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德綱相聲台詞
相聲《李菁開車》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5&word=%C0%EE%DD%BC%BF%AA%B3%B5.德雲社相聲新年晚會里郭德綱的返場小段。
李菁慢性子,人家誰開車出去郭德綱都說「慢點兒啊,別出事兒」,惟獨李菁開車出去,郭德綱還得說「快點兒啊,別耽誤事兒」。
那天李菁買新車出去「兜風」。
上了四環,車跑起來了。
「哎喲,我的媽啊,三邁就這么快了!」
旁邊有一個殘疾人坐輪椅比他快多了。
自己開,「我的媽啊,太刺激了!」
有這么四個小時吧,開了有兩公里。。。。。
停在邊上,「我得歇會兒,我這心都快蹦出來了!我的媽啊,太刺激了!!」
坐在馬路邊上,「就是車小了點兒,我要是有錢我也換一大車,換一大車多好啊,就是沒錢。」
啪!橫空而降掉一大提包來,打開一看里邊都是錢。
「我的媽啊,太刺激了,老天爺啊!這回不光買車,還能娶個漂亮媳婦!!!」
啪!掉下一個女的來,這個漂亮,在那躺著。。
「我的媽啊,太刺激了!」
打那邊過來四個警察,「誒,這是你撞死的嗎?!」
2. 旅行途中玩什麼小游戲比較能活躍氣氛~
在和朋友的旅行中,如果能有一些簡單有趣的小游戲是非常能活躍氣氛,增進大家的感情的。
比如自編繞口令:「動,逛,見(帥)美,抱抱」,第二個必須說:動,逛,見兩枚炸彈,抱抱;如果你數到十,回到一,重新開始。當然,任何犯錯誤的人都會受到懲罰。因為這是一場臨時演出,許多人可能無法四處走動。
我要告訴你一個我經常說的急轉彎:四個人在房子里打麻將,一個在看,另一個在報警。看,喲,喝酒打麻將。不,必須這樣做。但是他自己抓不到五個人,所以他又叫來了四個警察。五個警察帶走了五個,結果房間里還剩下一個人。
這是為什麼?猜猜地點或名字:客人來自世界各地,游過大河。他們中的許多人喜歡旅遊。然後讓他們猜猜:金、銀、銅、鐵、無錫、四季溫暖的長春、平安的旅程、重男輕女的貴陽、平靜的寧波、孫劉悅歡、降落傘張飛,以及赤壁之戰中出售的一切,但劉備沒有賣被子。它也可以在國外使用,如紅色庄園(丹麥)「藍色作物」(荷蘭)。
3. 蹦極是誰發明的
蹦極源於英文「bungy」或者「bungee」,為什麼會有兩個名字呢?
可能的原因有兩個: 1) 第一種說法: 目前所知, bungee 最早出現於牛津極限運動俱樂部,他們管這項運動叫做 bungee . 這項運動在紐西蘭叫 bungy ,極有可能是由於拼寫錯誤,但是由於在紐西蘭推廣的很成功,人們普遍接受了 bungy , 所以就有了這個詞。
第二種說法: bungy 和 bungee 是有差別的bungee 所用的繩索是用多種材料復合而成,在北美通常用5/8英寸軍事規格的繩索,伸縮率能達到210%,現在也有使用 TR2 和 Ripcord,伸縮率分別達到240%和280%,它的特點是有更高的自由落體,反彈時間更長,感覺更刺激。
bungy 發源於紐西蘭,使用的繩索是橡皮繩(具有無限的伸縮),有可變的掣動系統,能控制最大伸縮距離。它的特點是比較低的速度,比較高的反彈,感覺平穩,特別適合綁踝跳。
蹦極一詞應該是一個極好的音譯詞,在香港、台灣地區,人們音譯為「笨豬跳」,作這種譯法的人大概是認為,如果一個人不笨的話,是斷然不會去進行這種「慘烈」的活動的吧。然而,當這項運動從它的起源地發展到世界各地,就受到人們普遍的歡迎,甚至一些極限運動愛好者還要將自己的婚禮儀式放在蹦極塔上進行,一旦「禮成」,就縱身一跳,以示愛情的熱誠與忠貞。而去蹦極的人非但不會被稱作「笨豬」,反而能夠拿到「勇敢者證書」。
笨豬跳起源於南太平洋島萬那杜的一種成年儀式,幾百年前萬那杜男人們必須經受住高空懸跳的考驗,才能算是到了成年,他們用藤條捆住雙腿,從35米高的木塔上往下跳,在離地面幾英寸時停止,然後全村男女老少圍著他載歌載舞,慶祝他成功通過了成年考驗。
這種形式後來傳到英國,被作為皇宮貴族的一種表演,表演者須穿燕尾服,頭戴禮帽。首次使用橡皮繩蹦極,是在美國,但笨豬跳的真正發揚光大是在紐西蘭。紐西蘭人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反彈跳躍協會,並在1988年首次向社會公開展示高空懸跳,從此大力推廣這一運動。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已建立了笨豬跳運動基地,例如新加坡、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一些歐洲國家。1997年5月1日,笨豬跳首次傳入中國,發展到現在,已有多種形式,大致可分為三種:
橋梁蹦極,在橋樑上伸出一個跳台,或在懸崖絕壁上伸出一個跳台;塔式蹦極,即主要是在廣場上建造一個斜塔,然後在塔上伸出一個跳台;火箭蹦極,顧名思義,將人像火箭一樣向上彈起,然後一上一下地彈躍。
「蹦極」就是跳躍者站在約40米以上(相當於10層樓)高度的橋梁、塔頂、高樓、吊車甚至熱氣球上,把一端固定的一根長長的橡皮條綁在踝關節處然後兩臂伸開,雙腿並攏,頭朝下跳下去。綁在跳躍者踝部的橡皮條很長,足以使跳躍者在空中享受幾秒鍾的「自由落體」。當人體落到離地面一定距離時,橡皮繩被拉開、綳緊、阻止人體繼續下落,當到達最低點時橡皮再次彈起,人被拉起,隨後,又落下,這樣反復多次直到橡皮繩的彈性消失為止,這就是蹦極的全過程。
世界最高的蹦極點位於南非東開普省齊齊卡馬山中一座名為布勞克朗斯的大橋上,高度為216米,1997年12月開始正式接待遊人,至今共計100人次,最小的只有9歲,最長者則是84歲的老人;第二高的蹦極點在瑞士的一個風景點的纜車上,高度為160米;第三高的蹦極點位於紐西蘭,蹦極高度為134米。
蹦極的玩法
1)按跳法分類
1.綁 腰 後 躍 式
此跳法為綁腰站於跳台上採用後躍的方式跳下,此跳法為彈跳 初學者之第一個規定基本動作,彈跳時彷彿掉人無底洞,仿若整個心臟皆跳出,約3秒鍾時突然往上反彈,反彈持續4一5次,定神一看,自己已安全懸掛於半空中,整個過程約5秒鍾,真是緊張又刺激。
2.綁 腰 前 撲 式
此跳法為綁腰站於跳台上面前撲的方式躍下。此跳法為彈跳 初學者之第一個基本動作做的另一種嘗試跳法。此種跳法近似於綁腰後躍 式,但彈跳者為面朝下,真正感受到視覺上的恐怖與無助,當彈跳繩停止 反彈時能真正享受重生的欣喜。
3.綁 腳 高 空 跳 水 式
此跳法為彈跳者表現英姿最酷的跳法,此種跳法為將裝 備綁於綁踝上,彈跳者站於跳台上面朝下,如奧運選手跳水時的神氣風情,彈跳者於倒數5,4,3,2,1後即展開雙臂,向下俯沖,訪若雄鷹展翅,氣概非凡。
4.綁 腳 後 空 翻 式
此種跳法是彈跳跳法中難度最高但也最神氣的跳法。此種跳法為將裝備綁於腳踝上,彈跳者站於跳台上背朝後,彈跳者於倒數 5,4,3,2,1,後即展開雙臂,向後空翻,此種跳法需要強壯的腰力及十足的 勇氣,若您認為您的膽識超人,不訪在體驗過綁腰、綁腳彈跳後,向自己 的勇氣挑戰。
5.綁 背 彈 跳
此種跳法被彈跳教練喻為最接近死亡的感受,彈跳者將裝備綁於背上,於倒數5,4,3,2,1後雙手報胸雙腳往下懸空一踩,彷彿由高空墜落,頓時感覺大地懸轉,地面事物由小變大,整個過程仿若向死神打交道,真是刺激、過隱到極點。待您親自體驗。
6.雙 人 跳
此種跳法為你讓你的戀人向您宣誓愛的證言的最高境界,雙人於空中反彈時,彈跳繩將兩人緊緊扣在一起,此時是您許下諾言的最佳時刻,當然,我們要求其中一方必需要有彈跳經驗才能迸行此項甜蜜又驚險的雙人跳。
2)按地點分類大致可分為三種:
橋梁蹦極:在橋樑上伸出一個跳台,或在懸崖絕壁上伸出一個跳台;
塔式蹦極:主要是在廣場上建造一個斜塔,然後在塔上伸出一個跳台;
火箭蹦極:顧名思義,將人象火箭一樣向上彈起,然後上下彈躍。
3)按操作方法也有三類可分:
綁腰--踏出彈跳的第一步。
綁背--想嘗試電梯斷線後的墜落嗎?
綁腳--可體驗奧運跳水選手俯沖的快感。
4)按蹦極技巧和人數還可分為:
自由式--可碰水、前滾翻、後滾翻、單人跳、雙人跳等等,每種玩法都會讓您有不同的感受。
蹦極的常識
1)蹦極前的准備
蹦極對身體素質要求較高,凡是有心、腦病史的人不能參加。
凡是深度近視者要慎重,因為硬式笨豬跳下時頭朝下,人身體以9.8米/秒方的加速度下墜,很容易腦部充血而造成視網膜脫落。
跳下前應充分活動身體各部位,以防扭傷或拉傷。
著裝要盡量簡練,合身,不要穿易飛散或兜風的衣物,否則曝光可沒人管。
跳出後要注意控制身體,不要讓脖子或胳膊被彈索卷到,否則……
最後一條規則就是沒有規則,發揮你的想像,盡情的把身心溶入,用心去體會那短暫而又刺激的感受吧!Good Luck!!
4. 搖滾和蹦迪 的士高 是一回事嗎
樓下的!「搖滾是由吉他,架子鼓,其實重金屬樂器演奏,並由歌手演唱!」這是誰說的?
是你自己發明的吧。完全扭曲了搖滾。蹦迪
迪斯高一般屬於偽搖。也是搖滾的一種,不過就是太偏於舞曲了,常常被人誤解。我只是指大部分。並不是全部
5. 偶爾需要放飛自我想去蹦迪,如何蹦迪才能稱之為養生迪
想要放飛自我,還想要養生迪。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要你一進入迪廳,音樂就會帶著你蹦起來,你已經完全沉醉在其中,養生迪什麼的,早就想不起來了。
年輕人在裡面瘋狂的甩頭,就算第2天還有課要上,當天晚上仍是凌晨幾點才結束,第2天會在脖子上貼一塊膏葯。第2天依舊。且近來年輕人喝酒的人群越來越多,常常能在學校周圍附近的燒烤店,火鍋店看到一群小青年圍著一個桌子,地上擺著十幾瓶啤酒。這已經是某些人的生活規律了,天天都是這么度過,正常的學生一個月偶爾這么幾次,可以放鬆身心與朋友交談聯絡感情,但有一些人是屬於天天都是這種狀態,貌似每天喝酒蹦迪已經成了必不可少的事。
如果你的作息不規律,天天凌晨三四點睡覺,第2天睡到中午12點。不管如何喝枸杞,喝開水甚至泡腳,都不算養生。養生迪就是一個笑話,只是為了這些人自娛自樂而發明的一個新詞而已。
6. 人類通過兔子發明了什麼。
本領
1 、聽覺特別靈
2 、善於奔跑
3 、視力特別好
啟示
1 、1859年,當澳大利亞的一個農夫為了打獵而從外國弄來幾只兔子後,一場可怕的生態災難爆發了。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在澳大利亞它沒有天敵,由於數量不斷翻番,它很快就開始毀壞莊稼。到1880年,它們到達新南威爾士,開始影響南澳地區的牧羊業。人們組織了大規模的滅兔行動,但收效甚微。到了19世紀90年代,當兔群抵達西澳時,人們修了一條長達1000英里的柵欄,試圖將其攔住。但是,這個柵欄很快被沖破了。1950年,澳大利亞的兔子的數量從最初的五隻增加到了五億只,這個國家絕大部分地區的莊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極大損失,一些小島甚至發生了水土流失。絕望之中,人們從巴西引入了多發黏液瘤病,以對付迅速繁殖的兔子。但是針對兔子的細菌戰被證明只是使不斷惡化的狀況得到暫時緩解,一小部分兔子對這種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們在僥幸逃生後又快速繁殖起來。整個20世紀中期,澳大利亞的滅兔行動從未停止。
從兔子身上得到啟示:非本地物種的引入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和控制,就會嚴重危害到當地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危害生態環境。
2 、守株待兔
要想獲得成功,不能等待,而要靠自己積極地付出努力。
狡兔三窟
人們知道人要留條後路。
兔子急了都會咬人
人們知道不能把人逼得太緊。
發明
兔子的特殊本領?賣萌~!挖洞,咬傢具,亂拉屎尿~還是賣萌~
古代武術高手從兔子身上學到了蒼鷹搏兔這一招~~
現代青年么。。。流氓兔,兔斯基、阿古兔兔~不知道算不
非要科學的~~保暖大衣~~情感文化上有兔子不吃窩邊草~
7. 墳頭蹦迪靈車漂移骨灰拌飯出處
是一個叫王者小弟的都與主播,經常吹B。有一次他說要是再吹B就親媽爆炸,結果到現在還在吹,再加上他經常直播QQ飛車什麼的。。。所以觀眾朋友們就發明了這句靈車飄移來罵他。(意思是他母親死也死的不安詳)
8. 蹦迪會引發腰椎間盤突出嗎
要是腰本來就有問題,最好不要做劇烈運動,可以試著倒走鍛煉,倒走慢慢來,只要你有一雙普通的平底鞋在手,完全可以鍛煉,自己鍛煉!倒走時候重心會後移,所以會矯正姿勢,如果覺得倒走麻煩,就用發明專利的,負跟鞋,2015年入編大學教材的,試驗用處的方法,光著腳,前腳掌一起踩本書,兩厘米就成,腳跟踩地,你看看重心後移沒,我做這個試驗明顯重心往後,腰背都挺拔了,已經把此鍛煉方法推薦給周圍的朋友們,還有正之本拉伸,對腰突也有好處
9. 蹦迪是什麼
蹦迪(disco dancing)是指到舞廳去跳迪斯科。
迪斯科是由「迪士高舞」演變而來,是一種沒有規定動作的即興式的自由舞蹈,跳舞者會根據節奏的變化即興地做出不同的身體動作。
蹦迪可一人蹦,可男女成對蹦,也可幾人同時蹦,隨著節奏感極強的音樂,舒展全身筋骨。
由於它節奏感強、簡單易學、富有感染力和激情,極符合現代人的情趣。
(9)發明蹦迪擴展閱讀
蹦迪的場地有兩種,一種是震動鋼板(在鋼板下安裝強性彈簧),一種是木質地板。
蹦迪的關鍵是要踏准節拍,一般人都能聽出一首樂曲中的節拍。跳的時候,只要隨著節拍踏出腳步就行了(俗稱踩樂點、踩鼓點)。
開始時先一步一拍,然後交換成另一條腿重復上述動作,即完成第2拍的動作,雙手可以垂下或略微抬起,隨節奏輕輕舞動。熟悉節奏感後,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即興發揮了。
雖然跳迪斯科舞動作比較舒緩,但動作幅度較大,頻率也較高,如果跳的時間過長容易引起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經常「蹦迪」有損健康,容易出現耳鳴,持續低燒、咳嗽等症狀。
蹦迪是神經性疾病的罪魁禍首。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經常在震耳的音樂和刺眼的燈光下,對健康將產生極大危害。
10. 什麼是迪斯科音樂,是怎麼發展而來的
迪斯科是70年代初興起的一種流行舞曲,電音曲風之一。音樂比較簡單,具有強勁的節拍和強烈的動感。 60年代中期,迪斯科傳入美國,最初只是在紐約的一些黑人俱樂部里流傳,70年代初逐漸發展成具有全國影響的一種音樂形式,並於70年代中期以後風靡世界。
80年代,自張國榮的一曲《monica》風靡香港,迪斯科舞曲開始在中國流行。從音樂上看,迪斯科一般以4/4拍為主,具有強勁的節拍,並且每一拍都很突出;它的速度大約在每分鍾120拍左右;它的結構短小,歌詞簡單,又很多段落的重復。其實,所有的曲子,只要調整一下速度,改成每一拍都很突出的節拍,都可以變成迪斯科舞曲。
發展史:
Disco標志著以舞曲為基礎的早期流行音樂的開始。繞開20世紀70年代日益繁盛的聲音和瘋克,disco強調節拍,甚至是歌手和歌曲。Disco是在那些不放任何的音樂除了舞曲的夜總會,discotheque(有譯作:的士夠格)後命名的。大部分在紐約的discotheque都是同性戀的俱樂部,DJ們因此專門挑選強烈節奏,重型風格的瘋克唱片來播放。在disco出現後,唱片開始在電台播放,並且有很大的銷量。很快,唱片公司和音樂製作者開始削減除了disco以外一切音樂形式的創作。自然的,這些唱片也有很強的流行因素,所以他們可以如此成功。Disco專輯常常不需什麼改變---他們屈指可數的長的歌曲只是保持節拍在不停的敲打。同樣的,那些單曲被發行為12英寸的唱片形式,有利於延長再混合的時間。DJ們可以混合這些磁軌,只要它們被標記為每分鍾節拍的數量,就可以匹配每首歌的拍子。很快,一直以強烈拍子為標志的disco在流行音樂中佔有了優勢,並且每個樂隊都融合了一些disco的成分,從搖滾明星the Rolling Stones和Rod Stewart到流行明星Bee Gees和新浪潮樂隊如Blondie。一些disco樂隊成為了明星---Donna Summer, Chic, the Village People,和KC & the Sunshine Band---自他們創作這些節奏和譜曲以來,都是製作者的音樂中扮演主要的媒介作用。Disco在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逐漸失去了動力,但是它並沒有消亡---它變異為了多種的以舞曲為基礎的流派,從業余到專業的廣泛的舞曲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