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什麼創造了甲骨文

什麼創造了甲骨文

發布時間:2021-07-12 09:17:11

❶ 誰發明了甲骨文

發明甲骨文的現來在應該沒自有靠枕出來,但是第一個發現的人我知道。
清朝末年,確切地說是1899年,北京有個叫王懿榮的官員患病,遂清太醫診治。太醫給他開了一張處方,其中一味葯是「龍骨」。王懿榮馬上打發家人到宣武門外菜市口達仁堂購葯。葯拿回家後,王懿榮逐一審視,當他無意間發現「龍骨」上刻有一種和篆文相似的文字時,禁不住大吃一驚。因為,王懿榮是一個造詣頗深的金石學家,他意識到這種文字肯定有價值。於是,尋根剖底,查明來歷,又專門派人到那家葯鋪中將帶有文字的「龍骨」以每字2兩銀子的高價全數買下來。至此,舉世聞名的甲骨文就在這一純屬偶然的機會中重見天日了

❷ 是什麼發明了甲骨文

商代統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龜甲獸骨占卜 吉凶,以後又在甲骨上刻及所佔事項及事後應 驗的卜辭或有關記事,其文字稱甲骨文

❸ 甲骨文什麼時代發明的

商朝..

❹ 甲骨文 是誰發明的

文字
內鏈_點擊實體詞"
target="_blank">甲骨文主要指
殷墟
甲骨文商代期(前14~前
11世紀
)王室用於占卜記內事刻(或寫)
龜甲
獸骨容
文字已發現
古代
文字代早、體系較完整文字
甲骨文種古代文字認
現代
漢字
早期
形式候認漢字
書體
現存古種熟文字甲骨文稱
契文
、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

❺ 甲骨文是誰創造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商朝人用龜甲、獸骨占卜後把占卜時間、占卜者的名字、所佔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把過若干日後的吉凶應驗也刻上去。不過具體的情形因甲骨分期而有詳略的差異,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辭最為完整,同時也是現存數量最多的時期。學者稱這種記錄為卜辭,這種文字為甲骨文。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記錄,是目前已知的中國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稱為中國古代最早的「檔案庫」。目前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歷法、醫葯等科學技術。從甲骨文已識別的約1500個單字來看,它已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中國商代和西周早期(約公元前16~前10世紀)以龜甲、獸骨為載體的文獻。是已知漢語文獻的最早形態。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稱為契文、 甲骨刻辭、卜辭、龜版文、殷墟文字等,現通稱甲骨文。商周帝王由於迷信,凡事都要用龜甲(以龜腹甲為常見)或獸骨 (以牛肩胛骨為常見)進行占卜,然後把占卜的有關事情(如占卜時間、占卜者、占問內容、視兆結果、驗證情況等) 刻在甲骨上,並作為檔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見甲骨檔案)。除占卜刻辭外,甲骨文獻中還有少數記事刻辭。甲骨文獻的內容涉及當時天文、歷法、氣象、地理、方國、世系、家族、人物、職官、征伐、刑獄、 農業、 畜牧、田獵、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災禍等,是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商代社會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❻ 是誰發明了甲骨文了它有什麼樣的歷史背景

中國甲骨文 中國商代和西周早期(約公元前16~前10世紀)以龜甲、獸骨為載體的文獻。是已知內漢語文獻的最早形態。刻容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稱為契文、 甲骨刻辭、卜辭、龜版文、殷墟文字等,現通稱甲骨文。商周帝王由於迷信,凡事都要用龜甲(以龜腹甲為常見)或獸骨 (以牛肩胛骨為常見)進行占卜,然後把占卜的有關事情(如占卜時間、占卜者、占問內容、視兆結果、驗證情況等) 刻在甲骨上,並作為檔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見甲骨檔案)。除占卜刻辭外,甲骨文獻中還有少數記事刻辭。甲骨文獻的內容涉及當時天文、歷法、氣象、地理、方國、世系、家族、人物、職官、征伐、刑獄、 農業、 畜牧、田獵、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災禍等,是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商代社會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甲骨文獻被發現以後,人們先後對其進行復制 (墨拓、拍攝、描摹)和整理 (拼接、綴合、辨偽、鑒定),並匯集和編纂成冊,即將其內容轉移存儲到其他載體上而加以利用。殷商甲骨卜辭(牛骨)已發掘的甲骨文獻,主要是殷墟甲骨,此外還有周原甲骨等。

❼ 甲骨文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甲骨來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源-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商代統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龜甲獸骨占卜 吉凶,以後又在甲骨上刻記所佔事項及事後應 驗的卜辭或有關記事,其文字稱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數量在15萬片之上,大多為盤庚遷殷至紂亡王室遺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稱殷墟文字;因所刻多為卜辭,故又稱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單字共有4500個,已識2000餘字,公認千餘字。它記載了三千多年前中國社會政治, 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資料。是現存最早 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❽ 甲骨文是誰發明的 (填人名)

甲骨文是人民發明的 。
文字的發明沒有明確的記載,也無從考證回,有一些傳說,如「倉答頡造字」。甲骨文因鐫刻、書寫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為殷商流傳之書跡;內容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紂王間二百七十年之卜辭,為最早之書跡。

❾ 是誰發明的甲骨文呢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情況,主要指中國商朝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吉凶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內容一般是占卜所問之事或者是所得結果。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使用了一段時期,是研究商周時期社會歷史的重要資料。甲骨文其形體結構已有獨立體趨向合體,而且出現了大量的形聲字,已經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被稱為"最早的漢字"。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當地的農民在採收花生時,偶然撿到一些龜甲和獸骨,被當成中葯賣給葯鋪,清末金石學家王懿榮和學生趙軍偶然在中葯材的「龍骨」片上發現有古文字,於是開始了對此的搜集和研究,其他尚有王襄、孟定生、劉鶚、端方、胡石查等人,都是最早的購藏研究者。最初,在古物中獲利的人為壟斷甲骨文,故意把出土地點說成是湯陰或衛輝,學者多受其誤導。1903年,劉鶚《鐵雲藏龜》出版,是為第一部甲骨文著錄。
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決定發掘殷墟,第一次由董作賓領導,至1937年,前後共進行十五次;發掘地點,除了洹水南岸的小屯村以外,更擴大到後岡、和洹水北岸的侯家莊西北岡、高井檯子、大司空村等地。一共出土龜甲、獸骨有二萬四千九百多片。抗戰期間,工作被迫停止,有大量的甲骨隨同眾多文物等被運往日本,達一萬二千多片。
1973年小屯南地出土4805片甲骨文。
1991年殷墟花園庄東地H3坑中出土甲骨文689片。
1899年,金石學家王懿榮在北京發現中葯店中所售龍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即甲骨文),意識到這是很珍貴的文物,於是開始重金收購。1900年,王懿榮的甲骨轉歸了劉鶚所有,他的親家羅振玉得知這些甲骨來自於河南安陽的小屯村,於是多次派人去那裡收購甲骨,並對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釋,認為小屯就是文獻上所說的殷墟。其後,王國維對這些甲骨文上的資料進行了考據,進一步證實這里就是盤庚遷都的都城。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首次被金石學家王懿榮認識並高價購藏。此後十年間先後搜購甲骨的有王襄、孟定生、劉鶚、羅振玉及美國人方法斂,英國人庫壽齡、金璋,日本人林泰輔,加拿大人明義士等,共得甲骨數萬片。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有計劃地進行殷墟發掘,先後發掘十五次,共得甲骨約二萬五千片。以後殷墟仍不斷有甲骨出土,197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陽小屯南地發掘甲骨四千餘片。除殷墟外,1953、1954年在鄭州商代中期遺址中還檢到有字甲骨兩片;自1954年始,又先後在山西洪洞,北京昌平,陝西豐鎬、周原遺址、岐山鳳雛出土西周時期有字甲骨約三百片。

閱讀全文

與什麼創造了甲骨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