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鼓勵學生的創造力英文作文
《HOW TO DEVELOP THE CREATIVITY IN STUDENTS》
Teachers can do a number of things to make sure students have the chance to show their creativeness. One example would be when students are given a research assignment, teachers cou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either write a paper, do a presentation, perform an experiment, or use technology to present information. This gives all students the chance to complete the assignment in their own creative style. Not only can teachers give options on assignments, they can ask students how they would like to accomplish the task. Giving students this kind of choice empowers them and hopefully motivates them to do their best.
2. 規范好創造性 作文800
一天晚上,我陪孩子練習造句,用的詞是「活潑」。 孩子說:「小魚在水裡游來游去,很活潑。」我說:「對,再造一句。」 孩子想了想,說:「小魚游過去了,水很活潑。」我說:「對。等等,不對!」 孩子不懂我要說什麼。我的本意是贊賞她說的句子的,並以為這是非常好的句子。這句「水很活潑」,真是非常非常活潑,要是再進一步,就是寫詩了。孩子的語言本來都是很生動的,大人七教八教,規范自然是規范了,但也枯萎了。我對孩子說::「你造的這個句子是一個很好的句子。但是,考試的時候不要這樣造。因為跟後邊參考答案不符。」
第二天放學一進家門,孩子就高興地說:「媽媽,我造的句子得到了老師的表揚,說我的造句有創意。」
要求選准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審題立意角度提示:
(1)要保護、鼓勵兒童的創造力;(2)應試的種種束縛對兒童創意力的傷害;(3)創造與規范的關系;(4)創造與規范在現實生活中常常矛盾;(5)如何培養兒童的思維品質,促進其創造力的形成;(6)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要立足長遠,解放思想,抓住良機,促進兒童創造力的發展;(7)教育的本質,應該是非功利性的;(8)新課改理念有利於培養兒童想像力、創造力等等。
3. 為什麼學生被鼓勵去發展創造力作文
寫作思路:表明學生被鼓勵去發展創造力的理由。
鼓勵學生投入於創造發明活動中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青少年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文明的真正財富,將越來越表現為人的創造力。
1、面對知識激增,需要新一代學會學習;
2、迎接科技革命,需要新一代革新創造;
3、為了振興中華,需要新一代開拓前進。
二、培養青少年的創新能力,是未來社會生產的特點所決定的。
三、培養青少年的創新能力,對於我國具有更重大的意義
我國要到2050年左右趕上或超過世界發達國家,成為具有高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個宏偉的計劃需要這一事業的繼承者,必須具有創新精神。
四、智力潛能,需要教育者去系統地開發。提升學生創造發明能力的方法:
1、保護好奇心和激發求知慾望,父母一定要耐心傾聽和正確回答孩子的提問,並鼓勵孩子多提問。孩子的提問以及好奇心都是求知慾望的表現,家長一定要正確耐心的對待。
2、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比如做手工、繪畫等,盡量讓孩子天馬行空地去嘗試,發散他的思維和創造力。如果長久的堅持下去,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就會慢慢形成。
3、讓學生多接觸一些啟智游戲,比如桌游、樂高等,能激起孩子的游戲慾望,且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玩法和規則。這些啟智游戲不但能培養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像力、創造力,還能激發孩子好奇心與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如何保護和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孩子看見飯桌上紅紅的辣椒,吵著要嘗一嘗;看見地上顏色好看的石頭,拿起來嘗了一嘗;媽媽買回來一隻滿身是刺的菠蘿,孩子從沒見過這個東西,一下子吸引住了,伸手想去摸一摸遇到這些情況,作為家長的你,是怎樣應對的呢?根據我的觀察,大部分的家長都會作出這樣的回應:辣椒很辣,小孩子不能吃!然後趕忙把辣椒挪開了;地上的石頭這么臟,怎麼可以拿來咬,傻瓜!快點把它丟掉!然後一把搶過石頭扔得遠遠的;菠蘿會刺傷你的小手,等媽媽削好了再給你吃。然後飛快地把菠蘿拿進廚房這樣的反應,你可能以為可以保護孩子,但是,你也許沒有意識到,什麼都想試一試,就是孩子的探索、創新精神的萌芽,是非常可貴的,如果這種行為得不到鼓勵,反而被壓制,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這樣的行為爸爸媽媽不喜歡,是不好的,於是變成什麼都不想試,什麼都不敢試了。 兒童天生就有探索精神,什麼都想試一試,而且不會顧慮會不會失敗。桌上放著一隻紅紅的塑料蘋果,孩子一定會拿起來咬一咬,這才發現這只蘋果是假的,於是學會看事物不能只看錶面;地上有積木,有的孩子會拿起來咬一咬,扔一扔,然後孩子才會明白,積木不好吃,但是摔不破孩子通過這些探索、嘗試活動去認識周圍的世界,這種探索精神,使孩子勇於去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勇於創新和創造。 中國人很聰明,可是,近百年來,我們的科技發展水平滯後了,我們的創新能力不如歐洲、美國、日本等,我們的創新產品明顯少於這些國家,這個事實使我們感到心痛。其實孩子一生下來,無論是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探索心,關鍵是父母的教育態度、方法、學校教育所鼓勵的東西以及整個社會的風氣,如果孩子的探索創新是被鼓勵的,而且還想用各種辦法來發展、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這種天賦就能得到發展;如果孩子的探索行為不被鼓勵,反而受到壓制,孩子天賦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就會被扼殺。我們的家長、老師、社會制度究竟是鼓勵還是壓制孩子的創造力?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孩子的成長問題,而是關繫到整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大問題了。 在美國的小學課堂里,正在上一節課《蚯蚓》。老師拿來一盆蚯蚓,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研究蚯蚓,請同學們自己上來,每人拿一條蚯蚓。 同學們都用一張紙,想把蚯蚓帶回去,但是,不聽話的蚯蚓紛紛從孩子們的手中逃脫,有的爬到牆角,有的溜到椅子下面。於是課室里來了個全場大搜捕。 過了一會,同學們終於把蚯蚓都抓了回來,老師請他們研究一下蚯蚓,然後說出自己研究的結果。 個孩子站起來說:它沒有腿,可是會爬。 老師說:對! 另一個孩子說:那不是爬,是蠕動。 老師說:對,你說得更准確。 又有同學說:老師,我發現蚯蚓是由許多環組成的。 老師說:好,你觀察得很仔細。又有一個說:老師,我把蚯蚓放到嘴裡嘗了嘗,發現它是鹹的。 老師高興地說:你很勇敢,親自嘗了嘗,我不如你。 又有一個同學大聲說:老師,我把蚯蚓栓在繩子上,然後吞了下去,再把它拉了出來,發現它還是活的,說明它的生命力非常強。 這時老師非常驚奇而又嚴肅地說:你真了不起!你這么小小的年紀,就有為科學獻身的精神,我真為你感到驕傲! 孩子的獨創精神是多麼的可貴!老師對他的贊賞,又將對他是多麼大的支持! 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機會可以鼓勵孩子的創新精神。下面是我的一些具體的建議,供家長參考: 第 一、我們要對孩子讓我自己來我要試一試的行為予以鼓勵和幫助。比如,孩子第一次想試著爬到攀爬架的最高處,你很擔心他的安全,你可以說:你真勇敢,記住一定要抓緊哦!孩子要試辣椒,就讓他試,如果他被辣得哇哇叫,你可以說:辣一下不要緊,喝點冰水會好一點。孩子撿起石頭來咬,我們可以問問他:好吃嗎?孩子摸了摸菠蘿,大聲喊:好痛啁!你可以鼓勵他:你真能幹,發現了菠蘿會刺手。 第 二、我們要在孩子失敗了的時候給予支持。比如孩子試著自己煎雞蛋(當然,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你必須陪在身邊),結果,大半隻雞蛋掉到鍋子的外面去了,這時你可以鼓勵他說:不錯,第一次煎雞蛋就能把小半隻雞蛋弄進鍋里了。孩子試著自己折飛機,可是飛機怎麼也飛不起來,我們可以建議說:把頭弄得尖一點試試看。切忌在孩子失敗的時候諷刺、挖苦孩子,那會把孩子的探索熱情熄滅掉。也不要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可憐他,那會使他喪失克服困難的勇氣。 第四、我們可以想些辦法來和孩子一起創造。下面是一些利用家裡的資源來進行的小創造,你可以試試看: (1)報紙做球。把用過的報紙捲成球狀,用彩色紙包一包,變成一個個漂亮的紙球,和孩子一起玩踢球、丟球入籃比賽、扔遠比賽等等。 (2)信封做手環。把用過的信封剪成一個個的環,然後在上面塗上喜歡的顏色,或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裝飾好了之後把它套在自己的手腕上,變成一個個漂亮的手環。 (3)紙盒做拉車。用過的鞋盒、牙膏盒等紙盒,在前面打一個洞,然後穿上一條繩子,做成一部拉車。可以在車上放娃娃、貨物等,在盒子下面裝上輪子則更好。 (4)巧用毛巾做游戲。用毛巾蒙住眼睛,爸爸或媽媽拉著孩子的手,走到家庭用品前,讓孩子摸一摸,然後說出這件物品的名稱;或者拉他走到另一間屋子,問他:現在站在哪裡?也可以用毛巾遮住好吃好玩的東西,請他伸手進去摸一摸,把花生摸出來,把球摸出來等等。 這些游戲雖然簡單,但作用不小,孩子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長大,他的思維會更活躍,腦筋更靈活,創意更多,快樂更多,自信也更多。
5. 以「創造力'為話題的作文500字左右 求速度
創造力就是創造者在創造動機和創造意識的支配下,運用一切已知信
息,通過創造思維和創造方法產生出新的,具有社會價值的產物的能力。其
中包括新觀點、新理論、新方法、新產品和新工藝等。創造力主要由創造性
思維與創造性想像所組成。它是人類思維能力與想像能力的花朵,智慧的結
晶,是人的一種最高級、最寶貴的能力。
創造力是人類普遍的一種心理能力,創造力在兒童時期就以各種形式表
現出來,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展。
天才人物的最大特徵就是創造力。有的人小時候表現得聰明過人,在校
學習成績優異,考入了名牌大學,而進入社會後卻無所成就;有些人在小時
候表現並不特殊,在校學習成績一般,有的還較差,而走入社會後卻成了稀
世之才。這里除了其他原因之外,其中一個主要的因素,是具有較強的創造
能力。康德講過:「天才是創造,它不是根據某種規則可以學到的那種技巧
和本領。因此,獨創性必然是天才的基本特徵。」
創造力是社會進步的必要條件。如果人類沒有智慧之中最美麗的花朵—
—創造力,那麼人類社會就永遠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沒有創造力,就不會
有火車、汽車、電腦、電燈、電視機……現代人的基本特徵是,不人雲亦雲,不囿於成見,不因襲傳統,不迷信
權威,樂於接受新的思想觀念和新的行為方式,能適應各種改革和變化。一
句話,就是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著名的社會學家英克爾在中國講學時說道:「我
特別注意到了這樣一個殘酷而又帶有國際性的問題:許多急切尋求實現現代
化的國家,雖然採用了國外卓有成效的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仿效過最完善的
經濟管理制度和方法,而結果卻收效甚微,甚至失敗,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財
力。我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在於那些國家中執行管理
制度的人和運用最先進科學技術的人還不是『現代人』,他們還沒有實現由
傳統的人到『現代人』的轉變。」
智力發展的最後階段應當是創造力。智力包括認識能力、實踐能力和創
造能力。智力水平的高低,除了用認識能力衡量外,應當用實踐能力和創造
能力加以衡量。
創造力是人類「智力物化」的力量源泉
創造力是人才的主要特徵,是衡量人才的基本標准。人類社會的一切物
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都是人類「智力的物化」。創造力主要表現在勞動成果上。
比如科學家完成一項新發現,發明家搞成一項新技術,工程技術人員搞成一
條新的生產線等等,這些物質財富當然是創造性的勞動成果。
藝術上的構思,一部好的作品、一部優秀影片、一首歌曲、一幅畫,都
是創造性的精神財富。
6. 提倡保護兒童的作文
兒童權益伴我成長
現在,大家都在說兒童權益。但是,兒童權益到底是什麼呢?告訴你,兒童權益就是兒童的權利與利益。那麼兒童權益到底體現在什麼地方呢?現在,請你看看我的感受吧!
對於兒童權益,我深有體會。在我們家,我的爸爸媽媽非常尊重我。但要是我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對,他們還是會批評我的。記得從我上一年級開始,我就開始學習寫毛筆字了。那時,我對毛筆字可謂是「深痛惡絕」,非常不想寫。但是,媽媽卻為了讓我的字寫的更好非逼我去學毛筆字。就算這樣,我還是不情願。故意把字寫的歪歪扭扭得,來氣媽媽,讓她讓我放棄寫毛筆字。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把我拉到一邊說:「晨晨,媽媽知道你不想寫。但是,讓你寫字是為你好,為了你將來能寫一手漂亮的字呀!再說了,你已經開始寫了,難道你想半途而廢嗎?」可我卻強詞奪理說:「明明是你叫我寫的嗎!」媽媽回答說:「在我叫你寫的時候,你不是沒有拒絕嗎?怎麼了?現在想退縮了?」我想:媽媽這樣確實是為我好呀!就算她讓我寫我不想寫的毛筆字,但是我也應該理解她,因為她是在為我的未來著想呀!想到這里,我終於明白了媽媽的心意。便端端正正地寫起了毛筆字。而媽媽也欣慰地笑了。從這件事里,我也感受到了兒童權益的存在。因為兒童權益,使媽媽對待我像對待一個有主見的大人,而不是一個什麼事都要她操心的小孩子。讓我感覺到我們倆是平等的。
爸爸媽媽給我的尊重是權益的體現,他們讓我獨立,鍛煉我的各方面能力也是給我權益的一種方式。在今年過年以後,我的爸爸媽媽在徵求了我的意見以後,為我報了一個作文班,可是上課地點遠在南京。爸爸媽媽為了鍛煉我的能力,讓我一個人去南京上課。要知道,在此之前,我可是從未一個人去過南京的。因此,爸爸媽媽讓我一個人去南京,對我即是一種挑戰,也是對我能力的信任。去南京路上,我內心新奇、緊張,興奮!坐公交車、轉地鐵、找學校,我一刻也不敢鬆懈。生怕自己坐車坐過了頭。到了南京,媽媽打電話來詢問:「兒子!怎麼樣?現在在哪?」我說:「在南京啦!你放心吧!」在掛電話時,我聽見了媽媽深深地舒了一口氣。真是「兒行十里母擔憂」啊!我想:媽媽這么擔心我,默默的關心著我,我以後一定好好報答媽媽給予我的愛!而且,爸爸媽媽讓我獨立,鍛煉我的意志和能力。使我受益了許多,這不也一種愛嗎?
感謝爸爸媽媽給予我生命!感謝祖國給我們全國兒童權益保障!感謝社會有平台讓我們飛翔!我一定讓自己的翅膀更堅實,飛的更高更遠
兒童權益無時無刻地在我身旁,和爸爸媽媽一起保護著我,兒童權益伴我成長!
7. 關於創造力的作文
創造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基本特性和標志之一。培養、開發創造力的重要意義和最終目的在於使人類創造力的發展從自發走向自覺,從而盡可能挖掘出人類的創造潛力,造福人類。隨著現代社會科學技術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科技人才創造力的培養與開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發人的創造力,培養大批出類拔萃、思維敏捷、勇於創造的人,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問題。1999年6月13日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而教育在綜合國力的形成中處於基礎地位,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這對中國培養和造就21世紀的一代新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有鑒於此,必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該《決定》中,除對學校教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競爭意識、合作精神」等核心技能與素質要求之外,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這種大背景下,本文就創造的性質與創造力的培養問題作了簡要討論。
二、創造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整合
(一)創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結晶
智力是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認知方面的穩定心理特點的綜合,它與創造力的關系,研究結果並不完全一致。如有的發現創造力與智力不相關,有的則發現有高相關;有的發現創造力高者智力未必高,或智力高者創造力未必高;有的發現智力低則創造力必低;還有的發現創造力與智力的相關高低隨著測量性質的變化而變化。這些結果表明,智力與創造力的關系是十分復雜的。智力高的人雖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創造性,但高的智力並不是創造力的充分必要條件。雖然創造力高的人一般也有高的智力水平,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並非如此[1],很多智力水平高的人也沒有不同尋常的創造力。高的智力水平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創造力,但卻並不能保證總是如此[2]。
非智力因素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的角度說,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甚至於道德品質都是非智力因素;從狹義的角度看,常常只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五個心理因素包括在非智力因素之內。如果說智力因素是保證人們有效地進行認知活動的穩固的心理特點的綜合,那麼非智力因素則是保證人們成功地進行種種活動的心理條件的總和。許多研究表明,創造力與某些非智力因素是高相關的。創造力高的人常常具有一定的個性特徵,如獨立性強、自信、常常被復雜性所吸引、富有責任感、感情豐富、有決心、勤奮、富於想像、依賴性孝幽默、愛自行學習、願意嘗試困難工作、好冒險、有強烈的好奇心、能自我觀察、有高度的獨特反應、興趣廣泛、愛好沉思、不盲從,等等[3~6];而膽怯、過分的自我批評、懶惰、從眾、狹隘、刻板、驕傲等許多消極個性因素則不利於創造力的發展。顯然,取得卓越成就所要求的不僅是較高的智力,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
個體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總是緊密聯系、互相制約的。它們都以人的創造實踐為基礎,並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智力因素可以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例如觀察力發展中敏銳性的提高,思維力發展中探索性的培養,想像力發展中獨特性與靈活性的增強等等。反之,非智力因素也可以促進智力活動過程,它可以強化創造意識,激發創造熱情,排除種種干擾,穩定情緒,從而為智力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動力,為智力因素的發展創造條件。事實上,一切具有高度創造力的傑出人才,他們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高水平的和諧發展。因素可以說,創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結晶。
(二)創造是顯意識和潛意識的交融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所意識到的僅僅是人的整個精神活動中位於心理表層的一個很小的部分,即顯意識,而人的大部分精神活動則存在於心理的深層,往往意識不到,屬於潛意識范疇。顯意識是主體能夠清楚地意識到的、有目的、能控制的意識;潛意識則是主體自身意識不到並不能加以控制的意識,它包括各種各樣的先天的本能和後天的長期積累起來的儲存在頭腦中的知識經驗。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是顯意識和潛意識高度統一的產物。在人類整個創造活動中,總是有目的在支配著,創造的機遇總是光臨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因此,整個創造過程都由意識控制著。但是,在創造過程中,創造者長期的學習、經驗的積累、環境的影響以及對創造的強烈追求和思考,雖然沒有形成直接的可以明確顯示出來的結果,可它確實也會在心理深處潛意識地累積起來,積淀為創造的某種基矗可以說,在創造活動還在進行而無明確結果時,在創造的苦思冥想尚未獲得某種啟示而豁然頓悟之前,確實存在著一種「潛意識」狀態。在一定條件下,當創造成果出現時,這種潛意識狀態就過渡到顯意識了。可見創造是顯意識與潛意識的交融過程。
潛意識是人類重要的信息庫,人的絕大部分信息,就以這種形式深藏在潛意識的汪洋大海里。人們可以在潛意識水平上處理並理解所見到的現象,潛意識能阻礙來自客觀的大多數刺激,而讓少數經過選擇的刺激信息進入潛意識思維過程。在顯意識思維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