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者的圖書館在哪

發明者的圖書館在哪

發布時間:2021-07-12 21:54:04

⑴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圖書館

一、美國國會圖書館(2600萬冊)華盛頓

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United States)建於1800年,距今已有二百餘年的歷史,是美國的四個官方國家圖書館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圖書館之一。美國國會圖書館是在美國國會的支持下,通過公眾基金、美國國會的適當資助、私營企業的捐助及致力於圖書館工作的全體職員共同努力建成的,它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聯邦文化機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寶庫,是美國知識與民主的重要象徵,在美國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它保存各類收藏近1億2千1百萬項,超過三分之二的書籍是以多媒體形式存放的。其中包括很多稀有圖書、特色收藏、世界上最大的地圖、電影膠片和電視片等(除農業技術和臨床醫學方面的信息分別由國家農業圖書館和國家醫學圖書館收藏外,其它信息均被國會圖書館收藏)。

二、俄羅斯國立圖書館(1760萬冊)莫斯科

俄羅斯國立圖書館是歐洲第一大圖書館,藏書總量僅次於擁有2.1億冊/件藏書的美國國會圖書館,居世界第二位。該館始建於19世紀60年代。1862年魯緬采夫博物館由彼得堡遷往莫斯科,遷入由著名建築師巴熱諾夫設計,坐落於克里姆林宮旁的帕什科夫樓。同年,作為該博物館一部分的莫斯科第一所免費公共圖書館開放,名為莫斯科公共博物館及魯緬采夫博物館圖書館,通常稱魯緬采夫圖書館。該館當時藏書基礎是著名國務活動家魯緬采夫伯爵豐富的藏書。魯緬采夫伯爵於1826年在聖彼得堡去世,出於「有益於祖國和教育」的目的將其藏書捐贈。從1862年建館之初,便開始接受繳送本。十月革命後,1918年3月,蘇維埃政府遷往莫斯科,魯緬采夫圖書館成為國家主要圖書館。1921年被賦予國家書庫職能;1925年2月根據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的決議,改名為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列寧圖書館的藏書迅速增加,規模超過了始建於1795年的謝德林圖書館,在蘇聯圖書館界占據了中心地位。1973年,在蘇聯文化部批準的圖書館章程中,第一次以條文形式規定列寧圖書館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國家圖書館」。1992年,根據俄聯邦總統1月22日第38號「關於建立俄羅斯國立圖書館」的命令,俄羅斯國立圖書館在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的基礎上建立,並成為法定繳送本保存館。

三、中國國家圖書館(1590萬冊)北京

中國國家圖書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白石橋南長河畔,紫竹院公園旁。坐落在中關村南大街33號。國家圖書館1987年落成,總館佔地7.24公頃,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國家圖書館的主樓為雙塔形高樓,通體以藍色為基調,取其用水慎火之意。主樓採用雙重檐形式,孔雀藍琉璃瓦大屋頂,淡乳灰色的瓷磚外牆,花崗岩基座的石階,再配以漢白玉欄桿,地上書庫19層,地下書庫3層,書庫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設計藏書能力2000萬冊。裙樓分布在主樓兩側,並形成兩個面積甚大的天井,天井內為花園,形成樓中有園的獨特景緻,群樓地上5層底下1層,分布著圖書館的各個功能單元,設有個各具特色的閱覽室46個,其中開架閱覽室23個,日均可接待讀者六、七千人次。該建築還曾被評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築」榜首。

四、俄羅斯國家圖書館(1362萬冊)聖彼得堡

俄羅斯國家圖書館原名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國立公共圖書館,系前蘇聯俄羅斯聯邦共和國的國家館,蘇聯解體後1992年3月更名為俄羅斯國家圖書館。作為俄羅斯兩個國家圖書館之一,隸屬於文化部由政府撥款的俄羅斯國家圖書館負責保存全部俄羅斯的印刷品,手稿和其它文獻如科學會議錄等,以確保公民利用文化科學遺產和免費使用信息。俄羅斯國家圖書館享有接受1冊俄羅斯聯邦每種印刷品的權利,同時它從國外購買各式各樣資料。通過捐獻和饋贈俄羅斯國家圖書館藏書日益豐富。俄羅斯國家圖書館是俄羅斯圖書館學、目錄學以及圖書學研究領域的中心。

五、大英圖書館(1300萬冊)倫敦

大英圖書館(亦譯作不列顛圖書館、英國國家圖書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學術圖書館之一。根據1972年頒布的《英國圖書館法》於1973年7月1日建立。它由前大英博物館圖書館、國立中央圖書館、國立外借科技圖書館以及英國全國書目出版社等單位所組成。該館的參考部收藏1,000萬余冊印刷本圖書、12萬冊手寫本圖書、10萬件印璽及3,000餘冊紙莎草紙上的抄寫本和其他資料。外借部約有圖書1300萬冊,現有期刊、報紙92,000種和縮微膠卷文件350萬件,以及300萬份錄音資料。英國國家圖書館。1973年7月由原英國博物院圖書館、全國中央圖書館、全國科學發明參考圖書館、全國科學技術外借圖書館、英國全國書目公司合並而成。1992年底藏書1500萬冊(件),其中圖書1200萬冊,縮微資料100萬卷,科技報告160萬件,手稿15萬份,期刊5萬種。該館以收藏英國文學、古版書、珍本書為特色。經費80%由英國議會撥給。設有外借部、參考部、研究和發展部等。另外還有報紙圖書館、手稿部、東方手稿和印本書部、圖書館協會圖書館等。1977年建立了英國圖書館情報服務系統(BLAISE)。出版物有《英國國家書目》、《英國印本書總目錄》、《不列顛圖書館連續出版物目錄》等。

六、哈佛大學圖書館(1100萬冊)馬薩諸塞

哈佛大學圖書館是美國最古老的圖書館,也是世界上藏書最多、規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有5位美國總統、30多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曾在這里學習過。1638年,學校校務委員約翰·哈佛病逝,他把一半遺產和私人藏書捐獻給學校。學校就以哈佛命名,哈佛的捐獻成為當時圖書館的主要財產和資料。經過300多年的發展,哈佛大學圖書館的藏書達1000多萬件,設有100多個分館。不僅學校的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圖書館,而且還有各類專業圖書館。分館大部分設在哈佛大學校園內,有的遠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市,甚至義大利的佛羅倫薩。其中燕京圖書館收藏有中國的珍貴圖書;拉蒙特圖書館是世界上第一個供大學本科學生專用的圖書館;魏德勒圖書館是哈佛大學藏書最多的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研究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有一個目標。就是要使學校達到「教育的珠穆朗瑪峰」,占據世界第一流的位置。他和國內外100多家的計算機資料庫建立了聯系,熱情周到地為師生提供各種資料。

七、法國國家圖書館(1100萬冊)巴黎

法國國家圖書館是法國最大的圖書館,也是屈指可數的世界大型圖書館之一。它是由皇家圖書館發展起來的,其歷史可上溯至查理五世(1364-1380年)為收藏歷代王室藏書而建立的國王圖書館。後經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年)在楓丹白露重建,稱皇家圖書館。1720年路易十四時期該館遷入黎塞留(因原為路易十三的宰相黎塞留的府邸而得名)街,1786年館藏達15萬冊。除印本圖書外,還開始收集錢幣、徽章、浮雕等。1789年制憲會議頒布充公法令,將該館收歸國有,成為國家財產。1792年更名為國家圖書館,向國民開放,藏書30萬冊。那個時期接受了大量被充公的圖書,其中有當時被查封教會、流亡貴族和其他流亡國外者的圖書、法國修道院和貴族圖書館的藏書等。短短幾年內館藏猛增到60多萬冊。隨著政府更迭圖書館幾度更名。

八、萊比錫圖書館(屬於德意志國家圖書館)(900萬冊)萊比錫

德意志國家圖書館(Die Deutsche Nationalbibliothek)是聯邦德國的國家圖書館之一。做為非借閱圖書館,德意志圖書館承擔著從1913年以來所有德語出版書籍的保藏工作,除此之外該圖書館還負責制定德國國家書目。萊比錫國家圖書館:主要負責珍貴圖書的保護與收藏。

九、日本國會圖書館(727萬冊)東京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有兩個源流。一是設立於1890年、隸屬於舊憲法下帝國議會的貴族院眾議院圖書館,另一則是設立於1872年、隸屬於文部省的帝國圖書館。其中帝國圖書館經歷了自書籍館(1872年)、東京書籍館(1875年)、東京府書籍館(1877年)、東京圖書館(1880年)至帝國圖書館(1897年)的變遷。1947年改稱為國立圖書館。

由於帝國圖書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就是接受繳送本的圖書館,因此,其藏書包括了明治以後日本出版的所有出版物,兩個圖書館的藏書成為NDL藏書的重要基礎。該館是以美國國會圖書館為模式建立的,1948年6月5日正式向一般讀者開放。

十、法蘭克福圖書館(屬於德意志國家圖書館)(700萬冊)法蘭克福

德意志國家圖書館(Die Deutsche Nationalbibliothek)是聯邦德國的國家圖書館之一。做為非借閱圖書館,德意志圖書館承擔著從1913年以來所有德語出版書籍的保藏工作,除此之外該圖書館還負責制定德國國家書目。法蘭克福國家圖書館:承擔整個德意志圖書館網上書目(OPAC)的改進和編輯、圖書館技術的研發與推廣、負責德意志圖書館的構建和領導。除此之外法蘭克福國家圖書館還提供國家圖書書目服務。

⑵ 中國最早的圖書館是哪一個

有史料稱,我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是1907年創於江蘇的江南圖書館。這不對,中國最早的圖書館在武漢。

1902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湖北巡撫端方聯合奏請清廷設立湖北省圖書館獲准,並於1904年8月27日開館(利用武昌蘭陵街博文書院改建而成,1935年在武昌閱馬場重修館舍),開了中國公共圖書館先河,比江南圖書館大3歲,比聲名顯赫的京師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前身)早38年。這一切,跟張之洞能「與國際接軌」有關。

武漢最早的公共圖書館則是1910年5月16日開辦的文華公書林,美國人韋棣華女士功不可沒。

武昌文華大學是晚清美國基督教聖公會所辦,該校英文教師韋棣華與友人出資在校內設報亭,購置書報雜志供師生閱讀,後藏書日增,擴為兩間圖書室,開辦公共圖書館的願望與日俱增。經多方募捐籌辦,文華公書林於1905年奠基,1910年開放,創武漢公共圖書館歷史之始。

文華公書林值得大書一筆的還不止於此,1920年,韋棣華女士在文華公書林創設文華大學圖書科。1927年,文華大學的後繼者華中大學停辦,圖書科獲准開辦私立武昌文華圖書館專科學校。這是舊中國第一所也是惟一一所圖書館專業的學校。抗戰時遷至重慶,又增設檔案管理專科班,又成為當時中國惟一的檔案專業學校。抗戰勝利後「榮歸故里」。1952年並入武漢大學。

⑶ 發明者圖書館在哪

風暴群山ULD機器人騎著機械鳥

⑷ 是誰創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

圖書館的創建人是亞述巴尼拔,他不但戰功卓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的創建人,對保存巴比倫亞述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亞述巴尼拔尊崇文化,愛書幾乎達到痴迷的程度。他命信使、書吏或官員遍歷全國各地專門搜集圖書,凡發現尼尼微所缺的泥版,無論如何都要弄到,大有搜盡天下文章之氣魄。尤其是對文明發達程度較高的蘇美爾和阿卡德地區更為重視,信使、書吏或官員在這里往往能搜尋到古老的銘文。亞述巴尼拔圖書館管理井井有條。圖書館有館藏圖書目錄,登錄了所有圖書的書名供讀者查找。每本圖書(泥版文書)都進行了財產登記,蓋上了「天下之王、亞述王亞述巴尼拔宮廷」的印章。這些圖書都是亞述官吏根據國王的命令,從巴比倫各地城市、神廟中搜集來的古籍,或是根據古籍抄寫的副本。因為在亞述本國,如果不算歷代諸王所寫的遠征記,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文學作品。亞述的文學作品,基本上都出自巴比倫。考古學家在發掘亞述巴尼拔圖書館時,發現了亞述和巴比倫所有的重要作品,從而弄清了亞述文學的源流。

⑸ 世界上第一所圖書館是在哪個國家設立

下面是最早的不規范圖書館,在尼尼微成

兩河流域是人類文明最早發源地之一。「兩河」是流貫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期河。
1849年,英國考古學家在兩河流域的尼尼微成的廢墟上發掘到了許多泥板書。刻在泥板上的文字,每一筆和開始都較粗,末尾都較細,如同楔子形狀,所以叫楔形文字。泥板上刻寫著敘事詩、祈禱文、商務記錄、貢品清單、行政命令、天文資料等。同時還刻著主人的印記,有的標明來源或出處。像這樣的泥板書有25000多塊,其中2000多塊現收藏在英國不列顛博物館。據考證,這是公元前7世紀所造的宮廷圖書館的遺物,這說明,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在27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

最早的規范圖書館 在美索不達米亞 現在的伊拉克

伊拉克全境遍布重要的歷史遺跡。在考古學歷史上,伊拉克的文明是獨一無二的。很少有地方像伊拉克這樣經歷過如此悠久而復雜的歷史,幾千年來從科技發明、藝術文學到宗教和社會結構,人類文明在這里得到了充分展現。根據考古學家的發掘成果,我們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也在美索不達米亞。而聞名於世的是亞述巴尼拔圖書館。這是現今已發掘的古文明遺址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書籍最齊全的圖書館。在時間上要比埃及著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早400年,而且由於泥版圖書的特殊性,沒有像亞歷山大圖書館一樣毀於戰火,大部分都保存了下來。

亞述巴尼拔圖書館因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而得名,亞述巴尼拔是亞述末代國王,公元前668年至前627年在位。他自稱為「偉大英明及世界之王」,他在位時不僅使亞述帝國的疆域達到了極限,而且也是一位尊崇文化、博學多才、愛書入迷的國王。在圖書館遺址的一塊泥版上,亞述巴尼拔自述道:「我,亞述巴尼拔,受到納布智能神的啟發,覺得有博覽群書的必要。我可以從它學到射、御以及治國平天下的本領。……讀書不但可以擴充知識和技藝,而且還可養成一種高貴的氣度。」因此,在他統治期間,在古都尼尼微修建了著名的亞述巴尼拔圖書館。

值得一提的是,亞述巴尼拔圖書館重現於世,應歸功於英國業余考古學家萊爾德,可以說它是由萊爾德用他的鐵杴公諸於世的。1849年,他在發掘尼尼微的亞述王宮遺址時,在亞述國王辛那赫裡布(公元前704年—前681年在位)的宮殿里,發現了兩個像是後來增建的、作為圖書館的房間。其面積之大、藏書之多,即使按現代標准來說,「圖書館」這一名稱也是毫不過分的。萊爾德在那兒發現了近三萬「冊」書,這是一個地道的泥版圖書館!

根據後來考古學家的考證和研究,人們基本了解了亞述巴尼拔圖書館的概貌。

圖書館的藏書大部分是從全國各地傳抄的摹本,另一部分從私人處獲得。在尼尼微圖書館遺址,曾發現了亞述巴尼拔給一些文官的訓令,指示他們到各省去收集泥版圖書。其中一封這樣寫道:「接到此信之日,即帶舒瑪、其弟貝爾·埃梯爾、亞普拉及你認識的波西巴的一些藝術家去,盡可能收集人們家中及埃齊達神廟里的泥版。」此外,亞述巴尼拔還雇有好多學者和抄寫員,專門抄寫各地的泥版和有價值的銘文。

圖書館中的藏書門類齊全,包括哲學、數學、語言學、醫學、文學以及占星學等各類著作,幾乎囊括了當時的全部學識。其中的王朝世襲表、史事札記、宮廷敕令以及神話故事、歌謠和頌詩,為後人了解亞述帝國乃至整個亞述-巴比倫文明提供了鑰匙。尤其珍貴的是,在文學類泥版中,這里藏有世界史上第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吉爾伽美什》,這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所創造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從圖書館藏書來看,亞述人已懂得對各類圖書進行分類和編目。對各類書籍,通常放在不同的位置加以區分。亞述書吏還在每塊泥版上附上題簽,標明該泥版所記載的內容。

這座圖書館是亞述巴尼拔的私人圖書館。這里的藏書多數刻有國王的名字,有的註明是國王本人親自修訂的,有的則註明是由他收集來的。泥版文書上往往還刻有「宇宙之王、亞述之王亞述巴尼拔」的字樣。在一塊泥版上,刻著這樣一首詩:

我是亞述巴尼拔,偉大的國王、非凡的國王 宇宙之王、亞述之王、周邊世界之王

王中之王,亞述的統帥、無敵的君主支配著大海從高到低

所有的諸侯都匍匐在我腳下。

⑹ 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是在那個國家

不是問過了嗎

下面是最早的不規范圖書館,在尼尼微成

兩河流域是人類文明最早發源地之一。「兩河」是流貫伊拉克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期河。
1849年,英國考古學家在兩河流域的尼尼微成的廢墟上發掘到了許多泥板書。刻在泥板上的文字,每一筆和開始都較粗,末尾都較細,如同楔子形狀,所以叫楔形文字。泥板上刻寫著敘事詩、祈禱文、商務記錄、貢品清單、行政命令、天文資料等。同時還刻著主人的印記,有的標明來源或出處。像這樣的泥板書有25000多塊,其中2000多塊現收藏在英國不列顛博物館。據考證,這是公元前7世紀所造的宮廷圖書館的遺物,這說明,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在27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

最早的規范圖書館 在美索不達米亞 現在的伊拉克

伊拉克全境遍布重要的歷史遺跡。在考古學歷史上,伊拉克的文明是獨一無二的。很少有地方像伊拉克這樣經歷過如此悠久而復雜的歷史,幾千年來從科技發明、藝術文學到宗教和社會結構,人類文明在這里得到了充分展現。根據考古學家的發掘成果,我們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也在美索不達米亞。而聞名於世的是亞述巴尼拔圖書館。這是現今已發掘的古文明遺址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書籍最齊全的圖書館。在時間上要比埃及著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早400年,而且由於泥版圖書的特殊性,沒有像亞歷山大圖書館一樣毀於戰火,大部分都保存了下來。

亞述巴尼拔圖書館因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而得名,亞述巴尼拔是亞述末代國王,公元前668年至前627年在位。他自稱為「偉大英明及世界之王」,他在位時不僅使亞述帝國的疆域達到了極限,而且也是一位尊崇文化、博學多才、愛書入迷的國王。在圖書館遺址的一塊泥版上,亞述巴尼拔自述道:「我,亞述巴尼拔,受到納布智能神的啟發,覺得有博覽群書的必要。我可以從它學到射、御以及治國平天下的本領。……讀書不但可以擴充知識和技藝,而且還可養成一種高貴的氣度。」因此,在他統治期間,在古都尼尼微修建了著名的亞述巴尼拔圖書館。

值得一提的是,亞述巴尼拔圖書館重現於世,應歸功於英國業余考古學家萊爾德,可以說它是由萊爾德用他的鐵杴公諸於世的。1849年,他在發掘尼尼微的亞述王宮遺址時,在亞述國王辛那赫裡布(公元前704年—前681年在位)的宮殿里,發現了兩個像是後來增建的、作為圖書館的房間。其面積之大、藏書之多,即使按現代標准來說,「圖書館」這一名稱也是毫不過分的。萊爾德在那兒發現了近三萬「冊」書,這是一個地道的泥版圖書館!

根據後來考古學家的考證和研究,人們基本了解了亞述巴尼拔圖書館的概貌。

圖書館的藏書大部分是從全國各地傳抄的摹本,另一部分從私人處獲得。在尼尼微圖書館遺址,曾發現了亞述巴尼拔給一些文官的訓令,指示他們到各省去收集泥版圖書。其中一封這樣寫道:「接到此信之日,即帶舒瑪、其弟貝爾·埃梯爾、亞普拉及你認識的波西巴的一些藝術家去,盡可能收集人們家中及埃齊達神廟里的泥版。」此外,亞述巴尼拔還雇有好多學者和抄寫員,專門抄寫各地的泥版和有價值的銘文。

圖書館中的藏書門類齊全,包括哲學、數學、語言學、醫學、文學以及占星學等各類著作,幾乎囊括了當時的全部學識。其中的王朝世襲表、史事札記、宮廷敕令以及神話故事、歌謠和頌詩,為後人了解亞述帝國乃至整個亞述-巴比倫文明提供了鑰匙。尤其珍貴的是,在文學類泥版中,這里藏有世界史上第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吉爾伽美什》,這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所創造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從圖書館藏書來看,亞述人已懂得對各類圖書進行分類和編目。對各類書籍,通常放在不同的位置加以區分。亞述書吏還在每塊泥版上附上題簽,標明該泥版所記載的內容。

這座圖書館是亞述巴尼拔的私人圖書館。這里的藏書多數刻有國王的名字,有的註明是國王本人親自修訂的,有的則註明是由他收集來的。泥版文書上往往還刻有「宇宙之王、亞述之王亞述巴尼拔」的字樣。在一塊泥版上,刻著這樣一首詩:

我是亞述巴尼拔,偉大的國王、非凡的國王 宇宙之王、亞述之王、周邊世界之王

王中之王,亞述的統帥、無敵的君主支配著大海從高到低

所有的諸侯都匍匐在我腳下。

⑺ 世界十大圖書館在哪裡

一、美國國會圖書館(2600萬冊)華盛頓
二、俄羅斯國立圖書館(1760萬冊)莫斯科
三、中國國家圖書館(1590萬冊)北京
四、俄羅斯國家圖書館(1362萬冊)聖彼得堡
五、大英圖書館(1300萬冊)倫敦
六、哈佛大學圖書館(1100萬冊)馬薩諸塞
七、法國國家圖書館(1100萬冊)巴黎
八、萊比錫圖書館(屬於德意志國家圖書館)(900萬冊)萊比錫
九、日本國會圖書館(727萬冊)東京
十、法蘭克福圖書館(屬於德意志國家圖書館)(700萬冊)法蘭克福

⑻ 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在哪裡

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在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稱為國會國書館。

⑼ 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在什麼地方

世界上最早的皇家圖書館,可說是公元前15世紀中國殷代在都城(今河南安陽)設立的檔案庫。裡面珍藏了具有史料價值的甲骨卜辭,以供執政者參考。這可看成是皇家圖書館的萌芽。而有史可查的皇家圖書館,出現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漢武帝時代。當時,政府曾頒布徵集圖書的公告,並在宮內設立了收藏圖書的館舍,配備了管理圖書的官員。

⑽ 西方圖書館史的活字印刷術發明後的圖書館

1450年前後,德國人J.谷登堡受到中國活字印刷的啟示,用鉛、錫、銻合金製成活字版,用油墨印刷,為近代的金屬活字印刷業奠定了基礎。活字印刷術的使用對圖書館事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圖書再也不用靠手工抄寫了。圖書的管理和圖書的生產也開始分開,逐漸形成圖書館和圖書出版兩個專門行業。印刷型圖書的大量出版使圖書館藏書以空前的速度增加,一些大型圖書館開始出現。藏書激增促使圖書館的管理方式(如分類、著錄、目錄編制等)開始發生深刻的變化。圖書館的建築結構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鐵鏈加鎖的圖書和讀經台式的書籍放置辦法逐漸消失了。1567年,西班牙的艾斯庫略爾宮圖書館首次採用了牆壁式大廳的建築格局,即圖書館內部為又寬又高的大廳,周圍的牆壁排列書架,大廳中間的寬敞空間既可供讀者活動,也可陳列地球儀和其他珍貴文物。館藏結構也起了變化,本國語言的出版物逐漸增多,拉丁文、希臘文書籍的比重顯著減少。從活字印刷起到1500年出版的圖書被稱為搖籃本。據估計,這一時期搖籃本總共刊印了4萬種。由於印刷的書籍增多,許多國家開始要求出版商呈繳出版物,以便檢查書籍內容。1537年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頒布了第一部呈繳本法,各國政府紛紛仿效(見出版物呈繳制度)。

閱讀全文

與發明者的圖書館在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