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發明了船這是一個什麼故事
中國是世界來上最源早製造出獨木舟的國家之一,並利用獨木舟和槳渡海。獨木舟就是把原木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簡單的船,是由筏演變而來的。雖然這種進化過程極其緩慢,但在船舶技術發展史上,卻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獨木舟需要較先進的生產工具,依據一定的工藝過程來製造,製造技術比筏要難的多、其本身的技術也比筏先進得多,它已經具備了船的雛形。
在中國,商代已造出有艙的木板船,漢代的造船技術更為進步,船上除槳外,還有錨、舵。
唐代,李皋發明了利用車輪代替櫓、槳劃行的車船、槳劃行的車船。
宋代,船普遍使用羅盤針(指南針),並有了避免觸礁沉沒的隔水艙。同時,還出現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紀,中國的帆船已成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適航性最優越的船舶。中國古代航海造船技術的進步,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18世紀,歐洲出現了蒸汽船。19世紀初,歐洲又出現了鐵船。19世紀中葉,船開始向大型化、現代化發展。
㈡ 古巴比倫人是怎樣發明草船的
1930年,考古工作者在烏爾遺址出土的文物中,發現了一枚刻著船隻的圖章。據考證,這枚圓形印章已有5000年的歷史。這就是說,至少在距今5000年前,蘇美爾人就已經懂得製造船隻。我們知道,兩河流域木材稀少,那麼,這些船隻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呢?
距今五千年的紙莎草船,由蘇美爾人製造。考古學家根據今天兩河流域的古風舊俗進行了大膽的求證。他們發現,在兩河流域地區,長著數不清的紙莎草,沿岸的很多居民用它來造房子,甚至用來造船。在今天的伊拉克,仍有用紙莎草製造小筏子的習俗,這種小筏子一般用來在淺河區打魚。因此,考古學家認定,5千年前泥版上描繪的船隻,無疑是用紙莎草造的。
這種船隻能經得起風浪嗎?能進行海上貿易嗎?考古學家經過對大量泥版文書的研究,證明遠在4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就已經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貿易網,而烏爾就是一個最重要的貿易中心。考古學家從今天的巴林等地發現了一些圓形印章,與在烏爾出土的完全相同。此外,在今天波斯灣南端,還出土了記載左圖:亞述士兵正為皮袋充氣,准備渡河;右圖亞述士兵正在藉助充氣的皮袋全副武裝地泅水渡河。兩圖出自一幅壁畫。了購貨清單的泥版,上面清楚地記錄著這些貨物從烏爾購進。
這些事實都說明當時烏爾的商人確實有穿過波斯灣的貿易活動。而當時載貨的船隻,極有可能就是紙莎草船。經過現代專家的實地驗證,證明這種紙莎草船確實具有載貨能力,同時完全經得起風浪的考驗。
現代居民正在用紙莎草造船
㈢ 古時的漁民發明了哪些捕撈技術
唐代官員徐堅《初學記》引《風俗通》說,罾網捕魚時已利用輪軸起入,這是最早的使用機械操作。東漢哲學家王充《論衡?亂龍篇》說,當時使用一種模擬魚誘辦法,就是集魚群以使魚上鉤,這是後世擬鉺釣的先導。
這一時期海洋捕魚也有很大發展。漢武帝時已能製造「樓船」、「戈船」等大戰船,從而推動了海洋捕撈技術的發展,使鮐魚、鯖魚、鯷魚、鱝魚、石首魚等中上層和底層魚類的捕撈成為可能。
魏晉至南北朝,黃河流域歷遭戰亂,捕魚類衰落,在長江流域,東晉南渡後經濟得到開發,漁業也在相應發展。這時出現了一種叫鳴糧的聲誘魚法,捕魚時用長木敲擊船板發出聲響,驚嚇魚類入網。
在東海之濱的上海,出現一種叫滬的漁法,漁民在海灘上植竹,以繩編連,向岸邊伸張兩翼,潮來時魚蝦越過竹枝,潮退時被竹所阻而被捕獲。隨捕魚經驗的豐富,對魚類的游動規律也有一定程度的認識。
唐代的主要魚產區在長江、珠江及其支流,這時除了承用前代的漁具、漁法外,還馴養鸕鶿和水獺捕魚。這是捕撈技術中的新發展。
唐代漁法之多超過歷代,當時的釣具已很完備,有搖釣線的雙輪,鉤上置餌,釣線縛有浮子,可用以在岸上或船上釣魚。還有用木棒敲船發聲以驅集魚類,用毒葯毒魚或香餌誘魚進行捕撈等。鸕鶿捕魚也已出現。
㈣ 世界上最早的船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船是由人類在遠古時期的祖先發明的,因為時間太過久遠,現代人們難以找到遠古遺留下來的船隻,所以世界上最早的船是誰發明的,我們無從得知。
但是,人類自產生文明以來,就有記錄歷史的好習慣。通過查詢歷史記錄,我們可以明確知道,最早的蒸汽輪船是法國的喬弗萊發明的。而早在中國唐朝,一個名叫李皋的人就發明了車輪船。
人類文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前進。1769年,法國名為喬弗萊的發明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汽提供動力的輪船,也就是蒸汽輪船。從這一刻開始,輪船的動力來源漸漸走出「依靠人力」的限制,真正進入工業時代。
㈤ 稻草人、是誰發明的、源於何時、
相傳其由來與諸葛亮有關。 三國時候,諸葛亮施用巧計,演出 了一幕「草船借箭」的喜劇。就在諸葛亮借箭的那天早晨,大霧漸漸散去,有一位在長江里放劃鉤的漁翁,正巧捕魚到此。不一會兒,突然鉤繩搖動,浮標上的銅鈴響亮,傳來有魚上鉤的信號。漁翁急忙去收鉤繩,手頭漸漸感到異常沉重,心想,定是鉤住了一頭大魚。頓時,他喜出望外,作好了捕大魚的准備可是,當鉤繩漸漸收近時,漁翁定睛一看,不想鉤掛到的卻是一個「死人」。這太忌諱了,他滿心的歡喜一下子盪然無存。然而他硬著頭皮把「死人」拉到船邊,再仔細一看 ,倒是一個頭戴皮盔,身穿皮甲的稻草人,漁翁忙撈上船,將它藏進了小船暗艙里。 這位漁翁家住荊州農村,主要以種田為業,冬閑的時候就下江捕魚,撈點外水,維持一家人生活。過了幾天,他帶著稻草人走進家門,全家人看了又驚奇又喜歡。 從稻草人第一天放在漁翁家裡,奇事就發生了。原來漁翁家裡有很多老鼠,平常連貓都不怕,白天有鼠跑,夜晚鼠打架,鬧得不能安寧,可是這天夜裡,老鼠絕了蹤影,全家人過了一個寧靜的夜晚。大家覺得奇怪,幾經琢磨,不禁想到稻草人,估計與它的神威有關。 到了清明穀雨的落種季節,下到田裡的谷種,又同往常一樣,田鼠要來吃,麻雀要來啄,漁翁正感到無法可治的時候,突然想到了稻草人。於是他連忙把稻草人搬出插在育種地。這法子還真靈!稻草人在田裡一豎,田鼠不來了,鳥雀飛走了,他家種的苗長得整齊茁壯。 這個消息像春風一樣吹遍了農村,農民們都紛紛仿效,紮上一個個稻草人立在田間。後來發展到每逢收獲和種植季節,為防鼠防鳥都紮上了稻草人。
㈥ 歷史上真正的草船借箭是什麼時候發生的,謀劃者是誰
《三國演義》是一部演義小說,作者羅貫中為了使得故事更精彩,故意改變了一些歷史事實,草船借箭就是其中之一。
草船借箭的第一個主人公肯定是諸葛亮。因為這個故事太有名了。當初,曹操打敗了袁紹,便帶領百萬大軍南下,准備完成大一統大業。
依照當時孫權或者劉備的力量,單靠一方是不可能抵抗曹操的。因此,在魯肅的斡旋下,孫劉結成同盟,由周瑜做總都督,帶領孫劉聯軍,共同抗擊曹軍。
羅貫中編寫《三國演義》,為了突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就把草船借箭的主人寫成了諸葛亮。這掩蓋了本來的事實,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典故。漸漸地,人們便將它當成史實了。
大多數讀者因為受到《三國演義》的誤導, 都以為諸葛亮草船借箭,卻遺忘了《三國志》,真正草船借箭的是孫權啊。
㈦ 船是誰發明的它的起源歷史
舟船,是由原始的渡水浮具逐步演變而來的,具體的發明人目前尚未知道。人類的這一漫長歷史過程卻清楚地被記錄在古文獻中。《莊子•逍遙游》說:「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
我們從以上古文獻的記載中可以看到:「以匏濟水」、「始乘枰」、「變乘桴以造舟楫」,揭示的當是舟船最初發展的規律,即從「匏」到「桴」,再由「桴」到「舟」。任何事物的發展和演變,都要經歷漫長的過程。
(7)撈草船發明擴展閱讀:
船的起源:在幾千年前,人們就發現過河困難的問題。若河淺和水流慢,人們就可以涉水渡河。但遇到河深和水流急的河流,人們就無法過河。後來,一些人發現抱著樹枝或粗的樹干,就可以浮渡過河。於是,人們就開始有意識地把樹枝捆成一紮,做成木筏。或把粗樹干挖空,使它成為獨木舟就可以過河了。這就是船的雛形。
1、古代槳船
在後來,人們開始在船上裝上許多船槳,以此來為船隻提供動力,使其不用隨波逐流,便於控制船隻,使船隻更安全。
2、古代遠洋帆船
隨著人們的科技發展和貪婪的慾望,使人們開始了遠洋探險。在技術上,探險家們所使用的帆船比以前的人力多槳船先進多了。它裝上了高大的桅桿,桅桿上掛著大面積的帆布,使它能盡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上的風能。這比起以前的船,速度更快,船身更大,更堅固,住在上面更舒適。它上面放置了大量的大炮,使它的攻擊力更強。
3、近代輪船
隨著人們步入工業時代,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英國人瓦特經過多年研究,廣泛吸取前人的經驗,製成了使用可靠的蒸汽機,並投入使用。那時有一位叫富爾頓的美國人,覺得用槳劃船會很累,而且效率不高,於是他就想用明輪來代替船槳。用蒸汽機驅動船隻。並於1870年在哈德遜河上成功地進行試航。這就是輪船的雛形。
1835年,英國人史密斯造了一艘裝有螺旋槳的船模型,引起了造船專家的注意。經研究發現,螺旋槳作為船的推進器比明輪力量大。於是裝明輪的輪船逐漸退出使用。但為了稱呼方便,裝螺旋槳的船還是叫輪船。
4、現代輪船
隨著人類的發展,現代的輪船已經不再用帆來輔助船航行,而且不再使用會嚴重污染環境而且效率低的蒸汽機,改用了柴油發動機。這是船的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現代的輪船不僅裝上了高效的柴油發動機,而且還裝上了雷達、聲納、無線電等先進設備,使船隻遠洋航行變得更加安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船
㈧ 船是如何發明的
船舶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當時又是誰最先完成了這項偉大發明的,今天任何人也說不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中華民族是最早製造船隻的民族之一。說得遲一點,在新石器時代,獨木舟和筏就已在江河中隨處可見。關於獨木舟的來歷有許多神話傳說,如「伏羲氏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講的是,一個叫伏羲的人,把砍下的樹剖開,再挖空,就造出了原始的船——獨木舟;木頭削尖就是劃船的漿。原始的筏中有我們最熟悉的竹排,還有樺樹皮筏、牛皮筏等。
約公元前2000年,木板船出現了。其中風帆的使用也許是人類最值得驕傲的一個創舉。早期的木船由於體積小,又大多是短途航行,可以靠篙、槳和櫓,可以靠人力,盡管速度較慢。隨著船越造越大,尤其是長途、逆水或頂風時,人力就遠遠不夠了。有了風帆,就逆風時,走「Z」字形航線,也還能巧妙把風力匯集起來,成為一種動力,推動帆船前進。人類從此開始了「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航程。19世紀左右,木帆船發展到了顛峰,出現了可達世界各地的各種戰船和商船。
1807年8月9日,「克勒蒙克」號的試航成功標志著船舶史又進入了一個新時期:蒸氣動力新時代開始取代帆船時代。它還預示著鐵船時代的即將到來。
今天的船,不但可以如履平地般航行在水面上,而且還可以潛行在水面下(潛水艇),離開水面飛行(氣墊船)。最近,日本的「三菱」公司正在研製不感顛簸的遊船。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們航行在江河海洋上就會如同在家裡一樣平穩。
㈨ 「草船借箭」是誰發明的真的是諸葛亮嗎
草船借箭一事來源於孫權。赤壁初戰時,曹操初受周瑜水軍挫,孫權便輕視曹軍水軍,自己親自登五樓樓船巡江。結果被曹操發現,認為五樓大船里可能有孫權,就叫攻箭手一直射,孫權調回船頭,船身因箭過多已傾斜,曹仁見此大呼:東吳小兒舟將覆!曹操又加緊射,結果呢,另一邊沒中箭的地方也成刺蝟了,船身一下就穩了,孫權險還生。曹操見船已遠走,指船大呼: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表之子,豬狗耶
㈩ 船是如何發明的
船舶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當時又是誰最先完成了這項偉大發明的,今天任何人也說不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中華民族是最早製造船隻的民族之一?說得遲一點,在新石器時代,獨木舟和筏就已在江河中隨處可見?關於獨木舟的來歷有許多神話傳說,如"伏羲氏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講的是,一個叫伏羲的人,把砍下的樹剖開,再挖空,就造出了原始的船——獨木舟;木頭削尖就是劃船的漿?原始的筏中有我們最熟悉的竹排,還有樺樹皮筏?牛皮筏等?
約公元前2000年,木板船出現了?其中風帆的使用也許是人類最值得驕傲的一個創舉?早期的木船由於體積小,又大多是短途航行,可以靠篙?槳和櫓,可以靠人力,盡管速度較慢?隨著船越造越大,尤其是長途?逆水或頂風時,人力就遠遠不夠了?有了風帆,就在風時,走"Z"字形航線,也還能巧妙把風力匯集起來,成為一種動力,推動帆船前進?人類從此開始了"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航程?19世紀左右,木帆船發展到了顛峰,出現了可達世界各地的各種戰船和商船?
1807年8月9日,"克勒蒙克"號的試航成功標志著船舶史又進入了一個新時期:蒸汽動力新時代開始取代帆船時代?它還預示著鐵船時代的即將到來?
今天的船,不但可以如履平地般航行在水面上,而且還可以潛行在水面下(潛水艇),離開水面飛行(氣墊船)?最近,日本的"三菱"公司正在研製感覺不到簸的遊船?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們航行在江河海洋上就會如同在家裡一樣平穩?
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