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魯班的民間故事有哪些簡單點
魯班造木鳶
魯班是敦煌人。他小時候,雙手就很靈巧,會糊各種各樣漂亮的風箏。長大後,跟父親學了一手好木匠活,修橋蓋樓,建寺造塔,非常拿手,在河西一帶很有名氣。
這一年,他成婚不久,就被涼州(今武威)的一位高僧請去修造佛塔,兩年後才完工。他人雖在涼州,但對家中父母放心不下,更想念新婚的妻子。怎樣既不誤造塔又能回家呢?他在天空飛旋的禽鳥啟發下,造出了一隻精巧的木鳶,安上機關,騎上一試,果然飛行靈便。於是,每天收工吃過晚飯,他就乘上木鳶,在機關上擊打三下,不多時便飛回敦煌家中。妻子看到他回來,自然十分高興,但怕驚動父母,他也沒有言語,第二天大清早,又乘上木鳶飛回涼州。這樣,時間不長,妻子便懷孕了。
魯班的父母早睡晚起,根本不知兒子回家之事。見兒媳有孕,還以為她行為不軌。婆婆一查問,媳婦便將丈夫乘木鳶每晚回家之事說明白,誰知,二老聽了不信,晚上要親自看個真假。
掌燈時分,魯班果然騎著木鳶回到家中。二老疑慮頓散。老父親高興地說:「兒呀,明天就別去涼州工地了,在家歇上一天,讓我騎上木鳶,去開開眼界。」第二天清早,老父親騎上木鳶,兒子把怎樣使用機關作了交待:「若飛近處,將機關木楔少擊幾下;若飛遠處,就多擊幾下。早去早回,別誤了我明日做工。」
老父親將交待記在心中,騎著木鳶上了天,心想飛到遠處玩一趟吧。就把木楔擊了十多下,只聽耳邊風響,嚇得他緊閉雙眼,抱緊木鳶任憑飛翔。等到木鳶落地,睜眼一看,一傢伙飛到了吳地(今江蘇、浙江一帶)。吳地的人見天上落下一個怪物,上騎白鬍子老頭,還以為是妖怪,圍了上去,不由分說,亂棒把老頭打死,亂刀把木鳶砍壞。
魯班在家等了好多天,不見父親返回。他怕出事,又趕做了一隻木鳶,飛到各處尋找。找到吳地以後,一打聽,才知父親已經身亡。他氣憤不過,回到肅州(今酒泉)雕了一個木頭仙人,手指東南方。木仙人神通廣大,手指吳地,大旱無雨,當年顆粒無收。」
三年以後,吳地百姓從西來的商人口中得知,久旱無雨原是魯班為父報仇使的法術。便帶著厚禮來到肅州向魯班賠罪,並講了誤殺他父親的經過。魯班知道了真情後,對自己進行報復的做法深感內疚,立即將木仙人手臂砍斷,吳地當即大降甘露,解除了旱災。
之後,魯班左思右想,認為造木鳶,使父亡;造木仙人,使天大旱,百姓苦,是幹了兩件蠢事。便將這兩樣東西扔進火里燒了。木鳶和木仙人便就此失傳了。
——選自《太平廣記》
B. 魯班發明風箏的故事
魯班發明風箏的故事:
墨子把自己製作風箏的手藝傳給了他的學生魯班,魯班看了之後覺得可以根據墨子設計的理念再加工一下,於是想到了嘗試用竹子來做風箏。
有一天魯班找到了幾根竹子,並且把竹子劈開,把表面打磨光滑,然後用火燒彎了竹子做成了喜鵲的樣子,魯班稱之為木鵲,等魯班把風箏做好了以後嘗試放飛,風箏竟然在空中翱翔了三天之久。
(2)魯班發明木鳶的故事擴展閱讀:
中國風箏問世後,很快被用於傳遞信息,飛躍險阻等軍事需要。唐宋時期,由於造紙業的出現,風箏改由紙糊,很快傳入民間,成為人們的休閑娛樂的玩具。
中國的風箏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從傳統的中國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在漫長的歲月里,祖先不僅創造出優美的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繪畫。
還創造了許多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圖案。它通過圖案形象,給人以喜慶、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
它融合了群眾的欣賞習慣,反映人們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滲透著中國民族傳統和民間習俗,因而在民間廣泛流傳,為人們喜聞樂見。
C. 魯班造木鳶是不是歷史故事
是啊
魯班是敦煌人。他小時候,雙手就很靈巧,會糊各種各樣漂亮的風箏。長大後,跟父親學了一手好木匠活,修橋蓋樓,建寺造塔,非常拿手,在河西一帶很有名氣。
· 簡訊超人讓你高人一等
· 香車美女你的理想世界
· 溝通無極限手機Q時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變心情
· 管中窺豹 明察秋毫
· QQ秀 秀出個性真自我
這一年,他成婚不久,就被涼州(今武威)的一位高僧請去修造佛塔,兩年後才完工。他人雖在涼州,但對家中父母放心不下,更想念新婚的妻子。怎樣既不誤造塔又能回家呢?他在天空飛旋的禽鳥啟發下,造出了一隻精巧的木鳶,安上機關,騎上一試,果然飛行靈便。於是,每天收工吃過晚飯,他就乘上木鳶,在機關上擊打三下,不多時便飛回敦煌家中。妻子看到他回來,自然十分高興,但怕驚動父母,他也沒有言語,第二天大清早,又乘上木鳶飛回涼州。這樣,時間不長,妻子便懷孕了。
魯班的父母早睡晚起,根本不知兒子回家之事。見兒媳有孕,還以為她行為不軌。婆婆一查問,媳婦便將丈夫乘木鳶每晚回家之事說明白,誰知,二老聽了不信,晚上要親自看個真假。
掌燈時分,魯班果然騎著木鳶回到家中。二老疑慮頓散。老父親高興地說:「兒呀,明天就別去涼州工地了,在家歇上一天,讓我騎上木鳶,去開開眼界。」第二天清早,老父親騎上木鳶,兒子把怎樣使用機關作了交待:「若飛近處,將機關木楔少擊幾下;若飛遠處,就多擊幾下。早去早回,別誤了我明日做工。」
老父親將交待記在心中,騎著木鳶上了天,心想飛到遠處玩一趟吧。就把木楔擊了十多下,只聽耳邊風響,嚇得他緊閉雙眼,抱緊木鳶任憑飛翔。等到木鳶落地,睜眼一看,一傢伙飛到了吳地(今江蘇、浙江一帶)。吳地的人見天上落下一個怪物,上騎白鬍子老頭,還以為是妖怪,圍了上去,不由分說,亂棒把老頭打死,亂刀把木鳶砍壞。
魯班在家等了好多天,不見父親返回。他怕出事,又趕做了一隻木鳶,飛到各處尋找。找到吳地以後,一打聽,才知父親已經身亡。他氣憤不過,回到肅州(今酒泉)雕了一個木頭仙人,手指東南方。木仙人神通廣大,手指吳地,大旱無雨,當年顆粒無收。」
三年以後,吳地百姓從西來的商人口中得知,久旱無雨原是魯班為父報仇使的法術。便帶著厚禮來到肅州向魯班賠罪,並講了誤殺他父親的經過。魯班知道了真情後,對自己進行報復的做法深感內疚,立即將木仙人手臂砍斷,吳地當即大降甘露,解除了旱災。
之後,魯班左思右想,認為造木鳶,使父亡;造木仙人,使天大旱,百姓苦,是幹了兩件蠢事。便將這兩樣東西扔進火里燒了。木鳶和木仙人便就此失傳了。
D. 魯班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1、魯班的「刨」
魯班是個木匠整天和木頭打交道。他的技術很高,特別善於用斧頭,能幾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樣子。「班門弄斧」這句話,就是說誰要在魯班面前擺弄斧子,那是自不量力。
由此可見,魯班用斧之純熟。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魯班卻辦不到,特別是碰到木紋粗和疤節多的木料時,就更難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魯班白天琢磨夜裡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頭,磨得很快,砍起來比以前是好多了,可還是不理想。
於是魯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頭,上面蓋了塊鐵片,只讓斧頭露出一條窄刃。這回魯班不砍了。他用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來薄薄一層木片。
推了十幾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過去用斧子砍可強多了。可這東西拿在手裡推時既卡手又使不上勁。魯班又做了一個木座,把它裝在裡面。刨子就這樣誕生了。
2、石墨
魯班一年到頭,四處奔波,給別人幹活。 這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來休息。旁邊有一家人正准備做飯,可是沒有麵粉了。他們拿來一些麥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搗。
搗麥的人累得滿頭大汗,才搗碎了很少一點。因為麥粒是橢圓形的,用勁小了,砸不碎;勁大了,又把麥粒砸跑了,真是急死人了。當時,人們都是用的這種辦法。魯班決心改革它,為人們解決困難。
又一天,魯班來到另一個地方幹活,恰巧看到一個老太太正在搗麥子。老太太年歲大了,舉不起石杵了。她扶著石杵,在石臼里研著麥粒。魯班走過去一看,石臼里的麥粒有不少已經磨成了粉。魯班從這里得到了啟發。
回到家裡魯班叫他的妻子雲氏找來兩塊石料。他把石料鑿成兩個大圓盤,又在每個圓盤的一面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個圓盤,他還安上了木把。鄰居們都很奇怪,魯班做的是什麼呢?
大家都圍過來看。只見魯班把兩個圓盤摞在一起,鑿槽的兩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還裝了個軸。他在圓盤中間放上麥粒,然後轉動上面的石盤,麥粒很快就磨成了麵粉。大家高興極了,魯班真是為人們立了一大功啊!
3、發明班尺
魯班的另一發明標志是能正確畫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稱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規則的,以及根據占卜的規則(風水)哪些是不吉的。這些尺子在今天的香港仍能買到。鋸對於鋸的發明魯班是非常重視的。
或是受一片齒形邊的草葉割破了手指的啟發或是看到一隻蟋蟀用其鋒利的牙齒切割並吃掉食物而離去。不管怎樣,多數描述如下。魯班和工匠們遇到一個任務,要求他們砍伐大量的木材。一連砍伐幾天,他們都已筋疲力盡,所用的斧頭也鈍了。
這時,魯班忽被一片草葉割破了手指,他當即想:照這樣子做成個工具砍伐木材定是個好辦法。他選了一片竹子,用斧子在其邊緣砍了一行牙齒。這個新鋸很容易鋸斷樹皮,當他來回橫鋸此樹時,軟的竹齒很快就磨光了。然而這卻證明了鋸可斷木的原理。
於是魯班放下手中活去鐵匠那裡,讓他准備一塊象斧頭一樣硬和鋒利的鐵板,然後弄成齒形。魯班有了這個人工製做的第一個鋸片,將其用在一個木屋架上,便可准確而不費力地切割木材。
4、發明雨傘
在古時候,雨天和炙熱的夏天困擾著人們,人們不得不躲避到小亭子的下面而不能外出。有這樣一個傳說,魯班圍繞著他的四鄰建造了許多小亭子供大家使用,但仍然不能讓人們在狂風暴雨的季節自由地外出活動。
魯班的妻子這時照著他丈夫所建亭子的樣式,製成了一個重量輕的竹亭子且帶油紙--這當然就是雨傘。他的妻子對魯班說:「你建造的房子不能搬起移動。我的傘,能帶它到處走動並可以在各種季節里提供防護。」
5、發明墨斗
魯班發明的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是工匠用的墨斗(用於設定建築工程),這項發明可能是受其母親的啟發。當時其母正在剪裁和縫制衣服,魯班注視著這一切,見她是用一個小粉末袋和一根線先列印出所要的裁製的形狀。
魯班把這種做法轉到一個墨斗中,通過一根線(用墨斗浸濕的線)捏住其兩端放到即將製作的材料之上印出所需的線條。最初需由魯班和他母親握住線的兩端。
後來他的母親建議他做一個小鉤系在此線的一端,這樣就把她從這種雜活中解脫出來,使之可由一個人來進行。為了紀念魯班的母親,工匠們至今仍稱這種墨斗為班母。
E. 魯班是怎樣發明風箏的
風箏的起源,學術界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風箏起源於先秦時代。據《韓非子·外儲說左》記載「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另據《鴻書》記載魯班也曾製作過木鳶。因墨子與魯班同是魯國人,據此說推斷風箏鼻祖「木鳶」發源於齊魯一帶。
第二種說法認為韓信是風箏的發明者。依據是宋人高承在《事物紀原·卷八紙鳶》中說:「俗謂之風箏,古今相傳,雲是韓信所作。高祖之徵陳郗也,信謀從中起,故作紙鳶放之,以量未央宮遠近,欲以穿地隧入宮中也。蓋昔傳如此,理或然矣。」
第三種說法認為風箏的發明年代在南北朝時期,即羊車兒之說。《資治通鑒》是這樣描述的:「高州刺史李遷仁、天門太守樊文皎,將援兵萬餘人至城一。台城與援軍信命已絕。有羊車兒獻策,作紙鴟系以長繩,寫敕於內,放以從風,冀達眾軍,題雲:『得鴟送援軍,賞銀百兩。』太子自出太極殿前乘西北風縱之。賊怪之,以為厭勝,射而下之。」
第四種說法認為風箏由五代時期的李鄴發明的。明代陳沂在《詢芻錄·風箏》中這樣寫道:「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如鳴箏,故名風箏。」
F. 魯班造木鳶
據傳說中記載:現在的傘就是魯班的妹妹打造的。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魯班專和他的妹妹一起屬來到了西湖旁邊,兄妹一起打了個賭,要在一夜之間蓋起九九八十一個供人們躲雨的亭子來。魯班連夜的打造,不停的工作。而他的妹妹則不慌不忙的在家裡不知幹些什麼,將近天明的時候,魯班才完成了一半的任務。魯班的妹妹卻從房裡拿出了一樣活像亭子的東西出來。魯班的妹妹說這叫「傘」,人們可以隨時拿著它到處走,而不用在下雨的時候到處找亭子了。 不知我的這個故事算不算是對魯班的了解呢?
G. 木鴛是不是魯班發明的
傳說有很多版本,來墨子源造木鴛,飛行三日而不下,還有魯班,公輸班。
木鳶又稱風箏,起源於中國,而後廣傳於全世界,是一種漢族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戰國時,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升天空...」。魯班博學多才,擅長工巧和製作,也曾製成「木鳶」,三日三夜飛翔不下。魯班是魯國人,他小時候,雙手就很靈巧,會糊各種各樣漂亮的風箏。長大後,跟父兄們學了一手好木匠活,修橋蓋樓,建寺造塔,非常拿手,在河西一帶很有名氣。
H. 你知道有關魯班發明的故事嗎查查資料並寫下來再講給家
磨、曲尺(也叫矩或魯班尺,還有礱、墨斗、刨子、鏟子、木鳶等爭戰工具、鉤強,雲梯,如鑽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碾子等農業工具據說都是魯班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