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古代指南針的發明故事

古代指南針的發明故事

發布時間:2021-07-12 15:25:29

⑴ 指南針的歷史故事,50字的,謝謝,好心人!

漢以前古人把磁抄石寫成襲「慈石」,是慈愛石頭的表達。到了西漢,有一個名叫欒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特性做了兩個棋子的東西,通過調整兩個棋子極性的相互位置,兩個棋子有時吸引,有時排斥。

欒大稱其為「斗棋」。他把這個新奇的玩意獻給漢武帝,並當場演示。漢武帝驚奇不已,龍心大悅,竟封欒大為「五利將軍」。

(1)古代指南針的發明故事擴展閱讀

指南針的發明歷史:

從司南到指南針的過渡形式是指南魚。指南魚的記載最早出現在西晉時崔豹著的《古今注》上。北宋仁宗時,由曾公亮主持編著的《武經總要》中介紹了指南魚的製作方法和使用:

用一薄鋼片剪成魚形,約長二寸,寬五分,肚皮部分略下凹,把它放到炭火上燒到通紅取出後,讓魚尾正對北方,並略下垂,蘸水冷卻,鐵片就在地磁場中被磁化。

在西方16世紀才發現地磁傾角(1544年德國人哈特曼發現),1600年英國吉爾伯特著作中才記載了紅熱鐵棒在地磁場中冷卻磁化的方法,比我國晚了500多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指南針

⑵ 古代人民發明和應用指南針的故事

一、發明:

宋代科學家沈括首先記載了地磁偏角,說用天然磁石摩擦鋼針,使之磁化成為磁針,可以指南,而常微偏東,並介紹了四種支掛磁針的方法:

一是浮於水面,二是放在指甲上,三是放在碗沿上,四是線縷懸掛。

二、應用:

1、宋軍中配備指南魚,是將薄鐵葉剪成魚形而磁化,用於陰天和黑夜判斷行軍方向。

2、後來又發展成磁針和方位盤聯成一體的羅經盤,即羅盤。

3、至晚在北宋後期,指南針已用於航海,南宋時,使用「針盤」導航。這種針盤還使用「浮針」,這對於海上交通的發展,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起了極大作用。

4、大約在北宋初年,我國又創制了一種指南工具――指南魚。 當時有一部有名的軍事著作,叫《武經總要》,其中說:行軍的時候,如果迂到陰天黑夜,無法辨明方向,就應當讓老馬在前面帶路,或者用指南車和指南魚辨別方向。

(2)古代指南針的發明故事擴展閱讀

古代指南針(司南)的深層含義:

第一層:刻上八卦磁體方位,寓意:統陰滋陽。

第二層:地盤(方向中心),寓意:投之於地。

第三層:二十四個深受方位,寓意:全受各諺。

第四層:勺頭(指向北方),寓意:其柢指南。

第五層:勺肚(頭堪中央),寓意:外殼里柔。

第六層:地盤圓圈的大中心,寓意:方地圓天。

第七層:匙子(調羹及勺),寓意:匙把勺動。

第八層:勺柄(指向南方),寓意:司南之杓。

第九層:十二個地支官組合,寓意:生地肖支。

第十層:各十個十天干合成,寓意:天干五味。

第百層:三十五個星宿連值,寓意:星月已日。

第千層:跪坐方面疊層地盤,寓意:跪求方圓。

⑶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你知道哪些名人成功的故事與指南針有關嗎請一次列舉出來

哥倫布航行,發現了新大陸,利用了指南針完成了航行。哥倫布的遠航是大航海時代的開端。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它使海外貿易的路線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從那以後,西方終於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於世界, 並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成就海上霸業。一種全新的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

他相信地球是圓的,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在西班牙女皇鼎力支持下,先後4次出海遠航。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後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

特立尼達等島。考察了中美洲宏都拉斯到達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線;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

(3)古代指南針的發明故事擴展閱讀:

指南針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有三類部件,分別是司南、羅盤和磁針,均屬於中國的發明。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⑷ 古代人民是怎樣發明指南針的

指南針又稱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由三部件組成,分別是司南、羅盤和磁針,均屬於中國的發明。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11世紀末或12世紀初,中國船舶開始使用指南針導航。北宋《萍州可談》:「舟師(掌舵者)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指南針應用在航海上,是全天候的導航工具,彌補了天文導航、地文導航之不足,開創了航海史的新紀元。
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後來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創造了條件。

⑸ 指南針的發明者

指南針的始祖——司南
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它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回樣子象一把湯勺,答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並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古人稱它為「司南」,當時的著作《韓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穀子》中記載了司南的應用,鄭國人采玉時就帶了司南以確保不迷失方向

⑹ 有關指南針的發明歷史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發明之一,它出現於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最初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像一隻勺,底部光滑,可以在平滑的銅質或木質的「地盤」上自由旋轉,等它靜止下來,勺柄就會指向南方。人們管它叫「司南」。
大約在北宋初期,我國古人又創制了一種新的指南工具——指南魚。指南魚用一塊薄鋼片做成,形狀像魚,魚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一些,像小船一樣浮在水面上。宋代還有用木頭做的指南魚和指南龜。木指南魚是用木塊刻成的,魚腹里放入一塊磁性強的天然磁石,用蠟封好,在魚口插入一根針,此魚就能指南了。指南龜的製法和原理與木指南魚基本相同。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指南針指南「常微偏東,不全南也」。沈括第一次發現,磁針雖然朝著南方,但不是指的正南,而略有些偏東。這就是磁偏角現象,它的產生是由於地球的磁極與地理的南北極不重合,略有些偏差。這一發現在當時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在西方,直到公元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時,才發現有磁偏角存在,比我國沈括晚了400多年。
據史料記載,東漢的張衡發明過指南車。指南車上裝有非常復雜巧妙的機械。它的中央是一個大平輪,木頭人就豎立在上面,在大平輪的兩旁,還裝有很多小齒輪,如果車子向左轉,右邊的車輪就會帶動小齒輪,小齒輪再帶動大平輪,使大平輪相反地向右轉。於是,木頭人的手臂始終指向南方。

⑺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的故事

指南針的發明應當是在一個很漫長的時間中,慢慢地改進的結果,而不同時期的形式,應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唐代堪輿家的活動相當活躍,並開始強調方向的選擇,尋找比磁勺更方便的指向器成了當務之急。於是指南鐵魚或者蝌蚪形鐵質指向器及水浮磁針應運而生。
活動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的山西堪輿家丘延瀚,被後世堪輿家推崇為堪輿術三針(正針、縫針和中針)中最早出現的正針法的創始人。明代雅好科技的寧獻王朱權則在其《神機秘籍》中說:「針法古無所傳,自昔玄真始制。」玄真即唐代浙江金華道家張志和(約730—約810年),他的道號叫玄真子,所著《玄真子》十二卷,殘存三卷。從這殘卷中知道他頗好物理,但未找到與指南針或針法直接有關的記載。然而,這個道號不禁使人聯想到舊題晉崔豹所作的《古今注》中把蝌蚪稱為「玄針」。其文曰:「蝦蟇子,曰蝌蚪,一曰玄針,一曰玄魚,形圓而尾大,尾脫即腳生。」十世紀時馬縞的《中華古今注》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這項記載似乎把磁針與指南魚的發明和應用從形狀和性能上聯繫到了一起。
關於指南魚的制備方法,見於北宋曾公亮等利用前人資料編撰的《武經總要》。《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五載其法曰:「用薄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如魚形,置炭火中燒之,候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以尾正對子位,蘸水盆中,沒尾數分則止,以密器收之。」這種方法利用地磁場使鐵片磁化,並知道魚形鐵片微向下傾斜對磁化有利,實際上已發現近代科學中所謂的磁傾角的影響。使用時,指南魚浮於水面,與水浮磁針的原理是一致的。
水浮磁針的製作方法首見於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二十四,其文曰:「方家以磁石摩針鋒,則能指南。」這種方家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鋼針磁化法,經過沈括之手公布於世,有力地促進了磁針在堪輿和航海兩大領域中的應用和普及。指南針進入到實用磁針的階段,對裝置方法的研究提到了議事日程。沈括全面研究和比較了「水浮」法、置「指爪」法、置「碗唇」法及「縷懸」法的優缺點,認為「縷懸」法最佳。「其法取新纊中獨繭縷,以芥子許蠟,綴於針腰,無風處懸之,則針常指南。」現代磁強計中懸掛的小磁鐵,就採用了此相似的方法。磁針指的精度,與司南及指南魚不可同日而語,故磁針的發明,很快導致了磁偏角的發現。
五代亂世的《管氏地理指蒙·釋中第八》曰:磁針「體輕而徑所指必端應一氣之所召,土曷中而方曷偏,較軒轅之紀,尚在星虛丁癸之躔」。軒轅黃帝時代的磁偏角,作者以為尚在「星(午)虛(子)丁癸」方向,而當時「針指坎離定陰陽之分野,格偏壬丙探僭越之津涯」。偏角變為南偏東15°。
由於堪輿術的神秘性,中國唐宋堪輿著作在流傳中又相互影響,有所增刪,要從眾多早期堪輿著作中理出磁針、磁偏角以至羅盤的發明、發現年代,誠非易事,然而,北宋司天監楊惟德於慶歷元年(1041年)奉命編撰的相墓大全《塋原總錄》卷一位磁偏角的發現訂定了下限。書中說:「客主的取,宜匡四正以無差,當取丙午針,於其正處,中而格之,取方直之正也。」這里明確地記載了「丙午針」,即後世沈括在《夢溪筆談》卷二十四中所說的磁針「常微偏東,不全南也」。在西方,直到13世紀才知道磁針偏南。1429年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年)橫渡大西洋時, 正式測到磁偏角現象

閱讀全文

與古代指南針的發明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