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泰勒與科學管理理論
泰勒與科學管理理論
科學管理理論,由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學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科學管理原理》使人們認識到了管理是一門建立在明確的法規、條文和原則之上的科學。泰勒的科學管理主要有兩大貢獻: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學;二是勞資雙方的精神革命。
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美國古典管理學家,科學管理的創始人,被管理界譽為科學管理之父。在米德維爾工廠,他從一名學徒工開始,先後被提拔為車間管理員,技師,小組長,工長,設計室主任和總工程師。泰勒重點研究是企業內部具體工作的效率,他不斷在工廠實地進行試驗,系統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動作所花費的時間,逐漸形成其管理體系——科學管理。
泰勒對科學管理作了這樣的定義,他說:「諸種要素——不是個別要素的結合,構成了科學管理,它可以概括為:科學,不是單憑經驗的方法。協調,不是不和別人合作,不是個人主義。最高的產量,取代有限的產量。發揮每個人最高的效率,實現最大的富裕。」這個定義,既闡明了科學管理的真正內涵,又綜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
1、工作定額原理
泰勒認為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為了改善工作表現,他提出:(1)企業要設立一個專門制定定額的部門或機構,這樣的機構不但在管理上是必要的,而且在經濟上也是合算的。(2)要制定出有科學依據的工人的「合理日工作量」,就必須通過各種試驗和測量,進行勞動動作研究和工作研究。(3)根據定額完成情況,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使工人的貢獻大小與工資高低緊密掛鉤。
2、標准化原理
泰勒認為,科學管理是過去曾存在的多種要素的結合。工人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潛力是非常大的,人的潛力不會自動跑出來,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這種潛力呢?方法就是把工人多年積累的經驗知識和傳統的技巧歸納整理並結合起來,然後進行分析比較,從中找出其具有共性和規律性的東西,然後利用上述原理將其標准化。泰勒認為,在科學管理的情況下,要想用科學知識代替個人經驗,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實行工具標准化、操作標准化、勞動動作標准化、勞動環境標准化等標准化管理。
3、勞資雙方的密切合作
泰勒指出:「資方和工人的緊密、親切和個人之間的合作,是現代科學或責任管理的精髓。」他認為,沒有勞資雙方的密切合作,任何科學管理的制度和方法都難以實施,難以發揮作用。泰勒進一步宣稱,「在科學管理中,勞資雙方在思想上要發生的大革命就是:雙方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盈餘分配上,不再把盈餘分配看作最重要的事情。他們將會明白,當他們停止互相對抗,轉為向一個方面並肩前進時,他們的共同努力所創造出來的盈利會大得驚人。」
4、例外原則
所謂例外原則,就是指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把一般日常事務授權給下屬管理人員,而自己保留對例外的事項一般也是重要事項的決策權和控制權。泰勒認為,規模較大的企業不能只依據職能原則來組織和管理,而必須應用例外原則。泰勒在《工廠管理》一書中曾指出:「經理只接受有關超常規或標準的所有例外情況的、特別好和特別壞的例外情況、概括性的、壓縮的及比較的報告,以便使他得以有時間考慮大政方針並研究他手下的重要人員的性格和合適性。」
泰勒還提出了建立計劃機制,實現執行工長制,對工人進行科學選拔、培訓和晉升的機制,倡導激勵性的計件工資報酬制度等等有重大影響的管理觀點和方法。
B. 泰羅科學管理理論的現實意義是什麼在線等!!
泰勒的科學管理
--------------------------------------------------------------------------------
http://www.sina.com.cn 2003/09/17 16:42 新浪教育
一、科學管理內容
泰勒於1856年出生在美國費城一個富裕的家庭里,19歲時因故停學進入一家小機械廠當徒工。22歲時進入費城米德維爾鋼鐵公司,開始當技工,後來迅速提升為工長、總技師。28歲時任鋼鐵公司的總工程師。1890年泰勒離開這家公司,從事顧問工作。
1898年進入伯利恆鋼鐵公司繼續從事管理方面的研究,後來他取得發明高速工具鋼的利。1901年以後,他用大部分時間從事寫作、講演,宣傳他的一套企業管理理論,即「科學管理----泰勒制」。代表作為《科學管理原理》泰勒的科學管理的內容概括起來主要有5條:工作定額原理、能力與工作相適應原理、標准化原理、差別計件付酬制、計劃和執行相分原理。
1、泰勒認為,為了發掘工人們勞動生產率的潛力,首先應該進行時間和動作的研究。
所謂時間研究,就是研究人們在工作期間各種活動的時間構成,它包括工作日寫實與測時。
所謂動作研究,是研究工人幹活時動作的合理性,即研究工人在幹活時,其身體各部位的動作,經過比較、分析之後,去掉多餘的動作,改善必要的動作,從而減少人的疲勞,提高勞動生產率。
所謂能力與工作相適應原理,即主張一改工人挑選工作的傳統,而堅持以工作挑選工人,每一個崗位都挑選第一流的工人,以確保較高的工作效率!
標准化原理是指工人在工作時要採用標準的操作方法,而且工人所使用的工具、機器、材料和所在工作現場環境等等都應該標准化,以利於提高勞動生產率!
2、泰勒認為,工人磨洋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付酬制度不合理,計時工資不能體現按勞付酬,干多干少在時間上無法確切的體現出來;他認為,要在科學地制定勞動定額的前提下,採用差別計件工資制來鼓勵工人完成或超額完成定額!
3、泰勒認為應該用科學的工作方法取代經驗工作方法;應該把計劃和執行分離開來。計劃由管理當局負責,執行由工長負責,這里的計劃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1)時間和動作研究
(2)制定勞動定額和標準的操作方法,並選用標准工具
(3)比較標准和執行的實際情況,並進行控制
二、泰勒科學管理的二重性
列寧認為:「泰勒制——也同資本主義其他一切進步的東西一樣,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資產階級剝削的最巧妙的殘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豐富的科學成就,即按科學來分析人在勞動中的機械動作,省去多餘的笨拙的動作,制定最精確的工作方法,實行最完善的計算和監督制度等等」
三、泰勒科學管理的貢獻
1、泰勒在歷史上第一次使管理從經驗上升為科學
2、講求效率的優化思想和調查研究的科學方法
四、泰勒科學管理的局限性
1、泰勒對工人的看法是錯誤的。他認為工人的主要動機是經濟的,工人最關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錢收入,即堅持「經濟人」假設。
2、泰勒的科學管理僅重視技術因素,不重視人群社會的因素。
3、「泰勒制」僅解決了個別具體工作的作業效率問題,而沒有解決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如何經營和管理的問題。
參考資料:http://e.sina.com.cn/l/2003-09-17/53411.html
C. 泰羅科學管理理論的實質是什麼
科學管理的實質是要求管理人員和工人雙方實行重大的精神變革。
1、泰羅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
2、實現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學的管理代替傳統的管理
泰羅—科學管理理論要點:
1、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
2、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為工作配備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標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標准化的工具、機器和材料,並使作業環境標准化。
(3)創造科學管理理論的是擴展閱讀:
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並不是脫離實際的,其幾乎所有管理原理、原則和方法,都是經過自己親自試驗和認真研究所提出的。它的內容里所涉及的方面都是以前各種管理理論的總結,與所有管理理論一樣,都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但它是最成功的。
它堅持了競爭原則和以人為本原則。競爭原則體現為給每一個生產過程中的動作建立一個評價標准,並以此作為對工人獎懲的標准,使每個工人都必須達到一個標准並不斷超越這個標准,而且超過越多越好。
隨著標準的不斷提高,工人的進取心就永不會停止,生產效率必然也跟著提高;以人為本原則體現為這個理論是適用於每個人的,它不是空泛的教條,是實實在在的,是以工人在實際工作中的較高水平為衡量標準的,因此既可使工人不斷進取,又不會讓他們認為標准太高或太低。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的一個趨勢,呆板或愚昧最終會被淘汰。
D. 被譽為科學管理理論的創始人是哪個選擇題上學吧
泰勒
泰勒科學管理理論的核心內容是盡人皆知的,主要要探討的是泰勒先生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對管理學的貢獻和重要意義。在我看來,理論是次要的,而方法則是無比重要的,理論可以過時,也可以被新理論代替,而方法則具有更多的生命力,能夠對後繼理論和實踐提供更多指引,因而具有更加深遠和根本的意義。
泰勒的成就十分巨大,總結起來,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延續至今,成為現代管理理論的智慧根基。
一, 首先採用實驗方法研究管理問題,開創實證式管理研究先河
泰勒不是坐在學院里進行饒有興趣的邏輯性推論,而走下工廠,深入車間,做了大量著名的實驗,短則一周數天,長則竟可長達26年如其金屬切削實驗。這就如同培根和伽利略首先在科學、哲學上引進實驗方法,使得近代科學、哲學真正成為一門可以進入真正的科學層面一樣,使得管理學由雜談變成了一門真正的嚴肅嚴謹的真科學。而其實證方法,則為管理學研究開辟了一片無限廣闊的新天地。
二, 開創單個或局部工作流程的分析,是流程/過程管理學的鼻祖
泰勒的創造性貢獻還在於他首先選取整個企業經營管理的現場作業管理中的某一個局部,從小到大地來研究管理。這樣一種方法與實證方法相配合,是一種歸納研究方法,即由許多具體案例或實驗結果,歸納提升成為整體性結論。對於象管理學等應用性或實踐性科學來講,歸納法比演繹法具有更加突出的重要性。而其對單一或局部工作流程的動作研究和時間研究,合起來即為流程效率研究,更為後世所效法,成為研究和改進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現在熱門的公司流程再造,只不過是承接了泰勒先生的流風余韻。
三, 率先提出經驗管理法可以為科學管理法所代替,從而開拓了管理的視野
泰勒先生的管理理論之所以被尊稱為科學管理理論,原因在於他首次突破了管理研究的經驗途徑這一局限性視野,首次提出要以效率、效益更高的科學性管理,來取代傳統小作坊師傅個人經驗傳帶或個人自己積累經驗的經驗型管理。這就告訴我們,經驗對於管理雖然是重要的基礎性的,但卻遠非決定性的和唯一性的,任何工作和業務流程,通過科學的
討,更能夠接近並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完美。從此,人們認識到在管理上引進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 率先提出工作標准化思想,是標准化或基準化管理的創始人
泰勒以作業管理為核心的管理理論,其目的是為了達到現實生產條件下最大生產效率,但其研究成果卻是以標准化,各個環節和要素的標准化為表現形式。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標准量化管理的研究成果,開啟了標准化管理的先河。現在的許多標准如ISO、GMP等等大量標准化管理體系,其沿用的仍然是我們老先生泰勒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標准化管理已經成為現代管理不僅僅是生產管理的一個普遍性核心構成部分。
五, 首次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區分開來,管理首次被審視為一門可研究的科學
泰勒在工作和研究中認識到,強調分工和專業化對於提高生產效率是重要的,因此,他首先提出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其實是不一樣的。簡單的說,管理者主要在計劃,而被管理者主要在執行,另外,管理者還要進行例外管理。泰勒先生甚至設計出了一種職能工長制管理模式,以實現其管理理論。這模式可能已經不適用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是活著的。把管理從生產中分離出來,是管理專業化、職業化的重要標志,管理因此被公認為一門需要獨立研究的科學。
六, 首次提出管理轉變必須考慮人性
在我們今天看來,泰勒的科學管理哲學並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但對於泰勒本人和當時時代來說則恰恰就是這么一回事。泰勒自己宣稱,「科學管理在實質上要求任何一個具體機構或機構中的工人及管理人員進行一場全面的心理革命,沒有這樣的心理革命,科學管理就不存在。」他說的不存在的意思是----不可能被正確理解、接受和很好地順利實施。原因在於人們如果不能把思想從小農生產轉變到工業化大生產的認識上來,勞資合作以便提高生產效率、提升雙方整體福利的新措施就不可能實施。因此,泰勒考慮到了管理轉變關繫到人性的許多層面,他雖然沒有展開深入研究,但他建議企業要考慮到各個層面人們的感受,尤其是強調工人要能夠愉快地勝任新方法下的工作並獲得更高報酬,這說明了泰勒雖然較多關心提高社會生產總效率問題,但並不是對工人就很殘酷。
他只是一個管理學者,不是時代的救世主,而是救世主在工廠管理上的一個僕人,他已盡己所能。人的確是有靈魂不死的,許許多多象泰勒這樣的先輩,將一直活在人們心中。讓我們珍惜他們已為我們准備好的成果,並且懷著崇敬之心和對人類普遍的仁愛之心,繼續為把人類社會改善各更加美好而奮斗。
E. 科學管理理論開始於勞動效率的研究其創立者是誰
答案:科學管理理論開始於勞動效率的研究其創立者是泰羅
泰羅創立的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管觀點
1:科學管理的根本目的——謀求最高工作效率
2:達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學的管理方法代替舊的經驗方法
3:實施科學管理的核心問題——要求人員和工人雙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來一個徹底的改變。
F. 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
C
泰羅的科學管理是提高生產效率
與工人是什麼人沒關系
泰羅制要點包括: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需要挑選和培訓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標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標准化的工具、機器和材料,在標准化的工作環境中操作;採用刺激性的工資報酬制度激勵工人努力工作;
G. 簡述泰羅科學管理理論的優缺點
優點:① 在歷史上第一次使管理從經驗上升為科學。泰勒科學管理的最大貢獻在於泰勒所提倡的在管理中運用科學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學實踐精神。泰勒科學管理的精髓是用精確的調查研究和科學知識來代替個人的判斷、意見和經驗。
泰勒在進行科學管理的研究時以及在推行他的科學管理的過程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有來自工人階層的,也有來自於僱主們的。但泰勒沒有屈服,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為科學管理獻出了自己的畢生精力。
② 講求效率的優化思想和調查研究的科學方法。泰勒理論的核心是尋求最佳工作方法,追求最高生產效率。泰勒和他的同事創造和發展了一系列有助於提高生產效率的技術和方法。如時間與動作研究技術和差別計件工資制等。這些技術和方法不僅是過去,而且也是近代合理組織生產的基礎。
科學管理與傳統管理相比,一個靠科學地制定操作規程和改進管理,另一個靠拼體力和時間;一個靠金錢刺激,另一個靠飢餓政策。從這幾點看,科學管理有了很大的進步。
缺點:① 泰勒對工人的看法是錯誤的。他認為工人的主要動機是經濟的,工人最關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錢收入,即堅持「經濟人」的假設。他還認為工人只有單獨勞動才能好好乾,集體的鼓勵通常是無效的。
② 「泰勒制」僅解決了個別具體工作的作業效率問題,而沒有解決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如何經營和管理的問題。
H. 科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理論,管理科學理論的理論核心是什麼
泰勒科學管理理論的核心,分析了科學管理理論運用於學校管理中的可行性,結合學校管理公共性的特點,將競爭機制引入學校管理,使科學管理、人本管理、道德管理相結合,提高學校管理的效率,實現學校目標和效能。 行為科學理論,其核心思想是要求管理者把員工作為一個 人對待,把人視為是需要予以保護和開發的寶貴資源,而不僅僅是生產的一個要素。也就是說「人群關系—行為科學」學派主張一種感性化的管理,而非理性化的管理。 [管理科學]管理的核心 管理者應以增加企業的市場價值為目標來經營企業的資源,企業的價值是由其未來的現金流量的折現所決定的。在市場經濟中,沒有「免費使用」的資金,資金的每項來源都有其成本,只有當企業投入資金的回報超過資金的成本時,才能創造價值。 為了衡量一項計劃是否能為企業創造價值,我們引入凈現值(NPV)的概念,企業所有的經營活動都可以用他來判斷是否會給企業創造價值。 著名的管理大師彼德·德魯克說過:「現代企業無非兩大職能----營銷和創新」。這兩大職能從某個角度來說,其實都是圍繞著這在價值這一核心:營銷是為企業的現在的現在創造價值的職能活動,而創新則是為保持企業未來的競爭優勢、為未來創造價值的職能活動。 我們知道,當凈現值為正時,企業預期會產生超過補償股東資金成本的現金利潤,而超額的利潤必然會吸引大批的競爭者進入市場。因此,對於企業而言,必須要阻止其他競爭者的進入,通過創新為他們設置較高的進入障礙。而最有效的障礙是擁有核心的技術專利、極具價值的品牌和創建一個獨特的分銷渠道。DELL公司的股票市值和銷售額之所以超過比它規模大的Compaq公司,就是因為它造了網上銷售的方式並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I. 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是什麼。
廣義地講,對通常所採用的最佳管理模式可以這樣下定義:
在這種管理體制下,工人們發揮最大程度的積極性;作為回報,則從他們的僱主那裡取得某些特殊的刺激。這種管理模式將被稱為「積極性加刺激性」的管理,或稱任務管理,對之要作出比較。
泰勒還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任務:
第一,對工人操作的每個動作進行科學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單憑經驗的辦法。
第二,科學地挑選工人,並進行培訓和教育,使之成長;而在過去,則是由工人任意挑選自己的工作,並根據各自的可能進行自我培訓。
第三,與工人的親密協作,以保證一切工作都按已發展起來的科學原則去辦。
第四,資方和工人們之間在工作和職責上幾乎是均分的,資方把自己比工人更勝任那部分工作承攬下來;而在過去,幾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職責都推到了工人們的身上。
(9)創造科學管理理論的是擴展閱讀:
一、社會影響
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使人們認識到了管理學是一門建立在明確的法規、條文和原則之上的科學,它適用於人類的各種活動,從最簡單的個人行為到經過充分組織安排的大公司的業務活動。
科學管理理論對管理學理論和管理實踐的影響是深遠的,直到今天,科學管理的許多思想和做法至今仍被許多國家參照採用。
泰勒科學管理理論的核心內容是盡人皆知的,主要要探討的是泰勒先生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對管理學的貢獻和重要意義。
二、理論實質
科學管理的實質是一切企業或機構中的工人們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也就是這些工人,在對待他們的工作責任,對待他們的同事,對待他們的僱主態度的—次完全的思想革命。
同時,也是管理方面的工長、廠長、僱主、董事會,在對他們的同事、他們的工人和對所有的日常工作問題責任上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沒有工人與管理人員雙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科學管理就不會存在。
這個偉大的思想革命就是科學管理的實質。
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使人們認識到了管理學是一門建立在明確的法規、條文和原則之上的科學,它適用於人類的各種活動,從最簡單的個人行為到經過充分組織安排的大公司的業務活動。
科學管理理論對管理學理論和管理實踐的影響是深遠的,科學管理的許多思想和做法被許多國家參照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