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環錠紡,氣流紡,普梳,精梳 ,分別是什麼意思,區別有哪些
①環錠紡紗:是現時市場上用量最多,最通用之紡紗方法,條子或粗紗經牽伸後的纖維條通過環錠鋼絲圈旋轉引入,筒管卷繞速度比鋼絲圈快,棉紗被加捻製成細紗.廣泛應用於各種短纖維的紡紗工程。
②氣流紡:不用錠子,主要靠分梳輥、紡杯、假捻裝置等多個部件。分梳輥用來抓取和分梳喂入的棉條纖維,同過他的高速回轉所產生的離心力可把抓取的纖維甩出。氣流紡的特徵 :氣流紡紗有速度大、紗卷大、適應性廣、機構簡單和不用錠子、鋼領、鋼絲圈的優點,可成倍的提高細紗的產量。
二者區別:氣流紡與環錠紡的區別:
氣流紡與環錠紡一個是新型紡織技術,一個是老式紡紗技術。氣流紡是氣流紡紗,而環錠紡則是機械紡,就是由錠子和鋼鈴、鋼絲圈進行加捻,由羅拉進行牽伸。而氣流紡則是由氣流方式輸送纖維,由一端握持加捻。一般來說,環錠紗毛羽較少,強度較高,品質較好。氣流紡工序短,原料短絨較多,紗線毛,支數和拈度不能很高,價格也較低。從紗體結構上來說,環錠紡比較緊密,而氣流紡的比較蓬鬆,風格粗獷,適合做牛仔面料,氣流紡的紗一般比較粗。
③精梳和普梳:二者是指面紗的工藝,精梳的棉紗更光滑,平整,出來的面料表面平整,沒有棉結。染色出來的效果也好,特點吸濕性好、滑爽、穿著舒適、易洗易干。
一般辨別方法:精梳棉棉布密,柔軟、堅實。建議可以用「觀看」與「觸摸」兩種方法鑒別普通棉和精梳棉。前者的做法,是將單層棉布放在手上,以燈光照射後透視,精梳棉由於非常緊實,在透光後看不到手影;反之,普通棉布由於織數不夠高,手的輪廓便隱約可見。
至於以觸摸方式分辨,則是實際感受棉布的質感是否柔軟、堅實。
(1)環錠紡紗機是發明的擴展閱讀:
環錠紡(精梳)流程:
清花間--梳棉--預並條--條並卷--精梳--頭道並條--二道並條--粗紗--細紗--絡筒
環錠紡(普梳)流程:
清花間--梳棉--頭道並條--二道並條--粗紗--細紗--絡筒
參考資料:網路-環錠紡
❷ 珍妮紡紗機是由誰發明的
隨著手工紡織技術的不斷完善發展,到了18世紀中期英國海外市場不斷得到擴張,手工工場的生產技術遠遠無法滿足日益增大的棉紡織品需求。為了提高產量獲取更多的利潤,人們想方設法改進生產技術,但是都沒有起到明顯提高產量的效果。直到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才使得棉紡織品的產量得以快速的提高,並引發了英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哈格里夫斯所發明的珍妮紡紗機也是純屬一個偶然的巧合,據說1764年裡的一天晚上,開辦有一個紡紗廠的哈格里夫斯回到家中,在開門後不小心將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紡紗機踢翻了,當他彎腰下來想把紡紗機扶正時,奇跡出現了:他看到那個被踢翻的紡紗機並沒有停止運轉,只是原先橫著的紗錠現在變成直立的了。這個現象激發了他的靈感,他想到如果在一個紡輪帶動下將幾個紗錠都豎著排列,應當可以紡出更多的紗。在經過不斷的試驗後,第二年他就造出了用一個紡輪帶動八個豎直紗錠的新紡紗機,使得紡紗機的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1764年,影響世界歷史的紡紗機——珍妮紡紗機誕生了。由於珍妮紡紗機大大提高了效率,給其他手工業者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引起了很多手工紡紗者的恐慌,於是他們沖進哈格里夫斯的家裡搗毀機器。但是手工紡紗者的破壞活動並沒有阻止哈格里夫斯繼續使用珍妮紡紗機的決心,反而使得他更加堅定了大規模使用的信念。1768年哈格里夫斯人合資開辦了第一家用珍妮紡紗機生產針織用紗的工廠,由於「珍妮機」不但效率高,而且紡出的紗質量也比較好,因此哈格里夫斯的生意不錯,「珍妮機」也漸漸流傳開來了。
但是,一些小手工業者對格里夫斯所製造的珍妮紡紗機的破壞活動並沒有停止。當時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在英國工業革命發生後紛紛湧入城市為工場主打工謀生,由於英國佔領了印度作為殖民地,刺激了英國棉紡織業的發展,但是「珍妮機」的問世打破了一些小手工業者獲取更多利潤的美夢。隨著使棉紗產量不斷上升,棉紗的收購價格自然下跌,那些沒有使用「珍妮機」的紡紗工人產量低加上手工紡織出來的棉紗又賣不出好價錢,於是便對格里夫斯產生了深刻的仇恨心裡。
哈格里夫斯終於在1768年獲得了專利,十幾年後的珍妮紡紗機已增加到八十個紗錠,紡紗機的數量在英國也不斷增加,逐漸一場從棉紡織業開始的工業革命迅速席捲了整個英國。
❸ 沙紡機的發明是在什麼時候
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了飛俊,提高了支部速度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增加了棉紗產量,珍妮紡紗機的出現在棉紡織業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變革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❹ 第一台紡織機的發明者是誰
哈格里夫斯發明的是珍妮紡織機,不是歷史上「第一台」,我覺得應當是中國的黃道婆
❺ 紡織機器最初是誰發明
哈格里夫斯
1770年6月12日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織機」獲得發明專利權
1770年的今天,回哈格里夫斯答發明的「珍妮紡織機」獲得發明專利權。哈格里夫斯是英國發明家,在1764年動手設計和製造了一架有8個豎立紗綻的紡紗機,這種紡紗機隨後很快得到改進,錠子從8個增加到18個,30個,100個,紡織效率一下提高了近百倍。恩格斯把這項發明稱之為「使英國工人的狀況發生根本變化的第一個發明。」
❻ 誰發明了軋棉機
1793年,伊萊·惠特尼(Eli Whitney)根據美國
棉籽特點,吸收歐洲經驗發明了軋棉機,順利地解決了美棉棉籽和棉花分離難題
❼ 誰發明了紡紗機
珍妮抄紡紗機是詹姆斯·哈格里夫襲斯發明的。
❽ 手搖紡紗機是誰發明的
有一個叫哈格里沃斯的人發明出了手搖紡紗機。1769年,鍾表匠凱伊在紡紗機的紡錠上安裝了滑輪,轉動靈活,還可用水流把機器帶動運轉,稱為水力紡紗機。
❾ 環錠紡的簡介
環錠紡紗(ring spinning),是現時市場上用量最多,最通用之紡紗方法,條子或粗紗經牽伸後的纖維條通過環錠鋼絲圈旋轉引入,筒管卷繞速度比鋼絲圈快,棉紗被加捻製成細紗.廣泛應用於各種短纖維的紡紗工程.如普梳,精梳及混紡,鋼絲圈由筒管通過紗條帶動繞鋼領回轉.進行加捻,同時,鋼領的摩擦使其轉速略小於筒管而得到卷繞.紡紗速度高,環錠紗的形態,為纖維大多呈內外轉移的圓錐形螺旋線,使纖維在紗中內外纏繞聯結,紗的結構緊密,強力高,適用於制線以及機織和針織等各種產品。
❿ 紡紗機是誰發明的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 (1721年——1778年4月22日),英國蘭開郡工人,珍妮機發明者。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是一位紡紗工人,同時又是一個木工,1764年裡的一天,他在一次紡紗時不小心紡紗機弄翻了,當時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趕快把紡紗機扶正。但是當他彎下腰來的時候,卻突然愣住了,原來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紡紗機還在轉動,只是原先橫著的紗錠現在變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幾個紗錠都豎著排列,用一個紡輪帶動,不就可以一下子紡出更多的紗了嗎? 哈格里夫斯非常興奮,馬上試著干,經過多次試驗,他在1765年成功的製造出能夠同時紡出多根棉紗的紡紗機,大大提高了紡紗機的功率(大概提高了八倍),他用自己女兒的名字把這種紡紗機命名為「珍妮機」(Spinning Jenny)。由於當年他沒能申請到專利,因此只能自己生產「珍妮機」來賺錢。「珍妮機」不但效率高,而且紡出的紗質量也比較好,因此哈格里夫斯的生意不錯,「珍妮機」也漸漸流傳開來了。 珍妮機成為真正近代意義上的機器。後來更多的工作機被發明出來。這些工作及的應用,使人類直接參加勞動的「手」被解放出來,完成了人類在物質生產領域中的一次巨大飛躍。
如有幫助請給好評,先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