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古代鑽木取火的發明者
鑽木取火是根據抄摩襲擦生熱的原理產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較為粗糙,在摩擦時,摩擦力較大會產生熱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會生出火來。鑽木取火的發明來源於我國古時的神話傳說。燧人氏是傳說中發明鑽木取火的人
Ⅱ 世界上第一根摩擦火柴是怎麼發明的
鑽木取火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詳。
直至19世紀,才有人發明引火盒。盒子裡面裝有浸過硫酸的石棉,接著拿一根木條,沾上硫磺、氯酸鉀和糖,當木條碰到硫磺,便會發生化學作用,發生火花。
但這種火柴仍相當笨拙,直至1827年,英國葯劑師瓦克爾,用沾有化學葯品的木條,在砂紙上一擦,就立刻產生火花。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根摩擦火柴了。
Ⅲ 鑽木取火是什麼時代發明的
鑽木取火的發明來源於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傳說在一萬年前,生活在古昆侖山上版的一個權族群,族中的智者一日看到有鳥啄燧木時產生火苗,受此啟發發明了鑽木取火,這個族群也因此被稱為燧人氏族。鑽木取火是根據摩擦生熱的原理產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較為粗糙,在摩擦時,摩擦力較大會產生熱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會生出火來。
Ⅳ 誰發明了鑽木取火
鑽木取火是根據摩擦生熱的原理產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較為粗糙,在摩擦專時,摩擦力較大會產生熱量屬,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會生出火來。鑽木取火的發明來源於我國古時的神話傳說。燧人氏是傳說中發明鑽木取火的人。
相傳一萬年前,有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其人不死,厭世則升天。國有燧木,又叫火樹,屈盤萬頃,雲霧出於其間。有鳥若鶚,用咀去啄燧木,發出火光。有位聖人,從中受到啟發,於是就折下燧枝鑽木取火,人們就把這位聖人稱為燧人氏。
Ⅳ 原始人用什麼方法摩擦生火
摩擦生火的發明
火的使用,特別是摩擦生火的發明,對遠古人類的生產了重大影響。火的發現和使用,是舊石器時代原始的人的一項特別重大的成就。對於火的使用,他們經歷了一個從利用自然到火的人工取火的漫長過程。即恐懼—認識|—使用。火山爆發、電閃雷擊引起森林起火,對於原始人來說,都是很可怕的。但是人們在同險惡的自然條件做斗爭中,逐漸了解了烈火析附近比較暖和,被燒死的野獸可以充飢
。於是,他們便試著取回火種,把燃燒的樹枝帶到山洞裡去,用火作為戰勝寒作防止野侵襲的武器。在長期的勞動過程中,他們還發現了摩擦生火的現象。例如,打擊燧石或石器相碰會產生火花;刮木、鑽木時會生熱,甚至冒煙起火。經過若干萬年的摸索、嘗試,他們終於實踐中掌握了打擊、磨、鑽等人工取火的方法。這些,他們就從利用自然過渡到人工取火了。
Ⅵ 以摩擦等手段發熱取火的方法有哪些
通過摩擦、打擊等手段發熱取火始於舊石器中晚期,當時已經知道用打擊石頭的方法產生火花,後來又發明了摩擦、鋸木、壓擊等辦法。
古書上所謂「燧人氏鑽木取火」,「伏羲禪於伯牛,錯木作火」,「木與木相摩則燃」等,都不是子虛烏有,只是借華夏名人來體現古代先民獲取熱源的智慧。
鐵器使用之後,人們也用鐵質火鐮敲打堅硬的燧石而發生火星,點燃易燃物。這些方法都是利用機械能轉換成為熱能,當然也是十分費力而且很不方便的。
關於利用凹球面鏡對日聚集取火,凹球面鏡在古代被稱為「燧」,有金燧、木燧之分。金燧取火於日,木燧取火於木。
夫燧,是古人在日下取火的用具。它是用金屬製成的尖底杯,放在日光下,使光線聚在杯底尖處。杯底先放置艾、絨之類,一遇光即能燃火。因此,夫燧即金燧。
另外,《考工記》記載了用金錫為鏡,其凹面向日取火的方法。可見,我國在4000年前已有使用光學原理取火的技術了。
漢代,仍用金燧取火。當時也叫「陽燧」。即用銅鏡向日取火,也用艾引火燃燒。至宋代,仍然流行金燧取火之法。實際上這就是今天的凸面玻璃鏡。
如果我們拿著玻璃鏡,向著太陽,鏡也會聚如豆,再用易燃物放在底下,頃刻間即可得火。古代沒有玻璃,故用金鏡。現代的太陽灶就是從這一道理發展而來的。
過去古人出門,身邊都帶著燧。因為那時的燧為尖頂杯,體積很小,都佩帶腰間以備用。但以陽燧取火,有個不足之處,就是天陰或夜晚就不能取到火。
比如古時人們在行軍或打獵時,總是隨身帶有取火器,《禮記》中就有「左佩金燧」、「右佩木燧」的記載,表明晴天時用金燧取火,陰天時用木燧鑽木取火。陽燧取火是人類利用光學儀器會聚太陽能的一個先驅。
除了古籍記載,考古文物也有這方面的證明。考古工作者曾經在河南省陝縣上村嶺虢國墓出土一面直徑7.5厘米的凹面鏡,背面有一個高鼻鈕,可以穿繩佩掛。
值得注意的是,和這面凹面鏡一起出土的還有一個扁圓形的小銅罐,口沿與器蓋兩側有穿孔,用以系繩。這大概是供裝盛艾絨和凹面鏡配對使用的。這可以說是人類早期利用太陽熱能的專用儀器,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
打擊取火
Ⅶ 誰最早發明人工取火
應該可以說是山頂洞人最先發明人工取火。根據目前的考古資料可知,距今約內18000年前的容山頂洞人已脫離了保存天然火種的階段,掌握了人工取火技術。
最早的人工取火方法是摩擦起火。我們的祖先經常看到敲擊石塊有時會迸出火花,鑽木、鋸木、刮木時木頭會發熱,甚至產生煙火。這些現象重復無數次,人們便逐漸受到啟示,懂得了摩擦和起火的因果關系,從而發明了摩擦取火的技術。《韓非子·五蠹》中關於遠古時期人們「鑽燧取火(鑽即火燫,燧即火石;鑽燧取火即是用火燫與火石摩擦或撞擊而取火),以化腥臊」的記載,《莊子·外物》中「木與木相摩則燃」的描述,都反映了早期人工取火的情形。
掌握人工取火技術,意味著人類第一次控制了這種變革物質的、強大的自然力。掌握人工取火技術,是人類技術史上一項偉大發明,它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稱贊說:火的使用「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
Ⅷ 世界上第一根摩擦火柴是誰發明的
原始時代,人類需要燃燒時,只有鑽木取火或敲擊石塊,打出火花來。
直至19世紀,才有人發明引火盒,盒子裡面裝有浸過硫酸的石棉,接著拿一根木條,沾上硫磺、氯酸鉀和糖,當木條碰到硫磺,便會發生化學作用,發生火花。
但這種火柴仍相當笨拙,直至1827年,英國葯劑師瓦克爾,用沾有化學葯品的木條,在砂紙上一擦,就立刻產生火花。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根摩擦火柴了。
答案是:英國葯劑師瓦克爾。
Ⅸ 火的使用和最早的人工取火是在什麼時候
人類的童年時代還不會用火,野火威脅著人類的生存,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對火非常恐懼,看見火就遠遠地躲開,這個時代被稱為「茹毛飲血」的時代。後來,人類逐漸對火有了認識,發現被火燒過的獸肉比生的容易咬嚼和消化,靠近火可以驅寒取暖,火可以照明,野獸看見了火就要逃避,向火中加草木火就繼續燃燒,雨水澆火火就熄滅,等等。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人們終於學會了讓火為自己服務。從古代遺跡中被燒過的灰燼和獸骨判斷,很多科學家認為地球上最早用火的人是距今170萬年以前我國的古人類「元謀人」。我國的「北京人」時期則大量用火了,在「北京人」居住過的洞穴里,發現了幾層灰燼,其中最後的一層竟有6米。
據推測,原始人最初只是使用天然火,但火種不易保存。隨著人們對火的進一步認識和利用,開始了人工取火。最早的取火方法是用黃鐵礦拓擊燧石,用冒出的火花點燃引人物而獲得火種。到了舊石器時代晚期,隨著鑽孔和磨製技術的發展,才發明了摩擦的人工取火方法。《韓非子·五蠹》記載了我國古代隧人氏「鑽隧取火,以化腥臊」的傳說。說的是燧人氏用鑽木的方法取得了火,用火燒肉熟食。最早的鑽木取火的方法,據專家考證可能是這樣的:在扁平的木塊上面刻上凹穴,把棍子一端按在凹穴上,雙掌夾住來回搓動。這樣棍子末端與木板結合處發生劇烈摩擦,產生許多木屑,並因摩擦而生熱,等碎木屑熱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火星,燃起火焰。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開始使用火鐮、火石來取火,用鐵制火鐮敲擊堅硬的燧石,因摩擦使剝落的鐵屑受熱而表面氧化,生成火星,火星落在易燃的纖維上,就產生了火焰。隨著技術的進步,聰明的中國古人進一步發明了利用太陽取火的方式——陽燧取火。陽燧是用鋼製成的凹面鏡,太陽光經過陽燧的凹面反射,聚集到焦點上,時間久了便會使放在焦點處的易燃物燃燒。
對火的利用是人類支配自然力的偉大開端,是繼石器製作之後在人類獲取自由的征途上又一件劃時代的大事,開創了人類進一步征服自然的新紀元。恩格斯說:「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還是超過了蒸汽機,因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