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兒童藝術創造力培養書籍

兒童藝術創造力培養書籍

發布時間:2021-07-13 12:12:49

① 可以提高兒童邏輯思維和創造力的書籍或玩具有哪些推薦

題主你好!
建議給孩子購買《中國少年兒童網路全書》,這本書包含了許許多多科學知識以及小常識,並且都是孩子通俗易懂的,有助於提升孩子的思維能力。

② 培養創造力有那些參考書目

舉了三個人的事例 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20年臨池學書. 李時珍跋山涉水,遍嘗百草,數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筆耕不輟,才有葯學巨著《本草綱目》 司馬遷游歷名山大川,博覽經典秘籍,忍辱負重,才有《史記》的誕生。

③ 如何用概念類繪本激發兒童的創造力

憨憨一年級的時候我去學校開家長會美國家長會一般都是家長和老師一對一的形式,當時我向老師提了一個問題怎樣可以提高憨憨的語言能力和學習成績?老師回答當然是增加閱讀啦!一聽閱讀我就樂了說憨憨的閱讀數量那絕對不少,什麼老師也笑了說你讓孩子讀的那些都是故事類繪本,如果希望孩子的閱讀能力更上一層樓,就得讓孩子多接觸非故事類的繪本,特別是概念類繪本。概念類繪本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學科學習十分重要,還能擴充他們的知識面,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概念類繪本是什麼呢?接下來老師給我普及了一下概念類繪本的常識,然後說矽谷的小學一般要求學生多讀這類繪本以增長孩子的知識,並提高創造力。家長過度注重故事類繪本在我們社區的圖書館,兒童繪本分為故事類和非故事類兩大類。每次去圖書館,憨憨第一時間就會跑到故事類的書架下讀得津津有味,非故事類的書架卻很少光顧。

我並不喜歡那種大而全的教科書,因為一旦教科書覆蓋的知識點太多,它就很有可能每個點都講得不是太細,這會導致孩子一知半解。因此選擇一些數學專題類的繪本就顯得格外重要了。比如我給憨憨講圖形移動,因為涵蓋了平移翻轉旋轉對稱等好幾個知識點,以將這些知識點分析得很透徹。科學類概念繪本科學的范疇很大,包括化學物理機械天文等,這類繪本往往是瞄準一個個小領域來展開。比如Basher系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每本都在講一個小知識點。我給憨憨借過Basher系列的很多書,小到分子原子元素周期表,大到星球銀河系太空,這套書都有涉及。另外還有一套名為ME的科普書也非常好,在美國很暢銷,它用輕松的畫面和語言給孩子講解了測量身體時間地圖家庭太空等概念。記得有一天我帶憨憨去體檢,他看到醫院里掛著一個人體模型,便很興奮地盯著模型給我指人體的各個器官。這些知識都是他從ME那套書里自己學到的。

④ 學藝術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么

藝術:美術,舞蹈,文學,聲樂,歌曲,演藝等。

⑤ 如何在美術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參考文獻

繪畫,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繪畫活動是幼兒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培養幼兒創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們樂於用畫畫來表現自己的感受和內心意願,在創作中發揮潛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 繪畫是一種表現創作活動,有著很多的想像創作空間。幼兒園的繪畫作品雖然沒有什麼特殊的藝術價值,但繪畫本身卻對兒童的感知能力、記憶能力、想像能力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繪畫在幼兒健康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組織教育活動,科學輔導幼兒繪畫就更顯得重要了。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它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幼兒喜歡繪畫這一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開展創造性繪畫活動,讓幼兒將觀察到的事物,賦予美好的情感去聯想、加工,並以幼兒獨有的表達方式表現出來,從而活躍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幼兒的智力。如在何繪畫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呢?我進行了一些探索,有以下幾方面體會:
一、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創造性繪畫的基礎。
繪畫活動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再創造,要引導幼兒在繪畫中發展創造力,首先要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生活經驗,沒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做創造的基礎,創造就成了無米之炊,閉門造車,孩子們除了模仿老師沒有其他辦法。生活中,我們帶領幼兒接觸博物館展覽館、公園、動物園、商店等地方,要讓幼兒通過觀察積累,在大腦中儲存各種表象,要了解太陽、小草,大樹、房屋、各種小動物等等,結合具體環境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所感知的對象、用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幼兒思考、想像,引導他們有順序地感知事物、景象的色彩、形態,幫助幼兒在頭腦中儲存大量的表象,使幼兒在創造性繪畫中能夠依靠頭腦中的表象進行再造想像、創造想像。例如:我們在室外游戲時,可以有目的的引導幼兒觀察大樹,了解樹由樹干、樹枝和葉子組成,樹葉是綠的,樹干是咖啡色的。在講完故事聰明的烏龜後,拿出烏龜的圖片,讓幼兒認識烏龜,知道烏龜的形狀、特徵和習性。只有孩子們的腦海里有了各種事物的生動表象,才能使孩子們在繪畫活動中能依靠頭腦中的這些事物,來把自己對生活的真實情感來表達出來。比如孩子想畫小魚,孩子知道小魚是生活在水裡的小動物,腦海里有魚的形態、特徵,這樣才有利於幼兒創作繪畫作品,不會一味的模仿范畫,限制幼兒想像力、創造力的發展。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多親近自然,多參加戶外活動,通過各種活動豐富幼兒的經驗和創作靈感,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會隨機觀察,豐富自己的視野,積累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讓各種美好的體驗保存在頭腦中,為繪畫創作提供了源泉和基礎。
二、繪畫內容的選擇要留給幼兒想像的空間。
繪畫內容的選擇是極為重要的,如果說老師給幼兒的創作內容,所提的要求限制了幼兒可能有的想像,幼兒的創造力便無從發揮。所以,內容的選擇要給幼兒留下想像的空間是創造性繪畫的前提。我們遵循這一原則,從幼兒的興趣出發,為幼兒選擇了"未來的汽車"、"小樹葉的旅行"、"會變的圖形"、"手的造型聯想"等幼兒感興趣的繪畫內容,效果都不錯。如在"小樹葉的旅行"這個內容中,一片小樹葉隨著風兒來到了天空、海洋、城市,繪畫的內容便是請小朋友們幫助小樹葉實現它的願望-小樹葉變成什麼便可以停留在它旅行過的地方。孩子們展開了想像的翅膀,紛紛說變成雲彩、小鳥、飛機、輪船、魚、汽車、高樓......於是,一幅幅新奇的作品誕生在孩子們的筆下。在"未來的汽車"創作中,有的孩子給汽車裝上了自動翅膀和螺旋槳,汽車可以在天空和海洋中自由行駛;有的孩子還設計了"我的房子汽車"可以把家安在任何地方......這種留有創造空間的內容為孩子提供了想像依據,孩子不是憑空想像,不受物象的限制,可以自由的發揮,沒有"對"與"錯""像"與"不像"的局限,從而能更大膽地表現,發揮了幼兒的潛能。
三、不設固定繪畫模式,允許幼兒自由創作。
繪畫活動是一種創造活動,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啟發、鼓勵幼兒創造新異的作品。然而,在我們現在的美術教育中卻有很多人走入了熱心教孩子畫模仿畫的誤區。幼兒喜歡模仿示範也是幼兒繪畫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方法但在幼兒繪畫過程中面面俱到,先畫哪一筆,後畫哪一筆,讓幼兒照抄的示範,不但會造成幼兒消極模仿和繪畫依賴性,而且會形成畫法上的保守,構圖造型上的固定模式,抑制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因此,教學過程中,我多以意願畫形式為主,因為我們並不是用繪畫去教幼兒畫畫,而應為他們提供用繪畫工具進行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其在繪畫活動中產生自主精神它將鼓勵幼兒去觀察、去思考、去發現、去創造。如:在參觀動物園之後,我組織幼兒繪畫"可愛的動物",並為幼兒准備了不同的畫筆顏料和紙張,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創造的天地。一位幼兒畫了一隻長有很多腿的烏龜,他說這樣烏龜就可以跑得很快了;另一位幼兒畫了幾只頭在水裡的天鵝,他說天鵝看見許多小朋友都在看她們,不好意思了,就把頭伸進了水裡;還有的小朋友把老虎畫得很小很小,原因是老虎長得小,就不敢吃別的小動物了。多麼有趣的想像呀!幼兒正是有了這樣一個自由創造的天地,所以,他們敢大膽地去想像,去表達自己的情感。繪畫中,幼兒的想像往往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誇張性,並常常會遇到困難,教師要及時地加以引導,並適當給予必要的技能技巧的指導。

⑥ 楊景芝教授關於兒童美術的著作都有哪些

楊景芝,女,滿族。1940年9月出生,天津市人。1960年畢業於北京藝術師范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修業五年,師從衛天霖先生、吳冠中先生。從事藝術教育工作42年以來,潛心中國美術基礎教育研究,把世界先進教育思想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美術教育理論和方法。主張重視開發兒童自身的潛在能力,注重發展創造思維能力,把美術做為素質教育重要手段。竭力提倡通過直覺進行美育,在推動兒童寫生和創作教學中起了先導作用。
1、擔任職務:
① 首都師范大學少兒文學藝術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
② 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藝委會秘書長
③ 中國少兒造型藝術學會副會長
④ 中華教育藝術研究會理事
⑤ 中國少年兒童造型藝術培訓中心主任
⑥ 多次擔任國際、國內重大兒童繪畫競賽評委、評委主任
2、主要業績:

承擔國家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重點項目《學校藝術教育實踐研究》,並出版著作《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2000年獲北京市政府頒發的《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② 主編《九年義務教育國家教委審定教材小學美術課本》,1991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獲國家出版署頒發《教材編寫出版發行》一等獎。
③ 主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美術錄像教材》,1994年中國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④ 主編幼兒美術教材《小朋友大畫室》,2002年廣州出版社出版。
⑤ 參編《九年義務教育國家教委審定教材中學美術課本》,1993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⑥ 出版著作《中國當代兒童繪畫解析與教程》,1997年獲國家教委頒發《1996年全國師范院校基礎教育改革實驗研究項目優秀成果》三等獎。

其它作品還有:《兒童繪畫與智力啟蒙》、《兒童畫速寫》、《基礎素描教學》、《童心•童畫》、《兒童采風速寫集》、《北京中小學生獲獎優秀美術作品精選》等10多部。此外,還發表了大量文章。
⑧ 在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北京廣播電台舉辦講座,在全國各省、市為師范院校、中學、小學、幼兒園師生及家長舉辦講座和學術報告50多場次。
理論依據

....1、「繪畫潛力」理論。美國美術教育家維克多•羅恩菲德的研究發現,兒童在10歲前,他的繪畫能力是兒童的潛在能力,與智力、認知能力同步發展。人具備創造視覺語言符號表達心象的潛能,繪畫並不是少數「天才」獨有的能力,繪畫能力隨人的認識和知覺發展自然向前發展,確實不是靠學習繪畫技能提高的。
2、「發現學習」理論。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J•S•Bruner)認為,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主動進入對感覺事物進行選擇、轉換、儲存和應用的過程,而且是主動學習、適應和改造環境的過程。由此看來,兒童也是發現者,具有自發學習的能力。
3、「啟發教育」理論。楊景芝教授認為,啟發是培養孩子能力的催化齊,在教孩子學畫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孩子去注意、去思考,他們就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每個孩子都有繪畫潛力,如果任其自然發展,就會停滯不前,如果忽視其發展規律,向其灌輸繪畫技巧,反而有礙孩子發展。啟迪兒童繪畫以上述三個理論為基礎,重視兒童自身存在的自發性和主動性,用激活的方法啟迪孩子通過積極發現和主動探索進行美術活動,從而培養孩子的創造思維,發展個性,提高審美素養。
中國兒童美術教育先驅楊景芝教授的理論突破
1、發現兒童繪畫發展的高峰期在5、6歲
在國門剛打開的那些年,要找到一本國外有關兒童美術研究方面的資料相當困難。有一次,她在圖書博覽會上發現一本香港出版的兒童美術教育圖書,書中說兒童繪畫與兒童智力成長是同步發展的。為了證實這一論斷,她從實際調查中,去認真觀察和研究兒童繪畫發展規律,並通過兒童繪畫實驗教學探尋中國孩子在智力發展與繪畫能力上的關系。她發現,以往的調查報告一般都是幼兒園普查進行統計,並根據兒童的造型技能來劃分不同發展階段特徵。這樣的測查結果就產生了問題,因為它不能真正反映兒童成長中自然發展的規律,其中包含美術教育對兒童發展產生影響的因素。在不同教育環境、教學水平影響下成長的兒童,他們所顯示的美術技能水平是不平衡的。特別是中國的家庭教育,獨生子女在兩代長輩的包圍中生活,他們顯得各方面知識早熟,技能訓練早熟。很顯然,國外的研究成果與我國的實際情況並不相符。另外,單從技能水平觀察兒童心理發育狀況,也會使人產生錯覺,會讓人覺得只要學一點繪畫技巧,就會使兒童素質提高。然而現實與此相反,單從臨摹入手學習繪畫,只會使兒童創造能力受到壓抑。她通過對兒童創造性繪畫發展進行觀察,發現兒童繪畫發展的高峰期不是在8歲,而是在5歲、6歲時。因為這一時期兒童的認識發展不受真實生活約束,無論在造型表現方面、色彩運用方面或畫面空間表現方面,兒童一概按自己的主觀認識去畫。因此,他們的繪畫常表現出具有非凡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⑦ 有關兒童畫基礎的書籍有哪些

一、《小小藝術家》系列

作者:(韓)ARAM出版公司/著•繪

小小藝術家系列是為美術鑒賞零基礎的家長和孩子准備的,以故事繪本的形式讓孩子讀懂世界名畫。

孩子們在觀察一件作品形狀、結構、色彩、比例、空間位置等變化同時,進入了一個獨特的視覺世界,而且這個視覺世界還是飽含著情感的世界,這是專業又行之有效的視覺觀察能力的訓練,有助於提高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和觀察能力。

二、《跟著安柏利大師學畫畫》

作者:艾德•安柏利(Edward Emberley)

安柏利大師在書中用簡單的圖形、基本的線條,教孩子們如何創作各種各樣創意圖畫。孩子們只要跟著大師的指點,一步步地畫,都可以抓住繪畫的竅門,成為小小畫家。

《我們來玩手指印畫》《我們來畫拇指小人》:教會孩子用十根手指頭,以及一些簡單的點、線條和塗鴉,畫出各種創意圖畫。

每個孩子創作的指印畫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世界上每個人的手指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書中的創意設計舉世聞名,使得安柏利大師又被稱作「指印畫大師」。

《我們來畫可愛的動物》:用最簡單的圖形,畫出各種各樣的動物――從最小的蝌蚪到大猩猩,全都不在話下。

《我們來畫會說話的臉》:如何畫各種各樣的臉:人的臉、動物的臉、小丑的臉,以及你意想不到的奇奇怪怪的臉。

《我們來畫萬聖節》:如何畫各種各樣恐怖怪異的萬聖節幽靈:女巫、蝙蝠、惡魔,還有更多可怕的東西。

《我們來畫卡車和火車》:用簡單的形狀和線條,畫出各種各樣的卡車和火車。

《我們來畫可怕的東西》:用簡單的形狀和線條,畫出吸血鬼、小妖精、骷髏頭等各種可怕的東西。

《我們來畫繽紛的世界》:如何畫汽車、火車、飛機和人,讓你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畫中世界。

三、《365個藝術創意》

作者:(英)菲歐娜·偉特

這套書是Usborne出版社知名兒童藝術創意書,獲得了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美術教育系主任斯蒂文賽迪的誠意推薦。

這套書包括創意繪畫、紙藝、布藝手工等。這些藝術繪畫和製作需要的材料都很容易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不需要費神地去專業店裡購買。書中選取的作品都是比較簡單容易操作的,絕大部分都比較適合十歲以下的兒童來製作。

四、《讓頭腦變聰明的繪畫游戲書》系列

作者:(韓)金忠元

像迷宮游戲一樣有趣誘人!不需要任何技巧,孩子也可以成為一個小小藝術家。從小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語言能力、動手能力等各種能力對於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而創意游戲與這幾種能力息息相關。

最重要的是,孩子天生就喜歡隨手塗鴉,並以此來更具體、更全面地展現自我及他們對外界事物的認知。《讓頭腦變聰明的繪畫游戲書》系列就是基於這個宗旨而編寫的。

五、《走遍世界的色彩》

作者:(奧)Willy Puchner(威利·普赫納)

作者依據自己對事物的觀察,用色彩來展現世界人文地理的特色。每一頁都是一個充滿各種色彩的世界。

比如:天空的色彩,山巒的色彩,冰季的色彩,南極的色彩,水下的色彩,熱帶叢林的色彩,草地的色彩,土地的色彩,印度的色彩,埃及的色彩,阿根廷的色彩,巴黎的色彩,中國的色彩,紐約的色彩和法蘭克福的色彩。

六、《我的大畫本》系列

作者:(英)喬斯夫托普森

《我的大畫本》是usborne美術啟蒙經典,包括《基礎篇塗色畫線條》、《提高篇分布畫東西》、《創意篇創想情景畫》 。這套書的特色就是具有極強的啟發性,內容全部由英國著名藝術家創作,給予孩子技法指導的同時,不會扼殺孩子的想像力。

而且內容循序漸進,從塗色畫線條,到分步畫東西,到創想情景畫,一步步提高,孩子不會有壓力。紙張很好,各種繪畫工具都可以在上面使用。

學習畫畫的好處:

1. 畫畫能鍛煉大腦的空間抽象思維。因為要考慮畫面的布局,比如主體一般要畫在中間位置,上部分空間哪畫太陽、那畫雲朵、草地上哪畫花朵、哪畫大樹,都需要孩子動腦筋考慮。

2. 畫畫能鍛煉手、眼、大腦的協調能力。把看到的東西畫出來,要先觀察,再通過大腦的思考,最後通過手中的畫筆表達出來。看似這么簡單的幾步,其實特別鍛煉孩子。細心的家長幾天就可以觀察到孩子的進步。

3. 畫畫能激發和促進孩子對色彩的理解和運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孩子完全可以用畫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這何嘗不是孩子心情的「晴雨表」。

4. 畫畫能解壓。孩子從小學到高中,學習越來越緊張,壓力也逐漸加大。周末有時間,靜下心來畫一幅畫,能使緊綳的神經完全放鬆下來,不失為緩解壓力的有效方法。

5. 畫畫能讓人熱愛生活。真正喜歡畫畫的人肯定特別熱愛生活。因為只有熱愛生活、細心觀察和感悟生活,才能畫出有生命力的畫來。

⑧ 兒童啟蒙教育的書籍有哪些給推薦幾本

《弟子規》里說明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三字經》是中國傳統的啟蒙教材,《唐詩三百首》是唐朝很多詩人智慧的結晶,對於讓孩子接觸詩歌是一個很好的入門書籍,《中華成語故事》它以故事的形式讓孩子懂得一些事情與道理,這些對於孩子是一個很好的幫助不僅可以讓孩子懂得一些道理,更加可以了解到我們古代傳統文化的魅力。


父母要從小陪著孩子成長,陪伴讀書,培養他的品質道德。

⑨ 如何培養兒童的藝術力和創造力

為什麼要培養幼兒的藝術創造力呢?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因素。」愛因斯坦正因為有著無窮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才能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巴特爾也說:「現實中,一點創造力也沒有的兒童是根本不存在的。」生活中,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沒有限制的,關鍵在於育人者如何看待幼兒的創造力。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藝術創造的過程。唱好一首歌、說好一句話、或者畫好一幅畫,對孩子來說就是藝術創造。正如日本教育家木村文一所說:「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得以順利發展,就會成為天才。」這也說明了想像力是邁向成功的翅膀,沒有豐富的想像力就不會有創造,也不會有科技進步,不會有牛頓定律、不會有相對論。 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指出:如果把人在17歲所達到的正常智力水平看作100%,那麼,從出生到4歲就獲得50%的智力,從4歲到8歲又能獲得30%的智力,而剩下的20%則可能在8歲到17歲這個年齡階段獲得。這說明早期教育對於人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我們盡可能早地對孩子進行積極的藝術創造教育,孩子長大後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傑出的人。人類輝煌的過去離不開創造力,人類美好的未來更離不開創造力。而未來在急切呼喚高的創造力,更需要創造型的人才。幼兒期也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只要不失時機地、大膽地對幼兒加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能夠得到發展的。特別是利用幼兒喜歡的藝術活動,如音樂、畫畫、故事等活動更好地啟發孩子,使他們思維活躍、想像豐富、富有創造力。 一、營造良好的氛圍,鼓勵幼兒大膽創造。 音樂是幼兒歡樂的源泉,孩子能把它轉化為自己的創造力。所以我們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創造性因素,對於幼兒的一點一滴的創造性活動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並及時抓住時機引導他們發展下去,充分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陶行知先生曾說:「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為幼兒創設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氣氛,讓他們能夠自由思索、大膽想像、主勸實踐,才能萌發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並使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 音樂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形式,只要我們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選擇適合幼兒的音樂材料與活動,讓幼兒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樂的角色中,在音樂的熏陶下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地欣賞音樂、理解音樂,創編歌曲和動作。在充分滿足幼兒好奇心與興趣需要的同時,促進其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的發展。 孩子在演唱歌曲的時候,經常搞不清而串了歌詞,這時候可通過啟發幼兒創編動作來幫助他們記憶歌詞,表達情感。如歌曲《拉拉勾》:你也生氣了,我也生氣了,不理不睬,不理不睬,小嘴巴往上翹呀,小嘴巴往上翹呀!你伸小指頭,我伸小指頭,拉拉勾,拉拉勾,拉拉勾。我們又做好朋友呀,我們又做好朋友呀!這首歌曲的歌詞具體生動並完整地講述了與同伴發生矛盾及與同伴友好相處時的不同心情。我充分利用歌詞,讓幼兒想像他們當時的心情,自由創編動作來表現。我還鼓勵幼兒大膽地創設情景,兩個人合作表演。這樣的活動中,孩子是快樂的、自由的、不受拘束的,他們創造的激情同樣也是高漲的。通過這樣邊唱邊表演的活動,孩子們既不會忘記歌詞,又便於表達歌曲的情緒,還有利於幼兒音樂創造力的培養。 邊唱邊跳是幼兒的特點,他們不但用歌聲來表達感情,更喜歡用動作加以補充。平時,我多讓幼兒觀察自然、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得到一些啟發,同時也給幼兒做一些示範動作,教會他們一些表達方法。因此,如果歌詞是很具體的,並易於用動作表現,孩子由於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自己常能想出一些動作來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在為《種瓜》一歌編動作時,唱到發了芽,開了花,結了個大西瓜時,幼兒雙手做成小芽狀,身體先是蹲下,然後隨著音樂節奏緩緩起來,最後兩手上舉,做成一個圓圓的大西瓜狀,並自轉一圈,表示西瓜種子一天天長大了,終於結出了一個大西瓜。對這句歌詞所表達的情感更是深有體會,他們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開心事時,會身體後仰,雙手舉高,開心地轉圈的姿態移植了過來,逼真地表現出了看到結出大西瓜時的喜悅之情。最後一句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時,身體前傾,抱一抱,歇一下,最後實在抱不下了,兩手一攤,搖搖頭,一臉既興奮又無奈的樣子,惟妙惟肖地把歌中的情景表達出來。 讓幼兒給熟悉的歌曲增編新的歌詞或改變部分歌詞,能提高幼兒唱歌的興趣,發展歌唱能力,有利於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如在《在農場里》一歌中,教會幼兒幾段歌詞後,我就讓幼兒自己想出新的動物名稱並模仿它們的叫聲,把它編入歌曲中。配上動作,小朋友興致很高,回答十分踴躍,不一會兒,就編出了許多。這樣一來,幼兒把自己想的動作加入歌中,完全是自願的,氣氛十分活躍,既有利於創造能力的培養,又促進幼兒敢於獨自一人在大家面前唱歌表演。 有的音樂的情節帶有明顯的感染力,孩子往往被音樂的情節所吸引,並且在情節中創造性地表現其內容。例如音樂游戲「小兔乖乖」中,由幼兒扮演大灰狼、小兔子以及兔媽媽。在音樂情節及環境氣氛的渲染下,幼兒被歌曲中大灰狼那種兇狠的樣子、聲音及小兔子沉著的表現並與大灰狼鬥智斗勇的游戲情節所吸引。在老師的鼓勵下紛紛參與游戲、扮演角色。隨著音樂的變化,幼兒自由地創編出各種動作表情,使幼兒的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 二、適時提供話題,讓幼兒插上想像的翅膀。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樂和游戲一樣是兒童童年不可缺少的。德國詩人歌德,從兩歲開始,媽媽每天將故事講到關鍵處就讓歌德給故事編結尾。歌德媽媽的這一教育形式,對歌德以後從事文學創作起了很大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運用「續編」「創編」的方法可以激發幼兒對想像的興趣,積極互動地進入想像的空間。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想像是無邊無際的,思緒是來去無蹤的。很多時候他們是不滿意故事的結尾或一些詩歌的內容的,也不完全認同我們的想法。在故事和詩歌文學中,我嘗試對幼兒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如我在教詩歌《搖籃》的時候,讓幼兒認真地理解詩歌的內容,大膽地想像,創編出這樣的詩句:天空是白雲的搖籃,搖著雲寶寶;小溪是小魚的搖籃,搖著魚寶寶;大地是小樹的搖籃,搖著樹寶寶……幼兒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他們無窮的想像創編了許多精彩的詩句來。 三、挖掘各種材料,提供幼兒創造的廣闊空間。 藝術有它的不隨意性,也有它的隨意性。只要有藝術的效果,就不必拘泥於它的工具、材料及形式。因此,我在活動中為孩子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材料,如毛線、各種紙、布條、空瓶子、木板、各種瓜子殼、雞蛋殼、吸管、樹葉、樹枝、棉花、顏料、墨汁、水粉等等。讓幼兒自由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去進行操作、創造。如在紙上拼貼布條、布塊。開始,當孩子們把布條或布塊隨意進行擺放時,我就鼓勵他們充分發揮想像。「這象什麼?」房子、電冰箱、餅干、馬路、樹干、小狗、裙子、椅子、汽車……當孩子們海闊天空地進行想像時,我們要持肯定的態度。積極鼓勵每個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激發每一位幼兒的想像的慾望,讓他們從單一到復雜,不斷地創新。事實也證明,孩子們在玩廢舊物品時,總是非常地投入,他們的創作空間也更廣闊。 幼兒最喜歡想像,一會兒想像自己是警察,一會兒想像自己是宇宙英雄,新穎、獨創、奇特是創造性想像的本質特徵,在幼兒的頭腦,原本是沒有框框的。

⑩ 如何培養幼兒的藝術創造力

為什麼要培養幼兒的藝術創造力呢?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因素,愛因斯坦正因為有著無窮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才能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巴特爾也說:「現實中,一點創造力都沒有的兒童是根本不存在的」。 生活中,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沒有限制的,關鍵在於育人者如何看待幼兒的創造力。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藝術創造的過程。唱好一首歌,說好一句話或者畫好一幅畫對孩子來說就是藝術創造。正如日本教育家木村文一所說:「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得以順利發展,就會成為天才。」這也說明了想像力是邁向成功的翅膀,沒有豐富的想像就不會有創造,也不會有科技進步,不會有牛頓定律、不會有相對論。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指出:如果把人在17歲所達到的正常智力水平看作100%,那麼,從出生到4歲就獲得50%的智力,從4歲到8歲又能獲得30%的智力,而剩下的20%則可能在8歲到17歲這個年齡階段獲得。這說明早期教育對於人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我們盡可能早地對孩子進行積極的藝術創造教育,孩子長大後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傑出的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進入了高科技時代。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具有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時時培養幼兒的 創造力,特別是利用幼兒喜歡的藝術活動,如音樂、畫畫、故事等活動更好地啟發孩子,使他們思維活躍、想像豐富、富有創造力。 一、營造良好的氛圍,鼓勵幼兒大膽創造 音樂是幼兒歡樂的源泉,孩子能把它轉化為自己的創造力。所以我們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創造性因素,對於幼兒的一點一滴的創造性活動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並及時抓住時機引導他們發展下去,充分發展幼兒的創造力。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為幼兒們創設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氣氛,讓他們能夠自由思索,大膽想像、主動實踐,才能萌發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並使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音樂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形式。只要我們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選擇適合幼兒的音樂材料與活動,讓幼兒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樂的角色中,在音樂的熏陶下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地欣賞音樂、理解音樂,創編歌曲和動作。在充分滿足幼兒好奇心與興趣需要的同時,促進其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的發展。孩子在演唱歌曲的時候,經常搞不清而串了歌詞。這時候可通過啟發幼兒創編動作來幫他們記憶歌詞,表達情感。如歌曲《種瓜》:我在牆根下/種了一個瓜/天天來澆水/天天來看它/發了芽/開了花/結了個大西瓜/大西瓜呀大西瓜/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這首歌曲的歌詞具體生動並完整地講述了我是怎樣種瓜的。我充分利用歌詞,讓幼兒想像我當時種瓜的心情,自由創編動作來表現。我還鼓勵幼兒大膽地創設情景,幾個人合作表演。這樣的活動中,孩子是快樂的、自由的,不受拘束的,他們創造的激情同樣也是高漲的。通過這樣邊唱邊表演的活動,孩子們既不會忘記歌詞,又便於表達歌曲的情緒,還有利於幼兒音樂創造力的培養。 有些音樂的旋律帶有明顯的感染力,孩子往往在欣賞的過程中就能被音樂的氣氛感染,並粗淺地理解到音樂所表現的內容。例如《獅王進行曲》的音樂,在節奏、音高、結構和樂句的安排上,都表現出明顯的藝術形象。如趾高氣揚的獅子王,整齊有序的樂隊,輕巧的小兔子等等。因此,可以讓幼兒在傾聽熟悉音樂的基礎上,利用明顯的藝術形象讓幼兒創編一個完整的故事。了解音樂的象徵意義,正確理解作品的內容,並用動作節奏等音樂手段創造性的表現音樂。有的音樂的情節帶有明顯的感染力。幼兒往往被音樂的情節所吸引,並且在情節中創造性地表現其內容。例如音樂游戲「小兔乖乖」中,由幼兒扮演大灰狼、小兔子以及兔媽媽。在音樂情節及環境氣氛的渲染下,幼兒被歌曲中大灰狼那種兇狠的樣子、聲音及小兔子沉著的表現並與大灰狼鬥智斗勇的游戲情節所吸引。在老師的鼓勵下紛紛參與游戲、扮演角色。隨著音樂的變化『幼兒自由地創編出各種動作表情,使幼兒的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 二、適時提供話題,讓幼兒插上想像的翅膀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樂和游戲一樣是兒童童年不可缺少的。德國詩人歌德,從兩歲開始,媽媽每天將故事講到關鍵處就讓歌德給故事編結尾。歌德媽媽的這一教育形式,對歌德以後從事文學創作起了很大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運用「續編」「創編」的方法可以激發幼兒對想像的興趣,積極互動地進入想像的空間。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想像是無邊無際的,思緒是來去無蹤的。很多時候他們是不滿意故事的結尾或一些詩歌的內容的,也不完全認同我們的想法。在故事和詩歌文學中,我嘗試對幼兒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如我在教詩歌《梳子》的時候,讓幼兒認真的理解詩歌的內容,大膽的想像,創編出這樣的詩句:抹布是玻璃的梳子,梳著玻璃的頭發;拖把是地板的梳子,梳著地板的頭發;白雲是天空的梳子,梳著天空的頭發;小魚是小溪的梳子,梳著小溪的頭發……幼兒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他們無窮的想像創編了許多精彩的詩句來。還有我在上《小花貓的鈴鐺》的時候,孩子們根據畫面提供的線索認真觀察,大膽想像,創造出這樣的情節:當主人給小花貓戴上鈴鐺後,小花貓很神氣,走起路來也把脖子伸得直直的,胸挺得高高的,到朋友們面前到處炫耀自己……在創編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就提出疑問:小花貓戴上鈴鐺,鈴鐺發出聲音後肯定抓不到老鼠,那它的主人還會喜歡它嗎?它還會像現在一樣神氣嗎?孩子們經過激烈的討論後又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編開了。在創編、否定、再否定、直到肯定的過程中,孩子們充分張開想像的翅膀進行大膽的藝術創造。慢慢地我又適當地讓幼兒給有懸念的故事進行創編,讓他們進行更大膽、更廣闊的藝術創造。我在活動中盡可能地多提供給幼兒想像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享受想像的快樂,從而激起他們的奇思妙想,發掘他們的創造力。 三、挖掘各種材料,提供幼兒創造的廣闊空間 藝術有它的不隨意性,也有它的隨意性。只要有藝術的效果,就不必拘泥於它的工具、材料及形式。因此,我在活動中為孩子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材料,如毛線、各種紙、布條、空瓶子、木板、各種瓜子殼、雞蛋殼、吸管、樹葉、樹枝、棉花、顏料、墨汁、水粉等等。讓幼兒自由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去進行操作、創造。如在紙上拼貼布條、布塊。開始,當孩子們把布條或布塊隨意進行擺放時,我就鼓勵他們充分發揮想像,「這像什麼?」房子、電冰箱、餅干、馬路、樹干、小狗、裙子、椅子、汽車……當孩子們海闊天空地進行想像時,我們要持肯定的態度。積極鼓勵每個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激發每一位幼兒的想像的慾望,讓他們從單一到復雜,不斷地創新。 事實也證明,孩子們在玩廢舊物品時,總是非常地投入,他們的創作空間也更廣闊。也可以利用各種環境布置,讓幼兒在各種環境布置的過程中充分地發揮想像,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如利用各種布條拼貼圖畫;在紙上撒點水粉或墨汁進行吹畫;用樹枝在沙子里畫畫、寫作、壘城堡;在木板、雞蛋殼上進行創作……這些東西都是每位幼兒百玩不厭且極富創造性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每位幼兒不在乎自己所創作的東西有多麼的形象,多麼的逼真,他們只在乎這些東西能表達自己的想法,能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活動中能把自己的想法充分的表達出來就行了。還有如利用散文欣賞

閱讀全文

與兒童藝術創造力培養書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