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巫術創造了什麼

巫術創造了什麼

發布時間:2021-07-13 14:39:08

Ⅰ 巫術的起源是什麼

巫術的概念

巫術是企圖藉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對某些人、事物施加影響或給予控制的方術。古代施術者女稱巫,男稱覡。巫術,應該是伴隨著古代藏族先民們對自然的崇拜而開始的。因為大自然常常會給人們以恐懼之感。而先民們對自然又有所求,除因求其佑助而對自然神頂禮膜拜和供養以外,還想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去讓大自然順從自己的意志,於是便產生了一種「想改變大自然的幻想和行動」。這些幻想和行動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巫術。

二、巫術的分類:

從巫術的性質角度,可以把巫術分為黑巫術和白巫術。黑巫術是指嫁禍於別人時施用的巫術;白巫術則是祝吉祈福時施用的巫術,故又叫吉巫術。

從施行巫術的手段角度,巫術又可分為兩類,一為摹仿巫術,另一種叫接觸巫術。

摹仿巫術:一種以相似事物為代用品求吉或致災的巫術手段。如恨某人,便做人形,寫上該人的生辰八字,或火燒或投水,或針刺刀砍,以致那人於死地。從性質上講,這屬於黑巫術。再如小兒常常落井,為避災,常做一偶人代替小兒投入井中,這種行為稱作破災破煞。在上古生產習俗中,稻花開始,男女相會於田,以促進稻穀結穗。人若生瘡,畫在植物葉或黃紙上,便可移走病患,也叫摹仿巫術。白雲觀里拴娃娃、民間的 「偷瓜」等祈子習俗。

接觸巫術:是一種利用事物的一部分或時事物相關聯的物品求吉嫁禍的巫術手段。這種巫術只要是接觸到某人的人體一部分或人的用具,都可以達到目的。如某人患病,在病人病痛處放一枚錢幣或較貴重的東西,然後丟在路上任人拾去,於是任為病患便轉移到了拾者身上。放碗、姜原履大人跡生周始祖棄都是接觸巫術。過去害人的黑巫術常常搜集不和睦人的頭發、胡須、指甲以及心愛之物,以備加害對方。小孩子的名字也不能隨便告訴別人,否則便要受制於人。

在涼山彝族,奴隸主發現奴隸逃走,除派人尋找外,還要請巫師施行巫術,方法是把奴隸丟下的破衣片招來,放在石磨內磨,由於布片不易磨下來,便認為奴隸也必然在山間轉來轉去,找不到逃生的路;奴隸為能逃出虎口,也以巫術對抗,一般在逃走時,背一小扇石磨,頂在頭上,這樣奴隸主磨的布片就會很快掉下來,自己也能逃跑成功。

三、巫術的應用

1、祈求幫助:指人們以一定方式,欺祈求自然力或鬼神來幫助自己實現某種目的。如漢族求雨,多拜龍王,拜祭不成時,便要施巫術,逼迫龍王下雨。如抬龍王遊街,曝曬龍王,把井水掏乾等等。

2、招魂:用巫術把失落的靈魂招回來。它不僅限於人自身,也適用於動物、植物。如基諾族為穀神招魂,苗族為牛招魂,漢族小孩病了,往往以為是靈魂失落在村外,媽媽則要拿著小孩的衣服去村外呼喊小孩的名字,為其招魂。彝族也有為出走多年或客死異鄉的長輩招魂的習俗。由巫師主持,往往站在高山上,望著死者出走的方向,呼喚死者的名字,一面用麻線佯占死者的靈魂回來。壯族、毛難族等民族還有為亡人、情人招魂的巫術。一般小夥子多請女巫,巫師頭蒙被單,請神附體,不久她即進入昏迷狀態,宣布魂已附體,於是女巫便代表男子的情人,與男子對歌,傾吐衷情。

3、詛咒:它是藉助語言的魔力,達到加害對方的目的。最常見的形式是面對面的詛咒,不得好死、千22刀萬剮等等。更多的是通過詛咒對方的名字達到巫術的目的。傣族有一種 「放羅」巫術,目的是挑撥別人夫妻關系,自己好插足。做法是從夫妻家墳地的籬笆上取二片竹,刻上:「你兩胸上長刺,不能彼此擁抱,只能象隔河相望一樣」,然後放於對方竹樓下,認為三天內就會夫妻失和。在東北漢族和滿族地區過去有一種蒸貓詛咒,如失者發現某人偷了自己的財物又據不承認,失者就將偷者的生辰八字、姓名寫在紙上,與一隻貓一起放在蒸籠內蒸煮,貓在籠中掙扎慘叫,失者便詛咒偷者也象貓一樣,不得好死。

4、驅鬼:是對鬼施行的一種攻擊性巫術。在生產、建房、治病、喪葬中經常使用。這是民間巫師的最主要的工作。涼山彝族畢摩為病人治病時,讓病人坐在門口,頭頂一個竹簸箕,畢摩大叫 」把害人的鬼抓住,快抓住他「,同時命助手持鍬把火塘灰撒向病人頭,利用灰把鬼趕走。彝族另一種巫師蘇尼在驅鬼時,在火塘邊擺許多樹枝貢品,他繞火塘而行,一邊敲羊皮鼓,一面請各位山深神降臨,隨後突然把一個陶罐口打開,說:「把鬼捉住了快放在陶罐里」,說完立即把口封住,並喊:「害人的鬼,我要燒死你!」說完,蘇尼把陶罐中鬼倒進火塘,並說:「鬼阿,你等著吧,到竹筐能盛水時,你再回來。」還有:紙船明燭照天燒、婚禮上用箭射新娘、邁火盆等等,漢族的驅鬼巫術後來許多被道教繼承下來。符、劍、印、鏡是道士的主要驅鬼工具。驅鬼巫術也適用於凶死者。黎族對凶死者最為畏懼,送葬時必須舉行復雜的儀式:必須走彎彎曲曲的路,使凶死者的靈魂謎途難返,下葬時還要以巨石壓屍,或以木樁釘屍,目的是讓凶死者的靈魂永遠不能返回家園,否則就會擾亂家人。

5、避邪:是利用一定的物件來防止邪鬼來犯,是一種消極巫術。避邪物一般裝飾在建築物上、交通工具和生產工具上,也有佩戴在身上的。普米族在門或牆上印有許多石灰手印紋,據說這是一種打各鬼的姿勢,鬼會見而生畏。在門楣上掛刀、劍、鋸、羊角等也可避邪。鄂倫春族在 「仙人柱上懸掛野豬牙、熊鼻;侗族在門上掛狗頭,以狗護家。苗族在門上掛有米篩和漁網,認為米篩象徵眼睛多,能識破鬼的行蹤,魚網則是捉鬼的工具,鬼見了便會避而遠之。圖騰也是一種避邪物,彝族多在門上畫一隻虎。我國西北和歐洲地區常常掛馬蹄鐵。漢族的護身符、門神鎮宅寶劍等都是避邪物。

四、放蠱巫術

1、什麼是蠱:是一種以毒蟲作祟害人的巫術。是一種較古老的神秘、恐怖的巫術,主要流行於我國南方各地和一些少數民族中。蠱,從字形上看,就是將許多蟲子放在一個容器里。孔穎達《十三經註疏》曰: 「以毒葯葯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謂之蠱毒。」《本草綱目·蟲部四》中解為由人喂養的一種毒蟲, 「取百蟲入翁中,經年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此即名曰蠱。」

2、蠱的製作和種類:蓄蠱者多為婦女,是婦女的專長。《滇南雜志》: 「雲南人家家蓄蠱…人家爭藏,小兒慮為所食,養蠱者別為密室,令婦人喂之,一見男子便敗,蓋純陰所聚也。周去非《嶺外代答》:蠱毒為「婦人倮形披發夜祭」,《滇南新語》:為夷女所悅。蠱的種類很多,通常有:金蠶蠱、疳蠱、癲蠱、腫蠱、泥鰍蠱、石頭蠱、篾片蠱、蛇蠱等等。其中金蠶蠱最凶惡。舊時在福建一些縣鄉,養金蠶的迷信活動較盛。據說金蠶是一種無形的蟲靈,它能替人做事,最勤於衛生,大凡室內很乾凈的人家便認為是養金蠶的人家。金蠶的製作方法是:選用蛇、蜈蚣等12種毒蟲,埋於十字路口,經49日(或另一個神秘日數)取出存於香爐中,成為金蠶。在信仰金蠶的人心目中,金蠶是有靈性的,既能使飼養者發財致富,但富起來的人家主人也要告知金蠶虧欠多少,否則金蠶要求花錢買人給它吃,不然則作祟。養金蠶家若不想再養它,可以將其轉嫁出去,曰「嫁金蠶」,方法是用包包銀兩、花粉和香灰(代表金蠶),放在路上,貪財者自然會拾取。金蠶可以致敵人死亡,通常是腹腫、七竅流血而死。疳蠱,又稱做「放蛋、放疳、放蜂,在廣東、廣西民間流行。製法是在端午日捉蜈蚣、小蛇、蚰蜒、螞蟻、毒蜂、蟬、蚯蚓等加頭發,曬干後研為粉末,供奉在瘟神像前,久而成蠱,放飲食中可毒害人。癲轂在侗族中流行,多將蛇埋土中後生菌類,用以害人成癲;腫蠱則使人腹部腫大;泥鰍蠱,是用蠱粉與竹葉浸泥鰍與人吃,使之中毒;至於石頭蠱、篾片蠱均又蠱葯泡製而成,放於路中害人,據說可進入人身體作祟成惡疾。

3、施蠱方法多是放入食物中。蠱女施蠱多是下在飯菜中,《赤雅》: 「蠱成先置食中,味增百倍」,而且多放在第一塊食物上。下蠱有的是下蟲本身,優點下蟲糞便,也有的是下涎沫。有時不經食物也可施蠱。劉南《苗荒小記》:「苗之蠱毒,至為可畏,其放蠱也,不必專用食物,凡噓之以氣,視之以目,皆能傳其毒於人;用食物者,蠱之下乘者也。」

4、患蠱者的症狀和驗證方法:劉錫蕃「中蠱者,或咽喉腫脹,不能吞飲;或面目青黃,日就羸瘠;或胸有積物,咳嗽時作;或胸腹脹鼓,肢體麻木;或數日死,或數月死」。驗證之法:可令其嚼生黃豆,無腥味則中蠱,在少數民族地區是在嘴裡含一塊鴨蛋白,其上插一枚銀針,如果鴨蛋白和銀針變黑,則中蠱。預防和解蠱方法:凡是蛛網灰塵之家,疑為養蠱之家,忌往來;凡就食如主人先用筷子敲一敲杯碗,後盛飯的,疑為施蠱,要特別小心可不食或道破;凡出外就食,隨身攜帶大蒜,可防蠱,蠱入酒難治,出門不飲酒可防蠱。解蠱破蠱的方法:服雄黃、大蒜、菖蒲煎水,或石榴根水,可瀉毒;又雲金蠶最怕刺蝟,可入葯治蠱。古舊醫書上多均有醫蠱偏方,五花八門。破蠱之法:道破,秋天苗族婦女攜布袋賣刺梨於小孩吃,多中蠱者,久為群兒識破,買時先呼而問曰:中有蠱否?答曰:無,則不為害矣。然後可購買。另外,據說蠱怕謂,取謂入養蠱之家,其蠱立擒。放蠱的目的,多半是消解怨氣,有時也作為一種保護措施,如壯族中,有人怕別人偷食物,便放蠱,有盜者立斃,相反,「殺人多者,蠱益靈,家益蓄。」

五、禁忌巫術禁忌

禁忌巫術禁忌,是關於社會行為、信仰活動的某種限制約束觀念和做法的總稱。它的通用名詞是tabu(塔布),是波利尼西亞土語,原意是指不能被普通人接觸的有超自然靈力的人、物、地。這些事物之所以不能被普通人接觸,有兩種原因,一是被看作是神聖物,一是被看作是不祥或不潔物。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迷信形式。禁忌巫術是一種消極性巫術,它要求人們不能接觸某物或不能做某事,否則會帶來不幸。禁忌的產生是多元的,有的是出於對某些自然力的畏懼,有的出於對老人兒童的愛護,有的則是出於對鬼神的崇拜心理,有的是出於對吉凶禍福的迷信。如雨後不能用手指虹,否則爛手指;對圖騰、聖地、祖宗牌位、巫師要敬重;孕婦忌吃生薑、兔肉;婚姻忌男女屬性相剋,婚期忌單數,月食期間不能結婚,否則夫妻失和,等等。對動植物,也有禁忌,蒙古族見貓懷孕,不準往筷子桶里插筷子,否則貓就會流產,賣牲口,必剪下一撮毛留下,否則破財。

六、神判巫術又稱神裁、神斷、天罰等。

神判巫術是祈求神靈裁判人間是非真偽和財產糾紛的一種巫術,神判是世界各民族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普遍實行的古老裁判方法。是民間習慣法的重要發展階段。在上古傳說中,皋陶氏就曾用神判方法審案,方法是用羊,神羊角觸及的嫌疑犯,被認為有罪。後來,神羊演變成,成為剛正的法官的象徵,後來的法官皆以獬豸為冠服。如對偷竊的裁判:景頗族有 「斗田螺」,失物者先把一個田螺放在碗中,被嫌疑者也捉一個田螺放入碗內,讓兩個田螺相鬥,最後以田螺的勝敗裁判偷竊事件。阿昌族則是雙方各點一支蠟燭,以燃燒時間的長短來決定雙方的是非。景頗族還有一種「蛋卜」,暗至眾嫌疑者家房頂上各取一段茅草,,均放在碗中,然後請巫師念經,把一個雞蛋倒在碗中,稍加攪拌,被懷疑的人們也趕到現場,看雞蛋清先粘在誰家的茅草棍上,誰家就偷了東西。火判:西藏有火中拾物神判,方法是在火塘或臨時燒的一堆炭火中燒一塊石頭,或者一塊鐵,令嫌疑者用手撿出,若手未燒破,就無罪,否則就有罪。壯族也應用踏火堆(事先作防火准備)的辦法,腳未傷則有理,否則無理。血判:瓦族失者於嫌疑犯在頭人巫師的監督下,雙方各伸出一隻手相互摩擦,到一定時間為止,若雙方都出血或都不出血,則爭斗罷休,如一方出血則要照價賠償或賠理道歉。還有打頭神判、刺手神判等等。此外還有撈油鍋(裡面放醋或蠟)、水鍋(放小米)、潛水等等。

七、中國藏族巫術

在藏區進行人文調查和田野采風時,社會學者發現了不少應該屬於古老巫術的遺存,例如:為了避免天降暴風雨、冰雹;防止野獸和其他災害的襲擊和侵擾,藏族群眾便請來巫師進行攘拔或施巫,以保人畜平安和莊稼的收成。有時請來的不是巫師,而是藏傳佛教寺廟中的喇嘛,但即使是在這些喇嘛所作的攘拔儀式中,仍不乏巫術。

雖然這些攘拔儀式中的巫術有簡有繁,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應該說是源於那種藏族先民想通過自己的言行,讓大自然順從自己的幻想和行動。人們是怎樣想的,也就怎樣地去施行。就其內容來看,其所反映的,也大都屬於人與大自然之間(主要是在生產勞動方面)的關系這一范疇之內。只不過在傳承過程中,有了很大的變化。

如果從藏族歷史的發展階段來看,這些應該屬於原始宗教範疇的巫術,其產生應是在吐蕃的止貢贊普以前,也就是象雄本教輸入藏區以前,即史家們所稱的「篤本」時期。按劉立千先生的解釋,這種「篤本」,就其本意是「本地自然興起的本教,即土生土長的本教——原始本教」。(為什麼藏區土生土長的藏區宗教也稱本教,在本書後面將有專章論及,這里不再贅述。)到了止貢贊普以後。藏區已逐漸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再加上這個時候,藏區土生土長的「篤本」受到那從象雄輸入的已初具「見地」的本教的影響,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除邊遠偏僻地方外,在吐蕃的大部地區,已為本教將其融合(改頭換面)或取而代之。這時的本教已逐漸受到吐蕃王朝統治者的重用。(西藏主臣記)就有「凡二十七代(贊普),均以本教治國」的記載。這個時候,那些以「本教巫師」身份出現的巫師所施巫術的內容,也由「篤本」時期的人與大自然的關系,改變為側重於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了。這就是我們常提到的那些以詛咒仇敵來達到危害對方的目的之詛咒巫術;驅除邪魔鬼怪以達到人畜平安的目的之驅鬼除邪巫術;招魂祛病的招魂巫術以及預測休咎的占卜徵兆等等。

就其形式來說,較之原始的那種自然巫術,這種巫術要繁瑣復雜得多。單是在施行巫術時巫師的服飾、法器、祈禱詞乃至這種巫師的傳承,也更加復雜。他們的祭物、法壇、祭祀儀軌等,都是「篤本」時期的巫師所望塵莫及的。

不過,這種巫術應該歸人「人為巫術」的范疇里去,因為它已失去了原始自然巫術的古樸性,增加了人為成分,當然也就增加了一定的欺騙性。盡管這種人為巫術在以後的年代內,逐漸成為藏區巫術的主流,但它並沒有把原始的自然巫術完全取代。特別是在一些邊遠的偏僻地區,甚至兩者還並行不悖。同時,這種「人為巫術」,也並不是藏族巫師憑空臆造出來的,它是由原始自然巫術所逐漸發展演變而來的,透過這些人為巫術,我們是能夠從中窺見到許多古代藏族先民原始自然巫術之遺跡的。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巫術都是根據人們的主觀願望,並把這些主觀願望建築在那偶然的、片面的、甚至可以說是錯誤的聯想上面。這種世界觀應該是唯心主義的,也是形而上學的。因而藏族巫師所施行的各類巫術,不管它是自然巫術或是人為巫術,都不可能有所例外。如果我們說在那遠古時代所盛行的藏族自然巫術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它對人類社會向文明進化所起的阻礙作用還比較輕微;那麼後來人類進入階級社會才開始流行起來的人為巫術,就應該是它已惡化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它同其所依附的宗教母體一樣,最終變成了統治者的工具。

就像吐蕃時期本教依附於吐蕃王朝一樣,其巫師所施行的巫術,也就成了吐蕃壬朝統治者用其來統治屬民以及攻擊敵對者的工具。於是巫術就不再是為了滿足人們樸素的幻想,相反卻常常給人們帶來恐懼和災難。

Ⅱ 巫術的歷史

巫術(magic或sorcery)是一種企圖以超自然、神秘方式影響世界的方法。
巫術的起源
最晚在八萬年前左右的尼安德塔人已經開始安葬死者,並擁有靈魂的意識及信仰時,人類已有巫術信仰。

法國社會學學者塗爾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認為巫術源於人類開始有宗教意識
德國社會學者韋伯(Max Weber)(1864-1920)認為源於無文字時期的前泛靈信仰。
法國人類學者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1908~)認為巫術是正常思維在盡力理解它所面對的宇宙,卻又無法掌握它時,所產生了病態思維及解釋來充實不足的現實。
英國人類學者弗雷澤(KW James George Frazer)(1854-1941)認為只是因果觀念的一種錯誤聯想,其將之分類為模擬巫術(Homoeopathic magic)及接觸巫術(contagious magic),二者可合稱為交感巫術。
作「巫」的人
原始的民族相信有種人有能力對付冥冥之中的可怖的東西。這種人名稱有很多種,或稱巫(Wizard)、覡(Witch)、禁厭師(Sorcerer)、醫巫(Medicine man)、薩滿(Shaman)、祭司、術士(Magician)。

英國人類學者馬凌諾斯基(Bronislaw Kasper Malinowski)(1884-1942)認為人類最早的專門職業即是巫,是提供人力所不能完全駕馭之事的一種力量。
人類學者林惠祥認為一部落之中具有最靈敏最狡滑的頭腦,自稱能通神秘之奧者,則成為神巫,即運用魔術的人。
宋兆麟認為史前時代的巫師不僅是巫教和巫術活動的主持者,也是當時科學文化知識的保存、傳播和整理者,特別是在天文學、醫學、文字、文學、歷史、音樂、舞蹈、繪畫等方面都有不少的貢獻。雖然其所能掌握的科學文化知識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巫師是當時解釋世界的精神領袖,是史前時代的智者或知識份子。
中華文化中的「巫」
中文「巫」是姓氏亦是職業。《風俗通義》言:「巫氏,凡氏於事,巫付、匠、陶也。」

「巫」這個姓氏源於「巫」一職,即作為天地鬼神與人交通的媒介者。

《說文解字》釋巫雲:「巫,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覡,能齊肅事神明者,在男曰覡,在女曰巫。」
《國語.楚語》載:「民之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齊肅衷正,其智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如是則明神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
由於早期巫師掌握知識並解決民間的困難,因此地位崇高,陳夢家依《周禮》的分類,將卜辭所見殷人祭祀對象分為天神、地只、人鬼三類。(天神包括上帝、日、東母、西母、雲、風、雨、雪;地只有社、四方、四戈、四巫、山川;)人鬼有先王、先公、先妣、諸子、諸母、舊臣。意即巫本身即屬巫術信仰被尊崇拜信奉的神只之一。

張紫晨認為巫是中國知識份子的原型,是上古精神文化的主要創造者,它對中國文化的推進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舉凡天文、地理、歷法、術算、軍事、歷史、樂舞、醫葯、技藝等無不與巫的活動和創造有關。

作為現代巫術的氣功
氣功的反對者認為,氣功從方法上和思維上非常類似於巫術,而與主流科學觀念完全背道而馳。他們認為氣功作為呼吸調節訓練和心理暗示療法或許有作用,但是聲稱從中可以獲取超自然能力(如釋放「外氣」)是典型的偽科學。氣功的反對者認為,所謂「氣功」,不過是在物質極其缺乏狀態下開展的一種充滿迷信色彩的大眾健身運動。氣功崇尚「信則靈,不信則不靈」,實際上陷入了類似於巫術的唯心主義。「外氣」理論的出現,使得氣功離科學的距離越來越遠。

Ⅲ 巫術一詞的由來是什麼

指我國古代企圖藉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對某些人、事物施加影響或給予控制的方術。傳說舜的兒子做了巫咸國的酋長,帶領巫咸國生產食鹽。他們把鹵土蒸煮,使鹽析出,成為晶體,外人以為是在「變術」。巫咸人在制鹽的過程中,舉行各種祭祀活動。別的部落把它看成是在實施方術,於是稱為「巫術」。這就是「巫術」一詞的由來。

Ⅳ 巫術是什麼

巫術來自於舜帝部落,傳說,舜帝的時候,為了給老百姓生產食鹽,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舜就讓他的一個兒子到巫咸國做了酋長,咸即善於煮鹵土為鹽而得名。巫咸國的人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龍,地處大荒之中,它與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稱作十巫。巫咸國在安邑城南,傳說有鹽池,上承鹽水,水出東南薄山,西北流,經巫咸山北。巫咸山在安邑縣南。 山西運城的潞鹽歷史在上古時期已有。運城之「潞」名,最早稱「鹵」即產鹽的「鹵土」,後來因為音同,篡作「潞」。「潞」今作運城,地在古安邑西。 傳說舜的兒子做了巫咸國的酋長。帶領巫咸國生產食鹽。因為當地的巫咸人掌握著鹵土製鹽的技術,他們把鹵土蒸煮,使鹽析出,成為晶體,外人以為是在「變術」。加上巫咸人在制鹽的過程中,舉行各種祭祀活動,希望南風為他們帶來好的氣候等,以利於析鹽。她們的祭祀,有各種表演,並且附有各種許願和祈禱的言語。最後,開始各道工序,直至生產出白色結晶的食鹽。 這一整個過程,在別的部落,把它看成是在實施一種方術,於是,人們稱這種會用土變鹽的術為「巫術」。這就是「巫術」一詞的由來。 今人知「巫術」就是會「變術」其實,巫術最早是指巫咸人有制鹽技術。這種制鹽技術,稱作「巫術」,其實,就是「巫人制鹽之術」。今天的巫師就是由此得名的。 三、巫術的分類[編輯本段]從巫術的性質角度,可以把巫術分為黑巫術和白巫術。黑巫術是指嫁禍於別人時施用的巫術;白巫術則是祝吉祈福時施用的巫術,故又叫吉巫術。 從施行巫術的手段角度,巫術又可分為兩類,一為摹仿巫術,另一種叫接觸巫術。 摹仿巫術:一種以相似事物為代用品求吉或致災的巫術手段。如恨某人,便做人形,寫上該人的生辰八字,或火燒或投水,或針刺刀砍,以致那人於死地。從性質上講,這屬於黑巫術。再如小兒常常落井,為避災,常做一偶人代替小兒投入井中,這種行為稱作破災破煞。在上古生產習俗中,稻花開始,男女相會於田,以促進稻穀結穗。人若生瘡,畫在植物葉或黃紙上,便可移走病患,也叫摹仿巫術。白雲觀里拴娃娃、民間的 「偷瓜」等祈子習俗。 接觸巫術:是一種利用事物的一部分或時事物相關聯的物品求吉嫁禍的巫術手段。這種巫術只要是接觸到某人的人體一部分或人的用具,都可以達到目的。如某人患病,在病人病痛處放一枚錢幣或較貴重的東西,然後丟在路上任人拾去,於是任為病患便轉移到了拾者身上。放碗、姜原履大人跡生周始祖棄都是接觸巫術。過去害人的黑巫術常常搜集不和睦人的頭發、胡須、指甲以及心愛之物,以備加害對方。小孩子的名字也不能隨便告訴別人,否則便要受制於人。 在涼山彝族,奴隸主發現奴隸逃走,除派人尋找外,還要請巫師施行巫術,方法是把奴隸丟下的破衣片招來,放在石磨內磨,由於布片不易磨下來,便認為奴隸也必然在山間轉來轉去,找不到逃生的路;奴隸為能逃出虎口,也以巫術對抗,一般在逃走時,背一小扇石磨,頂在頭上,這樣奴隸主磨的布片就會很快掉下來,自己也能逃跑成功。 黑巫術:通常以詛咒和巫蠱為主。尋求黑暗或邪惡的力量懲罰施術者的仇人,不過一般要付出同等的代價。例如:普通人使用詛咒時,一般使用自己的血作為媒介召喚惡靈/邪靈,如果詛咒成功,施術者必須以自己的生命力(靈力)作為詛咒的力量來源。否則詛咒將無法進行,甚至招來的邪靈還會反噬施術者。 白巫術:通常以贊美神明和向神明祈福為主。尋求光明或善良的力量幫助別人,不需要付出任何太多代價。例如:使用特殊材料為他人祈福時,只需要向神明告知目的並獻上貢品祭祀即可。在祈福結束時,向神明答謝就可以完成祈福。

Ⅳ 巫術的基本內容包括什麼

巫術的基本內容包括施術者通過接觸與客體相關的工具或模仿物,達到對這一客觀事物的控制,最終實現自己的主觀願望。這種巫術又可分為「危害性巫術」和「防衛性巫術」。

Ⅵ 古代巫術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古代巫師的確存在,並神通廣大,但這還是算是一種迷信活動了。

Ⅶ 中國巫術的起源

巫,為最早的漢字之一,甲骨文、金文中就有此字。巫字形態頗具寓意,上一橫代表天,下一橫代表地,兩邊兩個人,中間一豎貫通天地。其意為能在天地之間傳達信息的一個群體(注意,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族群,一個以巫為特點的部落群體。就像上古時代的黃帝、炎帝一樣,其實只是一個延綿上千年的、具有統一圖騰的族群,而絕非是一個具體的人)。巫字從舞之音,意指巫師要用舞蹈形體來向上天傳達民意的。

巫文化起源於上古時期(堯帝,距今約4500年,相當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炎黃時代)以巫咸為首的「靈山十巫」(靈,古字為雨字頭一個巫,從巫,為「巫山」名稱之起源),這個族群在以今巫溪縣寧廠古鎮寶源山為中心創造了以占星術和占卜術為主要形式,以鹽文化和葯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地域特色文化。據《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吳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葯爰在」。在古籍中,把他們描述為左手握著一條紅蛇,右手握著一條青蛇,常常從靈山上到天庭,把民眾的意願傳達給天帝,又從天庭下來向人民轉達天帝的意意,途中順道還採集一些名貴的仙葯,為民間百姓治病。

最早的繁體醫字從巫:毉,說明了醫術來源於巫,在科技和經驗都幾乎為空白的上古時代,人們生了病就只有通過巫術向上天求助,所以,醫從巫。後來經過神農嘗百草開發中醫葯,逐漸醫、巫分家,醫字改為:醫,從酉,寓意為盛放葯液的陶皿。

閱讀全文

與巫術創造了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