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蘇軾創造了什麼派的詞風 急急急急!!!
http://ke..com/view/2517.htm
http://ke..com/view/35693.htm
豪放派
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Ⅱ 為什麼說蘇軾的詞開創了詞創作的新階段
蘇軾對詞的貢獻很突出。蘇軾出現前,詞的內容受傳統念束縛,局限於旖旎溫柔的艷情膩語的范圍之內;蘇軾則弔古傷今、述電詠懷、感嘆時政,描繪山川景色、農村風光,以至談論哲理等題材都進入了詞中,大大開拓了詞的題材與意境,為宋詞的民展打開了新的局面。在風格上,蘇軾開創了豪放一派。
《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是蘇軾豪放派的代表作。 此外蘇軾也有一些抒寫「逸懷浩氣」,具有清朗疏宕、平淡高逸境界的詞,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還有不少風格婉約的詞如《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表現了蘇軾以豪放為主、風格多樣的特點
蘇軾的詞是宋詞發展的一座里程碑, 「詞為艷科」,在當時可以說是一種牢固的傳統,蘇軾成功地轉為了這種風氣。他沖破了晚唐五代以來專寫男女戀情、離愁別緒的舊框子,擴大了詞的題材,提高了詞的意境。懷古、感舊、記游、說理等向來詩人所慣用的題材,他都可以用詞來表達,這就使詞擺脫了僅僅作為樂曲的歌詞而存在的狀態,成為可以獨立發展的新詩體。這便是蘇軾對宋詞的最大貢獻。而這種新的詞風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對同時代的和後世的作家形成深遠的影響。以蘇軾為中心的元佑詞林,代表著北宋詞壇的鼎盛氣象,一時名家輩出,如秦觀、黃庭堅、陳師道、王安石、謝逸等,都寫出了很多優秀的詞作品。
蘇軾改變了晚唐五代詞家婉約的作風,成為後來豪放詞派的開創者。在詞的語言上,蘇軾也做了演進,一改花間詞人鏤金錯採的作風,多方面吸融陶潛、李白、杜甫、韓愈等人的詩句入詞,偶然也運用當時的口語,給人一種清新樸素的感覺。
因此,蘇軾詞在宋詞發展中的作用不僅是開了一派詞風,而且是將詞從狹小的范圍中解放出來,擴大了它所表達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詞內容和風格的多樣化。從這個意義上講,蘇軾是令宋詞成為一代代表性文體的關鍵性人物。
Ⅲ 蘇軾詞的創作特徵
蘇軾詞的創作特徵,以他後期為特點,他的詩詞一般都是奔放豪邁,大氣一氣呵成,有著浪漫主義色彩的特徵
Ⅳ 蘇軾詞藝術的創新
蘇軾是中國文學史上的曠世奇才,他的詩、文、詞都有高深的造詣,尤其是他創作的詞更是開一代新風,雄視百代,影響深遠。南宋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說:「 東坡先生非醉心於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明確道出了蘇軾詞的藝術創造性及在詞史上的偉大意義。
詞產生於花間樽前,興起於歌筵舞席,是娛賓遣興的工具。晚唐溫庭筠和花間詞人一開始就奠定了詞抒艷情的基調。雖然五代馮延己、李煜及北宋晏殊、歐陽修對花間詞作了小小的反撥,但是直到蘇軾詞的出現才打破了有史以來「詩庄詞媚」的舊框架,突破了狹隘的應歌之作,使詞取得了與詩同等的地位,成為士大夫們抒發懷抱,議論古今的工具。
蘇軾以其揮灑自如、自由奔放的創作個性,擺脫傳統詞的束縛,大膽革新詞體,詞史上稱之為「以詩為詞」(1)。蘇軾的「以詩為詞」使詞在題材內容上沖破「艷科」藩籬,達到「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2)。在手法風格上,和詩一樣直抒胸臆,隨物賦形,將高遠清雄的意境和剛健奔放的風格相結合;在形體聲律上,不以應歌合樂為目的,而是突破倚聲協律的常規,滿心而發,恣意抒寫。本文著重談蘇軾詞在題材、風格、聲律三方面的成就和創新。
一
蘇軾以前,詞的范圍很小,限制很多,自然無法表露詞人的真情實感。至蘇軾,為詞注入了自我形象,凡可以入詩的都可以入詞,且「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3),表達了自由的思想和真實的情感。他的詞多為感事之作,「有觸於中而發於詠嘆」,放筆快意,揮灑自如,使詞的題材范圍不再拘泥於晚唐以來描寫男女戀情、離愁別恨的綺靡的格套,而是「天地萬物、嘻笑怒罵,無一不鼓舞於筆端。」(葉燮《原詩》卷一)
蘇軾詞內容豐富,題材開闊,姿態萬千。其中有抒寫政治抱負的詞,如《陽關曲》(受降城下),有緬懷英雄戰功的詞,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有抒發人生感慨的詞,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有吟唱深厚友情的詞,如《滿庭芳》(三十三年),有寄寓政治失意的詞,如《卜運算元》(缺月掛疏桐),有表現名花芳獨幽的詞,如《賀新郎》(乳燕飛華屋),有清新淡遠的農村詞,如《浣溪沙》五首,有詠物詞《水龍吟》(似花還似飛花),有寫景詞《行香子》(一葉輕舟),另外還有許多談禪說理、酬贈留別、傷春感時的詞作。比起前人詞,蘇軾使詞的創作走向正視現實,面向社會和真實人生的大道,極大地拓寬了詞的取材范圍。
蘇軾從小即有遠大的志向,因此在引入新的題材,描寫新的主題時突出表現了抒發愛國激情,嚮往英雄事業,反映人民疾苦的主題。如《江城子∙密州出獵》寫他在射獵中所激發的要為國殺敵立功的壯志,這些都為南宋辛棄疾、張孝祥等人的愛國詞奠定了基礎。同時,蘇軾也是第一個把農村題材引進詞中並真實反映農業生產、同情農民疾苦的詞人。這與他多次遭貶謫,久作地方官是密不可分的。在外任職期間,蘇軾深入農村生活,親身體驗了農民的生活,寫出的農村詞清新淳樸,散發著濃郁的泥土芳香,洋溢著真摯的思想感情。由於仕途坎坷,蘇詞中借物言志,弔古懷今,表露復雜的心情,帶有政治色彩的詞作也是隨處可見,如《卜運算元》中以孤鴻自喻,表達了不願與世沉浮的生活態度,同時也暴露了北宋王朝的腐敗。這些都是蘇軾詞在題材上的開拓創新。
雖然蘇東坡大膽革新詞風,但由於生活的時代及前人詞風都對他或多或少有影響,再加上蘇軾也是很客觀的,他對前人詞採取了批判繼承的觀點。他認為:「雖可喜,終可鄙;雖可鄙,終不可棄。」他雖然反對艷科媚詞充斥文壇,他卻能以達觀的態度看到這些「可鄙」之作中的「可言之處」。如他雖然不滿柳詞中的淫靡之作,對秦觀學柳七變作詞而語含譏諷之意,但對柳詞中意象高遠的特色有獨到的賞識。蘇軾的《水龍吟·詠楊花》是此類作品的代表作。由此可見,蘇東坡改革詞風的目的並不是消滅婉約艷科詞,而是不願讓取悅於人的虛情假意淹沒了詞人的朴質情感,蘇軾追求的是脫口而出,自然天成,追求藝術的真實性,使「所見者真,所知者深」(4)。這樣,蘇軾詞在其詞作的題材內容上就無所局限,情之所至,筆至所到,從根本上打破了詞為艷科的舊傳統,大大地開拓了詞的題材,並提高刷新了詞的意境。
二
「人知東坡古詩、古文卓絕百代,不知東坡之詞尤出詩文之右」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如是說,足見蘇軾的詞給人一種清新樸素的感受,可以說蘇軾是以豪放詞派的開山祖師著稱的。蔣兆蘭說宋代詞家源出於唐五代,以清切婉麗為宗,還說「自東坡以浩瀚之氣行之,遂開豪邁一派。」蘇東坡之所以在詞史上有此等高的地位,是因為他開一代豪放詞風,創立豪放詞派,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他的豪放派作品。正如姚斯所雲:「一部文學作品,即便它以嶄新面目出現,也不可能在信息真空中以絕對新的姿態展示自身。但它可以通過預告,公開的或隱蔽的信號,熟悉的特點,或隱蔽的暗示,預先為讀者提示一種特殊的感受。它喚起以往閱讀的記憶,將讀者帶入一種特定的情感態度中……。」姚斯將作品的理解過程當作讀者期待視域對象徵的過程。因而這里「豪放」主要指放筆快意、揮灑自如、擺脫束縛的創作個性。但豪放並非無所限制的恣意揮灑,而是有一個絕對的界限。蘇軾對「豪放」作過精闢的詮釋:「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他認為豪放是與「法度」並舉,是要打破「法度」陳規,即創新。豪放不能太過,「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只有在符合自然規律的基礎上,才能獲得創作的自由。
蘇軾心胸開闊,雄放不羈的性格使他形成了「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的「滔滔汩汩」的創作個性。他最早的豪放詞是在自杭州赴密州途中所作《沁園春·赴密州,早行,馬上寄子由》,勃勃英氣透紙背,洋溢著「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和自豪。後又作《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放,傾城出獵的壯觀,「西北望,射天狼」的奮勵之志都體現了蘇軾雄才自放的個性。自此蘇軾便自成一家之詞,遂開豪放一派。後來在貶謫黃州時又作下了傳世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通過對赤壁宏偉壯麗景色的描繪和對古代英雄豪傑的緬懷,表達了濟世報國的豪情,全詞想像豐富,氣魄宏偉,境界宏大,一掃香軟柔媚的艷態,是一首典型的豪放詞。他的豪放詞還有如《陽關曲》「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歸故鄉」,「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鵲橋仙》)等等無一不具有開合動盪、氣勢磅礴之力量。
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卻能泰然處之,這與蘇軾受老莊思想影響較深,乞求「無待於外,自我完成」(5)的思想是分不開的。所以他的詞在雄邁豪放之中,往往呈現著高曠超渺的氣韻。「於豪放中見曠達」是蘇軾豪放詞一個顯著的特點,也是不同於辛棄疾等豪放詞人的主要特色。蘇辛雖並稱,但二人詞風並不盡相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可見蘇詞超渺而辛詞沉鬱,辛詞多發憤慨之氣,蘇詞則展現曠逸浩渺之襟懷,辛詞之豪放是一種英雄豪傑的氣勢,而蘇軾則把他的題材取向從應歌回歸到表現自我,並從現實中擷取創作題材,所以蘇軾詞多是感事之作,且表達一種超然達觀的人生態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最有代表性的超曠之作。雖然他嚮往瓊樓玉宇,又恐高處不勝寒,雖懷念子由而不能團圓,但他並不陷於憂郁傷感,而是入而能出,寓意於物而能超然於物外,表達了要坦然面對逆境的決心,並發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無怪乎李佳贊嘆:「此老不特興會高騫,直覺有仙氣漂渺於筆端」(《左庵詞話》)。再如他的一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作於負罪放逐之境,又是在一個觸慮成端的黃昏之時,面對斜陽暮雨,任何人都不免感時傷世,凄然淚下,然而此詞卻絲毫不見羈旅漂泊、宦途失意的抑鬱悲苦,卻是「何妨吟嘯且徐行」的從容,「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
蘇軾的詞題材開闊,詞境擴大,詞風多樣化。既有逸懷浩氣、開闊飛揚的一面,又有韶秀明麗、清新簡淡的一面。於婉約中見沉鬱,於豪放中見曠達,正如胡寅《酒邊詞序》中所言:「及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氣,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埃之外,於是『花間』為皂隸,而柳氏為輿台矣。」
三
蘇軾的革新還表現在詞的形體聲律上,把依賴於音樂傳統的歌辭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文體,促成詞體的解放,在《祭張於野文》中雲:「清詩絕俗,甚典而麗,搜研物情,刮發幽翳。微詞宛轉,蓋詩之裔。」他認為詩詞自是一家,並非附屬於音樂的「曲子詞。」
詞興起於唐代,主要來源於樂府和民間文學,但它與唐代繁榮的音樂是密不可分的,是一種配合音樂歌唱的樂府詩,因此當時詞又叫做「曲子」或「曲子詞」。每個詞調都是「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的。同時為了適應樂曲的節拍,詞的句子多數是長短不齊的,韻味也參差不齊。詞中所有字除分平仄外,還分四聲。由於詞多受聲律樂曲的種種約束,因此作詞又被稱為「倚聲填詞」或「按譜填詞」。這種「倚聲填詞」嚴重束縛了詞人的思想感情的抒發,不能無拘無束地表達詞人的真性情、真感受。而蘇東坡追求滿心而發,肆口而出,自由地表達內心感情。由於他的詞作上題材的擴大,意境的刷新,風格的多樣化,使詞同固有的音樂形式發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他沒有去遷就形式而是遵循內容形式的創作規律,採用「以詩為詞」的方法,使詞的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充分體現。他雖然精通音律而其詞多違反音律,形成一種主文不主聲的創作意識。他認為,應以詞意為主,音樂為輔。音樂是充分表達詞意而服務的工具,詞意決不能成為音樂的附庸。因此,蘇軾任何的創作上不是以應歌合樂為目的,而是把詞作為一種與詩一樣的獨立抒情藝術,不願思想感情的表達因遷就樂律而受到損害,不願自由奔放的創作個性受到拘束。蘇軾正是傾盪磊落之才馳騁詞筆,恣意抒寫,突破倚聲協律的常規,沖破音樂聲律的束縛,開了一代新風氣。
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就是一首打破常規詞格的佳作,他為了充分表達內在的「浩然正氣」,有意打破詞格「上片提出詞意,過片另起」的既往成規,從而一氣呵成的抒發了他急欲報效疆場的宏偉夙願。再如王又華《古今詞論》引毛稚黃雲:「東坡『大江東去』詞,『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論調則當於『是』字讀斷,論意則當於『邊』字讀斷。『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論調則『了』字當屬下句,論意則『了』字當屬上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我』字亦然。又《水龍吟》『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則當是『點』字斷句,意則是『花』字斷句。文自為文,歌自為歌,然歌不礙文,文不礙歌,是坡公雄才自放處,他家間亦有之,亦詞家一法。」這些都說明蘇東坡不僅在理論上主張詞樂分離,並能將其付諸於實踐,更體現了他敢於創新的精神和膽識。
李清照《詞論》中說:「蘇子瞻學際天下,作為小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協之詩耳;又往往不協音律者,何耶?」蘇軾詞不協音律之說,出自宋人純是誤會,蘇軾於詞樂具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對當時仍保留舊時歌法的流行詞調和配合演奏的琴曲等,蘇軾是守律極嚴的,而且其詞也曾付之歌喉,被之管弦,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就為時人傳唱。蘇詞中有不顧及合樂的情況,但蘇軾已經熟於音律而不為其束縛的表現,與不懂音律意思不一樣。
詞有不序,由蘇軾開其端,詞由於與音樂密切配合,所以最初時,詞僅有調名,而詞調又與內容相吻合,如寫豪情壯志一般選用《滿江紅》、《念奴嬌》、《賀新郎》等調,若寫纏綿情感則用《木蘭花慢》、《滿庭芳》等和諧委婉的調,但隨著詞的發展,內容漸漸與調名不符,又出現了詞的題目,由於蘇詞擴大了詞的題材領域,內容多樣化,因此又需要詞前小序來闡明內容,補充詮釋詞意。如他的《水調歌頭·明月兒時有》詞前小序交代了時間、地點及作詞原因,使讀者更加明了,更能體會作者的深情。蘇軾的這一創新也被後人繼承和發展,如南宋姜夔的詞序就極為有名。
蘇東坡在詞聲律形式上的革新,使詞擺脫音樂束縛,成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藝術,促成了宋詞繁榮發達,多姿多彩的局面,為宋詞作出了巨大貢獻。
四
蘇軾作詞一方面承襲著晚唐五代以來的婉約纏綿的詞風,一方面又突越前人局限,開創了雄邁豪放的風格;一面襲用舊的題材賦予新的思想,一面又開拓題材范圍,挖掘新的主題,蘇詞正是以其豐富的內容和天風海雨般的豪放氣勢使詞壇面目一新,確有「自東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萬古凡馬空』的氣象。」在東坡豪放詞的影響下出現了許多豪放詞及詞人。如與蘇軾並稱的南宋豪放詞人辛棄疾,他的詞作除著名的愛國詞之外,還有受蘇軾詞影響啟發的農村詞、懷古詞等等,都寫得狂放、豪邁,有一英雄豪氣。蘇軾詞的追隨者還有如晁無咎、陸游、文天祥、張孝祥等。金人元好問在《遺山文集》中雲:「坡公以來,山谷、晁無咎、陳去非、辛幼安等諸公,俱以歌詞取稱,吟詠性情,留連光景,清壯頓挫,能起人妙思,亦有語意拙直,不自緣飾,因病成研者,皆自坡發之。」由此可知,蘇詞的影響是不估量的。
Ⅳ 蘇軾對詞的創作是一個怎樣的風格
蘇軾在詞的創作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蘇軾現存的三百六十二首詞中,大多數詞的風格仍與傳統的婉約柔美之風比較接近,但已有相當數量的作品表現出奔放磊落的新風格,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創立於蘇軾的豪放詞風。蘇軾將傳統中用來表現離愁別恨、男歡女愛的詞用來表現性情、豪情以及對人生的思考,從而大大擴展了詞的功能。
Ⅵ 蘇軾在詩詞 散文 獨到的創造
蘇軾在詩詞:
1】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
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
治者的奢侈驕縱。
2】詞:沖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
特殊的地位。
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沖破了詩庄詞媚的界限
首先,在題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蘇軾的「具體的政治憂患」,而後期作品則將側重點放在了「寬廣的人生憂患」,嫉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台,吐之乃已」。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後期尚道尚佛。
第三,在風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礴、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而後期的作品則空靈雋永、朴質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遠益清。
蘇軾詞風可分三類:一、豪放;二、曠達;三、婉約;
蘇軾的文章: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認為作文應達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的藝術境界。
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盪,則其波亦自然成文。蘇軾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繼歐陽修之後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
Ⅶ 蘇軾的詞有哪些創新
化源於蘇軾的「詩詞同源」觀念,在《祭張子野文》里,蘇軾明確提出了「詞為詩裔」的
詞體觀念,
「清詩絕俗,甚典而麗,搜研物情,刮發幽翳,微詞宛轉,蓋詩之裔」
。這里他
明確認為,詞是詩的後裔,詞即是詩,詩詞在邊縣功能上是一致的。蘇軾評詞亦是以「詞
為詩裔」的標准來評判的從他評論柳永《八聲甘州》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的「不減唐人高處」
(趙令疇《侯鯨錄》
)的話就不難看出他是以唐詩的風韻來評判宋詞之
高下的。他推崇唐詩那種恢弘氣象和高遠境界,推崇「句句挺拔」具有「詩人之雄」的詞
作,如他《與陳季常書》即雲:
「又惠新詞,句句挺拔,詩人之雄,非小詞也」
。他以實踐
來支持自己的觀念,
「頒示新詞,此古長短句詩,得之驚喜,試勉繼之」
(
《與蔡景繁書》
)
,
可以看出蘇軾從文體觀念上是將詞提高到了與詩同等的地位,
這為他以後作詞向詩風靠攏,
吸收詩的特長提供了理論依據,也奠定了他對詞全面革新的基礎。
由此可見蘇軾的詩詞一體觀念是針對當時北宋詞壇為「艷科」的觀念日趨得到普遍認
同,詞風日下之時提出的。從他訓誡門人秦觀不要學柳永詞之軟媚風氣,以「自是一家」
為榮,可以看出他對「詞為艷科」的觀念及其創作是極為不滿的。
(二)
蘇軾的「詞為詩裔」的詞體觀念在他的大多數詞作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他對詞的各
種開拓、創新就體現在他「以詩為詞」
(陳師道《後山詩話》
)的創作實踐中。
首先,在題材內容上,他打破了過去多寫男女愛情,離愁別恨,舞筵歌場的「艷科」
局面,擴大了詞的題材及表現功能,提高了詞的境界,舉凡詠史懷古,抒情言志,悼忙贈
答,
說理談玄,
敘事寫景等詩人所用的題材,
蘇軾都可以用來表達,
如熙寧七年他寫的
《沁
園春•密州馬上寄子由》表現的就是「致君堯舜」的人生理想,也流露出仕途挫折之後復雜
的人生感慨。整首詞里作者把自己眼前處境,心頭感觸,往日抱負,今後打算和盤托出,
這在古來諸多詠懷述懷的詩作中不乏先例,但作為詞卻是空前的,它一概往日表現「愛情」
之詞「性情」之詞。還有《江城子·密州出獵》寫他在射獵中所激發的要為國殺敵立功的
壯志,詞中「挽雕弓」
、
「射天狼」的壯士形象也一概往日以紅粉佳人,綺筵公子為主要抒
情主人公的格局,整首詞洋溢的生命豪情,呈現出與原先詞作柔軟情調完全不同的格調。
這首詞也為南宋許多愛國詞人表現靖邊殺敵的愛國主題的詞做了成功先導。把農村題材引
入詞中,真實地反映農村的農業生產及農村風情,蘇軾是第一個。他在親身經歷與感受的
基礎上描寫了農民的辛酸、淳樸、痛苦、快樂。在密州所寫的《望江南》中,詞人懷著無
限喜悅之情,生動地描繪農村春耕生產的繁忙景象和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色,決然炯異於以
往的傷春之詞,為脂粉氣濃重的詞注入了新鮮的泥土芬芳氣息。在徐州所作五首《浣溪沙》
有聲有色地描繪了農村秀麗風光,謳歌農村勞動者的繁忙生活,如風物畫令人神往。在黃
州所作五首《浣溪沙》表現其對農民疾苦的關懷。這些農村突破了填詞取材局限於封建貴
族上層生活的傳統藩籬,從勞動人民生活中直接開掘出了詞新的創作源泉,更為廣闊地打
開了詞人們的眼界。
蘇軾詞中也有很多傳統題材,但他卻能賦予其新的思想,抒發真實情感,提高了詞的
境界。蘇軾的愛情詞《蝶戀花》
(記得畫屏初會遇)以一種曲折的筆法記述了一段優美的愛
情故事。
《江城子·記夢》寫對十年前去世的妻子王弗的思念,表現其伉儷情深,這完全不
同於「花間」詞寫男歡女悅,幽會密約的輕浮之情。
還有描寫歌妓的詞,以前詞人筆下常常出現歌妓形象,描寫其神態色相,甚至帶有狎
侮女性的惡習,
但蘇軾的歌妓之詞,
則或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
如
《菩薩蠻·
潤州和元素》
,
或表現對她們之中善良的心地和高尚品質的贊賞,如《定風波》
(長羨人間琢玉郎)
。
寫景之詞,蘇軾一改往日詞作者流連光景或以景烘托離愁憋緒的模式,他往往創造出
比自然更美的境界,表現其對自然美的嚮往和追求或表現一種曠達樂觀的胸襟。還有很多
傳統題材,如詠物、懷人傷別之詞,蘇軾能夠在這些題材中注入一定的時代社會內容,使
這些詞作具有濃厚的意韻與深沉強烈的情感內涵。
蘇軾詞對日常交際,官場應酬,閑居讀書,閑游,飲酒甚至洗澡都能融入詞中,在現
實生活中,在生活瑣事中,或悟人生哲理,或抒郁悶憂憤之情,或表達人生理想,詞的內
容變得豐富充實,
藝術境界得到提升。
他達到了詞
「無意不可人,
無事不可言」
(劉熙載
《藝
概·詞曲概》
)的境地。從而,詞與詩有了相同的表現社會生活和現實人生的功能,也有了
同樣自由抒寫情志的功能。
其次,題材的變化必然帶來詞風的變化,在風格上蘇軾打破了詞以婉約為主的傳統,
詞中既有婉約,又有豪放、清曠、幽美等多種風格,顯得更多姿多彩。
蘇軾豪放詞風的創立轉變了詞壇上粉澤相高的浮艷之風,給詞注入了新的血液,帶來
了新氣象,提高了詞的氣格。蘇軾《與鮮於子駿書》中寫到:
「近卻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
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
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他引以為榮的這首詞即《江城子·密州出獵》
,他「自
是一家」的詞風也正是不同以往婉約傳統的豪放詞風。可以看出他決意「自是一家」
,為力
輓詞壇頹風,而自覺為之。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能代表他豪放詞風的最高成就,詞
為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古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
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我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尊還
酹江月。
這首詞上片起筆突兀,雄視千古,布置了一個極為廣闊而悠遠的時空背景,氣勢磅礴,
一瀉千里。下片因景生情,追慕英雄人物,通篇充滿了作者美妙的理想同現實的矛盾,懷
古傷今,慷慨激昂,不愧為千古絕唱。
蘇軾的豪放詞作在他整個詞中雖為數不多,
但在當時卻如空谷迴音,
震動了整個詞壇,
後人以蘇軾為豪放詞的開山祖,足見其對於「詞為艷科」傳統的沖擊以及革新傳統詞風所
做的貢獻。
Ⅷ 蘇軾的詩詞都是什麼時期創作的
蘇軾自幼便才華橫溢,但是烏台詩案後被貶黃州的經歷很大程度上他的詩詞造詣,是他成長為文學大家的契機,他很多名作就是在此時完成的。此後,每逢貶謫他必有佳作。苦難的經歷使文人成長,在這一點上很多文學家都有相似的經歷。
Ⅸ 蘇東坡創造了哪些成語
蘇東坡創造了哪些成語:
〖傍人門戶〗
吾輩不肖,方傍人門戶,何暇爭閑氣耶?(《東坡志林》卷十二)
〖不識廬山真面目〗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
〖白首如新〗
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傾蓋如故。』言以身託人,必擇所安。孟德視仆,豈惜此尺寸之士哉,特以公非所託故也。(《擬孫權答曹操書》)
〖白首如新,傾蓋如故〗
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傾蓋如故。』言以身託人,必擇所安。(《擬孫權答曹操書》)
〖白俗元輕〗
元輕白俗,郊寒島瘦。(《祭柳子玉文》)
〖百世一人〗
百世一人,千載一時,惟時與人,鮮偶常奇。(《祭司馬君實文》)
〖不時之需〗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後赤壁賦》)
〖不時之須〗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後赤壁賦》)
〖渤澥桑田〗
不驚渤澥桑田變,來看龜蒙漏澤春。(《送喬仝寄賀君》詩之二)
〖不言而諭〗
嗚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諭,是亦何勞。(《卻鼠刀銘》)
〖白衣送酒〗
白衣送酒侮淵明,急掃風軒洗破觥。(《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問之》詩)
〖不以為然〗
右臣先曾奏論前衙一役,只當招募,不當定差,執政不以為然。(《再乞罷詳定役法狀》)
〖哺糟啜漓〗
哺糟啜漓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超然台記》)
〖寸兵尺鐵〗
不用寸兵尺鐵,而天下屏息,莫敢或爭。宋·蘇軾《策略五》
〖成敗論人〗
世以成敗論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孔北海贊序》)
〖出詞吐氣〗
水丘仙夫,治六經百家說為歌詩,與揚州豪俊交遊,頭骨磽然,有古丈夫風。其出詞吐氣,亦往往驚世俗。(《送水丘秀才序》)
〖撐腸拄腹〗
撐腸拄肚礧傀如山丘,自可飽死更不偷。唐·盧仝《月蝕》詩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試院煎茶》詩)
〖餐風露宿〗
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
〖車過腹痛〗
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而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於予親厚無間如此也。(《篔簹谷偃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