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墨西哥是什麼時候獨立的
墨西哥合眾國( The United Mexican States , Los 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國鳥:雄鷹
國花:仙人掌、大麗菊
國石:黑曜石
獨立日:9月16日(1810年)
國家政要:總統福克斯,2000年12月1日就職,任期6年。
自然地理:面積1967183平方公里,是拉美第3大國,為中美洲最大的國家。位於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端。北鄰美國,南接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東瀕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西臨太平洋和加利福尼亞灣。海岸線長11500公里。其中太平洋海岸7828公里,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岸3294公里。有300萬平方公里經濟專屬區和35.8萬平方公里大陸架。著名的特萬特佩克地峽將北美洲和中美洲連成一片。全國面積5/6左右為高原和山地。墨西哥高原居中,兩側為東西馬德雷山,以南是新火山山脈和南馬德雷山脈,東南為地勢平坦的尤卡坦半島,沿海多狹長平原。全國最高峰奧里薩巴火山,海拔5700米。主要河流有布拉沃河、巴爾薩斯河和亞基河。湖泊多分布在中部高原的山間盆地中,最大的是查帕拉湖,面積1109平方公里。墨西哥氣候復雜多樣。沿海和東南部平原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5—27.7℃;墨西哥高原終年氣候溫和,山間盆地為24℃,地勢較高地區17℃左右;西北內陸為大陸性氣候。大部分地區全年分旱、雨兩季,雨季集中了全年75%的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西北部不足250毫米,內地為750—1000毫米,墨西哥灣沿岸中部與太平洋沿岸南部為1000—2000毫米。因墨境內多為高原地形,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萬木常青,故享有「高原明珠」的美稱。
歷史:墨西哥是美洲大陸印第安人古老文明中心之一。世界聞名的古瑪雅文化、托爾特克文化和阿茲台克文化都是墨西哥印第安人創造的。墨西哥在不同歷史時期贏得了「仙人掌的國度」、「玉米的故鄉」、「白銀王國」、「浮在油海上的國家」等美譽。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墨西哥,1521年墨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522年在墨西哥城建立新西班牙總督區。1810年9月16日,米格爾·伊達爾戈-科斯蒂利亞神父在多洛雷斯城發動起義,開始了獨立戰爭(1811年1月戰敗,伊達爾戈被害,為紀念這次起義,後定9月16日為墨西哥獨立日)。1821年8月24日宣布獨立。翌年5月伊圖爾比德建立「墨西哥帝國」。1823年12月2日宣布成立墨西哥共和國。1824年10月建立聯邦共和政體。1846年美國發動侵墨戰爭。1848年2月墨、美簽訂和約,墨被迫將北部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讓給美國。1858年華雷斯任總統。1867年法、英、西班牙等入侵者被趕出墨。1876年迪亞斯攫取政權。1910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同年11月20日發動武裝起義,1911年推翻迪亞斯政權。1914、1916年美國曾派軍入侵墨,兩國一度斷交。1917年頒布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宣布國名為墨西哥合眾國。
⑵ 墨西哥的文化
太多了,更多看這里
http://www.6kee.com/chujing/tour/405/
墨西哥的飲食文化
--------------------------------------------------------------------------------
墨西哥是中美洲的文明古國,除了古跡多多,其加勒比海的優美景色更令人嚮往,而飲食更是豐盛。因為曾被西班牙統治過,而受到古印第安文化的影響,菜式均以酸辣為主。而辣椒,成了墨西哥人不可缺少的食品。墨西哥本土出產的辣椒估計有過百款之多,顏色由火紅到深褐色,各不相同;至於辛辣度方面,體形愈細,辣度愈高,選擇時可以此為標准。
墨西哥的早餐可以用「醒神」來形容,各式食物都以辣為主,連松餅都是以辣椒來焗制,正宗的墨西哥菜,材料多以辣椒和番茄主打,味道有甜、辣和酸等,而醬汁九成以上是辣椒和番茄調制而成。
墨西哥菜分前菜、湯類、主菜和甜品,其中以湯類較為清淡,用以突出主菜的酸辣特色;墨西哥菜不拘泥於餐桌禮儀,吃時可只用手,充分反映其民族爽朗豪氣的特徵。粟米是墨西哥人的主糧之一,也是墨西哥菜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而以粟米製成的副食品舉不勝舉,像Taco(粟米袋餅)、Nachos(粟米脆餅)等等。而一粟米為次,鮮魚為主的菜式,沾上牛油制的醬汁的魚柳香滑鮮美,大粒的粟米則爽甜過人。
墨式沙律奇特無比,其用料配備了與青瓜口感相近的仙人掌和雜菜等材料,在加橙香的醬汁,入口清爽,配以墨式雞尾酒,更是爽在心頭。
墨西哥商務禮儀
墨西哥的商務禮俗,建議穿著保守式樣的西裝。公私單位往訪,必須先訂約會。由於墨西哥商人經常旅行,行前一定要心意上訂好約會,然後再出發赴墨西哥。中午,公司和政府機構休息3小時。將墨西哥人當作天主教徒交入不會有錯,全國有12000多座教堂,如在墨西哥城,幾乎每三四條街有一座教堂。墨西哥人的生活習俗除受天主教等影響外,還保留了其獨特的傳統色彩。
墨西哥商人相當功利現實、精打細算。雖然許多人會說英語,但他卻希望你能說西班牙語。如果你接到對方用西班牙文寫來的信,而你用其他文字回信,這在墨西哥會被視為相當失禮,墨西哥人認為紫色是不吉利的棺材色,應避免使用。由此而演變出一大忌---向墨西哥人送禮物,不能送紫色類的物品或以紫色包裝的禮品。穿紫色系的衣服在訪問別人,或招搖過市,一樣也不受歡迎。在墨西哥,黃色花表示死亡,紅色花表示符咒。
商務活動中要注意,在墨西哥微笑和握手是他們的問候方式。男子絕不能吻一個十分不熟悉的女士的面頰和手。盡管大家都親吻和擁抱,但這種習慣用於熟人之間。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墨西哥算是一個常穩定的拉丁美洲國家,世界上各國商人都知道和他們做生意。
墨西哥菜以辣為主,內地居民常以龜、蛇、斑鳩、松鼠、石雞入菜、家常蔬菜要數炒仙人掌、仙人球最富特色。墨西哥人還以嗜酒聞名於世。賓客上門,習慣先以酒招待。
在墨西哥,大部分商人在私下都會拋開人種的意識而親切交往。但是一旦談起生意,頓時就會嚴肅起來,露出自我本位的本性。在墨西哥談生意首要秘決是:「不慌不忙」---加上「禮多人不怪」。多施小惠,多送點小禮物,一筆簡單的生意可花你一星期時間。
墨西哥民風民俗
墨西哥民風民俗
城市居民的衣著已基本歐化,但仍可看到傳統文化的痕跡,如男子的白襯衫衣襟上仍綉有花紋圖案。農村男子平時上著白色襯衣,下穿白色或米色長褲,頭戴草帽,脖系紅綢印花領巾(有時亦系於腰間),腳穿
牛皮涼鞋。婦女則常穿色調鮮艷的綉花長裙和襯衣,圖案和款式變化多樣。三王節每年1月6日,這一天為傳說中東方三王向聖嬰耶穌獻禮的日子。故而在這一天,父母要向未成 年子女贈送禮品。晚上親友團聚,分食'三王麵包圈'。大的麵包圈內藏幾個象徵聖嬰的塑料小人或瓷器小人,最先吃到'小人'者,須於'聖燭節'(2月2日)請客。
聖船節地區性的民間宗教節日。主要流行於納亞里特州的斯卡爾蒂坦島。每年6月29日這一天,當地漁民舉行象徵性的'聖徒'劃船比賽。晚上人們紛紛遊行集會,慶祝載有聖彼得和聖保羅像的'聖船'比賽的勝利。
瓜達盧佩聖母節墨西哥最重要的宗教節日。每年12月12日這一天,天主教會在特佩亞克山下的瓜達盧佩聖母大教堂舉行盛大的宗教儀式,數百萬信徒扶老攜幼、長途跋涉,趕來參拜瓜達盧佩聖母原像。境內各地教堂也舉行宗教儀式。節日前後,印第安族教徒還要表演傳統的民族舞蹈,按自己的方式祭祀聖母。慶祝活動要持續一個月左右。
客店節和聖誕節(12月16~25日)傳說'聖靈懷胎'的貞女瑪利亞隨父到祖籍登記戶口,因城中客店客滿,結果在客店的馬棚中生下耶穌。客店節是聖誕節的一部分。聖誕節前夜(12月24日),各家都擺設經裝飾的聖誕樹和模擬耶穌降生場面
墨西哥:太陽神的產物
墨西哥是個五彩繽紛的國度,就像墨西哥民間舞蹈「哈拉維」里姑娘們舞出的裙花,絢麗多彩,眼花繚亂。
墨西哥的古瑪雅文化、阿茲別特古文化,與南美洲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古印地文化。從前,墨西哥還出現過著名的奧爾梅克文化。它距今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被視為墨西哥古文化的始祖。古印地安人創造了輝煌的文化,給墨西哥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使今人能夠身臨其境地暢游歷史的長河。
瑪雅世界
抵達首都墨西哥城之後,當地旅行社已經為我們安排好了行程,來到酒店,導游已經等在那裡了,是位典型的墨西哥姑娘,黑發,皮膚也是微黑的。和我同行的小吳能講流利的西班牙語,上前和她寒暄了幾句,然後興奮地告訴我:「明天上午她就帶咱們去參觀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
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位於墨西哥城東北20多公里的山谷盆地中,第二天,坐上旅行車,穿過片片雨林,我們去朝拜瑪雅文化。
這兩座金字塔是特奧蒂華坎古城遺址的一部分。太陽金字塔建於公元2世紀,高65米,南北長222米,東西寬225米,塔頂曾建有太陽神廟,現在只剩下一個大平太了。四周有台階通向塔頂,朝西的那面有242個台階。一口氣爬到塔頂,累得我氣喘吁吁,出了一身大汗。墨西哥的金字塔同古埃及的不同。古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寢,而墨西哥的金字塔則是印第安人祭天的聖壇。月亮金字塔高46米,塔基寬150米,比太陽金字塔規模要小,但據考證重大的宗教儀式都在它前面的月亮廣場舉行。特奧蒂華坎古城其他建築,如太陽宮、蝴蝶宮殿的牆上仍保留著古代壁畫,年代雖已久遠,看不去色彩還挺鮮艷的。
站在塔頂,極目四望,遠處是深邃莫測的山峰古樹,近處,特奧蒂華坎古城盡收眼底,寬闊的「黃泉大道」和那一座座排列有序的巨大石頭建築遺址更使人浮想聯翩,為古印第安人的聰明才智和巨大的創造才能而嘆服。
墨西哥東南部及中美洲北部的熱帶雨林中也散布著許多古瑪雅人留下的古城遺址。當地人給它起了個響亮的名字:「瑪雅世界」。瑪雅文化存在於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1250年,在墨西哥境內重要的遺址有帕倫克、奇琴-伊查、烏斯馬爾等。墨西哥東南部恰帕斯州熱帶雨林中的帕倫克遺址被視為瑪雅文化的精華。它的極盛期大約在公元600年到900年期間。帕倫克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城,城內分布著許多建築,有神廟、太陽廟、十字宮、美洲豹宮,球戲場等,規模宏大、建築精美、布局巧妙,令人贊嘆不已。
山水明珠
墨西哥是個高原之國,西邊是太平洋,東邊是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山水兼而有之,風景名勝遍布各地。
在東西海岸,散布著許多世界聞名的海濱旅遊城,如加勒比海邊的坎昆,太平洋沿岸的阿卡普爾科、馬薩特蘭等等。那裏海水碧藍,沙細灘平,椰樹成蔭。
中部高原海拔在2000到2500米之間,有許多峻峭的山峰,其中一些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火山。山間谷地坐落著印第安人聚居的村莊或是仍保留西班牙殖民時期建築的古鎮。由於這個地區位於北回歸線兩側,又由於海拔高度的差異,許多地方垂直氣候變化於一地。我們驅車從墨西哥城到墨西哥海濱,幾個小時的路途,一會兒行駛在白雪皚皚的雪峰下,一會兒又鑽進茂密的松林中,一會兒看到的是片片玉米地,一會兒迎面而來的又是果實滿枝的芒果樹和椰子樹,鬱郁蔥蔥的甘蔗園和香蕉園。真是大開眼界,大飽眼福!海濱、山峰、農舍、古鎮,似一顆顆明珠,把墨西哥裝扮得無比靚麗。
邊走邊舞
無論是在風景秀麗的海濱城市,還是在奇妙恬靜的高原小鎮,或是在大都市墨西哥城,人們都可以領略墨西哥的獨特風情。馬里亞契音樂是墨西哥最具代表性的民間音樂,在墨西哥旅遊,處處、時時可以聽到它動人的旋律。馬里亞契樂隊一般由3-5人組成,使用的樂器主要是小提琴、吉他、小號。演奏時,樂手們頭戴裝飾講究的寬邊大帽子,身穿綉著精美花邊的緊身「恰羅士」服,站立著一字排開,每人手中一件樂器,邊奏樂邊引亢高歌,曲調歡快熱烈,抑揚頓挫。無論是在大飯店、小酒店、還是在劇院、街心廣場、家庭聚會,都會聽到馬里亞契音樂迷人的旋律。
伴隨我們行程的還有那優美熱烈的民間舞蹈哈拉維。哈拉維是最富墨西哥民族特點的舞蹈,享譽世界。哈拉維為多組變化的男女對舞,以踢踏舞步為主,但各個地區的哈拉維也有本地區特有的風格。人們經常看到的多為瓜達拉地區風格的哈拉維,男舞者身著「恰羅士」服,頭戴寬邊大帽子,口中不停地打著唿哨,跳著快速的踢踏舞步,舞台發出清脆有節奏的響聲。姑娘們身著色彩艷麗的寬邊大裙子,邊跳踢踏舞邊用雙手舞動裙邊,抖出令人眼花繚亂的裙花。在馬里亞契樂隊歡快樂曲的伴奏下,場面熱烈豪放,觀眾陶醉了,不由得邊鼓掌邊在座位上扭動起來。
鬥牛狂歡
每年11月到下一年3月是墨西哥的都牛季節,許多外國遊客都趕在這個時候去墨西哥,為的是一睹墨西哥鬥牛士的風采。現在世界上大概只有3個國家還有鬥牛,墨西哥便是其中之一(另兩個國家是西班牙和哥倫比亞)。世界最大的墨西哥城鬥牛場,可容納8萬觀眾。墨西哥人喜歡看鬥牛,在鬥牛季,鬥牛場總是座無虛席。鬥牛都是專門飼養的公牛,體重一般在400到600公斤之間,膘肥體壯,勇猛好豆。鬥牛士身著華麗的緊身鬥牛服,頭戴黑色扁形帽,右手握利劍,左手舞動紅色斗篷,顯出一股天下無敵手的剽勇只氣。不過鬥牛士與這么大的傢伙周旋,最後一劍從頸部刺進牛的心臟把它殺死,那是要冒極大風險的。看台上的人自始至終是提心吊膽的。實際上,鬥牛士被牛頂傷頂死的事也是不少見的。但正是在這危險刺激的表演中,觀眾們才充分領略了墨西哥人粗獷勇敢的精神。
⑶ 關於墨西哥的問題
印第安人的起源
印第安人究竟來自何方?是美洲大陸土生土長的,還是從別的大陸遷徙而來?如果是外來的,那麼,何時、何地、如何遷徙而來的?其先民又是何人?
近一個多世紀以來,考古學、古人類學、古生物學的發展為對美洲印第安人起源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資料。1875年,美洲人種學者國際大會在法國南錫召開,從此對美洲人類起源問題的研究趨向嚴謹化、科學化。學者們提出各種各樣的假說,歸納起來有兩大類:一是「本土說」;二是「遷徙說」。
大量學者贊成「遷徙說」。此說認為,印第安人非土生土長,而是外來移民。至於從哪裡遷徙而來,如何遷徙而來,則說法各異,形成所謂「單一起源說」和「多元起源說」兩派。後者中又有所謂「亞洲遷徙說」、「大洋洲遷徙說」等等之別。
「亞洲遷徙說」認為:美洲古代人是蒙古族的旁系種族或蒙古族以前的種族派生的,遠古時經過白令海峽來到美洲。此說的主要根據是:印第安人與亞洲人在種族特徵上的相似之處多於任何其他地區的人種。例如:頭發一般是烏黑、粗硬、平直的,生長很旺盛;身上和臉上的汗毛稀疏;面部平寬;顴骨高而突出;鼻子高矮屬中等;眼睛一般為黑色或栗色。該派學者總體看法一致,但在何時、如何遷入美洲問題上認識有分歧。
「亞洲遷徙說」仍然存在一些疑問。問題之一是:當亞洲還有大片無人居住的遼闊土地時,他們為何要跨冰東渡忍受阿拉斯加的艱苦?問題之二是:遷徙者經過長途跋涉活下來的寥寥無幾,如何能在歐洲人抵達美洲之前增長到四千萬之眾?
在「亞洲遷徙說」當中,有的學者進而指出:美洲大陸的祖先可能是北京「周口店人」;國際知名的彝族文化學家劉堯漢先生則斷言:瑪雅文化、印加文化的開創者正是亞洲中國居住在金沙江兩岸的彝族先民。此說的一個重要根據是:彝族先民創造了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十月太陽歷」和更為古老的大約有上萬年歷史的「十八月歷法」;而南美文明古國印加帝國也分別有這兩種歷法。
「大洋洲遷徙說」不否認從亞洲遷入的假說,但認為與此同時或者在此前後,可能還有一些大洋洲人群(主要是波利尼西亞人、毛利人、澳大利亞人)在古代流入了南美洲。
「大洋洲遷徙說」於20世紀40年代提出。主要根據是:印第安人除了在種族特徵上同蒙古人種有許多相似之處外,彼此也存在一些差異,特別是在南美的印第安人中。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除了美洲環境的影響和長期種族演化的原因外,可能還受大洋洲人的影響。認為在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等發現的古人類化石,就共同特徵而言與大洋洲人有關系。其特點是:矮矮的身材、向後伸長的腦殼、突出的下巴、扁扁的臉孔和頭蓋、高高的顴骨和突出的眉弓。此外還有心理、文化和語言方面的相似之處。古印第安人語言中,有數百個被認為是來自大洋洲的詞彙,如巡夜人、斧頭、戰士、老人或父親。這些大洋洲的土語,現在和古代在阿根廷、智利、秘魯、厄瓜多都很通用。
大洋洲人是如何到達美洲的?通行的說法是:利用太平洋的海流和海風,乘座兩只拴在一起的獨木舟,順著海流航行,每小時可航行7-8英里。
許多學者未完全否定此說,但同樣存在疑問。語言相似可能只是偶然的吻合。大洋洲人不可能有那麼強的航海能力。太平洋的海流和海風既有利於他們到達美洲,也有不利的一面。至於種族特徵上的相似之處,確實存在,但這些美洲古人類化石更可能是1.5萬年前的一種亞洲人——蒙古人。南美某些土著人同蒙古人種有較大差別,可能是因為南美古印第安人離開亞洲的時間比北美古印第安人要早等原因造成的。
除此之外,還有所謂的「極地遷徙說」和「地中海遷徙說」等。
美洲人類起源問題迄今仍處在研究和爭論之中。「本土說」基本上被否定了。「亞洲遷徙說」目前占優勢,已為許多學者接受,成為最通常的說法。「大洋洲遷徙說」提出來的時間還不長,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但許多難題有待進一步的科學解釋。
由於印第安人基本上被認定為和東亞人同出一源,因此其起源問題令人感興趣。
*****************************8
幾乎全部土著民族都是從西伯里亞東北部渡過白令海而來的移民的後裔。所以說幾乎全部,是因為還有少數民族是在白令海移民到達之後,從南太平洋的島嶼抵達南美洲西海岸的。這些南洋的亞爾古英雄發現過南美洲多少次,至今不知,但是,僅僅從已馴化的植物得到的證據,便足以證實他們多次渡洋遠征的事實。當業已高度馴化、離開人類的幫助就無法倖存的同樣植物在太平洋兩岸均被發現時,它們的分布只有用人類的遷移來解釋。
然而,歐洲人在南北美洲發現的印第安人中,至少有99%的人是渡白令海而來的種族的後裔;這一點仍是千真萬確的。不久以前,人們認為,印第安人最早渡海去南北美洲的時間大約在距今10000年時。新的考古發現和碳-14年代測定法的使用,使這一估計得到大幅度修訂。現在,普遍同意人類出現於美洲大陸的時間為距今20000年時,而且,這僅是個大概數,也可能早於20000年。印第安人的最後一次大遷移大約發生在3000年前。然後是愛斯基摩人,他們繼續來回橫渡白令海峽,直到近代政治環境迫使他們留在海峽的一邊或另一邊時。無論如何,到這時,在美洲最接近亞洲的地區,人口已相當稠密,阻止了進一步的遷移。
實際上,渡海到美洲大陸對早期印第安人來說,並不困難。那時,由於地球表面的水大半被凍結成冰床,海面比現在低得多。因此,最早的移民穿過了寬130哩、連接亞洲東北部和北美洲西北部的陸橋。海面上升後,乘原始小船能輕易地渡過白令海峽,因為海峽很窄,渡海時能一直看見陸地。後來較先進的移民可能是先從亞洲駕船到美洲,然後繼續沿西北海岸航行,直到最後在今日所謂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登陸,直接在那裡定居下來。
渡海到阿拉斯加的人,大多繼續前進,穿越育空高原中部的一個冰床峽谷,進入北美洲中心地。推動他們奮力前進的力量也就是驅使他們遷移到美洲的力量——尋找新的狩獵場地,並受到了來自後方部落的源源不斷的擠壓。這樣,南北美洲很快就為分散的狩獵者部落所佔據。
所有印第安人,不論其起源如何,都可以歸入蒙古種人。他們頭上都長著獨特的、筆直烏黑的頭發,臉部和軀體則汗毛稀少;他們頰骨高凸,幼兒脊骨基部還出現蒙古種人斑點。不過,在不同部落中,存在著相當大的變化;最早的各種美洲印第安人比起後來的美洲印第安人,與蒙古種人的差別要大得多,因為他們在我們今日所認識的蒙古種人充分進化之前,便已離開亞洲。這些移民到美洲後,立即向四方分散,並以近親繁殖的小群體在各種地帶定居下來;這一點也可以說明存在種種獨特生理類型的原因。
⑷ 墨西哥國家簡介
墨西哥合眾國,簡稱墨西哥,為北美洲的一個聯邦共和制國家,北部同美國接壤,南側和西側濱臨太平洋,東南為貝里斯、瓜地馬拉和加勒比海,東部則為墨西哥灣。其面積達近二百萬平方公里(超過760,000平方英里),為美洲面積第五大和世界面積第十四大的國家。其總人口超過1.2億,為世界第十一人口大國,西班牙語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及拉丁美洲第二人口大國。墨西哥為聯邦國家,包括三十二個州;其首都和最大城市墨西哥城亦為一州。
⑸ 有關墨西哥的歷史、地理風貌
位於北美洲,人口1.15億墨西哥是美洲大陸印第安人古老文明中心之一,聞名於世的瑪雅文化、托爾特克文化和阿茲特克文化均為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創造。公元前興建於墨西哥城北的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是這一燦爛古老文化的代表。太陽和月亮金字塔所在的特奧蒂瓦坎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共同遺產。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培育出了玉米,故墨西哥有「玉米的故鄉」之稱。墨西哥在不同歷史時期還贏得了「仙人掌的國度」、「白銀王國」、「浮在油海上的國家」等美譽。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墨西哥,1521年墨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522年在墨西哥城建立新西班牙總督 墨西哥城獨立紀念碑區。1810年9月16日,米格爾·伊達爾戈-科斯蒂利亞神父在多洛雷斯城發動起義,開始了獨立戰爭(1811年1月戰敗,伊達爾戈被害,為紀念這次起義,後定9月16日為墨西哥獨立日)。1821年8月24日宣布獨立。翌年5月伊圖爾比德建立「墨西哥帝國」。1823年12月2日宣布成立墨西哥共和國。1824年10月正式成立聯邦共和國。1846年美國發動侵墨戰爭。1848年2月墨、美簽訂和約,墨被迫將北部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讓給美國。1858年華雷斯任總統。1864年5月28日,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利安在法皇拿破崙三世扶植下,建立墨西哥帝國。1865年秋,胡亞雷斯(1806~1872,1861年6月被選舉為墨西哥總統)政府遷至墨美邊境的埃爾帕索繼續領導抗戰,廣泛展開游擊戰爭,使侵略軍陷於廣大人民的包圍之中。法國在侵墨戰爭中,付出了6500人和3億法郎的代價。1867年初,處於內外交困的拿破崙三世被迫下令撤軍。胡亞雷斯於2月進駐聖路易斯波多西。5月,馬克西米利安被俘。經軍事法庭審訊,判處死刑,於6月19日被槍決。1867年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入侵者被趕出墨西哥。1876年迪亞斯攫取政權。1910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同年11月20日發動武裝起義,1911年推翻迪亞斯政權。1914、1916年美國曾派軍入侵墨,兩國一度斷交。1917年頒布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宣布國名為墨西哥合眾國。革命制度黨從1929年起連續執政71年。2000年7月,國家行動黨贏得大選,同年12月上台執政。自然地理:面積1,964,375平方公里,是拉美第3大國,位於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端,是南美洲、北美洲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素稱「陸上橋梁」。北鄰美國,南接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東瀕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西臨太平洋和加利福尼亞灣。海岸線長11122公里。其中太平洋海岸7828公里,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岸3294公里。有300萬平方公里經濟專屬區和35.8萬平方公里大陸架。著名的特萬特佩克地峽將北美洲和中美洲連成一片。
全國面積5/6左右為高原和山地。墨西哥高原居中,兩側為東西馬德雷山,以南是新火山山脈和南馬德雷山脈,東南為地勢平坦的尤卡坦半島 ,沿海多狹長平原。全國最高峰奧里薩巴火山,海拔5700米。主要河流有布拉沃河、巴爾薩斯河和亞基 墨西哥河。湖泊多分布在中部高原的山間盆地中,最大的是查帕拉湖,面積1109平方公里。墨西哥氣候復雜多樣。沿海和東南部平原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5—27.7℃;墨西哥高原終年氣候溫和,山間盆地為24℃,地勢較高地區17℃左右;西北內陸為大陸性氣候。大部分地區全年分旱、雨兩季,雨季集中了全年75%的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西北部不足250毫米,內地為750—1000毫米,墨西哥灣沿岸中部與太平洋沿岸南部為1000—2000毫米。因墨境內多為高原地形,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萬木常青,故享有「高原明珠」的美稱。
⑹ 墨西哥合眾國的歷史:
墨西哥是美洲大陸印第安人古老文明中心之一。世界聞名的古瑪雅文化、托爾特克文化和阿茲台克文化都是墨西哥印第安人創造的。墨西哥在不同歷史時期贏得了「仙人掌的國度」、「玉米的故鄉」、「白銀王國」、「浮在油海上的國家」等美譽。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墨西哥,1521年墨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522年在墨西哥城建立新西班牙總督區。1810年9月16日,米格爾·伊達爾戈-科斯蒂利亞神父在多洛雷斯城發動起義,開始了獨立戰爭(1811年1月戰敗,伊達爾戈被害,為紀念這次起義,後定9月16日為墨西哥獨立日)。1821年8月24日宣布獨立。翌年5月伊圖爾比德建立「墨西哥帝國」。1823年12月2日宣布成立墨西哥共和國。1824年10月建立聯邦共和政體。1846年美國發動侵墨戰爭。1848年2月墨、美簽訂和約,墨被迫將北部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讓給美國。1858年華雷斯任總統。1867年法、英、西班牙等入侵者被趕出墨。1876年迪亞斯攫取政權。1910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同年11月20日發動武裝起義,1911年推翻迪亞斯政權。1914、1916年美國曾派軍入侵墨,兩國一度斷交。1917年頒布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宣布國名為墨西哥合眾國。
⑺ 墨西哥的歷史
墨西哥的歷史源遠流長,大約在距今5萬年前,一些生活在亞洲北部地區的游獵民族,從冰河時代海水凍結的白令海峽進入美洲,然後呈扇狀繁衍至整個美洲。約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早期定居在墨西哥一帶的居民開始了初步的農業種植,墨西哥的歷史也因此而逐步產生。
墨西哥的歷史可以簡略的分為三個階段。印第安時期;殖民地時期;獨立至今。
印第安時期: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古老的印第安民族在原基礎上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印第安文化。先後出現了奧爾美加(Olmec)、瑪雅(Maya)、托爾特克(Toltec)、阿茲特克(Aztec)等璀璨的古代文明。
奧爾美加文化是墨西哥和中美洲最早的文明,其主要的建築物有金字塔、巨石雕刻、綠玉雕刻和陶俑等。瑪雅文化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無論在建築、數學、天文、文字、宗教各個方面均取得難以想像的成就,達到相當了高的水平。晚期的阿茲特克人農業和商業十分發達,在建築、文字、醫葯等方面也相當的成就,並興建了當時極為繁榮的特諾奇蒂特蘭城(Tenochtitlan),這就是如今墨西哥城的前身。隨著1492哥倫布(Columbus)發現這片美洲新大陸之後,西班牙殖民地開始佔領這里並中斷原有的印第安文化的發展。
殖民地時期:1521年,西班牙人赫爾南·科爾特斯(Hernan Cortes)率軍逐步征服了墨西哥,並把這里更名為新西班牙。西班牙王室將土地連同當地印第安人賜給征服者,實行委託監護制,強迫印第安人服勞役。在接下來的300年當中,作為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其主要目的就是生產貴重金屬並供應原料給西班牙製造成品,且提供西班牙工業產品的市場,以使母國富裕並確保自給自足。殖民統治後期,這里的經濟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出現了紡織、皮革、冶煉、釀酒、造船等工業。殖民時期,墨西哥人民曾多次反抗西班牙的統治,到19世紀初,各種階級矛盾日益激化,獨立的呼聲開始席捲墨西哥。
獨立至今:1810年墨西哥獨立戰爭領袖米格爾·伊達爾戈神父(Miguel Hidalgo)發動起義,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標志墨西哥的獨立戰爭從此開始。1821年墨西哥取得獨立,翻開歷史新的一頁。1917年墨西哥民主憲法的頒布標志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成功,國力開始蒸蒸日上。
⑻ 誰知道墨西哥國家的歷史
墨西哥的歷史源遠流長,大約在距今5萬年前,一些生活在亞洲北部地區的游獵民族,從冰河時代海水凍結的白令海峽進入美洲,然後呈扇狀繁衍至整個美洲。約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早期定居在墨西哥一帶的居民開始了初步的農業種植,墨西哥的歷史也因此而逐步產生。
墨西哥的歷史可以簡略的分為三個階段。印第安時期;殖民地時期;獨立至今。
印第安時期: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古老的印第安民族在原基礎上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印第安文化。先後出現了奧爾美加(Olmec)、瑪雅(Maya)、托爾特克(Toltec)、阿茲特克(Aztec)等璀璨的古代文明。
奧爾美加文化是墨西哥和中美洲最早的文明,其主要的建築物有金字塔、巨石雕刻、綠玉雕刻和陶俑等。瑪雅文化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無論在建築、數學、天文、文字、宗教各個方面均取得難以想像的成就,達到相當了高的水平。晚期的阿茲特克人農業和商業十分發達,在建築、文字、醫葯等方面也相當的成就,並興建了當時極為繁榮的特諾奇蒂特蘭城(Tenochtitlan),這就是如今墨西哥城的前身。隨著1492哥倫布(Columbus)發現這片美洲新大陸之後,西班牙殖民地開始佔領這里並中斷原有的印第安文化的發展。
殖民地時期:1521年,西班牙人赫爾南·科爾特斯(Hernan Cortes)率軍逐步征服了墨西哥,並把這里更名為新西班牙。西班牙王室將土地連同當地印第安人賜給征服者,實行委託監護制,強迫印第安人服勞役。在接下來的300年當中,作為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其主要目的就是生產貴重金屬並供應原料給西班牙製造成品,且提供西班牙工業產品的市場,以使母國富裕並確保自給自足。殖民統治後期,這里的經濟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出現了紡織、皮革、冶煉、釀酒、造船等工業。殖民時期,墨西哥人民曾多次反抗西班牙的統治,到19世紀初,各種階級矛盾日益激化,獨立的呼聲開始席捲墨西哥。
獨立至今:1810年墨西哥獨立戰爭領袖米格爾·伊達爾戈神父(Miguel Hidalgo)發動起義,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標志墨西哥的獨立戰爭從此開始。1821年墨西哥取得獨立,翻開歷史新的一頁。1917年墨西哥民主憲法的頒布標志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成功,國力開始蒸蒸日上。
⑼ 墨西哥城有哪些歷史
墨西哥城是今天世界上最人、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位於阿納瓦克山谷中部,被高聳的火山頂峰所包圍。說它大,首先是人口多,其次是面積大,有1479平方千米。墨西哥城的另一個特點是海拔比較高,為2240米。墨西哥城是墨西哥的首都,它的前身是特諾奇蒂特蘭城,在阿茲特克人講的納瓦特爾語里,意即「屹立著雄鷹的仙人掌國」。都城的全稱是墨西哥—特諾奇蒂特蘭,「墨西哥」是由納瓦特爾語「墨西特里」(意即太陽和月亮之子)演變而來。
傳說在11世紀初,太陽神向四處漂泊不定的阿茲特克部族發出指示,要他們向南遷移,當看到一隻老鷹停在帶刺的仙人掌上,嘴裡叼著一條蛇時,就在那個地方定居下來,建立安樂的國家。1325年7月18日,阿茲特克人來到特斯科科湖北岸,兩個先行探路的祭士終於在湖心的小島上看到了神奇的景象:兩河匯合處矗立著一塊巨石,一棵蒼勁挺拔的仙人掌長在巨石上。仙人掌的頂端盤踞看一隻矯健的雄鷹,嘴裡叼著一條長蛇。這正是太陽神啟示他們安居的地方!於是,阿茲特克人便在這里定居下來,並用勤勞的雙手締造了特諾奇蒂特蘭城。後來,墨西哥人根據這一傳說,把鷹作為民族的象徵,還把鷹叼長蛇站在仙人掌上的圖案綴在國旗和國徽上。今天,人們漫步在墨西哥城市中心憲法廣場,可見到廣場旁側的一個台基上,立有一座鐵鑄的雄鷹塑像,塑像下面刻有一句名言:「只要地球長存,墨西哥—特諾奇蒂特蘭的聲名和榮光將永遠不會消失。」
從1325年到1519年11月8日,科爾特斯率西班牙殖民軍到達特諾奇蒂特蘭之前的不到200年時間里,阿茲特克人在特諾奇蒂特蘭城創造了光輝的文明。他們填湖建城,修築水道,建起了一座座宏偉壯麗的廟宇、宮殿、如羽蛇神殿、特拉沃克水神廟、大廟、莫特蘇馬皇宮等。特諾奇蒂特蘭成了一座威尼斯式的印第安城市。據歷史學家估計,在當時特諾奇蒂特蘭擁有六萬戶人家,按每戶五人計算,全城居民約有30萬人,堪稱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古城建在特斯科科湖中的小島上,填湖而成的幾條大堤把整座湖中之城連成一體。城中心矗立著幾十座金字塔神廟,其中太陽廟高35米。廣場外圍是金碧輝煌的宮苑和一排排整齊的房舍、樓台。大街上人聲鼎沸,湖面上獨木舟川流不息。
1521年8月,入侵的西班牙殖民者將這里夷為平地。後在他們迫使印第安人在特諾奇蒂特蘭城的廢墟上建起了墨西哥城。一座座歐洲式的宮殿、教堂和修道院拔地而起。此外,還挖了兩條運河,一條通圖拉河,另一條通墨西哥灣,興修了通往阿卡普爾科和韋拉克魯港的公路。1535年墨西哥城被定為新西班牙總督府首府。1626、1627和1629年墨西哥城發過三次大水。第三次大水持續了三年,3萬印第安人被淹死。至今,墨西哥城仍保留著許多殖民時期的建築物,它既是墨西哥城獨特的風貌,又是墨西遭受殖民統治的歷史見證。
⑽ 介紹一下墨西哥建國的歷史
墨西哥是美洲大陸印第安人古老文明中心之一,聞名於世的瑪雅文化、托爾特克文化和阿茲特克文化均為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創造。公元前興建於墨西哥城北的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是這一燦爛古老文化的代表。太陽和月亮金字塔所在的特奧蒂瓦坎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共同遺產。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培育出了玉米,故墨西哥有「玉米的故鄉」之稱。墨西哥在不同歷史時期還贏得了「仙人掌的國度」、「白銀王國」、「浮在油海上的國家」等美譽。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墨西哥,1521年墨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522年在墨西哥城建立新西班牙總督 墨西哥城獨立紀念碑區。1810年9月16日,米格爾·伊達爾戈-科斯蒂利亞神父在多洛雷斯城發動起義,開始了獨立戰爭(1811年1月戰敗,伊達爾戈被害,為紀念這次起義,後定9月16日為墨西哥獨立日)。1821年8月24日宣布獨立。翌年5月伊圖爾比德建立「墨西哥帝國」。1823年12月2日宣布成立墨西哥共和國。1824年10月正式成立聯邦共和國。1846年美國發動侵墨戰爭。1848年2月墨、美簽訂和約,墨被迫將北部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讓給美國。1858年華雷斯任總統。1867年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入侵者被趕出墨西哥。1876年迪亞斯攫取政權。1910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同年11月20日發動武裝起義,1911年推翻迪亞斯政權。1914、1916年美國曾派軍入侵墨,兩國一度斷交。1917年頒布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宣布國名為墨西哥合眾國。革命制度黨從1929年起連續執政71年。2000年7月,國家行動黨贏得大選,同年12月上台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