀眾們看到了宇航員科馬洛夫鎮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帶微笑地對母親說:「媽媽,您的圖像我在這里看得清清楚楚,包括您頭上的每根白發,您能看清我嗎?」 「能,能看清楚。兒啊,媽媽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 這時,科馬洛夫的女兒也出現在電視屏幕上,她只有12歲。科馬洛夫說:「女兒,你不要哭。」「我不哭……」女兒已泣不成聲,但她強忍悲痛說:「爸爸,你是蘇聯英雄,我想告訴你,英雄的女兒會像英雄那樣生活的!」 科馬洛夫叮囑女兒說:「你學習時,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小數點。聯盟一號今天發生的一切,就是因為地面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距離宇宙飛船墜毀的時間只有7分鍾了。科馬洛夫向全國的電視觀眾揮揮手說:「同胞們,請允許我在這茫茫的太空中與你們告別。」
即使是一個小數點的錯誤,也會導致永遠無法彌補的悲壯告別。
古羅馬的愷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戰爭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後果。」 換成我們中國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吧。(二)一個故事引發的數學家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於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陳景潤瞪著眼睛,聽得入神。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飢似渴地閱讀。因此獲得了「書獃子」的雅號。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22735845.html?si=1
❷ 誰有關於圖形的旋轉和平移的故事啊
通過學生對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現象的再現和在...讓學生感受平移和旋轉,在此基礎上,促使學生能正確區分平移和旋轉。...師:剛才,我們發現了游樂園里的平移與旋轉的現象。現在,請大家先閉上眼睛靜靜地想一想什麼是平移、什麼是旋轉,然後...(我們老師給我們講的,後面的記不清了,麻煩您自己在編一下。 )
❸ 平移與旋轉的來歷
平移與旋轉是對剛體而言的,所以運動時物體任意兩點之間的距離不變,並且不會變成其鏡像。一個點的運動總是可以看成平動的。
平移是物體運動時,物體上任意兩點間,從一點到另一點的方向與距離都不變的運動!
也可以定義為:平移是物體運動時,物體上每一點的「運動情況相同」的運動。
後一種定義有一點不太好:初始位置不相同得看成「運動情況相同」,但軌跡形狀大小相同,卻不一定是「運動情況相同」,比如說一個圓環繞環心轉動,每一點的軌跡是即形狀相同又大小相同的。
旋轉是物體運動時,每一個點離同一個點(可以在物體外)的距離不變的運動,稱為繞這個點的轉動,這個點稱為物體的轉動中心。所以,它並不一定是繞某個軸的。
高中里的書上有「既作平動又作轉動」的說法,要特別澄清一下,「既作平動又作轉動」,通常「即不是轉動,又不是平動」,只是可以看成兩種運動的疊加。
「通常」,是指這樣一種情況:繞某一點的轉動是可以看成繞另一點的轉動加上一個平動的結果的!特別是在轉動中心在物體外的時候,常也被看成「既作平動又作轉動」,這時候這種運動「是轉動,但不是平動」。
還有,有一種常用的情況是這樣的:把物體看成繞質心(或幾何中心)轉動,也就是說常把轉動的中心取在質心,或者形體的幾何中心,而質心(或幾何中心)如果有運動就稱為「有平動」,而不管是不是可以看成物體在繞另外點運動。
http://..com/question/64691355.html?si=1
❹ 關於平移和旋轉的歷史故事、數學家、趣味小故事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1967年8月23日,蘇聯的聯盟一號宇宙飛船在返回大氣層時,突然發生了惡性事故——減速降落傘無法打開。蘇聯中央領導研究後決定:向全國實況轉播這次事故。當電視台的播音員用沉重的語調宣布,宇宙飛船在兩小時後將墜毀,觀眾將目睹宇航員弗拉迪米·科馬洛夫殉難的消息後,舉國上下頓時被震撼了,人們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電視上,觀眾們看到了宇航員科馬洛夫鎮定自若的形象。他面帶微笑地對母親說:「媽媽,您的圖像我在這里看得清清楚楚,包括您頭上的每根白發,您能看清我嗎?」 「能,能看清楚。兒啊,媽媽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 這時,科馬洛夫的女兒也出現在電視屏幕上,她只有12歲。科馬洛夫說:「女兒,你不要哭。」「我不哭……」女兒已泣不成聲,但她強忍悲痛說:「爸爸,你是蘇聯英雄,我想告訴你,英雄的女兒會像英雄那樣生活的!」 科馬洛夫叮囑女兒說:「你學習時,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小數點。聯盟一號今天發生的一切,就是因為地面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距離宇宙飛船墜毀的時間只有7分鍾了。科馬洛夫向全國的電視觀眾揮揮手說:「同胞們,請允許我在這茫茫的太空中與你們告別。」
即使是一個小數點的錯誤,也會導致永遠無法彌補的悲壯告別。
古羅馬的愷撒大帝有句名言:「在戰爭中,重大事件常常就是小事所造成的後果。」 換成我們中國的警句大概就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吧。(二)一個故事引發的數學家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於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它像一個美麗的光環,在我們不遠的前方閃耀著眩目的光輝。……」陳景潤瞪著眼睛,聽得入神。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飢似渴地閱讀。因此獲得了「書獃子」的雅號。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❺ 整座樓為什麼可以平移
我國大樓整體平移技術世界領先
我國大樓整體平移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40座大樓被整體「搬家」,超過國外大樓平移的總和。
據專家介紹,建築物「整體平移」就是將大樓托換到一個托架上,這個托架下部有滾軸,滾軸下部有軌道,然後將建築物與地基切斷,這樣建築物就形成了一個可移動體,然後用牽引設備將其移動到固定的新基礎上。以南京江南大酒店為例,這座即將搬家的星級飯店位於南京市中心,總建築面積約5424平方米,總重量達到8000多噸。這座7層飯店之所以「搬家」,是為飯店前的馬路拓寬讓路,將平移26米。它的整體平移與拆除重建相比,可以減少費用2/3,時間不會超過3個月。如果這座大酒店拆除重建,則至少需要2年的時間。
採用這一新技術,還可節省大量建築材料,並減少許多建築垃圾,是一項經濟省時而能保護環境的好辦法。
我國的建築物平移技術從上個世紀60年代就已經開始運用,最早在東北和武漢市應用,隨後在全國各地普遍推廣。1997年,南京就曾在這次搬家的江南大酒店附近成功地將一座4層辦公樓整體平移了60米並轉角90度。在平移的過程中,由於採取一些特殊措施,這座辦公樓水電供應正常,工作人員一天也沒有停止過辦公。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工程界科技人員還新發明了氣墊液墊平移技術,就是將建築物底部繞上一圈皮管,向里填充氣體或液體,形成氣裙或液裙,再通過牽引力來完成平移。這種辦法,已經為滬寧鐵路線上10多個老木橋更換了鋼筋混凝土橋,整個施工時間只需1個半小時,這一技術已經通過了專家評審,為世界的大樓整體平移增加了新辦法。
❻ 平移前後的圖形有什麼發現
.看不懂題目.
1.圖形與原圖形全等
2.圖形上的任意一點到原圖形商店對應點,距離相等,連線平行.
❼ 請問房屋平移是怎麼實現的
用形象的比喻解釋樓房平移原理:樓房好比一輛汽車,上軌道相當於底盤,下軌道相當於道路,滾軸好比汽車輪子,千斤頂如同汽車動力,樓房移動就像汽車開動。
平移就是利用拖換工程原理及整體拖動技術,在不改變整體結構、不影響其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將建築無平移至規劃預定位置的一種施工方法.它適用於磚混及框架結構的任何建築物,它與常用的易地新建方法相比較,它有保持原貌、費用抵、工期短(一般僅為2、3個月)...
我國大樓整體平移技術世界領先
我國大樓整體平移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40座大樓被整體「搬家」,超過國外大樓平移的總和。
據專家介紹,建築物「整體平移」就是將大樓托換到一個托架上,這個托架下部有滾軸,滾軸下部有軌道,然後將建築物與地基切斷,這樣建築物就形成了一個可移動體,然後用牽引設備將其移動到固定的新基礎上。以南京江南大酒店為例,這座即將搬家的星級飯店位於南京市中心,總建築面積約5424平方米,總重量達到8000多噸。這座7層飯店之所以「搬家」,是為飯店前的馬路拓寬讓路,將平移26米。它的整體平移與拆除重建相比,可以減少費用2/3,時間不會超過3個月。如果這座大酒店拆除重建,則至少需要2年的時間。
採用這一新技術,還可節省大量建築材料,並減少許多建築垃圾,是一項經濟省時而能保護環境的好辦法。
我國的建築物平移技術從上個世紀60年代就已經開始運用,最早在東北和武漢市應用,隨後在全國各地普遍推廣。1997年,南京就曾在這次搬家的江南大酒店附近成功地將一座4層辦公樓整體平移了60米並轉角90度。在平移的過程中,由於採取一些特殊措施,這座辦公樓水電供應正常,工作人員一天也沒有停止過辦公。
據了解,目前我國的工程界科技人員還新發明了氣墊液墊平移技術,就是將建築物底部繞上一圈皮管,向里填充氣體或液體,形成氣裙或液裙,再通過牽引力來完成平移。這種辦法,已經為滬寧鐵路線上10多個老木橋更換了鋼筋混凝土橋,整個施工時間只需1個半小時,這一技術已經通過了專家評審,為世界的大樓整體平移增加了新辦法。
參考資料:《北京科技報》
❽ 平移時你發現了什麼
一般說的是圖形平移。
比如說正方形平移之後,
只是位置發生了改變。
但是它的邊長等等都沒有變化。
❾ 小學二年級的平移是誰發明的
是人發明的 ,否則你還o否則你還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