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抽煙是誰發明的
煙草最早源於美洲。考古發現,人類尚處於原始社會時,煙草就進入到美洲居民的生活中了。那時,人們在採集食物時,無意識地摘下一片植物葉子放在嘴裡咀嚼,因其具有很強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復體力和提神打勁的作用,於是便經常采來咀嚼,次數多了,便成為一種嗜好。
很久以前,美洲土著人就有崇拜太陽和祭祀吸煙的習俗。考古學家認為,迄今發現人類使用煙草最早的證據是在墨西哥南部賈帕思州倍倫克的一座建於公元432年的神殿里一幅浮雕。它是一張半浮雕畫,浮雕上畫著一個叼著長煙管煙袋的瑪雅人,在舉行祭祖典禮時,以管吹煙和吸煙的情景,頭部還用煙葉裹著。
考古學家還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印第安人居住過的洞穴中,發現了遺留的煙草和煙斗中吸剩的煙灰,據考證這些遺物的年代大約在公元650年左右。而有記載發現人類吸食煙草是在14世紀的薩爾瓦多。
(1)吸煙的發明擴展閱讀
抽煙危害:
1、腦部
吸煙會引致多種腦部疾病,會減低循環腦部之氧氣及血液,引致腦部血管出血及閉塞,而導致麻痹、智力衰退及中風。中風原因是吸煙導致腦部血管痙攣,使血液比較容易凝結。吸煙者中風幾率較非吸煙人士高出兩倍。
2、喉部
吸煙可導致喉癌。喉癌患者以男性居多,耳鼻喉專家發現多數煙民喉嚨嘶啞.可能跟煙氣中的菸焦油有關。
3、心臟及血管
研究發現,吸煙會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粘性增加,這使血液更容易凝固,從而容易在冠狀動脈中形成血栓。同時,吸煙還會使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增加,這使脂肪物質容易在血管內沉積而形成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Ⅱ 抽煙是在什麼時候誰發明的阿
煙草:目前人們普遍認為煙草最早源於美洲。考古發現,人類尚處於原始社會時,煙草就進入到美洲居民的生活中了。那時,人們在採集食物時,無意識地摘下一片植物葉子放在嘴裡咀嚼,因其具有很強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復體力和提神打勁的作用,於是便經常采來咀嚼,次數多了,便成為一種嗜好。
考古學家認為,迄今發現人類使用煙草最早的證據是在墨西哥南部賈帕思州倍倫克的一座建於公元432年的神殿里一幅浮雕。它是一張半浮雕畫,浮雕上畫著一個叼著長煙管煙袋的瑪雅人,在舉行祭祖典禮時,以管吹煙和吸煙的情景,頭部還用煙葉裹著。考古學家還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印第安人居住過的洞穴中,發現了遺留的煙草和煙斗中吸剩的煙灰,據考證這些遺物的年代大約在公元650年左右。而有記載發現人類吸食煙草是在14世紀的薩爾瓦多。
很久以前,美洲土著人就有崇拜太陽和祭祀吸煙的習俗。一些考古分析還發現,3500年前的美洲居民便有了吸煙的習慣。隨著美洲史的進一步發掘,煙草史也許會向印第安史更早的時期延伸。加上當今普遍栽種的紅花煙草性喜溫熱,煙草源於熱帶美洲的觀點就更具有了說服力。
煙草起源於美洲、大洋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島嶼。目前發現有66個種,被栽培利用的僅有2個種,即普通煙草(N.tabacum.L.)又叫紅花煙草,和黃花煙草(Nrustica L.)。美洲印地安人栽培利用煙草最早。1492年10月,哥倫布率領探險隊到達美洲,看到當地人在吸煙。
1536年5月,有個叫嘉蒂的探險家經過長時間的探險,重新回到美洲見證關於印第安人使用煙草的情形,他做了比哥倫布記載更加詳細的記述:「他們把煙草放在太陽底下曬干,而後在他們脖子上掛上一個小牛皮做的小袋子、一隻中空的石頭或者是木頭,很像一支管子;一會兒他們高興的時候,便把煙草揉成碎末安放在管子的一端,點上火,在另一端便用嘴深深地呼吸,使得體內完全充滿了煙,直到從他們的嘴和鼻孔里冒出為止,就像煙囪里噴出來的煙一樣。他們說這樣做可以使他們保持溫暖和健康。我們也曾經嘗試過這種煙,把它放進我們嘴裡,那種熱辣的味兒,如同胡椒一樣。」
關於最早記載印第安人是人類最早的吸食煙草的文字,當數西班牙人 — 潘氏所著的《個人經歷談》。潘氏敘述了他在1497年跟隨哥倫布第二次航海到西印度群島的經歷,其中描述了他發現印第安人吸食煙草的情景。
此外,還有航海史學家裴南蒂斯·奧威圖所著的1535年出版的《印第安通史》是這樣記載的:「在其它的邪惡的習慣里,印第安人有種特別有害的嗜好便是去吸某一種煙……,以便產生不省人事的麻醉狀態。他們的酋長使用一種狀如丫的管子,將有丫的兩端插入鼻孔,在管子的一端裝著燃燒的野草,他們用這種辦法吸煙,直到失去知覺,伸著四肢躺在地上像個酒醉微睡的人一樣……我很難想像他們從這種習慣里究竟獲得了什麼快樂,除非在吸煙之前就已經是喝了酒。」
1558年航海水手們將煙草種子帶回葡萄牙,隨後傳遍歐洲。1612年,英國殖民官員約翰·羅爾夫在弗吉尼亞的詹姆斯鎮大面積種植煙草,並開始做煙草貿易。
16世紀中葉煙草傳入中國。開始傳入的是曬晾煙,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1900年在台灣試種烤煙,自1910年後相繼在山東、河南、安徽、遼寧等地試種烤煙成功,1937年~1940年開始在四川、貴州和雲南試種,發展成為我國主產優質煙區。20世紀50年代引進香料煙,20世紀60年代引進白肋煙,分別在浙江新昌、湖北建始試種成功。黃花煙約在200年前由俄羅斯傳入我國北部地區種植。
Ⅲ 誰發明吸煙的
我國最早的字典《說文》是這樣寫的:「煙,火氣也。」煙的本義就是火氣,是物品燃燒時產生的氣體。由此產生了許多與煙有關的詞語,常見的煙霧、煙霞、煙花、煙波、煙塵、煙春、煙柳、煙島、煙徑、煙浦、煙雪、煙野、煙村、煙郊、煙雲、煙景等等。近現代,國人漸稱之為煙。
古文獻中大量的「煙草」並非我們現在說的「煙草」。像唐代黃滔《景陽井賦》有「台城破兮煙草春,舊井湛虧苔蘚新」之語;宋代陸游《小園》有「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枯陰陰一徑斜」之語,舉不勝舉。但這些「煙草」,都是指煙霧籠罩的草叢,也就是蔓草的意思。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識》使用「煙草」一詞,是文獻中最早表示今天我們所說的「煙草」這一名稱的。
「煙」這個名字,原來在菲律賓等地是沒有的。正如《金絲錄》的作者汪師韓寫的詠煙草的《律詩四首》之一所寫:「移根呂宋始何年,芳草從新拜號煙」。據考證,印第安人所流行的煙草都是今天所謂的普通煙草(紅花煙草)一個品種。但各地區的稱呼卻不相同,如西印度群島叫「約里」,巴西叫「碧冬木」,墨西哥叫「葉特爾」,而古巴則叫「科依瓦」。
由於哥倫布及其跟隨者對所見到的這一新鮮事物,最感怪異的在於人吸入煙氣這一行為,而不是所點燃的煙草本身,所以給這群人留下印象最深的稱呼是印第安人所說的「Tabaco」。其實這是印第安人對他們手中吸入煙氣的一種「丫」形植物空管(下面裝入煙卷,上面兩管對著兩個鼻孔吸入煙氣),也就是一種煙管或煙桿的稱呼,這群冒險家跟著印第安人的發音,把這種煙管與所吸入的煙草都叫成這個名字,這就是西班牙文中「Tabaco」的來由。這樣煙草被帶回歐洲後,英文就寫作「Tabacco(達巴科)」,成為全世界大部分地區對煙草的通稱。
那麼,為什麼漢文化圈都不按世界通行的稱呼行事,而將其稱為煙呢?這當然是由於吸煙時出來的煙,也是由火出氣,是火氣的一種。日本就在稱其「淡巴姑」的同時,又稱為煙,這個文字又由海上傳入我國。黎士宏在《仁恕堂筆記》中就很明確地寫道:「煙之名始於日本,傳於漳州之石馬。」煙草、煙葉等名稱當然也就由之而起。
今天通常所指的煙,就是卷煙,實際生活中有時也指煙草、煙草業。
據考古學家研究,早在公元前1800至2000年時就有人類吸煙的記載。
1492年哥倫布的兩個船員傑雷茲和托瑞斯發現古巴土人點燃干煙並吸其冒出的煙,傑雷茲試著吸了起來,他成為歐洲第一吸煙者。
1518年,西班牙探險家發現阿茲台克人和瑪雅人用空蘆葦吸煙草,西班牙人也學著吸起來,第一支卷煙就這樣產生了。
1612年,約翰·羅爾弗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種植了第一畝用於商業的煙草。
1843年,法國煙草經營商開始生產西班牙式煙卷,並以法文正式命名為「cigarette」,英文香煙一詞由此而來。
1881年,一種日生產120000支煙卷的卷煙機獲發明專利,在這之前煙卷都是用手工製作的。
1924年,美國《讀者文摘》第一次發表文章,提醒人們注意吸煙有害健康。
1966年,美國香煙包裝上開始印有新標志:當心!吸煙有害健康。
香煙業給美國人提供了230萬人次就業機會,這批人又給醫療、消防、洗衣、制葯等行業帶來更多的謀職機遇。
考古學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帕羅城發現,在公元650年,印第安人居住的洞穴中,有寬大的煙葉和煙斗並列在一起,並有吸剩的煙灰。這些遺物,經儀器分析,含有煙鹼,推斷為煙草的葉子。
考古學家也曾在墨西哥馬德雷山中一個海拔4000英尺的山洞裡,發現一支空心草桿中塞有煙斗,經放射性測量, 證明是700年以前的產物。果真如此,不僅比哥倫布的發現要早200多年,而且真可以稱得上是現代卷煙的始祖了。不過,這一歷史奇跡還有待於考古學家的進一步考證。
Ⅳ 吸煙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祝您健康 相關鏈接
中國煙草史
顧森森
Tobacco,洋煙
我國古代沒有煙草種植也沒有關於吸煙的記載。中國人吸煙是由外邦傳入的,故有「洋煙」之稱。據考證,煙草傳入中國在16世紀下半葉至17世紀初的明朝萬曆年間,路線有4條。第一線是經菲律賓,中轉台灣,傳入福建、廣東地區,再由福建等地傳至江蘇、湖北等中原地帶;第二條線路始於明朝天啟年間,是從南洋一帶進入廣東境內,再往北傳;第三條線路則從北方「侵入」——由日本到達朝鮮,再轉遼東半島;最後以條線路是從俄國傳入新疆,這條線路開始的時間稍晚於前三條線路,大約在18世紀下半夜,興旺於20世紀初。
煙草傳入中國的時候,名稱很多,如淡巴姑、相思草、煙酒、金絲煙、仁草、八角草等。從史籍記載,廣泛叫煙草、煙絲的,大約是到清代以後
煙草的中國政治:「吃煙」與「吃燕」
明末崇禎帝,曾多次下達過禁煙令。崇禎十二年(1639)年,上諭嚴禁吸煙,違者處死。次年,有會試舉人,指使其僕人攜煙進京,被近衛軍查獲,第二天,這個僕人就被押至西市,斬首示眾。崇禎師六年,皇帝又頒布了嚴禁私販煙草,違者處死的禁令。崇禎癸未(1643)年,再度規定民間私種煙者,被抓獲後要流放到不毛之地去服苦役。
崇禎禁煙並未講明吸煙的危害,而是出於「吃煙」與「吃燕」諧音,北京是燕地,崇禎認為吸煙兆頭不好,不吉利。禁煙令既然不能以理服人,當然也就禁而不廢了。再加上當時明朝統治正搖搖欲墜,朝不保夕,大量南兵北伐,生活不習慣。他們感到吸煙可驅寒避瘟,解悶提神,日不可缺,後經薊遼總督洪承疇請求,最後開禁。從此吸煙又以「熙朝瑞品」的雅號重新流行起來了。到崇禎末年,竟發展到「雖三歲童子,莫不食煙」的地步。
禁煙、禁稅,與生俱來的難題
清人入關以前,清太宗也曾下令禁煙,但卻是禁百姓,不禁皇族。主要是禁止出境貨買煙草,規定販運煙草一斤以上者先斬後聞,一斤以下者處以徒刑。但是在清庭上層貴族內,吸煙已成風氣。到清統一全國時,煙草的種植與吸食,已從福建、浙江、江蘇擴展到南北各地,朝廷遂重新頒示嚴禁,「不許種植,不許販賣,違者與通番同罪」。但由於種煙有利可圖,民間自然趨之若 。煙草又是清王朝的一大稅源,光緒年間稅務大臣稱,紙煙一項,日銷四百兆厘。所以煙草在清朝並未真正禁絕,而且隨著清末殖民侵入和民族資本工業的興起,煙草工業在中國得到大規模發展。
「強盜煙」
1902年美國煙草公司、美商英爾坎迪勒煙草公司分別在上海、香港建立卷煙廠,從而揭開了中國卷煙工業的序幕。隨後,外資、官民合股、私營的各種煙草企業在中國建立。雖然煙草在中國在這一時期廣為流行,但出現了局部的卓有成效的禁煙活動。譬如(piru),清末的一位廣東巡撫,下令所屬各縣官吏在處死強盜前,必須賞「強盜牌」香煙給犯人席。這一奇特的命令實施後竟收到了奇效。許多吸煙者紛紛戒煙或者從此不再吸「強盜牌」香煙。後來盡管外國煙商脅迫清政府解除了這個命令,但「強盜牌」香煙仍然是無人問津的死貨。
天國的禁煙運動
太平天國時期,出於對殖民主義的反抗,在反對鴉片的同時也反對煙草。太平天國《天條論》明確規定:「凡吃洋煙(鴉片)者斬首不留」;「凡吃黃煙(泛指水煙、旱煙)者,初犯責打一百、枷一個禮拜;再犯責打一千,枷三個禮拜;三犯斬首不留」。這種規定,一度是堅決執行。可惜,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領導集團逐漸腐化,在禁煙一事上也是禁下不禁上,因此,太平天國的禁煙也並不徹底。
煙草專賣開端
特定的時期,民眾處於愛國情感自發的組織控煙運動。1911年各地民眾紛紛自發勸戒香煙,呼籲香煙權益不能外溢。是年海關進口香煙比1910年減少21%。另一方面,由於煙草稅的高額誘惑,政府也頒布一系列措施加強煙草稅的收取和管制。1915年北洋政府頒布《全國煙草公賣暫行簡章》和《煙酒公買棧組織法》,設全國煙酒公賣局(後改為全國煙酒公賣辦事所),各省設立煙酒公賣局,這是中國第一次實行煙草專賣,實際上是一種「商專賣制」。即國家及各地層層設立煙酒公賣機構,由國家公賣機構酌定公賣價格,通告各地執行,公賣收入歸屬中央財政。
80年代煙草報告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都先後開展煙草所帶來的經濟損失的研究。和西方反煙浪潮幾乎同步,中國也開始計算煙草帶來的損失。1989年,一份煙草報告稱,我國因吸煙導致的經濟損失達270.76億元,超過當年國家由卷煙生產獲取的240億元稅收。其中用於治療吸煙患腫瘤、心腦血管病及慢性肺部及病患者的直接醫療費為69.42億元,因吸煙導致勞動力喪失帶來的損失為25.81億元,被動吸煙損失近9億元。此外,研究報告中指出,我國目前用來種植煙草的耕地達150公頃以上,如果從其中拿出30%用於糧食生產,按每公頃產糧7。5噸計,每年可節約進口糧食的外匯5.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30億元。根據我國煙草消費量迅速增長和居民開始吸煙年齡提前的狀況,研究報告還推斷,2000-2030年,我國每年因吸煙而患病死亡人數,將由116萬上升到317萬。而中國目前的煙民數量約為3.2億,約佔世界吸煙總人口的1/3。
香煙的第三種態度
在煙草工業和反煙運動數百年的角力中,人們認識到吸煙和反煙代表不同的權力,它同樣是種意識形態,而絕大多數國家都在支持與反對之間尋找著第三種態度。1982年1月和1984年1月分別成立中國煙草總公司和國家煙草專賣局。1991年6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用國家立法的形式進一步確立和強化了國家煙草專賣制度,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7月3日,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根據《煙草專賣法》及《實施條例》的規定,卷煙、雪茄煙、煙絲、復烤煙葉、煙葉、卷煙紙、濾嘴棒、煙用絲束、煙草專用機械,均屬煙草專賣品。國家煙草專賣局對煙草專賣品的生產、銷售、進出口貿易及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業務依法實行煙草專賣管理。1996年12月30日開始實施的《煙草廣告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禁止利用廣播、電影、電視、報紙、期刊發布煙草廣告。《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於2005年2月27日在中國正式生效。
全球四次控煙浪潮
15、16世紀,第一次浪潮
1492年,哥倫布發現阿拉韋克人,並接受了饋贈的煙葉。哥倫布的船員拉齊奧·吉雷茲注意到原住民點燃煙葉,並吸入產生的煙。他親自嘗試了一下,並由此成為歐洲第一位確定得吸煙者。回國後,鄰居們對他嘴裡冒煙驚訝萬分,並肯定他是魔鬼附身,宗教法庭把他投入了監獄。這是第一個寓禁於刑的案例。在那個神權、君權橫行的年代,煙草被視為魔鬼的象徵,吸煙、販煙則被視為異端。
最初人們只是把煙草當作觀賞植物,後來人們發現吸煙對鼠疫、霍亂和腦膜炎等死亡率很高的傳染性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因而醫療界曾經把煙草當作「萬靈妙葯」加以頌揚。16實際,煙草再歐洲很多國家還是悄然流行開來,上流社會的一些貴族甚至把它當作標志身份的時髦物品。隨之而來的是一場讓鮮血流淌半個世紀的懲罰。1604年,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親自起草並頒發了《掃除煙草運動》一書。文中說:「你應該毫無羞愧的拋棄這污穢玩意兒,接受它是不可饒恕的愚蠢,使用它使天大的過錯。它是一種傷目、刺鼻、害腦、壞廢的丑惡東西」。同時,將煙草的進口稅由原來的200%提高到4000%,下令禁種、禁買煙草、禁止從西班牙、葡萄牙輸入煙草,並派人搗毀了煙店和煙田。此後,俄羅斯、奧地利等國國王都明令禁止吸煙。土耳其甚至頒布了一道禁令:凡吸煙者,殺無赦。一個月後,在伊斯坦布爾市中心,100人因吸煙被處決,其後每月處決一批,禁煙四年,處死者近萬人。
18.19世紀,第二次浪潮
18、19世紀的國王有了更多其他的煩惱,對於煙草禁控有所松動,煙草得以發展。伴隨著蒸汽機的轟鳴,煙草開始大規模的種植、加工。19世紀出現了雪茄煙,19世紀下半葉由發展了手工卷煙,隨後是機制卷煙,使吸煙者更為方便。由於具有一定葯物作用,兩次世界大戰中,煙草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二戰」後,卷煙工業機械化急速發展,吸煙率上升更快。20世紀50年代,在16歲以上的男性中,吸煙率高達75%,這一時期的好萊塢電影中也充斥著手執香煙的西部牛仔。這是歷史上吸煙之風最盛的時期。
1934年,中國學者呂富華發表了《關於家兔塗布煙草焦油致癌的研究》論文,這是世界上首次通過動物實驗的出「煙草有致癌性」的科學報告。另有實驗證明:吸煙20年後,年齡45歲的人,要比不吸煙的人群患肺癌者高10倍以上。此後,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煙草危害健康的證據越來越多。於是,在20世紀初葉至中期,越來越多的人出於健康的考慮投入控煙運動。
20世紀70年代,第三次浪潮
基於大量對吸煙導致疾病的研究,1969年,WHO下屬的泛美衛生組織指導委員會美洲區域委員會及歐洲區委員會通過了關於控制吸煙的決議,控煙運動翻開了第三個新的篇章。決議內容包括:吸煙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禁止在世界衛生組織開會的場所吸煙。1983年第5屆「吸煙與健康」國際會議上規定,含有20毫克/支以上焦油的卷煙,在世界范圍內停止生產與出口。所有卷煙及煙草製品應註明「吸煙危害健康」的警告,並明確標出焦油、煙鹼、一氧化碳的含量。1989年《歐洲經濟共同體關於卷煙焦油量的限制》草案中明確規定:「在歐洲經濟共同體內銷售的卷煙從1992年12月31日起,最高焦油量限制在15毫克/支以內。到1997年12月31日,最高焦油量限制在12毫克/支以內。」此草案得到歐洲及共同體國家法律上的認可。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還實施了煙草危害賠償法。1999年4月,俄勒岡州法院裁定菲利普·莫里斯公司須向一名患肺癌死亡的卷煙消費者家屬賠償8100萬美元,這是歷史上單一卷煙消費者所獲得的最高金額的賠償。1988年4月7日是WHO成立40周年紀念日,這一天成為第一個「世界無煙日」。在以後的每個世界無煙日,WHO都向全球發行專題材料,提供控煙的基本信息和建議。從1989年起,「世界無煙日」改為5月31日。在WHO的號召和推動下,到1995年,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的辦公室成為無煙環境。從1996年7月1日起,國際民航組織開始在國際航班禁止吸煙。
20世紀末21世紀初,第四次浪潮
第四次控煙浪潮是以落實「締結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構想為標志掀起的。1998年,WHO新任總幹事布倫特蘭博士提出了作為內閣兩大新項目之一的無煙倡議行動,並將制定《煙草控框架公約》作為任期目標。1999年第52節衛生大會通過了WHA52.18號決議,決定著手制定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及相關議定書,同時將成立由所有成員國參加的政府間談判機構和框架公約工作組。2003年5月21日,在第56屆世界衛生大會上,經過歷時4年6輪的談判,世界衛生組織的192個成員國通過了第一個限制煙草的國際性公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它標志著煙草控制已經走向以國際法為依據的全球控煙,控煙運動的形式已由個人、組織或國家的行為提升成為全球范圍內有組織的、有計劃的統一行為,第四次反煙浪潮正在席捲全球的每一個角落。
(《三聯生活周刊》2005年第9期)
煙草的起源
煙草進入人類社會生活始於拉丁美洲的原始社會。當時拉丁美洲的當地居民(印第安人)還處於以採集和狩獵為主要生產活動的時期,人們在摘嘗植物時,嘗到的煙草辣舌味,聞到醉人的香氣,能提神解乏,於是把它當作刺激物來咀嚼,煙草邁出了進入人類生活的第一步。咀嚼煙葉演變成吸煙,與原始社會的祭祀有關。在人類學的著作中,前蘇聯柯斯的《原始文化始綱》和美國摩爾根的《古代社會》都曾指出,美洲印第安人早在原始社會時代,就有吸煙嗜好。當地居民吸食煙草,據說主要是為了祛邪治病,頗有迷信色彩,後來慢慢成了一種癖好。
煙草「祛邪治病」的神話是個古老的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在美洲印第安人的部落里,有一個大首領的公主死了。按照傳統習俗,她被抬到野外天葬,等待「飛鳥」啄食。過了幾日夜,公主不但沒有被「飛鳥啄食,反而復活回來了,大首領差人探其原因,發現天葬時公主身邊有一種莖肥大並帶一種特有辛辣氣味的植物,公主就是憑借著種植物的特別辛辣氣味避開「飛鳥」和走獸並且得以蘇醒過來的。古代美州印第安人從此把煙草視作能祛邪治病、使人死而復活的「神草」。
原始印第安人部落在每年召開的各部落尊長會議的時候,照例都要舉行隆重的敬煙儀式。儀式開始,司儀人把手制煙卷折納入煙管,用火點燃後,連續噴煙三次:第一次噴天空,表示感謝聖明的「天神」在過去一年裡保佑他們的生命;第二次噴向大地,感謝哺育他們的「茲母」生產各種食物,恩賜他們生活美好幸福;第三次噴向太陽,表示感謝陽光永遠普照人間大地,使人間萬物生長不息。接著,把煙管依次遞給每個與會酋長然後才正式開會議事。每當印第安人部落之間發生糾紛,甚至武鬥的時候,為了解決爭端,雙方酋長先坐下來吸「和平煙」,然後各訴原委,再由第三者、另一酋長作出解決爭端的裁決。此外,當陌生人進入部落村社,也要先敬「和平煙」,表示歡迎和友好。這,可能是人類以煙敬客習俗的起源。
隨著通往美洲航道的開通,歐美大陸之間的往來日益頻繁,煙草和煙草種子被帶進了歐洲,並且傳播到了其他其他地方。後來,人們發現煙草有毒,有麻醉作用和其他葯用功能,傳播日趨廣泛。
有一位名叫尼古特的法國人,住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一說是駐葡萄牙大使),對美洲的植物很感興趣,其中有些植物和歐洲的差異很大。他聽人說煙草可以解乏提神,可以止痛和治療疾病,尤其是對治頭痛病更有療效。約在1560年,尼古特從別人送的禮物中得到煙草種子,精心的栽培在自己的花園。果然,煙草生長茂盛,收獲其葉試吸,感覺很好。人們為了紀念尼古特,把煙草鹼稱為尼古丁。
歷史學家推斷:煙草在16世紀中期就從中南亞傳入中國。1543年,西班牙殖民者沿哥倫布走過的路來侵略菲律賓,煙草也隨之在菲律賓種植。這時,中國與菲律賓的貿易實際上是與西班牙人的交易。不久,煙草傳入與之相近的台灣、福建。
http://www.cash-prc.com/jkzs/tydl/jh/hdh.htm
Ⅳ 香煙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據考古學家研究,早在公元前1800至2000年時就有人類吸煙的記載。
1492年哥倫布的兩個船員傑雷茲和托瑞斯發現古巴土人點燃干煙並吸其冒出的煙,傑雷茲試著吸了起來,他成為歐洲第一吸煙者。
1518年,西班牙探險家發現阿滋特克人和瑪雅人用空蘆葦吸煙草,西班牙人也學著吸起來,第一支卷煙就這樣產生了。
1612年,約翰·羅爾弗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種植了第一畝用於商業的煙草。
1843年,法國煙草經營商開始生產西班牙式煙卷,並以法文正式命名為「cigarette」,英文香煙一詞由此而來。
1881年,一種日生產120000支煙卷的卷煙機獲發明專利,在這之前煙卷都是用手工製作的。
1924年,美國《讀者文摘》第一次發表文章,提醒人們注意吸煙有害健康。
1966年,美國香煙包裝上開始印有新標志:當心!吸煙有害健康。
香煙業給美國人提供了230萬人次就業機會,這批人又給醫療、消防、洗衣、制葯等行業帶來更多的謀職機遇。
考古學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帕羅城發現,在公元650年,印第安人居住的洞穴中,有寬大的煙葉和煙斗並列在一起,並有吸剩的煙灰。這些遺物,經儀器分析,含有煙鹼,推斷為煙草的葉子。
考古學家也曾在墨西哥馬德雷山中一個海拔4000英尺的山洞裡,發現一支空心草桿中塞有煙斗,經放射性測量, 證明是700年以前的產物。果真如此,不僅比哥倫布的發現要早200多年,而且真可以稱得上是現代卷煙的始祖了。不過,這一歷史奇跡還有待於考古學家的進一步考證。
Ⅵ 是誰發明吸煙的
據考古學家研究,早在公元前1800至2000年時就有人類吸煙的記載。1518年,西班牙探險家發現阿滋特克人和瑪雅人用空蘆葦吸煙草,西班牙人也學著吸起來,第一支卷煙就這樣產生了。
Ⅶ 世界上誰第一個發明的抽煙
公元1492年,葡萄牙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的支持下向西方遠航,發現了「新大陸」,他和他的船隊認為已經繞地球半圈,這地方可能就是靠近中國的印度,所以管這里的土著民叫「印第安人」。(從此,歷史以誤傳誤的把該詞語固定下來,至今也沒改變「印第安」的稱謂。)他發現印第安人把一些煙草扔在火上點燃,用嘴叼著一根長管子的一端,將另一端放在火焰的上方,把煙吸入口中。他感到很奇怪,回到西班牙後就向人們說起此事。在人們的慫恿下,哥倫布再次去新大陸時,就把那裡的煙草帶回到歐洲來,煙草便在歐洲安家落戶。 大約在1560年,一個叫讓.尼科的法國人住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他對美洲的所有植物都很感興趣,最感興趣的是就煙草,他和他的朋友希望用這種煙草作止痛劑,便從中提煉出一種物質。什麼物質?「尼古丁」。其實,「尼古丁」,就是用它的名字來命名的。人們逐漸發現,煙草中的尼古丁可以用來治療馬的疾病。有時馬病得很厲害,連路都走不穩,就將煙草的煙吹入馬的鼻腔,馬的病似乎就會好一些;英國的雷利爵士在伊麗莎白女王一世時期很有名望,他周遊各國,試驗著抽煙,成為最早吸煙的歐洲人。他每天在自己的房間里偷偷地抽上兩袋。有人進來時,就很快地將煙滅死並將煙斗藏起來。但是,有一天他的滅煙動作不夠快,一個人忽然進來發現房間里煙霧騰騰,雷利的口裡也正冒煙。這個人嚇慌了,以為雷利的身上著火了,拿起水桶來就往雷利身上潑水,並且跑出房間,把這件事告訴了大家。經過雷利解釋,人們方才明白過來。從此以後,吸煙就不再是秘密了。雷利把這件事告訴了伊麗莎白女王,被女王首肯。於是,抽煙,便在全歐洲的上層社會逐漸流行起來.
求採納
Ⅷ 為什麼人會抽煙煙是誰發明的
1.麻醉,神經鬆弛。2.無聊時、寂寞時等等,要吸煙總是有理由的。3.無所謂誰發明的,由菲律賓傳入。
Ⅸ 吸煙起源於哪裡發展史如何
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率探險隊在聖薩爾瓦多島登陸,歐洲人第一次跳上美洲大地,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在哥倫布早期的航海日記中,只是簡單地提到煙草,但以後在其他探險隊員的報告中異乎尋常地報道了煙草。
這些報道說他們看見「許多男人和婦女手上拿著『燃燒的炭』(Glowing-coals),以此使自己得到某種香氣」。後來才弄清這種燃燒著的「炭」就是卷著的煙葉。人們將這種煙葉的一頭燃燒,一頭含在嘴裡吸煙,然後從嘴或鼻子里呼出煙霧。
美洲土著居民有很長的吸煙歷史。據考古分析,在3500年以前美洲居民就已經有吸煙的習慣。瑪雅人曾繁榮一時,那裡的古老文化遺跡給歷史學家留下了許多謎。在墨西哥南部的奇阿帕斯州仍保留有瑪雅神職人員身著禮服吸著管狀煙斗的石刻浮雕,這是被公認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吸煙圖。
相傳,吸煙同宗教有關。煙草有醉人的香氣,具有消除疲乏和提神的作用,甚至能治療疾病。人們認為煙草得到了「神」的幫助,是一種「神草」。那時,吸煙是作為一種宗教儀式,由司祭的神職人員執行。
考古學家認為,迄今發現人類使用煙草最早的證據是在墨西哥南部賈帕思州倍倫克的一座建於公元432年的神殿里一幅浮雕。它是一張半浮雕畫,浮雕上畫著一個叼著長煙管煙袋的瑪雅人,在舉行祭祖典禮時,以管吹煙和吸煙的情景,頭部還用煙葉裹著。
考古學家還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印第安人居住過的洞穴中,發現了遺留的煙草和煙斗中吸剩的煙灰,據考證這些遺物的年代大約在公元650年左右。而有記載發現人類吸食煙草是在14世紀的薩爾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