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們身邊有許多默默奉獻的人,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社會創造著價值,正如德國詩人歌德說的:(
告示怎麼可能提到妃子的名諱呢?
『貳』 聰明的為官者有什麼本領
你是一個領導者嗎?是總經理?是主任?或只是一個小小的組長?無論你的官有多大,都會遇到一個問題:領導的藝術技巧。
我們追求的是權力與能力和魅力的相適應,而且有完善的約束力予以保障和制約。
如果權力>能力+魅力,又沒有約束力的制約,那就處於危機狀態,必然頻頻失誤,貽誤事業。
如果權力<能力+魅力,又沒有約束力保證權力的實施,那就壓制了領導者或領導群體的創造力和能動性,也必然阻礙事業的發展。
領導技巧作為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是人人應了解的,因為幾乎沒有一個人可以離開它,其原則是:
(1)在批評或糾正員工之前,如能肯定員工的長處,則不但可減輕或化解員工的防護心理,而且可使批評或糾正變得更容易被接納。
(2)對組織的未來走向及遠景有所了解的員工,將更能專心致志地投身於組織的遠程及近程目標的實現。
(3)當眾申訴只能會使被申訴者在公眾面前顯得渺小與齷齪,而無法解決問題。良好的譴責是在不損及被譴責者的尊嚴下獲致問題解決。因此,譴責應在私下為之,而不應公開執行。
(4)冤情與士氣問題的處理是直接部門主管所發揮的一項基本功能。由下屬主管所發揮的這項功能特別重要。因為絕大多數的冤情與士氣問題都可經由他們解決。在直接部門主管卓越的領導統御下,「包青天」或「冤情大使」的人物並無存在之必要。
(5)工作目標定得太高將使員工氣餒,因為他們勢將感到無法完成工作目標而拒絕嘗試。最理想的工作目標應根據員工過去所經歷過的工作目標制定,它最好是稍微超過過去所曾經完成者。這樣員工不但不會覺得它無法完成,而且會將它作為一種實質的挑戰看待。
(6)領導者之首要任務在於激勵、訓練與指揮員工,而不在執行規章。在優秀的領導者領導下,規章的執行將變成次要任務。
(7)人緣之好壞與領導之良莠無關。有些人緣極佳的領導者具有高超的領導能力,有些則欠缺起碼的領導力。
(8)領導者所犯的錯誤遲早都要被發現,因此與其令錯誤本身欲蓋彌彰,不如當面認錯以維護下屬的尊敬。
(9)技術的素養固然重要,但光是具備良好的技術素養仍無法從事傳道授業與解惑的工作。除非一個人具有溝通技能,否則他將難以勝任領導工作。
(10)經驗一再顯示,只要給予適當的訓練與鼓勵,幾乎任何人都可被訓練成領導者。
(11)領導者對新員工施以完善的訓練,則能令他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這對組織而言是一種極為珍貴的資產。因此,領導者值得在新員工身上花大量的時間以提供良好的訓練。
(12)諷刺通常只能滋生怨憤,而極少能發揮警戒作用。對付多嘴的員正的最好辦法,便是探尋其多嘴原因並設法疏導之。
(13)執行規章的最有效辦法就是令每一位員工都了解規章的內容及制定規章的原因。
(14)直接參與某種工作的人,通常都能對該種工作有關的問題提出解決或改進之道。
(15)倘若領導者不能「分層負責,逐級授權」。則幾乎沒有一件屬於他職務范圍內的工作能被有效地執行。身為主管,他理應給予下屬適當的訓練並從事工作的交託。
(16)「一視同仁」並不代表「公平」。主管為做到真正公平!必須清楚地掌握每位員工的長處與短處,並依據他們的能力要求他們竭盡所能。公平是指不刻意偏愛或菲薄,但這並不意味對每位員工都做同樣的要求。(17)嘀咕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事。一位員工的錯誤已被改正,除非他們重蹈覆轍,否則主管不應舊事重提。
(18)對員工責罵只有損及他們的自尊心,而無補於事,只有建設性的批評才能令員工折服。
(19)員工的任何憎恨心理均足以降低士氣,並導致有意識地或無意識地破壞行動。
(20)固然,倔犟與殷切的領導者可能逼使員工的工作在質與量雙方均達一定的水準,但長期之下,這種領導者的領導績效將遠不如公允待人且懂得激勵員工的領導者。
(21)新員工入崗之初,領導者負有全責,以令其學好履行分內工作的方法。
(22)管理是以組織目標的實現為導向,因此領導者所考慮的應以有效地達成組織目標為第一優先。固然領導者通常皆對自身工作是否感到興趣寄以莫大的關心,但與組織目標的達成比較,個人的興趣乃變成次要之事。
(23)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若給予員工提示概略的工作要領,並令他們自行探討工作細節,則其工作效率遠比為他們解說工作細節大高得多。
(24)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溝通應該是雙向的而且是對流的。除非領導者能洞悉被領導者的心態,否則前者將無法探尋問題的根源,亦難給予後者適當的激勵。
技巧起碼有以下幾層意思:
領導藝術是與領導者個人道德、修養、素質密切相關的做人、用人的藝術;領導藝術是在一定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的領導技能與方法;領導藝術是領導者駕馭、指導全局(或局部)的能力與技巧;領導藝術是領導者身體力行的最有感染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本領;領導藝術是領導科學在實踐中運用的基礎。
領導藝術是與領導者的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養、社會活動領域與活動范國、心理與性格的適應性、年齡因素以及領導者的胸懷與體質密切相關的高層次的藝術。
當然,你還會遇到一個無可迴避的問題:如何對待部下。在部下面前,你是一個「提供便利的領導」,還是一個「控制者」?反過來,你的部下對於你是消極聽令?還是積極配合?一個聰明的領導者,總是設法使部下最充分地發揮各自的作用,從而獲得良好的工作效率。
那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聰明的領導者呢?從客觀情況看,必須把整個工作視為一個系統。你應該根據情況採取分層管理的辦法。任何一個領導不可能同時統御多個層次。有關專家曾對領導者的工作提出過忠告,這些忠告將對你有所幫助。
1.對每一位部下都予以關照
關心每一個人,對每個部下在完成自己工作時可能遇到的問題要做到心中有數,並予以盡可能多地關照。注意不要總是讓你的部下因為某些小麻煩而失望。由失望而產生的抱怨和牢騷會在你的工作人員中形成一股不滿情緒的潛流,使士氣不振,工作效率降低。
2.放手讓部下去做
作為領導者,再精明也不可能事事躬親,什麼都要管,往往造成什麼都管不好。所以就需要把一些小的權力分別委任給許多人,使得這些部下在掌握這些權力後,專項管理,各司其職。這樣做,可以使領導者有更充沛的精力總攬大局,即使你作為領導者有公務外出,一切仍將按部就班地進行。同時,放手讓部下去做,便於互相監督,避免尾大不掉。
當你指派部下去做某些工作時,應該讓他靠自己的能力把事情做完,不要總是指手劃腳。當他遇到問題解決不了時,自然會來請教你。那時,你再作些適度的指導並不晚。
3.要重視部下的看法
要盡可能多地聽取部下的建議,只要有可能,就盡量採用。一定不要斷然否定部下的觀點,也不能流露出漫不經心或輕視的神情。不能馬上決定是否採納時,要答應回去仔細研究一下。而且要確實去做,再給予鄭重地答復。這樣才不至於挫傷部下的積極性,從而使你的集體充滿活力。
4.不要隨意中斷部下的工作
在一般情況下,你不要強迫部下停下沒有幹完的工作而去干另一項工作。一個人中斷了全神貫注從事的工作會很不高興,而且,重新做被中斷的工作會比原來多花很多時間。
5.布置工作要交代清楚
不要在委派工作時只簡單地說:「去做這件事吧。」要使部下對將要從事的工作感興趣,就要告訴他你的動機和目的,使他感到有動力。只有這樣,他才可能卓有成效地執行任務。
6.要積極支持部下的工作
如果某位高級經理或主管人收藏的情況中,有你的部下改進工作所需要的東西,你就應該親自出面幫助部下把材料搞來。毫無疑問,你的支持對部下的工作是有決定意義的。為此,他們會產生一種報答你的願望,從而加倍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7.要關心部下的工作條件和環境,為他們解除後顧之憂
一個領導者,必須採取寬猛相配合的謀略方法。要善於體察部下的思想變化、心理和生活需要等,使其能夠在一種合諧的氣氛中積極努力工作。
不要使部下為找紅鉛筆、膠水之類的東西而浪費時間。如果部下們由於陽光刺眼直皺眉頭,或是由於百葉窗壞了,外面的熱氣使他們滿頭大汗,你就應該過問一下。要防微杜漸,不然,會造成時間和資金的巨大浪費。
8.要善於和部下交談
要讓聽你講話的人確實是在聽,而不只是在那裡點頭。應該做到:①要了解對方;②創造一個有利於交談的氣氛;③你講的東西要力求讓對方容易理解;④要喚起對方談話的興趣;⑤要使對方感到你是尊重他的,而且應該相互尊重。唯有經常與部下平等、友善地交談,你的部下的情感,才能得以溝通,你布置的任務也就能夠積極、迅速地得以執行。
9.善於說服部下從事某項工作
作為上級、領導者,你有權命令部下做某件事。但是,如果你能說服部下去做那件事,效果會更好。聰明的領導者總是這樣去做的:①利用部下的特長;②告訴他怎樣能對他自己有好處;③把「丑話」講在前頭;④說話要採用「行,不錯,但是……」而不是當面否定對方的觀點。
10.要為部下設獎行賞
獎賞的目的在於激勵鬥志。鼓舞士氣。運用得當,恰到好處,能調動部下的積極性,提高戰鬥力。大凡英雄主義的榮譽感與個人主義的貪欲性,常常埋在同一個心底。恰當的獎賞,就在於激發榮譽感,而不是滋潤貪欲的種子發芽。
以上僅供參考,相信你在實踐中也一定摸索到了不少為官之道。願你成為一個聰明的領導者。
『叄』 企業能為社會創造什麼價值
提供社會需要的產品
提供就業網位,解決失業問題,增加農民收入。
為經濟發展創造GDP
『肆』 為社會創造價值、為員工提供平台的詞意理解是什麼
為社會創造價值、為員工提供平台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是指企業在專創造利潤、屬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環境、消費者、對社會的貢獻。
『伍』 現代社會如何為官如何做人
現代社會為官做人原則如下:
1、要始終堅持勤政敬業的操守。
勤政敬業,既是黨員領導幹部應有的道德境界和行為操守,更是對黨員領導幹部的基本道德要求。勤政敬業就是要對工作有熱情、對人民有感情,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性;就是要認真調查研究,了解群眾的基本訴求,把握改革發展趨勢,探索事物發展規律,不斷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就是要有恪盡職守、勤奮努力、勇於奉獻的獻身精神,艱苦奮斗、銳意改革、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不怕困難、不畏艱險、知難而進的拼搏精神,腳踏實地、身體力行、埋頭苦乾的務實精神。
2、要永遠保持一顆平常心。
古人講,「求名之心過盛必作偽,利慾之心過強多偏執」。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大凡有所作為的人無不把淡泊名利、無私奉獻視為一種道德風范和精神境界,作為修身養性、完善自我的行為准則。我們共產黨人更應該如此。
『陸』 求八年級上《勉學》原文和翻譯。
《勉學》原文:
自古明王聖帝,猶須勤學,況凡庶乎!此事篇於經史,吾亦不能鄭重,聊舉近世切要,以啟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數歲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禮》、《傳》,少者不失《詩》、《論》。及至冠婚,體性稍定;因此天機,倍須訓誘。
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人生在世,會當有業:農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討論貨賄,工巧則致精器用,伎藝則沈思法術,武夫則慣習弓馬,文士則講議經書。
多見士大夫恥涉農商,差務工伎,射則不能穿札,筆則才記姓名,飽食醉酒,忽忽無事,以此銷日,以此終年。
或因家世余緒,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及有吉凶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雲霧;公私宴集,談古賦詩,塞默低頭,欠伸而已。有識旁觀,代其入地。何惜數年勤學,長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時,貴遊子弟,多無學術,至於諺雲:「上車不落則著作,體中何如則秘書。」無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駕長檐車,跟高齒屐,坐棋子方褥,憑斑絲隱囊,列器玩於左右,從容出入,望若神仙。
明經求第,則顧人答策:三九公宴,則假手賦詩。當爾之時,亦快士也。及離亂之後,朝市遷革,銓衡選舉,非復曩者之親;當路秉權,不見昔時之黨。
求諸身而無所得,施之世而無所用。被褐而喪珠,失皮而露質,兀若枯木,泊若窮流,鹿獨戎馬之間,轉死溝壑之際。當爾之時,誠駑材也。有學藝者,觸地而安。
自荒亂已來,諸見俘虜。雖百世小人,知讀《論語》、《孝經》者,尚為人師,雖千載冠冕不曉書記者,莫不耕田養馬。以此觀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數百卷書,千載終不為小人也。
齋夫明《六經》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父兄不可常依,鄉國不可常保,一旦流離,無人庇廕,當自求諸身耳。
諺曰:「積財千萬,不如簿伎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賴營饌,欲暖而惰裁衣也。
夫讀書之人,自義、農已來,宇宙之下,凡識幾人,凡見幾事,生民之成敗好惡,固不足論,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隱也。
知有客有客難主人曰:「吾見韁弩長戟,誅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義習吏,匡時富國,以取卿相者有矣;學備古今,才兼文武,身無祿位,妻子飢寒者,不可勝數,安足貴學乎?」
主人對曰:「夫命之窮達,猶金玉木石也;修以學藝,猶磨瑩雕刻也。金玉之磨瑩,自美其礦璞,木石之段塊,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勝金玉之礦璞哉?不得以有學之貧賤,比於無學之富貴也。
且負甲為兵,咋筆為吏,身死名滅者如牛毛,角立傑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黃,吟道詠德,苦辛無益者如日蝕,逸樂名利者如秋荼,豈得同年而語矣。且又聞之:生而知之者上,學而知之者次。所以學者,欲其多知明達耳。
必有天才,拔群出類,為將則闇與孫武、吳起同術,執政則懸得管仲、子產之教,雖未讀書,吾亦謂之學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師古之蹤跡,猶蒙被而卧耳。
齋人見鄰里親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學之,不知使學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馬被甲,長槊強弓,便雲我能為將;不知明乎天道。
辯乎地利,比量逆順,鑒達興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積財聚谷,便雲我能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風易俗,調節陰陽,薦舉賢聖之至也。
但知私財不入,公事夙辦,便雲我能治民;不知誠己刑物,執轡如組,反風滅火,化鴟為鳳之術也。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雲我能平獄;不知同轅觀罪,分劍追財,假言而奸露,不問而情得之察也。
爰及農商工賈,廝役奴隸,釣魚屠肉,飯牛牧羊,皆有先達,可為師表,博學求之,無不利於事也。
《勉學》翻譯:
從古以來的賢王聖帝,還需要勤奮學習,何況是普通百姓之人呢!這類事情遍見於經籍史書,我也不能一一列舉,只舉近代切要的,來啟發提醒你們。士大夫的子弟,幾歲以上,沒有不受教育的,多的讀到《禮記》、《左傳》,少的也起碼讀了《毛詩》和《論語》。
到了加冠成婚年紀,體質性情稍稍定型,憑著這天賦的機靈,應該加倍教訓誘導。有志向的,就能因此磨煉,成就士族的事業;沒有成就功業志向的,從此怠惰,就成為庸人。
人生在世,應當有所專業,農民則商議耕稼,商人則討論貨財,工匠則精造器用,懂技藝的人則考慮方法技術,武夫則練習騎馬射箭,文士則研究議論經書。
然而常看到士大夫恥於涉足農商,羞於從事工技,射箭則不能穿鎧甲,握筆則才記起姓名,飽食醉酒,恍惚空虛,以此來打法日子,以此來終盡夭年。
有的憑家世餘蔭,弄到一官半職,就自感滿足,全忘學習,遇到婚喪大事,議論得失,就昏昏然張口結舌,像坐在雲霧之中。
公家或私人集會宴歡,談古賦詩,又是沉默低頭,只會打呵欠神懶腰。有見識的人在旁看到,真替他羞得無處容身。為什麼不願用幾年時間勤學,以致一輩子長時間受愧辱呢?
梁朝全盛時期,士族子弟,多數沒有學問,以至有俗讀說:「上車不落就可當著作郎,體中無貨也可做秘書官。」沒有人不講究熏衣剃面,塗脂抹粉,駕著長檐車,踏著高齒屐,坐著有棋盤圖案的方塊褥子,靠著用染色絲織成的軟囊,左右擺滿了器用玩物。
從容地出入,看上去真好似神仙一般,到明經義求取及第時,那就僱人回答考試問題;要出席朝廷顯貴的宴會,就請人幫助作文賦詩。在這種時候,也算得上是個「才子佳士」。
等到發生戰亂流離後,朝廷變遷,執掌選拔人才的職位,不再是從前的親屬,當道執政掌權,不再見當年的私黨,求之自身一無所得,施之世事一無所用,外邊披上粗麻短衣,而內里沒有真正本領。
外邊失去虎皮外表,而里邊肉里露出羊質,呆然像段枯木,泊然像條乾涸的水流,落拓兵馬之間,輾轉死亡溝壑之際,在這種時候,真成了駑才。只有有學問才藝的人,才能隨處可以安身。從戰亂以來,所見被俘虜的。
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讀《論語》、《孝經》的,還能給人家當老師;雖是歷代做大官,不懂得書牘的,沒有不是去耕田養馬,從這點來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經常保有幾百卷的書,過上千年也不會成為小人。
明白《六經》的意義,涉獵百家的書,即使不能增強道德行為,激勵風俗,就像是一種能以自資。哥哥不可以常依,故鄉不可常保,一旦流離失所,沒有人庇護蔭,當自己設法了。
俗話說:「積財千萬,不如簿技在身。」技藝的容易學習而可貴的,沒有比讀書的。世上的人不管他是愚蠢還是聰明,都想認識的人多,見事的廣,而不肯讀書,這就像求飽而依賴做飯,想溫暖而懶於裁衣呢。
有位客人追問我說:「我看見有的人只憑藉強弓長戟,就去討伐叛逆,安撫民眾,以取得公侯的爵位;有的人只憑藉精通文史,就去救助時代,使國家富強,以取得卿相的官職。
而學貫古今,文武雙全的人,卻沒有官祿爵位,妻子兒女飢寒交迫,類似這樣的事數不勝數,學習又怎麼值得崇尚呢?」我回答說:「人的命運坎坷或者通達,就好像金玉木石;鑽研學問,掌握本領,就好像琢磨與雕刻的手藝。
琢磨過的金玉之所以光亮好看,是因為金玉本身是美物;一截木頭,一塊石頭之所以難看,是因為尚未經過雕刻。但我們怎麼能說雕刻過的木石勝過 尚未琢磨過的寶玉呢?同樣,我們不能將有學問的貧賤之士與沒有學問的富貴之人相比。
況且,身懷武藝的人,也有去當小兵的;滿腹詩書的人,也有去當小吏的,身死名滅的人多如牛毛,出類拔萃的人少如芝草。埋頭讀書,傳揚道德文章的人,勞而無益的,少如日蝕;追求名利,耽於享樂的人,多如秋草。
二者怎麼能相提並論呢?另外,我又聽說:一生下來不學就會的人,是天才;經過學習才會的人,就差了一等。因而,學習是使人增長知識,明白通達道理。
只有天才才能出類拔萃,當將領就暗合於孫武、吳起的兵法;執政者就同於管仲、子產的政治素養,像這樣的人,即使不讀書,我也說他們已經讀過了。你們現在既然不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如果不效仿古人勤奮好學的榜樣,就像蓋著被子蒙頭大睡,什麼也不知道。」
人們看到鄉鄰親戚中有稱心的好榜樣,叫子弟去仰慕學習,而不知道叫去學習古人,為什麼這樣糊塗?世人只知道騎馬披甲,長矛強弓,就說我能為將,卻不知道要有明察天道,辨識地利,考慮是否順乎時勢人心、審察通曉興亡的能耐。
只知道承上接下,積財聚谷,就說我能為相,卻不知道要有敬神事鬼,移風易俗,調節陰陽,推薦選舉賢聖之人的水平。
只知道不謀私財,早辦公事,就說我能治理百姓,卻不知道要有誠己正人,治理有條理,救災滅禍,教化百姓的本領。只知道執行律令,早判晚赦,就說我能平獄,卻不知道偵察、取證、審訊、推斷等種種技巧。
在古代,不管是務農的、做工的、經商的、當僕人的、做奴隸的,還是釣魚的、殺豬的、喂牛牧羊的人們中,都有顯達賢明的先輩,可以作為學習的榜樣,博學尋求,沒有不利於成就事業啊!
所以要讀書做學問,本意在於使心胸開闊使眼睛明亮,以有利於做實事。不懂得奉養雙親的,要他看到古人的探知父母的心意,順受父母的臉色,和聲下氣,不怕勞苦,弄來甜美軟和的東西,於是謹慎戒懼,起而照辦。
不懂得服侍君主的,要他看到古人的守職不越權,見到危難不惜生命,不忘對君主忠諫,以利國家,於是凄惻自忠,要想效法。一貫驕傲奢侈的,要他看到古人的恭儉節約,謙卑養德,禮為教本,敬為身基,於是驚視自失,斂容抑氣。
一貫鄙吝的,要他看到古人的重義輕財,少私寡慾,忌盈惡滿。周濟窮困,於是羞愧生悔,積而能散。一貫暴悍的,要他看到古人的小心貶抑自己,齒弊古存,待人寬容,尊賢納眾,於是疲倦沮喪,身體弱得不勝衣。
一貫怯懦的,要他看到古人的不怕死,堅強正直,說話必信,好事幹下去不回頭,於是勃然奮力,不可懾服。這樣歷數下去,百行無不如此,即使難做得純正,至少可以去掉過於嚴重的毛病,學習所得,用在哪一方面都會見成效。
只是世人讀書的,往往只能說到,不能做到,忠孝無聞,仁義不足,加以判斷一件訴訟,不需要弄清事理,治理千戶小縣,不需要管好百姓,問他造屋,不需要知道楣是橫而兌是堅,問他耕田,不需要知道稷是早而黍是遲。
吟嘯談謔,諷詠辭賦,事情既很悠閑,人樹更見迂誕,處理軍國大事,一點沒有用處,從而被武人俗吏們共同譏謗,確是由於上述的原因吧?
此文出自南北朝時期·顏之推縮寫的《顏氏家訓》
寫作背景:
該書成書於隋文帝滅陳國以後,隋煬帝即位之前(約公元6世紀末)。是顏之推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
分別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後娶第四、治家第五、風操第六、慕賢第七、勉學第八、文章第九、名實第十、涉務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誡兵第十四、養心第十五、歸心第十六、書證第十七、音辭第十八、雜藝第十九、終制第二十。
作者簡介:
顏之推一生,歷仕四朝,「三為亡國之人」,飽嘗離亂之苦,深懷忐忑之慮。曾寫了一篇《觀我生賦》,對於自己身經亡國喪家的變故,以及「予一生而三化」的無可奈何情狀,作了痛苦流涕的陳述。
且悔恨道:「向使潛於草茅之下,甘為畎畝之民,無讀書而學劍,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樂賤,辭白璧以安貧,堯舜不能辭其素樸,桀紂無以污其清塵,此窮何由而至?茲辱安所自臻?」悲憤之情,溢於言表。
『柒』 為官之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他會狂妄的認為
這個世界```太過於簡單了
『捌』 企業宗旨是為社會創造價值,為員工創造幸福,請問,如何理解企業與員工的關系
如何理解企業與員工的關系:企業是舟,員工是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企內業是水,員工是魚容。水中有魚更能體現水的精彩,魚兒得水,才能生存發展。
企業要為社會創造價值,也要為員工創造福利,還要為自身創造利潤。這中間必然會產生很多矛盾和問題。智慧的企業管理者就是要在這錯綜復雜的矛盾和問題中把握好平衡點,才能像阿迪力那樣從容不迫地走好企業管理這根鋼絲。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