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價值的創造者和分配者
從商來業進化論和企業仿生學的源角度看,這個問題還漏掉了一個角色就是價值的生產者。價值的生產者,創造者和分配者是三個不同的概念。在人類商業機體的系統中,每一個獨立的個體的人和某些未足夠進化的組織都是價值的生產者,他們在生存的需求下參與勞動交換需求。而由這些生產者進化出來的高級組織承擔著不同程度上的指導性工作,即扮演創造者的角色。創造者的更高級進化形式是組織體系中出現的中樞神經系統,他們扮演者分配者的角色,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擔著更高級的創造者任務。通俗來講:所有將沒有價值的事物轉變成有價值的事物的人或者將A價值轉換為B價值的人都是價值創造者。而擁有這些有價值事物的人就是價值的分配者。
⑵ 人是價值的創造者,更是享受者 這句話錯在哪
人是價值的創造者,更是享受者,這一觀點錯在了「更」字上。用了一個「版更」字,就包含權了人的價值中兩個方面的關系存在了顛倒的主從關系。價值創造,是奉獻付出之意,價值享受是索取獲得之意,人的價值更在索取獲得,就錯了。
⑶ 人民群眾為什麼是價值的主體
第一,人民群眾是價值創造的主體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同時也是各項價值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價值創造的主體主要表現在:一是,人民群眾是物質價值的創造者。廣大人民群眾是社會生產方式的主體,是物質財富的生產者,也是物質價值的創造者。二是,人民群眾是精神價值的創造者。廣大的人民群眾在自己的生產和生活中,創造了大量的精神財富,同時,人民群眾所創造的物質價值,又是社會創造精神財富的物質基礎,科學文化和思想道德的建設都離不開人民群眾所創造的物質價值。
第二,人民群眾是價值享有的主體
在任何社會中,人民群眾都是價值創造的主體。既然人民群眾是價值創造的主體,那麼,人民群眾也應該是價值享有的主體,也就是說,人民群眾創造了價值,就應該享有價值。但在剝削階級占統治地位的社會里,人民群眾所創造的價值卻絕大部分被剝削階級所佔有和享有。只有在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群眾既是價值的創造者,也是價值的享有者。社會主義的最大優點就是在不斷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保證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普遍地享有自己所創造的價值,過上富裕的物質生活和豐富的精神生活。
人民群眾是價值享有的主體,主要體現在共同富裕這個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上。人民群眾是價值享有的主體,這一點是社會主義與一切剝削階級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的重要區別之一。資本主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創造巨大的財富和價值,但因為它所創造的價值主要歸資產階級享有,因此,廣大人民群眾永遠也實現不了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個概括揭示了人民群眾是價值享有的主體,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就是人民群眾充分地享有各種價值。
人民群眾是價值享有的主體,要求公務員必須以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追求,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事實上,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而且,我們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第三,人民群眾是價值評價的主體
評價的主體就是誰來評價,不同的評價主體有不同的利益,有不同的價值觀念,因而會作出不同的評價。
一方面,因為價值是人民群眾創造,歸人民群眾享有,人民群眾是價值創造和價值享有的主體,因為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所以,人民群眾有資格進行價值評價,也就是價值應該由人民群眾來評價;另一方面,因為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在親身創造和享有價值,因此,「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群眾有能力進行價值評價,也就是價值能夠由人民群眾來評價。
人民群眾是價值評價的主體,意味著我們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成敗得失只能由人民群眾來評價,意味著我們黨和國家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即每一項改革開放措施政策的出台,都要考慮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
人民群眾是價值評價的主體,意味著人民群眾的利益是評價標准。凡是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的,就是合理的;凡是違背人民群眾的利益的,都是不合理的。因此,任何階級、政黨、團體和個人,要成為進步的社會力量,就必須站到人民群眾一邊,以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追求,為人民群眾謀利益。
⑷ 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怎麼理解這句話
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理解這句話:
從政治上講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
⑸ 西方經濟學認為什麼是價值的創造者
西方經濟學認為勞動是價值的創造者。方經濟學 指產生並流行於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學範式,狹義指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範式
⑹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知識,分析我國個人收人分配調整的依據
①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整體與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改善民生是社會建設的重點,對推進和諧社會建設起關鍵作用,要把改善民生置於社會建設的全局中,統籌兼顧,合理安排。②矛盾是對立統一的,正確處理民生問題,有利於促進和諧社會建設。黨和政府對民生問題持續關注,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加大民生方面的投人,維護和發展了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
⑺ 結合價值與價值觀的知識談談你是怎樣理解要實現自己的價值就要給世界添彩
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也是價值的享受者,人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要求我們要努力實現人生價值,為社會作貢獻。社會為個人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追求個性發展要以滿足社會需要和認可為前提。因此,要實現自己的價值就要給世界添彩,積極投身於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去,才是獲得人生幸福的根本途徑。
⑻ 高中政治題 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者,著名核物理薛家兩彈一星元勛於敏院士為了我國的核武器
3.創造者: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 享受者:從社會中享受到的
⑼ 在人的價值關系中,人既是主體,又是客體。作為客體,人()
人既可以是價值的主體,又可以是價值的客體。人在價值關系中的雙重地位決定了人的價值是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統一。人的社會價值是指人的行為的社會意義,即對社會的貢獻。人的個人價值是指作為客體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行為對於作為主體的自我需要的滿足 ,主要是指社會對個人的待遇。當個人的正當需要得到滿足,並得到社會公正的待遇時,個人價值就能實現;反之,當個人的正當需要得不到尊重和滿足,甚至被剝奪了基本生活的保障時,個人價值就很難實現。
人作為價值主體,具有要求滿足自身需要的特性;人作為價值客體,又具有通過其實踐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來滿足他人和自身需要的特性。
一個人只有對社會作出貢獻,才有權利得到社會相應的肯定和報償。與之相對,社會只有盡可能地創造條件來滿足個人的正當需要,才能使人的個性和能力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所以選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