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的科技發明有哪些
反物質飛船一種最新的科技發明。最早出現在《反物質飛船》(威廉森)中,它首先於1942-1943期間在《驚奇故事》連載。美國研究反物質太空船 以正電子為燃料6周可達火星以正電子為燃料只需幾十毫克,速度卻比核動力太空船快一倍時報綜合報道 美國宇航局先進理念研究所(NIAC)正在資助一個研究小組,該小組正致力於以反物質作為動力的太空船研究。燃料重量比方糖還輕科幻小說中,大多數自主型恆星飛船使用反物質做燃料,原因是反物質是最具潛力的燃料。要想把人類送上火星,需要成千上萬噸的化學燃料,但是如果以反物質為燃料的話,僅僅幾十毫克的反物質(一毫克約為一塊方糖重量的千分之一)就能幫助人類實現登上火星的夢想,而且只需要6周時間。以前的反物質太空船設計使用反質子,它們在湮滅時會產生危害性的高能伽馬射線,所以可行性不大。新設計將採用正電子,正電子產生的伽馬射線能量比反質子低400倍,從而可以避免產生這種極具放射性污染的副作用。如何儲存成技術挑戰先進理念研究所正對此展開初步研究,不過目前還面臨一個技術挑戰,那就是生產正電子價格過於昂貴。在太空中,宇宙射線中高速粒子可以通過相互碰撞產生反物質。而在地球上,我們卻需要通過粒子加速器來生產反物質,NIAC首席研究員史密斯說,「據粗略估計,以現在的技術來為人類火星之旅生產正電子,每生產10毫克正電子將耗資約2.5億美元」。另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在小型空間內儲存足夠的正電子。因為它們會吞食正常物質,所以無法把它們裝入瓶子,只能存放在電磁場內。科學家們正致力於研究開發克服這些挑戰的方法,假如他們的努力實現,也許未來人類真的可以藉助科幻小說里描述的能源遨遊太空。反物質太空船三大優勢正電子動力太空船與現在美國的火星登陸計劃相比將有幾個方面的優勢。優勢1:旅途更安全美國火星登陸計劃正提議使用核反應堆為火星太空船提供動力。但是核反應堆相當復雜,在火星之旅中很多潛在的問題可能會導致核反應堆發生故障。而正電子反應堆能像核反應堆一樣為太空船提供充足動力,並且其結構相當簡單。優勢2:不會產生殘留物採用核燃料作為動力的太空船在其核燃料用完之後所產生的核廢料仍具有放射性。如果使用正電子反應堆,在其燃料耗盡之後則不會產生殘留物,因此即使殘留正電子反應堆偶然進入地球大氣層也不會引發安全方面的擔憂。優勢3:45天內可達火星正電子反應堆另一個重要優勢就是速度。按照火星登陸計劃,太空船和宇航員將在大約180天後飛抵火星。正電子動力太空船可能只需要90天左右就可抵達火星,甚至有可能在45天內完成。
Ⅱ 教資考試第二次科技革命有哪些成就
航空: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駕駛著自己設計製造的飛機沖向天空,這是人類航空史上首次自主操縱飛行。
1924年4—9月,美國dwc飛機編隊完成人類首次環球飛行。
物理、化學、信息技術:
1866年,德國西門子發明自激發電機,標志著電力時代的到來。
1869年,俄國門捷列夫提出化學元素周期律。1876年,美國貝爾發明有線電話。1877年,愛迪生發明留聲機。
1880年,美國愛迪生發明白熾燈泡。
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論,導致了20世紀物理學的-場革命。
1901年,發現了x射線的德國物理學家倫琴成為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04年,世界上第-只電子管在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的手下誕生,標志著人類從此進入電子時代。
1905年6月,年僅26歲的愛因斯坦發表了-篇論文,闡述了狹義相對論,帶來了物理學的巨大變革。
1925年,德國科學家海森堡和其他科學家-起創立了著名的矩陣力學理論,即量子力學第-定律。1931年,世界上第-條微波通信線路在英國多佛和法國加萊之間建起。
1932年,德國科學家諾爾和魯斯卡製成世界上第-台電子顯微鏡。
1935年,第-個實用雷達裝置發明成功。
1936年,年僅24歲的圖靈發表了奠定計算機和人工智慧基礎的論文;圖靈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慧之父。
生物:
1868年,瑞士米歇爾發現核酸。
1879--1910年,法國法布爾出版《昆蟲記》。1881年。法國巴斯德開創免疫學。
1882年,德國科赫發現結核桿菌。
1887年,德國費歇爾研製出人工合成葡萄糖。
1928年,青黴素問世。開創醫學新紀元。
其他:
1900年,弗洛伊德《夢的解析》出版,掀起心理學的革命。
1915年,魏格納寫成《海陸的起源》-書,提出了大陸漂移說。
1932年,世界上第-條高速公路在德國出現。
Ⅲ 教資考試第一次科技革命有哪些成就
天文
1781年,英國赫歇爾發現天王星。
1796年,法國拉普拉斯提出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1846年,德國加勒發現海王星。
物理、化學
1705年,英國紐科門製成第-架能實用的蒸汽機。
1746年,英國羅巴克建立世界第-座鉛室法制硫酸的工廠。1752年,美國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揭示雷電本質。
1756年,俄國羅蒙諾索夫發現質量守恆定律。
1765年,英國哈格里沃斯發明珍妮紡織機。
1765—1787年,英國瓦特改良蒸汽機,並用作紡紗機的動力。
1777年,法國拉瓦錫提出燃燒的氧化學說,並正式確立質量守恆定律。
1800年,義大利伏特發明伏特電堆。英國赫歇爾發現紅外線。
1802年,法國費歇爾列出第-個酸鹼當量表。
1820年,丹麥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
1822年,法國安培發現安培定律。
1826年,德國歐姆發現歐姆定律。
1827年,英國布朗觀察到分子的布朗運動。
1831年,英國法拉第、美國亨利各自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1832年,法國皮克西兄弟發明世界第-台磁電式發電機。
1834年,英國法拉第提出電解定律。
1840年,英國焦耳發現電熱定律,開始精確測定熱功當量,實驗確立能量守恆定律。德國邁爾第-個發表能量守恆定律。
1841年,德國本生發明鋅碳電池。
1842年,奧地利多普勒發現多普勒效應。
1848年,英國開爾文建立絕對溫標。
1865年,英國麥克斯韋推斷電磁波的存在,斷定光是-種電磁波。
生物
1759年,德國沃爾弗創立胚胎發育的後成說。
1828年,德國維勒最早用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尿素。
1829年,法國蓋,呂薩克首次將澱粉轉化為葡萄糖。
1835--1839年,德國摩爾記載了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
1838--1839年,德國施旺、施萊登提出細胞學說。
1859年,英國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奠定了達爾文進化論的基礎。
1864年,德國薩克斯發現葉綠體在光合作用中產生澱粉。
1863年,俄國謝切諾夫列出-切意識活動都是神經的反射活動。
1865年,奧地利孟德爾提出遺傳學兩大基本定律。
Ⅳ 教資考試國外著名科學家與常見科普讀物有哪些
泰勒斯(公元前624一公元前547),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通天文和數學,被稱為「科學之祖」。他的科學知識來自於總不滿足的探索真理的慾望。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一公元前322),古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圖的學生。他在天文學、物理學、數學、教育學等諸多方面都有傑出的貢獻。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一公元前212),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他發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機。突出成就主要在數學和力學,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
畢達哥拉斯(公元前572一公元前497),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畢達哥拉斯通過推導總結出畢達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和黃金分割等相關規律。
歐幾里得(公元前330一公元前275),古希臘數學家,被稱為「幾何之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幾何原本》。
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一公元前377),古希臘著名醫生,歐洲醫學奠基人,被尊為「醫學之父」。他提出「體液學說」。
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他對科學的貢獻是他所倡導的科學方法,他奠定了現代實驗科學的基礎,他提出了自己的實驗歸納方法論。
伽利略(1564--1642),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被稱為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者。改進望遠鏡觀測天體取得大量成果。
哥白尼(1473--1543),波蘭天文學家,日心說的創立者,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偉大著作《天球運行論》。
牛頓(1643—1727),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自然哲學家,其研究領域包括了物理學、數學、天文學、神學、自然哲學和煉金術。
瓦特(173一1819)是英國著名的發明家,他發明了單缸單動式和單缸雙動式蒸汽機,提高了蒸汽機的熱效率和運行可靠性,對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達爾文(1809---1882),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代表著作是《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
愛迪生(1847一1931),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發明了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等,在礦業、建築業、化工等領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創造。
普朗克(1858—1947),德國物理學家,量子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創立了量子理論。
愛因斯坦(1879---1955),德裔美國(擁有瑞士國籍)物理學家、思想家及哲學家,被認為是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物理學大師。他是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系」的提出者,「決定論量子力學詮釋」的捍衛者。
Ⅳ 最新科技發明有哪些
http://www.hzqbbc.com/
http://www.sznews.com/tech/content/2006-11/07/content_516001.htm
http://www.qsng.cn/html/jykj/zxxxView/2006111084731_8.html
http://www.techweb.com.cn/life/2006-11-06/114959.shtml
Ⅵ 科技發明的好處與影響
AI之謎:電腦真有智能嗎?
電腦的普及和應用范圍的擴大正改變著我們的世界。網路技術將使我們邁入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當人們不斷為電腦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感到吃驚不已時,電腦的應用似乎走向了極至。人們早已習慣於把計算機稱之為電「腦」,但是人們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無論電腦的功能有多麼強大,用途有多麼廣泛,它也不過是個具有超級能力的白痴。
嚴格地講,電腦只能執行特定的指令,而人腦則是處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所謂「特定的指令」是指電腦程序可接受的或可執行的外部輸入。顯然執行指令與處理信息有著本質的不同。
這並不是否認電腦具有處理信息的能力,這里說的電腦處理信息與人腦處理信息是不同的概念。其實電腦處理信息過程也是在執行外部指令或給定程序中的指令。
執行指令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整個過程完全走程序化,這就不需要智能。這里所說的電腦工作就是指這種情況。另一種就是在執行過程中需要探索、發現、套用或制定程序或規則。例如學生按老師指令做作業的過程,還有程序員按老闆指令編制電腦程序的過程。這是需要智能的。
電腦的軟硬體都不是自發進化而成的。電腦程序是人根據自然規律、法則和社會經驗的歸納總結由人編制的。人們在工作、生活和其他社會活動中不斷面臨大量新的情況和需要探索解決的新問題,而無法使用現有程序來解決或不知道該用哪個程序來解決。處理這些問題才真正需要智能。這樣就產生了一個令人頗難理解的結論∶凡電腦能解決的問題都不再需要智能發揮作用,而電腦不能解決的問題卻需要智能來處理。然而事實的確如此!這是智能的本質所決定的。照此來說,電腦豈不是永遠也不會有智能了嗎?現在不忙下結論。
目前電腦的工作和記憶原理都是通過高低電位和邏輯門實現的。電腦的發展方向一是使用生物晶元,二是使用量子器件。它們的工作原理與目前的電腦有本質不同。生物晶元的原理是在分子水平上的,這與生物學水平是一致的。而量子器件的原理則是在更微觀的原子、光子或更深層次的水平上的。我們假設人腦的工作機理可以在生物學水平上得到解釋或在量子水平上得到解釋,所以在這種水平上製造的計算機就會達到人腦的水平。
電腦程序集中的是人的經驗總結,其本質是理性的。所謂理性就是理論的、有序的、精確的、數字化的、結論性的、有規律的、普遍性的、公共的、合乎邏輯的。簡單類比就如同是一本操作手冊,人們只要照它去做就是了。顯然智能不是被用來解決這類理性化的問題的。因為當一切都規定好了、程序化了,就根本不需要智能了。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無論電腦的功能有多麼強大,只要它只能按給定的程序來工作,它就不能算作具有智能。
A I探索:人腦電腦誰控制誰?
人類製造高級智能電腦可以大大縮短所有科研項目,需要數十年的研究可以在智能電腦的指導下很快得到結果。許多未解的數學定理很快就得到奇妙的證明。各種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社會和自然現象很快會得到新的解釋。治療遺傳病、癌症和艾滋病的葯物頃刻問世。各種軟體可按人的要求快速生產,等等等等。
未來高級智能電腦對人類的威脅有兩類:
一是強大的智能工具威脅。人們可以利用它方便地設計製造更可怕的武器,如基因武器,生物病毒,化學毒劑等。輕易破譯密碼盜取信息和錢財,干擾、破壞或摧毀各種電子系統,如軍事、經濟和管理系統。有了它幾乎誰都可以成為「超人」。其實對人類威脅最大的東西正是人類本身。這個定律不光適用於本課題。只要能力存在,人類就無法完全限制它,特別是當這種能力被官方和理性力量難以完全控制的人所掌握時。
二是人類價值體系毀滅的威脅。科學家只配為它洗試管。在它面前沒有聰明人。人類在他面前毫無秘密可言,人類尊嚴受到極大傷害,信仰倒塌了,喪失對科學知識和從事腦力工作的人的尊重,喪失了對卓越的領導人和管理者的崇拜,對金錢和地位的慾望淡泊了。因為一切進步和成績都是電腦的功勞,人類能夠做的不過是電腦終端暫時不能做的工作,即人類成了電腦的延伸,不再有成就感。人類建立的大量理論和學科變得一文不值。在地球上生命物種基因的改造、重組、更新、雜交和創新過程中橫行於世的人類會首先受到特別「關照」。總之人類維系社會運轉的價值體系將徹底崩潰。人類曾經製造的東西可以大大超過人的肢體和五官的功能,人類當然已控制它們。問題是人造電腦的智能超過了人的大腦!究竟是誰控制誰?
Ⅶ 科技發明有哪些
納米技術的出現,為節能環保等多個領域拓展了廣闊空間,這無疑又版是一次新技術的革命。將納權米技術應用到材料領域,具有不沾水、不沾油的特點。防霧的風擋玻璃,自清潔的納米布等都已經相繼投入使用,測實驗中心的檢測表明:該產品讓臨界摩擦變滑動為滾動,使產品具有神奇的功效。北京大學留美博士李正孝教授研發的納米燃油添加劑已於三年前實現了產業化,該產品以添加經過液相納米組裝技術處理過的納米尺度水顆粒為特徵,以全新的物理作用改變了燃油的燃燒過程,經過數百萬噸的燃油大規模使用,節油率達到10-20%。北京博納士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第二代產品——BONUS納米燃油添加劑,該產品在萬分之一的添加比例下,經過國家交通部汽車運輸行業能源利用檢測中心、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油田節能監測中心、國家環保總局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市環保局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等機構的檢測表明,該產品能大幅度節能和降低尾氣有害物質排放,特別是對已成為環保焦點的氮氧化物的尾氣排放,有獨到的凈化作用。另外,該公司最近推出了納米潤滑油添加劑,並經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交通運輸學院的台架檢測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油料及油料裝備檢減磨證明,缸壓增加、動力提高、節能環保。
Ⅷ 科技發明有什麼
科技發明有什麼
科技發明的名稱:電燈 發明人: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 科技發明的時間:1879 發明的國家:美國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 春秋:九九乘法表,籌算計演算法 戰國:司南;《甘石星經》我國最早的天文學專著;《石氏星表》世界上最早星表;《黃帝內經》。 東漢:蔡倫造紙術(4世紀起外傳);東漢張衡渾象儀,候風地動儀;《九章算術》;
Ⅸ 教資考試人的全面發展的時代特徵是什麼
人的主體性不斷提升和發展,人的主體性是指人在與客體相互作用中應具有的能動性,是人的本質的重要體現;
人與自然、社會的協調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本質要求,在現代社會,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日益密切和強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人與自然、社會協調發展,是現代社會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本質內容;
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發展尤為重要,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發展,是指人們的德與智、知識與能力、素質與職能、心理與生理的全面、協調發展,是人的內在發展;
人力資源開發成為人的全面發展的主要目標,人力資源開發,從根本上講,就是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極大地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動性,解放人的思想,激發人的創造性,充分挖掘人的潛能。只有重視並進行人力資源開發才能全面實現人的價值,使人獲得真正的全面發展。
Ⅹ 科技發明有哪些
造紙術
造紙技術來的發明,是源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傑出貢獻之一。
大約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到了春秋時,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外出講學,帶的書簡就裝了五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西漢時在宮廷貴族中又用縑帛或綿紙寫字。縑是細絹、帛是絲織品的總稱吏一方縑帛上寫字時,便於書寫,不但比簡牘寫得多,而且還可以在上面作畫,但是價格昂貴,只能供少數王宮貴族使用。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期已經有了紙。
發明人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
蔡倫只是改進造紙術,而不是紙的發明人。
造紙術在7世紀經朝鮮傳到日本。8世紀中葉傳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到12世紀,歐洲才仿效中國的方法開始設廠造紙。
發明地點
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