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和瓦解

創造和瓦解

發布時間:2021-07-12 21:49:08

① 他們創造的一切將會崩潰台詞是什麼電影

城裡的月光 - 許美靜
詞:陳佳明
曲:陳佳明
每顆心上某一個地方
總有個記憶揮不散
每個深夜某回一個地方
總有著最答深的思量
世間萬千的變幻
愛把有情的人分兩端
心若知道靈犀的方向
那怕不能夠朝夕相伴

城裡的月光把夢照亮
請溫暖他心房
看透了人間聚散
能不能多點快樂片段
城裡的月光把夢照亮
請守護它身旁
若有一天能重逢
讓幸福撒滿整個夜晚
每顆心上某一個地方
總有個記憶揮不散
每個深夜某一個地方
總有著最深的思量
世間萬千的變幻
愛把有情的人分兩端
我只想
心若知道靈犀的方向
那怕不能夠朝夕相伴
城裡的月光把夢照亮
請溫暖他心房
看透了人間聚散
能不能多點快樂片段
城裡的月光把夢照亮
請守護它身旁
若有一天能重逢
讓幸福撒滿整個夜晚
城裡的月光把夢照亮
請溫暖他心房
看透了人間聚散
能不能多點快樂片段
城裡的月光把夢照亮
請守護它身旁
若有一天能重逢
讓幸福撒滿整個夜晚
若有一天能重逢
讓幸福撒滿整個夜晚

② 印度文明的衰落和瓦解

到公元前第三個千年之末,印度河文明開始衰落。盡管只能推測衰落的原因,但有明顯的證據表明耕種或灌溉的土地和城市所佔地區的面積都逐漸縮小。洛塔爾港口約於公元前1900年前放棄,其他大居住中心維持的人口也比原先大為減少,且擁擠在衰敗城市的某個小區域中。在某些遺址上也發現了暴力跡象:灰燼和未掩埋或無頭的屍體,大概是遭匪幫襲擊的
受害者,因為那些城市基本上無力抵禦掠奪。任何文明存在很多世紀後,都可能出現衰退跡象,但印度河居民遇到的卻是由他們的沙漠或半乾燥環境引起的一些特殊的、短期內即可變成難以克服的問題。任何乾旱地區經長期灌溉後,必然逐漸積累因水蒸發又無雨水有效沖刷而留下的鹽鹼。灌溉使地下水位提高,甚至可能上升到作物根部。當積累的鹽鹼達到對作物有害的水平,或作物根部被淹,農業就可能相當突然地宣告完結。就是今天我們也能在很多包括美國在內的乾燥灌溉地區看到這兩個問題造成的影響。
在印度河流域古代耕種過的地區中,有大片地塊看來就是由於這些原因而被放棄的,因為古代耕地表面有白色沉積物。另外,一再發生的洪水和江河改道,不但直接威脅城市,而且所攜帶的淤泥破壞或堵塞給農田供水的灌溉渠道而間接危及農業基礎。江河改道也可能使城市或灌溉區失去水源。所有這些都是發源於山區然後流經少樹沙漠地帶的不穩定河流的行為特點。沒有氣候變化的證據,盡管有人無視相反證據而斷言如此,但有不少證據表明曾經造就了城市、滋養了藝術的剩餘農產品減少了而終至消失,殘餘人口居住在一度輝煌的城市廢墟中,靠他們從倖存的、生產能力遠為低下的農田榨取的些許收獲,再加上狩獵和採集,過著比較簡單的生活。在這種衰退狀況下,他們越來越無力保護自己免遭外來人的襲擊。後來抵達這里的雅利安移居者,從未看到過印度河文明的鼎盛時期,因而不可能是它瓦解的原因。創造了印度河文明的人或他們的後代,隨身帶著他們的文化和技術,大概向東疏散到恆河流域或向南遷徙到了印度半島。

③ 為何人類創造了貨幣體系,一旦玩崩潰就會導致影響真實生活比狗都不如

提問要簡單明確,突出重點與目標要求,你的提問思路不清,目標不明,缺乏邏輯性和完整性,提問目標錯亂無章,不符合提問的正確要求,所以說你的提問沒有可答性,建議你撤銷重新發出提問,這樣才能順利獲得最滿意的答復。

④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瓦解和封建制度確立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各國的變法和封建社會的形成有什麼關系

  1. 反應了商鞅變法的主張。屬於法家的觀點。

  2. 代表的是地主階級的觀點,變法作用我給你復制了一個

(1)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商鞅變法是較為徹底的改革運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制度,創立了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壯大了國力,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秦國乃至中國歷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2)經濟上:改變舊有的生產關系,廢井田開阡陌,從根本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
(3)政治上:打擊並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使封建國家機器的只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
(4)軍事上:獎勵軍功,達到了強兵的目的,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為秦下一步的戰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⑤ 歷史經驗表明一個政治的瓦解往往是從什麼領域開始的

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首先從思想領域開始。

政治動盪、政權更迭可能是一夜之間的事情,而思想演化則是一個長期過程。如果思想防線守不住了,那其他一切防線都守不住了,所以我們必須把意識形態中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始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時候不能旁落,否則我們就會犯無法挽回的歷史性錯誤。

(5)創造和瓦解擴展閱讀

黨和人民的堅強團結,離不開鞏固的共同思想基礎。國際反華勢力骨子裡是不希望中國發展壯大的,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推行西化、分化中國的戰略。西化是手段,分化才是目的,一個分裂動亂、軟弱渙散的中國才符合他們的利益。他們西化、分化中國最主要的一手,就是搞意識形態滲透,搞亂人們的思想,

瓦解黨和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這也是最厲害的一手,是釜底抽薪的一手,是最需要我們警惕的。一個國家、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政治動盪、政權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但思想演化是個長期過程。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

⑥ 推翻王朝和瓦解王朝有什麼區別

重點詞彙在推翻和瓦解
推翻,我們可以說推翻一個王朝。可以理解為一個王朝替代了一個王朝。一個王朝結束了。但並沒有死亡,前朝的忠臣心還向著前朝的君主,寧死不降。甚至還會有卷土重來的想法。
瓦解,即使這個國家沒有被替代,但是朝中無忠臣,身邊無忠心。一定程度上說這個王朝已經死了。沒有人願意為此再做任何努力。

⑦ 瓦解和崩潰差異大嗎

崩潰:完全破壞、垮台(多指國家政 治、經濟、軍事等)。「崩潰」可以作名詞 和動詞,作動詞時,不及物,後面不接賓 語。如:經濟崩潰等。

瓦解:①像瓦片般碎裂分離,比喻崩 潰或分裂到不可收拾的形勢。②使對方 的力量崩潰。「瓦解」可以作名詞和動詞,作動詞時,及物,後面可以接賓語。如:瓦 解敵人等。

⑧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和瓦解,世界經濟格局的三大支柱

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有44個國家參加的聯合國與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懷特計劃」為基礎的「聯合國家貨幣金融會議的最後決議書」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兩個附件,總稱為「布雷頓森林協定」。

布雷頓森林體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第二,其他會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即同美元保持固定匯率關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實際上是一種國際金匯兌本位制,又稱美元—黃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戰後國際貨幣體系中處於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黃金的「等價物」,各國貨幣只有通過美元才能同黃金發生關系。從此,美元就成了國際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國的主要儲備貨幣。

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使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又有了統一的標准和基礎,結束了戰前貨幣金融領域里的混亂局面,並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擴大了世界貿易。美國通過贈與、信貸、購買外國商品和勞務等形式,向世界散發了大量美元,客觀上起到擴大世界購買力的作用。同時,固定匯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於匯率波動而引起的動盪,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主要國家的貨幣匯率,這有利於國際貿易的發展。據統計,世界出口貿易總額年平均增長率,1948—1960年為6.8%,1960—1965年為7.9%,1965—1970年為11%;世界出口貿易年平均增長率,1948—1976年為7.7%,而戰前的1913—1938年,平均每年只增長0.7%。基金組織要求成員國取消外匯管制,也有利於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發展,因為它可以使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在實務中減少許多干擾或障礙。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以美元和黃金為基礎的金匯兌本位制。它必須具備兩個基本前提:一是美國國際收支能保持平衡;二是美國擁有絕對的黃金儲備優勢。但是進入60年代後,隨著資本主義體系危機的加深和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加劇,各國經濟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美國經濟實力相對減弱。1950年以後,除個別年度略有順差外,其餘各年度都是逆差,並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至1971年,僅上半年,逆差就高達83億美元。隨著國際收支逆差的逐步增加,美國的黃金儲備也日益減少。1949年,美國的黃金儲備為246億美元,占當時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總額的73.4%,這是戰後的最高數字。此後,逐年減少,至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新經濟(行情論壇)政策」時,美國的黃金儲備只剩下102億美元,而短期外債為520億美元,黃金儲備只相當於積欠外債的1/5。美元大量流出美國,導致「美元過剩」,1973年底,游盪在各國金融市場上的「歐洲美元」就達1000多億。由於布雷頓森林體系前提的消失,也就暴露了其致命弱點,即「特里芬難題」。體系本身發生了動搖,美元國際信用嚴重下降,各國爭先向美國擠兌黃金,而美國的黃金儲備已難於應付,這就導致了從1960年起,美元危機迭起,貨幣金融領域陷入日益混亂的局面。為此,美國於1971年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各國政府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這就使西方貨幣市場更加混亂。1973年美元危機中,美國再次宣布美元貶值,導致各國相繼實行浮動匯率制代替固定匯率制。美元停止兌換黃金和固定匯率制的垮台,標志著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瓦解。

布雷頓體系的歷史作用與歐元啟動

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動,並於1月4日入市。作為歐洲單一貨幣和國際貨幣體系內惟一能與美元抗衡的貨幣,它是歐盟實施其1991年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邁向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步驟,體現了歐盟15國實現歐洲單一貨幣體系的決心,標志著國際貨幣體系開始從一極走向多極。歐元前的美元——布雷頓森林體系雖已成為歷史,但它推動了國際金融的發展,在世界經濟發展中曾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就企圖取代英國,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二戰後,各國實力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英國經濟在戰爭中遭到重創,實力大為削弱。相反,美國經濟實力卻急劇增長,並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從1941年3月11日到1945年12月1日,美國根據「租借法案」向盟國提供了價值500多億美元的貨物和勞務⑴。黃金源源不斷流入美國,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938年的145.1億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億美元,約佔世界黃金儲備的59%⑵。這為美元霸權地位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

美國統治集團認為,英國特惠制和英鎊區是戰後妨礙美國對外經濟擴張的主要障礙之一,因而美國主張「在很短的一個過渡階段之後,不允許保護關稅、貿易限額,以及諸如競爭性貨幣貶值、多種匯價、雙邊清算協定、限制貨幣自由流通措施等各種形式的金融壁壘存在下去」⑶。但當時英國在貨幣金融領域里還有一定實力,英鎊仍是世界主要儲備貨幣之一,國際貿易40%左右是用英鎊結算,特惠制與英鎊區依舊存在,英國在世界上還保持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因此,1943年,美國財政部官員懷特和英國財政部顧問凱恩斯分別從本國利益出發,設計戰後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提出了兩個不同的計劃。「懷特計劃」是從當時美國擁有大量的黃金儲備出發,強調黃金的作用,並竭力主張取消外匯管制和各國對國際資金轉移的限制,以便於美國對外進行貿易擴張和資本輸出。它主張在戰後設立一個國際穩定基金組織,基金組織發行一種國際貨幣,各國貨幣與之保持固定比價。基金組織的任務主要是穩定匯率,實際上這是為美國輸出過剩資本、控制和掠奪其他國家服務的。「凱恩斯計劃」是從當時英國黃金儲備缺乏的困境出發,盡力貶低黃金作用,主張建立一個世界性中央銀行,稱「國際清算聯盟」,各國的債權、債務通過它的存款帳戶轉帳進行清算。

兩個方案反映了美、英兩國經濟地位的變化和爭奪世界金融霸權的目的。從1943年9月到1944年4月,美、英兩國政府代表團在國際貨幣計劃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爭論。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有44個國家參加的聯合國與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懷特計劃」為基礎的「聯合國家貨幣金融會議的最後決議書」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兩個附件,總稱為「布雷頓森林協定」。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起來,從而確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

布雷頓森林體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第二,其他會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即同美元保持固定匯率關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實際上是一種國際金匯兌本位制,又稱美元--黃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戰後國際貨幣體系中處於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黃金的「等價物」,各國貨幣只有通過美元才能同黃金發生關系。從此,美元就成了國際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國的主要儲備貨幣。

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歷史作用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是有其歷史作用的,它暫時結束了戰前貨幣金融領域里的混亂局面,維持了戰後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固定匯率制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支柱之一,但它不同於金本位下匯率的相對穩定。在典型的金本位下,金幣不僅本身具有一定的含金量,可以自由鑄造,而且黃金可以自由輸出輸入,所以匯價的波動受到黃金點制約,波動界限是狹隘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國通貨膨脹嚴重,金市的自由兌換和黃金的自由移動受到阻礙,金本位制陷入嚴重危機。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引起了貨幣制度危機,導致金本位制崩潰,使世界的貨幣金融關系失去了統一的標准和基礎,它是世界貨幣體系的第一次危機。各國先後組成了相互對立的貨幣集團,加強外匯管制,實行外匯傾銷,進行激烈的貨幣戰,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呈現出一片混亂局面。而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使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又有了統一的標准和基礎,混亂局面暫時得以穩定。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擴大了世界貿易。美國以其豐富的黃金儲備為背景,通過贈與、信貸、購買外國商品和勞務等形式,向世界散發了大量美元,客觀上起到擴大世界購買力的作用。同時,固定匯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於匯率波動而引起的動盪,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主要國家的貨幣匯率,這有利於國際貿易的發展。據統計,世界出口貿易總額年平均增長率,1948—1960年為6.8%,1960—1965年為7.9%,1965—1970年為11%⑷;世界出口貿易年平均增長率,1948—1976年為7.7%,而戰前的1913—1938年,平均每年只增長0.7%⑸。基金組織要求成員國取消外匯管制,也有利於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發展,因為它可以使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在實務中減少許多干擾或障礙。

布雷頓森林體系形成後,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活動對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一方面,基金組織提供的短期貸款暫時緩和了國際收支危機。戰後初期,許多國家由於黃金外匯儲備枯竭,紛紛實行貨幣貶值,造成國際收支困難,而基金組織的貸款不同程度地解決了這一難題。1947-1969年,基金組織貸款總額為202億特別提款權⑹。但是基金組織在40年代後期和50年代前期,貸款活動范圍是有限的,主要是在地區上(如歐洲支付聯盟)取得的。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由於在減少限制方面有了較快發展,許多國家國際支付地位的加強,也促進了支付辦法上的穩步自由化,基金組織的貸款業務迅速增加,重點也由歐洲轉至亞、非、拉第三世界。另一方面,世界銀行提供和組織的長期貸款和投資不同程度地解決了會員國戰後恢復和發展經濟的資金需要。世界銀行成立初期,貸款也主要集中於歐洲國家,總數約5億美元⑺。後來,世界銀行的貸款方向主要轉向發展中國家,以解決開發資金的需要。此外,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在提供技術援助,建立國際經濟貨幣的研究資料及交換資料情報等方面對世界經濟的恢復與發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布雷頓森林系統解體與歐元

戰後國際貨幣體系是以美元和黃金為基礎的金匯兌本位制。它必須具備兩個基本前提:一是美國國際收支能保持平衡;二是美國擁有絕對的黃金儲備優勢。但是進入60年代後,隨著資本主義體系危機的加深和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加劇,各國經濟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美國經濟實力相對減弱。1950年以後,除個別年度略有順差外,其餘各年度都是逆差,並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至1971年,僅上半年,逆差就高達83億美元⑻。隨著國際收支逆差的逐步增加,美國的黃金儲備也日益減少。1949年,美國的黃金儲備為246億美元⑼,占當時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總額的 73.4%⑽,這是戰後的最高數字。

此後,逐年減少,至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新經濟政策」時,美國的黃金儲備只剩下102億美元,而短期外債為520億美元,黃金儲備只相當於積欠外債的1/5⑾。美元大量流出美國,導致「美元過剩」,1973年底,游盪在各國金融市場上的「歐洲美元」就達1000多億⑿。由於布雷頓森林體系前提的消失,也就暴露了其致命弱點,即「特里芬兩難」⒀],體系本身發生了動搖,美元國際信用嚴重下降,各國爭先向美國擠兌黃金,而美國的黃金儲備已難於應付,這就導致了從1960年起,美元危機迭起,貨幣金融領域陷入日益混亂的局面。為此,美國於1971年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各國政府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這就使西方貨幣市場更加混亂。1973年美元危機中,美國再次宣布美元貶值,導致各國相繼實行浮動匯率制代替固定匯率制。美元停止兌換黃金和固定匯率制的垮台,標志著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體系瓦解。

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仍占絕對主導地位,但近年來,開始逐步衰落,在這種形勢下,新的主導性貨幣的出現已成為必然。

前幾年,不少人認為,隨著日元大幅升值,德國馬克堅挺以及美元大幅貶值,美元、日元、馬克三幣並駕齊驅將取代美元的一統天下。但事實並非如此,德國和日本的實力短時期很難與美國抗衡,近年來,日元的大幅振盪,就已證明了這一點。而歐盟支持下的歐元則在未來的國際貨幣體系中成為惟一能與美元抗衡的貨幣,這同背後支持歐元的經濟實力有著密切關系。因為歐盟不同於單一的德國和日本,其整體經濟規模和在世界貿易中所佔的份額均處於世界首位,完全有能力在新的國際儲備貨幣格局中與美元相抗衡。此外,日元、馬克、英鎊、瑞士法朗等也佔有一定地位,分美元一勺羹。在這種形勢下,歐元必將對未來的國際金融體系產生越來越深刻的影響。

首先,在歐盟內部,一方面,歐盟各成員國為使歐元如期啟動和啟動後的穩定運行,就必須合理降低財政赤字和通脹率。這就能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另一方面,歐元的啟動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結束歐洲千年以來的分裂局面,實現「統一歐洲」的重要象徵和必經之路,並成為保障歐盟統一大市場健康運行的必要條件。

其次,在國際范圍內,歐元將促使國際金融市場進行大幅調整,加劇國際金融體系的競爭,使國際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更有效地進行配置。亞非等一些國家也可用歐元來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並在某些情況下削弱美元對其經濟政策施加的壓力。

從歐元一年多來運行情況看,盡管它在歐元區內表現還是良好的,支付體系運行正常,物價穩定,並給人們帶來新的機會和更廣闊的天地,但歐元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只有逐步把它們解決好,才能使成員國的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並不斷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使世界經濟和貿易沿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網 )

⑨ 崩潰和創立的近義詞

崩潰的近義詞:

倒塌、解體、毀滅、瓦解、崩摧、崩決、崩毀、崩坍、崩塌、崩落、潰決、坍塌、崩壞、崩裂、崩陷、崩墜、潰散、潰裂、潰敗
創立的近義詞:創建,創造,建立,建設,興辦,確立,樹立,設置,創辦,扶植扶持,成立,開辦,豎立,建造,建樹,締造

⑩ 政權瓦解和滅亡的區別

瓦解傾向於內部分裂,滅亡傾向於外來勢力。

閱讀全文

與創造和瓦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