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工業革命時,英國紡織領域中什麼引起後來一系列發明
珍妮機的問世——工業革命的開始
在英國各個工業部門中,機器的最早採用,並不是在英國傳統的工業中,而是新興的工業部門棉紡織業中。這是因為棉紡織業作為一個年輕的工業部門,沒有舊傳統和行會的束縛,容易進行技術革新和開展競爭。同時,棉紡織品的價格比毛紡織品便宜,市場需求量大,為滿足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需要擴大生產規模以增加產量,所以對技術革新的要求比較迫切。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第一階段。珍妮機的出現是棉紡織業第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發明,使紡織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珍妮機的發明,一般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之後,有更多的機器被發明出來並得以應用,在冶金、採煤等其他行業,也出現發明和使用機器的高潮。
B. 英國棉紡織工業實現機械化的歷史背景
1、歷史背景
1)市場:英國的海外殖民活動擴大了海外殖民市場,圈地運動擴大了國內市場;
2)資本:海外掠奪及貿易積累了大量資本;
3)勞動力:圈地運動和行會組織較早瓦解,提供了勞動力資源;
4)技術:工場手工業技術的積累;
5)社會環境: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後,英國國內社會狀況穩定。
2、簡介
從手工紡織到機械紡織的轉變,大大的提高了紡織工業的勞動生產率。棉紡織工業最先實現機械化。1733年約翰.凱發明取得「飛梭」 的專利權––一種能使緯紗來回穿越經紗的速度得到加快的簡單的彈跳裝置。但是,僅有「飛梭」是不夠的,於是,人們為鼓勵那些促進了生產的發明,謹慎地開展了一場協調一致的運動。這種情況導致一系列發明,使棉紡織工業有可能到1830年時完全實現機械化。新發明中,理查德.阿克賴特的水力紡紗機(1769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的多軸紡紗機(177O年)和塞繆爾.克朗普頓的走錠紡紗機(1779年)是十分出色的。水力紡紗機能在皮輥之間紡出又細又結實的紗;用多軸紡紗機,一個人能同時紡8根紗線,後來是16根紗線,最後為100多根紗線;走錠紡紗機也稱為「繆爾」(騾子)紡紗機,因為它結合了水力紡紗機和多軸紡紗機的優點。所有這些新紡紗機很快就在生產出比織布工所能處理的多得多的紗線。有位名叫埃德蒙.卡特賴特的牧師試圖矯正這種不平衡狀態,他在1785年取得了一種最初由馬驅動、1789年以後由蒸汽驅動的動力織機的專利權。這種新發明物製作粗陋,在商業上無利可圖。但是,經過多年的改進之後,其最嚴重的缺點得到了糾正。到19世紀2O年代,這種動力織機在棉紡織工業中基本上已取代了手織織布工。
C. 珍妮紡紗機的發明在英國工業革命歷史上有什麼標志性意義
珍妮機的出現是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珍妮機的出現,使大規模的織布廠得以建立。
珍妮機比舊式紡車的紡紗能力提高了8倍,但仍然要用人力.
反映19世紀晚期「全球化」趨勢增強。19世紀末的科技革命為「全球化」趨勢增強提供了條件。工業革命推動了工業生產的發展,為世界市場的發展奠定物質基礎;科技革命中發展起來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為世界市場的發展提供技術手段。
(1) 變化:開辟了以歐洲為中心,向其他地區的海上航線;大西洋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交通要道;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歐國家成為商路的中心地區等。原因:新航路的成功開辟;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的殖民擴張等。 (2)現象:英國成為世界工廠,成為世界貿易中心。產品行銷世界各地。原因:英國首先完成工業革命,工業生產發展迅速;英國打敗其他殖民國家,建立了世界范圍的海外殖民地。 (3)新現象:世界被西方列強瓜分完畢,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影響:列強爭奪殖民地,加劇了列強間矛盾;激化了被瓜分地區的民族矛盾。 (4)過程:新航路開辟後,西方列強的殖民擴張,結束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狀態,使世界各地間聯系加強,揭開了形成世界市場的帷幕。第一次工業革命,進一步增強了西方列強的實力,加快了西方列強殖民擴張的步伐,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D.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後在發明和改進紡織機械中做出貢獻的有哪些人
1733年 凱約翰 飛梭
1764年 哈格里夫 多軸紡紗機
1765年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 1768年 阿克萊特版 水力紡機
1779年 克倫普敦權 走錘紡騾機
1785年 卡特萊特 動力織機
E. 紡織機的發明在英國有什麼重要意義
英國最早的手工廠工業是制呢,即把羊毛紡織成呢子布料。紡織機發明後,制呢效率提回高很多,答需要大量的原料和工人,於是資產階級開展了著名的「圈地運動」。圈地運動意味著把生產者和生產資料隔離起來,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其後果是瓦解了自然經濟,為資產階級革命積累財富,因此可以認為是英國資本主義的序幕。1樓說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是不對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志乃是蒸汽機的發明。請參考。
F. 紡織機器最初是誰發明
哈格里夫斯
1770年6月12日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織機」獲得發明專利權
1770年的今天,回哈格里夫斯答發明的「珍妮紡織機」獲得發明專利權。哈格里夫斯是英國發明家,在1764年動手設計和製造了一架有8個豎立紗綻的紡紗機,這種紡紗機隨後很快得到改進,錠子從8個增加到18個,30個,100個,紡織效率一下提高了近百倍。恩格斯把這項發明稱之為「使英國工人的狀況發生根本變化的第一個發明。」
G. 第一台紡織機的發明者是誰
「珍妮紡織機」的發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國發明家)是一個普通工專人。他既能織屬布,又會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個善良勤勉的紡織能手,她起早貪黑,一天忙到晚,可紡紗總是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緊張又勞累的樣子,總想把這老掉牙的紡車改進一下。
一天,他無意中把家裡的紡車碰翻了,他看到原來水平放置的放車錘變成了垂直豎立,仍在不停地轉動。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啟示:既然紡錘豎立時仍能轉動,要是並排使用幾個豎立的紡錘,不就可以同時紡出好幾根紗了嗎?他說干就干,終於試製成裝有8個紡錘的新式紡織機,並給它命名為「珍妮紡織機」。這項發明比舊紡織機提高效率幾十倍,被恩格斯作為「使英國工人的狀況發生根本變化的第一個發明」。
H. 英國工業革命首先發動於棉紡織業追出的機器大部分由什麼推動的
果斷是手工。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