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3d電影怎麼發明 快點
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縮寫,就是三維圖形。在計算機里顯示3d圖形,就是說在平面里顯示三維圖形。不像現實世界裡,真實的三維空間,有真實的距離空間。計算機里只是看起來很像真實世界,因此在計算機顯示的3d圖形,就是讓人眼看上就像真的一樣。人眼有一個特性就是近大遠小,就會形成立體感。計算機屏幕是平面二維的,我們之所以能欣賞到真如實物般的三維圖像,是因為顯示在計算機屏幕上時色彩灰度的不同而使人眼產生視覺上的錯覺,而將二維的計算機屏幕感知為三維圖像。基於色彩學的有關知識,三維物體邊緣的凸出部分一般顯高亮度色,而凹下去的部分由於受光線的遮擋而顯暗色。這一認識被廣泛應用於網頁或其他應用中對按鈕、3d線條的繪制。比如要繪制的3d文字,即在原始位置顯示高亮度顏色,而在左下或右上等位置用低亮度顏色勾勒出其輪廓,這樣在視覺上便會產生3d文字的效果。具體實現時,可用完全一樣的字體在不同的位置分別繪制兩個不同顏色的2d文字,只要使兩個文字的坐標合適,就完全可以在視覺上產生出不同效果的3d文字。
⑵ 請問3D技術是誰發明的
美國的布蘭登弗雷澤先生
⑶ 3d技術是誰發明的
1947年,匈牙利人丹尼斯 蓋博 (Dennis Gabor)在研究電子顯微鏡的過程中,提出了全息攝影術(Holography)這樣一種全新的成像概念。全息術的成像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以條文形式記錄物體發射的特定光波,並在特殊條件下使其重現,形成逼真的三維圖像,這幅圖像記錄了物體的振幅、相位、亮度、外形分布等信息,所以稱之為全息術,意為包含了全部信息。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全息圖像的成像質量很差,只是採用水銀燈記錄全息信息,但由於水銀燈的性能太差,無法分離同軸全息衍射波,因此大量的科學家花費了十年的時間卻沒有使這一技術有很大進展。
由於全息攝影術的發明,丹尼斯 蓋博在 1971 年獲得了諾貝爾獎。
1962 年,美國人雷斯和阿帕特尼克斯在基本全息術的基礎上,將通信行業中「側視雷達」理論應用在全息術上,發明了離軸全息技術,帶動全息技術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這一技術採用離軸光記錄全息圖像,然後利用離軸再現光得到三個空間相互分離的衍射分量,可以清晰的觀察到所需的圖像,有效克服了全息圖成像質量差的問題。
1969年,本頓發明了彩虹全息術,能在白熾燈光下觀察到明亮的立體成像。其基本特徵是,在適當的位置加入一個一定寬度的狹縫,限制再現光波以降低像的色模糊,根據人眼水平排列的特性,犧牲垂直方向物體信息,保留水平方向物體信息,從而降低對光源的要求。彩虹全息術的發明,帶動全息術進入了第三個發展階段。 傳統全息技術採用鹵化銀等材料製成感光膠片,完成全息圖像信。
定影等後期處理,整個製作過程非常繁息的記錄,由於需要進行顯影、瑣。而現代的全息技術材質採用新型光敏介質,如光導熱塑料、光折變晶體、光致聚合物等,不僅可以省去傳統技術中的後期處理步驟,而且信息的容量和衍射率都比傳統材料較高。
然而,採用感光膠片或新型光敏介質,都需要通過光波衍射重現記錄的波前信息,肉眼直接觀察再現結果,這樣難以定量分析圖像的精確度,無法形成精確的全息影像。
20 世紀 60 年代末期,古德曼和勞倫斯等人提出了新的全息概念———數字全息技術,開創了精確全息技術的時代。到了 90 年代,隨著高解析度CCD的出現,人們開始用 CCD 等光敏電子元件代替傳統的感光膠片或新型光敏等介質記錄全息圖,並用數字方式通過電腦模擬光學衍射來呈現影像,使得全息圖的記錄和再現真正實現了數字化。
⑷ 3d列印機是誰發明的
3D列印機的起源很早,有各種不同的技術,沒有具體誰發明的。但是第一台工業的3D列印機是Charles W. Hull在1986年發明的。
80 年代初,美國 3M 公司的 Alan J.Herbert、日本名古屋市工業研究所的小玉秀男、美
國UVP公司的Charles W. Hull、日本大阪工業技術研究所的丸谷洋二,4 位研究員各自獨立
地提出了快速成型的技術設想,實現的材料和方式各有差異,但都是多層疊加固化來成型物
體。
1984 年,Michael Feygin提出了分層實體製造(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簡稱LOM),
利用薄片材料、激光、熱熔膠來製作物體。並於 1985 年組建了 Helisys 公司,1990 年前後
開發了第一台商業機型 LOM-1015
1986 年,選擇性激光燒結(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技術被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
分校的卡爾Deckard 博士(DTM公司創始人)開發出來並獲得專利,該技術利用高強度激光
將粉末材料烤結,直至成型。這種技術的特點在於選材范圍廣泛,比如尼龍、臘、ABS、金
屬和陶瓷粉末等都可以作為原材料。1992年開發了SLS技術的商業成型機。
1986 年,Charles W. Hull(3D system 公司創始人)發明的立體光成型技術
(StereoLithography, SLA)被授予了專利。該技術利用紫外激光,對液態樹脂進行逐點掃描,
使被掃描的樹脂薄層產生聚合反應,由點逐漸形成線,最終形成零件的整體模型。並且推出
了第一款工業化的3D 列印設備。
⑸ 3d是誰發明的
當然,絕對沒有,這是一定地
⑹ 3D電影的由來
最早的立體電影:19 世紀末,英國威廉姆·弗萊斯·格林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放映和觀看3D
的裝置,他在銀幕上同時放映兩個畫面,觀眾通過佩戴眼鏡獲得立體感。
最早正式的立體電影:1936 年米高梅公司根據紅綠濾色透鏡原理拍攝的《Audioscopiks》系列,給
觀眾派發了紅綠眼鏡,效果在當時機器震撼,該片還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
短片獎的提名。
後來:1962 年天馬電影廠投資拍攝,著名喜劇演員陳強主演的《魔術師的奇遇》是
國內第一部3D 電影。只是3D 電影雖然有著多年歷史,卻一直未成成為受關
注的主流。
結果:直至2009 年一部全球狂卷26 億票房的美國3D 大片《阿凡達》的出現,震撼
世人的同時也在全球掀起了一股3D 狂潮。
⑺ 3DMAX是誰發明的
美國業界巨頭Autodesk於1995年推出的產品.
⑻ 3D這個詞語怎樣來的又是誰發明的
3D是英文「Three Dimensions」的簡稱,中文是指三維、三個維度、三個坐標,即有長、寬、高。今天的3D,主要特指是基於電腦/互聯網的數字化的3D/三維/立體技術,也就是三維數字化。包括3D軟體技術和硬體技術。
⑼ 福利彩票3D的發明者是誰!
都是賭博的專家,研究出來的,和香港的六合彩差不多
⑽ 3D技術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是哪個國家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