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墨水是誰發明的
是鋼筆是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工具,它是在19世紀初發明的。1809年,英國頒發了第一批關於版貯水筆的專利證書,這權標志著鋼筆的正式誕生。
在早期的貯水筆中,墨水不能自由流動。寫字的人壓一下活塞,墨水才開始流動,寫一陣之後又得壓一下,否則墨水就流不出來了。這樣寫起字來當然是很不方便的。
到1884年,美國一家保險公司的一個叫沃特曼的雇員,發明了一種用毛細管供給墨水的方法,比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這種筆的筆端可以卸下來,墨水用一個小的滴管注入。
最早的能夠自己吸墨水的筆出現於20世紀初期,採取了一個活塞來吸墨水。當筆中採用了皮膽後,就要用一個鐵片插入一個縫中去擠壓皮膽來吸墨水。到1952年,又出現了用一根管子伸進墨水中吸水的施諾克爾筆。直到1956年,才發明了現在常用的毛細管筆。
藍墨水的發明在19世紀初,發明人是英國的韋奇伍德。
『貳』 古代的墨是怎麼發明的是誰發明的呢請說詳細點
西周邢夷發明墨。
1、《述古書法纂》載:西周「邢夷始制墨,字從黑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
2、墨的發明過程:
(1)周宣王時期,一位名叫邢夷的畫師,在一次繪畫時不小心弄臟了雙手,到附近的小河清洗時偶然撿起一塊松炭,弄了一手黑,引起了興趣。邢夷把松炭帶回家中搗研成末,用糯米粥之類的東西調和成半固體的糊狀,加入鍋灰後加以揉捏,做成長條狀在太陽下曬干。
(2)需要使用時加一點水研磨幾下,就可以用來寫字或繪畫。邢夷把這個墨條取名為「黑土」,後又覺得不妥,便把「黑土」兩字合為一起單字「墨」,史稱「邢夷墨」。
(2)中國墨水發明擴展閱讀:
墨的種類:
1、松煙類墨
松煙是松樹油燃燒後,再收集其煙所制的墨。松煙墨汁烏黑無光,略呈冷色。古人常用於渲染頭發、須眉,是書寫小楷字和工筆繪畫的佳品。品種有:阿膠松煙、五老松煙、小松煙等。
2、油煙類墨
油煙是用油料,主要是以桐柚籽或豬油為原料燃燒後收集其煙所制的墨。油煙墨汁有一定光澤,色偏暖,可濃可淡,多用來勾線、渲染,是中國國畫和書法用的佳品。品種多樣,主要有:蘭煙墨汁、亮光墨汁、桐煙墨汁、油煙墨汁等。
3、漆煙墨
漆煙墨是採用生漆、豬油、桐油、麝香、冰片、金箔、公丁香、豬膽等十多種貴重原料製成。墨精黑發光,也就是一種高級油煙墨。漆煙墨有光亮,宜作畫,特點能經久不褪。
『叄』 中國毛筆和墨水的來歷
毛筆的由來
毛筆的發明權不能全歸功於蒙恬一人。不能把他作為筆的創始人。明代的嚴敬在《事物紀原》一書中說:「虞舜造筆,以漆書於方簡。」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很早就有了文字,當然也早就有書寫文字的工具。古人把這種書寫工具籠統地稱之為筆。但是,最早出現的筆,不一定是毛筆。古人在甲骨、金石上作書,用的工具是「刀錐之類」,其名稱雖叫筆,但與後人使用的毛筆是大不相同的。這從我國文字演變中也可看出一點道理來。原來的「筆」字寫作「聿」。《說文・聿部》:「聿,所以書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聿,燕謂之弗。」到了秦以後,「筆」字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筆」字的字形,在「聿」字上加「竹」。不妨理解為當時所用的筆,已經是竹木為桿的毛筆。今天我們使用的「筆」字,就是從「筆」字簡化而來。 現在人們在請人修改文章時常說:「請大力斧正」,「盡管刪削」。改文章動刀子,也是古人的做法。「孔子刪書」是非動刀子不可的,因為那時的筆就是「刀錐」之類。由此可見,「蒙恬以前已有筆」的說法是不錯的。但大可不必因此而否定蒙恬創制毛筆的歷史功績。蒙恬對毛筆的筆桿、筆毛所用的材料和做法都作了很大改進,在所用的材料上他採用了鹿毛和羊毛兩種不同硬度的毛制筆尖,使之剛柔相濟,便於書寫。在製法上,不是將筆毛圍在筆桿的一端用線纏住,而是將筆桿一端鏤空成毛腔,筆毛放在腔內。1975 年湖北雲夢睡虎地一座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 127 年)墓里,一次就出土了三支這樣製作的竹桿毛筆。
墨是文房四寶之一。墨的發明年代,在歷史上已無從考據,但從出土文物的記載中可以看出,墨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就有了,在漢代得到一定的發展,至唐代達到鼎盛,並得到了國家的重視。宋代趙希鵠在《洞天清錄》中說:「上古以竹挺點漆而書。」這是最早形式的墨。我國古代制墨技藝很高,並出現了制墨名手。南唐著名墨師奚超造墨技術高,他造出的徽墨受到了李後主的賞識,因而被賜予「國姓」,改名為李超。到了宋代,又有人發明了桐油煙墨。據宋代何遠寫的一本筆記講:「潭州胡景純專取桐油澆煙制墨,大者不過數寸,小者如圓錢大,每磨研間,其光可鑒。畫工室之以點目。」這說明在當時墨的製作是力求精巧,刻意追求造型、紋飾的美觀。 據宋史料載,除了作桐油煙制墨外,還有用漆煙制墨的。到了元明時代,有人為墨著書,謂之《墨池》。書中不僅記載了制墨的工藝方法等,還記載了古代制墨方面的人物。清人胡升文曾研究了歷史上所有的制墨方法,制出許多好墨,其中一種「蒼佩玉」最為名貴,並被作為貢品。
『肆』 墨水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對於墨水的起源,權威的《大英網路全書》採用了這樣的說法:「書寫墨水大約從公元前2500年起就有了,用於古埃及和中國。」這說法有著考古學上的依據,是經得起推敲的。
今人根據對存世的寫在古埃及紙莎草上的文字墨跡的分析,知道古埃及很早就使用墨水了,他們製造墨水的原料是炱和水。可是,炱不溶於水,因此他們在使用這種墨水時要經常搖晃墨水罐,寫字很不方便,字跡也不清楚。後來,有人想出在墨水裡摻進樹膠,墨水變稠了,炱就不易析出來。
也許是中國的植物和礦物品種要比埃及來得豐富的緣故吧,古代中國人雖然也使用煙炱製成的黑墨水,但同時還使用一些植物或礦物製成的彩色墨水。如用茜紅製成的紅墨水,用靛藍製成的藍墨水,用赭石(即赤鐵礦)製成的紅墨水等。
在中國人製作彩色墨水的種種原料中,最著名的大概要算是硃砂了。這是一種緋紅色的礦物,色彩鮮艷,經久不變。古時帝王常用硃砂配成的紅墨水在奏章上作批示,稱為「硃批」。以後這習慣傳到民間,書評家在評校書籍時也往往用朱筆。現在,教師批改作業一般都用紅筆,或許就是當年這種習慣的延續。
不過,炱也好,紅赭石也好,硃砂也好,由於它們不溶於水,所以盡管在配製時可加上膠水,但也只適合毛筆等吸水量較大的筆書寫,並不適用於西方後來發明的鵝毛筆、蘸水鋼筆等的書寫,而茜紅、靛藍等雖然可溶於水,但顏色容易褪去,日久字跡變淡,甚至會完全看不出來,也同樣的不合適。
顯然,隨著筆的進化和對書寫要求的提高,人們迫切需要發明一種既容易書寫,又不易褪色的墨水來。100多年前,英國的利·斯蒂文森有了這個發明慾望。
斯蒂文森是英國普雷斯頓一位葯劑師的兒子,由於父親職業的關系,他對化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日常生活中,斯蒂文森觀察到一個有意義的現象:鞣酸遇到鐵離子會生成一種黑色物質,如未成熟的蘋果中含有較多鞣酸,用鐵制小刀剖開後往往在剖面上或小刀上會有黑色顯現。斯蒂文森試著提取了一些鞣酸,將它與氯化鐵溶液作用後,果然生成了顏色烏黑的黑色物質,而且,這種黑色物質可以牢牢地黏附在紙上,永不褪色。
那麼,是不是將鞣酸與氯化鐵溶液混在一起就能製成墨水了呢?
「還是不行!」斯蒂文森輕輕嘆了口氣,一仰身,躺在了床上。因為這種黑色物質就是鞣酸鐵,它並不溶於水。也就是說,這樣配製出來的墨水與炱配製的幾無兩樣。斯蒂文森並未中止他的發明探索,他身體躺在床上,腦中卻在進行理性的思索。
那一段時間,老斯蒂文森——他的父親,對兒子的行動實在不明白:他常常躺一會兒,又翻身起來擺弄各種試劑,然後再嘆口氣躺到床上去……
如此這般,不知折騰了多少日子。終於,在19世紀中葉的一天,斯蒂文森來到父親面前,拽起他就跑:「父親,我成功啦!」
面對桌上一瓶有著淺淺的淡綠色的液體和一些寫著淡淡字跡的紙片及一些有著黑色字跡的紙片,聽著兒子興奮的敘述,老斯蒂文森明白了:兒子這些日子的折騰有了成果。
原來,斯蒂文森想到,雖然鞣酸鐵不溶解於水,無法使用,但鞣酸亞鐵卻能溶解在酸性水溶液中的,如用酸性鞣酸亞鐵溶液作為墨水來書寫的話,那麼雖然它寫出的字跡很淡,可在空氣中會慢慢氧化變成黑色的鞣酸鐵,字跡就越來越深了。
不久,斯蒂文森發明的這種墨水就在市場上出現了,它是用含豐富鞣酸的植物五倍子,加上硫酸亞鐵和膠水配製的。以後,為了克服這種墨水書寫時不夠清晰的缺點,在人造染料發明之後,人們又在墨水中摻進點藍色染料,這就成了今天我們仍在使用的藍黑墨水了。用它寫出來的字,剛開始時是藍色的,這是藍色染料的顏色,過了一段時間,無色的鞣酸亞鐵被氧化成黑色的鞣酸鐵,字跡就變黑了。
隨著化學技術的進步,墨水品種已非常多。不過,除黑色的碳素墨水外,幾乎都是以可溶性合成染料作為惟一著色物質的,它們的化學穩定性較差,時間長了還是會褪色。所以,人們最歡迎的、最常用的,還是以斯蒂文森的發明為基礎的藍黑墨水。
『伍』 墨水的是誰發明的
《述古書法纂》載:「邢夷始制墨,字從黑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可見周宣王時就已有墨。
傳說古代在沒有墨的時候,寫字和畫畫很不方便。周宣王時,有個叫邢夷的人很擅長繪畫。一次,他因為弄臟了手,來到附近的小河清洗,正洗手時他看見旁邊有一塊烏蒳八黑的東西,好奇的撿起來一看,發現是塊松炭,然後就給扔了回去。
他不經意的看到自己的手,噗…笑了出來,沒想到剛剛洗過的手更黑了。他心裡想,松炭可以把我的手染成黑色,那就應該能用它來寫字和畫畫。邢夷隨手就撿起松炭帶回家了。
邢夷回到家裡後,很快就把松炭磨成粉末,再加了一些水,但是怎麼也凝聚不起來,他左思右想都沒想到好辦法,就在這時,他的夫人因為叫他吃飯他沒聽見,所以索性把糯米粥端到面前讓他享用。
邢夷好像半醒似的雙手拿著松炭末,全都倒進粥碗里,忽然間碗里馬上變成了黑糊糊的半固體狀了。邢夷看到之後,很高興的將碗里的東西再作攪拌。這時,邢夷發現夫人的袖口上有塊地方特別烏黑。
邢夷問夫人:「這片烏黑是怎麼回事?」夫人一看:「喔!這是剛剛在灶爐下做飯時碰到的鍋灰!」說完,就用手拍來拍去,但怎麼也無法處理掉袖子上的臟東西。
這回,邢夷又高興地說:「這下可好了,鍋灰可比我檢來的松炭更黑,粉末也更細,用它來寫字是最好不過的了」。
邢夷便把鍋灰弄下來再跟水一起攪拌,用筷子蘸了些,就在牆上畫了幾筆,這就是中國最早的墨汁。
雖然邢夷發現了這樣可以方便寫字,但它卻攜帶不便。邢夷就用之前的辦法把糯米熬成粥,和松炭及鍋灰混合著攪拌,再經過揉搓後變成方條,然後拿去曬干,要用時只要再加一點水磨一下,就可以用來寫字和作畫了。
邢夷剛開始把這個墨條取名為「黑土」,又覺得不妥,便把「黑土」兩字合為一起單字「墨」,歷史稱這為「邢夷墨」,這也是中國最早的一塊墨了。《述古書法纂》有記載:「邢夷始制墨,字從黑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指的就是這個。
『陸』 墨水是誰發明的
鋼筆是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工具,它是在19世紀初發明的。1809年,英國頒發了第一批關於貯水版筆的專利證書權,這標志著鋼筆的正式誕生。 在早期的貯水筆中,墨水不能自由流動。寫字的人壓一下活塞,墨水才開始流動,寫一陣之後又得壓一下,否則墨水就流不出來了。這樣寫起字來當然是很不方便的。 到1884年,美國一家保險公司的一個叫沃特曼的雇員,發明了一種用毛細管供給墨水的方法,比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這種筆的筆端可以卸下來,墨水用一個小的滴管注入。 最早的能夠自己吸墨水的筆出現於20世紀初期,採取了一個活塞來吸墨水。當筆中採用了皮膽後,就要用一個鐵片插入一個縫中去擠壓皮膽來吸墨水。到1952年,又出現了用一根管子伸進墨水中吸水的施諾克爾筆。直到1956年,才發明了現在常用的毛細管筆。 藍墨水的發明在19世紀初,發明人是英國的韋奇伍德。
『柒』 墨水是誰發明的
墨水發明人是英國的韋奇伍德,如果說的是中國的硯台的話,發明人就不詳了,硯台是春秋時代的燕國下都出現的
『捌』 墨水是怎麼發明的
藍墨水的發明在19世紀初,發明人是英國的韋奇伍德。最早的墨水有使用金屬、胡桃殼或種子製作的染料或使用魚、章魚等海生動物的墨汁。中國的墨是碳墨。
『玖』 中國的墨水首先是誰發現製造的
不太清楚。反正不是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