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月亮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據說中國夏朝以前是沒有月亮的 是不是這么回事
那隻是傳說。月亮幾乎是與地球同時出現
㈡ 月亮是什麼時候開始在歷史上有記錄的
月球可能形成於約50-75億年前在形成於地球出現後不久,有關它的起源有幾種假說,最普遍的說法是它形成於地球與火星般大小的天體-"忒伊亞"之間一次巨大撞擊所產生的碎片。
月球正面標記著黑暗的火山熔岩海,中間夾雜著明亮的古老的高地和顯目的隕石坑。它是天空中除太陽之外最亮的天體,盡管它呈現非常明亮的白色,但其表面實際很暗,反射率僅略高於舊瀝青。
由於月球在天空中非常顯眼,再加上規律性的月相變化,自古以來就對人類文化如語言、歷法、藝術和神話等產生重大影響。
㈢ 人造月亮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未來
㈣ 月亮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目前的推測是46億年前,有些科幻小說分析月球十分詭異,是外星文明的基地,因為月球的一面始終背對地球
㈤ 月亮什麼時候出現
誕生之謎
分裂說
這是最早解釋月球起源的一種假設。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的兒子喬治·達爾文就在《太陽系中的潮汐和類似效應》一文中指出,月球本來是地球的一部分,後來由於地球轉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質拋了出去,這些物質脫離地球後形成了月球,而遺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現在的太平洋。這一觀點很快就收到了一些人的反對。他們認為,以地球的自轉速度是無法將那樣大的一塊東西拋出去的。再說,如果月球是地球拋出去的,那麼二者的物質成分就應該是一致的。可是通過對「阿波羅12號」飛船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岩石樣本進行化驗分析,發現二者相差非常遠。
俘獲說
這種假設認為,月球本來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小行星,有一次,因為運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獲,從此再也沒有離開過地球。還有一種接近俘獲說的觀點認為,地球不斷把進入自己軌道的物質吸積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積的東西越來越多,最終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向月球這樣大的星球,地球恐怕沒有那麼大的力量能將它俘獲。俘獲月球的四種力
月球進入地球引力圈後,受到很多力的作用才留在衛星軌道上繞行。俘獲月球主要有四種力,即地球引力、太陽引力、潮汐力和原始大氣的阻力。
一般來說,飛進地球引力圈的小天體,包括月球在內受到最大的力就是地球引力。然而,僅有地球引力,俘獲後的小天體軌道未呈橢圓形。地球引力加上太陽引力之後,使小天體軌道有了改變。在地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進入地球引力圈內的小天體的軌道也不完全是橢圓形的,而且飛行若干周之後必然脫離引力圈跑掉,不可能留在衛星軌道上。 但是,月球並未脫離地球引力圈跑掉,這是由於原始大氣的阻力在起作用。地球引力圈內的原始大氣阻力對飛來的月球起了急劇的制動作用,使月球失去一部分能量,軌道半徑變小,便跑不掉了。
如此說來,月球因受大氣阻力作用軌道半徑越來越小,豈不是早晚也得掉到地球上來,與地球相撞嗎?不必擔心,當月球飛進地球引力圈時,原始大氣已開始逐漸飄散,月球所受的大氣阻力越來越小,原始大氣消失後,月球所受阻力也隨之消失,因而軌道半徑沒有變小,也沒有與地球相撞。
大氣阻力消失後,還有潮汐力在起作用。在潮汐力作用下,月球公轉速度加快,離心作用強化,軌道反而向外推移。通過觀測得知,目前月球軌道半徑事實上每年大約增加3厘米。
在上述四種力的作用下,使月球在被俘後既未掉到地球上來,也沒跑到引力圈外去,始終在衛星軌道上運行,與地球長期相伴。
月球來自哪裡?這是一個人們在不斷探求的問題,近年來,隨著行星演化理論的飛躍發展以及現代電腦技術的廣泛應用,又出現了一種月球起源的新學說,叫做新俘獲說。但在這之前,還有外星人一說。
經過一些科學家的調查,發現月球中心是空的,也就是說,月球有可能是外星人建造、駕駛的聚集地或飛船。
同源說
這一假設認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陽系中浮動的星雲,經過旋轉和吸積,同時形成星體。在吸積過程中,地球比月球相應要快一點,成為「哥哥」。這一假設也受到了客觀存在的挑戰。通過對「阿波羅12號」飛船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岩石樣本進行化驗分析,人們發現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有人認為,月球年齡至少應在70億年左右,而地球的年齡只有46億年。
碰撞說
該理論認為,約45億年前,一個比火星更大的行星,名叫塞亞,以每小時4000公里的飛行速度猛然撞擊早期的地球,力度如此之大,以致這個行星的鐵質核一直撞到了我們地球的中心。碰撞結果是產生巨大爆炸,伴隨有6000℃以上的高溫。地球在爆炸的沖擊下變了形,這個採取「自殺行為」的巨大天體的大部分與地球融合,只有一部分作為熾熱的蒸汽與其他碎片一道洶涌地噴射入外層空間,後來這些蒸汽冷卻下來並凝固成塵埃,塵埃與其他碎片混雜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核,這個核後來凝聚成團,我們的鄰居--灰色的月球從此誕生了。
原始行星與地球相撞形成了月球
8月16日的《自然》雜志上公布了科學家用計算機模擬月球形成過程的成果。據他們的模型,月球是在46億年前太陽誕生後不到1億年時,由一個火星大小的物體撞擊地球產生的。
這個模型的研究者卡那珀描述了這一驚心動魄的過程:一個黑暗的比地球大不到一倍半的原始行星在運行中和地球相遇,從側面給了地球一擊,使地球繞自己的軸旋轉起來,撞擊的沖擊力從地球的外層和這個無名撞擊物上撕下了部分物質,其中大約一半最後形成了月球。另一些被撕下來的物質被加熱到不可想像的程度,蒸發後膨脹。
月球說
這是近年來關於月球成因的新假設。1986年3月20日,在休士頓約翰遜空間中心召開的月亮和行星討論會上,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本茲、斯萊特里和哈佛大學史密斯天體物理中心的卡梅倫共同提出了大碰撞假設。這一假設認為,太陽系演化早期,在星際空間曾形成大量的「星子」,星子通過互相碰撞、吸積而長大。星子合並形成一個原始地球,同時也形成了一個相當於地球質量0.14倍的天體。這兩個天體在各自演化過程中,分別形成了以鐵為主的金屬核和由硅酸鹽構成的幔和殼。由於這兩個天體相距不遠,因此相遇的機會就很大。一次偶然的機會,那個小的天體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劇烈的碰撞不僅改變了地球的運動狀態,使地軸傾斜,而且還使那個小的天體被撞擊破裂,硅酸鹽殼和幔受熱蒸發,膨脹的氣體以及大的速度攜帶大量粉碎了的塵埃飛離地球。這些飛離地球的物質,主要有碰撞體的幔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質,比例大致為0.85:0.15。在撞擊體破裂時與幔分離的金屬核,因受膨脹飛離的氣體所阻而減速,大約在4小時內被吸積到地球上。飛離地球的氣體和塵埃,並沒有完全脫離地球的引力控制,他們通過相互吸積而結合起來,形成全部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幾個分離的小月球,在逐漸吸積形成一個部分熔融的大月球。
其他
到目前為止,幾種假說都沒有取得強有力的證據,因此產生了「月球──宇宙飛船說」。
月球年齡之謎:從月球帶回的岩石標本,可據以測定月球的年齡。經分析發現,與地球上90%年齡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的年齡更長。1973年,世界月球研討會上曾測定一塊月球岩石年齡為53億歲,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億歲。有些科學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際空間形成了。 這個理論後來被認為是錯誤的,因為地球岩石必然經歷了風化作用和板塊運動以及造山運動導致了過於古老的岩石難以保存,另一方面地球的體積比月球大的多,形成期冷卻速度也要慢的多,早期岩石的形成自然也要晚的多。
㈥ 月亮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月亮是在大約45億年前,由於一顆大小近似火星的星體強烈碰撞並劃過地球形成的
㈦ 月亮什麼時候出現的
月球的成因目前主要有三種假說,分別是同源說、撞擊說和捕獲說。而這三種理論顯然就對應了三種不同的月球出現的時間。目前的研究結果更偏向於撞擊說,因為它可以更好地解釋月球的軌道特點以及其為什麼與地球有著相近的岩石組成。也就是說月球誕生於地球出現之後的一次撞擊,年齡與地球相近,大約是46年,當然是在人類出現以前。
㈧ 月亮是什麼時候開始在歷史上有記錄的
中國有關月亮的記載,最早出現於帝俊的神話中,《山海經·大荒西經》說:「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是殷商民族神話中的人物,僅《山海經》的《大荒西經》有零星的記載,除此以外,任何古籍再無記載.從「帝俊生後稷」的記載看,帝俊的神話已經相當晚了,近乎文字發明的時期,根本不能與盤古、女媧的神話相提並論.
再說,帝俊之妻常羲,實際上就是嫦娥,很明顯,它綜合了嫦娥的神話.那麼,嫦娥是什麼時代的神呢?這條線索比較明顯,「天地分離」之後,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然後才有後羿射日及嫦娥奔月之說.可見月亮神話在中國整個神話系列中,出現的時期很晚,大約是在」天地分離」、「大洪水」之後才有了關於月亮的記載.
還有一個證明,這就是神話與仙話的時間差別.中國是先有了神話,後來才有了仙話.月亮的出現與仙話的關系很大.比如,關於嫦娥就與仙家有關,嫦娥是吃了不死之葯飛上月亮的,到了月亮上,又一直指揮一隻白兔在製造不死之葯.而不死是仙家的最大特點.可以說,嫦娥奔月是由於仙話而大放光明的.
在「天地分離」、「大洪水」之前,中國沒有月亮的記載,這一點可以成為定論.宋代大詩人蘇東坡(1037—1101年)早在800多年前,就曾寫出這樣的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個問題問得好啊!因為我們今天也在問:明月幾時有?
㈨ 月球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在地球之前還是地球之後
月球是和地球同時出現的。包括宇宙中所有的星球都是一起出現的。並不分先後。而且月球體積比地球大。
㈩ 月亮是什麼時候在地球附近出現的,它從何而來
經過無數的科學家們的猜想與假設,得出來很多的學說,猜想出月球是經過逃逸的經過地球時被萬有引力吸引過來的。
3
總的來說,應該是因為地球的一些引力對月球的引力吸引,之後經過達爾文的猜想,雖然是錯的,但是可以猜想出一些理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