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兩河流域時期的美術作品的創造性

兩河流域時期的美術作品的創造性

發布時間:2021-07-13 02:13:34

⑴ 什麼是兩河流域古代兩河流域設計藝術的特點(代表作品)

古代巴比倫帝國,也就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⑵ 古代兩河流域美術的四個時期

直到公元前538年被並入波斯帝國為止,在歷史上大致可以把兩河流域分為
四個時期:
1 蘇美爾—阿卡德時期(前3500—前2000)
2 巴比倫時期(前1900—前1600)
3 亞述時期(前1000—前612)
4 新巴比倫時期(前612—前539)

⑶ 兩河流域藝術設計在藝術史上的成就

西亞地區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有兩條大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下游沖積平原受乾旱少雨環境控制,充沛的兩河水為灌溉農業提供了唯一的生機。但實際上由於底格里斯河平時水位過低,汛期水位由過高,流速快,實難利用灌溉,所以聚落主要集中在幼發拉底流域。灌溉是當地的經濟生活的命脈。

前5000年前後,烏貝德人疏浚幼發拉底河擺動故道成為運河,建立灌溉網路,客觀上要求超出單個聚落等級之上的社會組織出現,社會復雜化,表現為聚落形態的復雜化——社會人口、聚落向中心聚落凝聚合並。當公元前4000紀中葉,這一凝聚過程完成時,伴隨著周圍聚落的消失,城市出現。這種城市包容著一個政治、經濟和宗教中心,專業分工的市民居住在城牆內,發展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這就是所謂的城邦。

在此之後兩河流域經歷了:蘇美爾—阿卡德時期(前3500—前2000)、巴比倫時期(前1900—前1600)、亞述時期(前1000—前612)、新巴比倫時期(前612—前539)四個時期。在設計和藝術方面有了巨大的成就。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下游平原的南部,古代稱為蘇美爾,當地的居民就是蘇美爾人。這里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大約在公元前4300年左右,蘇美爾人就在這里生活,並逐漸形成了較大規模的村落。隨著人工灌溉農業的發展、長途貿易的進行和農牧業的分工,這里的社會文明得到發展。大約在公元前3200年左右,蘇美爾人已經知道使用車輛,相比之下,埃及人直到公元前1700年才知道用車輛來運輸。第一個把一個繞軸轉的圓環形裝置用於運輸目的的蘇美爾人可能是受到了陶輪的啟發而突發此想的,因為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伊朗人已經開始把輪子用於制陶業了,蘇美爾人在此後大約500年後得到了這一技術,而直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埃及人才學會了用陶輪制陶器。蘇美爾最早的車輛可能是兩輪戰車和四輪貨車。直到今天這種方法還被用在交通等多種方面,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當時,它們都是用牛來拉的。最初,蘇美爾人的牛車都是安裝在沒有輪輻的實心輪上,具體做法可能是把兩三塊厚木板拼成圓形,用飾紐或撐柱把它們固定在一起。由於美索不達米亞沒有石料,蘇美爾人就只能用泥磚和木料建造房屋,因此除了地基之外,他們的建築幾乎沒有遺存。雖然在烏爾出土了早期王朝時期一些陪葬豐富的墳墓--形制為地下拱頂 墓室,但蘇美爾人並不象埃及人那樣關心來世。因此,對蘇美爾人的了解很大程度上要靠偶然出土的文物殘片,包括大量刻有文字的泥板。足以憑借現有資料勾勒出這個有生氣、有創造力,有紀律的民族所取得的成就。

巴比倫是古代兩河流域有著重要影響的國家,歷史上巴比倫又有古巴比倫和新巴比倫兩個不同的時代。大約在公元前1894年,以蘇穆阿布姆為首的一支阿摩利人佔領了巴比倫城,建立了巴比倫王國,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古巴比倫王國的開始。巴比倫的藝術,主要是受埃及的影響,以浮雕為主,如漢摩拉比像。巴比倫後來被東方來的山地民族所滅。後者雖然承續了此地原有的文明,但在藝術上不再有所建樹。《漢謨拉比法典石柱》展示的是頭部的浮雕部分,表現的內容是漢謨拉比正從太陽神那裡接過象徵統治權力的權杖,圖中人像坐著的是太陽神沙馬什,他手裡握著的是「權杖」,站在太陽神面前的就是漢謨拉比。

亞述人其民族性較蠻悍,他們的文明是建立在軍事之上,而其藝術充分地反映其對於戰爭的喜好。浮雕作品顯示出陽剛美,尤其表現在人物或動物的肌肉上。在宮殿的入口有一尊「有翼人面公牛像」,除了具有陽剛美及肌肉刻意表現的共同特點外,一隻牛都有五隻腳,從前面或正側面看去剛好是四隻腳。

亞述帝國在紀元前612年時 ,受到米底亞人( Media )和古巴比倫人的後裔迦勒氐人 (Chaldean ) 的入侵而滅亡。帝國被瓜分為二,其中南美索不達米亞的幼發拉底河以西的地方,屬於迦勒底人為新巴比倫帝國。迦勒底人留下的藝術品,只有宮牆上的浮雕。這些浮雕是由燒過的上釉彩色瓷磚所拼成的。背景及主題為黃藍對比,可想像巴比倫是個愛奢華的國家。世界七大奇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是此時所建。巴比倫空中花園位於Euphrates河東面,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50里外左右,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巴比倫中。一般相信空中花園是由Nebuchadnezzar王(公元前604 - 公元前562)為了安慰患上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Amyitis),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鄉而興建了空中花園。巴比倫空中花園最令人稱奇的地方是那個供水系統,因為巴比倫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園的遺址相信亦遠離Euphrates河,奴隸不停地推動連系著齒輪的把手,把地下水運到最高一層的儲水池,再經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個難題,是在保養方面,因為一般的建築物,要長年抵受河水的侵蝕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於米索不達米亞平原(Mesopotamian plain)沒有太多石塊,因此研究人員相信空中花園所用的磚塊是與別不同,它們被加入了蘆葦、瀝青及瓦,更有文獻指石塊被加入了一層鉛,以防止河水滲入地基。再建築方面空中花園成為了一個奇跡,為近現代的專業人士所考查研究。試圖探詢其中的秘密。現代人從中吸取優秀方面應用在現在建築。

⑷ 兩河流域與中國同時期藝術作品對比分析

河流是中華古文化的發源地,兩河流域孕育了中國同時期的藝術,並沒有可比性

⑸ 兩河流域的美術形式主要有哪些

西亞文明主要發源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在今伊朗和伊拉克境內,是個平原地區),稱為美索不達米亞文化。其古代文明跨度三千多年,分為四個時期:蘇美爾——阿卡德時期(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時期(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600年)、亞述時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612年)和新巴比倫時期(公元前612年~公元前539年)。

一、蘇美爾——阿卡德時期的美術
1、蘇美爾人的美術
⑴祭神的塔廟是蘇美爾人的最主要的建築。吉庫拉塔廟(Ziggurat)為泥磚建築,有巨大的台基。現存最傑出的遺跡時公元前2500年的烏爾城塔廟,是祭日神的場所,在今伊拉克境內,規模宏大。
⑵蘇美爾人的繪畫作品主要為附著在工藝品上的裝飾,如《烏爾的軍旗板》,為貝殼和彩色石片鑲嵌,描繪戰爭、勞動和宴飲,裝飾意味濃重。
⑶雕塑是一些石料著裙圓雕,人物不分男女,都穿著粗陋的裙子,雙手合抱胸前作祈禱狀,面部表情呆板喜悅,兩眼誇大。有坐像也有立像。
2、蘇美爾——阿卡德人的美術
阿卡德人在公元前3000年移居兩河流域,用了50年左右的時間取代蘇美爾人的統治,並與蘇美爾漸漸融合。著名遺跡有薩爾恭一世青銅頭像、納拉姆辛勝利碑。薩爾恭一世是阿卡德王朝的奠基人,作品表現了他的帝王氣概,有較成熟的寫實性。納拉姆辛勝利碑是依據石板的自然形態以浮雕形式刻畫阿卡德軍隊翻山越嶺、艱苦征戰,打敗敵人的場面。納拉姆辛是薩爾恭一世的孫子,他站在頂端,檢閱敵酋,顯得威武從容,旁邊有一太陽的圖像。阿卡德人的雕塑技術達到了十分成熟的水平。

二、(古)巴比倫時期的美術 公元前18世紀,巴比倫王朝的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歷時300多年,相對於新巴比倫,又稱為古巴比倫時期。最著名的美術作品首推漢謨拉比法典頂部的浮雕,描繪日神授法典給漢謨拉比,其造型與蘇美爾——阿卡德人的和埃及人的寫實性水平差不多,而眼睛的描繪則具有透視感,說明巴比倫的美術有了較高的寫實能力。

三、亞述(Assyrin)美術
公元前1000年左右,兩河上游興起一支閃米特人,又稱亞述人。他們驍勇善戰,公元前722年由其統帥薩爾恭二世完成了統一美索不達米亞大業,開始了亞述文明時期。
亞述美術根亞述人充滿戰爭的生活歷史密切相關,是視覺上力的和聲,在薩爾恭二世統一兩亞後,以後各帝王不斷征戰,建立新都城尼尼微。每一代國王登基都要大建宮殿,殿中附屬大量浮雕、圓雕作品。《薩爾恭二世守護神獸》是圓雕中的傑出作品,它有武士的頭、公牛的身體、鷹的翅,代表了一個優秀武士具有的最可寶貴品質:智慧、力量和敏捷。為了使這個朝覲者從正面和側面都能看到完整的形象,在其腹部添了一條腿。
最傑出的是浮雕作品,代表作為阿希巴尼拔王宮的《獵獅圖》,為連環構圖,表現游獵的整個過程。浮雕具有堅實的寫實技巧和剛健澎湃的力量效果,如《瀕死的獅子》,對角線構圖,描繪受重創而瀕死嚎叫的獅子,用線曲直結合,渲染了不平凡的情緒效果,造成強有力的節奏感。每一塊肌肉都處於強烈的緊張中,顯示了雕刻家對野性的粗獷的動物生命的體會合把握。

四、新巴比倫美術 亞述王國在公元前612年,由巴比倫後裔尼布甲尼撒二世所滅,巴比倫王國得以重建,史稱新巴比倫。直到公元前539年為波斯帝國摧毀。其美術主要體現在新巴比倫城的建設上,建於幼發拉底河河岸,高高的城坻和雄偉的城門全由泥磚和琉璃磚築成,全城有24座城門,王宮踞於城中心,貫穿全城的是一條聖道(主體為馬克杜神)。著名的兩個遺跡是:高達一百米的塔,是《聖經》中提到過的巴別塔;在王宮的一角由著名的空中花園,是為波斯遠嫁於此的王後望鄉之用。在24道城門中,伊斯塔爾門最為有名,用琉璃砌成。柏林博物館修復了從馬克杜神廟到伊斯塔爾門的一段城牆,有兩層琉璃磚砌成的牛和馬、獅子的浮雕,頗為壯觀。總之,新巴比倫城富麗宏大,富有裝飾意味,但不及亞述美術有力。

⑹ 古代兩河流域美術特徵

美術的基本特徵包括:造型性、視覺性、空間性和靜態性。

美術是以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在現實的三維空間或平面上塑造可視的靜態藝術形象,以此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藝術家思想感情的一門藝術。

美術又被稱為造型藝術、視覺藝術、空間藝術和靜態藝術,廣義上的美術包括繪畫、雕塑、建築、工藝美術、設計和書法等。

(6)兩河流域時期的美術作品的創造性擴展閱讀

一、蘇美爾-阿卡德美術

這一時期宗教在社會生活中起主要作用,也對藝術產生了深刻影響。建築:這一時期的建築有獨特的成就。兩河流域南部原是一片河沙沖積地,沒有可供建築使用的石料。蘇美爾人用粘土製成磚坯,作為主要的建築材料。

為了使建築具有防水性能,他們在牆面鑲嵌碎陶片裝飾,類似現在的馬賽克。蘇美爾人最重要的建築為塔廟。它建在幾個由土壘起來的大台基上,這種類似於梯形金字塔的建築被稱為"吉庫拉塔"。烏魯克塔是塔廟的最典型的代表。

雕刻:這一時期的雕刻相當發達。蘇美爾人的圓雕像很可能是用於宗教目的。雕像身體呈圓柱形,雙手捧於胸前,姿勢虔誠,面部表情平靜劃一,眼睛瞪得很大,流露出純真、朴實、專注的表情。阿卡德人的雕刻具有更強的寫實性。

在尼尼微出土的薩爾貢王青銅頭像刻畫寫實,神志莊重威嚴,個性堅毅,顯示出精湛的工藝水平。《納拉姆辛浮雕石板》以其寫實的手法刻畫了納拉姆辛王率軍征服山地的歷史場面。對角線的構圖使浮雕具有動感和空間感,簡單的風景刻畫表現了特定的環境。

繪畫:現存的蘇美爾繪畫代表作為烏爾城出土的軍旗,即在刷有瀝青的木板上用貝殼、閃綠石、粉紅色石灰石鑲嵌成的戰爭和慶祝勝利的場面。

畫面共分三層,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逐步展開,人物、動物、器物的安排有條不紊。人物形象以側面、正身、側足為主,傾向於平面的描繪。色彩對比鮮明,四周和各層之間用幾何形裝飾,很象一幅掛毯,具有濃厚的裝飾性。

工藝美術:蘇美爾人是古代最傑出的工藝美術師,他們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工藝品,如黃金器物、武器、金頭盔、匕首、樂器等。烏爾城出土的公山羊與樹就是用閃綠石、貝殼和黃金製成。

公羊前腿搭在黃金做成的小樹上,呈直立狀,加上黃金與寶石鑲嵌的奪目光澤使作品充滿綺麗的神話色彩。蘇美爾人的牛頭豎琴是最古老的精美樂器。

琴架頂部以牛頭作為裝飾,用天青石和金箔製成,牛的神志表現得十分生動,鼓起的牛鼻似在翕動。琴身由黃揚木製成,正面在瀝青上用貝殼鑲嵌著人和動物,表現了古代神話中的英雄吉爾伽美與雙頭公牛以及一些神化的動物在進行人類活動的情景,具有濃厚的奇異色彩。

二、巴比倫美術

巴比倫人在文化上繼承了蘇美爾-阿卡德人的傳統。但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巴比倫美術作品卻為數不多。這一時期最著名的是漢漠拉比法典石碑。

漢漠拉比建立了龐大的巴比倫王國,並頒布了著名的漢漠拉比法典。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為浮雕,下部為文字。浮雕刻畫了漢漠拉比王肅立在太陽神的寶座前,聽他口授法典。太陽神的威嚴和漢漠拉比的謙恭形成有力的對比,整個場面充滿了宗教的虔誠和嚴肅。

三、亞述美術

公元前1600年前後,巴比倫被加喜特人滅亡。此後的600年中,兩河地區文化處於退化時期。野蠻的加喜特人很少創造出傑出的藝術成就,而在底格里斯河上游的亞述高原興起了另一支閃米特人,他們在公元前10世紀前後興起,史稱亞述人。

亞述人的性格極為'G悍,崇尚武功。他們連年進行對外征服戰爭,征服了整個兩河地區和埃及,成為盛極一時的亞述帝國。但這個矛盾重重的大帝國並不長久,在內外矛盾的夾攻之下於公元前612年滅亡。

亞述人在文化上同樣受蘇美爾人影響,但卻不具有蘇美爾人那種宗教的虔誠。他們的藝術主要為世俗生活服務,具有很強的現實性。

建築:亞述人不重來世,不修築陵墓,他們的建築藝術僅見於豪華的宮殿。每一代國王登基都要大興土木,建造新宮,這一時期建造了兩河歷史上最宏偉富麗的宮殿建築。由於戰火連綿,亞述王宮所剩無幾,胡爾西巴德的薩爾貢二世宮殿是其主要代表。

薩爾貢王宮營造7年方竣工。它建在一個高18米,邊長300米的方形土台上,宮殿由30多個內院、200多個房間組成。宮殿入口處有一對高1.8米的帶翼人首獸身像,像有五條腿,可從正面、側面兩個方向觀看,氣勢極為雄壯有力,由此可想像當年亞述王宮的氣勢。

浮雕:亞述王宮是用大量的大理石浮雕板來裝飾的,每一座王宮都用高達2米多的浮雕來記載歷代亞述王的軍事討伐、重大事件,按時間先後排列,表現了美術史上最長的歷史浮雕場面,既有紀念意義,又有裝飾牆面的作用。

亞述浮雕用極為寫實的手法表現了戰爭、狩獵等驚心動魄的緊張場面,充滿著激烈的動勢和緊張的氣氛。這種人物眾多的寫實場面的表現反映出亞述藝術家成熟的構圖能力和初步的透視感。

強壯的人體表現和動物呼嘯奔走的形態顯示出亞述人特有的強悍的生命力,尤其是人與獅的撕殺,以及獅子中箭後的咆哮、抽搐神情的刻畫,特別扣人心弦。

亞述人藝術的成熟在兩河地區是空前的。它是突然出現的,沒有形成期的發展,缺乏本民族藝術的根基。在公元前612年亞述滅亡之後,亞述藝術也銷聲匿跡了。

四、新巴比倫美術

新巴比倫的建立雖然不過百年,卻建造了兩河地區最豪華的都城。這一時期的美術成就集中體現在巴比倫城的建築上。巴比倫城是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城市。19世紀末的德國考古學家在它的遺址上挖掘了10年才完成這一遺址的發掘工作。

巴比倫原有雙層城牆,上面設有塔樓。各道城門分別用巴比倫的神o命名,其中最重要的主門是伊斯塔爾門。伊斯塔爾門分前後兩道門,每道門有四個望樓。

在大門牆上裝飾著藍色的陶磚,上面分布著橫向排列的黃色、褐色、黑色陶磚組成的動物,如牛、獅子以及長著蛇頭鹿身獸爪的神化動物。

黃褐色的浮雕和藍色的背景構成鮮明的對比,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王宮內牆同樣用彩色陶磚裝飾,並鑲嵌著植物圖形和獅子圖案。新巴比倫美術是龐大、豪華、富有裝飾性的,但它正失去亞述美術蘊含著的那種強悍的生命力。

⑺ 古代兩河流域的美術經歷了那些的階段各有什麼成果

兩河流域:是指縱貫今伊拉克境內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地區。古希臘人稱它為「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這里就出現了定居的農業民族,到公元前3500年蘇美爾人從中亞經伊朗遷徙到兩河流域

⑻ 比較古埃及與兩河流域之間的藝術特點

古埃及美術在建築,雕刻,繪畫和工藝美術等領域,都有輝煌的成就。
埃有人想信人死後可以在另一個世界裡繼續「過活」。就像植物在冬季死去,來年可以再生一樣。他們崇拜的大神之一——執掌「陰司」的奧西利斯,就同時掌管著給植物帶來蘇生的洪水,而奧西利斯本身,也曾是給敵人殺死,後來經他的妻兒的法術才得以重生的。所以埃及的祭司們相信:只要把法老王的遺體保存起來,他們就可以在墓室內和墓室外繼續「生活」。這樣產生了著名的「木乃伊」(經葯物泡製、包紮和密封的屍體)以及裝飾豪華的棺匣和牢固的金字塔。
古埃及人的宗教思想還宣揚人的靈魂無所不在,金字塔越是龐大穩固,法老王也就可以永生不朽。有力學上說,這個底邊廣闊,體積宏大的方錐體,的確最為穩固,而在心理的感受上它也確實讓人覺得「不可動搖」。
在卡夫利法老王的金字塔旁邊,伏卧著高達二十米的巨大石雕「司芬克斯」——人首獅身像,這個怪物在戰亂和風沙的侵襲下,其面部呈現出一種朦朧的神秘感,所以人們常把「司芬克斯的笑容」作為一種神秘表情的同義語。
古埃及的雕刻和繪畫的獨特面貌,令人一眼就能看得出,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於神和君王的崇拜,要求按照「應有」的樣子,而不是實際看到的,把他們表現為盡可能地充分和完滿,由此而造成了一定的格式。比如,法老王的立像常是左腳在前,坐像則必是兩手擱在膝上,右手握拳左手平伸,並且保持著絲毫沒有轉側的所謂「正面律」。
作品《拉荷特普及其妻諾夫爾特公主像》是古埃及雙人坐像的最初代表,按照古王國時期人像雕刻的慣例,用石灰岩製作的雕像通常是著色的。因男子常在戶外活動,風吹日曬,故軀體塗以棕色。女子深居簡出,軀體塗以淡黃色,這兩尊雕像線條柔和,舒展。為追求人物相貌的逼真,埃及雕像善於運用各種材料突出人物眼睛的生動性,用銅做眼瞼,乳白石英作角膜,透明水晶作虹彩,並嵌以磨光的微粒黑檀木作瞳孔,使之在透明的水晶中發生光輝。
《涅菲爾蒂王後像》是埃及新王國時期具有革新精神的代表作,強調藝術要從理想化的表現中解放出來,真實地描繪人及其周圍的世界,作品擺脫了長期以來的神化傾向,努力表現出人的特性,真實地刻畫了一個古代東方美麗女性的形象,自然生動,臉部洋溢著活力和女性的美,完全擺脫了過去王後雕像只是強調其高貴地位的舊手法。
古埃及人由於崇奉太陽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許多神廟,卡納克阿蒙神廟便是其中最著名的。建於公元前1800多年,佔地24.28公頃,由許多部分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柱廳,站在大廳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給人造成一種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覺。
阿布辛貝勒神廟是埃及石窟神廟的代表作,是在尼羅河岸的一個懸崖上開鑿的。神廟前聳峙著四尊高21米的摩崖巨像,這是新王國時期拉美西斯二世自己的雕像。雕像面向東方倚山而坐,好像是從山崖中長出來的。

在埃及東北方的亞洲的西部,位於兩條大河,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期河,之間有一塊肥沃的大平原,叫美索不達來亞,美術史家的不斷發掘和研究,發現這西亞的藝術有著自己的風貌。
亞述雕刻《人首翼人牛像》浮雕《受傷的母獅》。

⑼ 古代兩河流域美術主要分為幾個時期以及各時期的代表作品

兩河流域:是指縱貫今伊拉克境內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地區。古希臘人稱它為「美索不達米亞」,(意為「兩條河之間的地區」)。兩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這里就出現了定居的農業民族,到公元前3500年蘇美爾人從中亞經伊朗遷徙到兩河流域,建立了最早的城市。這以後,這一地區先後出現了許多個奴隸制國家。
直到公元前538年被並入波斯帝國為止,在歷史上大致可以把兩河流域分為
四個時期:
1
蘇美爾—阿卡德時期(前3500—前2000)
這一時期宗教在社會生活中起主要作用,也對藝術產生了深刻影響。主要包括建築、雕刻、繪畫、工藝美術
2
巴比倫時期(前1900—前1600)
巴比倫人在文化上繼承了蘇美爾人—阿卡德人的傳統。(可惜,迄今為止所發現和保存的巴比倫美術作品卻為數不多。)這一時期最著名的是漢漠拉比法典石碑。
3
亞述時期(前1000—前612)
亞述人在文化上同樣受蘇美爾人影響,但卻不具有蘇美爾人那種宗教的虔誠。他們的藝術主要為世俗生活服務,具有很強的現實性。
4
新巴比倫時期(前612—前539)
新巴比倫的建立雖然不過百年,卻建造了兩河地區最豪華的都城。
這一時期的美術成就集中體現在巴比倫城的建築上。巴比倫城是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城市。

⑽ 兩河流域最早的美術是由希臘人創造的。()

兩河流域:是指縱貫今伊拉克境內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地區。古希臘人稱它為「美索不達米亞」,(意為「兩條河之間的地區」)。兩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這里就出現了定居的農業民族,到公元前3500年蘇美爾人從中亞經伊朗遷徙到兩河流域,建立了最早的城市。這以後,這一地區先後出現了許多個奴隸制國家。

直到公元前538年被並入波斯帝國為止,在歷史上大致可以把兩河流域分為

四個時期:

1 蘇美爾—阿卡德時期(前3500—前2000)

這一時期宗教在社會生活中起主要作用,也對藝術產生了深刻影響。主要包括建築、雕刻、繪畫、工藝美術

2 巴比倫時期(前1900—前1600)

巴比倫人在文化上繼承了蘇美爾人—阿卡德人的傳統。(可惜,迄今為止所發現和保存的巴比倫美術作品卻為數不多。)這一時期最著名的是漢漠拉比法典石碑。

3 亞述時期(前1000—前612)

亞述人在文化上同樣受蘇美爾人影響,但卻不具有蘇美爾人那種宗教的虔誠。他們的藝術主要為世俗生活服務,具有很強的現實性。

4 新巴比倫時期(前612—前539)

新巴比倫的建立雖然不過百年,卻建造了兩河地區最豪華的都城。
這一時期的美術成就集中體現在巴比倫城的建築上。巴比倫城是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城市。

閱讀全文

與兩河流域時期的美術作品的創造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