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蜀國發明家

蜀國發明家

發布時間:2021-07-12 08:23:26

㈠ 三國蜀國人物知多少

蜀國的人物有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姜維、魏延、馬岱、劉封、孟達、嚴顏、王平、關平、關興、張苞、張翼、張嶷、吳班、廖化、陳到、周倉、糜芳、董允、嚴顏、霍弋、黃權;

諸葛亮、龐統、法正、簡雍、麋竺、孫乾、伊籍、秦宓、蔣琬、費褘、李嚴、費詩、譙周、徐庶(前期)、馬良、董和、郤正、馬謖、張松等。

1、關羽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被稱為「美髯公」。

早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因而雖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關羽仍然借機離開曹操,去追隨劉備。赤壁之戰後,關羽助劉備、周瑜攻打曹仁所駐守的南郡,而後劉備勢力逐漸壯大,關羽則長期鎮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在與曹仁之間的軍事摩擦中逐漸占據上風,隨後水陸並進,圍攻襄陽、樊城,並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於禁打的全軍覆沒。關羽威震華夏,使得曹操一度產生遷都以避關羽鋒銳的想法。

但隨後東吳孫權派遣呂蒙、陸遜襲擊了關羽的後方,關羽又在與徐晃的交戰中失利,最終進退失據,兵敗被殺。

2、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

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

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3、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 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

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4、蔣琬

蔣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鄉縣(今湖南省湘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宰相,與諸葛亮、董允、費禕合稱「蜀漢四相」。

蔣琬最初隨劉備入蜀,為廣都縣長。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才免於一死。後重獲啟用,受到諸葛亮的悉心培養,累官丞相長史兼撫軍將軍。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去世,蔣琬繼其執政,拜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延熙元年(238年),受命開府,加大司馬,總攬蜀漢軍政。曾制定由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但未被採納。

延熙九年(246年),蔣琬病逝,謚號「恭」。

5、李嚴

李嚴(?-234年),後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陽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託孤之臣。

公元231年,蜀軍北伐時,李嚴押運糧草因為下雨道路泥濘延誤時日,為推卸責任反而怪罪諸葛亮的北伐,使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獲罪,最終被廢為平民,遷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李嚴得知這個消息後,認為以後再也不會有人能夠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懷激憤而病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關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姜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諸葛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蔣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嚴

㈡ 三國人物蜀國有哪些人

蜀國文官



劉備,字玄德,三國時期開國皇帝。自稱是前漢第六代皇帝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這個值得考究,因為中山靖王的後代有五萬之多),一心恢復漢室江山,師從大學者盧植,與公孫瓚是同門師兄,為人重義氣,手下集結了眾多有志青年。黃巾之亂時參加起義軍,開始嶄露頭角,三顧茅廬請得智囊諸葛亮出山,聽從諸葛亮建議聯合孫吳抗擊曹魏,經過赤壁之戰打敗曹操後,確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外交家,發明家,文學家。蜀國首席智囊,劉備三顧茅廬後出山,致力於輔助蜀漢,官拜丞相、武侯。政治上,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軍事上,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多少北伐;戰略上,與劉備隆中決策,確定三分天下的戰略;外交上,外聯吳抗魏;著名作品有《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了木牛流馬、孔明燈、諸葛連弩。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是可與諸葛亮齊名的謀士,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謚曰靖侯。

蔣琬,字公琰,「蜀漢四相」之一,初期不理政事而不被重用,且險些被賜死,經諸葛亮求情開始被重用別得到其悉心培養,後開始屢受提拔,歷任尚書郎、東曹掾、丞相長史。諸葛亮病逝後接任其職責,總攬蜀漢軍政,沉著冷靜,有條不紊的言行,安定了諸葛亮死後眾人的危懼之心。

董允,字休昭,「蜀漢四相」之一,三國時期蜀漢重臣,歷任太子舍人、太子洗馬、黃門侍郎;諸葛亮准備北伐後,擔心後主劉禪年紀尚輕,缺乏辨別是非曲直的能力,於是董允為侍中,兼領虎賁中郎將,統率宮中宿衛親兵,責處理皇宮內的事務。當時,諸葛亮北伐在外,董允在宮中經常敢於匡正劉禪的不當行為,為保持蜀漢後方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

費禕,字文偉,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深得諸葛亮器重,屢次出使東吳,屢次被東吳官員言辭刁難,而能據理以答,辭義兼備,被孫權所賞識。諸葛亮死後,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官至大將軍,費禕主政時,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增強了蜀漢國力。

馬良,字季常,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稱白眉馬良,馬謖之兄,馬良共有兄弟五人,人稱「馬氏五常」,而馬良是五人中最為出色,因此有「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贊譽。馬良與諸葛亮關系友善,曾奉命出使東吳,受到孫權恭敬的接待。劉備稱帝後,任命馬良為侍中,隨同劉備東征東吳,在夷陵之戰中遇害身亡。

楊儀,字威公,三國時期蜀漢政治家。初為荊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後投奔關羽,任為功曹。一直跟隨諸葛亮戰斗直到諸葛亮去世。亮生前定蔣琬繼任,楊儀僅拜中軍師,心生怨言,被削職流放至漢嘉郡。但楊儀仍不自省,又上書誹謗,言辭激烈,最後下獄,自殺身亡。

法正,字孝直,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贊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在定軍山戰役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被追謚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謚號的大臣。

蜀國武將



關羽,字雲長,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三國時期蜀國著名將領,桃園三結義主人公之一,隨後跟隨劉備征戰各地。被人稱道的事跡有陣斬顏良,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然而最後被呂蒙打敗,敗走麥城,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張飛,字益德,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三國時期蜀國著名將領,桃園三結義主人公之一,官拜蜀漢右將軍,劉備登基後,任車騎將軍,與馬超並列,不同的是張飛手握實權。三國演義中張飛勇猛、魯莽、嫉惡如仇,實際上張飛歷史上也是殘暴,喜鞭將士。

趙雲,字子龍,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三國時期蜀國名將,蜀漢五虎大將之一。趙雲遂義軍投靠公孫瓚,期間結識了劉備,不久兄長死後離開,於7年後再次遇見劉備後,開始效力於蜀漢,著名事跡有長坂救主,桂陽拒婚、諫止分封、空營拒曹、諫阻伐吳等,被譽為常勝將軍。

馬超,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三國時期蜀國名將,官拜左將軍,五虎大將之一,與張飛並列。實際上,馬超曾經集結割據一方,然有勇無謀,起兵發曹,一敗再敗,最後投靠劉備。雖然地位很高,實際上一直得不到劉備的重用,最後抑鬱而終。

黃忠,字漢升(《蜀志》中作「漢叔」),蜀漢三老將之一,也是蜀國五虎上將之一,初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益州劉璋。投靠劉備後,在定軍山戰役中,面對夏侯淵的精兵良將,黃總推鋒必進,身先士卒,將夏侯淵斬殺於定軍山,從此聲名大噪。劉備稱漢中王後,黃總被封為後將軍,次年,黃忠病逝,謚曰剛侯。在後世多以勇猛的老將形象出現於各類文學藝術作品中,他的名字在中國也逐漸成為了老當益壯的代名詞。

嚴顏,字不詳,蜀漢三老將之一,初為劉璋部下,戰敗被張飛所俘,寧死不屈,」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不接受投降,張飛敬佩嚴顏的勇氣,遂釋放嚴顏並以嚴顏為賓客。後續事跡史書未有記載,唐貞觀八年,朝廷謚嚴顏為「壯烈將軍」,並追封嚴顏為忠州刺史。忠州人為了紀念他,將其出生地取名將軍溪,所在地名將軍村。

廖化,本名淳,字元儉,蜀漢三老將之一,以勇敢果斷著稱,多次參與北伐活動,擊敗南安郡太守游奕,射殺廣魏郡太守王贇,隨姜維防禦魏將鄧艾、鍾會伐蜀。廖化最初為關羽主簿,兵敗被吳國俘虜,但用計逃回,隨劉備伐吳。廖化是三國演義中經歷了魏、蜀、吳整個興衰過程極少數人中的一個,蜀國滅亡後,廖化被徙往洛陽,於半道病逝,享年七十餘歲。

魏延,字文長,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隨後又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然而因為多次向諸葛亮請求領兵未得到允許而心生不滿,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並被夷滅三族。

馬岱,字不詳,三國時期蜀漢將領,馬超的從弟。早年馬岱追隨兄長馬超逆戰曹操於潼關。兵敗後隨馬超投奔漢中依附張魯,後歸附劉備。諸葛亮死了以後,魏延、楊儀爭權,馬岱奉楊儀命率軍斬殺魏延。曾率領軍隊出師北伐,兵敗退還,官至平北將軍,陳倉侯。

馬謖,字幼常,馬良之弟 ,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馬謖才氣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然而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

蜀國美女

黃月英,武侯諸葛亮的妻子,史稱其長相醜陋,黃頭發,黑皮膚,但才華卻與諸葛亮相當,黃月英是東漢末年名士黃承彥的獨生女兒,從小耳濡目染,熟讀經史,正史上對她沒有詳細記載,但據民間傳說,諸葛亮的成功她的存在功不可沒,像木牛流馬、羽扇成說、巧鑒夫情皆說明了她的才智過人

㈢ 蜀國的開國元老是

1.古蜀國:蠶叢
2.三國時期的蜀國:劉備

備注
1.西漢著名文學家楊雄所著《蜀王本紀》及東晉史學家常所著《華陽國志·蜀志》中記載,蜀王之先名蠶叢、柏灌、魚鳧、蒲澤(杜宇)、開明……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李白《蜀道難》
2.221年,劉備在四川(蜀)成都稱帝,續漢之大統,國號「漢」

㈣ 三國時蜀國謀士有哪些

具體如下:

1. 【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2. 【蔣琬】

蔣琬(?—246年),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省湘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宰相。與諸葛亮、董允、費禕合稱「蜀漢四相」。

初隨劉備入蜀,被任命為廣都長,後因為不理政事激怒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蔣琬免於一死,後重新被啟用,諸葛亮將其悉心培養,並密表劉禪可以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死後,蔣琬執政。拜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並被受命開府,後加大司馬,總攬蜀漢軍朝。曾制定由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但未被採納。延熙九年(246年)病卒,謚號恭。

3. 【費禕】

費禕(?-253年),字文偉,江夏鄳縣人,三國時蜀漢名臣,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深得諸葛亮器重,屢次出使東吳,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刁難,而費禕據理以答,辭義兼備,始終不為所屈。孫權非常驚異於他的才能,加以禮遇。北伐時為中央軍隊保護總監,又轉為丞相府參謀長。當時魏延與楊儀不和,坐常爭論,費禕常為二人諫喻,兩相匡護,以盡其用。諸葛亮死後,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再遷大將軍,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竭力。性格謙恭真誠,很廉潔,家無余財。後為魏降將郭循行刺身死。葬於今廣元市昭化古城城西,墓碑為清朝光緒年間昭化知縣吳光耀所立,墓誌銘為其長女所書

㈤ 蜀國有哪些謀士

1、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5、李嚴。

李嚴(?-234年),後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陽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託孤之臣。

公元231年,蜀軍北伐時,李嚴押運糧草因為下雨道路泥濘延誤時日,為推卸責任反而怪罪諸葛亮的北伐,使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獲罪,最終被廢為平民,遷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

㈥ 三國演義里蜀國有哪些人物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後代,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蜀漢昭烈皇帝。
劉禪,字公嗣,後主。自縛投降。
劉永,字公壽,先主子,魯王。
劉理,字奉孝,後主庶弟,梁王。
劉輯,理子,奉車都尉,封鄉侯。
劉胤,理子,哀王。
劉承,胤子,殤王。
劉封,劉備義子,有武藝,氣力過人,副軍中郎將。被賜死。
甘皇後,沛人。
穆皇後,陳留人。
孫夫人,東吳宗室。
敬哀皇後,張飛長女,後主皇後。
張皇後,敬哀之妹,後主皇後。
王貴人,敬哀張皇後侍人。
劉璇,字文衡,後主太子。死於亂軍中。
劉瑤,後主子,安定王。
劉琮,後主子,西河王。
劉瓚,後主子,新平王。
劉諶,後主子,北地王。蜀滅亡時自殺。
劉恂,後主子,新興王。
劉虔,後主子,上黨王。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丞相,武鄉侯,領益州牧。病死於軍中,時年54歲。
諸葛瞻,字思遠,亮子,行都護衛將軍。臨陣戰死,時年37。
諸葛尚,瞻長子。與父親一起戰死涪城。
諸葛京,瞻次子。
諸葛均,亮弟,長水校尉。
諸葛喬,字伯松,瑾次子,駙馬都尉。
諸葛攀,喬子,行護軍翊武將軍。
諸葛顯,攀子。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人,前將軍,假節鉞,壯繆侯。被東吳偷襲兵敗被殺。
關興,字安國,關羽子,侍中、中監軍,壯繆侯。
關統,興子,官至虎賁中郎將,壯繆侯。
關彝,興庶子,彝壯繆侯。
關平,羽義子。與關羽一起被殺。
張飛,字翼德,涿郡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桓侯。被部下張達、范強暗殺。
張苞,飛長子,桓侯。
張遵,苞子,尚書。
張紹,飛次子,侍中、尚書僕射,桓侯。
馬超,字孟起,右扶風茂陵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威侯。
馬岱,馬超弟,平北將軍,陳倉侯。
黃忠,字漢升,南陽人,後將軍,剛侯。
黃敘,忠子。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鎮軍將軍,順平侯。
趙統,虎賁中郎,督行領軍,順平侯。
趙廣,牙門將。隨姜維出征沓中,臨陣戰死。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司馬徽稱他為南州士之冠冕。軍師中郎將,關內侯。圍攻雒縣,為流矢所中,時年36。
龐宏,字巨師,統子,涪陵太守。
龐林,統弟,荊州治中從事。隨黃權投魏。
法正,字孝直,右扶風郿人,尚書令、護軍將軍,翼侯。
法邈,關內侯,奉車都尉、漢陽太守。
許靖,字文休,汝南平輿人,善於評價人,太傅。
許欽,靖子。
許游,欽子,尚書。
陳祗,字奉宗,汝南人,許靖兄外孫,侍中守尚書令,加鎮軍將軍。
陳裕,祗子,黃門侍郎。
呂義,字季陽,南陽人,尚書令。
呂辰,義子,成都令。
呂雅,義次子,有文才,著《格論》十五篇。
麋竺,字子仲,東海朐人,安漢將軍。
麋威,竺子,虎賁中郎將。
麋照,威子,虎騎監。
麋芳,字子方,東海人,南郡太守。降吳。
孫乾,字公佑,北海人,從事中郎,秉忠將軍。
簡雍,字憲和,涿郡人,昭德將軍。
伊籍,字伯機,山陽人,昭文將軍。
秦宓,字子敕,廣漢綿竹人,大司農。
夏侯纂,廣漢太守。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掌軍中郎將。
董允,字休昭,和子,侍中守尚書令。
董宏,允孫,晉巴西太守。
劉巴,字子初,零陵烝陽人,尚書令。
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馬良眉中有白毛,人稱白眉馬良,其兄弟五人被稱為「馬氏五常,白眉最良。」左將軍掾,夷陵之戰中陣亡,36歲。
馬秉,良子,騎都尉。
馬謖,字幼常,良弟,為人言過其實,綿竹成都令,越希太守,街亭之戰失誤,被斬,39歲。
陳震,字孝起,南陽人,衛尉,城陽亭侯。
陳濟,震子,城陽亭侯。
孟達,字子敬,宜都太守。
彭漾,字永年,廣漢人,陽江太守。
廖立,字公淵,武陵臨沅人,長水校尉。被流放汶山郡。
李嚴,字正方,南陽人,驃騎將軍,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勛。因誤軍機流放梓潼郡。
李豐,嚴子,朱提太守。
劉琰,字威碩,魯國人,固陵太守,都鄉侯。
魏延,字文長,義陽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孔明死後與楊儀不和被殺。
楊儀,字威公,襄陽人,有才幹,丞相參軍長史,綏軍將軍。因不滿地位被流放漢嘉郡,自殺。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梓潼太守、裨將軍。
霍弋,字紹先,峻子,監軍、翊軍將軍,建寧太守。
王連,字文儀,南陽人,屯騎校尉,領丞相長史,封平陽亭侯。
王山,連子,江陽太守。
向朗,字巨達,襄陽宜城人,左將軍,顯明亭侯。
向條,朗子,御史中丞。
向寵,朗兄子,中領軍。延熙三年,征漢嘉蠻夷,陣亡。
向充,寵弟,射聲校尉、尚書。
張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輔漢將軍,領留府長史。
張毣,裔子,三郡守、監軍。
張郁,毣子,太子中庶子。
楊洪,字季休,犍為武陽人,蜀郡太守,越騎校尉,關內侯。
黃元素,漢嘉太守。
費詩,字公舉,犍為南安人,諫議大夫。懼罪降魏。
王沖,廣漢人,牙門將。
杜微,字國輔,梓潼涪人,諫議大夫。
五梁,字德山,犍為南安人,習儒學,諫義大夫、五官中郎將。
周群,字仲直,巴西閬中人,儒林校尉。
張裕,蜀郡人,善相,州後部司馬。
杜瓊,字伯瑜,蜀郡成都人,精通究安術,左中郎將、大鴻臚、太常。
許慈,字仁篤,南陽人,善鄭氏學,學士。
許勛,慈子,博士。
胡潛,字公興,學士。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陽人,漢太尉孟郁之族。符節令、屯騎校尉、長樂少府,遷大司農。
來敏,字敬達,義陽新野人,來歙後代。父來艷,漢朝司空。官至執慎將軍。
來忠,敏子,博覽經學,參軍。
尹默,字思潛,梓潼涪人,通諸經史,大中大夫。
尹宗,默子,博士。
李撰,字欽仲,梓潼涪人,中散大夫、右中郎將。
陳術,字申伯,漢中人,博學多聞,著《釋部》七篇,《益部耆舊傳》,《志》,三郡太守。
譙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國人,中散大夫。
譙熙,周長子。
譙賢,周次子。
譙同,周三子,最像譙周。
郤揖,都督。
郤正,字令先,河南偃師人,揖子,祖父儉,靈帝末為益州刺史。官至令史。
張通,汝南人,殿中督。
黃權,字公衡,巴西閬中人,曾出謀破杜濩、朴胡,殺夏候淵,據漢中。治中從事。不得已降魏。
黃邕,權子。
黃祟,權子,尚書郎。
李恢,字德昂,建寧俞元人,安漢將軍,建寧太守,漢興亭侯。
李遺,恢子,漢興亭侯。
李球,恢弟子,羽林右部督。隨諸葛瞻拒鄧艾,死於綿竹。
呂凱,字季平,永昌不韋人,雲南太守,陽遷亭侯。為叛夷所害。
呂祥,凱子,陽遷亭侯。
王伉,亭侯,永昌太守。
馬忠,字德信,巴西閬中人,為人寬濟有度量,鎮南大將軍,彭鄉亭侯。
馬修,忠子。
閻芝,巴西太守。
閻宇,有功干,於事精勤,右大將軍。
張表,時名士。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原來市魏將,不受重用投向劉備,為人忠勇而嚴整,平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統漢中。後與魏將徐質交鋒,臨陣陣亡。
王訓,平子,左將軍,封宕渠侯。
張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國人,為人識斷明果。盪寇將軍,關內侯。
張瑛,嶷長子,西鄉侯。
張護雄,嶷次子,關內侯。
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人,孔明稱之「社稷之器」,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大將軍、錄尚書事、安陽亭侯。
蔣斌,琬子,綏武將軍、漢城護軍。為亂兵所殺。
蔣顯,琬子,有才學,為太子仆。為亂兵所殺。
劉敏,左護軍、揚威將軍,雲亭侯。
費禕,字文偉,江夏人,寬濟而博愛,大將軍,錄尚書事,領益州刺史,成鄉侯。被降將郭循所殺。
費承,禕子,黃門侍郎。
費恭,禕子。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好鄭氏學,有文有武,督中外軍事,大將軍,平襄侯。被亂兵殺死。
胡濟,鎮西大將軍。
鄧芝,字伯苗,義陽新野人,漢司徒鄧禹後代,領兗州刺史,陽武亭侯,大將軍。
鄧良,芝子,尚書左選郎,陽武亭侯。
張翼,字伯恭,犍為武陽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都亭侯。為亂兵所殺。
宗預,字德艷,南陽安眾人,鎮軍大將軍,領兗州刺史,關內侯。
廖化,字元儉,襄陽人,以果烈稱,右車騎將軍,假節,領並州刺史,中鄉侯。
楊戲,字文然,犍為武陽人,護軍、監軍,梓潼太守,射聲校尉。
張表,尚書,督庲降、後將軍。
鄧方,字孔山,南郡人,安遠將軍、庲降都督。
費觀,字伯賓,江夏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都亭侯,加振威將軍。
王謀,字元泰,漢嘉人,太常,關內侯。
賴恭,零陵人,太常。
賴厷,恭子,丞相西曹令史。
黃柱,南陽人,光祿勛。
何宗,字彥英,蜀郡郫人,精究安術,大鴻臚。
何雙,宗字,有淳於髡、東方朔之風。
吳壹,字子遠,陳留人,督漢中,車騎將軍,假節,雍州刺史,濟陽侯。
吳班,字元雄,族弟,驃騎將軍,假節,封綿竹侯。
陳到,叔至,汝南人,名位常亞趙雲,永安都督、征西將軍,封亭侯。
輔匡,字元弼,襄陽人,右將軍,中鄉侯。
劉邕,字南和,義陽人,監軍、後將軍,關內侯。
劉式,邕子,關內侯。
劉武,邕少子,有文才,與樊建齊名,尚書。
衛文經。
韓士遠。
張存,字處仁,南陽人,廣漢太守。
殷觀,字孔休,荊州主簿、別駕從事。
習禎,字文祥,襄陽人,廣漢太守。
習忠,禎子,尚書郎。
王甫,字國山,廣漢郪人,荊州議曹從事。
王佑,甫子,尚書右選郎。
馬勛,字盛衡,巴西閬中人,州別駕從事。
馬齊,字承伯,巴西閬中人,尚書。
李朝,字偉南,別駕從事。
李邵,字永南,朝弟,廣漢郪人,治中從事。
姚伷,字子緒,閬中人,尚書僕射。
李福,字孫德,梓潼涪人,尚書僕射,封平陽候。
龔祿,字德緒,巴西安漢人,益州太守。
馮習,字休元,南郡人,領軍。猇亭之戰陣亡。
張南,字文進,猇亭之戰陣亡。
傅肜,義陽人,猇亭之戰陣亡。
傅僉,肜子,關中都督。死於軍中。
程畿,字季然,巴西閬中人,從事祭酒。猇亭之戰陣亡。
程祁,字公弘,畿子。
程郁,畿子。
寵羲,巴西太守。
博士仁,字君義,廣陽人,將軍。降吳。
郝普,字子太,義陽人,零陵太守。降吳。
潘浚,字承明,武陵人,荊州治中。降吳。
劉璋,字季玉,原益州刺史,後降劉備,振威將軍。
劉循,璋子,奉車中郎將。
關索,關羽三子。
羅憲。

㈦ 蜀國大臣的著名人物

13.諸葛亮: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

㈧ 被世人稱為發明家的諸葛亮,他都發明了哪些東西

東漢末年,全國大亂,那個時代,許多梟雄順勢而起,咸多良將應運而生。雖說文無榜首,武無第二,但是這些謀臣的才幹,還是常常被後人拿來比較,例如當今社會,便撒播著一句「郭嘉不死,卧龍不出」的傳言。意思是說,郭嘉的才幹,讓諸葛亮忌憚不已。但是現實真的是這樣的嗎?諸葛亮一向被中華民族視為智慧的象徵,他的終身不但影響了漢末三國時期的政治趨勢,一些發明發明的物品更是影響到近兩千年後的今天,那麼都有些什麼呢?

孔明棋

孔明棋是諸葛亮在征討蜀國南方暴亂時發明的一種益智游戲,規則簡略,可以解悶孤寂,很適合現在的小朋友和大人一起遊玩,是一種非常不錯的小游戲。另外比較聞名的九連環相同也是諸葛亮發明的哦!

㈨ 諸葛亮是發明家嗎

1,連發弩

這是諸葛亮出山後發明的第一樣作戰兵器。以往的弩一次只能發一支箭,十分不便。諸葛亮發明的連發弩一次竟能發十支!!! 連發弩比一般的弩稍寬,射箭時平射,殺傷力極高。

2,八陣圖(又名八卦陣)

這是諸葛亮出山後自己創造的兵陣,他稱之為八卦兵陣。士兵排列為八卦形,八門入,八門出。此陣不易破解,善於迷惑敵人。諸葛亮後來又多次改造此陣,並由兵陣演化為石陣、馬陣。

3,孔明棋

早在隆中時,諸葛亮就打算發明一種棋。公元228年,蜀國南方暴亂。諸葛亮作為一國之相,決定親自率兵前往征討。然而,情況並沒那麼好:南方的氣候令士兵難以適應。加之軍中無趣,南王孟獲久久不肯歸服。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發明了孔明棋來活躍士兵煩悶的心。孔明棋規則簡單,是一種智力游戲。

4,火獸

諸葛亮平定南方時,曾遭一敗仗:南王孟獲以獸為兵,利用象、虎、野牛、狼等野獸大敗趙雲和魏延的兵馬。諸葛亮靈機一動,他想到了野獸怕火。於是數日後,他發明了一種外型似獸,朱紅色,能噴火的武器來對付孟獲的獸兵。

5,搭橋槍

諸葛亮平定南方之後,決定揮師北上,完成劉備興復漢室的遺願。通往北方的地形極其艱難,山多河多。爬山還好,關鍵是渡河:士兵們每次都要花很長的時間搭橋。諸葛亮也為此苦惱。一日,他聯想到古人如何造鐮鉤,從而發明出了搭橋槍。搭橋槍的槍桿和紅纓槍一樣長,槍頭程螺狀(有點像現在的螺絲刀)。

6,孔明燈

這是諸葛亮北伐被司馬懿困於平陽時所發明的一種用來向救兵傳遞信息的空飄燈,也是熱氣球的起源。在科技不發達的三國時代,諸葛亮仍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熱氣球空飄這個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實的卧龍!

7,木牛流馬

這是諸葛亮五齣祁山時為了方便運量而發明的一種運量工具。據史料記載,應該是五齣祁山用流馬,六齣祁山用木牛。木牛流馬善於上坡下坡,收糧等。其構造極其像牛、馬。腿由粗木製成。內有一繩,繩頭接舌,繩尾接腿。每行20里扭轉舌頭一次,方能再行

閱讀全文

與蜀國發明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