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創造圖片

發明創造圖片

發布時間:2021-07-12 23:26:36

① 自己的創造發明圖文並茂

首先咱們來介紹一下:低碳生活手抄報應該有哪些內容

第一:為什麼要提倡低專碳生活(也屬就是寫一些目前由於碳排放過大而產生的環境問題)

第二:低碳生活的提倡以及發展歷史,這個可以選擇性的介紹

第三:低碳生活的好處,這個是必須應該有的

第四:我們生活中的低碳生活(也就是我們寫這篇手抄報的目的。讓自己從生活中選擇低碳)

② 人類從大自然中受到過哪些啟發,發明了什麼帶圖片

仿生設計在軍事上的成功應用有很多例子。如貓的眼睛與夜視儀。漆黑的夜晚,貓能清楚地觀察老鼠的一舉一動並敏捷地抓住它,其原因在於貓眼的視網膜上具有圓錐細胞和圓柱細胞,圓錐細胞能感受白晝普通光的光強和顏色,圓柱細胞能感受夜間的光覺。一般只能在白天活動的動物如鳥、雞等,它們的視網膜中常常只有圓錐細胞;而另一些只能在夜間活動的動物如貓頭鷹,其視網膜上只有圓柱細胞。此外,貓眼還有一個特點,在它感受弱光時,瞳孔能夠隨著光的不同強度而自動調整。所以,陽光很強時,你會看到貓眯著它的雙眼,瞳孔已縮小成直線般的細縫,保證只讓少量的光線進入瞳孔內。而在光線十分微弱的晚上,瞳孔又能放大呈圓形,以便保證在黑暗中也能看清楚各種物體。軍事科學家們便模仿貓眼的奧妙研製出了大有用處的微光夜視儀
這就是軍事仿生學。世界上有許多軍事發明,也都是科學家在探索動物奧秘中得到啟迪而設計、發明的。例如:蝴蝶與衛星控溫系統。位於太空的人造地球衛星,在受到陽光的強烈照射時,衛星表面溫度會高達2000℃;而在陰影區域,衛星表面溫度會下降至零下200℃左右,很容易烤壞或凍壞各種儀器儀表,這曾使航天科學家傷透了腦筋。後來,科學工作者從蝴蝶身上受到啟迪,原來在蝴蝶體表生長著一層細小的鱗片,有著調節體溫的作用。每當陽光直射、氣溫上升時鱗片自動張開,以調整陽光照射的角度,從而減少對熱能的吸收;而當外界氣溫下降時,鱗片自動閉合,緊貼體表,讓陽光直射鱗片,從而把溫度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科學家為人造地球衛星設計了一種猶如蝴蝶鱗片般的控溫系統

③ 誰有小發明小創造的步驟 要圖片的,不要去網上復制,我都看過了,不好!快點吧!明天就交了!

自製蟑螂捕捉盒

取一張220×150(mm)的硬紙板。

捕捉盒最重要的部分為捕捉面。取專一張塑料膜,剪屬成與盒底相同大小,塗上粘合劑鋪在盒底上。蟑螂能否被捉,關鍵在於粘合劑。粘合劑有兩個作用:一是將蟑螂引入盒內,二是將其粘牢在捕捉面上。引誘劑的調制:將40%的肉粉、50%的麵粉、10%的豆餅混合,總量在20克左右,拌好待用。粘合劑是20克松香與10克菜油混合,加熱至膠狀後,把引誘劑與粘合劑混合攪拌均勻,即製成了粘合劑。

把調好的上述糊狀物均勻地塗在已襯上塑料膜的捕捉面上,再按原先畫好的虛線向內折,最後把舌片b插在凹口a內。

由於松香與菜油混合物的不幹性,可使誘餌的粘性長達一個星期。將捕捉盒置於蟑螂出沒的地方,因為盒內較暗,兼有蟑螂喜歡的誘餌,所以蟑螂會爬進盒內爭食誘餌,被粘其上。粘滿後,既可將紙盒壓扁棄之,又可揭去塑料膜,調換塗有誘餌的塑料膜,使盒子得以再次利用。

若將捕捉盒的尺寸擴大,並將粘合劑的成分稍作調整,加厚塗層便能製成紙制捕鼠器。

合你心意嗎?朋友.

④ 發明創造的事例

1、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

愛迪生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因為他有電燈、留聲機、電影和蓄電池等一千多種發明成果,所以人們稱他為「發明大王」、「魔術師」。

愛迪生最大的功績是發明了電燈,然而在他的發明創造中,最引起當時社會震驚的,莫過於留聲機了。在1877年秋天,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轟動了整個紐約,各家報館的新聞記者。

像潮水般地涌來報道這一特大新聞。這一發明一經傳出,激起當時社會急速而巨大的狂熱達數月之久,鐵路特開專車前去參觀,許多人開始不相信這個發明。

疑心他是先在裡面藏了個什麼會說話的東西騙人的,有個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對著收音盤背誦《聖經》中的一串專門名詞。

當這些名詞一字不漏的從機器中重復出來時,人們才相信這東西確實不是虛假的,並且齊聲稱奇,報紙把留聲機稱之為19世紀的奇跡。

2、電話的發明

貝爾,就是發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

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應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

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

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

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

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製成了電話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

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那裡來!」這句話由電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里,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明的專利人。

3、羅蘭·希爾發明郵票的故事

人類社會的發展,決定了人類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在地球上長期存活下去的。人類需要幫忙,人類需要交流,信息傳遞成了人類生存必需的基本活動之一。

最初是打手勢,之後發明了語言,用馬拉松式的長跑傳遞口信。再以後發明了文字,開始書信傳遞,於是有了古代郵驛。當時的郵資是按郵件運遞路程和信件紙張數量逐件計算的。

即「遞進郵資制」,收費的標准也很高。如果遇到江河泛濫、橋梁坍塌,信件就得多走幾百公里。總計下來,郵資高得嚇人。如此昂貴的郵資,是平民百姓望而生畏。

他們把寄信看成一件奢侈的事情。19世紀30年代是改革的黃金年代,改革造就了一代英雄。羅蘭·希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在世界郵政史上樹起了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

羅蘭·希爾經過多年的調查主張大幅度降低郵費,實行郵件不分遠近、一律收費1便士的均一郵資。他還提出使用「印刷精美的郵政用品」來預先支付郵資。這種紙的大小與郵資圖樣大小相仿。

背面塗上一層薄膠,人們只要沾濕背膠就能夠將其貼在信件上,這就是羅蘭·希爾關於郵票的最初創意。為此,羅蘭·希爾上書政府,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推薦。

1839年8月17日,維多利亞女王批准了這個議案,決定英國自1840年1月10日起實行1便士均一郵資法。羅蘭·希爾也被女王任命負責郵政改革工作。為了把創意中的1便士郵票變成現實。

羅蘭·希爾要求就應使用具有防偽性能並能在公眾中取得信譽的圖案作為郵票的圖案。於是採用了威廉·懷恩創作的維多利亞女王的側面頭像,這樣既顯示了發行郵票的權威性。

又透過郵票宣傳了英國,宣傳了女王。郵票採用黑色油墨印刷,1840年4月15日,最後印出了世界上第一批郵票——黑便士郵票。

4、張衡發明地動儀的故事

中國的歷史上,除了文人雅士、帝王將相,也有很多的科學家,張衡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個。張衡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他最有名的發明就是「地動儀」了。

那個時期,經常發生地震。有時候一年好幾次。發生一次大地震,就會給老百姓和國家帶來很多的傷害。當時的皇上和老百姓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徵兆,認為是鬼神造成的。

張衡卻不信神邪,他對記錄下來的地震現象經過細心的考察和試驗,發明了一個能測出地震的儀器,叫做「地動儀」。地動儀是用青銅製造的,形狀像一個酒壇,四圍鑄著八條龍。

龍頭伸向八個方向。每條龍的嘴裡含著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面,蹲了一隻張著大嘴的蛤蟆。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開來,把銅球吐出。

銅球掉在蛤蟆的嘴裡,發出響亮的聲音,就告訴人們那邊發生地震啦。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地動儀正對著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來,吐出了銅球,這是報告西部發生了地震呀。

但是,那天洛陽一點地震的跡象也沒有,更沒有聽說附近有什麼發生了地震。於是,朝庭上下都議論紛紛,說張衡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兒。

過了沒幾天,有人騎著快馬來向朝廷報告,離洛陽一千多里的金城、隴西一帶發生了大地震,連山都有崩塌下來的。大夥兒這才真正的信服了。

5、避雷針的發明

1752年,46歲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一個風箏,並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天氣里用麻線把風箏放上天空。麻線下端系了一把金屬鑰匙,當雨水把麻線澆濕以後就變成了導電體。

這時,他把手靠近鑰匙,突然看到電火花在鑰匙和手指之間跳過,同時,手指感到一陣刺痛。這個實驗證明了天空中打雷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規模的放電現象。

由此,使富蘭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築物上裝一根金屬導線,導線下端接地,根據尖端放電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築物遭到雷擊的危險。這就導致了避雷針的發明。

由於避雷針的發明,人類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幾分安全。關於避雷針的發明,似乎是一個偶然事件。一個巧合提醒了一位偉人突發奇想,導致了發明和創造。

⑤ 最新的關於環保的發明創造,圖

劉亨立研發出的環保磚塊節省能源又不污染空氣,獲選為《時代雜志》年度環境類最佳發明。(美國《世界日報》)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美國密蘇里大學退休華裔教授劉亨立(HenryLiu)研發出的環保磚塊由於低污染、省能源,甚至能夠凈化四周空氣,獲選為《時代雜志》(Time)年度環境類最佳發明。 劉亨立的環保磚塊(GreenBrick)基本上是廢物利用下的產品。他說,發電廠燃燒煤炭時都會產生飛灰(Ashes),根據估計,美國電廠一年總共產生七千萬噸左右的飛灰,其中只有大約2500萬噸回收再利用,其餘都被當成垃圾掩埋處理掉。 劉亨立見到了這些飛灰的價值,遂研究出以壓縮機強力壓縮這些飛灰成磚塊,過程中完全無需經過傳統磚塊高溫燃燒的過程,既節省燃料,又減少空氣污染,避免溫室效應,符合現代社會環保要求。 劉亨立的環保磚塊不僅外觀和傳統磚塊毫無二致,耐壓性和抗寒性甚至更勝一籌,而且由於節省了燃燒磚塊所需的能源,價格還較傳統磚塊低廉。他說,最特別的是,環保磚塊可以吸收空氣中如水銀之類有毒化學物質,凈化空氣。 畢業自中國台灣大學土木系的劉亨立獲得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博士後,開始擔任密大土木系教授,隨後兼任密大「貨運管道研究中心」主任。 2001年他自密大退休,決定開創第二事業,於密州哥倫比亞市成立「貨運管道公司」,繼續從事貨運管道研究,並將管道壓縮運輸的原理運用在煤灰磚塊的壓縮上,終於成功研發出環保又省錢的磚塊。 劉亨立自研發出環保磚塊後,即不斷獲得好評,科普雜志(PopularScience)今年6月公布的年度10項最佳發明中,即包括了劉亨立的環保磚塊。 目前劉亨立正在為環保磚塊申請美國、中國、歐盟專利,包括澳洲、南非、巴西在內八個國家的投資公司和電廠已經和他接洽,希望能夠合作生產。 知道我是誰嗎????

⑥ 圖中所示是傳說中黃帝時期的發明創造,說說有哪些

1、造字、制衣、造船、養蠶、製造指南車、識天象、造宮室等。專
2、實際上其中的任何一項發屬明,都不會是一兩個人的功勞,而是經過許多人長期探索實踐的結果。因此,歷史上的這些記載,反映的應該是黃帝那個時代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但由於黃帝是公認的華夏始祖,所以人們也就把這些發明都歸功於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屬了。

⑦ 近年來各國的發明創造物品照片及資料

蝙蝠:雷達。蒼蠅:宇宙飛船。青蛙:電子蛙眼。警犬:電子警犬。豬鼻子:防毒面具。
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

科學家根據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

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變色龍的變色本領,為部隊研製出了不少軍事偽裝裝備。

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

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感測器。

人類還利用蛙跳的原理設計了蛤蟆夯(hang)。

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

仿生與高科技

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科學家研究發現蝙蝠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組成的回聲定位系統。因為蝙蝠在飛行時發出超聲波,又能覺察出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超聲波。科學家據此設計出了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

科學家通過對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發明了能提高魚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運動形式的無輪汽車(跳躍機)等。

前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企鵝的啟示下,他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企鵝」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的寬闊的底部,直接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撐動著前進,行駛速度可達50公里/小時。

科學家模仿昆蟲製造了太空機器人。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通過對幾種昆蟲的研究,已經研製出一個小型的導航和飛行控制裝置。這種裝置可以用來裝備用於火星考察的小型飛行器。

英國科學家在仿生學啟發下,正在研製一種可以靠尾鰭擺動以S形「游水」的潛艇新式潛艇的主要創新之處是使用了被稱為「象鼻致動器」的裝置。「象鼻」由一組用薄而柔軟的材料做成的軟管組成,模仿肌肉活動,推動鰭的運動。這種新式潛艇可以充當水底掃雷潛艇,用來對付最輕微的聲響或干擾便會引爆的水雷。(《中國國防報》)

一教師發明六邊形課桌 學生們稱道「其樂無窮」
寧波市 一青年教師陳董發明一種六邊形桌面的新型課桌,取代了教壇長期沿襲的傳統長方形課桌。 陳董接受采訪時說,設計這種新課桌的構思,受到了仿生學理論的啟發,大自然中,六邊形的蜂巢結構巧奪天工,六邊形的雪花品體千姿百態……課桌桌面改革為六邊形後,組合靈活、外觀悅目,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空間,活躍教室氣氛,受到學生歡迎。現至誠學校小學各班組已全面推廣使用六邊形課桌。
回答者:快1俠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3-28 20:28

人類的發明——來自動物的靈感 1。由令人討厭的蒼蠅,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2。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3。電魚與伏特電池;
4。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5。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6。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7。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8。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9。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10。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11。船槳模仿的是魚的鰭。
12。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13。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14。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17。人們模擬海蟄感受次聲波的器官,設計成功精確的「水母耳」儀器。它由喇叭、接受次聲波的共振器和把這種振動轉變為電脈沖的轉換器以及指示器組成。將這種儀器安裝在船的前甲板上,喇叭做360°旋轉。當它接收到8赫茲-13赫茲的次聲波時,旋轉自動停止,喇叭所指示的方向,就是風暴將要來臨的方向。指示器還可以告訴人們風暴的強度。這種儀器,可提前15小時左右預報風暴。
18。對鱟行為影響最大的是兩側的復眼。受光束照射後,復眼產生脈沖。一隻眼受光束照射,一隻眼產主脈沖;兩隻眼同時受光束照射,兩隻眼同時產生脈沖,但比光束照射一隻眼時產生的脈沖的頻率略低些。人類受其啟示,研製成功一種電子模擬裝置,能解10個元素構成的網路方程,應用這個原理製成的電視攝影機,能在激光下提供清晰度較高的電視影象。
19。不久前,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的科研小組仿生開發出一套可使機器人擁有「第六感」的人工側線,它與魚類的側線系統相似。這種人工側線由許多排列在表面的,類似於發束的微小矽片組成,每一條都通過微較鏈連接在一個電子感應器上。當水流與硅束接觸時,硅束會因不同的水流速度而彎曲,使感測能偵測到硅束彎曲的角度和方向,從而幫助機器人找出它想去的方向。
20。信天翁是一種海鳥,它具有淡化海水的器官——「去鹽器」。對其「去鹽器」的結構及其工作原理的研究,可以啟發人們去改善舊的或創造出新的海水淡化裝置。 贊同
0| 評論
2009-3-19 21:48 戮力大 | 一級
1。由令人討厭的蒼蠅,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2。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3。電魚與伏特電池;
4。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5。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6。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7。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8。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9。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10。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11。船槳模仿的是魚的鰭。
12。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13。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14。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人類的發明——來自動物的靈感 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科學家根據火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變色龍的變色本領,為部隊研製出了不少軍事偽裝裝備。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感測器。人類還利用蛙跳的原理設計了蛤蟆夯(hang)。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
仿生與高科技 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科學家研究發現蝙蝠魔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組成的回聲定位系統。因為蝙蝠魔在飛行時發出超聲波,又能覺察出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超聲波。科學家據此設計出了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 …科學家通過對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發明了能提高魚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運動形式的無輪汽車(跳躍機)等。
前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企鵝王的啟示下,他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企鵝王」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的寬闊的底部,直接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撐動著前進,行駛速度可達50公里/小時。
科學家模仿昆蟲製造了太空機器人。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通過對幾種昆蟲的研究,已經研製出一個小型的導航和飛行控制裝置。這種裝置可以用來裝備用於火星考察的小型飛行器。

英國科學家在仿生學啟發下,正在研製一種可以靠尾鰭擺動以S形「游水」的潛艇新式潛艇的主要創新之處是使用了被稱為「象鼻致動器」的裝置。「象鼻」由一組用薄而柔軟的材料做成的軟管組成,模仿肌肉活動,推動鰭的運動。這種新式潛艇可以充當水底掃雷潛艇,用來對付最輕微的聲響或干擾便會引爆的水雷。

1666年前後,牛頓在老家居住的時候已經考慮過萬有引力的問題。假期里,他常常在花園里小坐片刻。有一次,象以往屢次發生的那樣,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
一個蘋果的偶然落地,卻是人類思想史的一個轉折點,它使坐在花園里的牛頓頭腦開了竅,引起他的沉思: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一切物體都受到差不多總是朝向地心的吸引呢?牛頓思索著。終於,他發現了對人類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萬有引力。

蠅眼照相機的由來

昆蟲的復眼是由千萬個小眼組成的,由於小眼之間的相互抑制,使眼具有突出影像的邊框、增大清晰度的功能。人們仿效蒼蠅腹眼中小眼的蜂窩型結構製成了用於科研的「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拍攝1329張照片, 其分辯率達4千條線。

大自然的啟示是:蠅眼照相機的由來:昆蟲的復眼是由千萬個小眼組成的

⑧ 21世紀的科學發明(最好有圖片)

21世紀影響人類生活的五大發明:1、修復手套 2、仿生心臟 3、神經轉化 4、神經轉化 5、耳朵看世界

21世紀,許多令人驚訝的技術創新將對人類的日常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憑借「修復手套」獲得2004年度「尤利卡令人鼓舞科學獎」的科學家宣稱,科幻小說的預言距離變成現實已經不遠了。

●修復手套

「修復手套」是一種植入了能模仿人手生物力學的特殊致動器和感測器的裝置。機械手研究實驗室設計「修復手套」的目的是為了製造一種具有人工肌肉的「外衣」。這種「外衣」能夠幫助人體重新運動。全世界的科學家、程序設計員、發明者都在開發復制、替代人體結構或者幫助人體的創新技術。

●仿生心臟

同位移植人工心臟 CATO 是一種能全面模仿人類心臟的裝置,由血液室 心室 、閥 瓣膜 以及能把血液吸入肺動脈和主動脈的特殊致動裝置組成。

科學家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要把包括電源在內的人工心臟裝置移植到心臟通常所處位置的有限空間內。科學家曾經拿母牛做實驗,並獲得巨大成功,這也為他成功給同位移植人工心臟申請專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神經轉化

一位澳大利亞程序設計員開發出一套系統。根據這套系統,遭受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疾病折磨的人今後可以不再受到自身殘疾的限制,只要通過神經信號的提示便能與別人溝通。另一位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的人機聯結界面:一個人可以利用皮膚表面電極接收神經信號,然後在經過人工智慧分析後,便能夠達到交流的目的。兩位科學家合作後,這套系統被稱為神經轉化技術。

●耳朵看世界

萊斯利·凱博士設計出一種聲納裝置,這種裝置能釋放出超聲波,還能發現其他物體和障礙物發出的反射。數據接著被轉化成一連串能夠聽到的聲音,這些聲音在頻率上與遠處物體發出的聲音相對應。經過少許的培訓,人類大腦似乎能下意識地將這些聲音轉化為空間想像。

這項技術贏得了1998年度世界通信創新獎,如今全世界的盲人將利用這項技術自信地行走在他們不熟悉的區域。

●人造肌肉

研究人造肌肉的工作始於上個世紀40年代,但只是在最近的10年裡才取得了較大發展,因為世界范圍內的研究中心研製出了特種聚合體和智能材料。未來人類很有可能看到世界上最強壯的人和最強大的仿生胳膊進行較量。

⑨ 小學生小發明 製作方法 圖片

星空燈

所需材料:玻璃罐或者廣口瓶、一張小錫紙

製作步驟:

1、把錫紙剪成內剛好能放入玻璃罐中的大小容,在錫紙背面用筆畫出各星座的點陣圖

2、然後用錐子或者尖針按照星座點陣在錫紙上戳出小洞

⑩ 中華四大發明圖片(每樣各一張)

中國四大發明是指古代中國發明的造紙術、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葯。

  1. 造紙術,早在西漢時中國勞動人民就已造紙。東漢時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破布和舊漁網等材料製成植物纖維紙。蔡倫他曾被封為「龍亭侯」所以人們把他創造的這紙叫做「蔡侯紙」。


閱讀全文

與發明創造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