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如何開發創造

如何開發創造

發布時間:2021-07-12 08:37:20

㈠ 如何開發創造

營造創造的環抄境,應該樹立兩個最基本的理念:①教學要以創新為目的;②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創造性思維方式與創造技法的訓練和培養傳統教育注重學生聚合思維、邏輯思維的培養,忽視發散思維、側向思維、直覺思維的培養,阻礙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特別注重學生發散思維、側向思維、直覺思維的培養。頭腦風暴法是讓小組的成員對特定的問題進行自由聯想,通過相互啟發、激勵,進一步引發更多更好的聯想,從而產生許多設想和方法,從中獲得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途徑。重視創造性人格的培養興趣廣泛、有強烈的好奇心、勇於冒險和挑戰、敢於懷疑、富於批判性、獨立、自信、堅毅、勤奮、幽默等是重要的創造性人格特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創造靈感

㈡ 如何開發學生的創造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1、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創新打下牢固的知識基礎。
2、積極內參加社會實踐,善於思考,容大膽想像
3、養成勤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勤於實踐
4、提高觀察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態度結合起來,努力做到,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5、要勇於質疑,敢於向傳統挑戰,向權威挑戰,樹立「敢為人先」的精神
6、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7、擴寬思維,多角度思考問題

㈢ 怎樣開發自己的創造性

㈣ 如何開發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開發的意義

創新一詞最早出現在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熊彼特認為,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即實現生產要素與生產條件的新的組合,並引進生產體系,獲得經濟與社會效益的過程與行為。

創新與發現、發明有所區別,並不是「創造新東西」的縮寫。發現是發現存在,發明是賦予存在,創新卻具有經濟意義和社會目標導向。創新不僅包括自然領域,還包括社會領域、思維領域,是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具體而言,創新包括:提出新觀念,產生新知識,運用新方法,建立新制度,實施新管理,是一個比創造還要寬泛的概念。

創新能力是指在完成創新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品質,其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有三個維度,一是思維的流暢性,二是思維的靈活性,三是思維的獨到性。創造性思維與智力相關。但智商高只是必要條件,並不是充分條件。研究表明,創新能力是能夠通過訓練、開發得到提升的。

腦生理學家赫曼認為,創新並非純粹是人的右腦的產物,而是全腦活動過程。他提出的全腦創新模型包括:興趣、准備、醞釀、領悟、檢驗、應用六個階段。腦生理學家斯佩里認為,創新意識、創新精神,都是大腦機能的反應。德國心理學家恩斯特·卡西爾認為:創新乃是人的本性。

從這個意義上講,創新能力,人皆有之,要打破對創新的迷信。

世界著名創造學家叫做奧斯本。他本是一位報社記者,後來失業,又到一家報社應聘。主考官看他文章寫得不錯,誇他文章內容富有創新性,就錄用了他。因此他備受鼓舞,開始了「每日一創」活動。從此,發展成為一位大企業家,並成為創造學的學科奠基人。

奧斯本的成功告訴我們:創造力的具備要靠自我訓練。只要方法科學合理,就可以改變原來狀態,成為一個創造力突出的有用之才。創新能力高低,一定與一個人的遺傳素質有關。但是,遺傳素質並不決定一切,日後的環境影響也關系重大。在遺傳素質、成長環境的基礎上,勇於實踐才是一個人創新能力高低的關鍵因素。

學者們研究認為,有六種消極的思維定式影響創新,即經驗型、權威型、從眾型、書本型、直線型與自大型。創新者的人生是兩次重復,一次突破。第一次重復在母體中重復了人類的進化過程,第二次重復是青少年時代重復前人和同代人的認知過程。以此為基礎,消除思維定式,實現新突破,才能獲得創新成功。

當前,應該特別強調創新能力開發的重大意義。

(1)提升中華民族整體創新力的客觀需要

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智慧的民族,曾經為人類文明的總寶庫做出過四大發明那樣的重大貢獻,但是近代以來,在世界工業化浪潮中落伍了(十五世紀以前科學技術領先於歐洲)。以 2000年為例:科研創新成果佔世界總量的 ,專利申請佔世界總量的 ,研發支出不到世界的,研發支出占國家GDP的。同年,美國頒發的專利,中國人申請的119件,日本人申請的3.1萬件,美國人申請的8.5萬件。驚人的反差催人猛醒。

(2)參與世界政治經濟大競爭的必然選擇

加入世貿組織 (WTO),就意味著我國已經加入了世界各國政治經濟的大競爭。競爭靠什麼?靠實力,靠國力。但是,審視我們的綜合國力,發達國家遠遠超過我們:從生產率上看,美國是我們的50倍,日本是我們的40倍,中等發達國家是我們的10倍。要想迎頭趕上,唯一的選擇就是大力加強全民的創新能力開發,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通過開發創新能力,必將促使我國生產力的大發展,邁上新的更高的台階。

(3)戰勝人類生存危機的唯一對策

當歷史邁進21世紀的時候,人類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這表現為能源危機、環境危機、人口爆炸危機、自然災害危機以及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機。從歷史上看,任何危機都未能阻擋人類的生存與進步,但任何危機的擺脫和戰勝又無不靠人類自身的智慧。有一些問題,還得依靠我們後人的智慧。江河斷流,氣溫升高,石油枯竭,疾病叢生,這些看似難以征服的惡魔,都將慘敗在人類創新思維的利劍之下。

創新思維的培養訓練

創新思維既然是可以訓練的,那麼,如何實際進行訓練呢?下面我們開列如下九種實用方法,可供您參考。

(1)開放式思維——與外界建立聯系與交換

人的思維很容易在前人已經達到的水平之下思考問題,難以有什麼突破。或者在題目給定的條件下,又難越雷池一步,自己限制自己。試看下面一例。右圖有九個小圓點,請你試著畫四條直線,把他們都連在一起。很多人畫不成。但是如果在九個點之外想問題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如圖所示。因此,我們將開放式思維定義為「突破給定條件的局限,在更寬廣的背景下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思維」 。

下面,我們再來做一個喝可樂的游戲:如何才能喝到第6罐可樂。

這是一個游戲:假設可樂兩元錢一罐,兩個空罐可以換一個可樂,如果給你6元錢你最多能喝幾罐可樂?大多數人說能喝到5罐可樂。怎樣想辦法喝到第6罐是游戲的核心。很多人會說,我只有一罐可樂了,沒法繼續了,乾脆喝掉,一個空罐也沒什麼價值,扔掉算了。 其實可以這樣做 : 你把第5罐可樂喝掉,再向別人借一個空罐,就能換回第6罐可樂,把可樂喝掉後再把空罐還給人家。翟江波說,這個游戲讓我們發現了空罐就是閑置的資源,空罐就是價值;每個人都有空罐,都有很多資源閑置著,關鍵看你能不能從中領悟什麼。游戲也是一種人生態度、人生智慧。任何時候都需要發現和把握機會的勇氣。

(2)反向式思維——從事物的反面尋找出路

人們考慮問題喜歡順著一條道往前走,很少有人反過來考慮。其實,我們不妨倒過來想想,或許會有新的發現。讓我們看一則科學史上的實例。1826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用一根金屬線接觸伏打電池的兩端,無意中發現金屬線旁邊的了,證明電與磁之間存在著某種關系。戴維受到啟發,用通電的金屬線環繞在一條軟鐵上,結果軟鐵表現出磁性,電生出了磁!

戴維的學生法拉第,沒有到此為止。他想:既然電能生磁,那麼磁能否生電呢?他把磁鐵插入銅絲纏繞的圓筒,電流計的指針開始擺動,磁生電了!我們今天使用的發電機、電動機的基本原理就是法拉第發現的電磁感應。

反向思維的案例很多,下面是日本發生的一個真實故事。

反向電視機的誕生

大家平日看電視都是正面的。但如果你到理發店理發,常可看到對面鏡子里有電視看。不過,那是理發店為了迎合顧客看電視打發無聊的辦法,實際上,那是反過來的圖像。日本索尼公司總工程師井深大在理發店看反過來電視時突發奇想:能否生產一種反面電視機?結果此機一出,頓受醫院、卧床病人、理發店、體育訓練中心的歡迎,很快開拓了市場。這樣看電視,還可以避免電視的有害輻射呢!

(3)側向式思維

發明家愛迪生的案例,更為典型。

人們考慮問題往往容易拘泥於一個角度,不知拐彎。有創新精神的人,則不受此限制, 獨辟蹊徑解決問題。有一天,忙碌的愛迪生遞給助手一個奇形怪狀的玻璃瓶,說:「盡快算出它的容積,我等著用呢!」助手一聽測容積,就開始取來尺子比來比去,兩個小時了, 還未能回話。愛迪生急了,讓助手趕快取來瓶子,裝滿水,又倒進量杯,對著刻度說:「喏!這就是容積!」伽利略臨終之前,留下過一句話:「科學是在不斷改變思維角度的探索中前進的。 」實際上就是講的這種技巧。

顯然側向思維屬於劍走偏鋒的創新。我們可以再提供兩個案例:

直升機尾槳的發明

在直升機的改進史上,有一個尾槳發明的故事。大家知道直升機機頂有旋翼旋轉,它轉動時會產生反扭矩。怎樣才能克服它?常規思維是加一個反方向的旋轉槳。通過實驗,並不成功。一位叫西科斯的美國人想到一個辦法,他巧妙地設計了一個尾槳,用一個部件就消除了這種派生現象。實驗證明,此方法,不僅簡單輕巧,而且功率損耗量低。尾槳的發明妙就妙在從側面思維入手,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不銹鋼餐具的發明

不銹鋼的發明人叫毛拉(德國人),他把使用過而沒有用處的不銹鋼材料,隨手扔進了垃圾堆。英國機械專家布利阿里是一位與武器打交道的人,著迷於如何改進槍支構造,想辦法增強槍膛的用材硬度。有一天,他在一堆金屬垃圾中發現一塊不銹鋼,鋥光雪亮,用在槍支上不合適,但扔掉又太可惜,便開始琢磨它可以干點什麼。忽然想到:「用它做餐具不是十分漂亮嗎?」思維一轉彎,向槍支的側面一看,看到了吃飯的餐具。從此世界上出現了一位不銹鋼餐具推銷商。知道這個消息後毛拉後悔不迭。

(4)兩面式思維

又叫兩面神思維,雅努斯思維。雅努斯是古羅馬神話中的一位尊神:腦袋前後各有一副面孔,一副看著過去,一副看著未來。其含義在於:對直接對立、相互排斥的形象、思想、觀點同時認識。

1880 年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用給小雞注射雞瘟菌液的方法,使小雞不被感染。這就是我們今天知道的「預防接種」 。通常人們認為,注射菌液,動物會被感染,但沒想到注射菌液,也可不被感染。這種「被感染」也是「不被感染」的認識,就是兩面式思維,對立式思維。

請看下面的兩面式思維案例:

達爾文提出進化論

達爾文有一次讀到馬爾薩斯的一篇文章,文章提出某個物種在有限空間無限增長,將因其引發的種內競爭而使這個物種歸於滅亡。達爾文讀到後,腦中浮現出另一種思想:「種內競爭,既可以使生物體滅亡,也能使生物體完善起來。結果是適應力差的被淘汰了,適應力強的活下來了。 」

這便是生物進化論思想。

「對直接對立的、相互排斥的雙方,同時認識」 ,產生了創新思維。

(5)邏輯思維

這是人類的基本思維方式。是按照事物發展的因果鏈想問題、找辦法的思索方法。西方社會在亞里士多德時代就有這門學問了,中國古代則缺少對這種思維的研究與訓練。

例如,英國人發現,凡是三葉草茂盛之地,老處女就多。這是為什麼?結果發現:老處女多孤獨寂寞,為了排除寂寞便喜歡養貓。貓多了,田鼠會少,田鼠少了,黃蜂會多(田鼠吃蜜危害黃蜂),黃蜂多了,三葉草傳粉機會多,就會到處生長,茂密起來。社會學家從現象觀察入手,運用邏輯思維發現了這一規律。

請看邏輯思維典型案例:

爆炸犯落網記

前些年,北京某高校學生食堂發生過一次爆炸,因為製造者快速離開現場,難以立即破案。成立專案組後,經多方分析,制定了破案方案。由於思路正確,不久,就將案犯抓獲。偌大一個中國,公安人員是怎樣「大海撈針」的呢?

原來是靠「邏輯思維」加「計算機網路」 。作案人逃離現場後,心中有鬼,不住地想了解公安方面的抓捕動態看,於是時不時上網查看爆炸案的事。公安部門通過網站鎖定了點擊率最高的若幹人,經過排除,刪去那些無疑之人,最後鎖定那個躲在很遠地方的案犯,一舉抓獲。

(6)直覺式思維

與邏輯思維相反,直覺思維是一種非邏輯、超邏輯思維方法,是思維主體通過對課題的整體把握,在一瞬之間頓悟其某一方面本質而做出的具有猜測性的判斷。原蘇聯元帥伏龍芝說過「要成為優秀的戰略家,不論在政治還是在軍事中,都要求具有許多專門的、特殊的才能,其中最重要的是直覺。 」直覺思維有潛意識的參與,並非常常可靠,但是只要有10%可靠就夠了。當年英國首相丘吉爾一聽到日本飛機偷襲美國珍珠港的消息,馬上就想到:「我們確定不移地贏了」 ,所憑借的就是直覺頓悟。顯然,這與他多年豐富的社會歷史知識與政治軍事思維是分不開的。

下面是一則直覺思維的案例:

放射性元素鐳的發現

居里夫人在實驗中發現,物質的放射性與化合情況以及溫度、光線無關。她斷定,放射性不是化學分子的性質而是原子的性質,放射性不只是鈾才有,別的元素也可能有。後來,她在瀝青鈾礦中發現了更強的放射現象,於是她做出判斷:這是一種新的不知名的化學元素產生的,這種元素一定存在,只要找出來就行了。她還為這種元素提前取名為「鐳」 。四年後,即1898年,鐳被居里夫人發現。

㈤ 如何培養和開發自己的創造性

【壹】被你誤解和低估了的直覺

提到直覺,給人感覺是不靠譜,譬如女人就是迷戀於直覺的生物。太多藝術家也是如此,所以,有人說女人就是天生的藝術家,她們的精神境界遠遠高於男人。

但讓我們大跌眼鏡的是,大名鼎鼎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是具有極強的直覺能力的人,他迷戀於獲得的直接經驗,這些經驗讓他形成了相對論的體系。

原來直覺也是一種思維能力,所以,有時候雖然直覺看起來沒那麼靠得住,但很多時候又是可信的。可見,我們的直覺常常被自己浪費和低估了,白白浪費掉了而沒有好好利用。


想像區的開發其實決定著創造力的強弱。愛因斯坦說過: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當然,可能偉人的一句名言並不足以說明問題,但現實生活和工作中,身為普通人的我們何不切身感受到過想像力的重要性。

而制約想像力的天敵則是我們的慣性思維,顧名思義,慣性思維就是我們長年累月形成的定勢思維模式和固有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慣性思維就像一堵看不見,卻無比強大、堅硬的牆,看似無形,卻堅不可摧。

㈥ 如何實現中國創造2025

1. 發展對策
中國製造要實現四大轉變:一是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二是由低成本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三是由資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製造向綠色製造轉變;四是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同時,在推進「中國製造2025」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作用、統籌利用各方面優良資源,以「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為發展方針,提出戰略對策並配套一系列行動計劃,具體可分為八項戰略對策:
一是推行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製造,並分兩個階段推進:2020年前,廣泛推行數字化製造,在優勢行業以重點企業為主體開展智能製造應用示範;2020年後,全面推廣智能製造。高度重視發展數控系統、伺服電機、感測器、測量儀表等關鍵部件,以及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3D製造裝備等關鍵裝備;突破一批「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和智能製造裝備;推進數字化車間、數字化工廠、數字化企業的試點和應用。
二是提高產品設計能力。推廣應用先進設計技術,開發設計工具軟體,構建設計資源共享平台;由代加工向代設計、出口自創產品和品牌轉變;制定激勵創新設計的政策。
三是完善製造業技術創新體系,促進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加強產業共性技術研究開發;加強創新人才培養。
四是強化製造基礎。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及產業技術基礎這「四基」的整體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質量的優劣,是提高產品質量的基礎,應高度重視,需要以產業需求和技術變革為牽引、以專業化為方向、以標准化為基礎強化工業基礎。
五是提升產品質量。嚴格質量監管,建立質量誠信體系;提高重大裝備質量一致性、穩定性;推進品牌創建。
六是推行綠色製造。促進流程製造業綠色發展,建立循環經濟鏈;開發和推廣節能、節材和環保的產品、裝備、工藝;發展再製造工程。
七是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群體和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高端製造業比重。
八是發展現代製造服務業。促進製造業由大規模流水線的生產方式,轉向定製化的規模生產,實現產業形態從生產型製造業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型製造業的轉變。
2. 重點領域
我國正處於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中,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落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中國製造2025」,對於推動中國製造由大變強,使中國製造包含更多中國創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國裝備、依託中國品牌,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10大領域,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智能製造、綠色製造。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提升製造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
3. 強化保障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智能終端、工業互聯、移動寬頻在製造業的應用,系統集成度越來越高、系統管控難度越來越大,因此需要強化質量保障。應結合應用要求開展全面專業的系統測試評估,結合國外先進的智能產品指標,開展國內外產品對標測評,以提升應用質量。例如,中國軟體評測中心已經開展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的對比測評、工業智能電子系統的對比測評,對於保障系統質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㈦ 如何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新思維能力是一種高標準的綜合素質能力,在經濟和高科技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更應注重學生回創新能力的答培養。教學中,如何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社會造就一大批具有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和勞動者呢?一、開發學生的智力是實踐創新的基礎實踐創新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必須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智力開發是通過掌握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活動來完成的,知識的積累是提高觀察力、思維能力及創新意識的基礎。知識掌握得越多,理解問題的能力越深刻。一個智力活動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不受舊經驗的束縛,能根據客觀條件的變化,靈活而創造性地採用一些正確的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但是,開發了智力並不等於培養了創造力,智力是不同於創造力的,一個智商很高的人,可以是一個依賴性很強的人,這種人遇事不能獨立思考,缺乏獨特見解,如果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難、挫折,就會思路堵塞,優柔寡斷,甚至會輕易放棄自己的觀點,則將一事無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十分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和開拓思維能力,遇事沉著穩重,善於自己開動腦筋。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直覺判斷能力,讓學生通過周密思考、理出思路、抓住問題的關鍵

㈧ 青少年如何開發創造潛力。政治題七下

1、創新意識最可貴;
2、創新思路最重要;
3、創新方法最關鍵。

㈨ 如何培養和開發自己的創造性

創造力的培養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①激發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創造性想像,以及培養善於進行變革和發現新問題或新關系的能力;
②重視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③培養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
④培養急驟性聯想能力。急驟性聯想是指集思廣益方式在一定時間內採用極迅速的聯想作用,引起新穎而有創造性的觀點。有效發揮孩子的創造才能方法
想幫助孩子最大程度地發展他們獨特的天賦和才能?有沒有一種思維方法可以讓孩子終生受益?下面這些方法的奇特之處就在於,它們不僅能極大地開啟孩子的創造力,而且是幫助孩子建立起靈活有效的個性化學習體系的實用方案。
No.1孩子的小腦袋裡總是藏滿了問題,當他們皺著眉頭,一臉急切地來問 「為什麼」時,我們自然的反應就是盡力給他們答案。提供答案固然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量,但是如果孩子總在被動地接受這些彼此孤立的知識,思維能力很難得到提高。 如果換一種對答方式:「為什麼?」「你認為呢?」「你怎麼想到的?」「那樣又會怎麼樣呢?」能幫助孩子探索得更多。另外,孩子在思考這些問題時需要回想以前的經驗進行推理,這能幫助他們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學習能力。 嘗試一下:找到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忍住告訴孩子答案的沖動,在孩子的「為什麼」之後,隨即把問題反問回來:「這真是個好主意,你覺得呢?」你會發現,這種啟發式的反問使孩子的小腦瓜開始運轉起來,他完全被他自己提出的問題所吸引,饒有興趣地跟你討論,甚至在討論結束後興致仍然高漲。 這種鼓勵思考的對答一般在孩子2~3歲時即可進行。你要做的是,根據孩子的理解水平來調整提問的深度,在愉快的對話中,指導孩子從已有的經驗中得到新的主意。
No.2 張開想像的雙翼 這個訓練通常也會被稱作「異想天開」。童年是充滿幻想的時期。在我們看來,孩子的想像也許有些可笑和不切實際,但一旦他們可以「異想天開」,不按部就班地人雲亦雲,可貴的創造性思維模式就開始形成。
No.3 新眼光看平常事 如果說4是8的一半,通常人們會回答說:「是。」如果接著再問:「0是8的一半,對嗎?」經過一段思考的時間後,大多數人才同意這一說法(8是由兩個0上下相疊而成的)。這時如果再問:「3是8的一半,是嗎?」人們很快就會看到將8豎著分為兩半,則是兩個3。 擺脫固有的思維模式是創造性思維的起點。當我們學會轉換思維的角度,就會更好地看到問題情境之間的關系,才能更有效地發現創造性地問題解決之道。 讓孩子用新的眼光來重新認識身邊一些習以為常的事物,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基礎。孩子一旦習慣於這種思維過程,當再次遇到不熟悉的問題時,他就會想到用不同的思維方式來為自己遇到的新挑戰、新情景或新問題找到解決方案。 下面的活動可以幫助孩子進一步了解和盡可能發揮這種能力。
No.4 質疑:真的還是假的? 創造性思維的另一個特徵是對已知不斷發出疑問:真的還是假的?從而尋求新的可能性。如果孩子習慣於批判性地深入思考問題,那麼他們的思路就會更開闊、靈活。 當孩子對問題給出了他們自己的看法後,再讓他們說出並支持與之對立的觀點,可以使他們意識到不同的思維模式。在下面的活動中,孩子將學會如何這么做。
No.5 別讓「不」絆倒孩子 自信是孩子不斷進步的前提。有了自信,孩子就會變得勇敢,甘願冒險。而當你對孩子說「不」時,可能阻止了孩子很了不起的主意。這會讓孩子沮喪,讓他覺得自己很笨,越來越自卑。 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鼓勵、贊揚孩子,避免讓「不」束縛、限制住孩子的創造力。 同時也要引導孩子對各種可能性的事說「是」,說「為什麼不」,而不是「我不能」。然後集中精力對自己的想法進行驗證。偉大的創造往往就是這樣誕生的。
No.6 一二三,向後轉 善於創造性思維的人經常嘗試用與常人相反的方式進行思考,這就是逆向思維。逆向思維能夠打破條條框框,在別人認為不可能地方和別人沒有注意到的地方有所發現、有所建樹。 有人落水,常規的思維模式是救人離水,而司馬光靈機一動,用石頭把缸砸破,讓水從破缸中流出,從而救起了小夥伴,就是運用了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可以解脫大腦中固有模式的束縛,在你需要創造出一些你無法描繪、或者無法見到的事物時,幫助你拓寬思路,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No.7 開啟孩子的感知世界 孩子只有在他們自己支配和主宰的環境中創造的火苗才能被激發出來,所以,我們要盡量提供給他們看、摸、嘗試、學習,及自我表現和動手操作等多種機會。這會大大開啟他以前沒有嘗試過的想法與念頭,也是提升孩子創造力的一個關鍵。

閱讀全文

與如何開發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