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寶馬是那一年誰創立的
bmw-sauber的前身就是sauber f1 team,寶馬收購了該車隊。
成立於1993年的索伯車隊是一支年輕的隊伍,沒有非常出色的成績與歷史。不過他們與賓士車廠卻有很深的歷史淵源,車隊老闆皮特·索伯以前就是擔任賓士賽車部門的總監,賓士車廠也曾經與他們合作過。
1997年開始索伯車隊開始使用法拉利車隊的引擎與技術支持。邁克爾·舒馬赫曾經試駕過索伯賽車,私下就跟友人說「索伯車隊的賽車比法拉利的還好開」,所以這支瑞士車隊的工程水平不容懷疑。2000年索伯車隊的表現並不令人滿意,採用缺乏經驗的車手迪尼茲(Petro Diniz)是一個原因。但之後的兩個賽季索伯車隊表現突飛猛進,2001年賽季甚至站上了車隊積分榜第4名!
2003年索伯車隊受限於風洞實驗裝備老舊而在空力套件效率上一籌莫展,2004年雖然找來了費斯切拉這樣的高手加盟,但成績與其他車隊相比並不突出。
之後車隊又招攬了前世界冠軍雅克·維倫紐夫,但維倫紐夫在摩納哥站試圖超越隊友菲利普·馬薩時發生撞車事故,結果卻讓馬薩沖出賽道、維倫紐夫自己的賽車也損壞退場。老闆皮特·索伯將這一事故稱作「索伯車隊曾經遭遇的最令人失望的意外」。
察覺私人車隊在F1賽壇中處境日漸艱困,皮特·索伯識時務者為俊傑,決定以十分完美的方式退場。就在傳聞寶馬將供應引擎給索伯車隊、甚至買下該隊的傳聞甚囂塵上的時刻,皮特·索伯在2005年6月宣布將手中的車隊持股賣給寶馬公司。接著寶馬又收購了瑞士信託公司(Credit Suisse)持有的車隊股份。
2006年,索伯車隊正式更名為寶馬-索伯車隊,而退居二線的皮特·索伯仍獲得了車隊特別顧問的位置,心滿意足地看著自己創立的車隊繼續在F1賽場上叱吒風雲。
❷ 寶馬集團的發展史
「寶馬」一款德系高端汽車製造品牌,而作為德系三強的寶馬,與奧迪、賓士齊名,寶馬公司創建與1916年,而寶馬的總部設立在慕尼黑,而寶馬的前身是一家飛機製造工廠,最初的時候製造雙翼式的旋螺槳偵察機而世界聞名。
在1917年7月20日的時候,BFW公司便開始進行規劃性的重組,正式更名為BMW。在1929年7月9日的時候,寶馬在晨報上發布了廣告,正式進軍汽車製造行業,那一刻開始BMW的汽車發展歷程正式拉開序幕。
寶馬的車系:
有1、2、3、4、5、6、7、8、X、M、Z、i等幾個系列。其中,1系是小型汽車,2系是小型轎跑,3系是中型汽車,4系是中型轎跑(含敞篷),5系是中大型汽車;
6系是中大型轎跑(含敞篷),7系是豪華D級車,8系是豪華轎跑,i系是寶馬電動車以及混合動力系列,M是寶馬的高性能與跑車版本,X系是寶馬特定的SUV(運動型多功能汽車)車系,寶馬Z系是寶馬的入門級跑車。
❸ 寶馬的創始人是誰
奧古斯特·霍希(august horch)是德國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也是奧迪公司的創始人。
戰前的奧迪
·汽車聯盟之---霍希公司
奧古斯特·霍希(august horch)是德國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也是奧迪公司的創始人。霍希畢業於薩克森州米特韋達(mittweida)鎮的一個技術學院。開始他在曼海姆的卡爾·賓士公司的發動機製造部門工作,後來成為汽車製造部的總經理。1899年,霍希決定成立自己的公司,在科隆成立了霍希公司(horch & cie)。在德國,霍希是將鑄鋁技術用於汽車發動機和變速箱殼製造,以及製作電力傳輸元件的萬向軸及高強度鋼齒輪的第一人。1902年,霍希將公司遷至薩克森州的萊辛巴赫(reichenbach), 1903年公司開始生產兩缸發動機汽車。隨後在1904年又遷至茨維考。遷至茨維考後,公司又開始生產四缸發動機汽車。該種汽車性能極佳, 1906年在當時世界上路況最艱難、距離最長的汽車拉力賽(herkomer run)中贏得冠軍。兩年後,霍希公司的年銷量第一次突破100輛。
奧古斯特·霍希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因與董事會和監事會之間存在分歧,奧古斯特·霍希於1909年離開了由他創立的霍希公司,隨即在茨維考成立了另一家汽車公司。由於「霍希」的名字已被原來的公司使用,且已被注冊為商標,因此霍希將他的名字翻譯成拉丁文「audi」(「audi」和「horch」的詞義同為「聽」),於是新公司有了audi(奧迪)這個名字。也就誕生了奧迪這個品牌。
奧古斯特·霍希於20世紀20年代移居柏林,在1932年被任命為汽車聯盟監事會成員,並繼續以專家的身份參與公司的技術開發工作。1944年,他離開柏林來到saale地區。在上法蘭哥尼亞(upper franconia)的münchberg,霍希度過了他最後的歲月,於1951年去世,享年83歲。
❹ 寶馬是誰的發明的
寶馬 BMW的前身是一家飛機工廠,成立於1916年3月7日,最初以製造流線型的雙翼偵察機聞名於世,這家公司的名字叫BFW(Bayerische FlugZeug-Worke),「巴伐尼亞飛機製造廠」,公司始創人名吉斯坦·奧托(Gustan Otto),其父是鼎鼎大名的四沖程內燃機的發明家。 吉斯坦在航空的高度成就,使他懷著很大的野心製造汽車,他這一決定,為汽車歷史寫下了光榮的一頁,那就是受到今天萬千車迷愛戴的德國BMW車廠了。 BMW的創始人卡爾·斐德利希·拉普(Karl Friedrich Rapp)在1913年時,利用一慕尼黑近郊原本是製造腳踏車的工廠廠房,設立了拉普引擎製造廠(Rapp-Motorenwerke),從事航空用引擎之製造。在同年,古斯塔夫·奧圖(Gustav Otto)也在附近創立了古斯塔夫奧圖航空機械製造廠(Gustav Otto Flugmaschinenfabrik),古斯塔夫事實上就是著名的尼可勞斯·奧古斯特·奧圖(Nikolaus August Otto)、四行程汽油引擎(奧圖循環引擎)發明者的兒子。 古斯塔夫·奧圖稍後與人合資,在1916年3月7日創立了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Bayerische Flugzeugwerke, BFW),並且將自己創立了三年的工廠並入這家新廠。同年,拉普也獲得銀行家卡米羅·卡斯提李奧尼(Camillo Castiglioni)與馬克思·弗利茲(Max Friz)的資助大幅擴張規模,但卻因為評估錯誤過度擴張導致營運不善,致使拉普在1917年時黯然離開。他的合夥人找到奧地利的金融家佛朗茲-約瑟夫·帕普(Franz-Josef Popp)合作接下了引擎廠的業務,在1917年7月20日將工廠改名為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股份有限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GmbH,縮寫為BMW),由帕普擔任首任的總裁。當時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身為軍需供應廠商的BMW特別在慕尼黑市郊的歐伯維森菲爾德(Oberwiesenfeld)軍機場附近設置了大型的工廠,持續地替軍方製造軍機引擎直到1918年為止。1918年8月13日BMW改制為股票公開上市的股份公司型態(BMW AG),確立了之後蒸蒸日上的公司規模。 1922年時BMW合並了BFW,成為今日我們所熟悉的BMW。但在追溯該公司歷史時,公司的官方說法是以BFW的創廠時間為准,也就是1916年3月7日作為BMW的創廠日。 BMW的第一具航空引擎作品是1917年時投產的Type IIIa,這是一具水冷設計的直列六缸引擎,使用了公司合夥人之一的弗利茲所開發的高空用化油器,縱使在高海拔環境中也能發揮引擎的最大輸出。1919年時,BMW將一具該廠生產的Type IV直列六缸引擎安裝到一架DFW雙翼飛機上,由佛朗茲·契諾·迪默(Franz Zeno Diemer)駕駛,在慕尼黑奧林匹克公園(Olympiapark)(今日BMW總部所在地)上空創下9,760公尺高的飛行高度紀錄。 寶馬公司是世界上以生產豪華汽車、摩托車和高性能發動機聞名的汽車公司,總部設在德國慕尼黑,bmw是德文bayerische motoren werke(巴伐利亞發動機廠)的縮寫。公司始創於1916年,創始人是卡爾·拉普和馬克斯·弗里茨。公司原名寶馬飛機股份公司,1918年8月正式命名為寶馬汽車股份公司。該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得大批的製造航空發動機的軍事合同,因而興旺發達。(右圖:早期的寶馬工廠) 在至今90餘年的歷史中,寶馬經歷了二次「軍轉民」。50年代未,其經濟狀況曾一度走下坡路,1959年政府投資1千萬馬克,此外還得到曼(man)公司2千萬馬克的貸款,情況有所好轉。到1963年末,寶馬在經營上有了利潤。1966年銷售量上升較大,70年代寶馬在經營上很成功,即使1973-1974年的石油危機對其影響也不大。1975年世界轎車生產下降16%,而原西德卻上升5%,bmw上升23%。從60年代初寶馬陸續推出新車型。此後30多年就沒有虧損過,還相繼收購了英國的陸虎和勞斯萊斯,成為一個後起的跨國大公司。但近兩年公司增長乏力,並於2000年3月將麾下的陸虎分拆出售。 寶馬汽車公司是以生產航空發動機開始創業的,因此標志上的藍色為天空,白色為螺旋槳。藍白標記對稱圖形,同時也是公司所在地巴伐利亞州的州徽。 寶馬轎車車身造型具有鮮明的特色,園形燈具配以雙腎形水箱通風柵架形成與眾不同的風格。同是生產高級轎車的公司,和賓士相比,寶馬的產品以其更小巧、動力性更好、具有跑車特色以及更具駕駛樂趣,受到有購買力的知識階層和年輕人的青睞。車壇上向有「開寶馬,坐賓士」之說,主要吸引中、青年買家。當然,寶馬也著力解決「坐」的問題,早在1986年開發出「電子阻尼控制系統」,可在瞬間對路面狀況做出反應自動調整懸掛軟硬程度,令乘客更加舒適。(左圖:位於慕尼黑的寶馬總部及博物館) 寶馬公司目前在13個國家設有子公司和生產廠,德國國內有10家子公司。產品系列有新3、新5、新7和新8系列豪華小轎車,此外還有z3、z8跑車和x5多功能車。寶馬的摩托車在國際市場上最為昂貴,甚至超過了豪華汽車。
❺ 寶馬汽車是誰發明的啊
寶馬公司設計部門負責人 40多歲,是個美國人,名叫克里斯·班格爾,是寶馬公司的一位得力干將
❻ 寶馬車什麼時候發明的
BMW的前身是一家飛機工廠,他們在1916年3月7日成立,最初以製造流線型的雙翼偵察機聞名於世,至於這家公司的名字叫BFW(Bayerische FlugZeug-Worke),「巴伐尼亞飛機製造廠」,公司始創人名吉斯坦·奧托(Gustan Otto),其父是鼎鼎大名的四沖程內燃機的發明家。
1917年7月20日,吉斯坦·奧托退休後,BFW公司便開始重組,正式名為BMW(Bayerische Motoren Werke),英文是人們熟識的Bavarian Motor Works,車廠有了兩位新老闆,第一位是積及「莎柏奴(Jacok Schapiro),另一位是甘美路·卡斯丁哥尼(Camilo Castigloni),兩人都是日後BMW車廠發展史舉足輕重的人物,積及這位大商家更是當年戴姆勒一賓士(Daimler-Benz)車廠股東之一。受制的戰敗國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成為戰敗國,他們的飛機被「凡爾塞條約」列為「戰爭武器」禁止生產,而寶馬車廠要直到1923年方可生產汽車。
❼ 寶馬是誰發明的
德國
寶馬(bmw)與一些車壇老大哥如阿爾法·羅密歐、菲亞特、福特、梅塞德斯·賓士、標致、雷諾、勞斯萊斯等相比下顯得是一間很年青的車廠。但是在20世紀30年代它卻製造出了世界上最好的跑車和豪華轎車,它從二戰的破壞和50年代的財政衰退中恢復過來。70年代早期,它再度成為世界高性能和豪華轎車市場上的主角之一,並一直延續至今。
寶馬(bmw)的全稱是巴伐利亞汽車製造廠(bayerische motoren-worke),英文是bavarian motor works。它是由一個製造飛機引擎的公司於1916年3月注冊的。這家公司第一個成功的產品是由麥克斯· 費茲設計的直列六缸發動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裝配在德國戰斗機上。德國王牌飛行員恩斯特·烏德特和紅色公爵弗雷德·馮·利希特芬把他們成功德很大一部分歸功於寶馬的引擎。
❽ 寶馬汽車發展史
德國寶馬汽車公司的發展
德國寶馬汽車公司以生產豪華轎車、摩托車和高性能發動機而聞名於世,其轎車在國際上以高質量、高性能著稱,與賓士車並列為著名的品牌。寶馬汽車公司創建於1916年,總部設在德國慕尼黑,職工五萬餘人。在至今90餘年的歷史中,二次大戰經歷了二次軍轉民,在五十年代中經營十分困難,1959年12月9日股東大會甚至做出了將公司賣給賓士公司並報了價,這時德國匡特家族力挽狂瀾,收購了寶馬公司46%的股份成為最大的股東,堅持走自我發展的道路,從60年代初陸續推出新車型。此後30多年寶馬公司就沒有虧損過,還相繼收購了英國的陸虎和勞斯萊斯,成為一個後起的跨國大公司。但近兩年寶馬增長乏力,並於2000年3月將麾下的陸虎分拆出售。
❾ BMW是哪一年創立的,有什麼歷史
BMW公司的歷史始於1916年,公司最初是一家飛機發動機製造商,1917年還是一家有限責任公司,LOGO1918年更名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股份公司並上市。 BMW是Bayerische Motoren Werke的縮寫。在初創階段,公司主要致力於飛機發動機的研發和生產。BMW的藍白標志象徵著旋轉的螺旋槳,這正是公司早期歷史的寫照。但是現任的寶馬總裁卻更正說,人們總以為藍白標志是螺旋槳,其實應該是,寶馬的總部在慕尼黑,德國的巴伐利亞州,而巴伐利亞州的州旗是藍白相間的,寶馬的名字又是巴伐利亞發動機公司,寶馬就代表了巴伐利亞,代表了德國最精湛的發動機技術。1923年,第一部BMW摩托車問世。五年後的1928年,BMW收購了埃森那赫汽車廠,並開始生產汽車。之後,BMW將許多汽車製造史上的傑作推向市場,這些產品不斷激發出強烈的感情和人們的渴望,鑄就了BMW公司作為一家汽車製造商的傑出聲譽。 BMW集團的今天―以高檔品牌高效增長當前,BMW集團是全世界最成功和效益最好的汽車及摩托車生產商。2002年,公司成功銷售了超過100萬部BMW和MINI品牌的汽車,銷售紀錄首次突破一百萬輛;在摩托車業務上,銷量超過9.2萬輛,再創銷售新高。在全球,BMW集團的員工總數超過10萬人。 一貫以高檔品牌為本,正是企業成功的基礎。BMW集團擁有BMW、MINI和Rolls-Royce(勞斯萊斯)三個品牌。這些品牌占據了從小型車到頂級豪華轎車各個細分市場的高端,使BMW集團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家專注於高檔汽車和摩托車的製造商。高檔意味著「附加值」。BMW集團的品牌各自擁有清晰的品牌形象,其產品在設計美學、動感和動力性能、技術含量和整體品質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產品內涵,因此,這些品牌可以給用戶提供切實的附加值。在此基礎上,BMW集團期望獲得較高的單車利潤率,從而繼續保持贏利性增長,並確保公司在未來的獨立地位。 BMW集團將長期貫徹明確的高檔品牌策略,在未來幾年內,這將體現在大范圍內的產品和市場攻勢上。在注重各品牌獨特性的同時,BMW集團將通過推出新產品進軍新領域,並把公司的系列產品推廣到更多新市場。籍此,公司將跨入一個全新境界。 2008年,BMW集團銷售大約140萬輛汽車,實現40%的增長。同年,集團的年銷售額將突破500億歐元。 寶馬作為德系三大豪華品牌之一,不僅在國內的新車市場佔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和知名度,而且在二手車領域也均推出了品牌二手車服務——寶馬「尊選」,寶馬尊選二手車是寶馬集團於2003年在全球豪華品牌中首推的全球統一的二手車認證項目。2005年12月,寶馬在中國啟動了寶馬尊選二手車認證項目。目前,全國已有40家寶馬授權經銷商提供這項服務。
寶馬汽車公司,巴伐利亞機械製造廠股份公司(德文: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即B寶馬正面MW),寶馬是馳名世界的汽車企業之一,也被認為是高檔汽車生產業的先導。寶馬公司創建於1916年,總部設在德國慕尼黑。80年來,它由最初的一家飛機引擎生產廠發展成為今天以高級轎車為主導,並生產享譽全球的飛機引擎、越野車和摩托車的企業集團,名列世界汽車公司前20名。寶馬也被譯為「巴依爾」。 BMW的前身是一家飛機工廠,成立於1916年3月7日,最初以製造流線型的雙翼偵察機聞名於世,這家公司的名字叫BFW(Bayerische FlugZeug-Worke),「巴伐尼亞飛機製造廠」,公司始創人名吉斯坦·奧托(Gustan Otto),其父是鼎鼎大名的四沖程內燃機的發明家。 吉斯坦在航空的高度成就,使他懷著很大的野心製造汽車,他這一決定,為汽車歷史寫下了光榮的一頁,那就是受到今天萬千車迷愛戴的德國BMW車廠了。 1917年7月20日,吉斯坦·奧托退休後,BFW公司便開始重組,正式名為BMW(Bayerische Motoren Werke),英文是人們熟識的Bavarian Motor Works,車廠有了兩位新老闆,第一位是積及「莎柏奴(Jacok Schapiro),另一位是甘美路·卡斯丁哥尼(Camilo Castigloni),兩人都是日後BMW車廠發展史舉足輕重的人物,積及這位大商家更是當年戴姆勒一賓士(Daimler-Benz)車廠股東之一。受制的戰敗國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成為戰敗國,他們的飛機被「凡爾塞條約」列為「戰爭武器」禁止生產,而寶馬車廠要直到1923年方可生產汽車。 五年之癢,BMW終於可為將來而努力奮鬥了。他們先賣出舊的廠房,然後購入BFW的工廠、存貨,把BFW的商標注冊,那個原身是BFW的商標沿用至今,最後購入希利奧士(Helios)摩托車廠的製造權,但後來發覺Helios的摩托車一無是處,差點把BMW拖垮,幸而他們在飛機工程的卓越成就,在飛機總工程師菲力土(Max Fritz)的協助下,扭轉了劣勢,自始帶領BMW公司邁向輝煌成就的開始。 1922年,BMW研製了第一台的摩托車發動機,雖然不被採納,但已為車廠定下了重要的方向,之後在紐靈堡(Nuremberg)的Victoria-Worke廠房重新製造了一台氣冷500ml的兩汽缸摩托車發動機和R32摩托車,正式展開了他們的業務。1923年末,他們特約在慕尼黑(Munich)生產摩托車,而掛有BMW商標的R32摩托車則首次在市場中銷售。1925年,BMW開始研製汽車,雛型也同時建成,它為日後進軍汽車壇打下了基礎。這時,老闆積及要對BMW未來前途作出一次重要的決定,積及在德國北方的艾遜力(Eisenach)省Thurngia城市,那裡是他的工業王國所在地,其實他早在1899年便生產汽車,名為艾遜力運輸工業,最初他們生產的汽車名字叫華特堡(Wartburg),後改名為迪斯(Dixi),當時迪斯的汽車銷售欠佳,所以向英國柯士甸(Austin)車廠申請在德國製造7型的權利,1927年正式投入生產,德國制的柯士甸7型改名為Dixi 3/15 DAI(DA即德國版),那款受到德國顧客歡迎的英德混血兒,令車廠轉換生機,在這位商家眼中,艾遜力和BMW合並是一次品牌提高的最佳良機,終於於1928年兩家合並了。 1929年7月,BMW推出首輛汽車,是將年初生產的Dixi 3/15轉名來的,但專家不同意DiXi 3/15是BMW第一輛汽車,他們認為303才是真真正正屬於BMW的。無輪如何,BMW的3/15一直生產至1932年末,歷時近6年。1932年3月,廠方從DA23/15改良而成的3/2O誕生了,它是配備一台782ml頂汽閥式(由L氣缸頂改過來)發動機,新車並用上新的後支架浮動軸懸掛系統,前後輪距2,115mm。新車開始有自己的個性和方向,制動功率由11增至15kW。1933年,在德國的柏林車展上,BMW展示了他們最新的303型,它是由工程師費迪拿(Fritz Peidler)協助下完成,車款是從3/20演變過來,配用一台並列6氣缸、雙化油器,氣缸容積1,173ml,制動功率可發出22kW的高性能雙門四座位驕車,車頭蓋佔了車身的一半,兩邊通風隔設計相同,以中線分開,前後輪距2,365mm,車廂空間充足和舒適。303型之後再延伸至315,319,320及3231型,BMW的創作源泉正在長流不息間。另外,似乎BMW對跑車情有獨鍾,他們的315型經過改良後,制動功率增至29kW,外型更像一輛跑車,極速達130km/h,此車還以耗油量低、安全和容易操控而馳名於世。 1936年,外型和舊款一樣,增大了汽缸容積至1911ml的319型面世,功率提高至40kW,極速也增加至140km/h,壓縮比為5.6:1。1937年,人們看見BMW開始製造遊客車(Touring Car)市場,也就是今天統稱為三廂式四門房車,並獲得成功,她是一款4/5門房車,名326型,對象是中上階層的家庭,326也採用雙化油器,功率37kW,這款車共生產了1萬6千輛,在二戰前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數字。戰前,BMW的生產線是在艾遜力的廠房,而慕尼克是寫字樓,只負責設計及機械研究工作。如果說到BMW的賓車鼻祖,要算是315型和319型,BMW車系中的十位數字往往反映其氣缸容積,例如315代表1.5升,319則代表1.9升。 1936年,BMW的4氣缸發動機設計全線改為6氣缸發動機設計,而採用4氣缸發動機的309型也同時間停產。326型不久成為BMW6氣缸房車的主力,那裡還包括銷量不佳的320型(1937-1938)及321系(1939-1941)。 二戰前最後一款房車是325型和加長版的326系,後者配上一台3.5升發動機,但只製造了410輛。在二戰期間,325型和326型均被納碎黨徵用在軍事上,而在大戰期間,所有民用的汽車都停止生產。但戰前令人最回味是327型和328型跑車,最有歷史性代表是那輛富有獨特跑車風格的319型,此車曾勝出1936年6月在德國紐堡倫舉行的大賽,甚至在戰後,此車仍生產了好一段日子。 BMW的成功,327型和328型跑車是功不可沒的,兩車的車身非常纖幼,雙座位設計,是從319型改良過來,前後軸距僅775kg,最高功率有59kW之多,而極速也高達160km/h,堪稱是一輛純正血統的跑車,也是隨時可以下場比賽的一匹寶馬。 1939年的夏天,325型跑車推出市場,使「年青」的寶馬更聲名大噪,可惜人類史上最殘酷的戰爭在歐洲大陸正在上演,雄心壯志的寶馬在大戰前一年成立了科技中心,利用他們在飛機工程學上的優勢,准備將此帶進汽車工業里,他們正努力擴展在空氣動力學(Aerodynamic)上的研究工作,他們跟據Kamm教授的理論發展出一台極為流線型汽車的雛型,事實上,那雛型被世界公認為第一輛真正符合空氣動力學的汽車設計,令當時BMW汽車設計傲視同群,可是一場無情的戰火,什麼都被摧毀了。分裂成東西德國1945年,二戰結束,德國接受無條件投降,又再加上戰敗國的身份,土地慘遭分割,分裂成東西德兩國,艾遜力士成為東德的一部份,自然是管轄范圍;至於在慕尼黑的研究中心,所有設施都遭受盟軍炸得支離破碎,這次重創下必須好幾年時間才能復原,第二度經歷過戰爭的BMW,但這次的復原期要長達7年之久,方能再次投入生產,其時BMW的生命力仍顯得很脆弱。 戰後,盪然無存的西德受到發動戰爭的懲罰,國民上下努力和沉默地掙扎求存,當時西德的物資嚴重短缺、汽油短缺,製造摩托車和三輪車是車廠當務之急,它們是符合當代德國國民的低購買力。但人們渴望能再見到BMW的汽車,各方面都努力為BMW再燃亮生命,首先是前BMW工程師在Baden·Baden重建工場振興BMW的汽車工業,再造328型跑車。另外,奇怪的是,英國人也愛戴328型跑車,他們等不及BMW的復原,對其予以發展。 1945年,英國重建328型,326型亦得以復甦,同樣地奇怪是美國人也很喜愛328型,他們從英國購入發動機,重新設計車身和加大功率至97kW,然後運往美國市場銷售。 BMW在全面復興前,在1945--1947年期間,曾為一家美國公司做了三年飛機發動機研究和開發工作。1948年,籌集了足夠資金,現在可以開始重建一間摩托車工廠了,同時著手開發和研製R51摩托車的工作,在不斷的努力下,車廠在短短5年間便生產了10輛摩托車,因此他們可以開始再向汽車之夢狂奔了。 1952年10月,BMW終於再投產汽車,製造的汽車是戰前的501系四門房車,沿用那台6汽缸2升發動機,單化油器,功率48kW,至於其他設備則是全新,其性能和耐用性獲得一致好評。 1954年,BMW推出由501型改良的502型四門自車,沿用一台全新V-8汽缸發動機,是車廠戰後的一次突破,復原後的寶馬立志要在豪華客車和轎跑車和摩托車上創一番事業。BMW振興工業行動終於又泛起一片曙光來…… 寶馬公司目前在13個國家設有子公司和生產廠,國內有10家子公司。銷售的汽車產品有寶馬新3、新5、新7和新8系列豪華小轎車。寶馬850i是最新推出的最為豪華的轎車。
❿ 寶馬發展史
寶馬汽車公司,巴伐利亞機械製造廠股份公司(德文: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即B MW),寶馬是馳名世界的汽車企業之一,也被認為是高檔汽車生產業的先導。寶馬公司創建於1916年,總部設在德國慕尼黑。80年來,它由最初的一家飛機引擎生產廠發展成為今天以高級轎車為主導,並生產享譽全球的飛機引擎、越野車和摩托車的企業集團,名列世界汽車公司前20名。寶馬也被譯為「巴依爾」。
寶馬7系(8張)BMW的前身是一家飛機工廠,成立於1916年3月7日,最初以製造流線型的雙翼偵察機聞名於世,這家公司的名字叫BFW(Bayerische FlugZeug-Werke),「巴伐尼亞飛機製造廠」,公司始創人名吉斯坦·奧托(Gustan Otto),其父是鼎鼎大名的四沖程內燃機的發明家。 吉斯坦在航空的高度成就,使他懷著很大的野心製造汽車,他這一決定,為汽車歷史寫下了光榮的一頁,那就是受到今天萬千車迷愛戴的德國BMW車廠了。 1917年7月20日,吉斯坦·奧托退休後,BFW公司便開始重組,正式名為BMW(Bayerische Motoren Werke),英文是人們熟識的Bavarian Motor Works,車廠有了兩位新老闆,第一位是積及「莎柏奴(Jacok Schapiro),另一位是甘美路·卡斯丁哥尼(Camilo Castigloni),兩人都是日後BMW車廠發展史舉足輕重的人物,積及這位大商家更是當年戴姆勒一賓士(Daimler-Benz)車廠股東之一。受制的戰敗國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成為戰敗國,他們的飛機被「凡爾塞條約」列為「戰爭武器」禁止生產,而寶馬車廠要直到1923年方可生產汽車。 五年之癢,BMW終於可為將來而努力奮鬥了。他們先賣出舊的廠房,然後購入BFW的工廠、存貨,把BFW的商標注冊,那個原身是BFW的商標沿用至今,最後購入希利奧士(Helios)摩托車廠的製造權,但後來發覺Helios的摩托車一無是處,差點把BMW拖垮,幸而他們在飛機工程的卓越成就,在飛機總工程師菲力土(Max Fritz)的協助下,扭轉了劣勢,自始帶領BMW公司邁向輝煌成就的開始。 1922年,BMW研製了第一台的摩托車發動機,雖然不被採納,但已為車廠定下了重要的方向,之後在紐靈堡(Nuremberg)的Victoria-Worke廠房重新製造了一台氣冷500ml的兩汽缸摩托車發動機和R32摩托車,正式展開了他們的業務。1923年末,他們特約在慕尼黑(Munich)生產摩托車,而掛有BMW商標的R32摩托車則首次在市場中銷售。1925年,BMW開始研製汽車,雛型也同時建成,它為日後進軍汽車壇打下了基礎。這時,老闆積及要對BMW未來前途作出一次重要的決定,積及在德國北方的艾遜力(Eisenach)省Thurngia城市,那裡是他的工業王國所在地,其實他早在1899年便生產汽車,名為艾遜力運輸工業,最初他們生產的汽車名字叫華特堡(Wartburg),後改名為迪斯(Dixi),當時迪斯的汽車銷售欠佳,所以向英國柯士甸(Austin)車廠申請在德國製造7型的權利,1927年正式投入生產,德國制的柯士甸7型改名為Dixi 3/15 DAI(DA即德國版),那款受到德國顧客歡迎的英德混血兒,令車廠轉換生機,在這位商家眼中,艾遜力和BMW合並是一次品牌提高的最佳良機,終於於1928年兩家合並了。 1929年7月,BMW推出首輛汽車,是將年初生產的Dixi 3/15轉名來的,但專家不同意DiXi 3/15是BMW第一輛汽車,他們認為303才是真真正正屬於BMW的。無論如何,BMW的3/15一直生產至1932年末,歷時近6年。1932年3月,廠方從DA23/15改良而成的3/2O誕生了,它是配備一台78 寶馬概念車
2ml頂汽閥式(由L氣缸頂改過來)發動機,新車並用上新的後支架浮動軸懸掛系統,前後輪距2,115mm。新車開始有自己的個性和方向,制動功率由11增至15kW。1933年,在德國的柏林車展上,BMW展示了他們最新的303型,它是由工程師費迪拿(Fritz Peidler)協助下完成,車款是從3/20演變過來,配用一台並列6氣缸、雙化油器,氣缸容積1,173ml,制動功率可發出22kW的高性能雙門四座位驕車,車頭蓋佔了車身的一半,兩邊通風隔設計相同,以中線分開,前後輪距2,365mm,車廂空間充足和舒適。303型之後再延伸至315,319,320及3231型,BMW的創作源泉正在長流不息間。另外,似乎BMW對跑車情有獨鍾,他們的315型經過改良後,制動功率增至29kW,外型更像一輛跑車,極速達130km/h,此車還以耗油量低、安全和容易操控而馳名於世。 1936年,外型和舊款一樣,增大了汽缸容積至1911ml的319型面世,功率提高至40kW,極速也增加至140km/h,壓縮比為5.6:1。1937年,人們看見BMW開始製造遊客車(Touring Car)市場,也就是今天統稱為三廂式四門房車,並獲得成功,她是一款4/5門房車,名326型,對象是中上階層的家庭,326也採用雙化油器,功率37kW,這款車共生產了1萬6千輛,在二戰前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數字。戰前,BMW的生產線是在艾遜力的廠房,而慕尼克是寫字樓,只負責設計及機械研究工作。如果說到BMW的賓車鼻祖,要算是315型和319型,BMW車系中的十位數字往往反映其氣缸容積,例如315代表1.5升,319則代表1.9升。 1936年,BMW的4氣缸發動機設計全線改為6氣缸發動機設計,而採用4氣缸發動機的309型也同時間停產。326型不久成為BMW6氣缸房車的主力,那裡還包括銷量不佳的320型(1937-1938)及321系(1939-1941)。 二戰前最後一款房車是325型和加長版的326系,後者配上一台3.5升發動機,但只製造了410輛。在二戰期間,325型和326型均被納碎黨徵用在軍事上,而在大戰期間,所有民用的汽車都停止生產。但戰前令人最回味是327型和328型跑車,最有歷史性代表是那輛富有獨特跑車風格的319型,此車曾勝出1936年6月在德國紐堡倫舉行的大賽,甚至在戰後,此車仍生產了好一段日子。 BMW的成功,327型和328型跑車是功不可沒的,兩車的車身非常纖幼,雙座位設計,是從319型改良過來,前後軸距僅775kg,最高功率有59kW之多,而極速也高達160km/h,堪稱是一輛純正血統的跑車,也是隨時可以下場比賽的一匹寶馬。
寶馬M6(7張)1939年的夏天,325型跑車推出市場,使「年青」的寶馬更聲名大噪,可惜人類史上最殘酷的戰爭在歐洲大陸正在上演,雄心壯志的寶馬在大戰前一年成立了科技中心,利用他們在飛機工程學上的優勢,准備將此帶進汽車工業里,他們正努力擴展在空氣動力學(Aerodynamic)上的研究工作,他們跟據Kamm教授的理論發展出一台極為流線型汽車的雛型,事實上,那雛型被世界公認為第一輛真正符合空氣動力學的汽車設計,令當時BMW汽車設計傲視同群,可是一場無情的戰火,什麼都被摧毀了。分裂成東西德國1945年,二戰結束,德國接受無條件投降,又再加上戰敗國的身份,土地慘遭分割,分裂成東西德兩國,艾遜力士成為東德的一部份,自然是管轄范圍;至於在慕尼黑的研究中心,所有設施都遭受盟軍炸得支離破碎,這次重創下必須好幾年時間才能復原,第二度經歷過戰爭的BMW,但這次的復原期要長達7年之久,方能再次投入生產,其時BMW的生命力仍顯得很脆弱。 戰後,盪然無存的西德受到發動戰爭的懲罰,國民上下努力和沉默地掙扎求存,當時西德的物資嚴重短缺、汽油短缺,製造摩托車和三輪車是車廠當務之急,它們是符合當代德國國民的低購買力。但人們渴望能再見到BMW的汽車,各方面都努力為BMW再燃亮生命,首先是前BMW工程師在Baden·Baden重建工場振興BMW的汽車工業,再造328型跑車。另外,奇怪的是,英國人也愛戴328型跑車,他們等不及BMW的復原,對其予以發展。 1945年,英國重建328型,326型亦得以復甦,同樣地奇怪是美國人也很喜愛328型,他們從英國購入發動機,重新設計車身和加大功率至97kW,然後運往美國市場銷售。 BMW在全面復興前,在1945--1947年期間,曾為一家美國公司做了三年飛機發動機研究和開發工作。1948年,籌集了足夠資金,現在可以開始重建一間摩托車工廠了,同時著手開發和研製R51摩托車的工作,在不斷的努力下,車廠在短短5年間便生產了10輛摩托車,因此他們可以開始再向汽車之夢狂奔了。 1952年10月,BMW終於再投產汽車,製造的汽車是戰前的501系四門房車,沿用那台6汽缸2升發動機,單化油器,功率48kW,至於其他設備則是全新,其性能和耐用性獲得一致好評。 1954年,BMW推出由501型改良的502型四門自車,沿用一台全新V-8汽缸發動機,是車廠戰後的一次突破,復原後的寶馬立志要在豪華客車和轎跑車和摩托車上創一番事業。BMW振興工業行動終於又泛起一片曙光來…… 寶馬公司目前在13個國家設有子公司和生產廠,國內有10家子公司。銷售的汽車產品有寶馬新3、新5、新7和新8系列豪華小轎車。寶馬850i是最新推出的最為豪華的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