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奴隸社會的制度下,出現了哪些文明成就
⑴原因:
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為生產力的發展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其原因主要有
①大量勞動力的保存
在奴隸制度下,戰俘不再被殺死,而是變成奴隸,保存了大量的勞動力。勞動者是生產力中人的因素。保存大量勞動力,就有可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有利於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②大規模生產和勞動協作
奴隸主佔有大量生產資料和大量奴隸,集中在自己的庄園和作坊中,就有可能組織較大規模的生產,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完成巨大的工程。
③分工和協作的發展
大量的奴隸在大規模的生產勞動中,進行簡單的分工協作,使不同部門之間、同一部門內部的分工越來越細密,勞動者的勞動技能和熟練程度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也迅速提高。這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⑵ 表現:
①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標志)
進入奴隸社會後,人類在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冶金技術大大提高,金屬工具得到了廣泛地應用。
金屬工具在生產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是奴隸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主要標志。
②手工業的發展
金屬冶煉是手工業的重要部門,在奴隸社會,金屬工具也主要是用於手工業。奴隸社會的手工業是展示當時生產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主要表現在行業齊全、規模龐大、工藝精細等方面。
③商業的發展和城市的繁榮
隨著手工業的發展,商品交換也日益頻繁,終於,在奴隸社會出現了專門從事商品買賣以從中牟利的商人,他們的出現,推動了生產的發展。商業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的繁榮。
⑶結論(衡量社會制度進步與否的主要標准):
事實證明,由於奴隸制的建立基本上適應了當時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所以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巨大進步。可見,一種社會制度變革為另一種社會制度,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准,在於新的社會的生產關系是否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相適應。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所以,這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一個巨大進步。
⒉關於文字的出現
⑴歷程:
文字的出現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程。教材P21楷體字部分對些作了介紹,大體上這一過程可以概括為:
沒有文字--實物記事(結繩、結珠、刻記等)--圖畫文字--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同事物的形狀非常相似,有公認的固定形狀和讀音,是真正的文字。由於管理國家、經營商業、管理勞動和發展科學文化的需要,象形文字在奴隸社會發展得很迅速。世界上文明古國,大都創造過自己的象形文字。
⑵意義:
從奴隸社會開始,人類便有了文字記載的歷史。文字的出現,使人類的生產經驗和自然知識得到繼承、積累和傳播,為科學文化的發展准備了必要的條件。
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從奴隸社會起,人類便有了文字記載的歷史。
⒊關於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工和對立
⑴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工
①分工的可能性: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階級壓迫的出現,廣大奴隸勞動能夠提供出較多的剩餘產品,這就使社會上一部分人可以擺脫體力勞動,專門從事腦力勞動。另一部分人,則只能從事體力勞動,他們主要是奴隸,於是,奴隸社會就出現了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分工。
②分工的必然性:奴隸社會,體力勞動者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在生產力水平很低的奴隸社會,必然要經歷這種分工,才能進入文明時代。這種分工既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也為科學文化的發展創造了前提條件。
③分工的進步性: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工,是當時社會分工的一個重要方面。它適應了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也為科學文化的發展創造了前提條件。可以說,在奴隸社會,沒有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工,就不會有現代科學文化的巨大成就。所以,在奴隸社會,出現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工,是歷史的進步。
⑵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對立
我們也應該看到,在奴隸社會,腦力勞動者在科學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不可能脫離體力勞動者的活動。沒有體力勞動者辛勤勞動生產出各種生活資料,腦力勞動者就無法生存,更談不上發明創造;沒有奴隸和工匠們的體力勞動,只有腦力勞動者的設計,不會創造出任何文明成果;沒有廣大奴隸等勞動者的生產實踐,腦力勞動者也就喪失了科學文化的豐富的創造源泉。所以,腦力勞動者的任何成就,歸根到底都是建立在廣大體力勞動者勞動的基礎上的。
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分離後,從事腦力勞動就成為奴隸主的特權,奴隸則被剝奪了接受科學文化教育的權利。奴隸主脫離體力勞動,把體力勞動看作是卑賤的事。他們還利用自己所佔有的科學文化知識,加強對奴隸的統治。這樣,就形成了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對立,在階級社會里,這種對立體現了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之間的階級對立。
(1)最野蠻的剝削和壓迫制度
②重點問題分析
⒈關於奴隸主階級對奴隸階級的野蠻剝削
奴隸社會把人類帶入了文明時代,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是歷史的一個大進步。但同時,奴隸制度也是一個最野蠻的制度,從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和廣大奴隸的遭遇就可以很明顯地說明這一點。
⑴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在生產關系中的不同地位
生產資料佔有方面:奴隸主階級佔有全部生產資料並完全佔有奴隸本身;奴隸毫無人身自由,是奴隸主的私人財產。
地位和相互關系方面:奴隸主階級與奴隸階級之間是赤裸裸的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奴隸被剝奪一切權利,在暴力下從事最緊張、最繁重的勞動。
產品分配方面:奴隸主階級佔有和支配奴隸的全部勞動成果,過著奢侈豪華的寄生生活;奴隸只能獲得極少的生活資料以維持生命。
⑵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
從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出,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特點是:奴隸主佔有生產資料並完全佔有奴隸;奴隸主和奴隸是赤裸裸的剝削和被剝削的關系,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完全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奴隸勞動創造的產品全部歸奴隸主佔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⒉關於奴隸主階級對奴隸階級的殘酷壓迫
⑴政治統治方面:
①奴隸制國家機構
奴隸主為了維護奴隸制度,不斷強化軍隊、監獄、法庭等國家機構,對奴隸進行統治,鎮壓奴隸的反抗。
②奴隸制是最慘無人道的壓迫制度,突出表現在用奴隸作人祭或人殉。
③奴隸主還常常以摧殘奴隸的生命來取樂。
⑵ 思想統治:
奴隸主為了維護其統治,還從思想上欺騙和麻痹奴隸,他們編造種種謬論,把奴隸制說成是永久長存的,以使奴隸安於現狀,聽天由命,不作反抗。
總之,廣大奴隸受到了有形和無形枷鎖的束縛,遭受著殘酷的剝削和壓迫,過著最黑暗、最悲慘的生活。
⒊關於奴隸社會後期奴隸制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發展的阻礙
⑴奴隸制生產關系固有的局限性
表現:在奴隸勞動中故意不使用先進的工具,是奴隸制生產關系固有的局限性。
原因:奴隸主不關心生產技術改進;奴隸對強制勞動的反抗。這導致奴隸主只給奴隸使用粗笨的不易破壞的生產工具。
例證:金屬工具的使用
從青銅器的種類看,前期多是生產工具,後期則以禮器和兵器較多。
工具在種類上偏重於手工業生產。農業生產仍主要使用石器,無論是中國還是歐洲,都是這種情況。
在金屬製品的發展上,忽視生產工具的製作。金屬工具的製作,主要不是為了發展生產,而是服從於奴隸主的消費需要和統治需要。
要注意的是:奴隸制生產關系的局限性始終存在於奴隸社會,只是在奴隸社會的初期和中期的大部分時間里,尚沒有成為生產關系的主導,只有在奴隸社會後期的那種條件下,才導致了奴隸制生產關系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障礙,所以,奴隸制生產關系的局限性日益明顯地暴露出來的過程,就是奴隸制生產關系從促進生產力發展轉變為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過程。
⑵奴隸社會後期生產力的發展與生產關系的相對落後
奴隸制生產關系的局限性,是在新式生產工具出現以後才充分暴露出來的。新式生產工具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到新水平的標志,但較先進的生產工具在奴隸勞動中不能被廣泛採用,這證明奴隸制生產關系已經成為生產發展的桎梏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新的生產工具的出現之日,也就是奴隸制生產關系走向沒落之時。
生產勞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奴隸社會後期,奴隸們極端仇視勞動,奴隸主們極端鄙視體力勞動。許多田地荒蕪,手工業衰退,商業停滯,人口減少,經濟蕭條,出現了嚴重的衰敗景象。
根據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互作用的原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舊的生產關系就不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而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障礙了。奴隸社會末期出現的衰敗現象,就是奴隸制生產關系逐漸與生產力的發展不相適應的重要表現。
在這種情況下,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新的生產關系已經呼之欲出了,奴隸社會已經走到了盡頭,封建制度已經作好了接班的准備。
2. 中國歷代政治制度的創新與演變
1.禪讓制
傳說中的部落組織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在封建王朝的更替中,大臣、武將以武力強迫皇帝退位的做法也被美化為「禪讓」.
2.世襲制
公元前21世紀,啟以禹子的身份登上王位,成為夏朝的第二代王.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3.基本認識
從「禪讓」到「世襲」、從「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階級對立的產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世襲制以其鮮明的私有化色彩,體現了社會的重大進步.秦統一後,王位世襲的制度演化為系統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含義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基本的政治制度.專制主義是指君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全國的最高統治權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權是指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央對地方擁有統帥權,地方聽命於中央.皇權專制、中央集權、地方行政三方面內容的結合,便構成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2.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演變
(1)春秋戰國時期萌芽
春秋戰國時期封建經濟的出現、新興地主階級力量的增強、國家局部統一局面的出現,為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創造了社會條件.各國進行的變法運動,進一步掃除了奴隸制的殘余,新的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開始萌芽.
(2)秦朝正式建立
秦統一全國後,為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治經濟利益,在繼承商鞅變法的成果、實踐韓非子的政治理論的基礎上,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從此,皇權至高無上、設立中央機構、劃分地方行政區、大小官吏由皇帝任命、宰相具有位極人臣的特殊地位等一系列政治原則確立下來.
(3)西漢時鞏固
西漢初期,地方上實行郡縣制和封國制,地方王國勢力的強大威脅到中央集權.到漢武帝時,採取了解決王國問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刺史制度、鹽鐵官營等措施,使得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鞏固下來.
從此,中國封建社會有了明確的統治思想;皇帝對各級管理的監察也逐步制度化.
(4)隋唐時完善
隋唐時期,積極進行制度創新,開創了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前者使得封建官僚機構形成完整嚴密的體系,分割相權以加強皇權的做法也為後代所效法;後者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系起來,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
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的實施,使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更加完善了.
(5)北宋時加強中央集權
唐朝以後,經歷了長期的藩鎮割據,皇權受到以武將為中心的地方割據勢力的嚴重威脅.北宋初,採取各種措施加強中央集權.其特點是,從加強軍權入手、著眼於防止軍閥割據、大力分散地方權力,結果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形成了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造成了地方的貧弱,出現了冗兵、冗官、冗費的局面.
自北宋以後,地方再也無力對抗中央.中央集權與地方割據的矛盾基本解決.
(6)明朝加強君主專制
明朝時,採取各種措施加強君主專制.其中,廢除丞相最終解決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八股取士極大敗壞了學風;特務機構的設立成為明朝君主專制的明顯特色.
從此,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出現越來越明顯的消極作用.
(7)清朝前期進一步加強君主專制
清朝入關後,為了削弱滿洲貴族的勢力、壓制漢族官員,採取了許多極端措施,如大興「文字獄」、設立軍機處等,使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8)清朝後期的衰落
鴉片戰爭以後,由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民族危機的日益嚴重,變革君主專制制度的呼聲逐步高漲,君主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戊戌變法和預備立憲是將君主專制制度轉變為君主立憲制度的實踐;辛亥革命則主張廢除君主制,實行民主共和.1912年3月,清帝退位,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
(9)規律
一定的政治制度是與一定的經濟基礎相適應的.春秋戰國時期封建地主經濟的產生和發展必然導致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而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緩慢發展導致該制度遭到黃宗羲等人的批判,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必然促使該制度退出歷史舞台.
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發展過程中,皇權專制一直沒有大的起伏,變化主要體現在中央集權和地方行政兩方面.中央集權容易產生軍權與相權的矛盾,地方行政容易造成地方與中央的矛盾.大體說來,北宋以前主要解決了地方與中央的矛盾,明清時期廢除丞相最終解決了軍權與相權的矛盾.
3.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評價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也具有積極和消極兩種作用,也經歷了前後不同的變化.大體說來,積極作用主要表現為:(1)有利於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有利於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2)能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組織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和生產活動,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3)在統一的社會環境下,有利於民族大融合,有利於各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發展和提高,使我國古代人民創造了領先於世界的古代文明.消極作用主要表現為:(1)君權專制易形成暴政統治和導致腐敗現象的出現,成為阻礙歷史發展的因素.(2)在思想方面獨尊一家,鉗制了人們的思想,出現了萬馬齊喑的可悲局面.(3)在明清時期,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其危害尤為嚴重.從歷史發展來看,唐朝以前以積極作用為主,使得中國長期以來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明清時期則以消極作用為主,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阻礙科學文化的發展,說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三、選官制度
選拔官吏是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原則和方式.
1.奴隸社會選官制度
按照宗法血緣關系實行世卿世祿制度.商鞅變法時廢除了這一特權.
2.封建社會的選官制度
(1)察舉制:漢朝時創設自下(地方官員推薦)而上(皇帝任命)選拔官吏的制度.察舉的主要依據是才學和品德.
(2)九品中正制:曹魏時開始形成的由中正官發現和推薦人才再由皇帝任命為官的制度.中正官推舉人才的依據是門第,該制度促使士族制度形成,造成士族地主長期把持政權.
(3)科舉制:隋唐以後歷代王朝實施的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隋文帝廢九品中正,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煬帝時,始設進士科,科舉制形成;唐朝貞觀年間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和明經兩科為主;武則天創設武科和殿試;開元年間,提高科舉地位;北宋王安石改革科舉,廢明經,進士考經義和時務策,設明法科;明代開始實行八股取士;清朝前期承襲明代科舉制,1905年清政府制定新學制,廢除科舉制.
(4)規律:第一,選官制度是保證封建制度的重要舉措,歷代統治者對此極為關注.第二,選拔標准由家世、財產逐漸發展到才學,形式日益嚴密,選拔標准逐步趨向公平、客觀.第三,科舉制度早期積極作用是主要的,後期隨著考試內容和方式的僵化其消極作用明顯.
四、地方行政制度
1.分封制
西周時實行的政治統治形式,即周王按照宗法血緣關系將望族功臣及先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以拱衛王室.結果鞏固並擴大了周王朝的奴隸制國家政權.但分封制的存在,事實上使統一的奴隸制國家處於分裂割據狀態,後來隨著各地實力發展的不平衡,形成了春秋戰國的爭霸戰爭,分封制瓦解.
2.郡縣制
秦統一後在全國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即將全國劃分為郡、縣兩級行政區.郡縣長官均由皇帝任命,代表中央管理地方.郡縣制為以後歷代王朝所繼承,成為我國封建社會前期重要的地方制度.
3.行省制
元朝時在各地設行中書省,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機構,負責管理地方.從此,「省」成為地方行政區名稱.省的劃分為以後所沿用,清朝前期,全國劃分為18省,5個將軍轄區,2個辦事大臣轄區,共25個省級行政區域和蒙古盟旗等.
4.土司制度
元朝時開始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制度,即設立宣慰司等機關,任命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為土司長官,可以世襲但必須忠於朝廷.明清時期經過改土歸流,逐漸廢除了土司制度.
5.規律
由分封制到郡縣制,主要反映管理任用原則由宗法血緣關繫到行政任命官銜的變化,屬於政治制度進步的表現.由郡縣制到行省制的變化,主要反映行政區劃分的變化,一般說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行政區越劃越小,越劃越多.
五、少數民族政權的政治制度
1.遼的蕃漢分治制度
在契丹族、漢族地區實行不同的管制和方式管理,即「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
2.金的猛安謀克制度
將女真族劃分為許多猛安謀克,其成員平時生產,戰時出征,是兵農合一的制度.
3.建州女真的八旗制度
明朝後期,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在武力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建立八旗制度,其編制按軍事組織形式,是一種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促進了女真社會的發展.
4.認識
除元朝、清朝兩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性的封建王朝之外,其他少數民族政權大都帶有自身民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建設.其中,遼朝的蕃漢分治制度是基於各民族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而實施的;猛安謀克制度和八旗制度是女真族先後設立的兵農合一的制度
3. 急《創造新時代文明》演講稿!
從優良傳統的神州看《創造新時代文明》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學者梁燕城訪談:太初有道、道(Logos)是信息的意思。神的話成為萬有的根據,也成為萬有的規律。當代的量子力學就非常奇妙地發現,萬有事實上是根據很多信息的秩序組成。這主要是由戴維·玻姆(DavidBohm),著名的量子力學大師提出說:萬有有一個看不見的秩序,叫「ImplicateOrder」,裡面都是非常復雜的信息系統,造成我們看見的秩序,叫作「ExplicateOrder」。中文「道」這個字也有信息、語言的意思。老子那個時候非常奇妙地體會到,宇宙背後是有真理的信息存在。《莊子》裡面提到:「夫道,有情有信」。從前後文里還可以看到,莊子心中的神是有位格的。這個傳統一直到1911年,就是上帝是沒有形像的。天壇里沒有偶像,祈年殿里一個偶像都沒有,裡面只有一個牌子,叫「皇天上帝」。中國祖先本來就相信無形的上帝,老子、莊子事實上是繼承這個傳統而來。這正是《聖經》里的內容,上帝是個靈、而且恨惡世人崇拜偶像。
在牛津的博德萊安圖書館里有一份手稿,作者名叫馬斯——烏迪。他在這份手稿中宣稱所謂胡夫的金字塔是埃及王蘇里特叫人建造的,而這個蘇里特是在大洪水前統治埃及的。根據其它文獻記載,這位目光深遠的蘇里特王命令他的僧侶們,寫下他們的全部常識,藏在金字塔里,給洪水後的人們留下必要的知識。
《聖經》創世記前11章,關於人類早期共同史的記述,在中國古經中幾乎都可以找到印證:
《周易》也神秘地說:七日來復,天行也;
《聖經》說:上帝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淮南子》上說:天下有四水,凡此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葯,以潤萬物;
《聖經》說:伊甸園里有四條河,流出珍珠瑪瑙。
《山海經》上說:當初有不死樹和聖樹,聖樹又叫睿木,「食之令人聖智也」;
《聖經》說:伊甸園中有生命樹和智慧樹。
《尚書》和《國語》上說:人犯了罪,上帝命令重黎堵絕天路,上下不相來往;
《聖經》說:人類始祖貪吃了智慧樹上的果子,被上帝趕出伊甸園,並有基路伯和火焰之劍,阻斷了人神通路。
《老子》說:天地之母,萬物之根,眾妙之源,從無中生有,乃天地之始;
《莊子》說: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
《聖經》說:太初有道,道就是上帝,生命在他里頭,這生命是人的光。
一位偉大的學者在美國神學院讀書時,發現《老子》與《聖經》有奇妙相通之處。老子的道,是自有永有者,造化養育者,超越者,啟示者,生命者,公義者,拯救者,這七點很像上帝的屬性。無神論者把道歸於自然神,其實老子的道不乏人格特徵,有信實、有恩德、有慈愛、有賞罰、能赦罪、能教化。更神奇的是,惜字如金的老子竟然著重筆墨描述一位道的化身聖人:自有永有者,造化養育者,超越者,啟示者,生命者,公義者,拯救者。說他承襲上天大道的光明和永恆,來普救世人。知其榮、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成為世人認識大道的中介。聖人秉持大道本像,普天下的人都前往歸向他,領受平安。他外表粗卑、內懷寶貝,能將眾人從過犯中領回來。最後,老子竟然暗示這位聖人要受辱受難,卻作主作王,直到永遠,是誰?
查考世上所有的經典、教門的主子都對不上號,唯獨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非常酷似。這2500年前的古人是怎麼知道《聖經》中「道成肉身的耶穌」的呢? 這的確是一個巨大的、神聖的、跨越時空的謎團。
老子說:道是萬物之主、是善人的寶貝、罪人的中保。美好的言辭固然可以博取尊榮、美好的行為固然使人得到敬重,然而人的不善怎能被剔除干凈呢? 所以,就是立為天子,身為太師、太傅、太保,財寶無數、榮華加身,還不如坐進這大道里呢。古時候為什麼重視道呢? 不就是因為在道裡面,尋求就能得著,有罪可得赦免嗎? 所以道是天下最寶貴的啊!
老子的筆墨中展示給人間的不正是《聖經》中上帝的天國、耶穌的救贖嗎?
《尚書》、《詩經》都記載著:中國人來自上帝。早在老子古經中便記載舊約《聖經》預言中的「耶穌」。而且兩千多年來,舉凡太平盛世,竟無一不是遵循了老子之學說。順天道治國的皇帝,囊括了僅有的幾百年輝煌時代。文景之治、光武中興、貞觀之治、開元之治等等。孔子傾注畢生心力宣揚敬天愛人的忠恕之道,當代多個皇帝均尊純了老子「天道」的統治方式,那麼老子的神學知識是那裡來的呢?就目前世界不管任何一種教門的國家,他們的統治方式都在努力提高到上帝的道上來,這又是為什麼?
清皇康熙說:中國人的「上帝」就是真神,天不是物質的天。康熙親臨宣武教堂,題寫了「敬天」和「萬有真原」兩副扁額,又作詩稱頌耶穌:「功求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在《生命之寶》一文中,康熙明確表示:「天門久為初人閉,福路全是聖子通。我願接受神聖子,兒子明分得永生。」
古人老子、孔子、孟子對「道」的認識,已如此入神境界,實令人難以置信。其代表著中國的古人,代表著中國的文化。他的「道」影響著整個中國盡至世界的每個人的行為和思想。
可悲的是現今一輩自己不進去,卻連急俗得到真知走進真理的下輩也擋在門口。而至今只能在未接觸過這批「貴人」的最低層中找到蛛絲馬跡:
《廣東新聞網》2011年10月21日10:12王華報道:10月13日晚,兩歲女童小悅悅在佛山市某市場內被兩輛車相繼輾過,肇事車輛逃逸。18名路人陸續經過均對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孩子視而不見。讓人想不到的是,最後伸出援手的竟然是一位俗世里被視為生活在最底層的人,撿垃圾的阿婆。期間,阿婆想向附近店主要塊紙皮為孩子遮擋有些涼意的秋雨,亦被拒絕。
歷史以來,司機駕車交通肇事撞傷了人,傷者都是理直氣壯責令司機賠償,司機都是禮虧連連道歉。可是現今被車撞傷者爬起來就逃,問曰何故?答:我怕又是高校大三的大學生葯家鑫!
老輩人們看到讀書人都會誇耀說:「讀書人講句話都特別有道理,不像我們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的文盲,開口就只知道講女人、男人那一點東西」。可是現今算是文化的中國,耳朵聽到的、眼睛看見的,千篇一律。都是男人、女人的那個「愛」。或者幾個男的爭一個老婆、或者幾個女的爭一個老公。一夫多妻、一妻多夫,殺人的、放火的也是自家園子,通行無阻。現今的文化已經傻到隨眼見到的都是胡編亂造,謊話連篇累牘,而真話卻無處尋覓的朝代。當然聶耳、洗星海已經死了這是事實,但活著、真正有一定藝術水準、記錄寫實的近代作品也被擠到角落裡,成了蔥蒜。
古人早已給後人作過警告,就漢字信息也明白罷著:一人二女則是「爽」字,不難發現一人兩邊頸上是4個「殺」字的頭,按麻衣相法用語:即凶多沒吉。你若認真地去看一下,也是斜著的羅馬人死刑犯用的4個十字架;就國內而論,剛好是沖軍犯人戴在頭頸的一個枷(鎖)。古人說:「萬惡淫為首」,沖軍路上小心「爽」死。
60歲的粗人都知道,古人對這個字的造詞指向是十分狹隘的,往往都只兩個人、夜裡床上才好輕聲說的話,可憐的今天打開電視就能聽到,「爽XX」、「XX爽」還作為光彩照人的時尚廣告。什麼話還講不清楚、剛學說話的嬰孩卻先會「爽XX」!你若反對恐怕就得挨罰款,因為是國家批准當產品商標的。
公安不辭辛苦天天在掃黃,而名牌的幼兒用、小兒科教片打開就聽見「談戀愛啦!」 2010年4月8日《杭州日報》B11版告訴人們:開發商的賣房廣告:「卵巢尋找精子」、「如果你不能給她一個名分,那就送她一套房子」、手提紅裙露出大腿的靚女畫旁「要提,還要往上提」等雷人廣告已經出現。60歲的人答不出的有關男女問題,現今6歲的孩童都能回答。不論看的、聽的若不加上男的女的哪些事休想出版、上架。歷史以來關於男、女哪些事,沒有一個朝代能寫得如此透徹、細膩,比現今更精粹了。
若借著有把「靠椅」就是為了「機不可失」、調節一下精神,倒是情有可原,否則,哪中國的愛國人士該放聲大哭了,它所折射的已不只是一付簡單的中國畫像。
2009年8月6日《杭州日報》B7版文章:八歲兒子給他們女班長寫情書;
2007年3月9日《錢江晚報》A12版文章:11歲女孩遇害,謎底令人震驚,兇手今年12歲。文章說:11歲的小女孩就因為不接受12歲小男孩歪歪斜斜的「我愛你」三個字送了命。
更可悲的是,黨中央再三強調「社會和諧、人民穩定」的今天,「弱肉強食」斗爭「進化論」 新、老劇本通行無阻,而歷史悠久極力推行的孔子、孟子、老子優良傳統的「天道」實體;世界上最古老的人類道德源頭、中國文化背景;勸人為善、不要犯罪、否認地上「有神論」的《聖經》有關文章出版界成了一條不可碰的紅線、上不了架。網路界只會刪除、屏蔽。
人啊! 一個失去了心靈的口頭道德世界,用子彈是無法收服的。我國祖先文明建設靠的就是: 一直傳到今天從未分離的「道德」二字,若沒有了「道」還有什麼「德」呢?
4. 新中國成立以來,各族人民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設作出了怎樣巨大的貢獻
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當前,樹立共同理想需要把握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在當今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擔當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第二,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建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雄辯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符合中國國情,符合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國發展、走向富強的必由之路;第三,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偉大民族,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輝煌的文明,為人類發展和進步作出了舉世公認的重大貢獻.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燦爛輝煌的美好前景.
5. (15分)古今中外,制度的創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 中國歷
(1)血緣、科舉制。(2分) (2)通過考試選拔官吏,打打破了門第的限制,版擴大了封建統權治的基礎。為官僚隊伍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保證了中華帝國的長期繁榮。(2分) (3)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美國:聯邦制共和制政體。(2分)特點:英國君主的權利受憲法限制。美國:三權分立,權力的相互制約與平衡。(4分) (4)同意。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是革命不徹底的結果,君主世襲;而美國的共和政體使權力的制約與平衡更為明顯,對其它國家的影響更為深遠,總統由選舉產生等。(只看到表面現象或只能孤立地看問題,最多得3分)不同意。兩者各自都有自己的特點,都與本國的國情相適應,沒有優劣之分,況且兩者在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資產階級代議制政體。(能看到問題的本質,並與國情相結合可得5分) 6.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是人類制度文明史上的偉大創造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了中國特內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容度,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提供了根本保障,也為新時代推進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設提供了重要經驗。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繼續沿著黨和人民開辟的正確道路前進。 7. 談談中國在人類文明歷史進程中所起的作用
中國在人類文明歷史進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一個大課題,也是我自己非常想探索的。在此,我先提出自己在幾個方面的觀點與思考方向,希望以後能跟大家一起就更深入、更詳細的內容進行探討([email protected])。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創造了哪些舉世公認的奇跡 1、我們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偉大奇跡。 中國經濟發展的偉大奇跡,植根於新中國前30年艱苦卓絕的探索,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在不長的時間里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革開放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全面展開,充分釋放了中國經濟的活力,創造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罕見的中國速度。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00309億元,經濟總量首次站上90萬億元的歷史新台階,穩居世界第二位。 2、我們創造了民生改善的偉大奇跡。 我們黨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堅持讓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成果。經過70年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從解決溫飽到實現總體小康,正在邁向全面小康。197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高達7.7億人,到201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已下降到1660萬人。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力度之大、效果之彰,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 3、我們創造了科技進步的偉大奇跡。 多復變函數論、陸相成油理論、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成就,高溫超導、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納米科技等基礎科學突破,「兩彈一星」、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等工程技術成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也為我國成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奠定了重要基礎。當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推動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井噴式發展。古老的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踏浪前行。 4、我們創造了制度創新的偉大奇跡。 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制度創新的偉大探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構建起和諧的黨際關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的優勢結合起來,「一國兩制」偉大構想開辟了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的嶄新道路,等等。新中國70年的制度創新,為人類制度文明發展作出了獨特貢獻。 5、我們創造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偉大奇跡 中國還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截至2018年6月,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25億、1.91億、2.3億。今天,廣大人民群眾過上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富足的生活。 9. 政治制度創新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表現。請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中國政治制度的發展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