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偉大發明
1826年,照相
1826年,一扇窗戶緩緩打開,它比以前任何一扇窗都開得更為寬敞,向人類展示了一種新的「看」的方式。這扇窗戶坐落在勃艮第一所房子的閣樓上。正是從這個鄉村小樓的有利位置,約瑟夫·尼塞福爾·尼厄普斯拍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照片———一個模糊的畫面,上面有一座庭院和一個谷倉,兩邊分別是鴿舍和一個麵包烘爐的煙囪。這位馬上要與聰明的改進者路易·雅克·芒代·達蓋爾攜起手來的尼厄普斯是固定影像的第一人。從這些毫不起眼的起點開始,攝像改變了我們對於世界的觀察方法。最為重要的是,尼厄普斯的發明使我們能夠在很遠的地方或與人們熟悉的名人一起留下自己的身影,以便與朋友、陌生人以及後代共同分享。
1844年,電報
沒有任何一項發明可以和電報一樣使世界一下子變得這么小,因為電報可以以每秒一萬六千英里的速度穿越陸地和海洋。所以1844年5月24日當塞繆爾·F
❷ 最偉大的發明
20世紀影響人類文明的最重要的10項發明
1.原子彈
1945年8月,毀滅地球的播朵拉盒子在日本廣島與長崎被打開,當時國際強權一心只想以這種威力極大的致命破壞武器去壓倒對方。美國首先在1945年7月於新墨西哥州試爆成功,蘇聯緊接著在1949年成功試爆,英國是1952年,法國是1960年,中國是1964年。
2.太空梭
1959年蘇聯的無人太空船首次成功登陸月球,並且拍回了大量的照片。而美國60年代末阿波羅登月的壯舉,卻是人類踏上地球以外星球的第一步,自此以後,美國在太空探險方面逐漸將蘇聯拋在後頭。太空梭出現後,人類前往外太空的成功幾率大為提高,科學家預言公元2000年之後人類將開展外太空旅行。
3.電視
1923年,電視機的靈魂——顯像管誕生了。電視技術廣泛應用是在40年代,1954年則開創彩色電視的紀元,60年代以後幾乎大多數國家都建立了電視台。這個方盒子為人類製造了無數歡樂的時光。
4.人造衛星
第一顆人造衛星是由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試射成功的,緊接著美國的探險者1號在 1958年1月31日試身成功,從此以後這些隨著地球自轉運行的人造衛星愈來愈多地漂浮在大氣層外。原來運用在軍事科技上的人造衛星,後來慢慢演化出通訊、繪圖、偵測、氣象等不同用途的衛星家族。
5.阿伍匹林
早在15世紀的希臘醫生就用柳樹皮中研磨出來的粉末做為草葯版的阿斯匹林始祖。 到了本世紀末,這個減輕身體疼痛的配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德國拜耳葯廠創立的「阿斯匹林」商標,成為這個葯方的專有代名詞,20世紀愈來愈忙碌的現代社會中,阿斯匹林這顆白色圓形葯片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6.民航客機
現代生活中國際旅行必備的交通工具——飛機,多是由軍用運輸機改良而成的商用 客機。 1949年第一架商用客機載36名乘客飛行於歐洲上空,開啟了民航世紀的新頁面。時至今日,交通運輸市場對於飛機旅行的需求越來越大,民航客機已成為人們便利的交通工具之一
7.個人電腦
電腦掀起的第三次革命,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思考的形態,70年代末電腦廠商開始開發較小型的個人電腦,到了80年代初市場上有了大眾化的電腦消費產品。個人電腦加快社會數字化腳步,幾乎社會的每一個層面都被電腦完全感染.沒有人能夠拒絕電腦進人生活之中。
8.行動電話
曾經是英雄電影中大哥專屬配備的「大哥大」,已成為人們在戶外活動時的一種私人通訊聯絡方式。全球經濟的發展,讓移動通訊成為近年來最熱門的產業之一。而手機隨時隨地聯絡的便利性,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傳統的溝通方式。
9.克隆羊
1997年初英國科學家讓一隻沒有父親的小羊成功地誕生,這項創舉說明了人類即將有可能用自然途徑以外的方法製造生命。克隆羊在生物科技上無疑是史無前例的一大步,但它所牽涉到人類道德觀念的層面.卻是科學所無法理清的難題。
10 網際網路
最原始的電腦網路原本只是在學院研究室中連接不同電腦主機,當這項技術只需經由簡單的數據機和電話線的連接,就可為人所用時,網路瞬間成為世紀末影響力最大的發明。 網路製造出的新的資訊傳播模式很快地影響到愈來愈多的層面.電子郵件、網上購物、網上交友等方式為網路重新定義塑型。人們只要一條細細的電話線,就可以將全世界串連在手中。
❸ 人類的偉大發明有哪些呢
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這個話題一直被人們無休止地爭辯著。我們從中挑選了24項最偉大的發明,他們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生活。
1 石斧
�6�7作為工具使用的石斧距今已經有1,76,000000年的歷史了,最早是在肯亞的圖爾卡納湖發現的。
2 火的掌握
�6�7火的掌握也許是最重要的發明,但是卻不知道是誰。事實是,我們不知道我們的祖先是如何成功地有計劃地生起火的。
3 耕種農業
�6�7中國有了大米,而墨西哥同時有了玉米。兩者標志著耕種農業的興起。通過耕種,人類從游牧採集文化轉向了定居社會。
4 車輪
�6�7如果有誰想再發明車輪,肯定是在浪費精力。車輪無疑是當代最完美的物品,提升空間狹小。
5 紡織品
�6�7棉花代替了粗麻,使得人類的衣裝,保暖、裝飾上更上一層。
6 造鐵術
�6�7到底是哪位前輩首先坐在火爐旁邊看著裡面的幾塊鐵片變成液態,至今是個謎。
7 火葯
�6�7相傳在早在德國弗萊堡就有火葯蹤跡。不過卻缺少相關證據。只有15世紀的一段文字記載。而據說1354年的丹麥海戰就曾經用過黑火葯。不過黑火葯名稱的由來到19世紀才得來。而絕大多數的論述中,中國人早在公元九世紀就發明了火葯,用於軍事目的。但是證據也貧乏。中國主要是用在鞭炮里。而德國元旦前夕的煙花每年要放掉5百萬只,大概100噸的黑火葯。
8 文字
�6�7如果有人要問,是誰發明了書寫,這是個棘手的問題。首先要弄明白,是字母還是讀音,或者是圖畫的象徵,抑或是混合體?如果不那麼嚴格的話,第一個應該是一副四世紀的畫。這種文字的優勢是,不管使用什麼語言都能懂。在中國3500年前就出現了象形文字。
9 印刷術
�6�7印刷術的發明並非偶然,是對現實問題的解決。中國9世紀就有了紙張,而在幾百年後才發明了印刷術。在歐洲印刷機誕生前,佛教的《大藏經》的80,000印刷板展現了這個宏偉的工程。
10 望遠鏡
�6�7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望遠鏡的發明並不能讓其覺得是重要的。因為沒有望遠鏡小的一樣可以看。17世紀採用了玻璃的裝置。而1608年荷蘭的望遠鏡投入使用。
11 鍾表
�6�716世紀中在德國開始有桌上的鍾。那些鍾只有一支針,鍾面分成四部分,使時間准確至最少的十五分鍾。
12 熱氣球
�6�71783年6月4日,孟格菲兄弟在里昂安諾內廣場做公開表演,一個圓周為110英尺的模擬氣球升起,帶著三隻動物飄然飛行了1.5英里。1783年11月21日下午,孟格菲兄弟又在巴黎穆埃特堡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載人空中航行,熱氣球飛行了25分鍾,在飛越半個巴黎之後降落在義大利廣場附近。
13 蒸汽機
�6�71698年托馬斯·塞維利、1712年托馬斯·紐科門和1769年詹姆斯·瓦特改良出早期的工業蒸汽機,他們對蒸汽機的發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1807年羅伯特·富爾頓第一個成功地用蒸汽機來驅動輪船。
14 鐵路
�6�7今天的鐵路要感謝19世紀的發明。1805年,英國人理查·特里維西克在英國威爾士發明了第一台能在鐵軌上前進的蒸汽機車,但沒賺到什麼錢。這條鐵路長約15千米,耗費了10噸的鐵。1825年在英國第一條載人的公家鐵路運輸線路誕生。在德國,直到1835年才有第一個蒸汽機火車。
15 攝影
�6�7兩個法國人對攝影事業做出了卓出貢獻,一位是1822年法國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長達八個小時的曝光。另一位法國畫家路易·達蓋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照相機,可攜式木箱照相機。1889年美國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膠卷」。
16 發電
�6�7早在兩千年前,希臘人就通過琥珀的摩擦,而發現了電的存在,並且用琥珀做成了衣刷。希臘語的「琥珀」在日後逐漸變成了電力的代名詞。而至於如何發明電力,則是在18世紀,並且只是用於研究領域。在1886年,西門子發明了發電機,製造出電力,投入到製冷,水源,風力和原子能中。這樣催生了第二次世界工業革命。
17 無線電
�6�71897年古列爾莫·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發明了無線電,這是在電話和電磁波的基礎之上的進一步成果。而俄國人亞歷山大·波波夫於1895年就曾經在國立大學成功試驗了用無線電來傳輸語言。1906年聖誕前夜,在美國實現了歷史上首次無線電廣播。菲森登廣播了他自己用小提琴演奏「平安夜」和朗誦《聖經》片段。德國直到1920年才使用了無線電,並且剛開始無線電一詞只是指稱「廣播」,而今天這個詞也包括了「電視」。
18 青黴素
�6�7如果非要舉出一個偶然發明的科學事件,非青黴素莫屬。1928年英國細菌學教授夏弗萊明意外發現青黴素。1938年由麻省理工學院的錢恩、弗洛里及希特利領導的團隊提煉出來。弗萊明因此與錢恩和弗洛里共同獲得了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 計算機
�6�7隨著中世紀末期歐洲數學與工程學的再次繁榮,1623年德國人Wilhelm Schickard率先研製出了歐洲第一部計算設備,這是一個能進行六位以內數加減法,並能通過鈴聲輸出答案的「計算鍾」。1941年5月12日,德國工程師Konrad Zuse完成了他的圖靈完全機電一體計算機「Z3」,這是第一部具有自動二進制數學計算特色以及可行的編程功能的計算機,但還不是「電子」計算機。而現代電腦的里程碑發展,今天為我們所使用的個人電腦,簡稱PC,是美國企業IBM在1981年完成的。
20 核能
�6�7第一個成功的核裂變實驗裝置在1938年的柏林被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莉澤·邁特納和弗瑞茲·斯特拉斯曼製成。1942年12月2日,恩里科·費米在芝加哥大學建成了第一個完全自主的鏈式核反應堆,在他的研究基礎上建立的反應堆被用來製造轟炸了長崎的原子彈「胖子」中的鈈。1945年在新墨西哥海岸進行了第一次核爆炸實驗。
21 宇宙火箭
�6�7中國古代的火箭是現在火箭的鼻祖,早在宋朝宋軍保衛汴京時,便已用來對抗圍城的元軍,後來火箭技術經由阿拉伯人傳至歐洲。在1923年,赫爾曼·奧伯特(1894-1989)在慕尼黑大學拒絕了他的博士論文後,將其一個博士論文版本出版成為《飛向行星太空的火箭》。納粹德國在第二次大戰中用於長程武器,尤其是後來聲名大躁的V2火箭。1943開始,V2火箭開始製造投入使用。
22 避孕葯
�6�7避孕葯的祖先應該是奧地利生理學家Ludwig Haberlandt。通過動物實驗,1919年哈布蘭特發現了避孕葯的原理。他將妊娠母兔的卵巢移植入非妊娠動物兔子體內,可以抑制排卵。1961年6月1日是歷史性的一天,拜耳先靈醫葯公司(當年的Bayer AG)在西德推出了歐洲第一種口服避孕葯Anovlar。這種葯品是處方葯,只在葯店出售。200名著名歷史學家一致認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原子彈,甚至是電腦和網路對20世紀的影響力都不及這小小葯片來得強大。
23 互聯網
�6�721世紀的人類已經離不開互聯網的使用。1969年在美國的兩所實驗室里互通信息。起初電腦只是通過電話線聯系著四個研究機構。1974年ARPA的鮑勃·凱恩和斯坦福的溫登·澤夫提出TCP/IP協議,定義了在電腦網路之間傳送報文的方法。1983年1月1日,ARPA網將其網路核心協議由NCP改變為TCP/IP協議。
24 基因科技
�6�71968年,沃納·阿爾伯、丹尼爾·內森斯和漢彌爾頓·史密斯第一次從大腸桿菌中提取出了限制性內切酶,它能夠在DNA上尋找特定的「切點」,認准後將DNA分子的雙鏈交錯地切斷。自1970年代以來,人們已經分離提取了 400多種「分子剪刀」。有了形形色色的「分子剪刀」,人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DNA分子長鏈的切割了。而將這些基因組合,第一次成功的嘗試是在1973年斯坦福大學醫學院。
❹ 世界上偉人偉大的的發明
1,畢升(又作畢晟,約970年—1051年),中國發明家,發明活字版印刷術。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宋朝的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記載了畢升的活字印刷術。從《夢溪筆談》中我們可以看到,畢升的活版印刷術並非空穴來風,是基於前人版印書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而《夢溪筆談》對於活版印刷的流程的描述,對於後人的研究也是一筆重要的財富。 關於畢升的籍貫,沈括也沒有交代,我們只知道畢升死後,他製做的泥活字為沈括的侄子所收藏,從這一點我們推猜畢升和沈家或者是親戚,或者是近鄰。沈括是杭州人,畢升可能也是杭州人。杭州是當時雕版印刷較為發達的地區,活字版在這里發明,也是符合歷史規律的。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為中國文化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據傳,畢升後人因用活字膠泥偽造錢幣被朝廷發現,株連九族,僥幸逃脫之族人遂改姓田、萬。如今當地雖有地名叫畢家鋪,但田、萬姓多,畢姓無。
2,蔡倫(61?~121)字敬仲,漢族,東漢桂陽郡人。我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中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改進者,「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之一[1]。蔡倫的發明創新不止造紙,他「監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有蔡太僕之弩,及龍亭九年之劍,至今擅名天下。」《東觀漢記》和《後漢書》均記載蔡倫為「桂陽人」,但其籍貫長期存在爭議,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為桂陽郡治所在地今湖南桂陽縣人[2],一說為桂陽郡耒陽縣今湖南耒陽市人[3]。 永平末年(75)入宮為宦官。歷任小黃門、中常侍兼尚方令、長樂太僕等職。元初元年(114),安帝封其為龍亭侯(封地在今陝西省洋縣龍亭鋪鎮),食邑三百戶。蔡倫為人敦厚謹慎,關心國家利益,曾「數犯嚴顏」,匡弼時政。勤奮好學,辦事專心盡力。 永元四年(92),蔡倫任尚方令後,利用供職之便,常到鄉間作坊察看,見蠶婦繅絲漂絮後,竹簟上尚留下一層短毛絲絮,揭下似縑帛,可以用來書寫,從而得到啟發,便收集樹皮、廢麻、破布、舊魚網等原料,在宮廷作坊施以銼、煮、浸、搗、抄等法,試用植物纖維造紙,終於造出植物纖維紙。元興元年(105),他將造紙過程、方法寫成奏章,連同造出來的植物纖維紙,呈報漢和帝,和帝大加贊賞,蔡倫造紙術很快傳開。人們把這種紙稱為「蔡侯紙」,全國「莫不從用焉」。 蔡倫這一改進,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美國人麥克·哈特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將蔡倫排在第七位,遠遠排在我們熟知的哥倫布、愛因斯坦、達爾文之前。2007年,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和公布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蔡倫又榜上有名。2008年北京奧 蔡倫畫像
3,鄭和是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航海家。 鄭和的才能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項偉大事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在航海、外交、軍事、建築等諸多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智慧與才識。 從永樂初年起,鄭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轉向航海事業。 在鄭和早期的航海活動中,鄭和已在研究和分析航海圖、通曉牽星過洋航海術、熟通各式東西洋針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學、船舶駕駛與修理的知識技能。 從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鄭和先後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經東南亞、印度洋,亞洲非洲等地區,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航海足跡遍及亞、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七次航行的規模之大,人數之多,組織之嚴密,航海技術之先進,航程之長,不僅顯示了明朝國家的強大,也充分證明了鄭和統帥千軍的才能。
4,魯班 建築 春秋戰國 木工用的 鋸子、曲尺、墨斗、刨子、鏟子、鋪首、鑽、鑿等 魯班--春秋戰國時代魯國人,姓 公輸,名般,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建築師。魯班他有很多發明創造,如木工用的 鋸子、曲尺、墨斗、刨子、鏟子、鋪首、鑽、鑿等。攻城用的可活動的雲梯。相傳,鎖也是魯班發明的。
5,,祖沖之 數學 南朝 л的更精確的上下界 祖沖之--南朝的祖沖之利用劉微的割圖術提出了 л的更精確的上下界。
6,劉微 數學 225 ~ 295年 割圖術 劉微--魏晉時期的劉微,發明了割圖術的方法,他取л值3.14。他還發明了介線性方程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問題,建立了等差級數前幾項和公式。劉微應和歐幾里德、阿基米德相提並論。
7,張衡 天文學 東漢時期 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 張衡--是中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對在宇宙結構的認識上,張衡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天像個雞蛋殼,地像雞蛋黃,天大地小,他認為天殼之外還有無限的宇宙。張衡設計和製造了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並對日月星辰做了許多觀測和分析。他測量出了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是周尺的1/736,即29'24'。他統計出在中國的中原地區能看到的恆星約有2500顆。國際天文學會為了紀念張衡對天文學的突出貢獻,將月球上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
8,郭守敬 天文學 元代 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 郭守敬--是中國元代傑出的天文學家。他創制了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儀器專門測量天體使用。還製作了簡儀,現存紫金山天文台。郭守敬測定了黃赤交角。法國科學家 Laplace 提出黃赤交角變小理論,引用的根據就是郭守敬的。丹麥天文學家第谷所做的同類測量比郭守敬晚300年。
9,沈括 宋朝 沈括發現用細線系在磁針的中央(指南針),並將其懸掛起來。經過觀察、發現,寫進了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以後人們把用磁鐵製作的針成為指南針,還有指南桌。 13世紀到東方玩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見到了指南針,並把它傳到了歐洲。 愛迪生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
1868年10月11日,發明「投票計數器」,獲得生平第一項專利權.
1870年,發明普用印刷機,出讓專利權,獲4萬美元.在紐約克自設製造廠.
1872—1876年,發明電動畫機電報,自動復記電報法,二重、四重電報法,製造蠟紙炭質電阻器等.
1875年,發明聲波分析諧振器.
1876年,在新澤西州的門羅公園建立了一個實驗室——第一個工業研究實驗室.它是現代的「研究小組」這一概念的創始.發明碳精棒送話器.申請電報自動記錄機專利.
1877年,在門羅公園改進了早期由貝爾發明的電話,並使之投入了實際使用.獲得三項專利:穿孔筆、氣動鐵筆和普通鐵筆.8月20日發明了被證實為愛迪生心愛的一個項目——留聲機.1878年,愛迪生宣稱要解決電照明的問題.英國皇家學會舉辦留聲機展覽.改良留聲機,設計微音器,擴音器,空中揚聲器,聲音發動機,調音發動機,微熱計,驗味計等.2月19日獲留聲機專利.7月與賓夕法尼亞大學派克教授赴懷俄明觀察日全蝕,並用他發明的氣溫計測量太陽周圍全體的溫度.8月返回門羅公園,重新投入科研實驗當中.英國批准愛迪生「錄放機」專利申請.9月訪問康涅狄克州的威廉·華萊士.開始進行發明電燈的研究.10月5日提出等一份關於鉑絲「電燈」的專利申請.
1879—1880年,經數千次的挫折發明高阻力白熾燈.改良發電機.設計電流新分布法,電路的調准和計演算法.發明電燈座和開關.發明磁力析礦法.
1879年8月30日,愛迪生和貝爾在薩拉托加溪市的市政廳各自演示了電話裝置,結果愛迪生的電話比貝爾的清晰.10月21日發明高阻力白熾燈,它連續點燃了40個小時.11月1日申請碳絲燈專利.12月21日《紐約快報》報道了愛迪生的白熾電燈.12月25日,對來自紐約市的3000名參觀者在門羅公園作公開電燈表演.
1880年,研究直升機.獲得電燈發明專利權.製成磁力篩礦器.1月28日提出「電力輸配系統」專利書.2月18日《斯克立柏月刊》發表了《愛迪生的電燈》一文,正式發表了電燈的發明.5月第一艘由電燈照明的「哥倫比亞號」輪船試航成功.12月,成立紐約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
1881年,紐約第五大街總部設立.成立一個白熾燈廠於紐約克.設立發電機,地下電線,電燈零件的製造廠.在門羅公園試驗電車.
1882年,發明電流三線分布制.申請專利141項.9月4日成立第一所中央廠.12月底美國各地建立了150多個小電站.
1885年5月23日,提出無線電報專利.
1887—1890年,改良圓筒式留聲機,取得關於留聲機的專利權80餘份.經營留聲機,唱片,授語機等製造和發售事業.
1888年,發明唱筒型留聲機.
1889年,參加巴黎百年博覽會.發明電氣鐵道多種.完成活動電影機.
1890—1899年,設計大型碎石機,研磨機.在奧格登礦地親自指揮用新方法大規模開發鐵礦.1891年,發明「愛迪生選礦機」,開始自行經營采礦事業.獲得「活動電影放映機」專利.5月20日第一台成功的活動電影視鏡在新澤西州西奧蘭治的愛迪生實驗室向公眾展示.
1893年,愛迪生實驗室的庭院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電影「攝影棚」.
1894年4月14日,在紐約開辟第一家活動電影放映機影院.
1896年4月23日,第一次在紐約的科斯特—拜厄爾的音樂堂使用「維太放映機」放映影片,受到公眾熱烈歡迎.
1902年,使用新型蓄電池作車輛動力的試驗,行程為5000英里,每充一次電,可走100英里,獲得成功.
1903年,愛迪生的公司攝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車搶劫》.
1909年,費時十年的蓄電池研究,終於成功.製成傳真電報.獲得原料機、加細碾機、長窯設計專利.
1910—1914年,完成圓盤式留聲機,不損唱片和金鋼石唱片.完成有聲電影機.
1910年,發明「圓盤唱片」.
1912年,發明「有聲電影」.研製成傳語留聲機.
1914—1915年,發明石碳酸綜合製造法,並合留聲機和授語機為遠寫機,一方電話機可自動紀錄對方說話.自行製造苯、靛油等.
1915—1918年,完成發明39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魚雷機械裝置,噴火器和水底潛望鏡等.1927年,完成長時間唱片.
1928年,從野草中提煉橡膠成功
1931年10月18日,愛迪生在西奧倫治逝世,終年84歲,1931年10月21日,全美國熄燈以示哀悼.
❺ 20世紀偉大的發明有哪些
1、原子彈
1945年8月,毀滅地球的潘朵拉盒子在日本廣島與長崎被打開,當時國際上一心只想以這種威力極大的致命破壞性武器去壓倒對方。美國首先在1945年7月於新墨西哥州試爆成功,蘇聯緊接著在1949年成功試爆,英國是1952年,法國是1960年,中國是1964年,根據解密的資料,為了這顆原子彈的爆炸,中國一共花費了28億人民幣。
2、太空梭
1959年蘇聯的無人太空船首次成功登陸月球,並且拍回了大量的照片。而美國60年代末阿波羅登月的壯舉,卻是人類踏上地球以外星球的第一步,自此以後,美國在太空探險方面逐漸將蘇聯拋在後頭。太空梭出現後,人類前往外太空的成功幾率大為提高,科學家預言公元2000年之後人類將開展外太空旅行。
3、人造衛星
第一顆人造衛星是由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試射成功的,緊接著美國的探險者1號在 1958年1月31日試身成功,從此以後這些隨著地球自轉運行的人造衛星愈來愈多地漂浮在大氣層外。原來運用在軍事科技上的人造衛星,後來慢慢演化出通訊、繪圖、偵測、氣象等不同用途的衛星家族。
4、電視
1923年,電視機的靈魂——顯像管誕生了。電視技術廣泛應用是在40年代,1954年則開創彩色電視的紀元,60年代以後幾乎大多數國家都建立了電視台。這個方盒子為人類製造了無數歡樂的時光。
5、網際網路
最原始的電腦網路原本只是在學院研究室中連接不同電腦主機,當這項技術只需經由簡單的數據機和電話線的連接,就可為人所用時,網路瞬間成為世紀末影響力最大的發明。 網路製造出的新的資訊傳播模式很快地影響到愈來愈多的層面.電子郵件、網上購物、網上交友等方式為網路重新定義塑型。人們只要一條細細的電話線,就可以將全世界串連在手中。
❻ 以《一個最偉大的發明》為題目的範文
最偉大的發明
在這四項偉大的發明之外,還有一項更偉大的發明,那就是中華的國粹——中醫學。
如果要說意義的話,也許中醫學對未來人類的貢獻要遠遠大於前四項發明,因為它將是人類告別純物質文明,走向新文明模式的一座橋梁、一座里程碑。
在本世紀初期以前,古老的中醫學盡管有無數的病例可以證明其有無比的價值,但在有些方面不完全符合現代西方科學的「規則」,故而被排斥在科學的大門之外。這也難怪,用現代科學是無法規范中醫學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說中醫是內科還是外科?如果說它是內科,可中醫往往離不開推拿與針灸;如果說它是外科吧,可中醫又涉及湯劑。這就讓那些辦事很認真的外國人感到為難,因為西方基本上沒有內科外科混為一體的醫學模式,怎麼看中醫也不符合規則,美國就規定:凡進行針灸的,必須有外科行醫執照。
另一方面,中醫從頭到腳散發著西方人不能忍受的迷信氣味。例如,明代大醫學家張介賓就說:「是以《易》之書,一言一字,皆藏醫學之指南,一象一爻,咸寓尊生之心鑒、」而且中醫普遍有「醫者,《易》也」的說法。《易》是什麼呢?它就是《易經》啊!說起《易經》,那可是了不得的,現在許多人都認為這是一部卜巫之書,就是從前巫師用的經典之作,是徹頭徹尾的迷信。再看中醫的架式,治病先要望、聞、問、切,望是什麼,了就是相面順,中醫滿嘴的精氣、陰陽,西方人就是想破了腦袋也不會知道究竟是什麼意思,而且這類詞句絕對是不能翻譯的。於是,如來承認了中醫,那無疑要承認許多稀奇古怪的理論,而這些理論在西方人看來又散發著迷信的臭氣。
中醫學還有一個特點令西方科學不滿意,那就是它的經驗性,或者說它的主觀性。中醫的醫就是「意」,這個意有很強烈的主觀意志性。比如,像把脈這種事,那就全憑經驗,同樣的浮脈或洪脈,它主什麼病,雖然有一些醫書的根據,但更多的卻是憑經驗,憑感覺,這裡面玄妙得很,只可心領神會,卻不可言傳語達。這與西方實證性的規則是不相符的。
更成問題的是關於中醫的來源問題。西醫學的源頭有一條十分清晰的脈絡可尋找,它是來源於生理解剖學。而中醫的來源卻沒有人能夠說清楚,有人說,中醫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在勞動過程中積累而成的。比如說,有一個人上山割破了手,他偶爾抓起一把草按上去,鮮血馬上不流了,所以知道此草有止血的功能等等。但這個解釋很難令人信服,最主要的是它沒有實證性,因此當然很難被西方現代科學接受。
西方現代科學不承認中醫學那該怎麼辦呢?中國人採取了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把中醫的理論猛勁往西醫上靠,你不是不理解什麼是經絡嗎?那好辦,我把經絡說成是血液循環系統或神經系統不就行了嗎?第二種是把中葯還原成化學成分,你不是不懂中醫的湯劑嗎?那也好辦,我把湯劑還原成你知道的普通化學分子式。許多人給這種方法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中西醫結合」,實際上,這樣結合出來的東西很可能是非驢非馬的怪物。
比如說,近幾十年我們發明了中醫化學,即用化學檢測的方法來研究中葯成分。也就是說,把中醫最終還原為西醫學,將草木、動物、植物、礦物質等中葯最終以化學分子式來體現。這種方法合適嗎?化學的配方可以完全還原中成葯的療效嗎?如果能,那也就無所謂中醫和西醫了。中國人用這種方法試圖彌補中葯葯理的想法很可能是大錯而特錯,這對中葯根本於事無補,甚至我們是在出賣自己的醫學。
舉個簡單的例子,中醫有一劑「當歸補血湯」,用黃芪和當歸組方,它是根據中醫「有形之血不能速生」,而「生於無形之氣」的原理,實際上並不是補血而是補氣。如果要用化學檢測的方法來說明葯理,那麼你就必須解釋什麼是「氣」,這個「氣」相對應的是西醫中的哪個東西,這個「氣」與血又有什麼重要的關系,黃芪中哪一種化學成分與「氣」的哪一個部分發生作用。如果解釋不了「氣」,那麼即使把當歸和黃芪的化學成分分析得再清楚,同樣無法說明中葯的葯理。
大家知道,中醫的單方並不多,在實際中使用的大多是復方,《黃帝內經》載方13,《傷寒論》載方113,《本草綱目》載方11000,絕大多數都是復方。中葯的復方是按君、臣、佐、使配伍而成。復方的配合,治病只是一個目的,更重要的是調節陰陽平衡,扶持正氣。那麼何為陰陽平衡?何為正氣、邪氣、清氣、濁氣、病氣?在西醫貧乏的詞彙中根本找不到對應的語詞。那麼用化學檢測的方法來分析復方,你最終想說明什麼?再說,每一種中葯中都有幾十種,甚至百種化學成分,比如山植的化學成分就有七十餘種,這樣算下來,一副湯劑就很可能有上百種。上千種化學成分,這些成分又是如何體現君、臣、佐、使原則的?化學檢測的方法可以回答得了嗎?
中醫十分講究人與自然的關系,氣候、時令、地理等因素直接體現在中葯里,比如說,按照中醫的觀點,立秋前後許多葯物性質是完全不同,早一天採摘和遲一天採摘區別很大,那麼這種差別能體現在中葯化學檢測中嗎?一種草葯在立秋前和立秋後它的化學成分可能發生變化嗎?同時,中醫用葯的時令性也很強,同樣一種病秋季的用葯與初春的用葯在原則上就有很大的差別,而這種差別是西醫所沒有的,同樣一種化學葯品使用時一般也不分時令、季節、地理環境。
事實上,用化學檢測的方法來分析中葯葯理的做法已經證明是行不通的,它或許可以在幾劑中醫復方中有用,但卻不能概括整個中醫葯。
比如說,中醫的用葯大部分是口服,也有一些外用的,但卻從來沒有靜脈注射的,打針這玩藝是西方人發明的。現在發現,將中醫提取出的化學成分改為西醫靜脈注射法,幾乎沒有什麼作用,這說明什麼呢?它說明將中葯用現代化學的方法處理是沒有效果的。
再者,現代西方醫學的化學分析法並不是萬能的,尤其對於中葯而言更是如此。有的中葯對動物沒有絲毫療效,但對人卻有療效;有的則是對人無效,而對動物有效。這樣一來,研究西醫常用的動物試驗法就失去了作用,基本堵死了用化學分析的方法來研究中醫葯的路子。
還有一點,根據西醫的觀點,只有那些有生物活性指標的化學成分才有治療的功能,才能被分析研究。可實際上,許多的中葯並沒有生物活性指標,但它們恰恰可以治病,這與西醫的理論是背道而馳的。
由此可見,用西醫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說明中醫葯,基本上屬於瞎胡鬧。許多人都因為中醫學沒有現代科學原則作支撐,所以心裡發慌,在骨子裡是自己瞧不起自己,於是,厚著臉皮硬往西醫上靠,認為只有這樣中醫才能成為科學。這是多麼可悲的想法!中醫存在的價值根本用不著西醫來承認,西醫沒有這個資格,早在現代科學產生的幾千年前,中醫就是一個完整的醫療體系,在人類醫學史上更有發言權的不是西醫而是中醫。
從中醫學的理論中我們可以看出,中醫與西醫學走的是兩條路,如果硬要區分出誰高誰低的話,我們可以毫不臉紅地說:中醫學在整體上要高出西醫學一大截!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古老的中醫里有許多是西醫或現代科學根本解釋不了的東西,更氣人的是,不論你解釋得了還是解釋不了,中醫一直在有效地使用著,你說到底是誰先進誰落後呢?
比如說經絡學吧。經絡在中醫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換一個角度看,中醫是建立在經絡學基礎之上的,《黃帝內經》說經絡:「行血氣,營陰陽,決生死,處百病」。那麼什麼是經絡呢?它又是怎麼來的呢?曾經有人說,經絡是血液循環系統,也有人曾說經絡是神經系統,都是用西醫理論會中醫,根本就說不通。經絡既不是血液循環系統,也不是神經系統,經絡就是經絡,目前它對全人類來說也是一個迷,因為經絡在現代解剖學上是看不見的。
有報道說,中國醫學家祝總驤通過多年研究發現,經絡是不依賴中樞神經和血液循環的隱性循經感傳線,是條低阻抗、高電位、高發光的線,是由一些看得見的微小結晶顆粒組成的帶狀物,它在人體上寬約一毫米。幾年前,法國學者通過在穴位注射放射性物質鍀,利用鍀的R射線可以使底片曝光的原理,藉助電子照相機,成功地拍下了鍀的行走路線,發現得的行走路線與中醫的經絡基本相同,同時證明穴位是經絡上的某些點。接著,日本的一些科學家採用電子計算機和全息技術,將人體由平面轉為立體觀察,通過熒光染色發現,穴位實際上是某些組織的「集合物」,它具有高度的靈敏性。由以上這些研究可以看出,我們藉助先進的科學技術,僅僅證明了幾千年前的一個命題是正確的,但又不知其所以然,人類繞了一個6000年的大圈子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點,真是太有意思了,
既然經絡是已經被證明存在的,那麼它們究竟有什麼作用呢?這就涉及到中醫的主要對象是什麼。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印象,中醫的全部理論並不針對肉體的疾病,而是針對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那東西被稱為「氣」。「氣」的理論是中醫學的最高范疇,《素問·五常政大論》說:「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其一致也。」中醫用來解釋人體生命的一條主線就是「氣」。
氣是生命的本源,《素問·寶命全形論》說:「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陰陽五行是氣的運動形式,《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陽化氣,陰成形。形氣交感而化生萬物。」《生氣通氣論》說:「生之本,本於陰陽,其生五,其氣三。」五運六氣是天地的氣化,金、木、水、火、土為五運,風、熱、暑、濕、燥、寒為六氣,它強調「天人感應」的思想。
藏象是人體的氣化,《陰陽應象大論》說:「人有五臟化為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六節藏象論》說:「以其氣命其五臟。」
病因病機在於氣化失常,《素問·舉通論》說:「百病生於氣,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陰陽應象大論》說:「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也就是說,氣無時無刻不在身體內流轉,所謂的病就是氣在流轉過程中受到了阻礙。
診斷必須全面診察精神氣血,人體病變,可由外在各種表現診察得知,因為機體氣化是「內外相襲」的,「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藏,則知所病矣。」《靈樞·本藏篇》。
治療在於調理氣機,《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調氣之方,必別陰陽,定其中外,各守其鄉。」《靈樞·本神篇》說:「必審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謹而調之。」
那麼中醫里的「氣」又是什麼呢?這可是個難以回答的問題。首先,氣絕對不是指人們的身體,《內經》中曾明確地說,「氣先身生」,雖然在表述上它有些唯心論的嫌疑,但它卻說明氣與身體不是一回事。其次,氣也不是指人的思、慮、憂、喜。悲、恐、懼等顯意識狀態,因為任何顯意識狀態都有對應的刺激物,也有負載它的可見身體器官,比如說,當身體受到傷害時,人會產生痛苦的感覺,傷害是外在的刺激,神經系統是痛苦感覺的載體。此外,人的顯意識有很大一部分屬於文化類型,像恐懼、愛好等等。
氣在中醫里是精、氣、神的總稱,在藏象學中又化為神。魂、魄、意、志五種形式,由此可見,中醫里的氣乃是指精神,是一種脫離肉體的純精神,而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知識文化、個人修養等,說白了它就是宗教中所說的靈魂,它是潛藏在我們身體之內的另外一種生命。
中醫的「氣」是靈魂的推測,也可以從「氣」字的甲骨文中得到證實。氣在甲骨文中寫作「」,於省吾先生認為,這就是中國八卦中乾卦的符號,即三個陽交。乾為天、為大、為生,故甲骨文的氣字可以直接理解為生命或生命之本。實際上,甲骨文中的氣字還可以理解為數字三,《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氣」字同樣可以理解為萬物生命之源。那麼,這些氣是從哪裡來的呢?甲骨文「氣」這個本字的構成也同樣告訴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氣」是別人給的,《說文》釋「氣」雲:「氣,饋客芻米也。從米,氣聲。氧即饋也,給也。」這個解釋與上古造人神話在解釋靈魂的來源時是一致的。值得說明的是,在中國的造人神話中沒有神「給氣」這個細節,而《說文》中的這個解釋恰恰彌補了神話的缺陷。從這一點,我們再一次震驚於世界神話的一致性,再一次感到遠古文明是一個完整體系的文明,裡面蘊藏著巨大的生命力。
因此,中醫並不針對肉體的疾病,而是針對精神的健康,它認為,只要精神體健康了(氣在體內流轉無阻礙),肉體就必然健康,為此中醫最講究養氣、調氣、理氣。從這點上講,中醫是「中介醫學」,它是站在物質肉體與精神生命之間的一種醫學體系,作用在於協調雙方的平衡。
中醫的存在恰好可以證明我們的假設:在人類的身體內部確實有一個獨立的生命體存在,這個生命體我們可以將它稱之為精神生命體。它不以有形的方式存在,而將自己的生命化為無形之中。如果說肉體是我們生命存在的證據,那麼,經絡就是精神生命存在的證據。中醫從根本原則上是站在精神生命體與肉體之間的一種醫學體系,它調節著肉體與精神的相互平衡,而最終它關注的並不是我們的肉體,而是為精神生命服務的。
我們推測,中醫的基本原則可能是這樣的:精神生命與肉體生命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的,當精神生命受宇宙空間各種作用力影響時,它也有健康與不健康之分。當它不健康時,就直接表現為肉體疾病。同樣,肉體自身的病變也會影響到精神生命的健康狀態。因此,中醫的作用就在於調節雙方的平衡,溝通與傳遞信息,用精神強大的力量來治療肉體疾病,同時用地理、氣候、季節等因素來協調精神生命與宇宙自然的相互關系。
因此,我們可以斷定,中草葯治病的機理與我們今天理解的礬理決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說將中草葯還原為化學分子思想是錯誤的。中草葯中一定有精神生命需要的東西,這種東西也不體現為化學分子結構。舉一例子,古老的中醫學中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說,指的是葯物配伍上的禁忌,但這種禁忌在現代科學里找不到依據,如,「甘草不能配甘遂」,但用兔子做試驗時,未發現任何反常的現象,心跳、體溫、瞳孔、腸胃均屬正常。再比如,「半夏貝母反烏頭」,在葯理試驗時也未發現任何毒副作用。由此可以推斷,「十八反,十九畏」配伍原則所針對的並不是肉體,而是精神生命,意思是說:如此的配伍會傷害精神生命。
❼ 一個偉大的發明(詳細介紹)
宮刑,一個偉大的發明
http://www.shunz.net/2006/04/emascula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