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數控機床是哪個國家最先發明的
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開始研究數控機床,195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伺服機構實驗室成功研製出第一台數控銑床,並於1957年投入使用。這是製造技術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突破,標志著製造領域中數控加工時代的開始。數控加工是現代製造技術的基礎,這一發明對於製造行業而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世界上主要工業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數控加工技術的研究和發展。我國於1958年開始研製數控機床,成功試制出配有
子管數控系統的數控機床,1965年開始批量生產配有晶體管數控系統的三坐標數控銑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的數控機床已實現了計算機控制並在工業界得到廣泛應用,在模具製造行業的應用尤為普及。
針對車削、銑削、磨削、鑽削和刨削等金屬切削加工工藝及電加工、激光加工等特種加工工藝的需求,開發了各種門類的數控加工機床。數控機床種類繁多,一般將數控機床分為16大類:
1數控車床(含有銑削功能的車削中心)
2數控銑床(含銑削中心)
3數控鏗床
4以銑程削為主的加工中心.
5數控磨床(含磨削中心)
6數控鑽床(含鑽削中心)
7數控拉床
8數控刨床
9數控切斷機床
10數控齒輪加工機床
11數控激光加工機床
12數控電火花線切割機床
13數控電火花成型機床(含電加工中心)
14數控板村成型加工機床
15數控管料成型加工機床
16其他數控機床
模具製造常用的數控加工機床有:數控銑床、數控電火花成型機床、數控電火花線切割機床、數控磨床及數控車床。
數控機床通常由控制系統、伺服系統、檢測系統、機械傳動系統及其他輔助系統組成。
控制系統用於數控機床的運算、管理和控制,通過輸入介質得到數據,對這些數據進行解釋和運算並對機床產生作用;伺服系統根據控制系統的指令驅動機床,使刀具和零件執行數控代碼規定的運動;檢測系統則是用來檢測機床執行件(工作台、轉台、滑板等)的位移和速度變化量,並將檢測結果反饋到輸入端,與輸入指令進行比較,根據其差別調整機床運動;機床傳動系統是由進給伺服驅動元件至機床執行件之間的機械進給傳動裝置;輔助系統種類繁
多,如:固定循環(能進行各種多次重復加工)、自動換刀(可交換指定刀具)、傳動間隙補償償機械傳動系統產生的間隙誤差)等等。
在數控加工中,數控銑削加工最為復雜,需解決的問題也最多。除數控銑削加工之外的數控線切割、數控電火花成型、數控車削、數控磨削等的數控編程各有其特點,本書將重點介紹對數控加工程序編制具有指導意義的數控銑削加工的數控編程。伺服系統的作用是把來自數控裝置的脈沖信號,轉換成機床移動部件的運動。
❷ 數控車床的創始人是誰
好像是在1950年的時候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製造的
❸ 數控機床是哪個國家最先發明的
美國吧
❹ 中國數控車床發明第一人
數控機床是美國人發明的
而中國的第一台數控機床是在前蘇聯援助的基礎上製造的
1958年,中國版第一台數控機床權在沈陽第一機床廠製造成功,該機床由前蘇聯提供技術設備,屬於前蘇聯援助中國的168項目中的一部分。
1979年,工廠自行研製普及型數控車床CK6163B成功。
❺ 第一台數控機床是那年誕生的
數控機床是由美國發明家約翰·帕森斯於上個世紀1947年提出,於1951年誕生。
1947年,約翰·帕森斯是設在美國密執安州特拉弗斯城的帕森斯工廠的負責人。這家工廠生產直升機旋翼。在當時,數字計算機仍屬於一種龐然大物,但會計師使用的穿孔卡式計算機到處可見。
帕森斯遂租用了一台IBM會計計算機來計算某些設計參數,因為直升機旋翼葉片的形狀是由復雜方程式來確定的。
為了製造葉片型板,工人們通常在最開始時,先標刻確定型板曲線的17個點,每一次都得很費力地用計算尺進行計算,然後再將這些點連在一起,手工畫出型板的輪廓,剪裁出大致的形狀,最後再銼成所要求的規格。在這一過程中,即使熟練工人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誤差,導致型板損壞,並浪費了很多時間。
但是勇於探索的帕森斯在使用IBM會計計算機的過程中獲得了新創意。他要求一名叫弗蘭克·斯圖蘭的員工利用計算機沿輪廓邊緣計算了200個點,然後讓機工在這200組坐標點中的每一個坐標點處鑽孔,隨著各個孔接近到足以重疊時,型板的輪廓大體已定,不再需要進行額外的加工切削。
機工需要做的全部工作,就是移動加工平台到所要求的坐標點,鑽一個孔,再移動到下一個坐標點,再鑽一個孔,然後就不斷重復上述動作,直到將所有坐標孔鑽完。
該技術仍然靠人力來操作機器,而此時帕森斯又設想到了自動化過程的下一步———通過穿孔卡靠數字下達指令的、由馬達驅動的機器。帕森斯將這一設想送交給美國空軍。
當時美國空軍馬上將一個合同交與帕森斯。雖然最終空軍將計劃的控制權又交給了麻省理工學院,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參加和協助下,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成功。1951年,他們正式製成了第一台電子管數控機床樣機,成功地解決了多品種小批量的復雜零件加工的自動化問題。
1774年,英國人威爾金森(全名約翰·威爾金森)發明了較精密的炮筒鏜床。次年,他用這台炮筒鏜床鏜出的汽缸,滿足了瓦特蒸汽機的要求。為了鏜制更大的汽缸,他又於1775年製造了一台水輪驅動的汽缸鏜床,促進了蒸汽機的發展。從此,機床開始用蒸汽機通過曲軸驅動。
1797年,英國人莫茲利創製成的車床由絲杠傳動刀架,能實現機動進給和車削螺紋,這是機床結構的一次重大變革。莫茲利也因此被稱為「英國機床工業之父」。
19世紀,由於紡織、動力、交通運輸機械和軍火生產的推動,各種類型的機床相繼出現。
1817年,英國人羅伯茨創制龍門刨床;1818年美國人惠特尼(全名伊萊·惠特尼)製成卧式銑床;1876年,美國製成萬能外圓磨床;1835和1897年又先後發明滾齒機和插齒機。
二十世紀初,為了加工精度更高的工件、夾具和螺紋加工工具,相繼創制出坐標鏜床和螺紋磨床。同時為了適應汽車和軸承等工業大量生產的需要,又研製出各種自動機床、仿形機床、組合機床和自動生產線。
美國人諾頓於1900年用金剛砂和剛玉石製成直徑大而寬的砂輪,以及剛度大而牢固的重型磨床。磨床的發展,使機械製造技術進入了精密化的新階段。
1920年進入半自動化時期。在1920年以後的30年中,機械製造技術進入了半自動化時期,液壓和電氣元件在機床和其他機械上逐漸得到了應用。1938年,液壓系統和電磁控制不但促進了新型銑床的發明,而且在龍門刨床等機床上也推廣使用。
1950年進入自動化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數控和群控機床和自動線的出現,機床的發展開始進入了自動化時期。數控機床是在電子計算機發明之後,運用數字控制原理,將加工程序、要求和更換刀具的操作數碼和文字碼作為信息進行存貯,並按其發出的指令控制機床,按既定的要求進行加工的新式機床。
世界第一台數控機床(銑床)誕生(1951年)。數控機床的方案,是美國的帕森斯(全名約翰·帕森斯)在研製檢查飛機螺旋槳葉剖面輪廓的板葉加工機時向美國空軍提出的。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參加和協助下,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成功。
1951年,他們正式製成了第一台電子管數控機床樣機。1958年,美國研製成能自動更換刀具,以進行多工序加工的加工中心。
❻ 中國數控的發展歷史
中國於1958年研製出第一台數控機床,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兩大階段。在1958~1979年間為第一階段,從1979年至今為第二階段。第一階段中對數控機床特點、發展條件缺乏認識,在人員素質差、基礎薄弱、配套件不過關的情況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終因表現欠佳,無法用於生產而停頓。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盲目性大,缺乏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第二階段從日、德、美、西班牙先後引進數控系統技術,從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奧、韓國、台灣省共11國(地區)引進數控機床先進技術和合作、合資生產,解決了可靠性、穩定性問題,數控機床開始正式生產和使用,並逐步向前發展。
在20餘年間,數控機床的設計和製造技術有較大提高,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培訓一批設計、製造、使用和維護的人才;通過合作生產先進數控機床,使設計、製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技術的差距;通過利用國外先進元部件、數控系統配套,開始能自行設計及製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軸聯動加工的數控機床,供應國內市場的需求,但對關鍵技術的試驗、消化、掌握及創新卻較差。至今許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動化刀具、數控系統依靠國外技術支撐,不能獨立發展,基本上處於從仿製走向自行開發階段,與日本數控機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缺乏象日本「機電法」、「機信法」那樣的指引;嚴重缺乏各方面專家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缺少深入系統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數控系統不配套;企業和專業間缺乏合作,基本上孤軍作戰,雖然廠多人眾,但形成不了合力。
據美國卡德納公司公布的最新世界機床企業排名(按機床產值)顯示,德國通快公司(trumpf)首次排名第一,近兩年一直居首位的日本馬扎克公司屈居第二。這一排名與2007年歐元對美元升值較快有很大關系。
從2007年世界機床產值企業前20名排名來看,日本佔7家,德國佔5家,美國佔3家,中國佔2家,瑞士佔2家,韓國佔1家。我國機床行業發展迅速,沈陽機床集團在此次排名中升至世界第八,大連機床集團居第十位。和2007年中期數據相比,美國哈斯公司和格里申公司排位均後移,而歐洲的公司位置前移。日本和德國機床產值居世界前兩位。世界機床產值前20名企業如下:
http://www.mw1950.com/res/2008/20080731104211768.jpg
表1 世界機床產值前20名企業列表(2005年12月~2007年12月) 百萬美元
從集中度而言,我國與其他主要機床生產國相比產業集中度較低。如美國,3家公司產值佔全美機床總產值的81.7%;瑞士兩個企業的產值佔全國一半;韓國斗山一家佔全國機床產值的五分之一。中國國際模具網
中國國際模具網
因此目前我國要積極扶植、支持較大型機床廠,且要有中國的自有品牌,形成幾家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機床廠,以促進我國數控機床產業的全面發展。
日本政府對機床工業之發展異常重視,充分發展大量大批生產自動化,繼而全力發展中小批柔性生產自動化的數控機床,繼而全力發展中小批柔性生產自動化的數控機床。
德國政府一貫重視機床工業的重要戰略地位,德國的數控機床質量及性能良好、先進實用、貨真價實,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數控機床。德國特別重視數控機床主機及配套件之先進實用,其機、電、液、氣、光、刀具、測量、數控系統、各種功能部件,質量、性能都比較好。
中國主要表現在三大方面:培訓一批設計、製造、使用和維護的人才;通過合作生產先進數控機床,使設計、製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技術的差距;通過利用國外先進元部件、數控系統配套,開始能自行設計及製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軸聯動加工的數控機床,供應國內市場的需求,但對關鍵技術的試驗、消化、掌握及創新卻較差。
目前,在穩定性、可靠性、無故障率方面,仍很難匹敵國外高檔數控系統。有些數控機床在改造當中,雖然採用了國產的數控系統,但交流伺服裝置仍需採用FNC、三洋、安川等國外產品
嚴重缺乏各方面專家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缺少深入系統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數控系統不配套;企業和專業間缺乏合作,基本上孤軍作戰,雖然廠多人眾,但形成不了合力。
國產的包括了日本和德國的技術出來的。日本的數控技術是世界第一的。當然可以看出來,它的一些技術含量,包括現在國產的一些機械都是仿造日本的。特點主要是復合循環不用子程序即可,子程序加工使用函數量的摸數。德國的機器呢,使用起來就必須用子程序做復合循環,相對麻煩,但也有一些比如 L97,L98等是固定的子程序復合循環模式。我想呢其實這些車床都是一個原理,方式方法不同也是大同小異。
❼ 數控機床是誰發明的。
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開始研究數控機床,195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伺服機構實驗室成功版
數控技術是指用數字、文字權和符號組成的數字指令來實現一台或多台機械設備動作控制的技術。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機械量和與機械能量流向有關的開關量。數控的產生依賴於數據載體和二進制形式數據運算的出現。1908年,穿孔的金屬薄片互換式數據載體問世;19世紀末,以紙為數據載體並具有輔助功能的控制系統被發明;1938年,香農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了數據快速運算和傳輸,奠定了現代計算機,包括計算機數字控制系統的基礎。數控技術是與機床控制密切結合發展起來的。1952年,第一台數控機床問世,成為世界機械工業史上一件劃時代的事件,推動了自動化的發展。
❽ 中國數控機床的發展史
我國數控系統的發展史
1.我國從1958年起,由一批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和少數機床廠起步進行數控系統的研製和開發。由於受到當時國產電子元器件水平低,部門經濟等的制約,未能取得較大的發展。
2.在改革開放後,我國數控技術才逐步取得實質性的發展。經過「六五"(81一85年)的引進國外技術,「七五」(86一90年)的消化吸收和「八五」(91一95年)國家組織的科技攻關,才使得我國的數控技術有了質的飛躍,當時通過國家攻關驗收和鑒定的產品包括北京珠峰公司的中華I型,華中數控公司的華中I型和沈陽高檔數控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藍天I型,以及其他通過「國家機床質量監督測試中心」測試合格的國產數控系統如南京四開公司的產品。
3.我國數控機床製造業在80年代曾有過高速發展的階段,許多機床廠從傳統產品實現向數控化產品的轉型。但總的來說,技術水平不高,質量不佳,所以在90年代初期面臨國家經濟由計劃性經濟向市場經濟轉移調整,經歷了幾年最困難的蕭條時期,那時生產能力降到50%,庫存超過4個月。從1
9
9
5年「九五」以後國家從擴大內需啟動機床市場,加強限制進口數控設備的審批,投資重點支持關鍵數控系統、設備、技術攻關,對數控設備生產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1
9
9
9年以後,國家向國防工業及關鍵民用工業部門投入大量技改資金,使數控設備製造市場一派繁榮。
4.根據2003年4月我國最高級別的機床展覽會—
第八屆北京國際機床展覽會以及許多資料表明,目前我國的國產數控系統主要為經濟型(多採用單片機開發),銷量較大的為廣州數控,南京華興數控,成都廣泰數控,北京帝特馬數控,南京新方達數控,江蘇仁和數控等;而我國的高檔數控市場的95%仍被國外公司占據,如日本的法拉克,德國的西門子等。
❾ 第一台數控機床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1948年美國空軍部門為製造飛機雜零件,提供設備研經費,由G&L公司與MIT合作研究四年,於1952年試制出世界第一台數控銑床,立即生產100台交付軍工使用。在成果上顯示了它是社會需求、科技水平、人員素質三者的結晶;在技術上則顯示出機電一體化機床在控制方面的巨大創新。
❿ 第一台數控機床是那一年誕生的。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好像是美國吧,哪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中國第一台數控誕生在沈陽機床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