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提出完美的電梯球
站位:使用直線站位,球與球門呈直線,踢球者站位與這條直線大概20~30°。後退6步。這樣在助跑的時候是4步,是最舒服的(初學者可以助跑更短些,因人而異)。
助跑:速度慢一些,右腿發力,助跑後第4步出腳(右腳踢法,左腳踢法相反)。
支撐腿:一定要踏實,離球大約一腳寬度。
觸腳點:腳弓靠下一點,與大力射門觸腳點相似。
電梯球,是足球比賽中一種進球技巧,與落葉球、香蕉球有本質的區別,特指運動員使用腳背內側發出旋轉很小,但是球到球門前突然變線下墜的「S型」任意球。擅長這種踢球方法的代表人物有哈斯勒、阿爾貝蒂尼、儒尼尼奧、皮爾洛、C.羅納爾多、德羅巴、大衛·路易斯。標準的電梯球最早由儒尼尼奧發明,但電梯球這個詞最早由米蘭體育報在2012歐洲杯期間提出。
Ⅱ 誰發明了電梯球
電梯球的來源
安切洛蒂概括其中特點:「剛出發時好像很美,有弧線,但到了中途下墜特別快。整個弧線都不高,門將都反應不過來。」《米蘭體育報》把皮爾洛的任意球稱為「電梯任意球」,「迅速升到六樓,卻又急速降到一層」,夠形象了。球都是從人牆這一邊飛過,奇門蒂、帕奧萊蒂、西奇尼亞諾三個犧牲者,都沒有反應,看著皮球進網,感到吃驚。有人說皮爾洛這種方式像里昂的小儒尼尼奧,安切洛蒂首先就不認可:「儒尼尼奧罰球部位幾乎到了腳踝,皮爾洛沒有,這完全是他的方式。」
「皮爾洛的任意球很怪,我看到皮球飛向我的左邊,我試圖向這一側移動,但它突然變向,從我的另一側飛進了球網。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不會提前移動……」萊切門將西奇尼亞諾在被皮爾洛的任意球攻破了球門後這樣說。本賽季皮爾洛頻頻通過直接任意球破門,人們開始研究他的任意球,有人認為與皮球上氣門心的擺放朝向有關,有人認為與比賽用球有關,還有人認為與腳觸球的方式有關,實際上高水平的任意球來自苦練,皮爾洛自己則透露,他認真觀察過巴喬和小儒尼尼奧的任意球。
Ⅲ 足球比賽中的電梯球是怎麼踢出來的
電梯球,是足球比賽中一種進球技巧,與落葉球、香蕉球有本質的區別,特指運動員使用腳背內側發出旋轉很小,但是球到球門前突然變線下墜的「S型」任意球。擅長這種踢球方法的代表人物有哈斯勒、阿爾貝蒂尼、儒尼尼奧、皮爾洛、C.羅納爾多、德羅巴、大衛·路易斯。標準的電梯球最早由儒尼尼奧發明,但電梯球這個詞最早由米蘭體育報在2012歐洲杯期間提出。
足球狀態:球很快地呈斜線往上飛,又以更大陡度急墜,好像電梯急上急下。
踢法解釋:
1、腳幾乎全部都作用在往前的動能上,皮球凌空瞬間獲得高速,所以一開始高速直線前行。
2、皮球是一個球體,和周圍氣流形成流線型接觸,會造成紊流或者湍流,就是旋轉的氣流,使皮球忽左忽右或忽上忽下。
3、最後以更大的陡度急墜,好像電梯一樣急上急下。
原理:馬格努斯效應(渦街理論)
速度越快、球體直徑越小、晃動頻率就越高,所以在球急速運動時,它在氣流中有一定擺動,有點飄忽不定,就是所謂渦街作用。
轉
Ⅳ 同為中場大師,怎麼比較齊達內和皮爾洛兩者誰的歷史地位更高
在世界足壇的地位,無疑齊達內比皮爾洛的聲譽和名氣大。從流行的大數據角度比較,皮爾洛也是遠遠不如齊達內,皮爾洛只能說是歐洲或義大利國內的頂級球員,而齊達內到退役的時候已經是家喻戶曉,當然這和他在06世界盃決賽上的」沖冠一頂「密不可分,博得了「鐵頭功」十分的美譽。
安德烈亞·皮爾洛(Andrea Pirlo),1979年5月19日出生於義大利布雷西亞,是一位義大利足球運動員,司職中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富二代。
2015年7月2日,效力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的紐約城隊 。
個人榮譽
2006年世界盃金球獎第三名(銅球獎)
技術特點
短傳精確到毫釐之間,長傳也同樣百步穿楊,技術細膩、優雅、舉重若輕,靠的不是強悍的身體,不是炫目的動作,而是智慧和洞察力。
看家絕技
落葉式任意球
人物總體評價
皮爾洛遠射能力手術刀般精準,被義大利媒體稱為義大利足球的國王,而西班牙世界體育報則將他稱作足球場上的達芬奇。安德烈亞·皮爾洛是羅伯托·巴喬之後義大利足壇最令人信服的天才,組織能力、得分能力、定位球能力樣樣精通,皮爾洛的全面性令人驚嘆。很多球迷批評皮爾洛球風偏軟,不適合後腰位置,但安德烈亞·皮爾洛防守技術的進步有目共睹。更難能可貴的是皮爾洛有著出色的領袖氣質,職業生涯初期的顛簸流離使他的意志無比堅強。
Ⅳ 那些落葉球和電梯球怎麼踢哪高人指點下!
當用力踢皮球的中心部位時,它就會朝一個方向飛去,當靠近球門時會突然下沉,就如一片枯葉從樹上落下,被人們稱為「落葉球」。 落葉球的發明者是巴西的迪迪,而世界比較著名的落葉球專家無疑是AC米蘭的阿爾貝蒂尼,現役是義大利的皮爾洛,和巴西的小儒尼尼奧 曾經有義大利的專家研究過皮爾洛的射門 得出的結論是: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射門時踢中打氣孔,使氣孔有微量的氣透出,而球在旋轉中,所以出現左飄飄右飄飄的情況。 但可以從很多地方得出這個結論絕對是錯的。 1、沒有任何球員會那麼准,特意踢中氣孔 2、即使是任意球應該不會特意擺設那氣孔,也不會每次精準地踢中氣孔。 3、看重播可以明顯看出,球幾乎是不轉的。 所以這是錯的。 落葉球: 1、球幾乎不轉的原因:只要射球時,踢中球的正中,球便沒有旋轉。(越正中越不轉) 2、球忽左忽右的原因:即使再精準,一定會有一點左右的偏差。正是這偏差,使受力有微微的向某個方向偏移。球射出後,球一開始應該是一個幾乎直線的射門,但球在空中受到空氣的阻力,應該會向某一個方向偏移,所以會有一種忽左忽右的奇怪孤線。 3、球突然下墜的原因:因為球是用腳踢的,是一道向上的力,射門的點一定會有稍稍偏下一點。正是這道力,使球的有一點上旋,而正如第二點所說,球一開始應該是直線的,但到後面,那微微向下的迴旋使球向下墜。(強調一點,因為射速的問題,球在射出後所受的空氣阻力便越來越大,所以下旋也同樣增大)球因為一開始是一個向上的球,而下墜是到後期的,所以才有一種突然下墜的感覺。
Ⅵ 落葉球的創始人
「落葉球」祖師爺迪迪
迪迪原名叫弗拉迪爾-佩雷拉,於1928年10月8日出生在巴西的坎波斯。據說迪迪在少年時代曾經因家裡貧困沒錢治膝傷而留下了跛足後遺症,然而憑借著在足球領域超凡的天賦,最終他成為了足球史上第一位絕對意義上的中場大師。
而迪迪對足球最大的貢獻,就是發明了「落葉球」,或者電梯球。相比後輩卡里奧卡,迪迪在國家隊的成就更為輝煌,58年和62年的世界盃賽,他均以主力身份幫助球隊成功獲得了最後的冠軍獎杯。
1958年世界盃上,一代球王貝利嶄露頭角,巴西首度捧杯。奪冠後的一個鏡頭永久留存在紀錄片中,時年未滿18歲的貝利喜極而泣,久久伏在一名隊友身上。此人就是瓦爾蒂爾·佩雷拉,不過他的昵稱「迪迪」流傳的更廣。此前和東道主瑞典的決賽中,巴西隊一開場丟球後,迪迪撿起皮球昂首回到中圈的神情也令人難忘——4分鍾後瓦瓦扳平的一球就是他發起的進攻。他榮膺當屆世界盃決賽階段的最佳球員。
出生於里約熱內盧的迪迪在14歲的時候右腿受傷感染造成輕微跛足,但這沒有阻止他的巨星之路。如今足壇流行的「落葉球」(即原先的「香蕉球」)就是迪迪率先發明。1954年世界盃是迪迪首次在國際大賽上亮相,他在小組賽貢獻2球但巴西隊在1/4決賽時不敵當時頭號熱門匈牙利而遭淘汰。接下來的1958和1962年世界盃,他和加林查、貝利、扎加洛等一起幫助巴西連續兩次加冕,開創了巴西的首個輝煌時代。他在巴西隊一共出場68次,在防守型前衛的位置上斬獲20球,其中有一打是招牌式的任意球破門。
退役後的迪迪在教練崗位上同樣成就非凡,1970年世界盃率領秘魯隊殺進八強(1/4決賽不敵最後的冠軍巴西)就是典型一例。2000年10月,迪迪的名字躋身國際足聯冠軍殿堂。但次年5月12日,他的腸癌嚴重惡化而不治身亡,享年71歲。
Ⅶ 電梯球和落葉球是一回事嗎
落葉球和電梯球最大的區別在於下墜前是否變線。落葉球下墜速度快,但不變線;電梯球下墜速度較落葉球稍慢,但有變線。
電梯球是足球比賽中一種進球技巧,與落葉球、香蕉球有本質的區別,特指運動員使用腳背內側發出旋轉很小,但是球到球門前突然變線下墜的「S型」任意球,標準的電梯球最早由儒尼尼奧發明。
落葉球是指:在半空中左飄右飄,下墜速度快的射門。最常見的應該是葡萄牙的C羅和義大利的皮爾洛。
Ⅷ 足球中電梯球、弧線球、香蕉球、任意球有什麼區別
任意球包含了電梯球、弧線球、香蕉球這三類球,而弧線球就是香蕉球。
1) 電梯球,是足球比賽中一種進球技巧,與落葉球、香蕉球有本質的區別,特指運動員使用腳背內側發出旋轉很小,但是球到球門前突然變線下墜的「S型」任意球。擅長這種踢球方法的代表人物有哈斯勒、阿爾貝蒂尼、儒尼尼奧、皮爾洛、C.羅納爾多、德羅巴、大衛·路易斯。標準的電梯球最早由儒尼尼奧發明。
2) 弧旋球又稱「弧線球」,「香蕉球」,是足球運動中的技術名詞(英語banana ball)。指運動員運用腳法,踢出球後並使球在空中向前作弧線運行的踢球技術。弧線球常用於攻方在對方禁區附近獲得直接任意球時,利用其弧線運行狀態,避開人牆直接射門得分。
任意球是一種在足球(或手球)比賽中發生犯規後重新開始比賽的方法。任意球分兩種:直接任意球(踢球隊員可將球直接射入犯規隊球門得分)及間接任意球(踢球隊員不得直接射門得分,球在進進球門前必須被其他隊員踢或觸及)。國際足聯最新規則為,判罰任意球後會使用一種泡沫噴劑劃定球的擺放位置,以及人牆的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