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顏體誰發明的

顏體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7-13 21:45:52

Ⅰ 四大書法家的各自發明的字體

歐陽詢(557~441),字信本,唐朝時期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土,封渤海縣男。博覽古今,書則八體盡能,尤工正、行書。初學王羲之、王獻之,吸收漢隸和魏晉以來楷法,別創新意,筆力險勁、瘦硬,意態精密俊逸,自成「歐體」,於後世影響深遠。據史書記載,歐陽詢「雖貌甚寢陋,而聰司絕倫,讀書即數行俱下,博覽經史,尤精三史。」歐陽詢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為「初唐四家」。

顏真卿(709-785年),唐代傑出書法家,偉大的愛國者。漢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臨沂市費縣諸滿村)人。其曾祖、祖父、父親都工篆隸,母親殷氏亦長於書法。他創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眺、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由於他也被皇帝封為河東郡公,因此後人也稱他「柳河東」。他是顏真卿的後繼者,後世以「顏柳」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 並與趙孟頫、顏真卿、歐陽詢合稱「四大書法家」。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吳興人士,故畫史又稱「趙吳興」。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憲靖王伯圭。高宗無子,立子偁之子,是為孝宗,伯圭,其兄也,賜第於湖州,故孟頫湖州人。曾祖師垂,祖希永,父與矗仕宋,皆至大官;入國朝,以孟頫貴,累贈師垂集賢侍讀學士,希永太常禮儀院使,並封吳興郡公,與集賢大學士,死後被元英宗追封為魏國公,謚文敏。

Ⅱ 顏體書法是誰發明的

顏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書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臨沂市費縣)人

Ⅲ 趙體是那個發明的,柳體是哪個發明的,歐體是那個發明的,顏體是哪個發明的.

趙體——趙孟頫
柳體——柳公權
歐體——歐陽詢
顏體——顏真卿
這是不同時期的四位書家,以自己的書體的得到當時及後世人們的尊崇與喜愛,分別以他們各自的姓命名的。

Ⅳ 宋體是誰發明的

宋體字始於明弘治年間蘇州地區 。沒有任何可信的資料證明宋體字和秦檜有關版系,現存秦檜書法中權也看不出任何宋體的痕跡 。關於宋體字的來源,目前收集最全的是豆瓣字體鑒賞小組的《宋體字資料整理》,比較一致的共識是宋代刻板字體與宋體的差別很大,目前看到的宋體是在明代才出現的。

宋體,是為適應印刷術而出現的一種漢字字體。筆畫有粗細變化,而且一般是橫細豎粗,末端有裝飾部分(即「字腳」或「襯線」),點、撇、捺、鉤等筆畫有尖端,屬於襯線字體(serif),常用於書籍、雜志、報紙印刷的正文排版。

拓展資料:

被稱為「宋體」的字體,在南宋才開始逐漸完成與書法字體的脫離,但還只是印刷字體與書法字體脫離的一個過渡時期,後世稱為「過渡仿宋體」如《女郎魚玄機詩》。此時的「過渡仿宋體」是為了快速雕刻而創造的新型印刷字體。例如橫畫的收筆設計成兩次湊刀即可雕成的三角形,許多字的形態已經非常接近宋體。到了明代,隨著印刷技術飛速發展,印刷字體也終於形成了被我們今天稱之為「宋體」的最終版。

宋體—網路

Ⅳ 宋體是誰發明的

秦檜和宋體的關系據說是這樣的:在公文來往中,秦檜發現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公文字體不一,很不規范,於是潛心研究,尤其是對徽宗趙佶的字研究特別深入,在仿照趙佶的字的基礎上創造出了一種獨特字體,工整劃一、簡便易學,然後他開始用自己創造的新體字謄寫奏摺,引起了徽宗趙佶的注意,下令秦檜將其書寫模板發往全國各地,要求全國統一按模板字體書寫公文,於是很快得到了推廣,並且被後世繼承了下來,這個字體就是我們現在印刷時使用的「宋體」(因為這個原因,還有人認為宋體其實就是「瘦金體」的印刷體)。
再者,按照我國書法界的慣例,歷代都以創始人或代表人物的姓氏來命名字體,如柳公權的字稱柳體,顏真卿的字稱顏體,那麼,秦檜創造的這種字體就應該叫秦體才對。這方面倒是有一說法:
秦檜擔任南宋宰相以後,里通外國,陷害忠良,又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抗金民族英雄岳飛,為後人所不齒,被視為千古罪人;一直到今天,他和他老婆的鐵像還跪在岳飛墓前,被人唾棄。在他前後執政十九年中,名聲很不好,鎮壓抗金將領,賣國求保等行盡出,人們惡其行,對於他的字體亦不以其姓命名。(雖然據說當初初制此體時,也真是有出現過『秦體』此一名字,但就在秦檜下獄時,就被民間所極度排擠,並改為『宋體』一詞。

Ⅵ 楷書是誰創造

楷書不是某一個人創造的,是在長時間的使用中逐漸演變而成的。楷書是由隸書演變而來,從南北朝時期楷書開始出現,在唐朝時期演變成熟。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6)顏體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楷體書法最為著名的四大家是:

1、唐歐陽詢(歐體)

書學在唐代為鼎盛時期,凡及楷書,言必稱虞、歐、褚、顏。顏真卿即是其中最富革新精神的大書法家。

2、唐顏真卿(顏體)

顏真卿的楷書,反映出一種盛世風貌,氣宇軒昂;而他的行草,使宋代米芾也心儀斯書,原因是那些書帖往往是在極度悲憤的心境中走筆疾書的,讀者可從本文中領略個中滋味。情溶於藝,藝才生魂,歷史上大凡優秀的藝術,均不違背此一準則。

3、唐柳公權(柳體)

柳公權初學王羲之並精研歐陽詢、顏真卿筆法,然後自成一家。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較之顏體,柳字則稍清瘦,故有「顏筋柳骨」之稱。

4、元趙孟頫(趙體)

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諸家之大成。

Ⅶ 考古學家首次發現顏真卿真跡,你知道顏真卿哪些事跡

顏真卿不僅僅是優秀的書法家,他更是一個忠臣,一個能臣。

顏真卿古稀之年,深入敵營,最終殺身成仁、捨身取義,他是名副其實的忠臣、能臣,也是一名優秀的書法家。

Ⅷ 唐代書法流派顏體的創始人是誰

顏真卿
顏真卿唐中宗景龍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貞元元年(公元785年),終年77歲,琅邪臨沂(山東臨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時期的書法創新代表人物,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遭勁舒和,神彩飛動。他的書法,既有以往書風中了氣韻法度,又不為古法所束縛,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規,自成一幅,稱為「顫體」。宋歐陽修評論說:「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宋朱長文《續書斷》中列其書法為神品。」並評說:「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態,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

Ⅸ 中國的歐體,顏體,柳體是那些人發明的

書法是中華民族最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四千年來,產生了無數傑出的書法家和珍貴的書法藝術作品。這些書法家在作品上形成了不同的風格,並且被後世推崇和繼承,對中國書法藝術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在字體大的分類上存在楷體、行書、草書等主要類型。因為楷體字易於辨認,通用性強,所以在使用中較多出現。楷書經鍾繇首創,二王發展,魏碑創新,到了唐代,把魏晉時期風格截然不同的南北風格的楷體統一起來。這種統一工作在被譽為初唐四大家的歐陽詢(557-641)、虞世南(558-638)、褚遂良(596-658)、薛稷(649-713)那裡得以完成,真正的楷書直到唐代才最終成熟。主要的楷體有:歐體、顏體、柳體、魏碑體等。顏真卿(709-785)開創顏體字。顏楷用筆藏頭護尾,線條骨肉豐腴,結子端莊雄麗,篇章朴茂充實,把楷書之美推向了極致。其總體風格是森嚴大度,雄渾剛健,堂堂正正,氣勢磅礴。柳公權(778-865)的楷書形成了另一種風格。與顏真卿齊名,俗稱「顏筋柳骨」,說明柳公權以骨力取勝。柳公權的楷書工整規范,深的帝王喜愛,在社會上影響很大。現在漢子的形體結構基本脫胎與柳體。魏碑體,在魏晉南北朝的北方地區流行。這一時期保存下來的書法作品,主要在一大批的石碑上,並以北魏最多,所以就把這種書體稱為「魏碑體」。魏碑體多用方筆,結體橫肩,內圓外方,給人以粗獷豪放之感。

Ⅹ 顏真卿被稱為什麼他創造的什麼方正雄厚

顏魯公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生於京兆(今西安)。「安史之亂」中,因在平原郡守任上毅然起義抗賊立下汗馬功勞而受朝廷重用,歷任吏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要職,封魯郡開國公,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顏真卿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凜然拒賊,終被縊殺。 顏真卿是繼王羲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成為中國文人書法的重要里程碑。他轉益多師,一變成法,創造出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楷書書法審美範式,他的行草也傳遞出沉著痛快、豪邁灑脫的大師氣象。傳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爭座位》以及《麻姑碑》等眾多碑刻。

閱讀全文

與顏體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