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通過螢火蟲的什麼原理發明了冷光燈
通過研究螢火蟲的發光原理發明了冷光燈。
通過研究螢火蟲的發光原理發明了冷光燈,這種技術屬於仿生。
仿生是指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有的是模仿動物,有的是模仿植物,如冷光模仿的是螢火蟲,復眼照相機模仿的是蒼蠅,薄殼建築模仿的是烏龜的背甲等,雷達模仿的是蝙蝠的回聲定位,宇航服模擬的是長頸鹿。
螢火蟲的發光原理:
螢火蟲有專門的發光細胞,在發光細胞中有兩類化學物質,一類被稱作螢光素(在螢火蟲中的稱為螢火蟲螢光素(Firefly luciferin)),另一類被稱為熒光素酶。熒光素能在熒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並與氧氣發生反應,反應中產生激發態的氧化熒光素,當氧化熒光素從激發態回到基態時釋放出光子。
反應中釋放的能量幾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釋放,只有極少部分以熱的形式釋放,反應效率為95%,甲蟲也因此而不會過熱灼傷。人類到目前為止還沒辦法製造出如此高效的光源。
在蟲的腹部下部有著很多白色斑塊。其實是它的甲殼中對光透明的部分。在內部有一塊白色的膜,可以反射光。所以在日間這個部位呈現白色。
(1)警示燈的發明擴展閱讀:
冷光燈用途:標示面板的背光:可應用在各種電腦、掌上游戲機、電話、掌上通、音響器材控制面板、微波燈控制面板、傳真機、復印機等。
汽車工業:可應用在儀表面板、警示燈、車輛裝飾、第三剎車燈等。
建築及室內設計:可應用在電梯樓層標示、逃生指示標志、牆燈裝飾、大樓夜間景觀裝飾、警告標示、路標等。
軍事及航空:可應用在軍用地圖背光、儀表背光、飛機夜間降落標示、夜間識別標示等。
廣告、玩具、禮品:可應用在招牌、跑馬燈廣告、圖片展示、各種玩具發光源、發光想框、冷光照片、夜間聖誕卡、情人卡等。
⑵ 如同指示燈
①春秋時期,我國作了世界上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②東漢時數學專著《九章算術》里記載的很多成就是領先世界的。③東漢華佗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劑「麻沸散」。④西漢時我國發明了造紙術。⑤隋唐時期,我國發明了雕版印刷術。⑥隋朝人設計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要不斷的創新。
⑶ 燈的發展歷史
燈和燈字究竟起源於何時,戰國以前都還沒發現名為燈的實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也未見燈、燭之類字樣。西周時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燭」應是最早的照明用器的記載。
西周時「燭「應是一種由易燃材料製成的火把,沒有點燃的火把通稱為?,故可以抱?,用於執持的已被點燃的火把,稱之為燭;放在地上的用來點燃的成堆細草和樹枝叫做燎;燎置於門外的稱大燭,門內的則稱庭燎。
中國現存最早的燈具出於戰國,在《楚辭?招魂》中有「蘭膏明燭,華鐙錯些」的記錄,說明戰國時已出現「鐙」這個名稱了。在周代,「鐙」、「登」通用,《爾雅?釋器》:「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豆籩,瓦豆謂之登。」 徐鉉曰:今俗別作燈,非是,晉郭璞雲:禮器也。古人把「鐙」稱燈,應是字義的假借。
燈的發展歷史
春秋戰國
「火」是人類祖先抵禦猛獸的主要工具,燈也是因為「火」而得到發展。根據古書最早的記錄。燈具的出現始見與戰國。當時候的燈具結構已比較完善,而且造型也很優美,可見在它以前,燈的發明和演變已經有了一個相當時期,只是工藝說明已經失傳。
玉勾連雲紋燈
戰國燈大多由金屬或陶土製成,而玉制燈僅此一件,堪稱絕品。玉燈以新疆和田青玉為材,局部有赫褐色的浸痕。燈由盤、把手和座三部分組成,分別用三塊玉雕琢後粘合成一體。上部燈盤圓形淺腹,盤中心凸起一個五瓣團花柱。中部把手成圓柱形,上飾浮雕的仰形三葉飾,中間束腰,腰下滿飾勾連雲紋。燈座為覆圓盤形,並以五瓣柿蒂紋和勾連雲紋裝飾,足底亦飾勾連雲紋。
人形銅燈及銅勺
此燈1957年出土於山東諸城葛埠村,燈高21.3厘米,盤徑11.5厘米,整體為一身著短衣男子雙手擎燈盞狀。此人雙手各擎一屈曲帶葉竹節形盤柄,盞盤下的子母榫口與盤柄插合,可根據需要隨意拆卸,構造精巧。人足下為屈曲的盤龍形的圓盤。出土時還隨附有一柄供添油用的長柄銅勺。這件銅燈設計巧妙,造型新穎,專家研究認為它應是戰國時期齊國宮廷中所使用。
戰國時期的燈具以青銅質的為主體,多為貴族實用器。陶質燈因與傳統的陶豆無異,往往被當作陶豆,並沒歸於燈類。這類燈為下層社會所用,玉質燈造型精美是上層社會的實用器具。戰國時期的燈具造型
除了個別多枝燈外,大致可分為人俑燈和仿日用器形燈兩大類。多枝燈(又稱樹形燈)實物較為少見,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五連枝燈,形制如同一棵繁茂的大樹,支撐著十五個燈盞,燈盞錯落有致,枝上飾有游龍、鳴鳥、玩猴等,情態各異,妙趣橫生。人俑燈是戰國時期青銅燈最具代表性的器物。這些燈的人俑形象有男有女,多為身份卑微的當地人形象。持燈方式有站立兩臂張開,舉燈過頂;有的跽坐,兩手前伸,托燈在前。一俑所持燈盤從一至三個不等。燈盤有圓環凹槽形和盤形兩種形制,前者有三個支釺,後者多為一個支釺。仿日用器形燈基本上是一些生活實用器的演變,主要為仿豆、鼎和簋等較為常見的器皿,以豆形陶燈居多,但也有一些仿鼎和簋的形制的青銅燈。
秦代鑄造的燈也是極其華麗的。雁足燈,形制為一大雁之腿,股部托住一環形燈盤,上有三個燈柱,可同時點燃三支燭。
人騎駱駝燈
人騎駱駝燈是青銅鑄造的一件實用的照明用具,同時也一件精緻的工藝品。在長方形平底座上站立一隻昂首垂尾的雙峰駱駝,一人雙腳後夾端坐於駝身,雙手穩穩在握住一圓形燈盤的燈柱。整個青銅雕塑製作精巧,人與駱駝的形象以曲線為主導,旨在傳神,而不著意細部逼肖。從整體來看,底座、駱駝、人物與燈柱、燈盤渾然一體,駝背上的人舉重若輕,似擎一頂華蓋,其重心設計極為科學合理。這件雕塑品中駱駝的出現,為研究楚與北方少數民族進行文化交流的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燈的種類
照明燈
電燈、日光燈、油燈、煤油燈、銅燈、鐵燈、馬燈、壁燈、路燈……
裝飾燈
霓虹燈、花燈、燈籠、走馬燈、卡通燈、宮燈
警示燈
航標燈、紅綠燈、警燈……
特殊功能的燈
無影燈、探照燈、追光燈……
燈的用途與原理
日光燈;:電源開關剛閉合時,日光燈管內的水銀經燈管兩端燈絲加熱蒸發,形成稀薄的水銀蒸汽,鎮流器產生的高壓加在燈管兩端,使汞原子電離出電子,電子加速後與汞原子碰撞,使氣體迅速擊穿,產生弧光放電,激發紫外線。紫外線再激發塗在管壁上的熒光粉,發出柔和的光。它不含紅外線,所以它的光是很溫和的,不傷眼睛;因為不含有熱線,用起來比較省電;它也會發出許多美麗有色的光。這就是由熒光粉里所含的化學葯品的性質來定了,例如塗上鎢酸鎂的,發藍白色光,塗上硼酸鎘的發淡紅色光。
蒸汽燈:是由密封在玻璃管里的各種蒸汽通過電流而發光。它們的構造,有點像日光燈,由於多個燈泡從不同角度同時發光,就產生無影燈。
氙氣燈的發光原理:超高電流,通過沒有鎢絲、只填充氙氣的石英管,使氣體碰撞產生有如白晝般強烈之電弧光,接著再將電壓轉成8,000V,穩定持續供應氙氣燈泡發光。HID燈光的特性比較接近太陽的白光而不是一般鹵素燈(Halogen)之黃光。HID色溫接近白晝的陽光。(陽光色溫為 6000K,HID色溫為4300K-6500K,鹵素燈色溫為3200K-3600K)HID亦免除一般鹵素燈從第一次發亮鎢絲就開始氧化及發亮時間越長,光線就越暗的困擾,同時發亮體集中,照明距離寬而且長。HID更擁有較一般鹵素燈遠3倍的超長視線及超廣角的寬曠視野,但HID的用電量僅需35W,但其光亮度是一般鹵素燈的3倍,使用壽命較一般鹵素燈長約10倍。鹵素燈的發光原理是用鎢絲發熱所致,因此在長久的高熱下,難保不燒斷損壞。而氙氣燈是利用電流刺激氣體發光,基本上不會產生過高溫度,所以只要其中的氙氣還沒用完,它就可以一直正常發光,不易損壞。在正常的用車條件下,一組HID氣體放電燈可用上6年有多。HID的耗電量僅為35W比鹵素燈的60W更為省電,因此油費等於間接省下來了,而且越用越亮。
⑷ 簡述紅黃綠信號燈的來歷
19世紀初,在英國中部的約克城,紅、綠裝分別代表女性的不同身份。其中,著紅裝的女人表示我已結婚,而著綠裝的女人則是未婚者。後來,英國倫敦議會大廈前經常發生馬車軋人的事故,於是人們受到紅綠裝啟發,1868年12月10日,信號燈家族的第一個成員就在倫敦議會大廈的廣場上誕生了,由當時英國機械師德·哈特設計、製造的燈柱高7米,身上掛著一盞紅、綠兩色的提燈--煤氣交通信號燈,這是城市街道的第一盞信號燈。在燈的腳下,一名手持長桿的警察隨心所欲地牽動皮帶轉換提燈的顏色。
⑸ 是誰發明了警燈
我是一名從事警燈警報的安裝員,這個問題深深吸引了我,我覺得警燈的發明在歐洲,理由是他們那邊治安和槍支彈葯的管理方面,非常得不好。社會非常的亂,所以有人就會思考這些問題,發明一種器材,可以警告、提醒那些不法分子的導亂,為護大家的生命安全。它的設計跟汽車有關,是跟著汽車的流線形開始出發的,作用實在太多了。警燈用在開道,保護領導的人生安全。出警人員開起警燈。證明此刻它要去完成一些特殊任務。讓馬路上的車輛注意必讓和小心。起到提醒大家!緊急時刻的來臨。最中目地還是一個,為人類幸福生活而生!我說的就這些,答案並不標准,願和大家一起,探討!
⑹ 燈的演變史
中國現存最早的火把燈具出於戰國,在《楚辭·招魂》中有「蘭膏明燭,華鐙錯些」的記錄,說明戰國時已出現「鐙」這個名稱了。
古人把「鐙」稱燈,應是字義的假借。豆,是商周時期的一種飪食器,用以盛放腌菜、肉醬等的器皿,也是古代的禮器,多用青銅、陶瓦所制。而陶豆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燈具。
在電燈問世以前,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因燃燒煤油或煤氣,因此,有濃烈的黑煙和刺鼻的臭味,並且要經常添加燃料,擦洗燈罩,因而很不方便。
最早實用的電燈是白熾燈,但早在白熾燈誕生之前,英國人漢弗萊·戴維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了弧光燈,但這種弧光燈亮度太強產熱太多又不耐用,一般場所根本無法使用。
1854年,移民美國的德國鍾表匠亨利·戈貝爾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絲,製成了首個有實際效用的電燈,持續亮了400個小時,不過他並沒及時申請專利。
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申請了一項電燈專利: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氣,以通電的碳桿發光,但他們沒有足夠財力繼續完善這項發明,於是在1875年把專利賣給了愛迪生。愛迪生購入專利後嘗試改良燈絲,終於在1880年製造出能持續亮1200個小時的碳化竹絲燈。
不過,美國專利局判愛迪生的碳絲白熾燈發明落於人後,專利無效。打了多年的官司後,亨利·戈培爾贏得專利,最後愛迪生從戈培爾貧困的遺孀手上買下專利。
20世紀初,碳化燈絲被鎢絲取代,鎢絲白熾燈沿用至今。
1938年,熒光燈誕生。1998年白光LED燈誕生。
電燈的發明:
與人們通常的認識恰恰相反,最初電燈的發明者不是愛迪生,愛迪生是改進了電燈。早在1801年,英國一位名叫漢弗里·戴維的化學家就在實驗室中用鉑絲通電發光。
1810年,他又發明了用兩根通電碳棒之間發生的電弧而照明的「電燭」,這算是是電燈的最早雛形。另一位英國電技工程師約瑟夫·斯旺經過近30年的研究,於1878年12月製成了以碳絲通電發光的真空燈泡。
當年有關斯旺的電燈泡的報道給了愛迪生以很大啟發。1879年10月,愛迪生終於成功製成了以碳化纖維作為燈絲的白熾燈泡,期間,他不斷改進技術,最終確定以鎢絲作為燈絲,稱之為「鎢絲燈」,並定型使用至今,愛迪生也由此成為公認的電燈發明者。
網路--電燈
⑺ 汽車儀表盤的警示燈,到底都是什麼鬼
汽車儀表盤上出現感嘆號警示燈大概有三種:
一、三角形中間1個感嘆號。這是常規故障顯示燈,主要有如下情況亮起。
1、乾式雙離合變速器離合器過熱;
2、斷油系統干預或出現故障;
3、駐車感測器故障;
4、外部車燈故障;
5、發動機油壓力感測器故障;
6、驅動防滑系統警示或故障。
二、括弧圓圈中間1個感嘆號。這是制動系統警示燈,下列情況會亮起:
1、有的車子在打開點火開關後亮起幾秒鍾,啟動發動機後熄滅;
2、當拉起手制動時亮起,放下時熄滅;
3、制動液面過低,行駛過程中亮起;
4、制動系統發生故障亮起。
三、括弧下面一橫中間1個嘆號。這是輪胎氣壓監測警示燈,當車輛的某個輪胎的氣壓過低時,該警告燈亮起。
⑻ 燈的發展史發光原理及作用
燈的發展歷史
燈」字來源
燈和燈字究竟起源於何時,戰國以前都還沒發現名為燈的實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也未見
燈、燭之類字樣。西周時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燭」應是最早的照明用器的記載。
西周時「燭「應是一種由易燃材料製成的火把,沒有點燃的火把通稱為?,故可以抱?,用
於執持的已被點燃的火把,稱之為燭;放在地上的用來點燃的成堆細草和樹枝叫做燎;燎
置於門外的稱大燭,門內的則稱庭燎。
中國現存最早的燈具出於戰國,在《楚辭?招魂》中有「蘭膏明燭,華鐙錯些」的記錄,
說明戰國時已出現「鐙」這個名稱了。在周代,「鐙」、「登」通用,《爾雅?釋器》:「
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豆籩,瓦豆謂之登。」徐鉉曰:今俗別作燈,非是,晉郭璞雲:
禮器也。古人把「鐙」稱燈,應是字義的假借。
燈的發展歷史
春秋戰國
「火」是人類祖先抵禦猛獸的主要工具,燈也是因為「火」而得到發展。根據古書最早的
記錄。燈具的出現始見與戰國。當時候的燈具結構已比較完善,而且造型也很優美,可見
在它以前,燈的發明和演變已經有了一個相當時期,只是工藝說明已經失傳。
玉勾連雲紋燈
戰國燈大多由金屬或陶土製成,而玉制燈僅此一件,堪稱絕品。玉燈以新疆和田青玉為材
,局部有赫褐色的浸痕。燈由盤、把手和座三部分組成,分別用三塊玉雕琢後粘合成一體
。上部燈盤圓形淺腹,盤中心凸起一個五瓣團花柱。中部把手成圓柱形,上飾浮雕的仰形
三葉飾,中間束腰,腰下滿飾勾連雲紋。燈座為覆圓盤形,並以五瓣柿蒂紋和勾連雲紋裝
飾,足底亦飾勾連雲紋。
人形銅燈及銅勺
此燈1957年出土於山東諸城葛埠村,燈高21.3厘米,盤徑11.5厘米,整體為一身著短衣
男子雙手擎燈盞狀。此人雙手各擎一屈曲帶葉竹節形盤柄,盞盤下的子母榫口與盤柄插合
,可根據需要隨意拆卸,構造精巧。人足下為屈曲的盤龍形的圓盤。出土時還隨附有一柄
供添油用的長柄銅勺。這件銅燈設計巧妙,造型新穎,專家研究認為它應是戰國時期齊國
宮廷中所使用。
戰國時期的燈具以青銅質的為主體,多為貴族實用器。陶質燈因與傳統的陶豆無異,往往
被當作陶豆,並沒歸於燈類。這類燈為下層社會所用,玉質燈造型精美是上層社會的實用
器具。戰國時期的燈具造型
除了個別多枝燈外,大致可分為人俑燈和仿日用器形燈兩大類。多枝燈(又稱樹形燈)實
物較為少見,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五連枝燈,形制如同一棵繁茂的大樹,支撐著十五個燈盞
,燈盞錯落有致,枝上飾有游龍、鳴鳥、玩猴等,情態各異,妙趣橫生。人俑燈是戰國時
期青銅燈最具代表性的器物。這些燈的人俑形象有男有女,多為身份卑微的當地人形象。
持燈方式有站立兩臂張開,舉燈過頂;有的跽坐,兩手前伸,托燈在前。一俑所持燈盤從
一至三個不等。燈盤有圓環凹槽形和盤形兩種形制,前者有三個支釺,後者多為一個支釺
。仿日用器形燈基本上是一些生活實用器的演變,主要為仿豆、鼎和簋等較為常見的器皿
,以豆形陶燈居多,但也有一些仿鼎和簋的形制的青銅燈。
秦代鑄造的燈也是極其華麗的。雁足燈,形制為一大雁之腿,股部托住一環形燈盤,上有
三個燈柱,可同時點燃三支燭。
人騎駱駝燈
人騎駱駝燈是青銅鑄造的一件實用的照明用具,同時也一件精緻的工藝品。在長方形平底
座上站立一隻昂首垂尾的雙峰駱駝,一人雙腳後夾端坐於駝身,雙手穩穩在握住一圓形燈
盤的燈柱。整個青銅雕塑製作精巧,人與駱駝的形象以曲線為主導,旨在傳神,而不著意
細部逼肖。從整體來看,底座、駱駝、人物與燈柱、燈盤渾然一體,駝背上的人舉重若輕
,似擎一頂華蓋,其重心設計極為科學合理。這件雕塑品中駱駝的出現,為研究楚與北方
少數民族進行文化交流的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燈的發展歷史 春秋戰國 「火」是人類祖先抵禦猛獸的主要工具,燈也是因為「火」而得到發展。根據古書最早的記錄。燈具的出現始見與戰國。當時候的燈具結構已比較完善,而且造型也很優美,可見在它以前,燈的發明和演變已經有了一個相當時期,只是工藝說明已經失傳。 玉勾連雲紋燈 戰國燈大多由金屬或陶土製成,而玉制燈僅此一件,堪稱絕品。玉燈以新疆和田青玉為材,局部有赫褐色的浸痕。燈由盤、把手和座三部分組成,分別用三塊玉雕琢後粘合成一體。上部燈盤圓形淺腹,盤中心凸起一個五瓣團花柱。中部把手成圓柱形,上飾浮雕的仰形三葉飾,中間束腰,腰下滿飾勾連雲紋。燈座為覆圓盤形,並以五瓣柿蒂紋和勾連雲紋裝飾,足底亦飾勾連雲紋。 人形銅燈及銅勺 此燈1957年出土於山東諸城葛埠村,燈高21.3厘米,盤徑11.5厘米,整體為一身著短衣男子雙手擎燈盞狀。此人雙手各擎一屈曲帶葉竹節形盤柄,盞盤下的子母榫口與盤柄插合,可根據需要隨意拆卸,構造精巧。人足下為屈曲的盤龍形的圓盤。出土時還隨附有一柄供添油用的長柄銅勺。這件銅燈設計巧妙,造型新穎,專家研究認為它應是戰國時期齊國宮廷中所使用。 戰國時期的燈具以青銅質的為主體,多為貴族實用器。陶質燈因與傳統的陶豆無異,往往被當作陶豆,並沒歸於燈類。這類燈為下層社會所用,玉質燈造型精美是上層社會的實用器具。戰國時期的燈具造型 除了個別多枝燈外,大致可分為人俑燈和仿日用器形燈兩大類。多枝燈(又稱樹形燈)實物較為少見,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五連枝燈,形制如同一棵繁茂的大樹,支撐著十五個燈盞,燈盞錯落有致,枝上飾有游龍、鳴鳥、玩猴等,情態各異,妙趣橫生。人俑燈是戰國時期青銅燈最具代表性的器物。這些燈的人俑形象有男有女,多為身份卑微的當地人形象。持燈方式有站立兩臂張開,舉燈過頂;有的跽坐,兩手前伸,托燈在前。一俑所持燈盤從一至三個不等。燈盤有圓環凹槽形和盤形兩種形制,前者有三個支釺,後者多為一個支釺。仿日用器形燈基本上是一些生活實用器的演變,主要為仿豆、鼎和簋等較為常見的器皿,以豆形陶燈居多,但也有一些仿鼎和簋的形制的青銅燈。 秦代鑄造的燈也是極其華麗的。雁足燈,形制為一大雁之腿,股部托住一環形燈盤,上有三個燈柱,可同時點燃三支燭。 人騎駱駝燈 人騎駱駝燈是青銅鑄造的一件實用的照明用具,同時也一件精緻的工藝品。在長方形平底座上站立一隻昂首垂尾的雙峰駱駝,一人雙腳後夾端坐於駝身,雙手穩穩在握住一圓形燈盤的燈柱。整個青銅雕塑製作精巧,人與駱駝的形象以曲線為主導,旨在傳神,而不著意細部逼肖。從整體來看,底座、駱駝、人物與燈柱、燈盤渾然一體,駝背上的人舉重若輕,似擎一頂華蓋,其重心設計極為科學合理。這件雕塑品中駱駝的出現,為研究楚與北方少數民族進行文化交流的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燈的種類 照明燈 電燈、日光燈、油燈、煤油燈、銅燈、鐵燈、馬燈、壁燈、路燈…… 裝飾燈 霓虹燈、花燈、燈籠、走馬燈、卡通燈、宮燈 警示燈 航標燈、紅綠燈、警燈…… 特殊功能的燈 無影燈、探照燈、追光燈…… 燈的用途與原理 日光燈;:電源開關剛閉合時,日光燈管內的水銀經燈管兩端燈絲加熱蒸發,形成稀薄的水銀蒸汽,鎮流器產生的高壓加在燈管兩端,使汞原子電離出電子,電子加速後與汞原子碰撞,使氣體迅速擊穿,產生弧光放電,激發紫外線。紫外線再激發塗在管壁上的熒光粉,發出柔和的光。它不含紅外線,所以它的光是很溫和的,不傷眼睛;因為不含有熱線,用起來比較省電;它也會發出許多美麗有色的光。這就是由熒光粉里所含的化學葯品的性質來定了,例如塗上鎢酸鎂的,發藍白色光,塗上硼酸鎘的發淡紅色光。 蒸汽燈:是由密封在玻璃管里的各種蒸汽通過電流而發光。它們的構造,有點像日光燈,由於多個燈泡從不同角度同時發光,就產生無影燈。 氙氣燈的發光原理:超高電流,通過沒有鎢絲、只填充氙氣的石英管,使氣體碰撞產生有如白晝般強烈之電弧光,接著再將電壓轉成8,000V,穩定持續供應氙氣燈泡發光。HID燈光的特性比較接近太陽的白光而不是一般鹵素燈(Halogen)之黃光。HID色溫接近白晝的陽光。(陽光色溫為 6000K,HID色溫為4300K-6500K,鹵素燈色溫為3200K-3600K)HID亦免除一般鹵素燈從第一次發亮鎢絲就開始氧化及發亮時間越長,光線就越暗的困擾,同時發亮體集中,照明距離寬而且長。HID更擁有較一般鹵素燈遠3倍的超長視線及超廣角的寬曠視野,但HID的用電量僅需35W,但其光亮度是一般鹵素燈的3倍,使用壽命較一般鹵素燈長約10倍。鹵素燈的發光原理是用鎢絲發熱所致,因此在長久的高熱下,難保不燒斷損壞。而氙氣燈是利用電流刺激氣體發光,基本上不會產生過高溫度,所以只要其中的氙氣還沒用完,它就可以一直正常發光,不易損壞。在正常的用車條件下,一組HID氣體放電燈可用上6年有多。HID的耗電量僅為35W比鹵素燈的60W更為省電,因此油費等於間接省下來了,而且越用越亮。
⑼ 汽車防追尾警示燈誰發明的
好像就是湘潭的春哥啊 ,,,,他真的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